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依赖症调查报告含图表
大学生手机依赖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手机依赖的调查报告目录1.内容综述................................................3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3 1.1.1 当前社会背景下的手机使用情况.........................4 1.1.2 大学生作为特殊群体的手机依赖现象分析.................5 1.1.3 手机依赖对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影响.....................6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问题.....................................8 1.2.1 明确本研究的主旨和目标...............................81.2.2 提出待解决的关键研究问题.............................92.文献综述...............................................10 2.1 国内外手机依赖研究现状................................10 2.1.1 国外研究进展........................................11 2.1.2 国内研究进展........................................13 2.2 相关理论框架..........................................15 2.2.1 心理学视角下的依赖理论..............................16 2.2.2 社会学视角下的社会行为理论..........................17 2.2.3 教育学视角下的学习理论..............................18 2.3 研究差距与创新点......................................19 2.3.1 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212.3.2 本研究的创新点及其重要性............................223.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23 3.1 研究对象与样本选择....................................23 3.1.1 样本的选择标准与过程................................24 3.1.2 样本的基本情况统计..................................26 3.2 研究工具与技术路线....................................27 3.2.1 采用的研究工具介绍..................................28 3.2.2 数据收集与处理的技术路线............................29 3.3 数据分析方法..........................................30 3.3.1 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32 3.3.2 推论性统计分析方法..................................333.3.3 质性分析方法........................................344.研究发现与讨论.........................................35 4.1 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现状分析..............................36 4.1.1 手机使用的普及程度..................................37 4.1.2 手机依赖的普遍性及特点..............................38 4.2 影响手机依赖的因素分析................................39 4.2.1 个人因素............................................40 4.2.2 环境因素............................................41 4.2.3 教育因素............................................42 4.3 手机依赖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评估..................43 4.3.1 学习效果的影响......................................454.3.2 生活质量的影响......................................464.3.3 心理健康的影响......................................464.4 案例分析..............................................484.4.1 典型案例介绍........................................494.4.2 案例分析结果解读....................................505.结论与建议.............................................505.1 研究结论总结..........................................525.2 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现象的启示............................535.3 对高校教育和管理的建议................................545.4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551. 内容综述本报告旨在探讨当前大学生群体中手机依赖的现象及其对个人生活和学习的影响。
