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上册 营养搭配1教案 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3营养含量-北师大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3营养含量-北师大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3营养含量-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如何通过数学方法计算食物中的营养含量。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进学生对健康饮食的认识,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教学内容1. 认识并理解营养含量的概念。

2. 学习如何通过数学方法计算食物中的营养含量。

3. 掌握如何根据营养含量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如何通过数学方法计算食物中的营养含量。

2.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营养含量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计算器、食物模型。

2. 学具:笔记本、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食物,让学生思考这些食物中包含了哪些营养素。

2. 讲解:讲解营养含量的概念,以及如何通过数学方法计算食物中的营养含量。

3. 示例:通过具体的例子,展示如何计算食物中的营养含量。

4.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计算不同食物中的营养含量。

5. 讨论与分享:让学生分享他们的计算结果,并进行讨论。

6. 总结:对今天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如何根据营养含量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

板书设计1. 营养含量的概念2. 如何计算食物中的营养含量3. 如何根据营养含量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选择一种食物,计算其营养含量,并写下他们的计算过程。

2. 让学生根据他们计算出的营养含量,制定一份合理的饮食计划。

课后反思1. 学生是否掌握了如何计算食物中的营养含量。

2. 学生是否能够根据营养含量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

3. 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上就是关于“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3营养含量-北师大版”的教案设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学生从引入到实践再到总结的整个学习过程,是教案中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体验的关键部分。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引入在引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1. 展示多种食物图片,如水果、蔬菜、肉类等,并询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素吗?”2. 让学生分享他们对营养素的基本认识,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营养含量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营养含量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营养含量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营养含量的概念,掌握计算营养含量的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计算,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热情。

教学内容1. 营养含量的概念:介绍营养含量的定义,以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计算营养含量:学习如何计算食物中的营养含量,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

3. 营养含量的应用:探讨如何根据营养含量来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计算营养含量的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营养含量的概念,以及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计算器。

2. 学具:笔记本、计算器、食物营养含量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食物,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食物中的营养含量。

2. 新课导入:介绍营养含量的概念,并通过教学视频让学生了解如何计算营养含量。

3. 实例分析:分析一些具体的食物,让学生计算其营养含量,并讨论如何根据营养含量制定饮食计划。

4. 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1. 营养含量2. 副计算与运用3. 内容:营养含量的概念、计算方法、应用实例作业设计1. 课后习题:让学生完成一些与营养含量相关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实践活动:让学生调查一些食物的营养含量,并制定一份合理的饮食计划。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计算营养含量的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营养含量的概念,以及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此文档共包含2000字以内,符合您的要求。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营养含量-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营养含量-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营养含量北师大版教案:营养含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涉及“统计”这一章节。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营养含量的概念,认识不同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及其含量;学会通过统计表和统计图来展示食品的营养成分含量;能够根据统计信息,合理搭配膳食,增强健康意识。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理解营养含量的概念,认识不同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及其含量;2. 学会通过统计表和统计图来展示食品的营养成分含量;3. 能够根据统计信息,合理搭配膳食,增强健康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营养含量的概念,认识不同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及其含量;学会通过统计表和统计图来展示食品的营养成分含量。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根据统计信息,合理搭配膳食,增强健康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统计表、统计图、食品模型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尺子、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系列食品模型,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食品中含有哪些营养成分?如何了解它们的营养成分含量?2. 知识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营养含量的概念,以及不同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及其含量。

让学生了解营养成分对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合理搭配膳食来保持健康。

3. 例题讲解:出示一份食品营养含量统计表,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和理解统计表。

通过统计表,让学生了解不同食品的营养成分含量,并学会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4. 随堂练习:(1)哪种食品的蛋白质含量最高?(2)哪种食品的脂肪含量最低?(3)如何根据统计信息,合理搭配膳食?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根据统计信息,合理搭配膳食。

每个小组给出自己的建议和方案。

6. 展示和评价:每个小组将自己的膳食搭配方案展示给大家,让大家评价哪个方案最合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营养含量、营养成分、合理搭配膳食等关键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哪种食品的蛋白质含量最高?(2)哪种食品的脂肪含量最低?(3)请设计一份合理的膳食搭配方案,并说明理由。

