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的新分类ppt课件
合集下载
子宫内膜癌ppt课件

精选编辑ppt
转移途径
➢血行转移
• 少见 • 晚期转移至肺、肝、骨等处
精选编辑ppt 14
子宫内膜癌FIGO-2009分期
精选编辑ppt 15
临床表现
阴道 流血
绝经后 阴道流血
未绝经 者经量增 多、经期 延长或经 间期出血
阴道 排液
疼痛
全身 症状
早期多为 浆液性或 浆液血性 排液
晚期合并 感染脓血 性排液, 并有恶臭
癌瘤浸润 周围组织 或压迫神 经 侵犯宫颈, 宫腔积脓 时,下腹 胀痛及痉 挛样疼痛
晚期病人
消瘦 发热 贫血 恶病质 全身衰竭
16
精选编辑ppt
诊断
诊断根据: 病史、症状、体征
确诊: 分段刮宫病理检查
➢ 病史 高危因素 老年、肥胖、长期服用雌激素, 他莫西芬 绝经延迟、不孕或不育
➢ 临床表现 症状 体征
60-70岁 不常见 萎缩 乳头状浆液性或混合 性、透明细胞癌等 不清楚 迅速
腹膜 不常见 差 10%~20%
精选编辑ppt
内膜癌与HVPCC
遗传性非息 肉病性结直肠癌
HNPCC
子宫内膜腺癌 是HNPCC的部 分症状,约60% 的HNPCC妇女 发生子宫内膜
病变
16%以上的子宫 内膜癌患者有 患子宫内膜肿 瘤的一级亲属, 其中部分病例 可能是继发于 HNPCC
5.2%呈冲洗液阳性,5年生存率67%;而没有阳性冲洗液 的肿瘤5年生存率为85%
24
精选编辑ppt
治疗---手术加放射治疗
➢ Ⅰ期患者腹水中找到癌细胞 ➢ 淋巴结可疑或已有转移 ➢ 深肌层已有癌浸润
术后加用60Co或直线加速器外照射 Ⅱ、Ⅲ期患者根据病灶大小,可在术前 放疗,放 疗结束后进行手术
转移途径
➢血行转移
• 少见 • 晚期转移至肺、肝、骨等处
精选编辑ppt 14
子宫内膜癌FIGO-2009分期
精选编辑ppt 15
临床表现
阴道 流血
绝经后 阴道流血
未绝经 者经量增 多、经期 延长或经 间期出血
阴道 排液
疼痛
全身 症状
早期多为 浆液性或 浆液血性 排液
晚期合并 感染脓血 性排液, 并有恶臭
癌瘤浸润 周围组织 或压迫神 经 侵犯宫颈, 宫腔积脓 时,下腹 胀痛及痉 挛样疼痛
晚期病人
消瘦 发热 贫血 恶病质 全身衰竭
16
精选编辑ppt
诊断
诊断根据: 病史、症状、体征
确诊: 分段刮宫病理检查
➢ 病史 高危因素 老年、肥胖、长期服用雌激素, 他莫西芬 绝经延迟、不孕或不育
➢ 临床表现 症状 体征
60-70岁 不常见 萎缩 乳头状浆液性或混合 性、透明细胞癌等 不清楚 迅速
腹膜 不常见 差 10%~20%
精选编辑ppt
内膜癌与HVPCC
遗传性非息 肉病性结直肠癌
HNPCC
子宫内膜腺癌 是HNPCC的部 分症状,约60% 的HNPCC妇女 发生子宫内膜
病变
16%以上的子宫 内膜癌患者有 患子宫内膜肿 瘤的一级亲属, 其中部分病例 可能是继发于 HNPCC
5.2%呈冲洗液阳性,5年生存率67%;而没有阳性冲洗液 的肿瘤5年生存率为85%
24
精选编辑ppt
治疗---手术加放射治疗
➢ Ⅰ期患者腹水中找到癌细胞 ➢ 淋巴结可疑或已有转移 ➢ 深肌层已有癌浸润
术后加用60Co或直线加速器外照射 Ⅱ、Ⅲ期患者根据病灶大小,可在术前 放疗,放 疗结束后进行手术
子宫内膜癌分型ppt课件

子宫内膜浆液性癌可能的发生模式
P53 signature
EmGD
Serous EIC
ESC
Progression
H&E
p53 IHC
DNA damage P53 mutation Epigenetic changes
DNA damage P53 mutation + expansion + proliferation
– STIC was identified in 3 patients (8%).
