关于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分析与讨论

合集下载

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现状研究——以用植物命名的景点为例

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现状研究——以用植物命名的景点为例

第三章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现状的群落特征分析2001)。

本文采用的多样性指数为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

物种丰富度即物种的数目,是最简单、最古老的物种多样性测度方法(马克平,1994),Simpson指数的计算公式为:0=1-∑Pi2(PiINi/N)Pielou指数的计算公式为:Jd=(1一∑pi2)/(1—1/S)其中,Ni为样地内第i种植物的个体数目,N为样地内所有植物的个体数目,s为物种丰富度指数。

2.4植物群落的相似性比较物种相似性是指群落间或样地间植物种类组成的相似程度,是群落分析的一个重要基础(王伯荪等,1996)。

本文采用的表示群落间形似性的系数为Jaccard相似系数。

Jaccard相似系数是植物群落相似性的一种最简单的数学表达式,其公式为:1Sj2c/(a+b+c)×100%其中,a为第一个棒地肉的物种数,b为第二个样地内的物种数,c为两个样地的共有种数。

3结果与分析3.1十二个景点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分析3.1.1沧浪亭内景点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分析沧浪亭地处苏州城南三元坊文庙之东,现有面积约11000m2,是苏州现存最古老的园林,向以“崇阜广水”、“城市山林”著称(周苏宁,1998),本文选取了园内清香馆(图3-1)、闯妙香室(图3-2)这两个命名与植物有关的景点进行调查分析。

清香馆馆名取自李商隐“殷勤莫使清香远,牢合金鱼锁桂丛”之句,馆前一道漏窗粉墙,自成院落,院内植有桂花数株,苍老古朴。

闻妙香室室名取自唐杜甫诗“灯影照无睡,心清闻妙香”句意,室外平地植梅十几株,早春时节,含苞初放,暗香浮动。

图3—1清香馆平面图图3—2闻妙香室平面图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现状研究——以用植物命名的景点为例但随着植株的长高,必然导致没有下层植物,笔者认为应适当静植些低矮灌木,增加景观的层次。

3.1.2网师园内景点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分析网师园位于苏州市城东阔家头巷1l号,占地面积0.53公顷,园林专家陈从周对其评价甚高:“苏州园林小园极则,在全国的园林中,亦居上选,是‘以少胜多’的典范”(戴庆钰,1998)。

苏州白塘植物园植物配置分析

苏州白塘植物园植物配置分析

论苏州白塘植物园园林配置摘要:苏州工业园区白塘植物公园是以植物为主题的公园, 作为一个现代公园,他在设计上强调植物造景的艺术性和趣味性,在植物布置上,吸取中国传统园林的造园手法,尽可能展示植物多样的配置方式。

中西合璧是他必然的特色,同时国际化的设计师又为它增添了许多城市绿地的时尚感。

关键词:白塘植物园;植物配置;中西合璧在苏州白塘植物园是以植物为主题,自然植物种类繁多,配置方式也与植物的有选择性息息相关。

如何将植物有选择的呈现在游客面前,且不让游客感到重复与单调,一直是我们学习园林设计学生思考的命题,而白塘植物园作为一个成功的园林典型也带给了我们一些园林设计,配置学习,造景手法学习上的新的思考。

1 地形特色1.1设计灵感用江南水乡水网田地的格局进行绿地空间的分割规划,使整个园林山水相间便于设计,分割成多个小岛屿的绿地顺势形成以春夏秋冬四季为小主题的主题岛屿,为后来的植物配置划分某个特定区域,有利于公园的后期管理。

