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及同步练习--第一章--走进实验室-复习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及同步练习--第一章--走进实验室-复习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及同步练习--第一章--走进实验室-复习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复习

重点、难点:

1. 用刻度尺测长度

2. 刻度尺的读数方法

知识点分析:(一)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发现并提出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来收集证据,评价证据是否支持猜想和假设得出结论或提出新问题

(二)长度的测量

1. 长度的单位及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SI 制):米(meter)(m)

常用的长度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卩m)和纳米(nm )。

在我们的物理学中统一国际单位制。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

1km = 103m 1dm = 10-1m 1cm = 10-2m

1mm = 10 3m 1 卩m= 10 6m 1nm = 10 9m

(2)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常用的还有游标卡尺、螺旋测微

器、卷尺等。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使用前:做到三看,即首先看刻度尺的零刻度是否磨损,如已磨损则应重选一个刻度值作为测量的起点。其次看刻度尺的测量范围(即量程)。最后应看刻度尺的分度值。分度值代表的长度值不仅反映了刻度尺不同的准确程度,而且还涉及到测量结果的有效性。量程和分值应从实际测量要求出发兼顾选择。

②使用时:使用时应注意正确放置和正确观察。

<1>正确放置的关键是做到: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被测对象的一边,必须放正重合,

不能歪斜;刻度尺的刻度线必须紧贴被测对象,不能“悬空” 。

<2>正确观察的关键是视线在终端刻度线的正前方,视线与刻面垂直,看清大格及小格数。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一般情况下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如学生用三角尺最小刻度是mm,用它测量长

2cm的长度,若正好对准在刻度线上时,正确记录应为 2.00cm,其中2.0cm是尺面准确读

出的数,由于有估读数,需在毫米的1 0分位上加“0。”

(3)长度单位的换算

应掌握km、m、dm、cm、mm、^m六种单位间的换算。

15m = 15 X 100cm = 150cm ; B

R

1.5m = 1.5X -J —km = 0 0015km ?

1000

150cm = 150X 1Q-J km = 15X W 3kmo

(4) 正确认识误差

① 误差产生的原因来自于测量仪器的准确程度、实验原理的局限性、环境与人为的客 观因素等。

② 减小误差的途径:选用准确度较高的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熟练实验技能等。 在一般实验中,减小误差的有效途径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

(5) 在长度测量中,常遇到一些物体的长度不能直接用刻度尺测量,如球的直径、 一

张纸的厚度等。但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特殊方法是可以测出它们的长度的。下 面是在测量中常用到的几种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①化曲为直:

化曲対直 测一需烈图所示以凡 咲端点的曲线长。

测竟才(化曲为直)

用亠条推牲兀丸釣撷鹰晝费虚旳氈上,

总林钱八K 两瑞感旬惬置上桂出相厘的褓迅F

A,

一 出

北赚乱放宜?剧削廈兄量出衙蘇址的的检虐,即为曲筑紬的畏.

月巴抽鳥母的魏于.诈由蜒浪it,

曲线竹放屢日轮于的周孟X 朴过

的関数 ② 以多测少或以少测多:

③ 替代法: ④ 利用工具平移:

家剜度覲不在尺的鯛点时零址度线在尺的斌点时

【典型例题】

例1.用皮卷尺测量球场的宽度,记录的数据是25.36米,这个皮卷尺的最小刻度值是

()

A. 1mm C. 1dm

B. 1cm D. 1m

解析:本题要求“由数据推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根据的是记录数据的规则。根

据规定,记录数据的最后一位是估计值,那么倒数第一位就是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本题中该位(数字“ 3”所在位)是十分之一米,也就是1分米,所以本题应选C。

正确答案:C

考点分析:考查学生对测量结果的正确记录。

例2.某人用学生三角尺测同一个木块长度时,记录下五组数据:① 6.78cm,②6.74cm,③ 6.771cm,④6.93cm,⑤6.75cm。其中哪几个数据的记录是正确的?平均测量值是多少?解析:第④

组数据的准确数与其它四组不同,这肯定是读数错误造成的。由于学生三

角尺最小刻度值为毫米,因此第③组数据记录到0.01mm时就出现了二位估读数,属无效

数据。在计算平均测量结果时应排除无效的和错误的,同时仍应保留一位估计数,第二位应四舍五入。第三位不用出现。

正确答案:

—+ L2+ 6.78cm -b 6.74cm. + 6.75cm 20 27 cm

= 3 = 3 = ~3~

=6 75Scin 二6.76cm.

