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专题

合集下载

特殊平行四边形知识点归纳

特殊平行四边形知识点归纳

特殊平行四边形知识点归纳1.对角线: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分别连接了两对相对顶点,它们相交于一个点,并且该交点将对角线分为两个相等的部分。

2.平行线性质:特殊平行四边形的两对边分别是平行的。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以推论出特殊平行四边形的一些重要性质,如对边相等和内角和为180度。

3.对角线性质: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即对角线BD=AC。

这个性质可以通过两个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证明得出。

4.垂直线性质: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相交于一个垂直点,即∠BOC=90度。

这个性质可以通过垂直线的性质证明得出。

5.邻补角性质:特殊平行四边形的邻补角(共享一条边且内角和为180度的两个角)之和为180度。

这个性质可以通过平行线的性质证明得出。

6.夹角性质: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夹角(相邻且共享一条边的两个内角)之和为180度。

这个性质也可以通过夹角的定义和平行线的性质证明得出。

7.对角线中点连线性质: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的中点分别连接,即中点E和F相连,则EF平行于对边AB和CD,并且EF=AB=CD。

这个性质可以通过对角线中点连线构造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证明得出。

特殊平行四边形的这些性质和概念在几何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解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周长、角度和边长等问题时,可以利用这些性质来求解。

特殊平行四边形还与三角形、四边形和多边形等几何图形的关系密切相关,在几何证明和问题求解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总之,特殊平行四边形是一个重要的几何概念,它具有一系列的重要性质和应用。

通过深入理解这些知识点,并善于运用它们来解决问题,可以提高我们的几何学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特殊平行四边形专题含答案

