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河简介
对大通河流域水电开发的几点思考

对大通河流域水电开发的几点思考水电流域开发的综合利用,是我国目前水电工程建设进入的新的历史阶段,因此对我国每一条水电流域的整体规划、有序开发是保证水力资源充分利用、开发的先决条件,在开发中,环境保护、生态保护,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标签:流域开发整体规划环境保护水电工程1大通河流域概况大通河流域位于青海省东北部,自西北向东南流经青海省的天峻、刚察、祁连、海宴、门源、乐都等县,进入甘肃天祝、永登两县,最后在青海民和县汇入湟水河。
流域总面积15133km2,其中青海省内流域面积12943km2占全流域面积的85.5%,甘肃省内流域面积2190km2占全流域面积的14.5%。
大通河是湟水河最大的一级支流和黄河的二级支流,其多年平均径流量28.26亿m3,大通河发源于青海省天峻县,海拔5174m,于青海省民和县享堂镇汇入湟水河。
大通河干流河道全长574.12km,其中青海境内河道长504.1km,总落差2295m,水能蕴藏量759×104kw,甘肃省境内河道长60.43km,落差575m,水能蕴藏量24.49×104kw,甘青两省共界河道长49.27km,落差306m,水能蕴藏量22.84×104kw。
2大通河流域水电规划开发现状由于大通河流域水能资源条件比较好,对开发中小电站条件非常有利,因此青海、甘肃两省对大通河流域规划比较早。
由青海省水电勘测设计院于1987年对流域内水电资源初步进行整体规划,共分18个梯级电站开发。
在流域上游结合大通河的综合水资源利用,修建两座高坝作为多年或年调节电站,其它电站均采用低水头径流式电站的开发模式。
但由于青海、甘肃两省对水电资源开发速度的加快,加上没有有实力的大企业介入参与流域的主体开发,流域的开发引进了很多小企业,各企业均以各自利益为重,强占优良资源点,形成各点独立规划开发,上下不能兼顾和流域整体规划开发不能落实的格局。
流域内电站的数量由原规划的18座增加到32座,在原规划的基础上增加了14座水电站。
浅析天祝县大通河防洪工程

浅析天祝县大通河防洪工程张国萍【期刊名称】《《农业科技与信息》》【年(卷),期】2019(000)022【总页数】2页(P110-111)【关键词】大通河; 防洪工程; 天祝县【作者】张国萍【作者单位】甘肃省天祝县南阳山片生态移民供水工程建设管理局甘肃天祝73329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87大通河防洪工程地处天祝县天堂镇,海拔高程2 150 m,河道平均坡降5‰,河道宽75~150 m。
天石公路将天祝县城与天堂镇相连,工程区内有10 kv输电线路,河道内砂石料储量丰富,施工用水方便,施工条件比较优越。
工程所需的主要材料水泥可在永登县采购后运至工地,木料及油料等均在天祝县城采购。
施工用电由附近电网供给,施工用水可在河道两旁修建蓄水池或使用水箱拉水。
1 施工导流考虑到施工过程中河道内有过水与可能行洪的要求,需在施工现场前修临时围堰。
根据《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260-98对导流土石建筑物设计洪水重现期规定标准,本工程采用导流的防洪标准P=20%,其相应的洪峰流量Q5%=758 m3/s,相应的水深2.82 m,因此汛期施工导流难度非常大。
为保证堤防工程施工顺利进行,建议基础工程在汛期前的2—6月份完成。
根据天堂水文站的观测资料,2—6月份河道流量在300 m3/s以内,河道内水深1.6 m,此时在修建堤防的迎水面堤脚处向河床方向10 m处,利用防洪堤护坡基础开挖土料(或拉运来的土料)装尼龙袋堆砌导流堤,堤高3 m,并铺设土工膜防渗,以减少渗入水量。
临时围堰使用挖搅机或推土机拆除,填筑于堤前护脚。