答:第①②⑤组测量数据是正确的。木块的平均长度为 6.76cm。

考点分析:考查学生正确挑选实验数据和利用平均值法减小误差的方法

例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B. 认真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C. 只要取平均值或使用精密测量工具就可以避免误差

D. 误差是由于测量时没有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

解析:误差产生的原因来自于测量仪器的准确程度、实验原理的局限性、环境与人为的客观因素等。因此,任何测量中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努力设法减小误差,不可能消除误差。误差与错误不同,错误是由于方法不当、人为主观因素(读错、记错等)造成的,因此在实验中错误应该避免也能够避免。

正确答案:选BCD

考点分析:考查学生对误差的理解 例4.手边有三把刻度尺,第一把分度值是 1 dm ,第二把分度值是1 cm ,第三把分度值

是1mm ,请问哪把刻度尺最好,为什么?

解析:刻度尺的准确程度取决于它的分度值,但它还和测量时需要达到的准确程度有 关,应该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在不知道具体的测量要求时,不能确定用哪把 尺最好。

答案:不能说哪把刻度尺好。因为刻度尺的准确程度取决于它的分度值,但它还和测 量时需要达到的准确程度有关,应该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在不知道具体的测 量要求时,不能确定用哪把尺最好。

例5.如图所示,用两种尺来测两个物体时记录数据应为: 为 cm 。

解析:刻度尺使用前:做到三看,即首先看刻度尺的零刻度是否磨损,如已磨损则应 重选一个刻度值作为测量的起点。其次看刻度尺的测量范围(即量程) 。最后应看刻度尺

的分度值。一般情况下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正确答案:2.0

2.50

考点分析:考查对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例6.如何测一张纸的厚度?

解析:由于一张纸的厚度非常小,比平常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还小,无法直接测出, 但是我们通过学习知道可以以少测多,可测 n 张纸的厚度再除以 n ;测细铜丝直径可测出

密绕后n 匝的宽度再除以n

正确答案:取同样的纸1000张,然后测出其总厚度为 D ,则每张纸的厚度就为 d = D/1000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

一. 填空题:

1. 在km 、m 、cm 、卩m 中,长度的主单位是 _______________ .学生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一

般是 ____________ 。

2. 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 60 u m = mm = nm 。 (2) 0.00026m = km = cm

。 (3) 0.5m 2=

cm 2=

mm 2。

(4) 3X 104mm 3 =

dm 3

=

m 3

3. 王刚在做了一些测量后忘记了在记录的数据后标明单位,请你帮他补上适当的单位。 一张纸的厚度是7.3 X 10-2 _____________________ ; 某同学的身高是15.8 ________ ; 物理课本的长度是 25.81 ______ ; 王刚左手大拇指指甲的宽度是

12.9 ________ 。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用放大倍数为 2X 104倍的电

子显微镜拍摄的某动物细胞结构的图片中,用刻度尺 测得该细胞的直径约 1.6cm ,则该细胞的实际直径约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 .

A 图为 ____________

cm ,B 图 1

1 H

0 1

[r

1

J

5. ______ 如图所示,张晓用他自己的直尺(零刻线已磨损)测一木块的长度,他所用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__ ,该木块的长度是_________ cm,合_________ 卩m.

6. 教室后面墙壁上挂着一幅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所用的比例尺是1:600万,则在地图上长lcm的铁路线实际长度为___________ km,地图上lcm2的土地实际面积为 __________ m2。

二.选择题:

7. 体育老师想测量新整修过的学校操场的长度,请你帮老师从下面提供的器材中选择合

适的测量工具()

A. 长为40 cm,分度值为1 mm的钢尺

B. 长为1.5 m,分度值为1mm的塑料尺

C. 长为4 m,分度值为1 cm的钢卷尺

D. 长为30 m,分度值为1dm的皮卷尺

8. 下图是用厚刻度尺测同一木块长度的四种方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 B C D

9. 八年一班有四位同学,分别用同一把刻度尺测同一支新的仙鹤牌HB圆铅笔的长度,

记录数据如下,其中()数据是错误的.