特殊平行四边形专题含答案

特殊平行四边形专题一.解答题(共20小题)1.如图,正方形ABCD,点E,F分别在AD,BD上,且DE=CF,AF,BE相交于点G,求证:BE⊥AF.2.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F,∠E=90°,ED=EC.求证:四边形DFCE是正方形.3.已知,如图,在▱ABCD中,分别在边BC、AD上取两点,使得CE=DF,连接EF,AE、BF相交于点O,若AE⊥BF.(1)求证:四边形ABEF是菱形;(2)若菱形ABEF的周长为16,∠BEF=120°,求AE的长.4.如图,BD为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DB=90°,E是AB的中点,F是BD的中点,连接EF并延长交DC于点G,连接BG.(1)求证:△BEF≌△DGF;(2)证明四边形DEBG是菱形.5.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E,F在AC上,且AF=CE.求证:四边形BEDF是菱形.6.如图,在矩形ABCD中,O为对角线AC的中点,过点O作直线分别与矩形的边AD,BC交于M,N两点,连接CM,AN.(1)求证:四边形ANCM为平行四边形;(2)若AD=4,AB=2,且MN⊥AC,求DM的长.7.如图,正方形ABCD,G是BC边上任意一点(不与B、C重合),DE⊥AG于点E,BF ∥DE,且交AG于点F.(1)求证:AF﹣BF=EF;(2)四边形BFDE是否可能是平行四边形,如果可能,请指出此时点G的位置,如不可能,请说明理由.8.如图,四边形ABCD中,已知AB⊥BC,CD⊥BC,且AB=CD.(1)求证:四边形ABCD为矩形;(2)对角线AC,BD相交于O,AE⊥BD,垂足为E,已知AB=3,AD=4,求△AEO的面积.9.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交于点O,点E是矩形外的一点,其中AE∥BD,BE∥AC.求证:四边形AEBO是菱形.10.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ABC=∠ADC,对角线AC、BD交于点O,AO =BO,DE平分∠ADC交BC于点E,连接OE.(1)求证:四边形ABCD是矩形;(2)若AB=1,求△OEC的面积.11.如图,在矩形ABCD中,过对角线BD的中点O作BD的垂线EF,分别交AD,BC于点E,F.(1)求证:△DOE≌△BOF;(2)若AB=6,AD=8,连接BE,DF,求四边形BFDE的周长.12.如图,矩形ABCD中,AB=BC,在边AB上截取BE,使得BE=BC,连接CE,作DF⊥EC于点F,连接BF并延长交AD于点G,连接DE.(1)求证:DE平分∠AEC;(2)若AD=,求出DG的长.13.在边长为5的正方形ABCD中,点E在边CD所在直线上,连接BE,以BE为边,在BE的下方作正方形BEFG,并连接AG.(1)如图1,当点E与点D重合时,AG=______;(2)如图2,当点E在线段CD上时,DE=2,求AG的长;(3)若AG=,请直接写出此时DE的长.14.如图,在正方形ABCD的外侧,作等边三角形ADE,连接BE,CE.(1)求证:△BAE≌△CDE;(2)求∠AEB的度数.15.如图,点E,F分别在菱形ABCD的边BC,CD上,且BE=DF.求证:∠BAE=∠DAF.16.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延长CD到E,使DE=CD,连接AE,OE.(1)求证:四边形ABDE是平行四边形;(2)若AD=DE=4,求OE的长.17.菱形ABCD中,AD=6,AE⊥BC,垂足为E,F为AB边中点,DF⊥EF.(1)直接写出结果:EF=_______;(2)求证:∠ADF=∠EDF;(3)求DE的长.18.如图,在▱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C⊥AB,∠AOB=60°.点E、点F分别是OB、OD的中点,连接AE、EC、CF、F A.(1)求证:四边形AECF为矩形;(2)若AB=3,求矩形AECF的面积.19.如图,在△ABC中,∠A=60°,BD⊥AC于点D,CE⊥AB于点E,F为BC边的中点,连接EF,DF.(1)求证:EF=DF;(2)若BC=6.求△DEF的周长;(3)在(2)的条件下,若EC=BF,求四边形EFDA的面积.20.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E在BC边的延长线上,点F在CD边的延长线上,且CE=DF,连接AE和BF相交于点M.求证:AE=BF.特殊平行四边形专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解答题(共20小题)1.如图,正方形ABCD,点E,F分别在AD,BD上,且DE=CF,AF,BE相交于点G,求证:BE⊥AF.解:∵四边形形ABCD是正方形,∴AB=AD=DC,∠BAD=∠D=90°,又∵DE=CF,∴AE=DF,∴在△BAE和△ADF中,,∴△BAE≌△ADF(SAS).∴∠ABE=∠DAF,∵∠DAF+∠BAG=90°,∴∠ABE+∠BAG=90°,∴∠AGB=90°,∴BE⊥AF.2.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F,∠E=90°,ED=EC.求证:四边形DFCE是正方形.解:∵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FDC=∠DCF=45°,∵∠E=90°,ED=EC,∴∠EDC=∠ECD=45°,∴∠FCE=∠FDE=∠E=90°,∴四边形DFCE是矩形,∵DE=CE,∴四边形DFCE是正方形.3.已知,如图,在▱ABCD中,分别在边BC、AD上取两点,使得CE=DF,连接EF,AE、BF相交于点O,若AE⊥BF.(1)求证:四边形ABEF是菱形;(2)若菱形ABEF的周长为16,∠BEF=120°,求AE的长.(1)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AD=BC,∵CE=DF,∴AF=BE,∴四边形ABEF是平行四边形,又∵AE⊥BF,∴四边形ABEF是菱形;(2)解:∵菱形ABEF的周长为16,∴AB=BE=4,AB∥EF,∴∠ABE=180°﹣∠BEF=180°﹣120°=60°,∴△ABE是等边三角形,∴AE=AB=4.4.如图,BD为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DB=90°,E是AB的中点,F是BD的中点,连接EF并延长交DC于点G,连接BG.(1)求证:△BEF≌△DGF;(2)证明四边形DEBG是菱形.证明:(1)∵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FEB=∠FGD,∠FBE=∠FDG,∵F是BD的中点,∴BF=DF,在△BEF和△DGF中,,∴△BEF≌△DGF(AAS);(2)由(1)得:△BEF≌△DGF,∴BE=DG,∵BE∥DG,∴四边形DEBG是平行四边形,∵∠ADB=90°,E是AB的中点,∴DE=AB=BE,∴四边形DEBG是菱形.5.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E,F在AC上,且AF=CE.求证:四边形BEDF是菱形.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AD=CD=BC,∠DAE=∠BAE=∠BCF=∠DCF=45°,在△ABE和△ADE中,,∴△ABE≌△ADE(SAS),∴BE=DE,同理可得△BFC≌△DFC,可得BF=DF,在△ABE和△CBF中,,∴△ABE≌△CBF(SAS),∴BE=BF,∴BE=BF=DE=DF,∴四边形BEDF是菱形.6.如图,在矩形ABCD中,O为对角线AC的中点,过点O作直线分别与矩形的边AD,BC交于M,N两点,连接CM,AN.(1)求证:四边形ANCM为平行四边形;(2)若AD=4,AB=2,且MN⊥AC,求DM的长.解:(1)证明:∵在矩形ABCD中,O为对角线AC的中点,∴AD∥BC,AO=CO,∴∠OAM=∠OCN,∠OMA=∠ONC,在△AOM和△CON中,,∴△AOM≌△CON(AAS),∴AM=CN,∵AM∥CN,∴四边形ANCM为平行四边形;(2)∵在矩形ABCD中,AD=BC,由(1)知:AM=CN,∴DM=BN,∵四边形ANCM为平行四边形,MN⊥AC,∴平行四边形ANCM为菱形,∴AM=AN=NC=AD﹣DM,∴在Rt△ABN中,根据勾股定理,得AN2=AB2+BN2,∴(4﹣DM)2=22+DM2,解得DM=.7.如图,正方形ABCD,G是BC边上任意一点(不与B、C重合),DE⊥AG于点E,BF ∥DE,且交AG于点F.(1)求证:AF﹣BF=EF;(2)四边形BFDE是否可能是平行四边形,如果可能,请指出此时点G的位置,如不可能,请说明理由.解:(1)证明:∵正方形,∴AB=AD,∠BAF+∠DAE=90°,∵DE⊥AG,∴∠DAE+∠ADE=90°,∴∠ADE=∠BAF,又∵BF∥DE,∴∠BF A=90°=∠AED,∴△ABF≌△DAE(AAS),∴AF=DE,AE=BF,∴AF﹣BF=AF﹣AE=EF;(2)不可能,理由是:如图,若要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已知DE∥BF,则当DE=BF时,四边形BFDE为平行四边形,∵DE=AF,∴BF=AF,即此时∠BAF=45°,而点G不与B和C重合,∴∠BAF≠45°,矛盾,∴四边形不能是平行四边形.8.如图,四边形ABCD中,已知AB⊥BC,CD⊥BC,且AB=CD.(1)求证:四边形ABCD为矩形;(2)对角线AC,BD相交于O,AE⊥BD,垂足为E,已知AB=3,AD=4,求△AEO 的面积.(1)证明:∵AB⊥BC,CD⊥BC,∴AB∥CD,∵AB=CD,∴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BC,∴∠ABC=90°,∴四边形ABCD为矩形;(2)解:∵四边形ABCD为矩形,∴∠BAC=90°,∵AB=3,AD=4,∴BD=5,∵S△ABD=AB•AD=BD•AE,∴3×4=5AE,∴AE=,∵AC=BD=5,∴AO=AC=,∵AE⊥BD,∴OE===,∴△AEO的面积==.9.