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度检测基本概念
误差和精度的基本概念PPT.

199.97g100.00g= 0.03g 2100.00g100.00g= 0.00g 3100.03g100.00g= 0.03g 3100.02g100.00g= 0.02g 599.98g100.00g= 0.02g
修正值(correction)(实际工作中常用到修正值) 用代数法与未修正的测得值相加,以补偿系统
c老鼠见人不逃跑,反而向高处爬。 d穴居动物成群搬迁。
3.4.4通过证明人核实信息
岗联位络描 ”或述“发应展将”之工类作的头动衔两词和,上个这下电样级新关压雇系测员包就括量会在结清内楚。果自描的己述需主相要要对做职什责误么时差。,将分期别望新为雇员取得的成绩具体化。描述日常工作时,尽量使用诸如“
(1) 在吃青色的西红柿时,我们可以怎样做来防止中毒呢?(炒熟并放适量的醋)
1%
rx 2
xm x2
100%
1 80
100%
1.25%
结论:1)选定仪rx表3 后x,x3m被1测00量%的 2值10越1接00近% 于 5测%量范
围上限,测量的相对误差越小,测量越准确。
2)绝对误差的最大值与该仪表的测量范围(或量程上
限成正比)
仪表准确度等级选择原则
① 不应单纯追求测量仪表准确度越高越好,而应根 据被测量的大小,兼顾仪表的级别和标称范围(或量 程)上限合理进行选择。
在重复性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无限多 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平均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 差。
在重复测量中保持恒定不变或按可预见的 方式变化的测量误差的分量。
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按其出现的规律又可分为 :
(1)定值系统误差:即误差的大小和符号为 一些客户说:“其他的店都送装璜了,为什么你们店不送呢?”有些还会怀疑公司的售后服务能力问题。
第1章检测技术基本知识

电桥电路将电路参量如电阻、电容、电感转换为 电压或电流信号。
③显示:将所测得信号变为一种人们可以理解的形 式,以供人们观察和分析。
课题1 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
1.1 检测的基本概念 1.2 检测方法及分类 1.3 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 1.4 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b)精密度高
(c)精确度高
由图可知,若靶心为真实值,图中黑点为测量值,则 : 图 (a)表示准确却不精密的测量。 图(b)表示精密却不准确的测量。 图(c)表示既准确又精密的测量。
随机误差小,精密度高;系统误差小,准确度高;如系 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均小,则精确度高
1.3.4 误差的消除方法
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
联立求得:
Rx
U1 U3 2U 2
RN
5.补偿法
在测量系统内部采取补偿措施,消除测量过程 中由于某个条件变化或某个环节的非线性引起的 变值系统误差。(如热电偶的冷端补偿)
1.3.4 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
• 数据处理:从获得数据起到得出结论为止的
整个数据加工过程。
常用方法: 列表法、作图法和最小二乘法拟合。
对一台确定的仪表或一个检测系统,最大引用 误差就是一个定值。测量仪表一般采用最大引用 误差不能超过的允许值作为划分精度等级的尺度。 工业仪表常用的等级有0.1,0.2,0.5,1.0,1.5, 2.5,5.0。精度为1.0级的仪表,在整个量程内其 绝对误差最大值不会超过其量程的±1.0%。
(4)允许误差:根据技术条件的要求,规定某一类 器具误差不应超过的最大范围。
Rx