A. 171.2 mm

B. 1.712 dm

C. 0.01712 km

D. 0.1712 m

10. 为了验证温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王旭用一把分度值是毫米的钢尺测量一本课外书

的宽度,然后把尺放在冰箱中,过一段时间后,他从冰箱中取出钢尺再一次测量此书的宽度,这个测量的结果与第一次的相比将会()

A.偏大

B.偏小

C.不变

D.无法比较

11. 某同学用分度值是1 mm的刻度尺测一个物体的长度,先后用正确的方法测量三次,

测得的数值分别是:13.46 cm、13.44 cm、13.44cm,测得的结果应表示为()

A. 13.447 cm

B. 13.45 cm

C. 13.46 cm

D. 13.44 cm

三.实验题:

12. 随着老城的改建,李奶奶家买了一套新居,新居客厅有一扇窗户,看上去窗户的高度好象比窗户的宽度长,在没有刻度尺的情况下,请你帮李奶奶设计一个比较窗户的高度与宽度长短的方法。写出你所用的器材和操作方法。

【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

1. m; mm

2. (1)6X 10 2; 6X 104(2)2.6X 10 7; 0.026

5

12. 所用器材:一根没有弹性的长度适当的棉线和一只笔(钢笔或记号笔) 。 操作方法是:用棉线分

别测窗户的长度和宽度,在起点和终点处分别用笔做记号,就 能知道窗户的长度和宽度的长短了。

(3) 5X 103 ; 5X 105 3. mm ; dm ; cm ; mm 4. 8 X 10 7

4

5. 1mm ; 3.35; 3.35X 10

6. 60; 600 二 . 选择题:

7. D 8. ABD 9. C 三 . 实验题:

4) 3X 10

3X 10

10. A 11. B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梳理

《电压电阻》复习精要 一、电压 (一)、电压的作用 1、电压是形成电流 ..的原因: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 ....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 ... 电源 ..是提供电压的装置。(填空) 2、电路中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①电路中有电源 ..(或电路两端有电压) ②电路是连通 ..的。 注:说电压时,要说"xxx"两端 ..的电压,说电流时,要说通过 .."x x x" .....的电流。 (二)、电压的单位 1、国际单位:V.常用单位:kV mV 、μV 换算关系:1K v=1000V .........1V=1000m V .........1.m V=1000 .......μ.V. 2、记住一些电压值: 一节干电池1.5V ....一节蓄电池2V..家庭 电压220V ....安全电压不高于 ...36V (三)、电压测量: 1、仪器:电压表,符号:V. 2、读数时,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每大格、每小格电压值 3、使用规则:两要、一不、二看清 二要: ①电压表要并联 ..在电路中。 (.1.、.但是当电压表不小心串联到电路中时 ................发生的状况是:电压表的 ........... 时数有很大的偏转,约等于电源的电压。在测小灯泡的试验中,讲 .............................V. 表和 ..A.表反接的状 .....况是电压表有时数,电流表无时数。都不会损坏 .....................) 2.、.当电压表之间只是有一段导线没有任何用电器的时候,我们认为............................ 此时电压表是没有时数的。所以在电路中电压表没有时数我们分析............................. 电路状况可以考虑和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是短路的。 ....................... ②电流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会反偏。 一不: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连实物图一定要先选量程) .............二看清: ①一要看清电压表的量程 .. ②二要看清电压表的分度值 ... Ⅰ危害:被测电压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时,不仅测不出电压值,电压表的指针 还会被打弯甚至烧坏 ..电压表。(四)、电流表、电压表的比较: 电流表电压表 异符号 A V 连接串联并联 直接连接电源不能能 量程0.6A 3A 3V 15V

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全汇总

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 000m;1dm=0.1m; 换算关系: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 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时间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

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观众方法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它的速度越快---裁判方法2.速度: 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走进实验室 练习题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走进实验室练习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教室内一盏日光灯正常工作电流约为1A B.泰山山顶上的大气压约为1.8×105Pa C.一支新 2B 铅笔的长度约为 50cm D.中学生步行的速度大约为5km/h 2 . 如图所示,是用刻度尺测量一木块长度的示意图,下列所记录的测量结果中,正确的是() A.7.25 cm B.2.25 cm C.2.3 cm D.2.251 cm 3 . 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A.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约为1mm B.飞机正常飞行的速度约为60km/h C.—枚一元硬币的质量约为200g D.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约为1N 4 . 小滨同学喜欢物理,平时很关注生活中的一些物理量,他收集的下列估计值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中学生的身高大约160cm B.成年人的体重约为50N C.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D.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37℃