2 主体工程施工2.1 堤防工程施工工程建设内容为修筑河堤,施工简单,需完成总工程量23.33万m3,其中土方开挖7.79万m3、土方回填3.96万m3、防洪堤填筑8.18万m3、砌石3.39万m3、现浇砼及钢筋砼109 m3。
为使项目尽快发挥效益,实施计划本着稳中求快、质量第一的原则进行安排。
2.1.1 C15细粒砼砌石采用粒径大于20 cm的块石砌筑,用0.4 m3的砼搅拌机拌和,小型三轮车拉运。
大通河流域水库联合调度

1 大通河基本概况大通河属于黄河流域,是黄河的二级支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发源于祁连山南麓大通山,托里山的木里,源头海拔高程5000m以上,西北东南流向,流经青海省刚察、祁连、海晏、门源、互助、乐都等县和甘肃省天祝、永登两县,最后在青海省民和县享堂镇附近汇入湟水,是湟水最大的一级支流。
流域面积15130km2,河道总长度560.7km。
流域径流由降水补给为主,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补给为辅,降水量从上游至下游为600~400mm,部分山区可达700mm。
受气候、森林、地形及地质等下垫面条件影响,大通河径流年际变化不大,且较为稳定,因上游植被良好,水土流失较轻,悬移质含沙量较小。
2 纳入联合调度范围的水库大通河流域规划24座水电站,已建成19座,其中纳子峡水电站为目前大通河流域梯级龙头水库,水库正常蓄水位3201.5m,水库总库容7.33亿m3,调节库容1.72亿m3,为年调节水库;纳子峡水电站下游为石头峡水电站,水库正常蓄水位3086m,水库总库容9.76亿m3,调节库容4.67亿m3,为年调节水库。
除上述两座水电站,大通河流域已建成其余水电站均为径流式水电站,无调节能力,包括仙米、江源、东旭二级、卡索峡、青岗峡、加定、金沙峡和享堂一、二级等17座水电站。
原则上讲,大通河流域已建成的19座水电站均应纳入联合调度范围,但因电站归属原因,且考虑到除两座年调节电站外其余电站均为无调节能力的径流电站,在正常运行情况下,不会对梯级电站的运行产生影响。
因此,本联合调度方案是在建立纳子峡与石头峡联合调度协商机制的基础上,将黄河水电公司所属东旭二级、卡索峡、青岗峡、加定、金沙峡五座径流式水电站纳入联合调度范围。
3 调度原则与目标3.1 调度原则(1)正确处理水库群防洪与发电、局部与整体、汛期与非汛期、单库与多库调度关系。
通过水库群联合调度,实现流域上下游协调,保障流域防洪安全、发电安全、生态安全,充分发挥水库群综合效益。
金沙峡水电站水文

2 水文2.1 流域概况大通河属黄河流域,是黄河的二级支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地理位置介于东径98°30′~103°15′,北纬36°30′~38°25′,发源于祁连山南麓大通山,托里山的水里,源头海拔高程5000m,西北东南流向,流经青海省刚察、祁连、海晏、门源、互助、乐都等县和甘肃省的天祝、永登两县,最后在青海省民和县亨堂镇附近汇入湟水,是湟水最大的一级支流。
它西南面与湟水相邻,东面以庄浪河为界,北面与我省走廊地区之黑河相接。
整个流域汇水面积15130km2,河道总长度520km,主河道平均坡降4.52‰。
大通河流域形状似一狭长条形,水系呈现羽毛状分布,流域北岸为祁连山,南岸为大通山、达板山,地势呈西北高而东南低;大通河流域在地貌上属构造剥蚀的高中山区,两侧依山傍岭,干流峡盆相间。
整个流域内地势高耸,河道蜿蜒曲折,树草翠绿,植被生长良好,覆盖率较大,全流域80%以上的面积集中分布在海拔3000m以上。
