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材:水泥大王的资本布局
2018年十大经济年人物颁奖词及获奖感言作文素材

2018年十大经济年度人物颁奖词及获奖感言(作文素材)2019年1月18日,“2018十大经济年度人物"评选结果揭晓,以下为人物颁奖词及获奖感言。
贵州茅台董事长李保芳颁奖词:从政府官员转型龙头企业掌舵人,他带领茅台市值超越帝亚吉欧,成为烈酒行业全球第一;他建设“文化茅台”,为"中国制造”乃至全球商业提供茅台借鉴,2018年,他立足中国白酒与民族产业未来,高格局助推酒业竞合发展;铁腕改革稳固茅台市场秩序,打造中国实体经济典型样板。
李保芳获奖感言——努力把办得好一些“这份荣誉不是给我的,是给茅台的。
中国的优秀企业非常多,中国的优秀经营者更多,我从来没想到过今天会得奖,也深感意外。
我只想尽自己的努力把茅台的事办得好一些,不要让大家失望,把国家这个民族品牌和世界名片打造得更加亮丽一些。
”远东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蒋锡培颁奖词:他是百亿级线缆王国掌舵人,33年攻坚克难,将远东打造成中国规模最大的电缆制造商和智慧能源服务商;他还是最具社会责任感的华商榜样,2018年瞄准企业发展痛点,为民企减负减税大胆"鼓与呼",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
致敬2018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远东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蒋锡培。
蒋锡培获奖感言——无论你打我骂我折腾我多少遍,我始终爱你像初恋亏得我力气很大,这个奖杯很沉,评上2018十大经济年度人物来之不易,这个奖项真的很沉甸甸的。
但是评委们告诉我,虽然你们评上了,如果你们不到现场来,奖杯要取消,所以我为了不让取消,我就务必要到现场。
因为这是对我的一份肯定,也是对远东的一份信任。
2018真的很难忘。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取得了巨大成就。
小时候我们认为共产主义生活就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而今天我们享受着很多难以想象的幸福生活。
虽然去年是最艰难的一年,相对2008金融危机可能还要更艰难,特别是对民营企业来说。
很多民营企业都没有渡过2018,其实他们都很努力,他们为了这份事业、为了这份产业、为了这份情怀(都很努力),但是就是差了一口气。
姚锦林,建造中山陵的“水泥大王”

姚锦林,建造中山陵的“水泥大王”■文/苏小小姚锦林,字锡舟,1875年9月出生于上海南姚(今西康路新闸路口)的一个农民家庭。
姚锦林自幼失学,父亲亡故后,12岁时与兄长分居,当时他所分得的全部家产是三捆花旗柴和半竹罐食油。
一个人在上海租界谋生的姚锦林,贩过瓜果,当过外国坟山的守夜者,还为洋人捡过网球,学会了一些“洋泾浜”英语。
艺高人胆大1893年,18岁的姚锦林在租界当马路小工,因为勤奋被擢升为班首,有机会接触到上海建筑界的一些头面人物,如杨斯盛、江裕生等。
姚锦林认为建筑业发展前途甚广,遂在工作之余向杨、江等前辈求教,并潜心研究营造技术。
此间,他还结识了挪威籍的建筑师穆勒,穆勒专为怡和洋行设计房屋,他将怡和纱厂的一部分工程让给姚锦林承建,均出色完成。
1900年,姚锦林便正式创办了“姚新记营造厂”。
1906年,上海租界工部局准备建造横跨苏州河的新型钢架牵引桥——外白渡桥,即被上海人后来称为标志性建筑的“外婆桥”。
作为苏州河上的第一座桥梁,“外婆桥”是上海唯一被列入“优秀文化历史建筑”的桥梁。
依据洋人的惯例,外白渡桥从设计到建造全由自己人囊括,但施工中一个棘手的问题难倒了他们:限于当时的起吊技术,原先打下的木桩已深嵌在河底,怎么也拔不出来。
