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民居建筑风格
闽南古厝风格设计理念

闽南古厝风格设计理念闽南古厝是福建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其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中国南方传统建筑的特点,展现了闽南地区独有的文化风貌。
闽南古厝的设计理念体现了尊重自然、注重实用、讲究细致的特点。
闽南古厝的设计理念之一是尊重自然。
在闽南古厝的建筑设计中,重视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尊重土地和生态。
一般来说,闽南古厝的建筑都是围绕着一个庭院布置的,用来调节室内温度并保证充足的自然采光。
同时,古厝的建筑材料多采用石灰岩等天然材料,使其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结合,呈现自然美。
闽南古厝的设计理念之二是注重实用。
闽南地区大多数是农村地区,古厝是当地居民的居住和生产场所,因此在设计上注重实用性。
古厝的布局通常是前厅、中厅和后厅相连,形成一个宽敞的整体空间,方便家庭成员居住和活动。
各个厅堂之间通过走廊相连,方便通风和行走。
古厝还会根据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居住需求进行一些特殊设计,例如在建筑下方设置水井和地下炕,以在炎热的夏季保持室内的凉爽。
闽南古厝的设计理念之三是讲究细致。
古厝的设计注重细节,追求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装饰。
古厝的屋檐、门窗、雕花等部分都会进行精心设计和装饰,体现出琳琅满目的艺术美感。
闽南古厝的屋檐多采用仿木架构,其独特的曲线形状令人印象深刻。
门窗则常常以雕刻维多利亚式的风格为主,表现出华丽的艺术效果。
古厝的雕花则以传统的福建剪纸技艺为基础,以花鸟、人物等自然元素为主题,展现了古厝的独特魅力。
总之,闽南古厝的设计理念体现了尊重自然、注重实用和讲究细致的特点。
通过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实用的布局和细致的装饰,闽南古厝成为了一种独特的传统建筑形式,展现了闽南地区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人文魅力。
闽南古民居建筑艺术风格与装饰

闽南古民居建筑艺术风格与装饰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经济学严志成学号:101205025 闽南与台湾有着深厚和不可分割的历史渊源。
文化、习俗一脉相承。
以砖木石结构、红墙赤瓦的传统古厝民居最为典型和常见。
被称为“红砖民居”。
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遍布闽南的厦门、漳州、泉州的大部分地区和台湾西半部及金门、澎湖。
涵盖了闽南语族的分布地区。
明、清时期。
随着大量闽南居民迁移、开发台湾。
闽南民居在建造风格和建筑材料上对台湾民居产生了举足轻重和深远的影响。
闽台两地不仅在血缘和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相通相近。
同风同俗。
而且在古厝民居形式及风格上传承有序。
自成体系。
形成了鲜明个性。
一、布局形式常见的闽台古厝民居形式有一条龙式、三合院式、四合院式、多护龙式及前后多落。
进。
式等。
1. 普遍形态为“一条龙”式。
即一字形排开的三开间或五开间。
中间。
明间。
为稍大的厅堂。
两侧。
次间。
为卧房。
俗称“正身”。
两旁加盖较低的附房。
梢间。
则为杂物间。
2. 在“一条龙”左、右两侧垂直向前分别加盖一、二间较低矮的榉头。
护厝。
作为储存农用杂物的什物间或作为厨房、书房。
偏厅。
整体平面形成“凹”形。
中间空地用作天井。
即“深井”。
前部围建院墙、院门。
这就形成了闽台古厝最基本形式——三合院式。
俗称“一落大厝”。
也是闽台古民居中数量最多的类型。
闽台地区古厝民居建筑的“一进”称为“一落”。
如“三进”则称“三落”。
3. 四合院式是指在三合院的基础上将天井前的院墙、院门改建成大厝。
形成前、后二落古厝与左、右两侧榉头的合围形式。
二落以上规模古厝才称大厝。
4. “二落带护龙”形式为闽台较富有家庭常用。
它是在四合院的外围左、右两侧各围建一列纵向且稍矮的房屋。
护龙。
护龙也划分成前、后两部分。
各部分均由小厅、房组成。
附带一小天井 从而构成了相对独立、封闭的单元居室——小合院。
这样就形成了以中央为核心的大合院和四周对称的四个小合院的“四菜一汤”形式。
护龙指建于合院外围的左、右两侧。
厦门闽南建筑风格鉴赏