流域可以门源和连城两地大致分为上、中、下三段:门源以上流域为上游河段,河长322km,地形为峡谷和盆地相间,形如串珠,具有高原河流之特征,该河段地势较高,气候严寒,雨量较丰沛,在浅山和滩地上覆盖着湿寒生植物,山区有森林分布,植被覆盖率达100%,在河源处有冰川;门源至连城为中游河段,河长192km,该河段山势高耸,林木成片,峡谷紧连,河道比降变化大,呈阶梯状,坡降陡峻,水能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率较低,在天堂寺以下,森林渐减,耕地增多;连城以下为下游河段,河长40km,雨量较上游为少,植被稀少,河流两岸阶地上均为灌溉良田。
流域径流由降水补给为主,其次为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补给,降水量从上游至下游为600~400mm,部分山区可达700mm,是大通河河水的主要补给来源。
由于受气候、森林、地形及地质等下垫面条件的影响,大通河径流年际变化不大,且较为稳定,因上游植被良好,水土流失较轻,悬移质含沙量较小,水流清澈。
大通河

大通河河口享堂(三)水文站1940~1979年年平均流量90.7立方米/秒,最大年平均流量134米/秒(1943 年),最小年平均流量55.5米/秒,极端最大流量1510米/秒(1947年7月31日)极端最小流量7.13米/秒(1975 年1月18日)。大通河含沙量低,一般仅为湟水河的十分之一,干流多年平均含沙量从上游的尕大滩0.31公斤/米 3至下游的享堂(三)增至1.12公斤/立方米。多年平均水温较湟水低,同期一般低1-2℃,7月份以前差距大,8 月份后差距逐渐减小。
干流概况
河道走向
河道特征
大通河的位置及水系分布
大通河源头水流叫加巴尕当曲 (一说唐莫日曲 ),源于天峻县沙果林那穆吉林岭东端的扎来掌(一说 托莱南山的岗格尔肖合力冰峰东麓,河源海拔4520米 、一说疏勒南山莫日山的东麓和措尕而贡卡 )。南东东 流经木里盆地、江仓盆地、默勒盆地、门源盆地,在门源县克图以下逐渐转南东流,再转南流至民和县享堂与湟 水汇合。大通河在默勒乡以上主要流经草原沼泽地带,河道较为顺直,河面较宽阔。默勒盆地与门源盆地之间流 经山区时河道曲折,河床较窄,至门源盆地河道较宽,多分流,多心滩,河床最宽可达2000米左右。门源以下主 要流经山区,河水下切强烈,深度多在200~300米,峡谷较多,峡谷最窄处河床仅20~30米。大通河从源头到汇入 湟水,除下游一小段流经甘肃连城、红古地区外均在青海境内。干流先后流经天峻、刚察、祁连、门源、互助、 民和及甘肃省的天祝、永登两县。大通河集水面积平方公里,干流河长560.7公里,河道平均比降4.56%,在青海 省集水面积平方公里,干流河长504公里。
青海省大通河(门源段)城镇防洪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青海省大通河(门源段)城镇防洪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1.综合说明 (1)1.1绪言 (1)1.2水文 (3)1.3工程地质 (6)1.4 工程任务及建设规模 (9)1.5工程布置及建筑物 (14)1.6 施工组织设计 (16)1.7 工程管理 (19)1.8 环境影响评价及水土保持 (22)1.9 设计概算 (22)1.10综合效益分析 (24)2.水文 (25)2.1流域概况 (25)2.2气象 (25)2.3水文 (26)3 地质 (34)3.1地形地貌 (34)3.2水文地质条件 (35)3.3工程地质条件 (35)3.4建筑材料 (36)3.4结论与建议 (37)4.1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37)4.2工程任务 (40)4.3历史洪灾情况 (40)4.4工程规模 (41)4.3防洪要求 (42)4.4工程规模 (43)1.综合说明1.1绪言门源回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祁连山东段南麓,系地势高耸多山地区,东北与甘肃省天祝县、武威市、肃南县、山丹军马场相邻,南与本省大通县、互助县接壤,西与本州海晏县、祁连县毗连,历史上曾为“丝绸之路”的辅道,具有重要的区位优势,是青海省的“北大门”,交通通讯极为便利。