– further supporting EIC as a precursor lesion to USC. STIC was present in 8%, suggesting that the fallopian tube may in fact represent the primary lesion in a minority of patients with USC. This finding may account for the early multifocal disease distribution observed in these patients.
Exome sequence analysis---Based on a combination of somatic
nucleo内膜癌分型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杨兴升
子宫内膜癌的“二元论”发病模式
I型
II型
发生率 高峰年龄 雌激素 肥胖 背景内膜 癌前病变
80% 50-60ys 有关 常见 多为增生期 EIN
15% 60-70ys 无关 罕见 多为萎缩期 EmGD
组织学类型 组织学分化 疾病进展 染色体倍体
子宫内膜癌PPT课件

个体化治疗
根据每个患者的基因组、表型和临床特征,制定 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疗效和减少副作用。
跨学科合作
加强医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多学科的合 作,以加速新药研发和临床试验的进程。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调有关。
病理学诊断
组织病理学诊断
通过子宫内膜组织病理切片,观察肿 瘤细胞的形态、大小、染色深浅等特 征,确定肿瘤的性质和分化程度。
免疫组织化学诊断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肿瘤细 胞表面的抗原标志物,有助于鉴别肿 瘤的类型和来源。
分期与分级
分期
子宫内膜癌的分期是根据肿瘤侵犯的深度和范围来划分的,通常采用国际妇产 科联盟(FIGO)分期标准。
子宫内膜癌的病因
内分泌失调
遗传因素
长期无排卵或稀发排卵,以及雌激素水平 过高,是子宫内膜癌的主要危险因素。
部分子宫内膜癌患者存在家族聚集现象, 可能与遗传有关。
炎症与感染
其他因素
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宫颈糜烂、宫颈息肉 等慢性宫颈炎,以及阴道滴虫、真菌等感 染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有关。
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也是子宫内膜癌 的高危因素。
子宫内膜癌PPT课件
目录
• 子宫内膜癌概述 • 子宫内膜癌的诊断 •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 • 子宫内膜癌的预防与护理 • 子宫内膜癌的科研进展
01 子宫内膜癌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子宫内膜癌是发生在子宫内膜的 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是女性生 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分类
根据组织学类型,子宫内膜癌可 分为腺癌、腺鳞癌、透明细胞癌 等。
放疗与化疗
放疗
放疗与化疗的副作用
通过放射线杀死癌细胞,适用于晚期 或局部复发的患者。
根据每个患者的基因组、表型和临床特征,制定 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疗效和减少副作用。
跨学科合作
加强医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多学科的合 作,以加速新药研发和临床试验的进程。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调有关。
病理学诊断
组织病理学诊断
通过子宫内膜组织病理切片,观察肿 瘤细胞的形态、大小、染色深浅等特 征,确定肿瘤的性质和分化程度。
免疫组织化学诊断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肿瘤细 胞表面的抗原标志物,有助于鉴别肿 瘤的类型和来源。
分期与分级
