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rel入门培训随机相建模
petrel笔记(适合初学者)

Input里面加载所有单井数据well、well tops、;Model是所建模型;Templates是做的模板以上窗口可以随意摆放,双击即可回去这是地震上的解释是构造模型的建立,property modeling是属性建模(包括孔隙度模型,渗透率模型,含油饱和度模型等等)是数值模拟加载数据:先新建insert ->new well folder;对井进行编组:右击wells->insert folder,把所有井拖进去;井位数据(well heads)、井轨迹数据(well path)、测井数据(well logs)、分层数据(well tops:well、surface、MD)测井解释成果(.Prn)用production log格式加载井对比(对比剖面图):新建一个new wellsection window(对比窗口),为相建模打基础,建立层拉平,setting->flatten on well top,在此之前先把others里面的分层拖进stratigraphy 里面,按顶(base)来拉平,(建立层拉平:按分层数据拉平)调整纵向比:setting->absolute(1000即可),手动调整比例尺通过这是将一个图道中的两条曲线反向的操作可去掉网格线调整曲线颜色,然后上色,因为所有gamma值都在0~1中间,调整曲线的取值范围,回到well,进到colors,设置最大值为120(或者自动获取)gamma 值大对应泥岩(孔隙度比较小)(孔隙度和gamma成反相关);RT电阻率(电阻率一般按对数的方式显示),SP自然电位,DT声波曲线;设置一口井为模板(单井模板只能保存一个:->),应用到所有井,(地质上分层就是按照测井曲线来分层的),(如果发现分层有问题,通过来调整这就是手动修改的层位)去掉中间井的分层名字:双击well tops->去掉sub labels,只留下两侧井的分层名字用可以圈定含油面积(根据井的油水对比剖面图)setting调整polygon的粗细颜色聚类分析:classsification对应岩相和地震相的解释设定:井、曲线、聚出几类数据流程窗口,选择,双击,要选有数据的井,setting设置为2,选择create(以后有新的数据要加载时选update),先点,apply,wells->里面多处一项(神经网络),此处将他换为相(facies),勾上facies,(泥岩shale;砂岩sand),,重新应用模板,用调整解释出的泥岩砂岩,建完构造模型后才能做离散化。
详细的petrel操作流程(适合初学者)

3) Major Direction调参完毕后,左击Vertical Direction (出现下图)垂向厚度一般小于10米,但有时主力层厚要超过10米。 块金值Nugget 设为0
至此,Vshale的Zone1层的泥质操作完毕。然后是Zone 1层的砂层 是同样操作。
X21-24
测井文件准备
DEPTH
PERM_K
POR_K
SW_K
VSH_K
NTG
2140.125
0.0059
0
1
0
0
2140.25
0.0059
0
1
0
1
2140.375
0.0059
0
1
0
0
2140.5
0.0059
0
0
1
0
二、
1输入Well Header(井位坐标文件)
右键点击输入Well Header:
再选中permzone1的砂体 如下图进行操作(步骤重复以上):
解释1.选择分析对象,是经过离散化的井点,还是未离散化的测井曲线,或整个模型 (默认即可)
2.是否使用滤波功能 ;是否用相约束 (打勾)
3.分别按以下2个标签,进行相应的分析
4.打开每个标签后,按 键,刷新显示
5.在进行transformation分析时,可以能够多种数据的处理,包括输入截断,对数变换,正态分布变换等。
36471040
1379.7
2102.6
2135.6
welltop分层文件
X
Y
hb
PETREL简介

Petrel的主要特点
完善的数据接口
数据管理和加载方便,兼容性强。
Lines
Points
2D Grids
Wells
SEG-Y
3D grids
Petrel的主要特点
Petrel:完整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储层建模
岩性,测井系列曲线, 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 岩矿数据等. 地层对比,沉积体 系,沉积环境等.
过程管理使操作更加直观
地震资料解释
流体数值模拟
地层对比及成图
构造分析及描述
井位设计
储层预测 及描述
储层评价
属性分析及描述
拆除地球物理、地质、油藏工程之间的“篱笆墙”
Petrel地质分析与建模
• • • • • • • •
测井地质解释 联井地层对比 地震、测井、地质综合研究 数据输入 构造建模 储层属性建模 储量计算 快速成图
petrel软件操作班培训课程表时间授课内容授课教师2月20上午petrel常规介绍常用工具及基本操作李香江下午数据整理加载地层对比剖面的制作与小层对比李香江晚上自己复习数据整理数据加载剖面对比2月21上午断裂系统分析与断层建模质量控制李香江下午三维网格化建立层位构造模型李香江晚上自己复习三维网格化构造建模2月22上午构造小层细分岩相粗化李香江下午数据分析相建模李香江晚上自己复习相建模2月25上午数据分析属性建模李香江下午储量计算李香江晚上自己复习属性建模储量计算2月26上午各种图形设置图形显示和输出方法复习
1996年,挪威Technoguide公司开始Petrel 软
件的研发工作。
1998 2000 年,Technoguide公司完成Petrel软件的 最终商业化并开始面向全球市场销售。 2001
Petrel入门培训04-随机相建模