公园整个地形的营造由西向东形成平地—岛屿—丘陵—山峦逐层次的梯度变化,多层次的变化也是白塘植物园的一大特色。

1.2地形与植物地形按照高矮递增,植物的疏密却按照地形来改变。

西入口处,层次简洁直白,用作地被的紫萼直接搭配大乔广玉兰做为行道树,中间视线穿透,视野开阔。

路两边应用不同层次的绿篱,整形修剪的微弱高差逐渐遮蔽视线,千头柏,粉星荚迷,毛鹃,金叶小檗,金丝桃等。

除了竖向的填充外,横向的填充也疏密有致,因为是植物园,所以园内多片植小乔大灌,填充绿篱与大乔之间的空间,在春岛的一个地方,层次感就十分明显的显现出了,地被是喜半阴的百子莲,上面是合欢遮阴,后面有木瓜海棠做稀疏绿篱,营造出一个阴凉的休息处,而且这个休息处离主干道还有2米近3米的过渡区,这段过渡区,以酢浆草和金边过路黄的地被铺地,四重层次的落差,给人一种悠闲清凉的感觉。

由于地势是东高西低的,所以东边的山地上为了显示它的突出,植被更加的疏了,以单一草坪配置片植的风景林以及灌木丛、视野更加宽阔,地被以草甸,草坡等为主,上面不设遮阴大乔,比如夏岛近东边山地的地方,片植了一团的糯米条,半米左右的绿篱配在狗牙根草坪上,真切有种草原之感。

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配置形式的现代应用价值探究上

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配置形式的现代应用价值探究上

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配置形式的现代应用价值探究摘要:苏州古典园林作为江南园林的杰出代表,它在世界造园史上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价值,其在造园中融合写意山水的艺术手法,蕴含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内涵,是东方园林的造园艺术典范。

其中,园林中植物的配置也有着其鲜明的特色和独特的魅力,通过对苏州园林中植物配置特点、原则的分析,探讨其对现代园林中植物配置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以达到优化现代园林植物配置的目的。

关键词:苏州古典园林、现代园林、植物配置、应用价值一、苏州古典园林中植物的主要配置形式苏州古典园林中植物的配置形式,根据植物的数量、种植位置、树形姿态等特点,我们通常可以分为孤植、对植、丛植和群植等种植形式。

孤植是苏州园林植物造景中常见的种植形式,这种配置形式可以突出所选树木独特的树形、花色、姿态等特征,可以独立成景。

在选材时孤植对植物的姿态、色彩等特征要求较高,例如苏州园林常用的孤植树鸡爪槭、白皮松、银杏等。

对植,通常是两株树参照一定的轴线关系对称或均衡的种植。

在苏州园林里,对植形式的应用一般在门口照墙前或厅堂前,如网师园大门口照墙前的对植的龙抓槐。

对植这种种植形式可以引导观赏者的视线向中轴线上的景观集中,对中央景观起到烘托和强调的作用。

丛植是指几株同种或不同种的乔灌木不等距离地组合种植在一起。

这种组合种植形式,既要考虑到群体美,也要考虑组合中每株个体树的姿态、形色。

群植与丛植相比在苗木的数量上会有增大,更多的种类和数量能使植物景色错落有致,景观构图上更为饱满,这也是苏州古典园林中最常见的植物配置形式。

在这种形式的配置中,处理好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的配合,乔灌木的搭配,小灌木与草花地被植物的点缀,可以使植物群落层次起伏,增加景深,使整体景观的观赏度得到提高。

二、苏州古典园林配置特点1、依照画理配置苏州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与中国传统的山水画艺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其中园林植物的配置方式,往往也遵循绘画的审美原则,在植物景观的姿态和线条方面追求自然天成之美,将画中的景致在立体空间再次呈现出来。

苏州狮子林的造园手法-植物配置

苏州狮子林的造园手法-植物配置

苏州狮子林的造园手法-植物配置狮子林假山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堆山最曲折,最复杂的实例之一。

元末明初建园时,搜集了大量北宋“花石纲”的遗物,经过叠石名家的精妙构思,假山群气势磅礴,以“适、漏、瘦、皱”的太湖石推叠的假山,玲珑俊秀,洞壑盘旋。

象一座曲折迷离的大迷宫。

假山上有石峰和石笋,石缝间长着古树和松柏。

石笋上悬葛垂萝,富有野趣。

假山分上、中、下三层,共有9条山路、21个洞口。

沿着曲径磴道上下于岭、峰、谷、坳之间,时而穿洞,时而过桥,高高下下,左绕右拐,来回往复,奥妙无穷。

两人同时进山分左右路走,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少顷明明相向而来...苏州园林的植物配置基调是以落叶树为主,常绿树为辅。