若是钢架安不上,工程无法进行下去,必然会拖宕竣工日期而导致违约赔款。
无奈之下,洋人只得放下架子破天荒登报向华商公开招标:谁能拔起桥桩,就将建桥工程承包给谁。
听闻工部局公开招标,不少人前去勘查,可他们无不望黄浦江而兴叹,不敢接招。
时年31岁的姚锦林艺高人胆大,胸有成竹地揽下这一难题——他在苏州河里停上几条大船,趁落潮时将旧桥桩固定在船上,涨潮时,靠水的巨大浮力将桥桩一根根拔了出来。
于是,姚新记营造厂以“借水拔桩”的传奇手笔一举赢得了外白渡桥的承建工程,从此声名鹊起,而姚锦林的技艺也深得工部局工程师玛礼逊、罗德、德利等人的欣赏。
1907年,穆勒设计的安徽芜湖铁路局的3座铁路桥开始施工,其中一座地下遇上流沙层,桩头移位严重,姚锦林便将水泥干拌好装在麻袋里沉入桩基坑,一袋袋叠上去,水泥遇水凝固,桩头于是便固定住了;还有一次,穆勒设计上海香港路上一座仓库加层,因仓库内存放着货物,业主要求在施工时保留人字形屋面,姚锦林便用几十只千斤顶把屋面顶起来,加层的墙逐步砌高,顺利地完成了这项工程;另外,穆勒设计上海第一幢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德律风公司大楼,姚锦林获得该楼的建造权,由于钢筋混凝土技术刚刚传入上海,他便潜心研究这项新技术,安排铁匠扎钢筋、石匠浇捣混凝土,终于在1908年完成了在上海建筑施工史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程。
中国建材西进重组 一年半“横扫”百家水泥企业

成都市高新区天泰路112号,是西南水泥有限公司的办公地。
6月27日下午2点半,已经有数拨客人等待在会客室,他们在等的是同一个人——西南水泥有限公司的总裁赵静涧,而他们目的大致相同——与赵静涧洽谈联合重组事宜。
两年前,中国建材祭出了联合重组的大旗,杀入了西南水泥市场,通过旗下的西南水泥有限公司在该地区进行大规模的收购。
记者获悉,2011年底才成立的西南水泥有限公司,在一年半的时间内在西南地区已经联合重组了上百家水泥企业,去年就把73家水泥企业收入囊中。
目前,西南水泥有限公司已经掌控了四川省近一半的水泥产能,占整个西南地区水泥产能的三分之一。
水泥过剩利润不如养猪西南地区水泥产能过剩已成为了不争的事实,“以2012年熟料消费计算,西南地区产能富裕度达35%”,中国水泥协会的一位人士在最近召开的行业会议上称,川渝地区过剩超过37%。
截至2012年底,我国水泥产能已突破30亿吨,可能已达33亿吨,全国人均水泥产能近2.3吨,远远超过了国际人均1吨的红线。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西南区域人均产能已经赶超全国平均水平,重庆、贵州人均已达到2.76吨和2.58吨。
“在西南地区最起码有5%的水泥企业处于亏损状态。
”赵静涧表示。
记者获得的一份西南地区水泥行业的调研报告中的数据亦印证了赵静涧的说法。
西南地区水泥行业的调研报告称,西南区域产能的过剩造成了区域内前三季度水泥行业竞争白热化,贵阳周边水泥价格曾低于200元/吨,大昆明区域、大重庆区域长期徘徊在200元/吨左右,企业大幅度亏损。
尤其是重庆,名列全国亏损之冠,企业亏损面达46%。
2009年,以饲料、农产品加工起家的东方希望,宣布进军水泥行业,并在重庆市丰都县建成了5条5000吨的水泥生产线,成为目前重庆市单体最大的工厂。
而如今的境况亦不容乐观。
东方希望重庆水泥有限公司总经理唐礼此前曾向《经济日报》表示,做水泥他觉得很苦。
同等的资金要素投入,产出的利润还不如养猪。
“从数据上可以看出,西南地区水泥产能已经全面过剩。
宋志平和他的《经营方略》

宋志平和他的《经营方略》作者:孟杰来源:《英才》2016年第10期《经营方略》可以称得上是企业管理的“宝典”。
时隔两年,中信出版社继出版宋志平所著《我的企业观》之后,又推出他的新版《经营方略》。