厦门闽南建筑风格鉴赏厦门,一个充满魅力的城市,拥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与闽南地区的文化传统相辅相成。
闽南建筑风格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和西方建筑的元素,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
在厦门的街头巷尾,随处可见那些古色古香的建筑,它们保留着历史的印记,让人仿佛穿越回千年前的闽南古村落。
本文将带您一起领略厦门闽南建筑的魅力,从而更好地了解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
一、闽南建筑特点闽南地区的建筑风格以“红砖青瓦”为主要特征,建筑物主要以砖木结构为主,在建筑材料上以当地的花岗岩石料、黄泥瓦为主。
闽南建筑在建筑形式上讲究均衡、对称,注重层次感和轻重变化;在建筑装饰上善用各种砖雕、石雕、木雕和泥塑,充分表现了民间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
闽南建筑还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建筑物往往与周围的景观相互呼应,形成了独特的生态建筑风格。
二、厦门特色建筑1. 鼓浪屿风格建筑鼓浪屿是厦门著名的旅游胜地,这里的建筑主要由中外交融的各种建筑风格组成。
西式建筑有平房、别墅等,保存完好,中西融合的古建筑也是鼓浪屿的一大特色。
古典罗马式、希腊式、哥特式的建筑与中国式建筑相得益彰,展现出多元文化的风采。
2. 沙坡尾风情街位于厦门岛西南端的沙坡尾,是厦门保存最完整的近代西洋古建筑群。
这里的建筑风格大多是近代欧式风格,古朴、典雅,给人以浓厚的历史感。
在这里,游人可以欣赏到各种西洋建筑的独特风采,感受到厦门曾经的繁华。
3. 厦门大学白城厦门大学,坐落在环境幽雅的鼓浪屿,是一所以世界闻名的高校。
其建筑风格以欧洲古典主义风格为主,散发出浓厚的学府氛围。
白色的建筑,青翠的植被,构成了一幅优美的画面,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1. 福建土楼福建土楼是厦门传统建筑的杰作,它是闽南传统村落建筑的代表。
土楼为圆形或方形建筑,主要用土和石头建造,厚重坚固,具有防御功能。
土楼内部设施齐全,居住舒适,是闽南地区特有的建筑形式。
2. 传统闽南民居传统闽南民居的建筑风格以四合五天井、二路三分院为多见,建筑结构和布局合理,充分考虑了厦门地区的气候特点和生活习惯。
闽南 建筑 特色做法

闽南建筑特色做法
闽南地区的建筑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色,其中一些特色做法包括:
1. 福建园林建筑:闽南建筑以福建园林建筑为主要风格,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建筑通常采用青砖、木材等传统材料,结合精美的雕刻和装饰,展现出优雅的气质。
2. 四合院式布局:闽南建筑常采用四合院式布局,围合成庭院式结构,突显家族文化和人际关系。
庭院中常种植花草树木,营造出宁静优美的生活氛围。
3. 飞檐翘角:闽南传统建筑常见的飞檐翘角设计,是其独特的标志之一。
飞檐可以挡雨遮阳,翘角则体现了建筑物的线条美感。
4. 厚重实用的结构:闽南建筑注重建筑结构的坚固稳固,常采用厚重的墙体和柱子,以应对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
5. 木雕石刻装饰:闽南建筑常使用木雕、石刻等装饰,丰富建筑表面的艺术感。
这些装饰从细节处展现出工匠的精湛技艺。
6. 高脚厝:高脚厝是闽南建筑中的一种特色建筑形式,常见于农村地区。
建筑底部留有一定高度,可避免涝水侵袭,同时也方便通风和储藏物品。
总的来说,闽南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色,展现出浓厚的地方文化氛围,吸引着许多人的目光和喜爱。
闽南传统建筑特色