用竹类、芭蕉、藤萝和草花作点缀,通过孤植和丛植的手法,选择枝叶扶疏、体态潇洒、色香清雅的花木,按照作画的构图原理进行栽植,使树木不仅成为造景的素材,又是观景的主题。

许多树木的种植与园林建筑和诗词匾联、人物典故相呼应,喻情于草木。

狮子林的植物配置亦照此理,东部假山区以古柏和白皮松为主,西部和南部山地则以梅、竹、银杏为主。

配植色香态俱佳的花木,疏密相间,错落有致,不仅增加了林木森郁的气氛。

更使山石、建筑、树木溶合一体,而成为真正的“城市山林”。

指柏轩前假山上有元代古柏数株,有白皮松五棵,姿态苍劲,皆成画意。

暗香疏影楼和问梅阁推窗可见三、五株梅,疏影横斜,暗香浮动。

尤其问梅阁中桌椅、吊顶都是梅花形,窗纹用冰梅纹,书画内容亦与梅有关,与地上“冰壶”古井共同构成一幅思乡的画卷。

更有文天样《梅花诗》:“静虚群动息,身雅一身清;春色凭谁记,梅花插座瓶”,借梅咏怀,体现了文天样正气凛然的高尚情操。

山石间有六百年年银杏一株,粗干老木,盘根错节于石隙间,夏日浓荫庇日。

秋叶灿若织锦,成为狮子林中一景。

2006年05月25日,狮子林作为元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相关赞誉】据史载,1703年2月11日康熙皇帝南巡、狮子林赐额“狮林寺”后,乾隆皇帝六游狮子林,先后赐“镜智圆照”、“画禅寺”及现存“真趣”等匾额。

苏州园林植物配置有何特点

苏州园林植物配置有何特点

苏州园林植物配置有何特点苏州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以其精妙绝伦的设计和独特的艺术魅力闻名于世。

在苏州园林的营造中,植物配置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它不仅为园林增添了生机与美感,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那么,苏州园林植物配置究竟有何特点呢?一、因地制宜,巧妙选种苏州园林的植物配置充分考虑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

苏州地处江南水乡,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为多种植物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园林中,常见的植物有桂花、梅花、竹子、荷花、柳树等。