5 . 下列数据符合实际的是() A.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为220V B.普通教室的高度为7dm C.一名中学生的体重为50N D.北海夏天温度为50℃ 6 . 从图中读出金属球的质量、体积大小,则(). A.该金属球的质量是75 g B.若将该金属球放到月球上去,它的质量变为约14g C.若该球是铁质空心球(已知ρ铁="7.9" g/cm3),则空心部分体积是8cm3 D.若金属球是实心的,则该金属球的密度是3.95 g/cm3 7 . 某同学用一把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分别为17.81cm、17.82cm、17.83cm和17.58cm,其中错误的是 A.17.81cm B.17.82cm C.17.83cm D.17.58cm 8 . 下列各种说法中的有关数据.与实际不相符的是() A.中学生的体重约50N B.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大约是3×105km/s C.教室里的黑板长约4m D.小明跑步速度可达7m/s 9 . 在使用天平时,取砝码要用镊子,其主要原因是 A.轻拿轻放,不至于损坏天平 B.不致把砝码弄脏、弄湿,避免锈蚀,影响称量的精确度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机械运动 基础知识梳理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 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尺面,④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录数据时不但要记录数据,还要注明测量单位。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小时(h)、分(min)。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 小误差。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同一个物体是运动 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 间比较路程”或“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方法比较。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计算公式:v=S/t 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v=S/t,变形可得:s=vt,t=S/v。 四、测量平均速度 1、测量平均速度的测量工具为:刻度尺、秒表 2、停表的使用: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 为s。 3、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S/t

人教版初二物理全册全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机械运动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单位:(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 m (2)其它常见的长度单位及符号: 千米(km )、分米(dm )、 厘米(cm )、毫米(mr ) 微米(卩n ) 纟内米 (nm ) 3-i m = 1000m=100.1m=10m 1dm2 换算关系:1km = -2-3-6-9 m 1nm=10m m 1mm=10m=10m 1卩1cm=103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会放:左边刻度线与物体边缘对齐,刻度平行并紧贴被测物体,不能歪斜 (2) 会读: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测量值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3) 会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意义 的。 注意: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观察量程和分度值的大小 4 、时间单位:国际单位:秒 S 其他单位:分min 小时h 5 、换算关系:1mi n=60s 1h=60mi n=3600s 6 、测量工具:秒表。停表 7 、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就叫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 数时粗心造成 的,是不该发生的, 8 、误差的来源:(1)估读值跟真实值之间有一定的差异 (2)仪器本身不准确 (3)环境温度、湿度变化 9 、减小误差的办法: (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2)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3)改进测量方法 10、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1) 累积法:某些测量值太小,不便于用工具直接测量,从而采取把若干个小 量累计在一起,使它们成为一个较大的量,再进行测量,取其算术平均值 作为 测量的值。用这种方法能够测出细铁丝的直径或一张纸的厚度。? (2) 平移法:当物体的长度不能直接测量时,就要想办法把它等值平移到物体 的外部,再用刻度尺测量。 (3) 化曲为直法:将弯曲的轨迹变成直线来测量。如测量地图上的铁路线长度, 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 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 是能够避免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知识点大全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机械运动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单位:(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 (2)其它常见的长度单位及符号: 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2、换算关系: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会放:左边刻度线与物体边缘对齐, 刻度平行并紧贴被测物体,不能歪斜。 (2)会读: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测量值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3)会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意义的。 注意: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观察量程和分度值的大小 4、时间单位:国际单位:秒S其他单位:分min 小时 h 5、换算关系:1min=60s 1h=60min=3600s 6、测量工具:秒表。停表 7、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就叫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 8、误差的来源:(1)估读值跟真实值之间有一定的差异 (2)仪器本身不准确(3)环境温度、湿度变化 9、减小误差的办法:(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2)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3)改进测量方法 10、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1)累积法:某些测量值太小,不便于用工具直接测量,从而采取把若干个小量累计在一起,使它们成为一个较大的量,再进行测量,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的值。用这种方法能够测出细铁丝的直径或一张纸的厚度。 (2)平移法:当物体的长度不能直接测量时,就要想办法把它等值平移到物体的外部,再用刻度尺测量。 (3)化曲为直法:将弯曲的轨迹变成直线来测量。如测量地图上的铁路线长度,可用棉线与它重合,再拉直测量。用这种方法,可以测量圆的周长等。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知识点总结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_______。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_______米. 课桌的高度约0.75m 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1km=_______m=103m;1dm=_______m=10-1m;1cm=_______m=10-2米;1mm=0.001m=10-3m;1m=_______μm;1um=_______m1m=_______nm;1nm=_______m 人的头发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约为:0.07 m m 、70微米地球的半径:6400 km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_______是否磨损、量程和分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物体放置,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______,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_______;(4). 测量结果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单位组成。 5、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 页纸的厚度. (2)平移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6、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秒(s),它的常用单位有小时。 1h= 60 min=_________s. 7、误差:测量值与________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是_______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_________而产生。_________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_________传播。_________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_________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_________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_________,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_________。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_________、响度、_________。(1)音调:是指声音的_________,它与发声体的_________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_________,跟发声体的_________、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_________减弱;(2)在_________减弱;(3)在_________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_________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_________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_________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_________性好、_________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_________、_________、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_____,很容易绕过_________,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初二物理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测试题