大学生对手机依赖程度调查报告

导语一、调查背景二、调查目的三、调查方式四、调查对象、时间正文1调查结果分析2产生手机依赖原因分析2.1从众心理的影响22心理诉求的需要2.3人格特质的差异2.4不良情绪的排遣3手机依赖症危害4建议及意见4.1建立良好的群体氛围,培养学生独立的个性4.2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4.3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调控学生的不良情绪4.4采用科学的方法,鼓励大学生自我教育总结附件一:大学生对手机依赖程度调查问卷附件二: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信息反馈表错误!未定义书签。
导语一、调查背景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推广,几乎每个大学生,手上都有一个手机。
我们不能否认的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手机给我们带来的便利。
我们可以用手机进行沟通、进行学习、进行购物……甚至我们平时出门什么东西都不带, 带一个手机究竟可以解决我们的所需。
但是随着手机功能的多样性日渐丰富,使得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不断变深。
我们曾多次看到网络报道,身边的低头族越来越多,人们的沟通越来越少。
前不久的报道,一位女大学生因为周末在宿舍连续在手机上看视频,除了吃饭和上卫生间,其余时间都捧着手机看视频最终导致她患了急性青光眼。
造成这些个现象的原因,也正是因为大家对手机的过度依赖。
在如今的社会,手机这种沟通工具随处可见。
随着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多,它已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在当代的大学校园中,随处可见链接:2、纸质调查,发出200份回收200份四、调查对象、时间线上针对广大的大学生群体,线下针对本校学生及周边学校的大学生时间:2016年2月23日一一2016年3月5日正文1调查结果分析学生拿着手机打电话、听歌、玩游戏…无论是课上课下,无论在寝室还是食堂, 手机频频亮相。
现在大家的一些聚会场面,都会“没收”手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做法?究其原因还是对手机的依赖太深,甚至已经影响到我们平时的正常交流。
网上时常有张啼笑皆非的图片,以前毒害我们的是鸦片,大家都躺着吸鸦片;现在毒害我们的是手机,大家都躺着玩手机。
大学生手机依赖情况调查报告

调查范围与限制
本次调查以某大学为例,调查对象为在校大学生。
由于不同年级、专业和地区的大学生使用手机的习惯和依赖程度可能存在差异, 因此本调查结果仅供参考,不能代表所有大学生的情况。
02
调查方法与样本
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进行收集。
深度访谈
对于部分手机依赖严重的学生,进行深度访谈,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使用 动机和使用行为。
环境因素
家庭环境
家庭对孩子的成长和性格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一些家庭过度保护和监控孩子 ,容易使其产生逆反心理和逃避现实的行为,从而增加手机依赖程度。
社会环境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成为大学生社交的重要工具。一些学生因为社交 需求和群体压力,会过度使用手机以保持联系和融入群体。
心理与社会因素
孤独感
一些大学生由于性格内向、缺乏自信等原因,会感到孤独和社交焦虑,从而依赖手机来寻 求情感支持和安慰。
02
手机使用对学业产生 负面影响
部分学生因为沉迷于手机游戏、社交 媒体等应用,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上 课注意力不集中。
03
学生缺乏手机使用自 律性
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在上课、休息 等时间段内频繁使用手机,缺乏自我 控制能力。
建议与对策
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手 机
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引导学生树 立正确的手机使用观念,限制上 课时间使用手机,并鼓励学生在 休息时间多参与户外活动、体育 运动等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
使用高峰时段
大部分学生在中午和晚上高峰时段使用手 机,中午主要是用餐和休息,晚上主要是 学习、作业和娱乐。
手机使用对学习生活的影响
学习影响
部分学生因为使用手机时间过长,影响了学习效果,导致成绩下降。
手机依赖症调查报告