分期
子宫内膜癌的分期是根据肿瘤侵犯的深度和范围来划分的,通常采用国际妇产 科联盟(FIGO)分期标准。
子宫内膜癌的病因
内分泌失调
遗传因素
长期无排卵或稀发排卵,以及雌激素水平 过高,是子宫内膜癌的主要危险因素。
部分子宫内膜癌患者存在家族聚集现象, 可能与遗传有关。
炎症与感染
其他因素
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宫颈糜烂、宫颈息肉 等慢性宫颈炎,以及阴道滴虫、真菌等感 染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有关。
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也是子宫内膜癌 的高危因素。
子宫内膜癌PPT课件
目录
• 子宫内膜癌概述 • 子宫内膜癌的诊断 •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 • 子宫内膜癌的预防与护理 • 子宫内膜癌的科研进展
01 子宫内膜癌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子宫内膜癌是发生在子宫内膜的 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是女性生 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分类
根据组织学类型,子宫内膜癌可 分为腺癌、腺鳞癌、透明细胞癌 等。
放疗与化疗
放疗
放疗与化疗的副作用
通过放射线杀死癌细胞,适用于晚期 或局部复发的患者。
子宫内膜癌2023新分期解读 PPT课件

生活方式干预
医生应根据新分期标准,为患者提供更具体的生活方式建议,如 饮食、运动等方面,以降低复发风险。
05
临床实践中注意事项及挑战讨论
患者心理支持与沟通
焦虑与恐惧管理
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焦虑 、恐惧等情绪,医生应提 供有效的心理支持和情绪 疏导。
教育与知情同意
确保患者充分了解疾病分 期、治疗方案及可能的风 险和预后,促进患者做出 自主决策。
分子生物学标志物
分子生物学标志物在预测疾病预后和指导治疗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受 到重视,新分期系统也将其纳入考虑。
影像学和手术病理分期
影像学和手术病理分期在子宫内膜癌的分期中具有重要意义,新分 期系统对此进行了优化和改进。
分期系统与标准
分期标准
新分期系统采用了国际妇产科联 盟(FIGO)制定的分期标准,将 子宫内膜癌分为I-IV期,其中I期 为早期,IV期为晚期。
开展多学科协作与综合诊治
加强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强化妇产科、肿瘤科、放射科等多学科合 作,提高诊治水平。
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
THANKS
感谢观看
3
重视影像学和手术病理分期
新分期系统更加强调影像学和手术病理分期在子 宫内膜癌分期中的重要性,提高了分期的准确性 和可靠性。
03
新分期下子宫内膜癌诊断与治疗 策略
早期诊断方法
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
01
详细了解患者月经史、生育史、家族肿瘤史等信息,进行盆腔
检查以初步判断。
影像学检查
02
采用经阴道超声、磁共振成像(MRI)等技术,观察子宫内膜
04
新分期对预后评估影响分析
生存率变化预测
生存率提高
新分期标准将早期病例纳入更细致的 分期,有望提高生存率预测准确性, 进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医生应根据新分期标准,为患者提供更具体的生活方式建议,如 饮食、运动等方面,以降低复发风险。
05
临床实践中注意事项及挑战讨论
患者心理支持与沟通
焦虑与恐惧管理
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焦虑 、恐惧等情绪,医生应提 供有效的心理支持和情绪 疏导。
教育与知情同意
确保患者充分了解疾病分 期、治疗方案及可能的风 险和预后,促进患者做出 自主决策。
分子生物学标志物
分子生物学标志物在预测疾病预后和指导治疗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受 到重视,新分期系统也将其纳入考虑。
影像学和手术病理分期
影像学和手术病理分期在子宫内膜癌的分期中具有重要意义,新分 期系统对此进行了优化和改进。