初二物理第一章走进实验室专项练习 题型1长度的估测: 1、一支未使用过的2B铅笔的长度最接近于( B ) A.10cm B.20cm C.1.3dm D.80mm 2、1.76×106μm,可能是() A. 一本书的长度 B. 一个人的高度 C. 一座山的高度 D. 一个篮球场的长度 3、一名粗心的学生的测量记录中忘记写单位,他的记录数据中,哪一个数据的单位是m?( ) A. 一支新铅笔的长度:0.185 B. 一名同学的高度:16.4 C. 一枚一角硬币的厚度:0.21 D. 一本外文字典的厚度:0.135 4、下面是同学对长度单位的估测值,其中基本正确的是() A. 普通26自行车车轮的直径大约是70㎝ B. 普通教室房门的高度一般都有3m C. 教室中标准日光灯管的长度大约是2.1m D. 一只钢笔的长度大约是1dm 5、物理测量练习中,同学们得到了很多的答案,其中错误的是:() A.物理课本的长度是2.5dm B. 教室高度是30dm C.一张纸的厚度是30mm C. 墨水瓶的高度大约为6cm 6、下列是一位同学测量记录的结果,正确的是( ) A.一本字典的厚度3.5mm B.一支新铅笔的长度0.175m C.一枚壹角硬币的厚度2.4cm D.一根头发丝的直径7×10-3m 7、现有1km、10m、2m、1dm、1cm、1mm、1μm六个长度值、请分别选择其中的一个完成填空:一角硬币的厚度最接近______ ,小手指的宽度最接近于______ ,教室门的高度最接近于______ 。 8、请在下列数据上填上合理的单位: 课桌长1.21cm______ ;物理书的宽18.41_cm_____ ; 太阳的半径大约是7×105______ ;王刚的身高大约是161__cm____ ; 课桌的高是80cm______ ;头发直径和纸的厚度70______ ; 成年人的腿长是1_m_____ ;手机的长度大约是12__cm____ ; 题型2刻度尺的读数: 1、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以下几种记录数据中正确的是( ) A.50.40毫米B.50.5 C.50.5毫米D.5.050厘米 2、某同学测得物理课本的长度为26.12厘米,则他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