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交于点O,点E是矩形外的一点,其中AE∥BD,BE∥AC.求证:四边形AEBO是菱形.证明:∵AE∥BD,BE∥AC,∴四边形AEBO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BCD是矩形,∴AC=BD,∴OA=OB,∴四边形AEBO是菱形.10.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ABC=∠ADC,对角线AC、BD交于点O,AO =BO,DE平分∠ADC交BC于点E,连接OE.(1)求证:四边形ABCD是矩形;(2)若AB=1,求△OEC的面积.(1)证明:∵AD∥BC,∴∠ABC+∠BAD=180°,∠ADC+∠BCD=180°,∵∠ABC=∠ADC,∴∠BAD=∠BCD,∴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OA=OC=AC,OB=OD=BD,∵OA=OB,∴AC=BD,∴四边形ABCD是矩形.(2)解:作OF⊥BC于F,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是矩形,∴CD=AB=1,∠BCD=90°,AO=CO,BO=DO,AC=BD,∴AO=BO=CO=DO,∴BF=FC,∴OF=CD=,∵DE平分∠ADC,∠ADC=90°,∴∠EDC=45°,在Rt△EDC中,EC=CD=1,∴△OEC的面积=•EC•OF=.11.如图,在矩形ABCD中,过对角线BD的中点O作BD的垂线EF,分别交AD,BC于点E,F.(1)求证:△DOE≌△BOF;(2)若AB=6,AD=8,连接BE,DF,求四边形BFDE的周长.(1)证明:∵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DO=BO,∴∠EDO=∠FBO,又∵EF⊥BD,∴∠EOD=∠FOB=90°,在△DOE和△BOF中,,∴△DOE≌△BOF(ASA);(2)解:∵由(1)可得,ED∥BF,ED=BF,∴四边形BFDE是平行四边形,∵BO=DO,EF⊥BD,∴ED=EB,∴四边形BFDE是菱形,根据AB=6,AD=8,设AE=x,可得BE=ED=8﹣x,在Rt△ABE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BE2=AB2+AE2,即(8﹣x)2=x2+62,解得:,∴,∴四边形BFDE的周长=.12.如图,矩形ABCD中,AB=BC,在边AB上截取BE,使得BE=BC,连接CE,作DF⊥EC于点F,连接BF并延长交AD于点G,连接DE.(1)求证:DE平分∠AEC;(2)若AD=,求出DG的长.解:(1)∵四边形ABCD是矩形,∴AB=CD,AB∥DC,∠ABC=90°,∵BC=BE,∴CE=BC,∵AB=BC,∴CD=CE,∴∠CDE=∠CED,∵AB∥CD,∴∠CDE=∠AED,∴∠AED=∠DEC,∴DE平分∠AEC;(2)∵BC=BE,∠CBE=90°,∴∠BCE=∠BEC=45°,∵CD∥AB,∴∠DCE=∠BEC=45°,∵DF⊥CE,∴∠CDF=45°,∴DF=CF,∴CD=DF,∵AB=CD,AB=,BC=BE,∴BE=DF=CF=BC,∵∠ADC=90°,∴∠FDG=45°,∴∠BEF=∠EDF,∵BC=CF,∠BCF=45°,∴∠CBF=∠CFB=67.5°,∴∠EBF=90°﹣67.5°=22.5°,∠DFG=180°﹣67.5°﹣90°=22.5°,∴∠EBF=∠DFG,在△DFG和△EBF中,∴△DFG≌△EBF(ASA),∴DG=EF,∵EF=CE﹣CF=AB﹣BC=,∴DG=2.13.在边长为5的正方形ABCD中,点E在边CD所在直线上,连接BE,以BE为边,在BE的下方作正方形BEFG,并连接AG.(1)如图1,当点E与点D重合时,AG=5;(2)如图2,当点E在线段CD上时,DE=2,求AG的长;(3)若AG=,请直接写出此时DE的长.解:(1)如图1,连接CG,∵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EBGF是正方形,∴∠CDB=∠CBD=45°,∠DBG=90°,BD=BG,∴∠CBG=45°,∴∠CBG=∠CBD,∵BC=BC,∴△CBD≌△CBG(SAS),∴∠DCB=∠BCG=90°,DC=CG=5,∴G,C,D三点共线,∴AG===5;故答案为:5;(2)如图2,过点G作GK⊥AB,交AB的延长线于K,∵DE=2,DC=5,∴CE=3,∵∠EBG=∠EBC+∠CBG=90°,∠CBG+∠GBK=90°,∴∠EBC=∠GBK,∵BE=BG,∠K=∠BCE=90°,∴△BCE≌△BKG(AAS),∴CE=KG=3,BC=BK=5,∴AK=10,由勾股定理得:AG==;(3)分三种情况:①当点E在CD的延长线上时,如图3,同理知△BCE≌△BKG(AAS),∴BC=BK=5,∵AG=,由勾股定理得:KG==,∴CE=KG=,此种情况不成立;②当点E在边CD上时,如图4,同理得:DE=;③当点E在DC的延长线上时,如图5,同理得CE=GK=,∴DE=5+=,综上,DE的长是或.14.如图,在正方形ABCD的外侧,作等边三角形ADE,连接BE,CE.(1)求证:△BAE≌△CDE;(2)求∠AEB的度数.(1)证明:∵△ADE为等边三角形,∴AD=AE=DE,∠EAD=∠EDA=60°,∵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AB=AD=CD,∠BAD=∠CDA=90°,∴∠EAB=∠EDC=150°,在△BAE和△CDE中,∴△BAE≌△CDE(SAS);(2)∵AB=AD,AD=AE,∴AB=AE,∴∠ABE=∠AEB,∵∠EAB=150°,∴∠AEB=(180°﹣150°)=15°.15.如图,点E,F分别在菱形ABCD的边BC,CD上,且BE=DF.求证:∠BAE=∠DAF.证明:四边形ABCD是菱形,∴∠B=∠D,AB=AD,在△ABE和△ADF中,,∴△ABE≌△ADF(SAS),∴∠BAE=∠DAF.16.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延长CD到E,使DE=CD,连接AE,OE.(1)求证:四边形ABDE是平行四边形;(2)若AD=DE=4,求OE的长.解:(1)∵四边形ABCD是矩形,∴AB∥CD,AB=CD,∵DE=CD,∴DE=AB,∴四边形ABDE是平行四边形.(2)∵AD=DE=4,∠ADE=90°,∴AE=4,∴BD=AE=4.在Rt△BAD中,O为BD中点,∴AO=BD=2.∵AD=CD,∴矩形ABCD是正方形,∴∠EAO=∠OAD+∠DAE=45°+45°=90°,∴OE=2.17.菱形ABCD中,AD=6,AE⊥BC,垂足为E,F为AB边中点,DF⊥EF.(1)直接写出结果:EF=3;(2)求证:∠ADF=∠EDF;(3)求DE的长.解:(1)∵AE⊥BC,∴∠AEB=90°,∵AD=6,F为AB边中点,∴EF=AB=AD=3.故答案为:3;(2)延长EF交DA于G,∵AD∥BC,∴∠G=∠FEB,∠GAB=∠B,∵AF=BF,∴△AGF≌△BEF(AAS),∴GF=EF,∵DF⊥EF,∴DG=DE,∴∠ADF=∠EDF;(3)设BE=x,则AG=x,则DE=DG=6+x,∵AE2=AB2﹣BE2=62﹣x2,AE2=DE2﹣AD2=(x+6)2﹣62,∴62﹣x2=(x+6)2﹣62,解得x=﹣3±3,∴BE=﹣3+3,∴DE═﹣3+3+6═3+3.18.如图,在▱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C⊥AB,∠AOB=60°.点E、点F分别是OB、OD的中点,连接AE、EC、CF、F A.(1)求证:四边形AECF为矩形;(2)若AB=3,求矩形AECF的面积.(1)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OA=OC,OB=OD,∵点E、点F分别是OB、OD的中点,∴OE=OB,OF=OD,∴OE=OF,∴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AC⊥AB,∠AOB=60°,∴∠ABO=30°,∴OA=OB=OE,∴AC=EF,∴四边形AECF为矩形;(2)解:由(1)得:OA=OE=OC=OF,∠AOB=60°,∠ABO=30°,∴△OAE是等边三角形,∠OF A=∠OAF=30°=∠ABO,∴AE=OA,AF=AB=3,∵AC⊥AB,∴∠OAB=90°,∴AE=OA=AB=,∴矩形AECF的面积=AF×AE=3.19.如图,在△ABC中,∠A=60°,BD⊥AC于点D,CE⊥AB于点E,F为BC边的中点,连接EF,DF.(1)求证:EF=DF;(2)若BC=6.求△DEF的周长;(3)在(2)的条件下,若EC=BF,求四边形EFDA的面积.(1)证明:∵BD⊥AC于点D,CE⊥AB于点E,∴∠BDC=∠BEC=90°,∵BF=CF,∴DF=EF=BC.(2)解:∵FE=FB=FC=FD,∴∠FBE=∠FEB,∠FCD=∠FDC,∵∠A=60°,∴∠ABC+∠ACB=120°,∴∠BFE+∠DFC=180°﹣2∠ABC+180°﹣2∠ACB=120°,∴∠EFD=60°,∵EF=DF,∴△EFD是等边三角形,∵EF=BC=3,∴△DEF使得周长为9.(3)∵EC=BF,BF=CF,∴EC=BC,∴cos∠BCE=,∴∠ECB=45°,∵BC=6,∴EB=EC=3,∵∠A=60°,∠AEC=90°,∴AE=×3=,∴AB=BE+AE=3+,在Rt△ADB中,∵∠ABD=30°,∴AD=AB=,∴S四边形EFDA=S△EDF+S△ADE=×32+×××=3+.20.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E在BC边的延长线上,点F在CD边的延长线上,且CE=DF,连接AE和BF相交于点M.求证:AE=BF.解:在正方形ABCD中,AB=CD=CD=AD,∵CE=DF,∴BE=CF,在△AEB与△BFC中,,∴△AEB≌△BFC(SAS),∴AE=BF.。