阅读这本新书,颇有“读你千遍也不厌倦”的感觉。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
”阅读《经营方略》不仅是和作者宋志平进行思想交流,还可以听到他在文中提及的其他许多智者的声音。
《经营方略》可以称得上是企业管理的“宝典”。
说它是“宝”,是因为作为长年奋战在市场前沿的亲历者,宋志平结合30多年的企业管理实践,用他的视角和笔触,真实记录了企业经过大浪淘沙凝结的宝贵经验。
就像北大光华管理学院蔡洪滨院长在序中提到的,是经济学理论“金矿”的一部分。
说它是“典”,是因为该书又像一本精致的字典,分六个篇章,每章设有若干独立的小节,内容通俗易懂接地气。
企业管理者在经营过程中如果遇到困惑,翻开书录的270多个小标题,大都会找到宋志平给出的答案。
宋志平大学毕业后从车间技术员做起,一步一个脚印,成长为我国知名的大型企业领导人。
期间他曾荣获不少荣誉,但他最喜欢的是央企同僚送他的“铺路石”称谓。
他崇尚一生做好一件事,认为做企业10年左右才能真正熟悉,20年左右才能真正把握,而要做到极致则需要30年左右的时间。
宋志平创造过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他喜欢那句英文“Mission Impossible”,即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宋志平接手北新建材,他号召员工以厂为家,点燃了员工心中之火,带领企业改制上市,使北新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石膏板企业。
2002年开始,宋志平带领中国建材通过大规模的联合重组,一跃成为全球的水泥大王,中国建材推动中国水泥重组的故事被选入哈佛案例。
2009—2014年,宋志平同时担任中国建材集团和国药集团的董事长,成功将两家企业带入世界500强,被媒体誉为中国的稻盛和夫。
宋志平在企业里是位实践家,在管理理论上又学贯中西,是既做、又学、也写的企业家,他创造出的独具中国企业特色的“宋志平模式”,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和学者。
2022年行业分析4万亿投资引发的水泥行业区域性新格局分析

4万亿投资引发的水泥行业区域性新格局分析在经过一段时期的相对寂静之后,水泥行业或将再次酝酿足以影响行业格局的巨变。
4月16日,中国中材集团公司(下称中材集团)宣布,2022年公司将携110亿元资本金参加行业竞争,其中过半资金将用于并购,并将在年内完成对冀东水泥[15.503.89%]的收购。
而就在半个月之前,中国建材集团刚刚宣布了用3年时间将产能扩充到3亿吨,力争行业第一的进展规划;行业龙头海螺水泥[38.542.72%](600585.SH)也不甘示弱,4月8日与陕西礼泉签下43亿元大单,连续扩大产能。
这一切的根源来自4万亿政府投资。
在刺激水泥需求大增的同时,无疑也将引爆新一轮水泥行业之争。
近年来,水泥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冀东水泥散点式扩张遍地开花却老家不保;金隅集团、中国建材、中材集团纷纷发力环渤海;北方水泥的组建加剧东北市场争夺;中国建材南北并举,力争产能第一;海螺水泥稳守东南,扩军西部;西北地区中材集团先到称王,坐拥赛马实业[26.93-0.81%],虎视祁连山[12.040.08%],盈利丰厚;西南地区拉法基领衔,众巨头群雄逐鹿灾后重建。
从东南沿海到华北,再到东北、西北和西南,水泥行业竞争的战火随着区域经济进展的推动而逐步转移,大小战场遍布全国。
在中央抛出4万亿元投资方案后,几个经济大省随即推出了各省各区域的基建方案。
中国建材总裁曹江林认为,中央和地方基建投资估计将使2022年全国水泥需求重新拉高至8%左右的增幅,总量将从2022年的13.9亿吨,上升为15亿吨。