在工作时使用手机可能会干扰员工的工作流程,导致他们的工作效率下降。此外 ,过度使用手机可能会使员工感到疲劳和压力,进一步影响他们的工作表现。
CHAPTER 04
手机依赖症的成因分析
个人因素分析
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很多人无法控制自己使用手机的 频率和时长,往往沉迷于其中, 这可能与个人的自控能力有关。
01
02
03
颈椎疾病
长时间低头看手机,容易 导致颈椎曲度变直,颈椎 间盘突出,颈椎退行性改 变,引起颈椎疾病。
睡眠障碍
晚上看手机会使人兴奋, 导致失眠,长时间看手机 还容易导致眼睛疲劳,影 响睡眠质量。
手腕疼痛
长时间手持手机,容易导 致手腕疲劳综合征和腱鞘 炎。
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焦虑和抑郁
过度使用手机可能导致社交孤立 和抑郁,因为人们会感到他们需 要一直在线并回应他人的请求。 过度使用手机也可能导致焦虑和
手机的时间更长,且在日常生活中对手机的依赖程度更高。
02
过度使用手机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研究发现,过度使用手机可能导致睡眠质量下降、视力受损、颈椎问题
以及心理压力增大等健康问题。
03
手机使用习惯存在性别差异
调查结果表明,女性在手机上花费的时间普遍多于男性,且更容易受到
手机使用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对个人和社会的建议
学校教育
学校可通过开展相关课程和活动,教育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培养 良好的使用习惯。
社会宣传
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手机依赖问 题的认识,引导人们正确使用手机。
CHAPTER 06
结论和建议
研究结论
01
青少年群体对手机依赖程度较高
手机依赖症调查报告

手机依赖症调查报告xx年xx月xx日•引言•被调查者基本情况•手机使用情况目录•手机依赖程度•依赖症影响因素•手机依赖症对生活的影响•解决措施与建议•结论01引言调查背景02手机依赖现象逐渐成为社会问题03越来越多的人受到手机使用的影响调查目的探究手机依赖症的现状及程度分析手机依赖症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提出针对性和可操作的应对策略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数据收集对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02被调查者基本情况年龄分布35岁以上:15%31-35岁:10%25-30岁:25%18岁以下:15%18-24岁:35%职业分布学生:25%白领:30%蓝领:20%教师:10%其他职业:15%学历分布高中/中专:25%大专/本科:40%初中及以下:10%硕士及以上:25%03手机使用情况大多数受访者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超过5小时,少数受访者使用时间不足1小时。
白天使用时间大多数受访者在工作日白天使用手机的时间主要集中在上午和下午,其中部分受访者还会在晚上使用手机。
每天使用时间VS每天使用次数大多数受访者每天使用手机的次数超过10次,部分受访者每天使用次数甚至超过20次。
使用时间间隔大多数受访者使用手机的时间间隔较短,集中在1-2小时左右。
社交媒体大多数受访者经常使用社交媒体应用,如微信、QQ、微博等。
游戏部分受访者喜欢在手机上玩游戏,包括休闲游戏和大型游戏。
通讯工具尽管现代通讯方式多样化,但手机仍然是最常用的通讯工具之一。
影音娱乐影音娱乐是受访者使用手机的另一个重要用途,包括看电影、听音乐、看短视频等。
04手机依赖程度1手机使用时长与依赖程度关系23长时间使用手机会降低用户的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并增加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
长时间使用手机会导致睡眠质量下降,影响用户的身体健康。
长时间使用手机会削弱用户的社交意愿,影响人际关系。
手机使用频率与依赖程度关系高频率使用手机会导致用户缺乏思考和创造力。
高频率使用手机会影响用户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的调查报告调查小组:二班6组组长:徐浩然学号:145014210组员:王菁 145014208王帅 145014212罗宇 145014216焦硕 145014215 指导教师:贾作璋目录一、调查的原因及目的二、调查时间、地点、对象与方法三、调查内容及分析四、成因五、对策与建议六、调查心得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生活水平的大大提高。
走进大学的校园随处可见拿着手机听歌聊天的同学们。
目前大学生拥有手机的数目迅猛增加。
本文以在校的大学生为对象,在大学生群体中一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了当前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
基于以前学者的研究———大学生已经患上了“手机依赖症”,本文通过自制调查问卷,对大学生们使用手机的目的,时长,以及使用心理进行调查,分析其成因以及对学生自身和学校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使学生拥有健康的生理及心理素质,更好为社会做出贡献。
手机依赖症:手机依赖是指由于某种原因过度地滥用手机而导致手机使用者出现生理或心理上的不适应的一种现象。