专题02 特殊平行四边形中的四种最值问题(解析版)

专题02 特殊平行四边形中的四种最值问题(解析版)

专题02特殊平行四边形中的四种最值问题类型一、将军饮马(轴对称)型最值问题A .5B .【答案】B 【分析】作点E 关于BD 的对称点为∵E 关于BD 的对称点为'E ,∴'PE PE =,'BE BE =,∵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点A.0B.3【答案】C【分析】要使四边形APQE的周长最小,由于在BC边上确定点P、Q的位置,可在与BC交于一点即为Q点,过A点作后过G点作BC的平行线交DC的延长线于长度.【答案】210【分析】①连接PO并延长交BC②过点O作关于BC的对称点【点睛】本题考查矩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及轴对称识是解题的关键.【变式训练1】如图,正方形ABCD的周长为24,P为对角线AC上的一个动点,E是CD的中点,则PE PD+的最小值为()C.6D.5A.B.【答案】A【详解】解:如图,连接BE,设BE与AC交于点P',∵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点B 与D 关于AC 对称,∴P'D =P'B ,∴P'D +P'E =P'B +P'E =BE 最小.即P 在AC 与BE 的交点上时,PD +PE 最小,即为BE 的长度.∵正方形ABCD 的周长为24,∴直角△CBE 中,∠BCE =90°,BC =6,CE =12CD =3,∴BE ==故选A.【变式训练2】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2,AD =3,动点P 满足S △PBC =14S 矩形ABCD ,则点P 到B ,C 两点距离之和PB +PC 的最小值为()A B C D .【答案】B 【详解】解:设△PBC 中BC 边上的高是h .∵S △PBC =14S 矩形ABCD .∴12BC •h =14AB •AD ,∴h =12AB =1,∴动点P 在与BC 平行且与BC 的距离是1的直线l 上,如图,作B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E ,连接CE ,则CE 的长就是所求的最短距离.在Rt △BCE 中,∵BC =3,BE =BA =2,∴CE =即PB +PC 故选:B .【变式训练3】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4AB =,AC 与BD 交于点O ,N 是AO 的中点,点M 在BC 边上,且3BM =,P 为对角线BD 上一点,则PM PN -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___.∴PN=PE,则PM-PN=PM-PE,∴当点P,E,M三点共线时,在正方形ABCD中,AB=4,∴AC=42,【答案】13【分析】连接CF、AF+=+,故当EF MN EF AF为AE的长,由12AB=类型二、翻折型最值问题【变式训练1】如图,在矩形ABCD 中,3AB =,4=AD ,E 在AB 上,1BE =,F 是线段BC 上的动点,将EBF △沿EF 所在的直线折叠得到'EB F △,连接'B D ,则'B D 的最小值是()A .6B .4C .2D .1-【答案】D 【详解】解:如图,'B 的运动轨迹是以E 为圆心,以BE 的长为半径的圆.所以,当'B 点落在DE 上时,'B D 取得最小值.根据折叠的性质,△EBF ≌△EB’F ,∴E 'B ⊥'B F ,∴E 'B =EB ,∵1BE =∴E 'B =1,∵3AB =,4=AD ,∴AE =3-1=2,∴DE 224225+=D 'B =25.故选:D .【变式训练2】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AB =6,E 是CD 边上的中点,F 是线段BC 上的动点,将△ECF 沿EF 所在的直线折叠得到EC F '△,连接AC ',则的最小值是AC '_______.【答案】353-【详解】解:∵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6CD AB AD ===,∵E 是CD 边上的中点,∴132EC CD ==∵△ECF 沿EF 所在的直线折叠得到EC F '△,∴3EC EC '==,∴当点A ,C ',E 三点共线时,AC '最小,如图,在Rt ADE △中,由勾股定理得:22226335AE AD DE =+=+=353AE EC '-=,∴AC '的最小值为353.类型三、旋转型最值问题例1.如图,正方形ABCD 中,6AB =,E 是边BC 的中点,F 是正方形ABCD 内一动点,且3EF =,连接EF ,DE ,DF ,并将DEF 绕点D 逆时针旋转90︒得到DMN (点M ,N 分别为点E ,F 的对应点).连接CN ,则线段CN 长度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_.【答案】353-【分析】过点M 作MP CD ⊥,垂足为P ,连接CM ,根据正方形的性质求出CE ,证明EDC DMP △≌△股定理求出CM ,根据CN MN CM +≥即可求出CN 【详解】解:过点M 作MP CD ⊥,垂足为P ,连接由旋转可得:DE DM =,3EF MN ==,90EDM ∠=在正方形ABCD 中,6AB =,E 为BC 中点,∴132CE BC ==,∵90EDM ∠=︒,∴90EDC CDM ∠+∠=︒,又90EDC DEC ∠+∠=︒,∴DEC CDM ∠=∠,例2.如图,长方形ABCD 中,6AB =,8BC =,E 为BC 上一点,且2BE =,F 为AB 边上的一个动点,连接EF ,将EF 绕着点E 顺时针旋转30°到EG 的位置,连接FG 和CG ,则CG 的最小值为______.【答案】2+【详解】解:如图,将线段BE 绕点E 顺时针旋转30°得到线段ET ,连接GT ,过E 作EJ CG ⊥,垂足为J ,∵四边形ABCD 是矩形,∴AB =CD =6,∠B =∠BCD =90°,∵∠BET =∠FEG =30°,∴∠BEF =∠TEG ,在△EBF 和△TEG 中,EB ET BEF TEG EF EG =⎧⎪∠=∠⎨⎪=⎩,∴△EBF ≌△ETG (SAS ),∴∠B =∠ETG =90°,∴点G 的在射线TG 上运动,∴当CG ⊥TG 时,CG 的值最小,∵∠EJG =∠ETG =∠JGT =90°,∴四边形ETGJ 是矩形,∴∠JET =90°,GJ =TE =BE =2,∵∠BET =30°,∴∠JEC =180°-∠JET -∠BET =60°,∵8BC =,∴6,3,EC BC BE EJ CJ =-===,∴CG =CJ +GJ =2+.∴CG 的最小值为2+.故答案为:2.【答案】()51a +【分析】连接BF ,过点F 作FG 的角平分线上运动,作点C 关于勾股定理求出DC DF CF '=+的最小值为 将ED 绕点E 顺时针旋转90︒到EF ,EF DE ∴⊥,EF DE =,90DEA FEG DEA ADE ∴∠+∠=∠+∠=︒,ADE FEG ∴∠=∠,又90DAE FGE ∠=∠=︒ ,(1)试猜想线段BG 和AE 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得到的结论;(2)将正方形DEFG 绕点D 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定角度后(旋转角度大于过观察或测量等方法判断(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如果成立,请予以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若2BC DE ==,在(2)的旋转过程中,①当AE 为最大值时,则AF =___________.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D BC∴⊥,BD CD∴∠=∠=︒.90ADB ADC四边形DEFG是正方形,∴=.DE DG在Rt BAC 中,D 为斜边BC 中点,AD BD ∴=,AD BC ⊥,90ADG GDB ∴∠+∠=︒.四边形EFGD 为正方形,DE DG ∴=,且90GDE ∠=︒,90ADG ADE ∴∠+∠=︒,BDG ADE ∴∠=∠.在BDG 和ADE V 中,BD AD BDG ADE GD ED =⎧⎪∠=∠⎨⎪=⎩,(SAS)BDG ADE ∴△≌△,BG AE ∴=,BGD AED ∠=∠,GOK DOE ∠=∠ ,90OKG ODE ∴∠=∠=︒,EA BG ∴⊥.(3)①如图③,当旋转角为270︒时,BG AE =,此时AE 的值最大.2BC DE == ,中,如图②中,在BDG∴-≤≤+,2112BG∴的最小值为1,此时如图④中,AE在Rt AEF中,2=AF EF类型四、PA+KPB型最值问题3A .27B .23【答案】C 【分析】连接AC 与EF 相交于∵四边形ABCD 是菱形,∴OAE OCF ∠=∠,∵,AOE COF AE CF ∠=∠=,A.3B.22【答案】D【分析】连接AF,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知四边形ABCD是菱形,∴==,AB BC23,H分别为AE,EF的中点,G∴是AEFGH△的中位线,【答案】51-【分析】连接BD交EF的中点,求出OB的长,得到>=-AH AM MH–51直线l平分正方形∴O是BD的中点,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D AB24【答案】26【分析】利用轴对称的性质作出如图的辅助线,在【详解】解:延长DC 作D A CD '''⊥,使A∴E F G H E '''、、、、在同一直线上时,四边形EFCH 作E K AB '⊥交AB 延长于点K ,则23EK BE CD A E AB CD '''=++=+=,E K BC '=+∴()()22232326EE '=+=.故答案为:26.【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对称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学会用转化的思想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在△ABH中,∠AHB=90°,∠ABH过点D作DE∥AC交BC延长线于点E,作点C。

平行四边形的特殊情况

平行四边形的特殊情况

平行四边形的特殊情况1.矩形:矩形是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具有以下特点:-所有四个角都是直角(即90度角)。

-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

-两对相对边长度相等。

-任何一条对角线把矩形分成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矩形的特点使得它有许多有用的性质。

例如,它的对角线相等,这意味着矩形是对称的。

此外,矩形的对角线相互垂直,因此可以使用勾股定理来计算其他长度。

矩形还可以通过计算边长之间的比例来解决一些问题,因为边长是相等的。

2.菱形:菱形是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具有以下特点:-所有四个边相等。

-相对角相等且互相垂直。

菱形的特点使得它具有一些有趣的性质。

例如,菱形的对角线相互垂直,即对称中心是直角。

此外,菱形可以通过计算边长与对角线之间的比例来解决一些问题。

3.正方形:正方形是一种特殊的矩形和菱形,具有以下特点:-所有四个边相等。

-所有四个角都是直角(即90度角)。

-相对角相等且互相垂直。

-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

-任意一条对角线将正方形分成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对角线平分了正方形的内角。

正方形是一种非常特殊和有用的平行四边形。

正方形的特点使得它具有对称性和计算简单的性质。

例如,正方形中的任意一条对角线都平分了正方形的内角,这意味着正方形是轴对称的。

此外,正方形的边长与对角线之间有特殊的关系,例如对角线等于边长乘以√2这三个平行四边形的特殊情况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用途。

学习和理解这些特殊情况对于解决与平行四边形相关的几何问题非常重要。

同时,对这些特殊情况的深入理解也为我们探索更多几何形状和解决更复杂的几何问题奠定了基础。

特殊平行四边形的经典题型

特殊平行四边形的经典题型

特殊平行四边形的经典题型特殊平行四边形包括矩形、菱形和正方形,那这几种图形在各种经典题型里可是各有各的“戏码”呢。

矩形嘛,经常会在面积和对角线相关的题目里出现。

比如说,已知一个矩形的长是8,对角线长是10,让你求宽是多少。

这时候就可以用到勾股定理啦,因为矩形的对角线把矩形分成了两个直角三角形,对角线就是斜边,长和宽就是两条直角边。

根据勾股定理a² + b² = c²(这里的a和b就是长和宽,c就是对角线),已知a = 8,c = 10,那宽b就等于6。

这类型的题目就像是给你一把钥匙,只要你知道用勾股定理这个“开锁方法”,就能轻松解决。

菱形呢,它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这个性质可是出题的热门点。

像有一道题说菱形的对角线分别是6和8,问菱形的面积是多少。

很多人可能会先求边长再用底乘高来算面积,其实完全不用这么麻烦,直接根据菱形面积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这个公式,就能得出面积是24啦。