山墙
• 山墙的砌筑方式有以下几 种:
• 1) 出砖入石: 这是最具有 闽南特色的砌墙方式。它 利用形状各异的砖、石、 瓦砾的交错堆叠, 粘以糖 水灰, 构筑墙体, 具有环 保、经济、坚固等功效。 用这种方法砌成的墙不仅 坚固防盗、冬暖夏凉, 而 且古朴美观。
• 2) 人字砌石墙: 又称人字 躺。将大小相近的石块,左 右倾斜45度交错叠砌, 形成 人字, 这种的施工砌法困难 度较高, 但整体结构性较好。
• 3) 斗砌砖墙: 用大块扁形的红 砖, 以竖立及平放的方法组立 成盒状, 内部再填塞, 土石碎料。 这种做法的墙体, 很厚实, 又可 以节省砖材, 外观形成宽窄相 间的分隔, 在阳光下显得特别 红艳, 散发着传统建筑的魅力。
三间张布局
• 闽南民居建筑单体的细部也很有特点, 如屋顶风格、镜 面、山墙的装饰取材及手法往往能够体现建筑的意向特
色。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镜面——正立面
墙体——“红砖文化”
• 闽南民居正立面非常华美, 红色的传与灰绿的石头形 成鲜明的对比,墙体上的 石雕装饰也给人寂静洒脱 的感觉。红砖的拼花也是 极具地方特色的。因此, 闽南建筑又被称为“红砖 文化”
• 闽南民居最具特色的应该是石材和 红砖的利用,大部分是先用石条建 齐胸的基座,再砌上红砖,稳重大 方。
• 泉州惠安是石雕的故乡,闽南民居 也少不了石雕,形象栩栩如生,也 为房子增加了几分特色。
砖雕和石雕
• 装饰能充分反映一个地区的建筑文化和地方特色, 是不同地区间建筑文化差异的外在表现。
厦门闽南建筑风格鉴赏

厦门闽南建筑风格鉴赏厦门作为中国海岛文化的代表城市之一,位于福建省东南部,地处闽南文化的核心地带。
厦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被誉为“东方雅居乐园”,深受世人喜爱。
闽南建筑风格是厦门的一大特色,融合了中国传统及外来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建筑美学。
下面将深入探讨厦门闽南建筑风格的鉴赏。
一、独特的建筑风格特点1. 浓厚的海洋文化氛围厦门位于海滨,受到海洋文化的熏陶,建筑风格中带有浓厚的海洋元素,如渔船、渔网、海洋生物等。
许多建筑外墙都绘有海洋生物的图案,以及海中捕捞的场景,体现了闽南地区丰富的海洋文化。
2. 精美的建筑雕刻闽南建筑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精美的建筑雕刻。
在建筑的柱子、门楼、窗户等部位都可以看到各种精美绝伦的雕刻。
这些雕刻大多以花鸟鱼虫和神话传说故事为题材,具有浓厚的闽南民俗特色。
3. 独特的屋顶风格闽南建筑的屋顶多采用歇山式、披山式等特有的风格,屋顶常常加上凸起的燕尾、翼角,形状优美、别致。
屋顶上常常镶嵌着精美的琉璃、彩瓦,增添了建筑的艺术感和观赏性。
4. 独特的建筑布局闽南建筑的建筑布局一般比较复杂,有前序、中间厅、后罩房等不同的空间布局。
前序常是开放式的空间,适合做为庭院,中间厅是主要的活动场所,后罩房则是供居住之用。
这样的建筑布局体现了闽南建筑的独特气质和文化特色。
二、经典的闽南建筑代表1. 鸿山别墅鸿山别墅是厦门最为著名的民宅之一,也是当地保存完好的典型闽南建筑代表。
别墅坐落在鸿山路,占地近4万平方米,是一处集园林、宅第、民宅为一体的传统建筑。
鸿山别墅建于20世纪初期,建筑风格独特,雕刻细腻,被誉为“门面楼”之一。
2. 思明区老城区思明区老城区是闽南民居保护富饶区域,这里的建筑大多由砖木结构搭建而成,屋顶多为歇山式,屋檐下雕刻精美,典型的闽南民居。
3. 厦门大学白城沙白城沙是厦门大学的标志性建筑,建于1926年,是一座仿古建筑风格的建筑物,其外墙装饰繁复,雕刻细腻,屋顶采用典型的歇山式,是迄今为止,保护最为完整的民国时期建筑。
闽南建筑特色心得体会