境内东西长156.24公里、南北宽103.99公里,县域总面积6902.26平方公里,海拔2388-5254m,下辖12个乡镇、109个行政村,地区总人口15.14万人,3.3万户,是一个以农为主、农牧结合、多民族聚居的县份。
全县水资源总量18.772亿立方米,占全省水资源总量的2.95%.境内湟水一级支流大通河纵贯全境,大通河年径流总量25.6亿立方米,占湟水的55.23%,大通河境内河长175.8公里,流域水资源总量12.912亿立方米,占大通河的50.43%,占湟水的27.86%,有较大干支流29条,全县水能理论蕴藏量63.67 万千瓦,其中大通河干流水能理论蕴藏量45.41万千瓦,支流水能理论蕴藏量18.26万千瓦。
大通河水电开发现状

附件二大通河、湟水河水电开发现状大通河流域概况大通河是黄河的二级支流,是青海省重点水源涵养区和天然林保护区,是近期青海省中小型梯级电站开发的重点河流,青海省境内产水量达27亿m3,占流域总来水量的89.9%。
大通河流域包括甘肃、青海两省所辖的10个县1个区的全部和部分地区。
截止2000年,大通河流域内总人口46.7万人(青海19.5万人,甘肃27.2万人)。
其中城镇人口13.5万人(青海3.7万人,甘肃9.8万人),主要集中在红古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28.9%;农牧业人口33.2万人(青海15.8万人,甘肃17.4万人),主要集中在门源县和永登县境内,农牧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1.1%。
在总人口中汉族占45%,回族占40%,藏族占10%,其它民族占5%。
区内以农业为主,农牧结合,有耕地6.39万km2(青海3.73万km2,甘肃2.66万km2),有效灌溉面积1.65万km2(青海0.80万km2,甘肃0.85万km2),耕地灌溉率为25.8%。
青海部分一.黄河中型水电公司简介黄河中型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黄河中型水电公司)作为大通河梯级电站的主要建设单位之一,于2002年7月15日成立,2002年9月25日完成工商注册登记,注册资本金5.6亿元人民币。
截至2008年9月,公司总资产达到23亿元人民币。
黄河中型水电公司的主要职能是中、小型水电站的开发建设、生产、经营。
黄河中型水电公司已建成五座电站,总装机容量36.18万KW,年设计发电量14.56亿kW.h。
苏只水电站是公司成立后开发的第一个项目,位于青海省循化县与化隆县交界处的黄河干流上,以发电为主,总装机容量22.5万KW(3×7.5万KW),多年平均发电量8.79亿kW.h,至2006年12月25日竣工。
在大通河流域已建成的东旭二级、卡索峡、青岗峡、金沙峡四座水电站,共13台机组,总装机容量13. 68万KW,设计年平均发电量5.77亿kW.h。
大通河流域生态环境恢复问题探讨

大通河流域生态环境恢复问题探讨摘要通过对大通河流域生态系统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指出水资源的过度开发是该流域生态与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针对现状,就植树种草方面提出了生态系统恢复的相关措施以及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以期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环境;现状;恢复措施;大通河流域大通河流域发源于祁连山区海西州天俊县境内岗噶肖合力峰,由西向东流经天俊、祁连、刚察、门源、互助、天祝、永登、红古区、民和等县(区),与湟水汇合后注入黄河,全长554km,是华热地区最大的河流之一,对黄河水源涵养及黄河源生态系统的调控起着重要作用。
