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塔心理学——陈育林
NLP原则1 创造新的-陈育林

NLP原则1 创造新的,而不修补旧的原则1 创造新的,而不修补旧的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修补运作不善的系统是一种过时的或者可以忽视的做法。
假如把时间和精力用在修复某些具有怀旧价值或审美目的的东西上——例如,一辆古董汽车或者一件价值连城的艺术品,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如果我们修补某种东西仅仅是为了使它更有效率,那么我们就应该质疑这个目的的正确性,特别是花了大量时间修补的东西可能只会带来很小的进步时,我们更有理由质疑它。
日本人总是通过持续不断的完善行为来完成一件艺术品,但是,他们这样做并非徒劳之举,他们在完善的过程中奉献出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今天,世界的变化是如此之快,以至于小打小闹的改善已经不足以保证未来的成功。
如果某个东西已经不再具有效率,别再费劲去修补,而应该创造新的。
卓越的人总是在每一天的经营中创造新的方法。
让我们对下列两个例子进行比较。
例子:有一次,一位工厂的经理请求管理顾问帮助他调整有问题的生产线。
经理所说的问题是,该生产线需要安排这样一个人,他必须具有高度容忍力,能够忍受在短周期生产运行操作中产生出来的厌倦感。
该生产线是由一队工艺顾问根据最适宜生产力的原则设计的,但是操作工在操作时却出现了问题,因力他们对这个设计感到厌倦,变得越来越心烦意乱。
工厂的经理希望招聘不会对这个生产线感到厌倦的人来改善这一窘境。
我很乐意告诉大家,那位管理顾问拒绝了这一要求,取而代之的是提出建议,愿意帮助这家工厂设计一个具有更高生产目标的,但又更人性化的操作程序。
与这一例子的情况相反,在另一家完全不同的公司里,设计人员创造了一种新的、全自动的设备,该设备能够使生产力提高300%,并且对产品质量的改善有意义非凡的突破。
新设计的组成部分包括了一套对拥有传统职业技能的工人进行培训的计划,帮助他们学习如何操作这些新设备。
这个培训有助于工人们像一个团队那样工作,集体研究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像一个团队那样解决问题,做出决策,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他们拥有发言权。
格式塔心理学——陈育林 PPT

三、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观点
(一)突现论 似动现象:又称ф现象或PHI现象,是指先后呈现的原本静止的
两条线段在一定条件下(时差60毫秒)被知觉为单线移动的现象
(二)同型论 ——同型论指的是意识经验与大脑基本过程的结构一致。绝大部分
格式塔心理学家都信奉“同型论” ——“主张知觉场在其次序关系上与作为基础的兴奋的脑场相符合,
格式塔心理学——陈育林
(二)社会历史背景 ——20世纪初德国成为欧洲乃至世界经济强国,欲统一世界的野心
使整个国内形成了强调统一、积极主观能动的整体社会意识形 态,以至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领域受此影响, 倾向于整体性的研究。
(三)哲学理论背景 1 、康德的“先验论”思想成为格式塔心理学的核心源思想。 ——康德认为人的经验是一种整体现象,不能分析为简单的各种元
封闭的原则,也称闭合 的原则。主体在感知物 体时有一种能自行填补 缺口使其闭合将其知觉 为一个整体的倾向
好图形原则
把不完全、无意义的图形看 作是一个有意义、完整的图 形。好图形的标准是匀称、 简单而稳定。
应用:如我们常把天上的火 烧云、一些风景名胜地的奇 山怪石想象成生活中的事物 或各种神话、历史中的人物 或情景等。
3、 顿悟的四个特点: ① 对整体情景具有依赖性 ② 具有突发性 ③ 质变的产生有时需要前期尝试错误 ④ 可以迁移
迁移理论