2017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 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 )、纳米(nm)。1km=1 000m ;1dm=0.1m ;1cm=0.01m ;1mm=0.001m ;1μm=0.000 001m ;1nm=0.000 000 001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1h=60min 1min=60s 。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 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 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计算公式:v=s t 其中:s ——路程——米(m);t ——时间——秒(s);v ——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 或m·s -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 或km·h -1,1m/s =3.6km/h 。v =s t ,变形可得:s =vt ,t =s v 。 2、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 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四 测平均速度 1、实验原理: V =S /t 2、实验器材: 刻度尺、停表、小车 斜面 3、实验时用 刻度尺 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用 停表 测出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在用公式 v=s/t 计算出小车在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4、 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具体测量过程和记录表格: 得出的结论: 小车从斜面滑下是越滑越快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复习教案 教科版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第1节:学习科学探究 一、教学目标要求 1. 认识到测量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了解安排这些步骤的原因。 2.观察一些典型的物理现象,初步了解观察的科学方法。通过观察常用实验仪器,认识到测量工具对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性。 3. 激发学生初步的探究意识和对探究的渴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缘由。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让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形成一个概貌性的认识,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难点在于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物理现象,探索物理规律的意识。认识“家庭实验室”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 (1)参观实验室 ①要求学生明确走进实验室有两大任务:观察奇妙的物理现象和了解实验室的仪器、设施。 ②在实验室,还应引导学生参观实验室的各种仪器、设施,特别是要认识各种常用的测量仪器,为今后学习实验探究做准备。对这些仪器可以观看使学生感受物理实验的氛围,消除对仪器的神秘感。 (2)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 教师讲故事: 某个星期天,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惊奇地发现,房顶上挂着的吊灯因为风吹而不停地有节奏地摆动。他想,脉搏的跳动是有规律的,可用来计时。于是他一面按着脉搏,一面注视着灯的摆动。 不错,灯每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基本相同。这使他又产生了一个疑问;假如吊灯受到强风吹动,摆得高了一些,它每次摆动的时间还是一样吗? 伽利略把铁块固定在绳的一端挂起来,再把铁块拉到不同高度让它开始摆动,仍用脉搏细心地测定摆动的时间。结果表明每次摆动的时间仍然相同。这个实验结果证明他的想法是正确的,即“不论摆动的幅度大些还是小些,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是一样的”。这就是物理学中摆的等时性原理。 后来,人们对摆动继续深入研究,不仅进一步发现了摆的周期与摆长间的数学关系,并据此发明了钟表。 然后请学生们一起讨论,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伽利略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值得注意的现象?伽利略怎样提出问题?并做出什么猜想?伽利略怎样证实了自己的猜想?科学家对摆动规律的探究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 (3)学习建立家庭实验室。 简单地介绍如何利用周围的事物建立实验室 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不仅需要动脑,还需要动手;物理学不仅有用, 四、教育学生遵守实验室守则 一、中小学实验教室是开展实验教学、实验研究及课外科技实验活动的专职场所,不得用于与实验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点 第一章机械运动 常考点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关键抓住五个字“位置的变化”) 2.运动的描述 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定的标准物体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3.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 4.比较快慢方法:时间相同看路程,路程长的快;路程相同看时间,时间短的快5.速度(常考点)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 单位:m/s、 km/h;关系:1 m/s=3.6 km/h; 1 km/h=1/3.6m/s 6.匀速直线运动 特点: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公式:v=s/t 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无关 7.描述运动的快慢 平均速度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公式: v=s/t 8平均速度的测量 原理: v=s/t 工具:刻度尺、秒表需测物理量:路程s;时间t 注意:一定说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 9.路程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象 第二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常考点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 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 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4、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 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初二物理上----第一章-走进实验室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复习) 一、知识点 1、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是观察和实验。 2、科学探究的工具: 长度:刻度尺、千分尺、游标卡尺。质量:托盘天平和砝码。 时间:秒表。温度:温度计。 电:电流表和电压表力:弹簧测力计。 体积:量筒和量杯。 3、科学探究的环节: ①提出问题②猜想与假设③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④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⑤分析与论证⑥评估⑦交流与合作 4、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刻度尺。 长度的国际主单位:米(m), 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1km =103m。 1m = 101dm = 102cm =103mm =106um =109nm 5、使用刻度尺的规则: "认" 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放" 尺要平行所测长度,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不用磨损的零刻度线。 "读" 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记" 测量值是由准确数字、估计数字和单位组成,测量结果的倒数第二位的单位是分度值,最末一位是估计值。 6、误差与错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测量时的误差是不可能避免的,环境的影响、测量工具不准、人为估读不同等都会造成误差。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平均值的小数位数和测量值的位数必须相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规则等原因造成的,是应该消除而且能够消除的,所以误差不是错误。 7、控制变量法:当某个物理量的变化和多个因素有关时,研究一个因素对该物理量的影响,必须保持其它因素不变,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在应用中,要研究某个因素对问题的影响,那么这个因素就不同,其它因素相同。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新初二一定要看看! 无论你是即将踏入八年级刚接触物理的同学,还是初三将要中考的同学,都应该看看! 第一章机械运动 长度的单位——衡量万物的标尺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 000m;1dm=0.1m; 换算关系: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 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时间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

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重要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重要 知识点 Revised by BLUE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2,2020.