桂花是苏州园林中常见的树种之一,每到秋季,金桂飘香,满园芬芳。

梅花则以其傲雪凌霜的品质,在寒冬中绽放,为园林增添了一份坚韧与高洁。

竹子因其挺拔修长的姿态和清幽的气质,深受园林设计者的喜爱。

荷花在池塘中盛开,荷叶田田,花香四溢,给园林带来了夏日的清凉与诗意。

柳树则以其婀娜多姿的形态,在水边摇曳生姿,营造出柔美的氛围。

此外,园林设计者还会根据不同的地形和空间,选择合适的植物品种。

在庭院中,多选用小型的花卉和灌木,如牡丹、芍药、杜鹃等,以营造出精致而温馨的氛围。

在假山旁,则会种植一些攀援植物,如紫藤、凌霄等,使其依附在山石上,增加自然野趣。

二、注重季相变化,营造四季景观苏州园林的植物配置注重季相变化,通过不同植物在不同季节的开花、结果、变色等特性,营造出四季不同的景观效果。

春天,园林中百花盛开,姹紫嫣红。

桃花、杏花、梨花争奇斗艳,海棠花娇艳欲滴,樱花如雪般飘落。

此时的园林,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温暖与美好。

夏天,荷花、睡莲在池塘中绽放,荷叶随风摇曳,送来阵阵清凉。

石榴花、紫薇花盛开,红的似火,粉的如霞。

绿树成荫,为人们提供了避暑的好去处。

秋天,桂花飘香,菊花绽放,枫叶渐红,银杏金黄。

园林中的色彩变得丰富而浓郁,给人以丰收和成熟的感觉。

冬天,梅花傲雪绽放,松竹依然翠绿。

雪景中的园林,别有一番宁静与素雅之美。

这种四季景观的营造,使得苏州园林在不同的季节都有独特的魅力,让人们在游览中能够感受到时间的流转和自然的变化。

苏州拙政园六景点植物配置现状的群落学分析

苏州拙政园六景点植物配置现状的群落学分析

苏州拙政园六景点植物配置现状的群落学分析
拙政园是南宋末期张择端栽培的著名园林,其著名的六景点植物
配置现状的群落学分析,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见解,有助于合理
发展群落植物,保护拙政园的美景。

据统计,拙政园的六个景点,分别有梯云游廊、九曲桥、金谷园、拙政台、迎客苑和慈禧祠,共有35种不同的植物,主要是大叶紫薇、槐、蔷薇、香樟、紫薇和梅花等,大约占拥有植物群落的50%,其他较少的植物有杜鹃、木棉、银杏、柳黄、梅花、海棠等。

此外,拙政园还存在一些宿根植物以及藤本、草本植物,占
拥有植物群落的10%左右。

群落学研究显示,拙政园六景点植物配置群落中主要包含三种植
物类型:一是乔木,其中有大叶紫薇、槐、梅花等,占植物类型
的45%左右;二是灌木,有香樟、蔷薇等,占拥有植物群落的20%;三是草本植物,如杜鹃、木棉、银杏、柳黄等,占拥有植
物群落的35%。

结论:拙政园的六景点植物配置群落结构呈三类植物结构,主要由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组成,大叶紫薇、槐、梅花、香樟、紫薇、柳黄等植物占据大部分,杜鹃、木棉、银杏和海棠等较少。

因此,为了保护拙政园的美景,需要加强对拙政园的植物群落的综合管理,以及采取补偿性护林措施,扩大拙政园的植物群落种类,保护拙政园六景点植物的美景。

苏州古典园林,杭州西湖景区和杭州西溪湿地的植物配置

苏州古典园林,杭州西湖景区和杭州西溪湿地的植物配置

琼 枝 日 出 晒 红 纱

火 树 风 来 翻 绛 焰

枇 杷 园
将采 以芳 遗洲 兮兮 下杜 女若


香 洲
佳奇 花石 香尽 动含 万千 山古 秋秀


闻 木 樨 香 轩
占雪 春绽 颜霞 色铺 最锦 风水 流头


海 棠 春 坞
两 家 秋 雨 一 家 声

蕉 叶 半 黄 荷 叶 碧

芙 蓉 榭
是 色 目 是 变 花 观 园 艳 的 最 化 是 赏 中 而 部 引 最 植 对 主 芬 分 人 多 物 象 要 芳 , 注 也 中 。 ,

观 花 类
缀为用夏主这 。冬,秋要类 季或观作植 点作赏为物

观 果 类
色主 叶要 类分 和为 特秋 色色 叶叶 类类 树、 种彩

观 叶 类
林 木 、 荫 木 类
"
竹 类
"
草 本 及 水 生 植 物 类
三、配植方式




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配植师法自然,讲究入画,主要配置方式 有孤植、点种、丛植或群植等。 孤植,此种配置方式能充分发挥个体的色香姿特点,所选植 物一般为姿态优美或有独特个性的植株,常作为庭院植物的 主题。 对于稍大的庭院空间,须以点种的方法在院内点种几株乔木, 才能与环境协调。 随着庭院空间的进一步扩大,仅点缀数株乔木依然不能使浓 荫匝地,这时就须点种与丛植相结合,乔灌草相搭配,才能 形成枝繁叶茂的气氛。 群植适用于面积大的空间,如山林等。
四、具体植物配植
面 筑作建 效 的用筑 果 风,周 丰 格选边 富 、择的 , 形树绿 构 式种化 图 ,应多 美 使配起 观 其合陪 。 立建衬