而同时,由于我国水泥行业与国际相比还很落后,新型干法仅占到总产能的56%,有大量的落后产能需要淘汰,而这其中隐蔽着大量的并购整合机会。
“将来两年,水泥行业将掀起并购热潮。
”中国水泥协会副理事长刘作毅在接受《投资者报》采访时明确表示。
几年前,我国水泥行业还是以落后工艺和小企业为主,现在已经渐渐开头以新型干法技术为主导,以大企业为主导。
中国建材:高杠杆并购阴霾难消

按照计提占比,商誉减值损失和呆 坏账拨备是中国建材计提比例最大的两 个细分科目。
根据统计数据,2015-2019 年,中 国建材计提的商誉减值损失分别为 3.91 亿 元、____、4.38 亿 元、22.55 亿 元 和 58.39 亿元;其中,2019 年,公司的商 誉减值损失主要源自旗下的南方水泥。
根据年报,2019 年,南方水泥共计 提资产减值损失 54.54 亿元,同比增长 46.69%;中国建材新增商誉减值 37.33 亿元,主要包括对湖南区新增计提商誉 减值准备 16.41 亿元,对上海区新增计 提商誉减值准备 12.09 亿元和对江西区 新增计提商誉减值准备 7.14 亿元。
2015-2019 年,中国建材计提的呆 坏 账 拨 备 金 额 分 别 为 5.49 亿 元、11.52 亿 元、10.44 亿 元( 经 重 列 )、38.04 亿 元(经重列)和 38.82 亿元;2018 年和 2019 年,公司呆坏账拨备主要源自中联 水泥。
但 从 利 润 规 模 计,2019 年, 海 螺 水泥实现的归母净利润为 335.93 亿元; 同 期, 中 国 建 材 实 现 的 归 母 净 利 润 为 109.74 亿元,与海螺水泥存有 226.19 亿 元差距。
年报数据显示,2019 年,中国建材 水泥业务的综合毛利率约为 32.57%;同 期,海螺水泥熟料及水泥业务的综合毛 利率约为 46.93%,高出中国建材 14.36 个百分点。
亿吨,商品混凝土产能超过 4 亿立方米, 由此一跃成为中国建材旗下最大的水泥 资产上市公司。
华商人物 l 昔日销售员,竟干出两家世界500强企业

图注:中国建筑材料集团董事长宋志平华商人物|昔日销售员,竟干出两家世界500强企业【导语】温和是宋志平最大的性格特征,然而在市场倒逼下,他风驰电掣般收购了上千家企业,通过大刀阔斧的改革重组,把两家资不抵债的央企,推进世界500强之列。
世界水泥大王2007年4月的一天,杭州西子湖畔的汪庄饭店内,有几位茶客从早晨喝到晚上。
攒局者是中国建材董事长宋志平,被请者是占据南方水泥市场半壁江山的浙江水泥、三狮水泥、虎山水泥和尖峰水泥的负责人。
茶客之意不在茶。
彼时,这几家企业为求生存竞相降价,拼得你死我活。
而初涉水泥产业,欲借大规模重组迅速崛起的中国建材在南方尚无布局,宋志平要借机“虎口拔牙”,重组这4家企业。
然而它们都已找好了下家,尖峰水泥甚至第二天要去马来西亚签协议。
紧急关头,宋志平摆明利害,“竞争同归于尽,联合皆大欢喜”,最终化解了几个大佬的“恩怨”,让他们甘愿交出“兵权”,赢得了这场改变中国水泥以及世界水泥发展格局的战役。
由此,哈佛商学院的案例库中,也多了一个中国企业的成功故事。
“汪庄谈判”后,宋志平继续率领中国建材南征北战,风驰电掣般重组了900多家水泥企业,作为混合所有制的先行者,组建了中联水泥、南方水泥、北方水泥、西南水泥四家大型水泥集团,成为拥有4.5亿吨产能的世界水泥大王。
在宋志平掌舵的10年间,中国建材从资不抵债的无名企业,一跃成为建材行业唯一的世界500强企业。
2012年更跻身为全球第二大建材企业,改变了世界行业格局。
图注:中国建材推动水泥产业发展的经验成为哈佛商学院教学案例置之死地而后生宋志平的职业生涯,始于只有几间活动板房的北京新型建筑材料总厂(以下简称北新)。
1979年,刚从河北大学毕业的他被分配到此,遵照父亲意愿做了一名技术员。
三年后,他却自告奋勇要做一名销售。
转行的原因在于他去瑞典沃尔沃参观时,发现很多销售都是硕士,他们穿戴整齐,备受尊重。
而当时北新的产品卖不出去,他觉得自己懂技术,去做销售更能说清楚。