——迁移理论也是格式塔心理学关于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 ——桑代克认为迁移是由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情境存在着共同要素 ——格式塔心理学家们认为迁移是由于学习者顿悟了两个学习经验 之间存在关系的结果,提出关系转换说
《格式塔心理学原理》 (1935) 儿童心理学的 经典著作《心灵的成长: 儿童心理学引论》 (1924)
心理学史课件 第8章 格式塔心理学

第三节 似动现象的研究与格式塔心理学的建立
二、格式塔心理学的建立
1912年,韦特海默发表了他的研究结果,题目为“运动知觉的实验研究”。这篇文章被 认为标志着格式塔心理学学派的正式开始。
PART 04 第四节 格式塔心理学有关知觉的
研究
第四节 格式塔心理学有关知觉的研究
一、图形与背景的关系原则
当我们对某个对象进行知觉时,并不是对对象的所有方面都有清晰的感知,其中的有些 方面能被我们明显地感受到而凸现出来,这一部分就形成图形,而对象的另外一些方面 则退居到衬托的地位就形成背景。
第一节 格式塔心理学产生的背景
三、哲学理论背景
格式塔心理学的产生受到德国哲学家康德的先验论和胡塞尔的现象学理论的影响。格式 塔心理学把现象学作为它的理论基础,并以现象学的实验来研究心理现象。影响格式塔 心理学的哲学思想包括: 第一,康德的先验论。 第二,胡塞尔的现象学。 第三,实证主义。 此外,格式塔心理学还受到怀特海的新实在论观点和摩尔根的突创进化论的影响。
第四节 格式塔心理学有关知觉的研究
七、简单性原则
人们对一个复杂对象进行知觉时,只要没有特定的要求,就会常常倾向于把对象看作是 有组织的简单的规则图形。
第四节 格式塔心理学有关知觉的研究
八、连续性原则
如果一个图形的某些部分可以被看作是连接在一起的,那么这些部分就相对容易被我们 知觉为一个整体。
PART 05 第五节 格式塔心理学的其他研究
第四节 格式塔心理学有关知觉的研究
五、好图形的原则
主体在知觉很多图形时,会尽可能地把一个图形看作是一 个好图形。好图形的标准是匀称、简单而稳定,即把不完 全的图形看作是一个完全的图形,把无意义的图形看作是 一个有意义的图形。
NLP工作风格的模式--陈育林

NLP工作风格的模式我们在周一早晨做什么有一家直销商正在与—家公司商讨大型合约。
虽然他们非常谨慎地提出建议,然而这项交易并未成功。
他们非常失望。
然而,他们仍然拥有一个为客户作简报的机会。
他们向客户请教他们到底是哪些做错了。
客户表示他们的基本建议很不错,客户也能够了解这其中的概念。
然而客户跟着表示:“我们难以预知要在周一早晨做什么事?”面临此际,曾经研究过后设程式的人们可能会表示:“喔!计划太过广泛了!”能够舒适地在宽广架构、全球观点下工作的人们具有一种NLP所称的“广泛后设程式”。
当他们见到事物的全貌时会最为高兴,他们会将焦点集中在目标成果,而不是在逐步进行的步骤。
而这便牵涉到规划策略、设定公司走向、使命和愿景的领域。
虽然透过不同的方式,关切细节的人也同样重要。
他们会接受大型计划,将之往下归类成一系列可以达成的小步骤。
他们会建构如同拼图游戏一般的宏天图像。
注意细节的人们非常擅长往下归类,他们会检查整个计划,并且告诉你应该在周一的早上做什么事。
这家直销公司需要一位注重细节的员工,以帮助平衡他们的计划。
广泛与细节一个着眼大处的领导非常善于处理大量的信息。
他们会整体地考虑工作架构,并且非常精于策略规划。
他们会谈论通则,而且对整体概念的兴趣会高于对结果,步骤和阶段的兴趣。
对注重小节的个人而言,处理一小段一小段的信息会最为舒适。
他们与细节和步骤配合得相当好,当他们在谈话或写作时,会使用许多修饰形容词和限定词,因为他们会想要让陈述尽可能精确。
再次谈到奖励和惩罚你如何继续专心一致地工作?有世人会想到目标,他们会趋向他们所想去的地方攀爬。
其他人想要避免损失。
他们注意到困难,并且想要预先解决问题。
这就叫做“规避”。
在商业中,通常会鼓励趋向模式,特别是在设定成果目标时,尤其会是如此。
趋向型的人相信“奖励就是动机”的这项说法;而规避型的个人则信奉惩罚——避免麻烦所造成的动机。
趋向型的人们经常会被吸引到设有月销售量表、奖励和激励等传统体系的行销业。
NLP的心法--假设前提--陈育林

NLP的心法--假设前提NLP的精神层次:在整个人类史上,人类被“戴着墨镜在看”的感觉所驱使,不断地搜索,而发现生命不只是身与心而已。
我们不断地超越自己地延展,以经验去知道,我们与那超越我们的统一的联结。
于此,NLP能贡献什么?NLP是处理“人类经验的结构”,所以这些事,当然也是在它处理的范围内。