还有就是菱形四边相等这个性质,有时候会在证明题里出现,比如证明四个点构成的四边形是菱形,就需要通过证明四条边相等来得出结论。

正方形就更有趣了,它是集矩形和菱形的性质于一身的特殊平行四边形。

有这样一道题,正方形ABCD中,E是AB的中点,连接CE,CE的垂直平分线交AD于F,让你证明AF = 1/4 AD。

这题就要用到正方形的性质,它的角是直角,边相等,再结合一些三角形全等的知识。

首先设正方形边长为a,通过相似三角形或者勾股定理求出AF的长度,最后就能得出AF = 1/4 AD的结论。

在做特殊平行四边形的经典题型时,还有一些小技巧。

如果是证明题,一定要仔细分析已知条件,看这些条件能推出什么性质或者结论,然后再往要证明的结论上靠。

如果是计算面积或者边长的题目,一定要牢记各种图形的面积公式和特殊性质。

而且啊,多画图绝对是个好办法,有时候看着图形,思路一下子就清晰了呢。

不要觉得这些题型很难,只要多做几道,就会发现其实它们都是有规律可循的。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特殊平行四边形综合题》测试卷(附带答案)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特殊平行四边形综合题》测试卷(附带答案)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特殊平行四边形综合题》测试卷(附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 单选题1.如图 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 AB AD ≠ ()0180A αα∠=︒<<︒ 点E F G H 分别是AB BC CD DA 的中点 连接EF FG GH HE 当α从锐角逐渐增大到钝角的过程中 四边形EFGH 的形状的变化依次为( )A .平行四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B .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平行四边形C .平行四边形→矩形→平行四边形D .平行四边形→菱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2.如图 平行四边形ABCD 中 16AB = 12AD = 60A ∠=︒E 是边AD 上一点 且8AE =F 是边AB 上的一个动点 将线段EF 绕点E 逆时针旋转60︒ 得到EG 连接BG CG 则BG CG +的最小值是( ).A .4B .415C .421D 373.图1是一张菱形纸片ABCD 点,EF 是边,AB CD 上的点.将该菱形纸片沿EF 折叠得到图2 BC 的对应边B C ''恰好落在直线AD 上.已知60,6B AB ∠=︒= 则四边形AEFC '的周长为( )A .24B .21C .15D .124.如图 在矩形ABCD 中 8AB = 6BC = 点H 是AC 的中点 沿对角线AC 把矩形剪开得到两个三角形 固定ABC 不动 将ACD 沿AC 方向平移 (A '始终在线段AC 上)得到A C D '''△ 连接HD ' 设平移的距离为x 当HD '长度最小时 平移的距离x 的值为( )A .710B .185C .75D .2455.如图 Rt ABC △中 90C ∠=︒ 30A ∠=︒ 9AC = D 为AB 中点 以DB 为对角线长作边长为3的菱形DFBE 现将菱形DFBE 绕点D 顺时针旋转一周 旋转过程中当BF 所在直线经过点A 时 点A 到菱形对角线交点O 之间的距离为( )A B C D 6.中国结寓意团圆 美满 以独特的东方神韵体现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小陶家有一个菱形中国结装饰.测得8cm,6cm BD AC ==.则该菱形的面积为( )A .224cmB .248cmC .210cmD .212cm7.如图 在矩形ABCD 中 点O M 分别是,AC AD 的中点 3,5OM OB == 则AD 的长为( )A .12B .10C .9D .88.如图 已知正方形ABCD 和正方形BEFG 且A B E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 连接CE 以CE 为边构造正方形CPQE PQ ,交AB 于点M 连接CM 设APM BCM αβ∠=∠=,.若点Q B F 三点共线 tan tan n αβ= 则n 的值为( )A .12 B .23 C .35 D .67二 填空题9.如图 矩形ABCD 中 BE BF 将ABC ∠三等分 连接EF .若90BEF ∠=︒ 则:AB BC 的比值为 .10.如图 四边形ABCD 是边长为6的正方形 点E 在直线BC 上 若2BE = 连接AE 过点A 作AF AE ⊥ 交直线CD 于点F 连接EF 点H 是EF 的中点 连接BH 则BH = .11.如图 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 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的情况下 请你添加一个条件 使平行四边形ABCD 是菱形.12.如图 在矩形ABCD 中 2AB = 对角线AC 与BD 交于点O 且120AOD ∠=︒ DE OC ∥ CE OD ∥ 则四边形OCED 的周长为 .13.如图 在菱形ABCD 中 2BD BC == 点E 是BC 的中点 点P 是对角线AC 上的动点 连接PB PE 则PB PE +的最小值是 .三 解答题14.如图 在菱形ABCD 中 连接AC 过B 作BE BA ⊥交AC 于点E 过D 作DF DC ⊥交AC 于点F .(1)求证:ADF CBE △≌△(2)若12AD = 60DAB ∠=︒ 求EF 的长.15.已知:在梯形ABCD 中 AD BC ∥ 90ABC ∠=︒ 6AB = :1:3BC AD = O 是AC 的中点 过点O 作OE OB ⊥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E .(1)当BC EC =时 求证:AB OE =(2)设BC a = 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线段BE 的长 并写出a 的取值范围(3)连结OD DE 当DOE 是以DE 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时 求BC 的长.16.如图 平行四边形ABCD 中 点E 是对角线AC 上一点 连接BE DE , 且BE DE =.(1)求证:四边形ABCD 是菱形(2)若5AB = tan 2BAC ∠= 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17.已知:矩形ABCD 中 动点M 在BC 边上(不与点B C 、重合) MN AM ⊥交CD 于点N 连接DM .(1)如图1 若DM 平分ADC ∠ 求证:BM CN =(2)如图2 若2,3AB BC == 动点M 在移动过程中 设BM 的长为,x CN 的长为y ①则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①线段CN 的最大值为______.18.如图1 正方形ABCD 和正方形QMNP M 是正方形ABCD 的对称中心 MN 交AB 于F QM 交AD 于E .(1)猜想:ME 与MF 的数量关系为______(2)如图2 若将原题中的“正方形”改为“菱形” 且NMQ ABC 其它条件不变 探索线段ME 与线段MF 的数量关系 并说明理由(3)如图3 若将原题中的“正方形”改为“矩形” 且:1:2AB BC = 其它条件不变 直接写出:线段ME 与线段MF 的数量关系为______.参考答案:1.A2.C3.C4.C5.D6.A7.D8.B93:10.24211.AC BD ⊥12.8133①点E 是BC 的中点14.(1)解:①菱形ABCD①ADC CBA ∠=∠ AD BC = DAC BCA ∠=∠①BE BA ⊥ DF DC ⊥①90CDF ABE ∠=∠=︒①ADC CDF CBA ABE ∠-∠=∠-∠ 即:ADF CBE ∠=∠①()ASA ADF CBE ≌(2)解:①60DAB ∠=︒ 12AD = ①11603022BAE BAD ∠=∠=⨯︒=︒ 12AB CD AD === 33123AC AB ===①cos30ABAE===︒同理FC=BE CE==AC AE CE∴=+=①EF AE FC AC=+-==故答案为:15.(1)证明:90ABC∠=︒O是AC的中点OB OC∴=OBC OCB∴∠=∠OE BC⊥90BOEBC EC=CO BC∴=BC BO∴=90ABC BOE∠=∠=︒()ASAABC EOB∴≌AB EO∴=(2)解:OBC OCB∠=∠ABC BOE∠=∠ABC EOB∴∽∴BC ACOB BE=BC a=6AB=AC∴∴1a=236(06)2aBE aa+∴=<<(3)解:设BC a=则3AD a=①当90OED∠=︒时延长BO交AD于点G90BOE =︒∠BOE OED ∴∠=∠∴BG ED ∥//BE AD∴四边形BGDE 是平行四边形 BE DG ∴=BC AD ∥ ∴BCCOAG AO =BC AG a ∴== ∴23632a a a a +=-23a ∴= ①当90ODE ∠=︒时 分别过点O E 作OM AD ⊥ EN AD ⊥ 垂足分别为MNOMD DNE ∴∠=∠ MOD EDN ∠=∠OMD DNE ∴∽ ∴OMMDDN EN = 1122AM CB a ==52MD a ∴=2236365322a a DN AN AD a a a +-=-=-=∴253236562aa a=-a ∴=.综上所述BC 的长为 16.(1)证明:如图 连接BD 交AC 于O①平行四边形ABCD①BO DO =①BO DO = OE OE = BE DE = ①()SSS BOE DOE ≌①BEO DEO ∠=∠①AE AE = BEA DEA ∠=∠ BE DE = ①()SAS BEA DEA ≌①AB AD =①四边形ABCD 是菱形(2)解:①tan 2BAC ∠= ①2BO AO= 即2BO AO = ①四边形ABCD 是菱形①AC BD ⊥ 22AC AO BD BO ==,由勾股定理得 AB =解得 2AO =①48AC BD ==, ①1162ABCD S AC BD =⨯=四边形 ①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16. 17.(1)解:在矩形ABCD 中 ,90AB CD B C ADC =∠=∠=∠=︒ DM 平分ADC ∠1452CDM ADC ∴∠=∠=︒ 45CDM CMD ∴∠=∠=︒CM CD AB ∴==90,BAM AMB MN AM ∠+∠=︒⊥90AMB CMN ∴∠+∠=︒BAM CMN ∴∠=∠()ABM MCN ASA ∴≌BM CN ∴=(2)解:①设BM 的长为,x CN 的长为y 则3MC x =- 由(1)得 ,,90BAM CMN AB CD B C ∠=∠=∠=∠=︒ ABM MCN ∴∽AB BM MC CN∴= 23x x y∴=- 213(03)22y x x x ∴=-+<< 故答案为:213(03)22y x x x =-+<< ①当32x =时 y 有最大值 最大值为98. 即线段CN 的最大值为98. 故答案为:98. 18.(1)解:①正方形ABCD 和正方形QMNP①90AMD EMF ∠=∠=︒ ,45DM AM ADM FAM =∠=∠=︒ DME AMF ∴∠=∠()ASA MDE MAF ∴≌ME MF ∴=.故答案为:相等.(2)解:过点M 作MH AD ⊥于H MG AB ⊥于G .①M 是菱形ABCD 的对称中心 ①M 是菱形ABCD 对角线的交点 ①AM 平分BAD ∠①MH MG =.①QMN B ∠=∠①180EMF BAD ∠+∠=︒. 又90MHA MGF ∠=∠=︒ ①180HMG BAD ∠+∠=︒ ①EMF HMG ∠=∠①EMH FMG ∠=∠. ①MHE MGF ∠=∠①()ASA MHE MGF ≌ ①ME MF =.(3)解:过点M 作MH AD ⊥于HMG AB ⊥于G .①QMN ABC ∠=∠①90BAD EMF ∠=∠=︒. 又①90MHA MGA ∠=∠=︒ ①90HMG ∠=︒.①EMF HMG ∠=∠①EMH FMG ∠=∠.①MHE MGF ∠=∠①MHE MGF △△∽①ME MH MF MG=.又①M是矩形ABCD的对称中心①M是矩形ABCD对角线的交点.又①MG AB⊥①MG BC∥且12MG BC=.同理可得12 MH AB=①2ME MF=.。