闽南建筑特色心得体会闽南建筑,是指中国福建省闽南地区特有的民居建筑风格。
闽南建筑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建筑特点而闻名。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闽南建筑已经成为了中国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近期的一次旅行中,我有幸亲身体验了闽南建筑的魅力,下面是我对闽南建筑特色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闽南建筑注重和谐与平衡。
闽南建筑讲究布局合理、结构稳定,追求气势恢宏的效果。
建筑师通常根据地形、地势、景观等因素来设计建筑,使建筑与自然环境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在布局上,闽南建筑多以中轴线为主,前后相一、左右对称,给人以稳定平衡之感。
其次,闽南建筑注重建筑材料的选用和装饰的精细。
闽南地区以石材丰富,闽南建筑大多采用花岗岩、青石等石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
这些石材质地坚硬、富有质感,经过精心的加工和装饰后,使得闽南建筑更加具有艺术魅力。
另外,闽南建筑的装饰非常讲究细节,采用砖雕、木雕、石雕等工艺,对门窗、屋檐、墙壁等进行精致的装饰,使得整体建筑更加美观精致。
再次,闽南建筑注重室内外空间的结合和生活方式的体现。
闽南建筑常常采用院落式的布局,室内外空间相互渗透,形成了独特的生活方式。
闽南人以家庭为单位,尊重家庭和睦相处的价值观念,因此闽南建筑常常注重家庭生活的方便和舒适。
在建筑内部,常常设有庭院、客厅、饭厅等不同的功能区域,人们可以在不同的区域中进行不同的活动,同时也可以与自然环境充分接触,体验到自然的美好。
最后,闽南建筑注重文化传承和历史沉淀。
闽南建筑的历史可追溯到唐朝,经过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
在建筑中,常常可以看到各种历史文化的痕迹,如装饰、门神、匾额等,这些都展示了闽南人民的传统价值观和文化身份。
闽南建筑不仅是建筑形式的体现,更是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可以通过闽南建筑了解闽南的历史、文化和传统。
综上所述,闽南建筑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建筑特点成为了中国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体验和了解闽南建筑,我也深深体会到了这种建筑的独特魅力。
闽南传统民居建筑赏析

第7页/共34页
第8页/共34页
砖雕和石雕
第9页/共34页
3、飞檐
• 房屋的正脊中间低两头高,两端的翘尾处有美丽的燕尾。这是闽南人保持了祖先从 中原南迁时带来的中古时期的建筑风格。
美 自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不在话 • 这种屋面呈现轻盈的轮廓给人以腾跃、飞翔的感觉。
• 林路厝是一排四座红砖大厝,气势恢宏。它的特色在于增加了楼层,左右护厝均为二层八角形。二层和八 角建筑是林路从西洋移植过来的,当时也是先例。
第16页/共34页
林 路 厝
第17页/共34页
黄家花园
• 黄家花园是印尼华侨黄奕住建造的,在当时被称为“中国第一别墅”。他由三栋独立的别墅和一个广阔的 花园构成,整个外形整洁华贵,气度非凡。别墅前绿草如茵的运动场据说是中国最早的足球场。 ——《中国国家地理》
下!
第10页/共34页
(三)、典型的建筑
• 南安蔡氏古民居——群体民居典型代表
第11页/共34页
• 泉州杨阿苗故居——单体民居典型代表 第12页/共34页
二、闽南民居的演变
闽南华侨建筑
——说不尽的旧时遗事满画楼
--
《中国国家地理--福建特辑》
闽南,华侨聚集的地方,这里的华侨建筑,无论是鼓 浪屿的洋楼,还是侨乡的番仔楼,都不可避免带有强 烈的“中西混搭”的风格。
第18页/共34页
——黄家花园
第19页/共34页
骑楼
• 骑楼是源自南洋商住一体建筑,通常建二层或三层楼房,连成一体;底楼共同退缩而空出一条公共人行道, 正好遮阳避雨;临街正立面全成了店面,里间和楼上则做仓库和住所,使用率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