NLP是否对“精神层次”的经验保持缄默,而透露出“精神层次”的经验是有些奇怪,而应自生活中去除?当然不是。
NLP并不独树一帜地说“现实”、“真理”、“道德”或“伦理”是什么什么。
它只是视它们为个别的“主观经验”。
它并不认同或否定外在的现实,只是单纯地建议你,当你以“假设前题”为真地行动,而注意其结果是不是你要的而已。
NLP不问“这是不是真的?”而问“这是不是有用?”NLP提醒我们,关于我们所拥有的“假设前题”与“信念”,它以将我们带回“感官经验”来帮助我们,以提供工具及机会,让我们从被耗损生命能量的“出神状态”里脱出。
NLP以两种方式来看事:1.外部的感官世界。
2.内部的主观经验。
它以导引我们去注意,我们所实际看到、听到及感受到而不仅是个人诠释,以使我们回归到“当下”。
我们必须介入实际的世界----灵性的经验是因纵使在逆境与无常中,仍能全心全意投入生活,完全的承诺,而创造出来的。
NLP的假设前题:我们要不是已有了所有我们的资源,不然就是,我们可以创造它。
有时困难的是,如何将其带入需要它的地方。
有三种方法可以取得资源:1.找一位模仿的对象。
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构的人物。
试着装扮看看,成为那角色会是怎么样呢?他会那样做,背后的心态是什么呢?你从那角色可以学到什么,对你有价值的东西?2.运用你的生理语汇(Physiology)。
这是由肢体的途径进入心态,改变心态最直接的方法是改变你的生理语汇。
例如改变行为动作、改变呼吸的方式或速度,开怀大笑,站得亭直并抬头挺胸…..等都可以改变当时的心态。
运用不同的生理语汇,来帮人改变心态及解决问题,这种过程为“个人的校订”(personalediting)3.改变你的想法。
第六章 格式塔心理美学

第六章格式塔心理美学第一节格式塔心理学简述小序•1912年,一群年轻的德国心理学家寻求在构造主义心理学与行为主义心理学之外,建立一种新的心理学,因为他们反对心理学中任何形式的元素主义,不管是冯特和构造主义者所实行的元素主义,还是行为主义者在研究刺激——反应(S——R)的联结时所实行的元素主义。
将意识或行为还原成基本元素的企图被称为心理学的分子方法。
这些年轻的心理学家认为,我们所经验的不是事物孤立的片段,而是事物有意义的、完整无缺的形态。
他们认为,应该采用整体研究的方法:研究人类的意识时采用整体的方法就意味着要关注现象学的经验;研究行为时采用整体的方法,就意味着关注指向目标的行为。
•由于德语中表示“构型”(configuration)、“形式”(form)或“整体”(whole)的词是格式塔(Gestalt),因此,这种新的心理学被称为格式塔心理学。
一、格式塔心理学的先驱•1、康德•他认为,意识经验是感觉刺激与心灵官能的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
也就是说,心灵将某些感觉经验并不具有的东西加在意识经验上。
•他还认为,不可能将意识经验还原成感觉刺激,即意识经验不同于构成它的元素,因此,寻求感觉事件和意识经验之间的一一对应注定要失败。
•在他看来,感觉与知觉的重大区别在于:我们的心灵改变了感觉经验。
改变之后的经验更加结构化、组织化,更富有意义。
请大家回顾一下康德的“玫瑰花”•科学态度中的玫瑰花•有用态度中的玫瑰花•审美态度中的玫瑰花•2、马赫•他认为人类对于空间形式和时间形式的感觉独立于构成它们的特定元素。
比如,对于大的、小的、红的、蓝的、明的、暗的圆的感觉都是圆形;对于一段旋律,无论用什么键、什么速度来演奏,都被认为是同一旋律,因此,旋律是时间形式的感觉的一个例子。
也就是说,各种感觉要素能够引起相同的感觉,至少有些知觉独立于任何特定的感觉元素群之外。
•3、意动心理学诸家•A、布伦塔诺•他认为,严格意义上的心理学研究应该强调的是心理过程而不是其内容。
格式塔心理学——陈育林共39页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格式塔心理学——陈育林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NLP名词解释--陈育林

NLP名词解释心锚——在NLP里面,会触发某种生理状态的刺激,就叫做心锚。