Ux UN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教学大纲及教案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代码:14627 学时:42学时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热能工程,农业机械,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测控技术及仪器等专业。
参考教材:《互换性与技术测量》,韩进宏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一、课程性质、目标本课程是一门机械通用工种具有实践的技术基础课,属工程技术基础课的性质,应用性极强,以理论课或设计课为基础,应用几何量公差设计知识和检测知识,为专业课或工艺课进行设计,特别是保证零件(或部件)的工作功能进行几何方面的精度设计,给出合理的公差范围,使误差被较好地控制在合理的区间内,是机械零部件功能实现和工作寿命的保障和措施的体现。
课程目标就是:为在培养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过程中,提供机械零部件几何精度设计理论和方法,并让学生熟悉相关国家标准及典型几何量测量技术。
二、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1.几何量测量基础一章是测量技术方面的重点内容,难点是涉及计量学范畴宽广,学生不易理解,解决办法是对常用仪器或量具规范分类,明确测量方法属性和常用计量技术指标的含义。
2.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之间关系(公差原则)为基础部分的重点与难点并存的内容,教师不易讲清,学生更难学懂,也是本课程中间时段的关键环节,处理不好的话,会影响学生对后面特殊用途零件精度问题的理解,特别是量规、齿轮等类型的精度问题,解决方法是,采取分析过程条理化(将大难点化为若干小难点)、应用特征明显化(不同公差原则有显著不同地方,但相互之间又有联系)、讲解概念准确清楚化(各个小难点被击破),实质要点就被抓住了。
3.齿轮精度标准是本课程最难理解的难点问题,又是课程近尾声处的重点内容,机械中用齿轮的地方实在太多了,不懂怎么行呢?解决办法是追溯齿轮渐开线的形成原理,齿轮加工过程的影响因素,然后针对标准规定项目深入浅出地讲解,引领学生学会对复杂问题进行分解处理,以不屈不挠的精神认真地对待每项指标的含义,概念清楚为最好是学习这一部分内容的根本所在,再配以多媒体图片的讲解方法,使问题清晰明了。
1.1 掌握精密测量的重要基础知识

实现按部位或范围 (独立部件或机构)
分类
几何参数互换性 功能互换性 完全互换 概率互换 分组互换 调整互换 修配互换 外互换 内互换
互换性特征
对几何参数规定公差 对功能参数规定公差
100%满足 以接近于1的概率满足 组内零件满足 更换或改变调整环位置
去掉调整环的多余材料 独立部件与相配件之间
互换性的基本概念
什么叫互换性
定义:是指在同一规格的若干个零件或部件 中任取一件,不需作任何挑选、修配或调整, 就能装配到机器或仪器上,并能满足机器或仪 器的使用性能的特性。或者说,同一规格的零 部件,按规定的要求分别制造,能彼此相互替 换并能保证使用要求的特性。
机械设计概述
总体 分析机器 设计 功能要求
按公差生产,可以将一些标准件,通用件,集中在 专门工厂用专用设备或计算机辅助加工,从而实现 制造生产的专业化和自动化,然后集中在专门工厂 装配,产品、产量和质量能充分保证,并降低成本。
(2)另部件磨损后,用具有互换性器件代替(活塞、 活塞环)可保证机器工作的连续性和持久性,提高 设备使用价值。
(3)装配时,可用流水线自动作业,减轻劳动强度, 提高劳动生产率。
为使产品的参数选择能遵守统一的规律,使参 数选择一开始就纳入标准化轨道,必须对各种技术 参数的数值作出统一规定。《优先数和优先数系》 国家标准(GB321—80)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标准, 要求工业产品技术参数尽可性
支臂内孔 钻头
量规
升降螺母
螺纹底孔 丝锥
立柱直径 调节螺母直径
达到互换性有二个方法:
(1)一批零件的实际参数(尺寸,形状,硬度,弹 性,材料及其物理参数)其所有数值均等于其理论 值,即器件完全相同,装配时任取一件,效果均相 同——广义完全互换。