分期系统与标准
分期标准
新分期系统采用了国际妇产科联 盟(FIGO)制定的分期标准,将 子宫内膜癌分为I-IV期,其中I期 为早期,IV期为晚期。
开展多学科协作与综合诊治
加强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强化妇产科、肿瘤科、放射科等多学科合 作,提高诊治水平。
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
THANKS
感谢观看
3
重视影像学和手术病理分期
新分期系统更加强调影像学和手术病理分期在子 宫内膜癌分期中的重要性,提高了分期的准确性 和可靠性。
03
新分期下子宫内膜癌诊断与治疗 策略
早期诊断方法
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
01
详细了解患者月经史、生育史、家族肿瘤史等信息,进行盆腔
检查以初步判断。
影像学检查
02
采用经阴道超声、磁共振成像(MRI)等技术,观察子宫内膜
04
新分期对预后评估影响分析
生存率变化预测
生存率提高
新分期标准将早期病例纳入更细致的 分期,有望提高生存率预测准确性, 进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子宫内膜腺癌》课件

患者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可能 会面临心理压力和焦虑,因此 需要得到心理支持和关爱。
患者自我管理与健康指导
健康饮食
患者应保持均衡饮食,多摄入新鲜蔬 菜和水果,减少高脂肪、高热量食物 的摄入。
适度运动
根据自身情况,患者应进行适量的运 动,以增强身体免疫力,降低肿瘤复 发的风险。
避免不良生活习惯
患者应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和不 良情绪刺激,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阴道分泌物异常
白带增多,伴有异味或颜色改 变。
疲劳和贫血
由于失血导致的贫血和乏力症 状。
晚期症状
腹部肿块
子宫增大,可触及腹部 肿块。
体重下降
由于肿瘤消耗导致体重 明显下降。
尿频、尿急
肿瘤压迫膀胱引起的泌 尿系统症状。
疼痛
骨盆、腹部或下肢的疼 痛,可能是肿瘤转移的
表现。
诊断方法
妇科检查
医生通过检查子宫、卵巢等器 官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
素直接影响肿瘤的生长、扩散和恶性程度,从而影响患者的预后。
02 03
临床因素
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病程长短、治疗方式等也会影响预后。一般来 说,年轻患者、身体状况良好、病程短、接受正规治疗的患者预后较好 。
生物学因素
某些基因、激素、免疫等因素也可能影响子宫内膜腺癌的预后。例如, 某些基因突变可能增加肿瘤的恶性程度,而激素治疗也可能影响肿瘤的 生长和扩散。
年龄分布
子宫内膜腺癌多见于中老 年女性,其中50-60岁为 发病高峰期。
地域差异
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病率存 在地域差异,城市地区的 发病率高于农村地区。
02
子宫内膜腺癌的症状与诊断
早期症状
01
02
最新子宫内膜癌 -PPT文档

流行病学特点
各国的发病率有很大差别:美国和加拿大占10%;印度和南亚仅占2%-4%;我国占女性恶性肿瘤的3%。 城市的发病率高于农村:20%-40%。 白种人的发病率为黑人的2倍。 发病率逐年增加:20-30年代,子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的比例为8:1,60年代达2:1,近年来达1.1:1。
病因学
手术-病理分期
用于首次治疗为手术的病例. Ⅰ期 Ⅰa 病变局限于子宫内膜 Ⅰb 子宫肌层受累<1/2 Ⅰc 子宫肌层受累>1/2 Ⅱ期 Ⅱa子宫颈管腺体受累 Ⅱb宫颈间质受累
手术-病理分期
Ⅲ期 Ⅲa 病变侵犯子宫浆膜和(或)附件, 和(或)腹腔细胞学检查阳性 Ⅲb 阴道转移 Ⅲc 盆腔淋巴结和(或)腹主动脉旁 淋巴结转移 Ⅳ期 Ⅳa 病变侵犯膀胱和(或)直肠黏膜 Ⅳb 远处转移包括腹腔内和(或)腹股沟 淋巴结转移
化学药物治疗
主要用于晚期、复发癌、有高危因素的各期病例及手术、放疗失败者。 子宫乳头状浆液性癌术后化疗应作为常规。 化学药物包括激素药物和抗癌药物
化疗方案