设置
测井曲线粗化的相边界设定
粗化的岩相 原始的岩相 原始孔隙度 粗化的孔隙度
Sand
设置
平均方法
•算术平均: 主要用于属性值的平均,例如孔隙度,饱和度,有效体 积/总体积比。因为这些属性都是算术变量。 •调和平均: 对每一层的渗透率是常数的油藏,该算法将给定垂向的 有效渗透率。 •几何平均: 对于在空间上没有关系,而且又呈正态分布的渗透率, 该方法是一种很好的估算方式。
适合大型河道和相对稳定三角洲 沉积环境模拟,相对随机性适中。
• 高斯模型
适合海、湖等稳定沉积环境中属 性模拟,连续性最好。
数据分析
岩相(块金效应为 0.5)
数据分析
具有相同参数设置的岩 相(块金效应为0)
岩相建模
岩相建模
共同设置
对所有的层定义共同 设置
使用过滤器
实现个数
岩相建模
层设置
设置每个网格单元内参与计算的最小数 据点个数。
数据分析
分析模型数据的统计特性
数据分析
• •
概念
随机事件 是抽象概率空间内的一个个体,该个体应该 负载数据和数据对应出现概率。 随机序列 是由随机事件构成的有机联系事件集合,数 学的角度而言,随机事件是随机序列的一个实现。随 机序列是抽象概率空间的一个有限子集,随机序列将 随认识的深入和发生拓展或者变化。 有限维分布 是指可以期望对随机序列的分析获得整个 抽象概率空间内概率分布的合理推断,这个推断必须 建立在数据的有序、有限、稳定的假设前提下。 严格平稳 数据的严格平稳是指随机事件的分布概率满 足其平方的数学期望小于无穷大,其数学期望为某实 常数,而且如果存在协方差则其协方差平稳。
Petrel入门培训03速度模型_地震属性提取

插入小层 Layering
创建层面
Petrel入门培训03速度模型_地震 属性提取
过程: • 在表格中添加数据项 • 使用“同时加入多项数据” • 选择要输入的数据。 • 用蓝色箭头加载数据 • 定义类型
Petrel入门培训03速度模型_地震
设置: • 设置到断层的距离
属性提取
Petrel入门培训03速度模型_地震
设置: • 设置井矫正
属性提取
速度模型
Petrel入门培训03速度模型_地震 属性提取
Petrel入门培训03速度模型_地震 属性提取
地震属性提取 及重采样
加载地震特型数据*.sgy
1、Input-insert-new seismic survey folder→SEGY Import with presetparameters (*.*)
• 随机相建模 • 确定性相建模 • 属性建模 • • 粗化 • 输出 • 绘图
创建层面、层和小层的学习目标
学习如何在地质沉积条件下逐步细化垂向分
辨率
Petrel入门培训03速度模型_地震
属性提取
断层建模
网格化
垂向小层划分
Petrel入门培训03速度模型_地震 属性提取
插入层面 Make Horizons
Petrel入门培训03速度模型_地震 属性提取
第四天
• 介绍
• 熟悉Petrel界面 • 数据加载 • 编辑输入的数据 • 地层对比 • 断层建模 • Pillar 网格化 • 实例练习
• 回顾第三天的内容 • 垂向分层 • 创建速度模型 • 检查速度异常 • 地震属性提取及重采样
• 回顾第四天的内容
可能是最简单的Petrel建模流程

可能是最简单的Petrel建模流程Petrel是一种用于油气勘探和生产建模的地质学和工程学软件,可以帮助地质学家和工程师进行不同类型输入数据的解释和模拟。
本文将介绍Petrel的最简单建模流程,并逐步讲解其主要步骤。
步骤1:启动Petrel软件并创建一个新的工程首先,您需要启动Petrel软件。
打开软件后,您将看到一个“新建工程”对话框。
在这个对话框中,您可以为新的工程选择一个名称并定义其相应的路径。
然后,单击“创建”按钮以创建新的工程。
步骤2:导入数据一旦新的工程创建完成,您将看到Petrel的主界面。
在主界面的左侧面板中,选择“数据导入管理器(Data Import Manager)”按钮。
然后,在数据导入管理器对话框中,选择“添加”按钮,以导入地质数据。
步骤3:解释地质数据在步骤2中,您可以导入各种类型的地质数据,例如测井数据、地震数据和地质模型数据。
当数据导入完成后,您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解释。
例如,您可以使用测井数据对地层进行解释,并使用地震数据进行结构解释。
通过解释地质数据,您可以获得有关地下结构和储层特性的更多信息。
步骤4:创建地质模型在步骤3中,您可以将解释好的地质数据用于创建地质模型。
在Petrel中,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创建地质模型,包括地层划分、网格建模和地质建模等。
这些方法允许您将地质数据应用于地质建模,以获得更准确的地质模型。
步骤5:导入生产数据在创建了地质模型之后,您可以导入生产数据,以评估油田或气田的生产潜力。
在Petrel的左侧面板中,选择“数据导入管理器(Data Import Manager)”按钮,并选择“添加”按钮,以导入生产数据。
然后,使用这些生产数据对地质模型进行评估,以确定最佳的开发方案。
步骤6:评估生产方案在步骤5中,您导入了生产数据并将其应用到地质模型中。
您可以使用这些数据来评估不同的生产方案,并找到最佳的开发策略。
例如,您可以尝试不同的注水井和采油井配置,并使用模型进行模拟以评估不同方案的效果。
Petrel入门培训05-确定性相建模