中国建材:推动中国水泥产业发展(入选哈佛商学院案例库)

中国建材:推动中国水泥产业发展--哈佛商学院案例(编译稿)2010年6月中旬,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建材”)董事长、以及其母公司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正在其北京的办公室为第二天的股东周年大会做准备。
窗外电闪雷鸣,暴风雨肆虐着中国的首都,致使北京首都机场数百架航班取消。
而在中国建材总部,这家由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管辖的企业,宋志平和他的高管们正热烈的讨论着去年的成果,完全没有意识到窗外的恶劣天气。
对于中国建材来说,2009年是硕果累累的一年。
在中国的部分地区,由于水泥集中度的提高,水泥价格已出现恢复性上升,而销量的稳定和煤炭价格的降低也使水泥的利润大幅度增长。
自从2002年宋志平担任中国建材集团一把手以来,公司经历了快速的发展时期。
期间,中国的水泥产量增长为全球总产量的近一半,但同时也深受产能过剩和环境问题的困扰。
于是中国建材肩负起历史的责任,开展了规模空前的产业并购和整合。
整合的目的是通过给予制造商更大的定价权来为中国的水泥行业可持续发展建立更牢固的基础。
整合得到了政府的支持,政府希望本国的大公司能够与领先的跨国公司在公平的基础上进行竞争。
于是政府承诺帮助关停污染最严重的水泥工厂,但同时也明确表示,整合的过程必须严格按照市场原则来进行。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中国建材水泥业务急速扩张:2006年中国建材在香港上市后,开始加速增长,一口气收购了超过180家公司。
到2009年底,中国建材的水泥年产能已超过1.6亿吨,这对于2006年底的1,200万吨来说是个质的飞跃。
目前,中国建材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建筑材料制造商之一。
然而,这种爆炸式的增长是如何实现的?期间历经了怎样的困难和阻碍?中国建材怎样管理如此众多的公司并建立统一的公司文化?中国水泥行业的整合前景如何?未来的方向在何方?要回答这一连串的问题,我们还要从头说起。
肩负历史使命,改善行业结构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水泥及其他建筑材料提出了迅猛需求,尤其是1992年以来的十几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逾 期债 务。
收 购 与 兼 并 研 究 中心秘 书 长 高 岩对 本刊 直 言 , 2 0 年 在 03 国 资 委成 立 前 后 , 似于 中 国建 材 集 团 这 样 行 政性 主 导 类 的债 务 重 组具 有不 可复 制性 。“ 多 的 来 自于非 市 场 化 的 更
能量 。 ”高岩 如 是 说 。 但 是 , 志 平 知 道 , 场 化 是必 然 。 宋 市
中国建材: 水泥大王的资本布局 /刊 纪 文 本记 亮 者
究 竟 是 什 么 给 了 中 国建 材 逆 转 颓 势 的 能 量 ? 这 家企 业 又 是 如 何 用 短 短几 年 时 间迅速 强 势 崛起 ?
对 于 现 今 的 中国 建 筑 材 料 集 团 ( 称 中国 建 材 ) 下 来 说 , 头 成 立 注 资 10 元 的 西 南 水 泥 , 牵 0亿 不过 是 ‘ 菜一 小
不已。
事 实证 明 , 来 自然 是 找 到 在 过 去 的5 未 年里 , 中国 建 材 年 均 复 合 增 长 率 均 超 过 5 %。 未 免 让 人 好 奇 , 0 这 究
竟 是 什 么 给了 中 国建 材 逆 转 颓 势 的能 量 ?这 家 企 业 何 以
用短 短 几 年 时 间迅 速 强 势 崛 起?