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重要知识点整理第七章力?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 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 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二、弹力 1、弹力 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 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 2:弹簧测力计 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 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 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 认清量程和分度值;(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 (4) 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测量力时不能超过 弹簧测力计的量程。(5)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 说明: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有:温度计、弹簧测力计等。 三、重力、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走进实验室检测题(含答案)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检测题 (满分70分,7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以下长度的估测中最接近3m的是() A. 教室的高度 B. 课桌的高度 C. 物理课本的宽度 D. 一名同学的身高 2. 下列仪器用于测量时间的是() A. 卷尺 B. 游标 C. 螺旋测微器 D. 挂钟 3.下列长度测量的数据用的是同一刻度尺测量的是() ①0.39dm ②6.85cm ③11.0mm ④2.76m ⑤8.26mm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④⑤ 4.用托盘天平测出一枚邮票的质量,下列做法中最合理的是() A. 把一枚邮票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 B. 先测出一枚邮票和一螺母的总质量,再减去螺母的质量 C. 先测出200枚邮票总质量,再除以200 D. 先测出200枚邮票的总质量,再加一枚邮票测出201枚邮票的总质量,求其差就是一枚邮票的质量 5.班主任老师用一把刻度尺4次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下列记录数据中错误的是( ) A. 18.77cm B. 18.76cm C. 18.74cm D. 18.89cm 6.咱校校长用刻度尺测量一条形金属片长度的情形,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金属片的长度分别是() A. 1 cm、5.50 cm B. 1 cm、8.30 cm C. 1 mm、2.8 cm D. 1 mm、2.80 cm. 7.要比较准确的测量出京珠高速公路的里程,比较科学而简单的办法是() A. 做一根分度值为1m,长为100m的皮卷尺进行测量 B. 打开地图,根据地图上给出的比例尺,然后用毫米刻度尺量出北京到珠海的距离,再进行换算. C. 利用汽车行驶中里程表计数的变化 D. 将公路等分成n 段,测出每段的长度,再由ns算出. 8.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时,某小组有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做法,正确的做法是() A. 图甲所示的做法,只需一次测量 B. 图乙所示的做法,需要多次测量 C. 图甲所示的做法,需要多次测量

关于初二物理上走进实验室

关于初二物理上走进实 验室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复习) 一、知识点 1、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是观察和实验。 2、2、科学探究的工具: 长度:刻度尺、千分尺、游标卡尺。质量:托盘天平和砝码。 时间:秒表。温度:温度计。 电:电流表和电压表力:弹簧测力计。 体积:量筒和量杯。 3、科学探究的环节: ①提出问题②猜想与假设③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④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⑤分析与论证⑥评估⑦交流与合作 4、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刻度尺。 长度的国际主单位:米(m), 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1km =103m。 1m = 101dm = 102cm =103mm =106um =109nm 5、使用刻度尺的规则: "认" 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放" 尺要平行所测长度,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不用磨损的零刻度线。 "读" 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

"记" 测量值是由准确数字、估计数字和单位组成,测量结果的倒数第二位的单位是分度值,最末一位是估计值。 6、误差与错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测量时的误差是不可能避免的,环境的影响、测量工具不准、人为估读不同等都会造成误差。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平均值的小数位数和测量值的位数必须相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规则等原因造成的,是应该消除而且能够消除的,所以误差不是错误。 7、控制变量法:当某个物理量的变化和多个因素有关时,研究一个因素对该物理量的影响,必须保持其它因素不变,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在应用中,要研究某个因素对问题的影响,那么这个因素就不同,其它因素相同。 二、练习题 1、下列物体的长度,最接近1分米的是: A、兵乓球的直径; B、拳头的宽度; C、火柴盒的长度; D、保温瓶的高度。 2、测量长度时,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度取决于: A、测量工具的种类; B、测量工具的最大测量范围; C、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值; D、测量方法是否正确。 3、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是: A、=×1000=1800mm; B、=×1000=1800mm; C、=×1000mm=1800mm D、=×1000mm=1800mm。 4、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以下哪个是产生误差原因: A、刻度尺没有跟课本的长边平行; B、观察刻度尺时,视线没有跟刻度尺尺面垂直。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重要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重要知识点总结

————————————————————————————————作者:————————————————————————————————日期:

2018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重要知识点汇总 2018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重要知识点汇总第一章机械运动 长度的单位——衡量万物的标尺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 其他单位有:千米()、分米(d)、厘米(c)、毫米()、微米(μ)、纳米(n)、1=1000;1d=0.1; 换算关系:1c=0.01;1=0.001;1μ=0.000001;1n=0.000000001。 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 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时间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in)。 换算关系:1h=60in1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 章节测试

一、单选题 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主单位是() A. 日 B. 小时 C. 分 D. 秒 2.测量紧密排绕在铅笔上的细铜丝的直径,如图所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 B. 读取图中刻度尺的示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平行 C. 测得图中线圈的总长度为15cm D. 实验中需要数所绕铜丝的圈数 3.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错误的是()。 A. 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 B. 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处量起 C. 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D. 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写上单位 4.某同学进行长度测量得到的正确结果是2.74cm,则该同学所选择的测量工具是 ( ) A. 米刻度尺 B. 厘米刻度尺 C. 毫米刻度尺 D. 分米刻度尺 5.一名同学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在调节天平时,他把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后,忘记了移动游码,当时游码处在0.2g的位置,就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测量时物体放在左盘,在右盘放入50g、10g、5g 的砝码各一个,指针正好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则被测物体的质量是() A. 65g B. 65.2g C. 64.8g D. 无法确定 6.一架天平的游码指在2.5g处,小明同学忘记将游码拨回横梁标尺的零刻度线处就调好平衡了,称量时,物体放在左盘,然后在右盘放了50g砝码后,天平刚好在水平方向平衡,则物体的质量是() A. 52.5g B. 47.5g C. 50g D. 55g 7.在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砝码因长期使用被磨损,导致测量出的质量() A. 相等 B. 偏大 C. 偏小 D. 无法确定 8.用最小刻度值为1毫米的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下列记录结果中正确的是() A. 238.0毫米 B. 23.8厘米 C. 237.90毫米 D. 2.38分米 9.如图在玻璃瓶装满水,然后用带有细玻璃管的橡胶塞塞紧瓶口,用力挤压玻璃瓶壁,发现细玻璃管内水面上升了,对此现象产生的原因,小明提出了两种猜想, 猜想1:力使玻璃瓶发生了形变; 猜想2:手挤压玻璃瓶壁时,使瓶内水的温度升高. 于是小明进行如下探究:先用较大的力挤压玻璃瓶壁,可以看到细玻璃管内水面上升,松手后水面迅速回到原位置;再用较小的力挤压玻璃瓶,细玻璃管内水面上升高度变小,重复多次,现象均相同,对于此探究() A. 只能验证猜想1 B. 只能验证猜想2 C. 既能验证猜想1,也能验证猜想2 D. 既不能验证猜想1,也不能验证猜想2

初二物理第一章走进实验室测试题

初二物理第一章走进实验 室测试题 一、选择 题 (每空3 分,共27 分) 1、一支未使用过的2B铅笔的长度最接近于( ) A.10cm; B.20cm; C.30cm ; D.40 cm 2、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的错误叫误差 B.误差是由于不遵守操作规则造成的C.认真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D.选择精密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3、下列是一位同学测量记录的结果,正确的是( ) A.一本字典的厚度3.5mm B.一支新铅笔的长度0.175m C.一枚壹角硬 币的厚度2.4cm D.一根头发丝的直径7×10-3m 4、用一把尺子测量某物体的长度,一般要测量三次或更多次.这样做的目的是()

A、减小由于观察时视线倾斜而产生的误差 B、减小由于刻度尺不精密而产生的误差 C、减小由于估测而产生的误差 D、避免测量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5、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以下几种记录数据中正确的是( ) A.50.40毫米 B.50.5 C.50.5毫米 D.5.050厘米 6、减少测量误差的方法是() A、采用正确测量方法 B、只要选择精密的测量工具 C、只要多次测量求其平均值 D、既选择精密的测量工具,又多次求其平均值 7、甲、乙两位同学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直尺分别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甲的记录是23.06厘米,乙的记录是23.063厘米。你认为符合测量要求的是() A、甲 B、乙 C、都符合 D、都不符合 8、用同一根刻度尺按正确方法测量一物体长度,共测了四次,其结果不同,这说明:() A、该物体的真实长度是不定的 B、这四次测量结果都是不可靠的 C、测量不可避免地有误差 D、测量次数多了反而得不到正确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