有研究者认为界定手机成瘾的标准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手机的滥用,不该用的时候也频繁使用;二是手机过多地影响生活、工作和学习;三是停机或手机不在身边时,身体会出现一系列的不适反应,包括生理和心理反应。
也有专家强调“手机成瘾者”严重时会出现手脚发麻、心悸、头晕、冒汗、肠胃功能失调等症状。
手机幻听大致表现为担心手机会响,每半小时看一次手机;手机无来电,却能“听”到手机铃声;无论手机放在哪里,都觉得手机在响铃或振动;手机来电时异常紧张,甚至心跳加速。
一、调查的原因及目的。
现在手机成为通讯的工具,集多种功能与一身。
除了方便人们之间的联系,并且获取到大量的信息外,还可以通过游戏,音乐等娱乐丰富我们的生活。
现在的大学生们几乎人手一台手机,而且是多功能的手机,这对我们带来很多的方便,可是这毕竟跟网络一样对我们来说是一把双刃剑。
针对现在的大学生使用手机非常频繁,甚至手机不离手机的情况,做了一个调查,以便分析这种现象的成因并改善。
在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状况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doc

在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状况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手机依赖这个现象随着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受到关注,国内外也有一些学者对这一现象做了研究,但对于在校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状况研究却十分寥寥。
我课题组就杭州部分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题为“在杭高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状况”的调查,通过对近千分问卷的分析研究,我们认为手机依赖现象在高校中已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并将随着手机使用的频繁、功能的发达,而引发出更多的问题,作为学校必须正视这一现象,并制定相应的防治办法。
随着社会逐渐步入信息化时代,手机的使用已经越来越频繁,大学生拥有手机的比例亦相当之高,而且使用非常频繁,部分甚至对手机已经产生严重的依赖,在无法使用手机或忘记携带手机时,常会出现如烦燥不安、言语粗俗、情绪低落、抑郁寡欢等不良情绪,而这种现象实际上已经是手机依赖症的表现。
这不禁让我们联想到网瘾初成时的情况,手机会不会成为继网瘾之后又一个对大学生产生巨大危害的现象呢?为了解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的发生现状及其不良影响,为今后开展相应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在杭高职院校学生使用手机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
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调查对象:主要是杭州地区高校的学生。
包括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浙江金融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在校学生。
(2)研究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进行调查,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内容包括手机使用的一般情况,个人生活状态和手机使用心理3个方面。
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55份,有效率为95.5%。
问卷题型为等级性选择题。
结果与分析:(1)问卷一般情况:在955份有效问卷中,调查对象年龄在18~24岁,其中男性为370人,占39.7%,女性为585人,占61.3%。
手机拥有率高达98.95%,近一半的受调查者(49.74%)是在进入大学后才开始使用手机的。
(2)手机使用基本情况上:57.59%的受调查者认为手机作用非常大,是离不开的;71.2%的受调查者认为手机最大的吸引力“方便与他人沟通”。
关于手机依赖性调查报告

关于手机依赖性调查报告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手机的极大依赖。
这种依赖已经被称为“手机依赖症”。
本节将介绍手机依赖症的定义和特点。
二、调查的原因及目的在大学校园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学生拿着手机在煲电话粥或发短信,这引起了我们的关注。
因此,我们决定对XXX 的部分学生进行手机依赖程度的调查。
我们的目的是了解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以及探讨如何应对这种依赖。
三、调查时间、地点、对象和方法我们的调查时间为2021年5月,地点为XXX,对象为部分学生。
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共发放了200份问卷,有效回收了180份。
四、调查数据统计分析一)每题问卷问题结果分析通过对每个问卷问题的结果进行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较高,手机使用时间较长,使用场景也比较多样化。
但是,大多数学生并没有出现明显的手机依赖症状,他们仍然能够与外界社会进行正常的交流和沟通。