吨, 占西 南 区域 2 %-2 %的 市 场 份 额 , 为 西 南 区 域 内 0 5 成
最 大的专业 水泥公司 , 并且 目前 已 经 锁 定 的 并 购 目标 企 业 超 过 10 。 0家
如此 大手笔 , 自然 源于母公司十足 的底气—— 据上
市公 司公 开 资料 显 示 。 为 中国最 大 的综 合 性 建 材 产业 集 作
2 0 年 之 前 的 中 国建 材 , 徐 州 拥 有 的 两 条 水 泥 生 06 在 产 线 日产 能 之 和 也 不足 9 0 吨 , 当时 由国 内 市 场 上 两 00 而
家 水 泥 巨头 海 螺 水 泥 和 台湾 水泥 合 资 经营 的徐 州海 螺 ,
拥有 世界 领 先 的万 吨级 生产 线 , 产 量与 成 本 方 面 , 在 中国 建 材 均 相 形见 绌 。 但 有 了 资本 市 场 撑 腰 的 中 国 建 材 却 漂 亮 地 拿 下 了
法。
收 购 徐 I 螺 水 泥 有 限责 任 公 司 ( 、 I ' 海 下称 “ 州 海 螺 ” 的 徐 )
全 部 股权 , 并为 后 者2 3 元 的 银 行借 款 作担 保 。 .亿 这 是 一 次 标 准 的蛇 吞 象 式尝 试 。
但 是 , 所 周 知 , 为 重 资 产 行业 中的 一员 , 金  ̄- 众 身 资 - , j 建 材 企 业 来说 举 足轻 重 。 于 中 国建 材 而 言 , 对 自我创 新、 重组 并购 、 行业 整 合 , 有 的 问题 都 面 临 着 一 个 门槛 : 所 缺 钱 。 0 5 年 , 过一 系 列 债 务 和 业 务 重 组 , 国建 材 摆 20 通 中 脱 了债 务 缠 身 的局 面 , 依 旧 “ 穷 二 白”, 妇 难 为 无 但 一 巧 米 之 炊 , 有 资 金 支 持 , 过 并 购 来 实 现 行 业 整 合 只 能 没 通 是 痴 人说 梦a 宋 志 平动 起 了资 本 市场 的念 头 。
质 资 产 实 现 强 强联 合。
他 们 选 中了基 础 原 材 料 水 泥 。 国 的建 材 市 场 7 % 中 0
是水 泥, 水泥又是 国家建设 的重要 物资, 果 不进入 而 如
向世 界一 流 的 建 材企 业 迈 进 的 一 个重 要 里程 碑 。 ”
而 之 后 的几 年 间 , 中国建 材 在 香 港 股 市 先 后 进 行 了 三 次 增 发 配 售 , 资 本市 场共 融 资 1O'港 元 。 为 企 业 从 ' II L 这
这 场 战役 。 “ 金 充 足 , 并 购 重 组 时 自然 能 够 得 心 应 资 在
手。 ”
是 必 然 趋 势 — — 在 发 达 国 家 , 十 家水 泥公 司 基 本 占据 前
国建 材 在 联 交 所 主 板 成 功 上 市。 面 对 众 多 国 际投 资 者 在
的上 市 路 演 推 介会 上 , 中国建 材 董 事 局 主 席 宋 志 平 斩 钉 截 铁 地 说 :“ 中国 建 材要 演 绎 一 个 稳 健 经 营 的故 事 , 个 一 业 绩 优 良的 故 事 、 个 行 业 整 合 的 故 事 、 个 快 速 成 长 一 一 的故 事 。 ” 这 样 一 个 关 于 水 泥 产 业 未 来 的 “ 事 ” 中 国建 材 故 让 成 为 国 际投 资 者 的 宠儿 , 票 发 行 一举 为 企 业 带 来 了超 股 过 2亿 港 元 的 流 动 资 金 。 1 即 便 是 五年 后 的今 天 , 志 平 也 毫 不 掩 饰 当年 在 香 宋 港 上 市 对 于处 境 “ 尬 ” 中国 建 材 的 作 用 :“ 是 我 们 尴 的 这
48 J 中外管理 2 1 0 0 2・ 1
÷
《
宋强
联合. 是企业做大的捷径。
那时, 中国建 材 行 业 的 发展 看 似 已繁 荣 昌盛 , 泥 、 水 玻 璃 产 能 占据 全 球 5% 以上 的份 额 , 0 即使 按 照 人 均 消费
碟 ” — 更 何况 这 样 一 家 区域 性 极 强 的企 业 还 承 载 着 集 一 团公 司远 大 的产业 梦 想 。 2 1年 l月 1 日, 0 1 2 5 中国 建 材 西 南 水 泥 有 限 公 司 在 成
“ 公 楼 都 被 封 叨 有 什么 未 来 ? 办 L ”宋 志平 唏 嘘