第7章机械零件精度测量基础知识

《机械基础 》(多学时)教学课件
《机械基础 》(多学时)教学课件
1.3表面粗糙度
1.3.1 表面粗糙度的术语和定义
评定表面粗糙度的常用参数为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轮 廓算术平均偏差Ra是指在取样长度内,被测轮廓上各点至轮 廓中线偏距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Ra参数能充分反映表面微 观几何形状高度方面的特性,图样上标注的参数多为Ra。一 般来说,凡是零件上有配合要求或有相对运动的表面,Ra值 要小,Ra值越小,表面质量要求越高,加工成本也越高。
格,相当于测杆移动0.01mm。当大指针转一圈时,小指针 转
动一格,相当于测杆移动1 mm。用手转动表壳时,度盘也 跟
着转动,可使大指针对准度盘上的任一刻度。小指针处的刻 度范围为百分表的测量范围。 2.4.2百分表的读数方法
百分表的读数方法,可分为三步: 第一步:读出小指针转过的刻度数(即毫米整数)。 第二步:读出大指针转过的刻度数,并乘以0.01(即毫
游标卡尺的主尺和副尺),如图7-13所示为测量范围025mm
的外径千分尺。弓架左端有固定砧座,右端的固定套筒在轴
线方向上刻有一条中线(基准线) ,上、下两排刻线互相错
开0.5 mm,即主尺。活动套筒左端圆周上刻有50等分的刻
线,即副尺。因测量螺杆的螺距为0.5mm,活动套筒转动 一
圈带动螺杆一同沿轴向移动0.5 mm。因此,活动套筒每转 过
《机械基础 》(多学时)教学课件
4、测量圆柱形工件时,测杆轴线应与圆柱形工件直径方向 一致。
5、在测量时,应轻轻提起测杆,把工件移至测头下面,缓 慢下降测头,使之与工件接触,不准把工件强迫推入至测 头,也不准急骤下降测头,以免产生瞬时冲击测力,给测 量带来误差。对工件进行调整时,也应按上述操作方法。 在测头与工件表面接触时,测杆应有0.3-1mm的压缩量, 以保持一定的起始测量力。
误差理论、仪器精度分析基本概念和考点

名词解释:1. 测量范围:所谓测量范围只在允许误差范围内一起的被测量值的范围。
2. 滞差:在输入量由小逐渐增大再由大逐渐减小的过程中,对用一大小的输入量出现不同大小的输出量,这种由于测量行程方向的不同,对应于同一出入量产生输出的差异统称为滞差。
3. 零值误差:指当测量为零值时,测量仪器示值相对于零的差值,也可说是测量仪器的零位误差。
4. 示值误差:指测量仪器的示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差。
5. 齿轮空会:齿轮机构在工作状态下,输入轴方向回转时,输出轴产生的滞后量。
6. 准确度:测量仪器给出接近于真值的响应能力。
7. 等效节点:将一对共轭点A 和A ’用虚线连起来,次虚线和光轴的交点为J 0,则透镜绕点J 0微量转动,像点不懂,称为J 0透镜的等效节点,称过点J 0作光轴的垂面为等效接平面。
8. 螺旋线误差:螺杆旋转一个螺距周期,在同一半径的圆柱截面内,加工形成的螺旋线轨迹与理论螺旋线轨迹之差。
9. 灵敏度:即仪器对被测量变化的反应能力。
S=xL 10. 阿贝原则:所谓阿贝原则,即被测尺寸与标准尺寸在测量方向的同一直线上,或者说,被测量轴线只有在基准轴线的延长线上,才能得到精确的测量结果。
11. 螺距积累误差:在给定长度范围内,任意两牙间的距离对公称尺寸偏差的最大代数和。
12. 视差:指示器与标尺表面不在同一平面时,观察者偏离正确观测方向进行读数或瞄准时所引起的误差。
13. 漂移:指仪器特性随时间的缓慢变化,通常表现为零位或灵敏度随时间的缓慢变化,风别称为零点漂移和灵敏度漂移。
14. 等效节平面:将一对共轭点A 和A ’用虚线连起来,次虚线和光轴的交点为J 0,则透镜绕点J 0微量转动,像点不懂,称为J 0透镜的等效节点,称过点J 0作光轴的垂面为等效接平面。
15. 量化误差:由于脉冲数字系统中,用脉冲或数码表示连续变化的物理量,因此介于两个脉冲或两个数码之间的值只能用与它相接近的脉冲或数码表示,这样便产生了误差。
第1章 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

测试:带有试验性质的检测。
x Ax0
二、 测量的基本概念
1 、测量的定义 • 测量是检测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确定被测量值为目 的的一系列操作。