其流域总面积432.64 km2。
该流域具有降水量小、蒸发量大、降水分配不均等特点,是西北内陆河流域生态环境较为严重的区域。
1现状1.1水源涵养功能减弱互助县北山地区森林植被和山区草地是大通河流域主要水源涵养区,由于流动人口不断增加、经营粗放、开发过度以及大量放牧,造成林农、林牧、林矿矛盾突出,致使灌木林下线比20世纪60年代上移39m,林地减少,草场退化,植被覆盖率降低,水源涵养能力持续下降。
1.2防风固沙功能下降从20世纪70年代起,天然林的梭梭林出现衰败、枯死,到2007年已有2.93万公顷死亡或接近死亡,人工灌木林中有0.75万公顷死亡。
防风固沙体系退化,引起防风固沙功能下降,导致下游固沙植被由湿生向旱生演替。
2生态退化原因2.1大量截留引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业的不断开发,耕地面积随着增大,中上游地区不得不大量截留引灌,导致下游地区水资源短缺。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下游北部1.3万公顷耕地因缺水而弃耕导致了又一次沙化。
2.2过度开采地下水中下游地区大量开采利用地下水,致使地下水位下降,植被逐渐稀疏,直至大面积生态衰退、死亡,地表裸露。
大通河流域生态变迁过程明显表现出了随着水资源的减少而退化这一特征。
3生态恢复措施3.1区位划分大通河流域按照海拔、降水量、湿润指数、年均气温、生长期、植被状况等,可分为4个生态区位:湿润生态区、亚湿润干旱生态区、半干旱生态区、干旱生态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通河
大通河,湟水支流,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又称浩门河,宋代在河畔筑大通城后出现今名,以长度与流量论,大通河实为湟水正源。
发源于海西州木里祁连山脉东段托来南山和大通山之间的沙杲林那穆吉木岭。
向东流经祁连、门源盆地及甘肃的连城、窑街,穿流于走廊南山—冷龙岭和大通山—达坂山两大山岭之间,于民和县的享堂入湟水,总长554公里。
概况
大通河水系属黄河流域,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边缘,位于北纬36°30’~38°25’,东经98°30’~103°15’之间,是黄河的一级支流湟水最大的一级支流。
大通河发源于青海省天峻县托勒南山,自西北向东南流经青海省刚察、祁连、海晏、门源、互助、乐都等县和甘肃省的天祝、永登两县,最后在青海省民和县享堂村附近汇入湟水,后流入黄河。
流域形状呈一一狭长带状,北依托勒山、冷龙岭与河两走廊的黑河、石丰河流域为邻,南依大通山,大坂山与青海湖水系,湟水干流地区相连,东隔盘道岭与庄浪河流域接壤。
干流全长560.7公里,其中青海省境内河流长464.42公里,主河道平均坡降4.65%。
全流域面积15130平方公里。
大通河河谷深窄,水势湍急,下切力强。
上中下游各有一段构造沉降带而形成宽大河谷。
上游宽谷海拔高,有大面积高位沼泽。
中游浩门川(门源县城附近)与下游八宝川(连
城、窑街间)两宽谷为重要农耕区,克图以东成为峡谷。
大通河从西到东,河谷地势低平,四周群山对峙。
气候湿润,林木繁茂,牧草丰盛,是祁连山重要的牧业区。
地形地势
大通河流域地形西北高、东南低,两侧依山傍岭,干流峡谷与盆地相间。
流域内山峦起伏、地势高耸,主要山脉有托勒山、冷龙岭、大通山、大坂山,其峰脊海拔大都在4500米左右,其中冷龙岭雄居群山之首,海拔达5254米。
全流域80%以上的集水面积分布在海拔3000米以上。
大通河流域在地貌上属构造剥蚀高中山区,地貌类型主要有:冰蚀构造高山、侵蚀构造高山、剥蚀构造低山、丘陵冰川堆积台地及堆积平原。