Make horizon—加入砂体
明化镇砂 体
如果该方法做完,horizon面没 被断层切割,则复制该model, 将horizon-fault lines 删除,重做
不用该方法,没将砂 体提出来
砂体厚有问题,须校正1
拷贝砂体边界,在2D窗口中显示断层与边界,在 make pologon中将边界与断层重合部分擦掉
砂体厚有问题,须校正1
赋值z=0,做出了零线
砂体厚有问题,须校正1
做厚度面,工区边界,零线控制
没成功,零 线外有非零 值
砂体厚有问题,须校正2 A拷贝反演砂体厚度,赋0值,做边界用 B直接以砂体边界做边界
砂体厚有问题,须校正2 C在大面0厚度面上叠加小面(B生成的面)
砂体厚有问题,须校正2 B生成厚度面时产生了负值,范围很小去掉
ok
Make zone
a.有砂厚的以厚度方式进去,不用体积加权校正, 其他用层面的方式进去
Make zone
b.最小网格厚1m
Make zone
c.搜索半径200m
做几何模型察看砂体形状
属性建模
设置所有层共有的参数
设置所有层共有的参 数
过滤
实现个数
课程内容和安排
• 介绍
• 熟悉Petrel界面
• 数据加载 • 编辑输入的数据 • 地层对比 • 断层建模
第六天
• 回顾第五天的内容 • 确定性相建模
• 回顾第六天的内容 • 属性建模 • 储量计算 • 粗化 • 输出 • 绘图
• Pillar 网格化
• 实例练习 • 创建速度模型 • 检查速度异常 • 地震属性提取及重采样 • 随机相建模
Petrel入门培训03-速度模型_地震属性提取