• 测量:将被测量与同种性质的标准量进行比较,从而确定 被测量相对于标准量的倍数的过程。
•
由基本方程式可知:
x Ax0
(1-1)
式(1-1)称为测量的基本方程式。式中,x为被测量;A 为测量值;x0为测量单位。 • 一个完整的测量结果应包含测量值和所选测量单位两部分 内容。 • 测量过程三要素:测量方法、测量单位和测量仪器与设备。
3)相对真值 相对真值又称为实际值,是指将测量仪表按精度不同分 为若干等级,高等级的测量仪表的测量值即为相对真值 。
Δ
2、误差的分类 按表示方法分 (1)绝对误差 (2)相对误差 (1)绝对误差 绝对误差是指被测量的测量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 间的差值,即 Δ Ax A0 (1-2)
式中,Δ 为绝对误差;Ax为测量值;A0为被测量的 真值,可为约定真值或相对真值。
• 采用绝对误差表示测量误差, 不能很好说明测量质量 的好坏。 • 例如, 在温度测量时, 绝对误差Δ =1 ℃, 对体温测 量来说是不允许的, 而对测量钢水温度来说却是一个 极好的测量结果。 • 在实际应用中更多地是用相对误差来代替绝对误差表 示测量结果,这样可以更客观地反映测量的准确性。
(2)相对误差
产生粗大误差的一个例子
•
系统误差决定了测量的准确度,表明了测量 值偏离实际值的程度。系统误差越小,测量值的 准确度越高。所以仪表的准确度即精度常常用来 表示系统误差的大小。 随机误差决定了测量的精密度。随机误差 越小,测量值的精密度越高。
•
• 如果一个测量值的精密度和准确度都很高, 就称此测量的精确度很高。
第2章机械精度检测技术基础

角度: 基本单位 弧度(rad ) 常用单位 度(°) 分(′) 秒(″)
§2.2 测量的基本概念
测量方法
进行测量时所采用的测量原理、计量器具和测量条件的综合 如:用游标卡尺测量轴径的直接测量法; 用量块和机械比较仪测量轴径的比较测量法; 立式光学比较仪测量轴径。 其它更多的方法
测量精度
表示测量结果的可靠程度,即测量结果与真值相一致的程度。 一般用测量误差的大小来反映测量精度的高低。 偏离远,测量误差大,测量精度低; 反之,其测量精度高
§2.2 测量的基本概念 一、测量与检验 1、测量
定义:将被测量与作为单位或标准的量,在量值上进行比
较,从而确定二者比值的实验过程。 基本的测量公式:
§2.2 测量的基本概念 2、测量要素
一个完整的测量过程应包含:测量对象、计量单位、测量方法、 测量精度四个要素。
测量对象
几何量的测量,包括长度、角度、表面粗糙度、形状和位 置误差以及螺纹、齿轮的各个几何参数等。
(2) 测量仪器
测量仪器是指能将被测几何量的量值转换成可 直接观测的示值 或等效信息的计量器具。计量仪 器按原始信号转换的原理可分为以下几种:
机械式量仪 光学式量仪 电动式量仪 气动式量仪
用机械方法实现原 始信号转换的量仪 用光学方法实现原 始信号转换的量仪 将原始信号转换 为电量形式的量仪 用压缩空气实现原 始信号转换的量仪
(二) 测量器具
1、测量器具的种类 几何量的测量器具一般可以分为实物量具、测量 仪器(仪表)、测量装置等。 (1) 实物量具 具有固定形态,用来复现(或提供)一个或 多个量值的测量器具称为实物量具,包括单值量 具和多值量具。 量具一般没有可动的结构,不具有放大功能。 我国习惯上将千分尺、游标卡尺等简单的测量仪器 也称为“通用量具”。 你认为“千分尺”的定义准确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精度检测基本概念
内容概要:主要论述几何量精度检测的基本理论,包括测量的基本概念、计量单位、测量器具、测量方法、测量误差和测量数据处理等。
教学要求:在掌握机械精度设计的基础上,对其检测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有一个最基本的了解,并能运用误差理论方面的知识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后,正确地表达测量结果。
学习重点:测量误差和测量数据的处理。
学习难点:测量误差的分析。
习题
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直接测量必为绝对测量。
( )
2、为减少测量误差,一般不采用间接测量。
( )