浅谈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配置

浅谈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配置

文章编号:100926825(2007)0620350203浅谈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配置收稿日期622作者简介李进选(52),男,助理工程师,洛阳市古建园林设计研究院,河南洛阳 付晓渝(2),女,北京林业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博士研究生,北京 83李进选 付晓渝摘 要:介绍了苏州古典园林植物,从其植物的选用特点及配置特点两方面进行了论述,指出苏州古典园林充分发挥出了自身的地域特色,创造出了风格鲜明的江南园林,形成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私家园林的代表流派。

关键词: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特点中图分类号:TU986.2文献标识码:A 苏州古典园林是江南私家园林最突出的代表,具有相当悠久的历史。

从五代时期开始至清代中叶以后,苏州古典园林逐步发展成型,形成规模。

它们以其精致、淡雅的风格闻名于世,其中尤以拙政园为最著。

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占地5.4万m 2,是苏州园林中最大也最具代表性的名园。

它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私屋,元朝改为大宏寺。

明正德年间御史王献臣辞职回乡,买下寺产,改建此园,并借用晋代潘岳的《闲居赋》中“拙政”二字为园名,沿用至今。

拙政园的园区面积较大,在植物方面不仅品种丰富,而且数量很多。

园内植物的栽植非常巧妙精湛,历史上该园即以“林木绝胜”而著称。

虽有林木、花卉近千株,但多而不乱,经营得颇有章法,花木与山水建筑紧密结合,形成了这个“乔木参天,有山村杳冥之歌”的古典园林。

苏州古典园林对植物的利用更是遵循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在选择植物题材上,则采取了许多传统的手法。

总的来说,苏州古典园林的植物配置,并无固定模式,但总是取法自然,因地制宜进行,做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

1 苏州古典园林的植物选用特点1.1 注重地方风格和传统观念提供绿化面积外,还要把最高层的屋顶建成“开放式”,将整个屋顶连成一片,使之变成广阔的高空场地,居民可随意在屋顶栽花种草。

4 楼顶绿化的可行性分析屋顶被称为城市建筑的“第五面”,业内人士指出,屋顶绿化是在有限的城市空间里,提高绿地率最有效的方式,有利于保护生态、调节气候、净化空气、遮荫覆盖、降低室温和城市热岛效应、节水节能,环保效益巨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分析与讨论
作者:林玉良兰海峰林知远
来源:《丝路视野》2020年第05期
摘;要:中国很早就认识到植物在园林造景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苏州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園林的代表,以其精湛的建筑工艺、富有神韵的山水情怀而独步于世界,以拥有耐人寻味的思想体系和诗画般的艺术风格见长。

其在植物的选择与配置上都有其独特的选择方法。

本文主要对苏州古典园林的植物配置进行分析研究,说明了植物配置的特点及植物配置的方式,阐述了苏州园林对现代园林建设起到的启迪性作用。

关键词:古典园林;植物配置
苏州可以说是我国古典园林的发源地,因其造园技术和艺术水准而举世闻名。

在园林景观中,植物是一个这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对于整体来说,植物的配置对园林景观的观赏性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因苏州地理位置及占地面积的影响,在植物生长造景上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

苏州园林在建造时运用了不拘一格的手法,使得苏州园林以景取胜。

在植物的选择配置上,也采取了许多的传统方法,因地制宜,让每一位去过游人都流连忘返。

一、苏州古典园林简介
苏州一贯有“园林之城”的说法。

苏州园林是集建筑、山水、花木、雕刻、书画的综合艺术品,把自然美和艺术美融为一体,构成了曲折迂回、移步换景的画面。

苏州园林根据古人的实际需求采用住宅和园林合二为一的建造手法,可以观赏、可以游玩、可以居住。

它不仅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也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