2023年中考数学 几何专题: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含答案)

2023年中考数学 几何专题: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含答案)

2023中考数学 几何专题: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含答案)例1 矩形的性质(1)如图,l m ∥,矩形ABCD 的顶点B 在直线m 上,则α=∠________度.(2)矩形边长为10和15,其中一内角平分线分长边为两部分,这两部分的长为( )A .6和9B .5和10C .4和11D .7和8(3) 如图,矩形ABCD中,120AOD BC ∠=︒=,,则下列结论:①AOB △是等边三角形②130∠=︒③3cm AB =④6cm AC =⑤2ABCD S =矩形.其中正确的有( )A .①②③B .①②③④C .②③④⑤D .①②③④⑤(4) 如图,矩形ABCD 中,O 是两对角线的交点,AE BD ⊥,垂足为E.若2OD OE AE =,则DE 的长为________.【答案】(1)30;(2)B ;(3)D ;(4)3例2 矩形模型 (1)如图,已知矩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AE BD ⊥,垂足为E ,:3:1DAE BAE ∠∠=,则EAC ∠的度数为_______.α60°lm DCBAO 1DC BA第14题图E OCBDAA B(2)如图所示,矩形ABCD 内一点P 到A 、B 、C 的长分别是2、3、4,则PD 的长为_______.(3)已知,如图,在矩形ABCD 中,P 是边AD 上的动点,PE AC ⊥于E ,PF BD ⊥于F ,如果3AB =,4AD =,那么PE+PF=_______.【答案】(1)45︒;(2(3)125例3 矩形的判定(1)在四边形ABCD 中,AB DC =,AD BC =.请再添加一个条件,使四边形ABCD 是矩形.你添加的条件是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答案】AC BD =或AB BC ⊥或90ABC =︒∠(答案不唯一)(2)如图,D 是△ABC 的边AB 上一点,CN ∥AB ,DN 交AC 于点M ,若MA=MC ,∠BAN=90°,求证:四边形ADCN 是矩形.证明:∵CN ∥AB , ∴∠DAC=∠NCA , 在△AMD 和△CMN 中,∵∠DAC =∠NCA ,MA =MC ,∠AMD =∠CMN ∴△AMD ≌△CMN (ASA ), ∴AD=CN . 又∵AD ∥CN ,∴四边形ADCN 是平行四边形. 又∵∠BAN=90度,∴四边形ADCN 是矩形.(3)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中,AQ 、BN 、CN 、DQ 分别是DAB ∠、ABC ∠、BCD ∠、CDA ∠的平分PDCBAABCDPEF线,AQ 与BN 交于P ,CN 与DQ 交于M ,证明:四边形PQMN 是矩形.【答案】∵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AB CD ∥,AD BC ∥∵AQ 、BN 分别是DAB ∠、ABC ∠的平分线 ∴180BAD ABC ∠+∠=︒ ∴90QPN ∠=︒同理90PQM QMN MNP ∠=∠=∠=︒ ∴四边形PQMN 是矩形.例4 (1)如图,已知菱形ABCD 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O ,若6AC =,4BD =,则菱形ABCD 的周长是( )A .24B .16C.D.(2)如图,已知菱形的两条对角线分别为6cm 和8cm ,则这个菱形的高DE 为( ) A .2.4cmB .4.8cmC .5cmD .9.6cm(3)如图,在边长为2的菱形ABCD 中,∠A=60°,DE ⊥AB ,DF ⊥BC ,则△DEF 的周长为_______(4)如图,把菱形ABCD 沿AH 折叠,使B 点落在BC 上的E 点处,若70B =︒∠,则AED ∠的大小为( )NMQPDCBAODC BAA .60︒B .55︒C .65︒D .70︒ (5)如图,在菱形ABCD 中,80BAD ∠=︒,AB 的垂直平分线交对角线AC 于点E ,点F 为垂足,连接DE ,则CDE ∠=( )A .80︒B .70︒C .65︒D .60︒(6)如图,在菱形ABCD 中,4AB =,60BAD ∠=︒,点P 是对角线AC 上的一个动点,点E 是AB 边上的中点,则PB PE +的最小值为( )A .2B.C. D .4【答案】(1)C ;(2)B ;(3)(4)B ;(5)D ;(6)B能力提升例5 菱形的判定(1)已知:如图,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相交于点,且,,求证:平行四边形是菱形;ABCDEHFABCDEABCD AC BD O 10AB =5AO =BO =ABCD【答案】∵在中,,, ∴ ∴是直角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是菱形.AOB △10AB =5AO=BO =222AB AO BO =+AOB △AC BD ⊥ABCD(2)如图,ABC ∆中,90ACB ∠=︒,AD 是BAC ∠的平分线,交BC 于D ,CH 是AB 边上的高,交AD 于F ,DE AB ⊥于E ,求证:四边形CDEF 是菱形.【答案】∵∠ACB=90°,AD 是∠CAB 的平分线,DE ⊥AB , ∴DC=DE ,∠CAD=∠EAD ,∠CDF+∠CAD=90°, ∵CH 是AB 边上的高, ∴CH ⊥AB ,∴CH ∥DE ,∠AFH+∠EAD=90°, ∴∠CDF=∠AFH , ∵∠CFD=∠AFH , ∴∠CDF=∠CFD , ∴CF=DC , ∴CF=DE ,∴四边形CDEF 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CDEF 是菱形.例6 (1)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E 是对角线BD 上任意一点,过E 作EF ⊥BC 于F ,作EG ⊥CD 于G ,若正方形ABCD 的周长为m ,则四边形EFCG 的周长为(2)如图,AC 为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E 为AC 上一点,联结EB ,ED ,当126BED ∠=°时,EDA ∠的度数为( )A .54°B .27°C .36°D .18°(3)已知正方形ABCD ,以AB 为边构造等边ABP ∆,那么DCP ∠=HF DECBAEDCB A【答案】(1)2m;(2)D ;(3)15°或75° 例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B .两条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C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D .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答案】D练1 (1)如图,矩形ABCD 中,3AB =,两条对角线AC 、BD 所夹的钝角为120︒,则对角线BD 的长为________(2) 矩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交于O ,如果ABC ∆的周长比AOB ∆的周长大10cm ,则边AD 的长是 .【答案】(1)6 ;(2)10cm练2 (1)下列说法不能判定四边形是矩形的是( ) A .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 B .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 C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D .对角线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 【答案】D(2)已知:如图,M 为▱ABCD 的AD 边上的中点,且MB=MC , 求证:▱ABCD 是矩形.证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B=CD .∵AM=DM ,MB=MC , ∴△ABM ≌△DCM . ∴∠A=∠D . ∵AB ∥CD ,∴∠A+∠D=180°. ∴∠A=90°.∴▱ABCD 是矩形.练3 (1)如图:在菱形ABCD 中,AC=6,BD=8,则菱形的边长为_______;BC 上的高为_____(2)菱形的周长为20cm ,两邻角度数之比为2:1,则菱形较长的对角线的长度为 【答案】(1)5、245;(2)练4 如图.矩形的对角线相交于点.,. ⑴ 求证:四边形是菱形;⑵ 若,菱形的面积为ABCD 的面积.【答案】⑴ ∵,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是矩形∴(矩形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四边形是菱形(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⑵ABCD S练5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延长BC 至E ,使CE AC =,连结AE 交CD 于F ,那么AFC ∠的度数为________.【答案】112.5°ABCD O DE AC ∥CE BD ∥OCED 30ACB ∠=︒OCED OEDC BADE AC ∥CE BD ∥OCED ABCD OC OD =OCED 12OCD OCED S S =△菱形FED CBA。