3、为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应尽量选用高等级量块作为基准进行测量。
( )
4、使用的量块数越多,组合出的尺寸越准确。
( )
5、0~25mm千分尺的示值范围和测量范围是一样的。
( )
6、用多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表示测量结果,可以减少示值误差数值。
( )
7、某仪器单项测量的标准偏差为σ=0.006mm,若以9次重复测量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其测量误差不应超过0.002mm。
( )
8、测量过程中产生随机误差的原因可以一一找出,而系统误差是测量过程中所不能避免的。
( )
9、选择较大的测量力,有利于提高测量的精确度和灵敏度。
( )
10、对一被测值进行大量重复测量时其产生的随机误差完全服从正态分布规律。
( )
二、选择题(将下面题目中所有正确的论述选择出来)
1、下列测量中属于间接测量的有_____________
A、用千分尺测外径。
B、用光学比较仪测外径。
C、用内径百分表测内径。
D、用游标卡尺测量两孔中心距。
E、用高度尺及内径百分表测量孔的中心高度。
2、下列测量中属于相对测量的有__________
A、用千分尺测外径。
B、用光学比较仪测外径。
C、用内径百分表测内径。
D、用内径千分尺测量内径。
E、用游标卡尺测外径。
3、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有_________
A、指示表的度盘与指针转轴间不同轴所产生的误差属于随机误差。
B、测量力大小不一致引起的误差,属随机误差。
C、测量被测工件的长度时,环境温度按一定规律变化而产生的测量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D、测量器具零位不对准时,其测量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E、由于测量人员一时疏忽而出现绝对值特大的异常值,属于随机误差。
4、下列因素中可能引起系统误差的有_____________
A、游标卡尺测轴径时所产生的阿贝误差。
B、光学比较仪的示值误差。
C、测量过程中环境温度的随时波动。
D、千分尺测微螺杆的螺距误差。
E、测量人员的视差。
5、列论述中正确的有________________
A、量块即为长度基准。
B、可以用量块作为长度尺寸传递的载体。
C、用1级量块可以3等量块使用。
D、测量精度主要决定于测量器具的精确度,因此测量器具的精度越高越好。
E、测量器具的不确定度为示值误差和示值稳定性的综合。
6、列论述中正确的有_____________
A、量块按级使用时,工作尺寸为其标称尺寸,不计量块的制造误差和磨损误差。
B、量块按等使用时,工作尺寸为量块经检定后给出的实际尺寸。
C、量块按级使用比按等使用方便,且测量精度高。
D、量块需送交有关部门定期检定各项精度指标。
E、任何一级的量块都有可能检定成任何一等的量块,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际上。
7、下列测量值中精度最高的是____________
A、真值为40mm,测得值为40.05mm
B、真值为40mm,测得值为40.02mm
C、真值为40mm,测得值为39.95mm
D、真值为100mm,测得值为99.5mm
E、真值为100mm,测得值为100.03mm
8、下列有关标准偏差σ的论述中,正确的有
A、σ的大小表征了测量值的离散程度。
B、σ越大,随机误差分布越集中。
C、σ越小,测量精度越高。
D、一定条件下,某台仪器的σ值通常为常数。
E、多次等精度测量后,其平均值的标准偏σ
=σ/n。
X
9、高测量精度的目的出发,应选用的测量方法有_________
A、直接测量
B、间接测量
C、绝对测量
D、相对测量
E、非接触测量。
10、下列论述正确的有___________
A、测量误差δ往往未知,残余误差γ可知。
B、常用残余误差分析法发现变值系统误差。
C、残余误差的代数和应趋于零。
D、当|γ|>3σ时,该项误差即为粗大误差。
E、随机误差影响测量正确度,系统误差影响测量精密度。
三、填空题。
1、测量误差按其特性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类。