它所反映出的物质内涵和想要传达给后人的天人合一的精神都值得我们为之惊叹。

二、苏州古典园林的植物选用
(一)苏州气候对植物选用的影响
苏州的地理位置位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潮湿且多雨,四季分明,春秋季短。

无霜期年平均长达233天。

这些显著的气候条件都为苏州园林植物的选用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江南地带的气候特点之一就是降雨量较为丰富,气候温暖适宜。

这样的气候条件使得能够进入苏州园林的植物种类繁多。

根据记载,苏州园林中的树木类、观赏花卉类和藤萝类植物就有100多科250多种。

(二)地方风格和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相结合
苏州古典园林的植物配置具有浓厚的地方风格,既考虑了植物的生长特点,还给植物定义了特定的观赏内涵。

这些植物在外形上不但各有特色,远观还可产生错落有致的别样风景。

此外,也与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相结合,在植物的配置过程中选择当地比较吉祥的植物来作为点缀。

例如,在苏州园林中种植竹子,有显示主人高风亮节的高尚品格;在园林中种植梧桐树有引吉祥之鸟凤凰的寓意,可以为家里带来吉祥。

三、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配置
(一)配置类型
苏州园林的植物配置主要运用了植物和园林中的景物相结合的手法,按照园林中树木的生长规律,用不同的组合形式来形成不同园林空间,以此来满足人们的观赏需要。

苏州古典园林占地面积较小,这也使得苏州园林有布局紧凑、引人入胜之趣。

例如拙政园西侧的水池中栽种的荷花。

每当秋雨落到荷花上,发出点点雨声,会引得游园的人浮想联翩。

正如李商隐的诗句:“秋阳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

”苏州古典园林的植物配置并不是以一种单独的景色出现在园中,而是作为一种决定性因素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园内植物所产生的意境的广度和深度。

苏州古典园林的植物主要包括观叶类、花草类、竹类、睡眠植物等几大类。

这些植物在选择上不仅要符合园林景观的审美需求,还要兼顾表达意境的责任。

(二)配置方式
苏州古典园林的配置方式主要采取树木与园区、树木与园内假山、树木与亭台水榭等配置方法。

树木既是园中的造景素材,也是园林中的观赏景色。

苏州古典园林中有许多以植物花木和周围景色命名的建筑,如雪香云蔚亭、梧竹幽居亭、柳荫路曲等等。

结合树木和花卉的季节性特点,组合成四季不同的园中景色,也是苏州古典园林中常用的配置方法。

(三)配置特点
在充分考虑到当地生态习性的前提下,选用具有特定观赏寓意的植物。

植物所具有的外形、颜色和给人产生的美感都是为观赏特性丰富内容。

所选择的植物不同,创造的园林意境就不同,这也是我国古典园林中较为常用的手法。

苏州古典园林中也较为常用,利用植物的四季变化不同景象和不同花期的特点来创造园内景观。

以拙政园为例,春景有“海棠春坞”、夏景有“荷风四面亭”、秋景有“待霜亭”、冬景有“雪香云蔚亭”。

苏州古典园林中建筑众多,造型不尽相同,功能也有所区别,许多建筑都用植物来命名,这样可以使园林景观主体更加突出,丰富了园内建筑的艺术构图。

四、结语
苏州古典园林把植物和建筑两者有机地结合到了一起,真正的达到了天人合一的伟大思想境界。

苏州古典园林是浓缩的自然景观、也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珍贵人文景观。

苏州古典园林的植物配置,既继承了我国古典园林的优秀创造方法,也把每一处景色都赋予了深远的意境。

苏州古典园林通过植物的配置充分发挥了所在地的地域特色、气候特色、植物特色等,也创造出了江南地区风格鲜明的建筑群,从而成为我国私家园林的代表。

苏州古典园林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艺术上的欣赏,还为我们现代园林植物创造设计提供了巨大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沈贤成.古典园林植物配置艺术浅析[J].现代园艺,2019(20):115—116.
[2]齐庆茹.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探究[J].广东蚕业,2019,53(10):29,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