六 成 左 右 的 市 场 ; 当时 在 中国 , 而 这个 数 字 是 不 N to。 so / 宋 志 平 敏 锐 地 感 觉 到 , 合 “ 会就 在 当下, 定要 整 机 一 及 时 抓住 ” 之 前 摆脱 债 务 的 重 组 经 验 也让 他 更 坚 信 自 。 己的 选 择 : 过 资本 运 作 , 通 区域 J 整 合 过 剩 产 能 , 优 l 生地 将
也 有 能 力 对 中 国 的水 泥 产 业 进 行 一 次 彻 底 地 变 革 。 告 ” 诉 市 场 一 个 梦 想 , 市 场 帮 助 自己实 现 梦 想 。 志平 在 让 宋 2 0 年 时做 出了 一 大胆 地 决 定 , 香 港 去 “ 故事 ” 06 个 到 讲 。
2 0 年 3 3 香 港 联 合 交 易所 , 立 仅一 年 的 中 0 6 月2 日, 成
收购的时候不要太算计 如果我们 买的是老母鸡, 确实下蛋, 就要多给别 人几个月鸡蛋钱 如果是不下蛋的肉 鸡, 就要斤斤 j。 ——宋志平 _ ” 交
包后, 香港联交所成功挂牌上市。 在 公司 业 务庞 杂 , 轻 有
质 建 材 、 璃 纤 维 及 工 程 业 务 , 有 数 量 极 少 的新 型 干 玻 还
水平 计 算 , 超 过 多 数 发 达 国 家 。 这 个行 业汇 聚 了 兀 也 但 千 l 家 企 业 , 中度 低 、 术 水 平 不 高 , 明特 征 是 “ 高 一 集 技 鲜 两 剩 ” ( 度 依 赖 资 源 、 耗 能 和 产 能 过 剩 ) 大 家 普 遍 习 高 高 。 惯于依 靠不 断增加产 能来赢得竞争力, 互 搏杀 , 序 相 无 压 价 , 果 就 是 谁 都 活 不 好。 国 际规 律 上 看 , 向集 中 结 从 走
在 经 过 紧锣 密 鼓 的 准 备之 后 , 0 6 6 中国 建 材 2 0 年 月,
发布 公 告 称 : 下 中联 水 泥 同意 以现 金 96 元 人 民币 , 旗 .亿
水 泥 业 务 , 于 没 有 进 入 建 材 的 核 心 领 域 , 就 无 法 成 等 也 为 主 流 的 建 材 企 业 , 是 当 时 中 国 建 材 高 层 的 一 致 看 这
对竞争分散的行业来说, 通过资 本运作 , 区域性地整合过剩产 能, 将优质资产实现强强联合, 是成为行业引领者的不错途径
并购 重 组 彻底 扫 清 了资 金 障碍 。
初 战 告捷 : 州战役 徐
从香 港市 场 拿 回来 的 2亿 港 元 真 金 白银 很 陕派 上 了 l
用场 。
水 泥上 来 。
而在 此 之 前 的几 年 时 间 , 志 平 和 中 国建 材 忙 的只 宋
有 一 件 事情 : 债 , 求 轻 装 上 阵 。 因 此 , 托 国 企 背 还 以 也 依 景, 中国建 材 四处 寻 找 重 组伙 伴 。
彼 时 的 中 国 建 材 , 有 典 型 的 国 有企 业 特 征 。中国 具
法 水 泥 。 逢 香 港 投 资 者 对 水 泥 产 业 的 兴趣 浓 厚 , 种 适 各 水 泥 股 票 都 是 基 金 重 仓 , 是 中国建 材 在 港 股 市 场 备 受 于
追 捧。
“ 件 事情 告 诉 了 我们 两 个 信 息 : 一 , 本 市 场 这 第 资 能 够 给 企 业 提 供 充 盈 的 运 营 资金 ; 第二 , 泥 市 场 将 是 水 团, 中国 建 材仅 在 2 1年 前 l4.营 业 收 入 就 达 13 .亿 01 O - 9 , 536 元 , 润 135 元 , 计 全年 营 业 收 入将 达 10 亿 元 。 利 1.亿 预 90 尤 其 在 水 泥 产 能上 , 中国建 材毫 无 争议 地 雄 踞 世 界第 一 。 可 是谁 又 能 想 到 , 0 前 , 个如 今 “ 大 气 粗 ”的 1年 这 财 巨型 企 业 也 曾在 破 产 的 边 缘 挣 扎 。 “ 到 中建 学 到 的第 一 个 词 是 ‘ 封 ’( 定俗 成之 我 叠 约 意 为 同一 资 产 被 这 家 法 院 查 封 了' 被 另 一 家 法 院 查 封 又 我们 企 业 未来 的主 攻 方 向。 宋 志平 直 言 , ” 正是 2 0 年 港 06 股 上 市 之 后 , 国建 材 才正 式将 企 业 的 战 略 重 心转 移 到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