2、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可归纳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随机误差通常服从正态分布规律。
具有以下基本特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系统误差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消除。
5、被测量的真值一般是不知道的,在实际测量中,常用________________代替。
6、一个完整的测过程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四要素。
7、测量器具的分度值是指___________,千分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____。
8、测量器具的测量范围是指______________,测量直径为φ33mm的轴径所用外径千分尺的测量范围是___________mm
9、量块的研合性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实际使用中,量块按级使用时,量块的尺寸为标称尺寸,忽略其____________;按等使用时,量块的尺寸为实际尺寸,仅忽略了检定时的______________。
四、综合题
1、测量和检验有何不同特点?
2、何谓尺寸传递系统?目前长度的最高基准是什么?
3、什么是绝对测量和相对测量,举例说明。
4、随机误差的评定为什么以±3σ作为随面误差的极限偏差?
5、什么是系统误差,举例说明。
6、什么是粗大误差?如何判断?
7、什么是测量精密度,正确度和准确度?
8、试用83块一套的量块组合出尺51.985mm和27.355mm。
9、在83(或46)块成套量块中,选择组成Φ35f6的两极限尺寸的量块组。
10、83(或46)块成套量块中,选择组成Φ48P7的两极限尺寸的量块组。
11、用两种方法分别测量尺寸为100mm和80mm的零件,其测量绝对误差分别为8µm和7µm,试用测量的相对误差对比此两种方法的测量精度的高低。
12、在立式光学比较仪上对塞规同一部位时行4次重复测量,其值为20.004、19.996、19.999、19.997,试求测量结果。
13、某仪器已知其标准偏差为σ=±0.002mm,用以对某零件进行4次等精度测量,测量值为67.020、67.019、67.018、67.015mm,试求测量结果。
14、用立式光学比较仪对外圆同一部位进行10次重复测量,测量值为24.999、24.994、24.998、24.999、24.996、24.998、24.998、24.995、24.999、24.994mm试求单一测量值及10次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的测量极限误差。
15、在某仪器上对轴尺寸进行10次等精度测量,得到数据如下:20.008、20.004、20.008、20.010、20.007、20.008、20.007、20.006、20.008、20.005mm。
若已知在测量过程中破在系统误差和粗大误差,试分别求出以单次测量值作结果和以算术平均值作结果的极限误差。
16、在相同条件下,对某轴同一部位的直径重复测量15次,各次测量值分别为:10.429、10.435、10.432、10.427、10.428、10.430、10.434、10.428、10.431、10.430、10.429、10.432、10.429、10.429,判断有无系统误差、粗大误差,并给出算术平均值的测量结果。
17、在某仪器上对轴进行10次等精度测量,
得到数据如下:30.002、30.004、30.005、30.002、
30.009、30.007、30.003、30.001、30.006、30.011,
判断有无系统误差误差、粗大误差,并给出最后
的测量结果。
18、图5-1所示零件,测得如下尺寸及其测
量误差:d1=ф30.002±0.01mm,d2=ф5.050±
0.002mm,l=40.01±3mm,试求中心距L值及其测
量误差。
图5—1 被零件局部尺寸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