心锚可以自然发生,也可以特意设定,例如,按铃以吸引某人注意;或是更复杂点,当回答问题时,站在某个特定的地方。
引导——以亲和感来改变自己的行为,让其他人来跟随。
归类——将组织或是某些经验划分为更大或是更小的单位,向上归类牵涉移至更大、更抽象层面的资讯,向下归类牵涉移至更明确、更具体层面的资讯。
侧向归类涉及找出在相同层面资讯上的其他例子。
后设——从希腊字而来,意味着超过或是较高的。
观想——观看内在影像的过程。
当下——在时间线上与此时刻完全结合。
删除——人类模仿的三个通则之一。
在言谈或想法上,抹去经验的某部分。
扭曲——人类模仿的三个通则之一。
在部分模仿中,所有的关系与其应该代表的关系不同的过程。
环境——我们行为所发生的外在结构。
环境是指我们所认为的“外在”,它不是我们行为的一部分,但有时我们必须对其反应。
经验——人们对某件事或某个事物的经历和体验所形成的认知。
映现——契合另—个人的部分行为。
如向对方展示一些他所熟悉的行为语言的方法,就像他在镜子里看到自己一样。
抽离——与现实相脱离,就像在记忆中。
例如,从外面看你自已在照片中的身体,所以你没有真正在那里的感觉。
呼应——通过契含所沟通对象的行为,以快速建立亲和关系的一种沟通方法——契合或是映现行为。
述词——显示使用一种表象系统的感官基础字眼。
度测——通过解读非语言信息、真实了解某一个人的心理状态。
框架——设定认知某种事物的架构或方法,就像是成果框架、复述架构等等。
情境——围绕于某特定事件的框架。
此框架经常决定某个特定经验或事件如何被注释。
隐喻——以寓言故事或比喻的方式来进行非直接的沟通。
模仿——认识某些可让人完成任务的意念或行为的过程。
它是加速学习的基础。
次感元——由每个感觉所认知的特别感觉品质。
例如,视觉的次感元包括颜色、形状、动作、亮度、深度等,听觉的次感元包括音量、高低、速度,触觉的次感元包括压力、温度、纹理、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二、格式塔心理学的三个主要代表
(一)马克斯·惠特海默 (M.Wertheimer,18801943)
惠特海默最大的贡献是于1912 年在德国法兰克福在研究似动 现象的基础上首创格式塔心理 学(Gestalt psychology)
第一节 格式塔心理学产生的背景及其主要代表人物
(一)古代整体论的思想传统 格式塔心理学最大的特点是强调研究心理对象的整体性 整体性思想的核心是有机体或统一的整体大于各部分单纯相加之
和,这是一种和原子论思想相对立的观点 整体论思想最早出现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但真正体现是在黑
格尔(G. W. F. Hegel)的哲学之中 黑格尔用有机体的整体论来解释人类的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基
著作最多产的一位 《格式塔心理学原理》
(1935) 儿童心理学的 经典著作《心灵的成长: 儿童心理学引论》 (1924)
7
第二节 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及思想
一、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直接经验
——苛勒认为直接经验就是主体在对现象的认识过程中所感受到或体验到的 一切经验,它是一个有意义的整体,具有超几何、超物理的性质,既 包括客观世界,也包括主体的主观世界。
素,心理对材料的知觉是在赋予材料一定形式的基础上并以组 织的方式来进行 。 2、格式塔心理学的另一个哲学思想基础是胡塞尔(Edmund Husserl)的现象学。
2
(四)科学背景 ——格式塔心理学家们接受和利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已被科
学界普遍接受的物理学中“场论”的思想对心理现象及其机制 作出全新的阐释,从而开创了心理学的新天地。
19
(四)学习理论 1 顿悟说 2 迁移理论 3 创造性思维
20
顿悟说
1 、苛勒主要进行了与猩猩解决复杂问题相关的迂回问题、直接 和间接利用现成工具、创造一种新工具、建筑问题的研究。
(五)心理学背景 格式塔心理学的产生主要受马赫的理论和形质学派理论的启发。
当代心理学史界基本认同形质学派是格式塔心理学的直接前驱, 直接影响到其整体论思想的形成。
3