CAP方案:CTX 500mg/m2 iv,d1 ADM 40-50mg/m2,iv,d1 DDP 50-60mg/m2 iv,d1 每3-4周重复一次,注意水化。 EAP方案:VP16 75 mg/m2 ivgtt 1-3天 ADM 40 mg/m2 iv d1 DDP 20 mg/m2 iv 1-3天 每4周重复一次
术后放疗
术后体外照射
适应症:对于手术标本检查淋巴 结型 腺癌术后应予补充照射 剂量:全盆照射45-50GY,必要时加用 延伸野(腹主动脉旁照射)40-45GY
术后腔内照射
适应症:术后标本检查阴道切缘有癌组织或与癌组织邻近者 剂量:阴道黏膜下0.5-1cm为参照点,剂量20GY。
各国的发病率有很大差别:美国和加拿大占10%;印度和南亚仅占2%-4%;我国占女性恶性肿瘤的3%。 城市的发病率高于农村:20%-40%。 白种人的发病率为黑人的2倍。 发病率逐年增加:20-30年代,子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的比例为8:1,60年代达2:1,近年来达1.1:1。
病因学
手术-病理分期
用于首次治疗为手术的病例. Ⅰ期 Ⅰa 病变局限于子宫内膜 Ⅰb 子宫肌层受累<1/2 Ⅰc 子宫肌层受累>1/2 Ⅱ期 Ⅱa子宫颈管腺体受累 Ⅱb宫颈间质受累
手术-病理分期
Ⅲ期 Ⅲa 病变侵犯子宫浆膜和(或)附件, 和(或)腹腔细胞学检查阳性 Ⅲb 阴道转移 Ⅲc 盆腔淋巴结和(或)腹主动脉旁 淋巴结转移 Ⅳ期 Ⅳa 病变侵犯膀胱和(或)直肠黏膜 Ⅳb 远处转移包括腹腔内和(或)腹股沟 淋巴结转移
化学药物治疗
主要用于晚期、复发癌、有高危因素的各期病例及手术、放疗失败者。 子宫乳头状浆液性癌术后化疗应作为常规。 化学药物包括激素药物和抗癌药物
化疗方案
CAP方案:CTX 500mg/m2 iv,d1 ADM 40-50mg/m2,iv,d1 DDP 50-60mg/m2 iv,d1 每3-4周重复一次,注意水化。 EAP方案:VP16 75 mg/m2 ivgtt 1-3天 ADM 40 mg/m2 iv d1 DDP 20 mg/m2 iv 1-3天 每4周重复一次
术后放疗
术后体外照射
适应症:对于手术标本检查淋巴 结型 腺癌术后应予补充照射 剂量:全盆照射45-50GY,必要时加用 延伸野(腹主动脉旁照射)40-45GY
术后腔内照射
适应症:术后标本检查阴道切缘有癌组织或与癌组织邻近者 剂量:阴道黏膜下0.5-1cm为参照点,剂量20GY。
子宫内膜癌优秀课件

变可见。只是在晚期侵犯子宫颈时,可见癌组织自宫颈口突出。宫旁有浸
润系宫颈受累后所致。
(三)转移病灶(bìngzào):晚期患者可于腹股沟处触及肿大变硬或融全
成块的淋巴结,或有肺、肝等处转移体征。
子宫内膜癌优秀
第九页,共二十八页。
辅助检查 1. 临床 检查 (lín chuánɡ)
2.细胞学检查 3.B超检查 4.诊断性刮宫 5.宫腔镜检查 6.腹膜后淋巴造影 7.CT扫描图象与磁共振成象
子宫内膜癌(carcinoma of the endometrium), 又称为子宫体癌(carcinoma of the corpus uteri), 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子宫颈癌。 镜下可分为腺癌(xiàn ái)、腺角化癌、鳞腺癌(xiàn ái)、透明 细胞癌。
子宫内膜癌优秀
第二页,共二十八页。
消化道准备 一般病人手术前10-12小时禁食,4-6小时禁止饮水,防止麻醉 或手术中呕吐而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我科一般是用甘露醇灌肠,并观察灌 肠情况。
3、阴道准备:术前3日做阴道准备,阴道灌洗,上药,手术当日艾力克擦洗
4、其他:进行交叉配血,药物过敏等常规准备,此外,术前应留置尿管,使膀胱处于 空虚状态,以免术中受伤.手术日晨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如有发热,血压升 高,女病人月经来潮或其他病情变化,应及时通知医生。去手术室前,查对患者的姓 名,床号,有无活动性假牙,及贵重物品等应取下,交由患者家属保管。
2.体位的变换,人体如果持续保持同一体位,会感到痛 苦和疲劳,体位的变换的频度以0.5-2小时一次为宜, 那么,在翻身(fān shēn)前,应评估患者接受的手术方式, 切口疼痛程度,引流管的位置及固定情况,指导其有效 咳嗽,排痰,并做好解释,在翻身(fān shēn)过程中,要注 意患者生命体征,如发现呼吸,循环系统有变化,应立 即停止。
子宫内膜癌的科普知识课件

子宫内膜癌的科普知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子宫内膜癌? 2. 谁容易得子宫内膜癌? 3. 有什么症状? 4. 如何预防? 5. 如何治疗?