专题02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中的最值模型-胡不归模型(解析版)

专题02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中的最值模型-胡不归模型(解析版)

专题02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中的最值模型--胡不归模型胡不归模型可看作将军饮马衍生,主要考查转化与化归等的数学思想,近年在中考数学和各地的模拟考中常以压轴题的形式考查,学生不易把握。

本专题就最值模型中的胡不归问题进行梳理及对应试题分析,方便掌握。

在解决胡不归问题主要依据是:点到线的距离垂线段最短。

【模型背景】从前有个少年外出求学,某天不幸得知老父亲病危的消息,便立即赶路回家.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虽然从他此刻位置A 到家B 之间是一片砂石地,但他义无反顾踏上归途,当赶到家时,老人刚咽了气,小伙子追悔莫及失声痛哭.邻居告诉小伙子说,老人弥留之际不断念叨着“胡不归?胡不归?”看到这里很多人都会有一个疑问,少年究竟能不能提前到家呢?假设可以提早到家,那么他该选择怎样的一条路线呢?这就是今天要讲的“胡不归”问题.补充知识:在直角三角形中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记作sinA ,即斜边的对边A A ∠=sin 。

若无法理解正弦,也可考虑特殊直角三角形(含30°,45°,60°)的三边关系。

【模型解读】一动点P 在直线MN 外的运动速度为V 1,在直线MN 上运动的速度为V 2,且V 1<V 2,A 、B 为定点,点C 在直线MN 上,确定点C 的位置使21AC BCV V +的值最小.(注意与阿氏圆模型的区分)1)121121=V AC BC BC AC V V V V æö++ç÷èø,记12V k V =,即求BC +kAC 的最小值.2)构造射线AD 使得sin ∠DAN =k ,CHk AC=,CH =kAC ,将问题转化为求BC +CH 最小值.3)过B 点作BH ⊥AD 交MN 于点C ,交AD 于H 点,此时BC +CH 取到最小值,即BC +kAC 最小.【解题关键】在求形如“PA +kPB ”的式子的最值问题中,关键是构造与kPB 相等的线段,将“PA +kPB ”型问题2驿道2MMM转化为“PA +PC ”型.(若k >1,则提取系数,转化为小于1的形式解决即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讲义知识点归纳四边形分类专题汇总专题一:特殊四边形的判定【知识点】1.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1)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2.矩形的判定方法:(1)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3.菱形的判定方法:(1)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4.正方形的判定方法:(1)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5.等腰梯形的判定方法:(1)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练一练】一.选择题1.能够判定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的题设是().A.AB∥CD,AD=BC B.∠A=∠B,∠C=∠DC.AB=CD,AD=BC D.AB=AD,CB=CD2.具备下列条件的四边形中,不能确定是平行四边形的为().A.相邻的角互补 B.两组对角分别相等C.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 D.对角线交点是两对角线中点3.下列条件中,能判定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条件是( )A.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B.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角相等C.一组对边平行,一组邻角互补D.一组对边相等,一组邻角相等4.如下左图所示,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 和BD 相交于点O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若AO=OC ,则ABCD 是平行四边形; B .若AC=BD ,则ABCD 是平行四边形;C .若AO=BO ,CO=DO ,则ABCD 是平行四边形;D .若AO=OC ,BO=OD ,则ABCD 是平行四边形 5.不能判定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的条件是( )A .AB=CD ,AD=BCB .AB ∥CD ,AB=CDC .AB=CD ,AD ∥BC D .AB ∥CD ,AD ∥BC6.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能判断它为矩形的题设是( ) A .AO=CO ,BO=DO B .AO=BO=CO=DOC .AB=BC ,AO=COD .AO=CO ,BO=DO ,AC ⊥BD7.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互相平分,要使它变为矩形,需要添加的条件是( ) A .AB=CD B .AD=BC C .AB=BC D .AC=BD8.在四边形ABCD 中,O 是对角线的交点,下列条件能判定这个四边形是正方形的是( ) A 、AC =BD ,AB ∥CD ,AB =CD B 、AD ∥BC ,∠A =∠C C 、AO =BO =CO =DO ,AC ⊥BD D 、AC =CO ,BO =DO ,AB =BC 9.在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A.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B.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C.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D.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10.在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 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B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C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D 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11.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 .当AB=BC 时,它是菱形 B .当AC ⊥BD 时,它是菱形C .当∠ABC=900时,它是矩形 D .当AC=BD 时,它是正方形12.如图,在ABC △中,点E D F ,,分别在边AB ,BC ,CA 上,且DE CA ∥,DF BA ∥.下列四个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 .四边形AEDF 是平行四边形B .如果90BAC ∠=o,那么四边形AEDF 是矩形C .如果AD 平分BAC ∠,那么四边形AEDF 是菱形D .如果AD BC ⊥且AB AC =,那么四边形AEDF 是菱形 13.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四边形是正方形的条件是( )。

A 、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B 、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的矩形C 、对角线相等的棱形D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 14.下列命题中,假命题是( )。