形质学派倡导研究事物的形、形质。 “形质”是知 觉中存在的由感觉成分派生出但又不是感觉简单复合 的新成分,它最终决定着知觉的结果。 这是一种朴 素的整体观。
14
封闭的原则
封闭的原则,也称闭合 的原则。主体在感知物 体时有一种能自行填补 缺口使其闭合将其知觉 为一个整体的倾向
15
好图形原则
把不完全、无意义的图形看 作是一个有意义、完整的图 形。好图形的标准是匀称、 简单而稳定。
应用:如我们常把天上的火 烧云、一些风景名胜地的奇 山怪石想象成生活中的事物 或各种神话、历史中的人物 或情景等。
(二)行为
——考夫卡把环境分为地理环境和行为环境,并认为人的行为主要受行为环 境的影响和制约。
——考夫卡从属性上将行为分为三类:真正的行为,主要指客观世界的物理 行为;个体在他人行为环境中的真正行为;三是格式塔心理学主要研 究的个体在其自身行为环境中的现象行为。
8
二、格式塔心理学主要的研究方法
——总的说来,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与其思想渊源一致,提倡 现象学的整体描述 (一)整体的观察法 ——整体研究的方法是格式塔心理学对后世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最大 贡献 (二)实验现象学的方法 1、实验现象学以归纳为主要研究手段 2、实验现象学不追求变量间的因果关系,而在于建构现象场并发 现现象场的意义 3、主要以文字描述从整体上对直接经验做质的分析 4、主试必须悬置自己的先知先见且不作任何推论或解释。 5、在实验过程中主试并不严格操控被试或实验对象
9
三、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观点
(一)突现论 似动现象:又称ф现象或PHI现象,是指先后呈现的原本静止的
两条线段在一定条件下(时差60毫秒)被知觉为单线移动的现象
(二)同型论 ——同型论指的是意识经验与大脑基本过程的结构一致。绝大部分
格式塔心理学家都信奉“同型论” ——“主张知觉场在其次序关系上与作为基础的兴奋的脑场相符合,
本单位是国家和民族,历史事件不能简单还原为个人行为。
1
(二)社会历史背景 ——20世纪初德国成为欧洲乃至世界经济强国,欲统一世界的野心
使整个国内形成了强调统一、积极主观能动的整体社会意识形 态,以至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领域受此影响, 倾向于整体性的研究。
(三)哲学理论背景 1 、康德的“先验论”思想成为格式塔心理学的核心源思想。 ——康德认为人的经验是一种整体现象,不能分析为简单的各种元
虽然不必有完全符合的形式。”(波林,1981)
10
(三)知觉的组织原则: 1、图形与背景的关系原则: 2、接近或邻近原则: 3、相似原则: 4、封闭的原则: 5、好图形的原则: 6、共方向原则: 7、简单性原则: 8、连续性原则:
11
图形与背景关系原则
图形与背景的差别越大, 图形就愈有可能被我们感 知;反之,则不易被感知。 军事上的伪装就是利用了 图形与背景的关系理论。
图形与背景在特殊情况下 (如双关图中)由于注意 的起伏现象会出现空间 或时间上比较接 近或邻近时,则 这两个对象就倾 向于被一起感知 为一个整体
13
相似原则
刺激物的形状、大小、 颜色、强度等物理属 性方面比较相似时, 这些刺激物就容易被 组织起来而构成一个 整体
16
共同方向(命运)原则
共方向原则也称共同命 运原则,是指如果一个 对象中的一部分朝某方 向运动,那么这些共同 移动的部分就易被感知 为一个整体
17
简单原则
人们对一个复杂对象 进行知觉时,如没有 特殊要求,常常倾向 于把对象看作是有组 织的简单的规则图形
18
连续性原则 我们倾向于把一个图形中连接在一起的平 滑部分看作一个整体
对思维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主要著作《创造性思维》 (1945)
5
( 二) 沃尔夫 冈·苛 勒(W. Kohler, 1887-1967)
顿悟说 《人猿的智慧》(1917)
《心理学中的动力学》 (1940)
6
( 三 ) 库 特 ·考 夫 卡 ( K . Koffka, 1886—1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