h
13
对SEGY不熟悉的选择
Input-insert-new seismic survey folder→SEGY seismic data(*.*)→seiemic (default)(原始地 震数据)
h
14
地震属性重采样
Geometrical modeling→选择seismic resampling
h
1
创建层面、层和小层的学习目标
学习如何在地质沉积条件下逐步细化垂向分
辨率
h
2
断层建模
构造
网格化
概述
垂向小层划分
h
3
构造
插入层面 Make Horizons 时深转换
插入层 Make Zones 插入小层 Layering
h
概述
4
创建层面
h
5
Make Horizons
过程: • 在表格中添加数据项 • 使用“同时加入多项数据” • 选择要输入的数据。 • 用蓝色箭头加载数据 • 定义类型
课程内容和安排
• 介绍
• 熟悉Petrel界面 • 数据加载 • 编辑输入的数据 • 地层对比 • 断层建模 • Pillar 网格化 • 实例练习
第四 天 • 回顾第三天的内容
• 垂向分层
• 创建速度模型 • 检查速度异常 • 地震属性提取及重采样
• 回顾第四天的内容
• 随机相建模 • 确定性相建模 • 属性建模 • 储量计算 • 粗化 • 输出 • 绘图
过程
h
6
创建层面
设置: • 设置到断层的距离
过程 – 设置
h
7
创建层面
设置: • 设置井矫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置
测井曲线粗化的相边界设定
粗化的岩相 原始的岩相 原始孔隙度 粗化的孔隙度
Sand
设置
平均方法
•算术平均: 主要用于属性值的平均,例如孔隙度,饱和度,有效体 积/总体积比。因为这些属性都是算术变量。 •调和平均: 对每一层的渗透率是常数的油藏,该算法将给定垂向的 有效渗透率。 •几何平均: 对于在空间上没有关系,而且又呈正态分布的渗透率, 该方法是一种很好的估算方式。
使用参考面
几何模型
几何建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函数类型
• 无输入数据 • 使用网格单元的几何形态指定值到单元 格
应用举例: • 在计算器中指定条件 • 输入到含水饱和度模型 • 总体积值可以用来检查网格点的 负值 • 使用网格角度检查非正交单元格( 对油藏工程师很有用)。
网格质量检查(几何模型)
检查网格层面: 不能出现交叉 检查网格体积: 不能出现负值
•
•
数据分析
概念
• 数据分布统计和数 据累加概率统计
数据分析
• 规律性判别产生数 学期望,数学期望 和实际数据铲射误 差,误差产生平均 误差,平均误差产 生协方差,协方差 产生标准差,标准 差产生变差。
概念
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
• 指数模型
适合河道型地质条件,产生结果 相对随机性大,零散。
• 球状模型
•最小平均: 对网格处测井曲线的最小值采样。
•最大平均:对网格处测井曲线的最大值采样。 •最多值(只用于离散测井曲线)Most of (only for discrete logs): 选 择每个网格上出现最多的离散值,(用于岩相,岩性,Zone logs等)。
设置
将测井曲线当作点或者线
作为点: 对每个网格内所有的采 样值都做平均。 作为线:点之间的数据也将得到 解释(网格外的点的值也可能对结 果有影响。)
检查网格高度: 不能出现负值
检查网格扭曲: 不能出现非零值
测井曲线粗化
原理
测井曲线粗化
沿井轨迹的网格
赋给网格点的值
使用粗化的测井曲线填充3D网 格
过程
1 – 选择要进行粗化的测井曲线或者 Well Tops(层位标记)属性
2 – 选择要进行粗化的井
3 – 选择粗化的设置 注意:在井位处,粗化过的测井数据将成为3D属性的一部分。也就是说, 在井位处,属性永远是测井数据的值。
对每一个层进行定 义
选择当前的层
取消Leave zone的 锁定(变为可以对其 进行编辑) 选择算法 检查各按钮下的设 置
岩相建模
基于目标建模 – 设置
定义要创建的目标
插入目标 定义每一个体的比例
设置背景岩相
岩相建模
目标建模 – 几何形状
定义目标的几何形 状
选择目标体的形状
选择目标体的维数
设置每个网格单元内参与计算的最小数 据点个数。
数据分析
分析模型数据的统计特性
数据分析
• •
概念
随机事件 是抽象概率空间内的一个个体,该个体应该 负载数据和数据对应出现概率。 随机序列 是由随机事件构成的有机联系事件集合,数 学的角度而言,随机事件是随机序列的一个实现。随 机序列是抽象概率空间的一个有限子集,随机序列将 随认识的深入和发生拓展或者变化。 有限维分布 是指可以期望对随机序列的分析获得整个 抽象概率空间内概率分布的合理推断,这个推断必须 建立在数据的有序、有限、稳定的假设前提下。 严格平稳 数据的严格平稳是指随机事件的分布概率满 足其平方的数学期望小于无穷大,其数学期望为某实 常数,而且如果存在协方差则其协方差平稳。
岩相建模
目标建模- 趋势
定义趋势的方向
垂向概率
面上的概率
岩相建模
河道相建模- 设置
定义要创建的目标
插入河道 定义河道和堤岸的 比例。
设置背景岩相
岩相建模
河道相建模- 几何形状
定义目标几何形状
分布方式设置按钮 河道设置按钮 堤岸设置按钮
测井曲线粗化
• 对测井曲线进行重采样,将重采样后的测井曲线 值加到与井轨迹相交的网格上。 • 离散测井曲线: 将出现最多的测井曲线值赋给每 一个网格。 • 连续测井曲线: 对每个网格的测井曲线值进行平 均。
– 算术平均,调和平均,几何平均
– Biased to a discrete log
• 将测井曲线看作线或者点。
纵向网格化
Make Zones
概述
定义地层间距 插入层的数目 插入输入数据
设置 “创建层”的参数
Layering
Layering
概述
选择层,规定小层数(按比例),或者选择 网格厚度(参照顶/底厚度创建)。
Layering
地质关系
划分层的不同方法
按层底部划分 按比例 按层顶部划分
按百分比Fractions
适合大型河道和相对稳定三角洲 沉积环境模拟,相对随机性适中。
• 高斯模型
适合海、湖等稳定沉积环境中属 性模拟,连续性最好。
数据分析
岩相(块金效应为 0.5)
数据分析
具有相同参数设置的岩 相(块金效应为0)
岩相建模
岩相建模
共同设置
对所有的层定义共同 设置
使用过滤器
实现个数
岩相建模
层设置
vi: 参与计算的每个点加权后的值。 ni: 点的测井值。 N: 总点数。
设置
方法
简单Simple: 包括所有被井轨迹穿过 的网格。
穿过网格Through cell: 网格的两个 相对边界必须被井轨迹穿过(顶和底-相 对的网格边界)
相邻的网格Neighbour cells: 对同 一网格单元层的网格进行平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