什么是子宫内膜癌?
什么是子宫内膜癌?
定义
子宫内膜癌是发生在子宫内膜的恶性肿瘤,属于 女性生殖系统癌症的一种。
子宫内膜是覆盖在子宫内部的组织,负责月经和 妊娠的相关功能。
什么是子宫内膜癌? 类型
主要有两种类型:内分泌型和非内分泌型,其中 内分泌型占大多数。
内分泌型通常与雌激素相关,发病率较高。
什么是子宫内膜癌?
发病机制
子宫内膜癌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激素水 平失衡、肥胖、遗传因素等。
长期暴露于高雌激素环境中是一个重要的风险因 素。
谁容易得子宫内膜癌?
谁容易得子宫内膜癌?
高风险人群
年龄在50岁以上的女性、肥胖患者及有家族 史的女性。
其他风险因素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和不规律 的月经周期。
谁容易得子宫内膜癌?
雌激素暴露
长期使用雌激素替代疗法而不加以孕激素调 节的女性风险较高。
特别是在没有生育经历或有多次流产的女性 中更为常见。
谁容易得子宫内膜癌? 生活方式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缺乏运动和吸烟等均会 增加罹患风险。
定期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问题。
如何预防?
如何预防? 健康饮食
保持均衡饮食,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摄入,减 少高糖和高脂食品。
健康饮食有助于控制体重,降低风险。
如何预防? 定期体检
建议女性定期进行妇科检查,特别是50岁以 上的女性。
早期发现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如何预防? 适当锻炼
保持规律的锻炼习惯,有助于维持健康体重 ,降低癌症风险。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子宫内膜癌? 2. 谁容易得子宫内膜癌? 3. 有什么症状? 4. 如何预防? 5. 如何治疗?
什么是子宫内膜癌?
什么是子宫内膜癌?
定义
子宫内膜癌是发生在子宫内膜的恶性肿瘤,属于 女性生殖系统癌症的一种。
子宫内膜是覆盖在子宫内部的组织,负责月经和 妊娠的相关功能。
什么是子宫内膜癌? 类型
主要有两种类型:内分泌型和非内分泌型,其中 内分泌型占大多数。
内分泌型通常与雌激素相关,发病率较高。
什么是子宫内膜癌?
发病机制
子宫内膜癌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激素水 平失衡、肥胖、遗传因素等。
长期暴露于高雌激素环境中是一个重要的风险因 素。
谁容易得子宫内膜癌?
谁容易得子宫内膜癌?
高风险人群
年龄在50岁以上的女性、肥胖患者及有家族 史的女性。
其他风险因素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和不规律 的月经周期。
谁容易得子宫内膜癌?
雌激素暴露
长期使用雌激素替代疗法而不加以孕激素调 节的女性风险较高。
特别是在没有生育经历或有多次流产的女性 中更为常见。
谁容易得子宫内膜癌? 生活方式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缺乏运动和吸烟等均会 增加罹患风险。
定期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问题。
如何预防?
如何预防? 健康饮食
保持均衡饮食,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摄入,减 少高糖和高脂食品。
健康饮食有助于控制体重,降低风险。
如何预防? 定期体检
建议女性定期进行妇科检查,特别是50岁以 上的女性。
早期发现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如何预防? 适当锻炼
保持规律的锻炼习惯,有助于维持健康体重 ,降低癌症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8
统计资料
• (刮宫)非典型增生 (切除标本)宫内膜癌
54例
35
19
诊刮与手术切除标本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癌的组织类型符合率为 91.17%(630/691)。
-
29
• 切除子宫的标本鉴别诊断较容易 • 刮宫诊断宫内膜癌有时很难
1.肌层浸润无法观察, 2.约30%的宫内膜癌局限于子宫内膜,无浸润 2. 微小的癌变病灶
2.复杂融合的腺体和筛状结构或实性团块 3.广泛的乳头状结构 4.核的非典型性严重伴坏死 (这些结构特征改变的范围应该超过1/2低倍视野)
-
32
复杂性非典型增生。A 腺体排列拥挤,细胞浆嗜酸,核增大,
极向消失,核仁明显。右侧可见残存的无非典型性的囊性扩张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21
-
22
临床病理特点: 很少见 常发生在绝经后 妇女 大部分患者预后 差
必须与有明显鳞 状上皮 分化的子宫内膜 癌鉴别.