营养含量(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营养含量(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教案:营养含量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营养含量的概念,理解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营养含量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食品标签上的营养含量信息。

3. 营养含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营养含量的概念、计算及应用。

2. 教学难点:食品标签上的营养含量信息的解读与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食品标签、计算器。

2. 学具: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食品,引导学生关注食品的营养含量。

2. 新课导入:讲解营养含量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3. 案例分析:分析食品标签上的营养含量信息,让学生学会如何解读。

4. 实践操作:分组让学生计算食品的营养含量,并讨论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5. 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营养含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营养含量2. 目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正文:见教学过程七、作业设计1. 填空题:补充食品标签上的营养含量信息。

2. 计算题:计算食品的营养含量。

3. 问答题:讨论营养含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自我评价:对教学目标、内容、过程及效果的反思。

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看法和建议,以便改进教学方法。

3. 教学改进:针对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营养含量的相关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生活中树立正确的营养观念。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对于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我们需要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以及教学目标能否实现。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4.3《营养含量》说课稿(1)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4.3《营养含量》说课稿(1)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4.3《营养含量》说课稿 (1)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4.3《营养含量》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了解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引入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能力,对生活中的食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缺乏有条理的思考和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中的食物,了解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会用数学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中的食物,了解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会用数学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

2.教学难点: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数据进行有条理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表、统计图等,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以及如何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食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了解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3.交流:学生将结果进行分享,教师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以及如何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方法。

5.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3营养含量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3营养含量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3营养含量 | 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百分比知识,计算并比较不同食物的营养含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健康饮食的观念。

教学内容1. 营养含量的概念:介绍营养含量,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

2. 百分比的应用:运用百分比知识,计算并比较不同食物的营养含量。

3. 实例分析: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并运用营养含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使学生掌握营养含量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百分比知识进行营养含量的计算。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食物模型。

2. 学具:计算器,笔记本,食物图片。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食物图片,引发学生对食物营养含量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营养含量的概念,讲解百分比在营养含量计算中的应用。

3. 实例分析:通过实例,让学生实际操作,理解并掌握营养含量的计算方法。

4.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5. 总结: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强调营养含量计算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营养含量2. 副食物的营养成分分析3. 内容:包括营养含量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实例分析。

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2. 实践作业:让学生收集自己日常饮食中的食物,计算并比较其营养含量。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本教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培养健康饮食的观念。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学生如何从引入到深入理解再到实践应用整个学习过程,是教案中的核心部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第四单元营养含量优秀教学案例

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第四单元营养含量优秀教学案例
3.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设计实践性强的教学活动,如营养成分计算游戏、膳食计划设计等,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三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关爱自己和他人的情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提高生活质量。
在评价环节,我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进步,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反馈、激励作用,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和水,以及它们在人体中的作用。
2.掌握各种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能够识别和比较不同食物的营养价值。
4.情感教育:本节课将德育教育融入课堂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合理膳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关爱自己、关爱他人的良好品质。教师通过讲解营养知识,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如食品安全、营养过剩等,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5.教学评价:教师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进步。在评价环节,教师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不足之处。这样的评价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他们积极、主动、乐观的学习态度。
2.介绍各种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如肉类、蔬菜、水果、谷物等。
3.教授如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和分析食物的营养成分数据。
4.演示如何运用数学方法计算食物的营养含量,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计算公式。
5.结合实例,讲解如何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强调均衡饮食的重要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布置讨论任务:“请你们小组讨论一下,如何评价一种食物的nutritional value?”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3营养含量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3营养含量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3营养含量|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食物的营养含量指标。

2.分析拟定食谱的营养均衡性。

3.掌握算一算、通通畅畅、不放过等思维方法。

4.了解感兴趣的数学概念。

二、教学重点1.食物营养含量指标的认识和使用。

2.拟定食谱的营养均衡性分析。

三、教学难点1.合理运用计算方法,设计营养均衡的食谱。

2.了解如何科学分析食物营养含量指标。

四、教学内容1.知识点(1)营养成分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主要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

(2)营养素含量指标营养素含量指标是对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进行标准化,可以用来衡量食物的营养价值。