根据流域地形地貌特征,可将大通河流域大致分为以下三段:河源至尕大滩水文站为上游,河段长297.1公里,流域面积17893平方公里,落差1557米,平均比降5.2‰。
其中河源至武松池拉为河源盆地段,盆地一般宽20~25公里,多沼泽地,水草丰茂,地势较高,气候严寒,两岸崖顶高出河谷100~200米:武松他拉罕尕大滩水文站为峡谷与盆地相问河段,河床海拔3505~2980米,自上而下依次为:武松他拉、默勒盆地、萨拉峡、纳日更滩、海浪峡、多隆滩、纳子峡、皇城滩、石头峡等,峡谷段河谷底宽70~80米,盆地段河谷底宽一般为1~2公里,最宽达6公里,曲岸高出河床100~550米。
尕大滩水文站至连城为中游,河段长223.4公里,区间流域面积6021平方公里。
落差1052米,平均比降4.7‰。
其中尕大滩至克图为门源盆地段,河床海拔2980~2695米,河心滩发育,两岸广布阶地,盆地宽10~16公里,较大支流多分布于左岸,两岸崖顶高出河床100~1300米。
克图至连城为基岩峡谷段,河床海拔2695~1900米,河谷深切,岸坡陡峭,呈“V"形河谷,多急流跌水,河谷底宽50~500米,崖顶高出河流300~700米。
连城至大通河河口为下游,河段长40.2公里,区间流域面积1216平方公里,落差184米.平均比降4.6‰。
其中连城至窑街为连城盆地段,河床海拔1900~1700米,两岸阶地发育,河谷底宽1.5~3.0公里,两岸崖顶高出河床100~200米;窑街至河口为享堂峡峡谷段,河床海拔1770~1727米,急流深切,呈“V”型河谷。
气候
大通河流域深居西北内陆,属高原大陆性气候,气候受东南海洋季风的影响和蒙古高压的控制,具有冬长暑短、雨热同季、日照时间长、无霜期短、冰冻期长、垂直分布明显、昼夜温差大,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降水随海拔升高而升高等诸多气候特点。
大通河流域多年平均气温-0.3~8.0°C,最高月平均气温11.7~19.7°C,出现在7月,极端最高气温35.8°C;最低月平均气温一13.5°~6.8°C,出现在1月,极端最低气温
-34.1°C。
气温睡直变化明显,随海拔升高呈递减趋势,海拔每升高lOO米,气温递减0.5~0.7°C,递减以4月份最大,12月份最小,阴坡大于阳坡:昼夜温差人,呈上游大于上游,河谷大于两岸山地之势。
以日均温大丁等于10°C为夏季,低于0°为冬季。
降水
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467.6mm,且随海拔升高呈增加趋势。
在河谷横向上,海拔每升高l00米,年降水量增加10~20mm,至南北中高山地区年降水量可达600mm以上。
祁连山东段的冷龙岭冬季全部在西风带范围之内,而夏季东南风影响强烈,南上气流与北上气流常在此附近形成一条辐合线,降水量较多,全年降水量约700~800mm。
年内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占年降水量的70%左右,10月至翌年5月为旱季。
境内夜雨较多。
暴雨一般与冰雹同时发生,以山区为多,且上游比中游多。
全流域多年平均蒸发量为765mm,蒸发量随海拔升高而呈减少趋势。
上游地区年蒸发量为700~800mm,下游蒸发量这900~1000mm。
水文
大通河流域干流自上而下设有武松他拉、尕日得、百户寺、尕大滩、天堂、连城、享堂七座水文站,其中尕大滩、享堂
两站实测系列最长,观测项目较齐全,而天堂寺水文站仅1962~1976年停测过15年,其它年份连续观测至今。
流域面积1.5126万平方公里,年均流量88.7立方米/秒。
流域内植被良好,故享堂站所记录的最大洪峰量(1160立方米/秒)不及湟水民和站(1300立方米/秒),年均含沙量与最大含沙量(分别为1.12千克/立方米与322千克/立方米)也远小于湟水民和站(分别为10.9千克/立方米与775千克/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