子宫内膜鳞状细胞癌。浸润的肿瘤组织形成分化好的
-
23
-
24
鉴别诊断
转移性移行细 胞癌 (来自卵巢或 膀胱) CK7(+),CK20 (-) 提示来自 苗勒管
预后:不清楚. 术后经放疗可 以生存5年以 上
-
30
不同的处理原则:
1.对绝经前或绝经后妇女的诊刮,鉴别非典型增生与癌只是学术上 的,不具有实际意义.
2.对需要保留生育能力的年轻妇女,应尽量避免因良性病变切除子 宫
3.提倡“交界性病变”这一术语.
-
31
有助于诊断癌的特征: 1.腺体不规则成尖角或锥形浸润内膜间质,伴内膜间质纤维组织增生
性反应
-
பைடு நூலகம்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11
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绒毛腺型。绒毛有纤细的轴心并被覆复
-
12
分泌亚型: 相当于月经期第16-17天的内膜,有核下空泡
-
13
宫内膜癌分级
• 1级 ≤5%的肿瘤呈实性生长 • 2级6%-50%的肿瘤呈实性生长 • 3级50%以上的肿瘤呈实性生长
(核的异型明显并与结构分级不对称时提高1级, Ⅱ型宫内膜癌一般不分级)
• Ⅱ型 与雌激素关系较少,也缺少与子宫内膜增生症之间的 关系,而且肿瘤进展较快. p53基因突变或P53蛋白过表达.
-
3
-
4
-
5
-
6
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A 浸润表现为腺体背靠背、复杂
-
7
-
8
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纤毛细胞亚型。明显的纤毛细胞被覆肿
-
9
-
10
子宫内膜粘液腺癌。该视野中所有肿瘤细胞均含有丰富的
覆细胞具有非典型性核和高核/浆比。B 低分化浆液性腺癌
显示无纤维血管轴心的实性乳头,散在分布的奇异、多形性
细胞核,有些细胞核内可见樱桃红色的核仁。
-
17
-
18
子宫内膜透明细胞腺癌。肿瘤以实性片状为主,偶见分化差的腺管。
肿瘤细胞胞浆透明,细胞界限清楚。 预后:晚期病例预后差,限于
-
19
-
20
-
WHO子宫内膜癌的新分类及病理特点
-
1
子宫内膜癌分型
Ⅰ型 子宫内膜样腺癌
伴鳞状分化亚型 分泌亚型 绒毛腺亚型 纤毛细胞亚型
黏液性腺癌
Ⅱ型 浆液性腺癌 透明细胞腺癌
少见类型 混合细胞腺癌 鳞状细胞癌 移行细胞癌 小细胞癌 未分化癌
-
2
发病机制
• Ⅰ型 雌激素依赖性肿瘤,与雌激素刺激有关 常伴发宫内膜增生症,特别是非典型增生; PTEN基因突变或缺失;
-
14
子宫内膜浆液性癌。 发病年龄较大,绝经后妇女多 占宫内膜癌的5-10%, p53突变, 肿瘤倾向于深肌层浸润和广泛 淋巴结转移, 诊断时常已有子宫外播散. 预后差,10年生存率<14%
宽大的乳头轴心被覆次级微乳头伴大量肿瘤细胞脱落 可以见到沙
-
15
-
16
A 肿瘤由紧密排列的乳头构成,大多数乳头无纤维轴心,衬
移形细胞癌。肿瘤形成乳头,被覆- 低级别的复层移行
25
小细胞癌。肿瘤由高核浆比例的小细胞组成
-
26
类固醇受体
• ER: 子宫内膜癌阳性表达40-90%, 一般认为ER浓度水平与预后 无关, ERα /ERβ大于1预后好.
• PR:高分化癌浓度高于低分化癌,可以看作独立的预后因素.
-
27
宫内膜非典型增生—高分化癌的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