(3)食谱设计设计营养均衡的食谱需要考虑到各种营养素含量指标,以保证人体营养需要的均衡。

2.解题思路(1)算一算通过计算食物的营养含量和标准的营养素含量指标,来评价食物营养价值的大小和参与设计食谱。

(2)通通畅畅通过对食物营养素含量指标的有机整合,充分排除任何瓶颈和障碍,确保设计的食谱的营养均衡。

(3)不放过整合考虑并保存对所含营养素的评估、营养平衡和期望结果,使设计的食谱营养均衡与合理,符合人体的生理需要。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

2.师生讨论。

3.实地调研法。

六、教学步骤1.预习导学提前准备食物营养成分表,让学生熟悉营养素含量指标和食物营养成分表。

2.课堂授课(1)师生讨论。

设计一份营养均衡的餐谱需要考虑哪些要素?(2)讲解。

食物营养成分表的使用方法。

(3)练习。

课后练习一:请同学们设计一份营养均衡的餐谱,包含主食、蔬菜、水果和汤药。

3.课后扩展到学生宿舍实地调查,记录学生的食谱并分析其营养成分是否均衡。

七、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

2.练习成绩评价。

3.调查报告评价。

八、教学反思1.要正确认识食品营养成分的指标,了解各种营养素的作用和代表的食物,以便运用到设计食谱的实践中。

2.在设计食谱过程中要注意营养因素的数量和质量,确保营养均衡和多样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那你们知道这些饭菜中主要有哪些营养吗?
教师:你还真是博学多才呀,你是怎么知道的?
(2)点题:
教师:饭菜中的营养非常丰富,主要营养素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矿物质等。我们今天着重研究一下前三种。
像你们这个年龄的儿童,一顿午饭大约需要蛋白质30克,脂肪23克,碳水化合物120克。
2.探索新知:
学生回答:北京
学生回答:主要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等。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地阅读情境中的图、表、文字与数字,即读图、读表、读字。从图、表、文字与数字的关系中看懂情境中直接给出的数学信息。
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蛋白质含量符合,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不符合。
根据100克食物中各成分的含量表,青菜和宫保鸡丁各成分含量已知,而米饭只有50克,是100克的1/2,所以米饭中各成分的含量是100克米饭中各成分含量的1/2,从而求得这顿午饭中蛋白质含量为27.45克, 脂肪含量为3.25克,碳水化合物含量为41.65克,其中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与营养师的建议出入较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健康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营养搭配,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但学生一般不会去关注。特别是一些专用名词大多数学生可能是第一次听到。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有关营养的知识,增强健康意识,均衡饮食。
2.能力目标:会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选择营养配餐和评价配餐营养成分的均衡性。
教师:完全正确,你是如何得到的?
(学生计算)
教师:好聪明,既然小明的午餐营养不均衡,那么营养师会给他什么建议呢?
教师:很好,那么就请大家按照营养师的建议,给小明也给你们自己设计一份既好吃又营养的午餐,好吗?
3.巩固新知: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设计一份营养均衡的午餐,可以小组为单位,评选最优午餐,也可以小组合作共同设计。
(1)学生预习:(小资料和小明的午饭)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熟悉新知,教师则引导学生主动地阅读情境中的图、表、文字与数字,即读图、读表、读字。从图、表、文字与数字的关系中看懂情境中直接给出的数学信息。
在学生预习中,教师应随时了解学生预习、探究的情况,随时建构调节教学环节。
(2)指导学习
教师:好了,你们表现的时候到了,谁能告诉大家小明这顿午饭的营养符合营养师的建议吗?
营养师会建议他多吃点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高一些的食物。
小组合作,设计一份营养均衡的午餐。
板书:
营养配餐
(投影出示书中表格)
教学反思
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了主体性,在交流中发表他们各自的见解,展示他们的思维,最终使学生的学识与智慧为整个集体所共享,使教学过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建构过程。同时,学生在自由表达他们的思维和见解的宽松氛围中,体验了合作学习的乐趣,增加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3.情感目标:让学生了解并解决一些与健康有关的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创新意识。
导学策略
启发、引导、讨论、练习
教学准备
情景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提出问题:
教师:你们知道2008年奥运会将在哪儿举行?
(运动员在训练中需要根据营养标准合理搭配食物。我们的身体正在生长发育,所以我们也需要了解一些营养配餐方面的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