A 、四个内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B 、四条边都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C 、既是菱形又是矩形的四边形是正方形D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C B A A FCD E15.在四边形中,是对角线的交点,能判定四边形是正方形的条件是()。

A、,B、,C、,D、,,16.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 B.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C.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矩形 D.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等腰梯形17.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当AB=BC时,它是菱形B、当AC⊥BD时,它是菱形C、当∠ABC=90°时,它是矩形D、当AC=BD是,它是正方形18.顺次连接菱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一定是()A.等腰梯形B.正方形C.平行四边形D.矩形例1:若矩形的对角线长为8cm,两条对角线的一个交角为600,则该矩形的面积为例2:菱形具有而矩形不具有的性质是()A.对角线互相平分; B.四条边都相等; C.对角相等;D.邻角互补例3:已知:如图,□ABCD各角的平分线分别相交于点E,F,G,•H,求证:•四边形EFGH是矩形.例1已知:如图ABCD的对角线AC的垂直平分线与边AD、BC分别交于E、F.求证:四边形AFCE是菱形.例2、已知如图,菱形ABCD中,E是BC上一点,AE 、BD交于M,若AB=AE,∠EAD=2∠BAE。

求证:AM=BE。

例3(中考题)如图,在菱形ABCD中,∠A=60°,=4,O为对角线BD的中点,过O点作OE⊥AB,垂足为E.求线段的长.例4、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DE⊥AB交BA的延长线于E,DF⊥BC,交BC的延长线于F。

请你猜想DE与DF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例5、如图,菱形ABCD的边长为2,BD=2,E、F分别是边AD,CD上的两个动点,且满足AE+CF=2.(1)求证:△BDE≌△BCF;(2)判断△BE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设△BEF的面积为S,求S的取值范围.例1、(2011海南)如图,P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对角线AC上一动点(P与A、C不重合),点E在射线BC上,且PE=PB.(1)求证:① PE=PD;② PE⊥PD;(2)设AP=x, △PBE的面积为y.① 求出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x的取值范围;② 当x取何值时,y取得最大值,并求出这个最大值.AB PDE专题二:矩形的有关线段计算1.如图,在矩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已知0120AOD ∠=,AB=,则AC 的长为 。

2. 如图,将矩形纸ABCD 的四个角向内折起,恰好拼成一个无缝隙无重叠的四边形EFGH ,若EH =3厘米,EF =4厘米,则边AD 的长是___________厘米.3. 如图,矩形中,过对角线交点作交于则的长是()A .B .C .3D .4. 如图,矩形纸片ABCD 中,AB =4,AD =3,折叠纸片使AD 边与对角线BD 重合,折痕为DG ,则AG 的长为( ) A .1 B . C . D .25. 将矩形纸片ABCD 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AE 、EF 为折痕,∠BAE =30°,AB =,折叠后,点C 落在AD 边上的C 1处,并且点B 落在EC 1边上的B 1处.则BC 的长为( ).A 、B 、2C 、3D 、6. 黄冈)如图矩形纸片ABCD ,AB =5cm ,BC =10cm ,CD 上有一点E ,ED =2cm ,AD 上有一点P ,PD =3cm ,过P 作PF ⊥AD 交BC 于F ,将纸片折叠,使P 点与E 点重合,折痕与PF 交于Q 点,则PQ 的长是_________cm.7. 把一张矩形纸片(矩形ABCD )按如图方式折叠,使顶点B 和点D 重合,折痕为EF .若AB = 3 cm ,BC = 5 cm ,则重叠部分△DEF 的面积是 cm 2.8. 如图(十二),长方形ABCD 中,E 为BC 中点,作AEC ∠的角平分线交AD 于F 点。

若AB =6,AD =16,则FD 的长度为( )A .4B .5C .6D .89. 如图,将长8cm ,宽4cm 的矩形纸片ABCD 折叠,使点A 与C 重合,则折痕EF 的长为_____cm.10. 如图,在矩形纸片ABCD 中,AB =2cm ,点E 在BC 上,且AE =CE .若将纸片沿AE 折叠,点B 恰好与AC 上的点B 1重合,则AC = cm .专题三:菱形的有关线段计算1. 已知一个菱形的周长是20cm ,两条对角线的比是4∶3,则这个菱形的面积是( ) A .12cm 2B . 24cm 2C . 48cm 2D . 96cm 22. .若一个菱形的边长为2,则这个菱形两条对角线的平方和为( )题2B F CG D A A BC E 'A 题11 ('B )D A B B 1 C DEA 16B 8C 4D 13. 如图,P 是菱形ABCD 对角线BD 上一点,PE ⊥AB 于点E ,PE =4cm ,则点P 到BC 的距离是_________cm.4. 菱形ABCD 中,∠B =60°,AB =2,E 、F 分别是BC 、CD 的中点,连接AE 、EF 、AF ,则△AEF 的周长为( ) A . 32 B .33 C . 34 D . 35. 已知菱形ABCD 的面积是212cm ,对角线4AC =cm ,则菱形的边长是__________cm ;6. 菱形ABCD 中,AE 垂直平分BC ,垂足为E ,4cm AB =.那么,菱形ABCD 的面积是 ,对角线BD 的长是 .7. 已知菱形ABCD 中,对角线AC 与BD 交于点O ,∠BAD=120°,AC=4,则该菱形的面积是( ) A 、163B 、16C 、83D 、88. 如图为菱形ABCD 与△ABE 的重迭情形,其中D 在BE 上.若AB=17,BD=16,AE=25,则DE 的长度为何( )A 、8B 、9C 、11D 、129. 如图所示,将两张等宽的长方形纸条交叉叠放,重叠部分是一个四边形ABCD ,若AD=6cm ,∠ABC=60°,则四边形ABCD 的面积等于 cm 2.10. 基本图形:1.等腰三角形地边上的任意一点2.最短距离PA+PB 3.中点四边形 4.动点问题专题四:正方形的有关线段计算1. 如图,正方形纸片ABCD 的边长为1,M 、N 分别是AD 、BC 边上的点,将纸片的一角沿过点B 的直线折叠,使A 落在MN 上,落点记为A ′,折痕交AD 于点E ,若M 、N 分别是AD 、BC 边的中点,则A ′N = ;2. 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cm ,E 、F 分别是BC 、CD 的中点,连接BF 、DE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cm 2.3. 如图,将边长为8㎝的正方形ABCD 折叠,使点D 落在A 落在F 处,折痕为MN,则线段CN 的长是( )A .3cmB .4cmC .5cmD.6cmBNE题34. 如图,四边形ABCD 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点G 是BC 延长线上一点,连结AG ,点E 、F 分别在AG 上,连接BE 、DF ,∠1=∠2 , ∠3=∠4. (1)证明:△ABE ≌△DAF ;(2)若∠AGB=30°,求EF 的长.5. 如图,四边形ABCD 是边长为9的正方形纸片,将其沿MN 折叠,使点B 落在CD 边上的B '处,点A 对应点为A ',且3B C '=,则AM 的长是BA .1.5 B.2 C.2.25 D.2.5专题五:有关特殊四边形的角度计算1. 如图,已知P 是正方形ABCD 对角线BD 上一点,且BP = BC ,则∠ACP 度数是 .2. 如图,,矩形的顶点在直线上,则 度.3. 如图,在菱形ABCD 中,,AD 的垂直平分线交对角线BD 于点P ,垂足为E ,连接CP ,则________度.4. 如图,在菱形ABCD 中,∠A =110°,E ,F 分别是边AB 和BC 的中点,EP ⊥CD 于点P ,则∠FPC =( ) A .35° B .45° C .50° D .55°5. 如图19,将矩形纸片ABCD 折叠,使点D 与点B 重合,点C 落在点C ′处,折痕为EF ,若∠ABE =20°,那么∠EFC ′的度数为 度.6. 如图,已知矩形纸片,点是的中点,点是上的一点,,现沿直线将纸片折叠,使点落在约片上的点处,连接,则与相等的角的个数为( ) B. 3四边形动点专题:专题一:证明与计算与中点相关的证明,或构造平行四边形将条件集中,或构造出中位线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