二)针对个别问题进行分析在问卷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
例如,有些学生会在上课时使用手机,这显然会影响到他们的研究效果。
此外,有些学生会在睡觉前使用手机,这会影响到他们的睡眠质量。
五、手机依赖症产生的原因及其特点一)手机依赖症产生的原因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主要是因为手机的功能强大,可以帮助他们更加方便地进行研究和生活。
此外,手机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与外界社会进行交流和沟通。
二)手机依赖症的特点手机依赖症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对手机的过度依赖,无法控制自己的手机使用行为,以及对手机的过度痴迷。
但是,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大学生并没有出现这种症状。
六、总结与建议通过对手机依赖程度的调查,我们认为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较高,但并没有出现明显的手机依赖症状。
因此,我们建议大学生在使用手机时要注意控制使用时间和场景,避免对手机过度依赖。
七、参考文献无八、附录附录一:调查问卷附录二:组员分工手机依赖症(Mobile Phone XX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换一个非智能手机,功能单一、无复杂操作……对手机依赖的毛病或许慢慢就没有了。
以上就是我们小组总结的有关手机依赖症的原因、和克服手机依赖症的措施等方面知识,希望我们都能够不为物役,做最快乐最自由的自己,相信只要我们充分认识了过度使用手机的一些危害,并能采取措施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我们一定可以避免手机对我们生活带来的危害。
1.手机主要用途:
2.晚上是否关机:
3.如果出门忘带手机,你会:
4.平均每天使用手机时间:
5.是否经常在上课期间玩手机:
6.你认为自己有手机依赖症吗:
从调查报告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主要用手机联系家人或朋友,另外就是用手机上网娱乐;66%的同学没有晚上关机的习惯;58%的同学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为2-4个小时;46%的同学认为上课玩手机主要是因为课程听不懂或者不感兴趣,32%的同学上课期间经常玩手机。22%的同学上课期间很少玩手机;43%的同学认为自己有手机依赖症倾向,41%的同学认为自己没有手机依赖症,这两个数据基本相近。
手机依赖症调查报告含图表
对此我们小组经过讨论,决定选择手机依赖症作为我们的调查题目,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调查认识,为大家解疑答惑,为同学们更健康地使用手机,戒除手机依赖症,提供一定的建议。
一、组内任务分配
一组成员名单:
组长:石会龙
组员:封岳、戴久钧、韩冀凌、温晓、张雪艳、阿依帕尔、金露姬、郑建平
考虑到各人的特长和时间经过组内讨论,作出如下任务分配:
2.专家建议,心理学上有种叫做系统脱敏地治疗方法可用于“手机依赖症”。每天给自己规定一定地时间不使用手机,必须用电话时使用座机。对手机依赖过重地人,应换种思维方式多打开一些生活层面,多主动与人面对面交流,多参加一些益心益智地户外活动,通过自我约束逐渐减少不必要使用手机地次数,尽量将生活地重心从手机上转移。
四、附页:《手机依赖症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
大家好,我们是一组成员,现在进行一次有关同学们手机使用状况的问卷调查,希望大家真实填写以下问题,谢谢啦,祝你天天快乐!
1.您的性别是()
A 男 B 女
2.您所在的年级是()
A 大一是一种新型心理疾病,尤其青睐青年白领女性、业务担子重的中年男人和学生三类人。手机作为一种现代化的通讯工具,由于它的方便快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随着“手机一族”队伍的不断壮大,一种由于对手机过分依赖而形成的现代心理疾病——手机依赖症也悄然现身了。
显然手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手机带给我们的危害,我们应该减少对手机的过度依赖,让手机服务于我们的同时,避免我们正常的生活受到手机的影响。
3.3透过调查问卷数据看我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症情况
为了更好的了解我校同学们的手机使用状况,我们在课间对同学们进行了一项关于手机依赖症的调查,调查问卷在报告书附页。调查问卷一共设置了15个问题,发放调查问卷80份(其中包括限选课上同学以及宿舍舍友),回收有效问卷68份,其中男生23份,女生45份。部分调查结果统计处理如下:
石会龙负责调查问卷,书面报告,PPT讲解、以及联系、统筹、督促任务。
戴久军负责制作PPT。
温晓负责调查问卷数据处理。
其他同学负责收集相关资料、并拍摄一段有关手机依赖症的小视频。
二、调查内容
3.1手机依赖症是什么
从字面上直观理解,手机依赖症就是指,我们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过大,这种依赖性已经影响到了我们的正常生活。而几乎每个有手机的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我们会时不时的从口袋里拿出手机看时间或者看有没有短信或未接电话;我们一空闲下来不管喜不喜欢,总习惯用手机上网,浏览一些似乎无关紧要的信息;我们在公共场合听到手机铃声时,总会下意识的摸一摸我们自己的手机······这些都是手机依赖症的前兆或症状。
克服手机依赖症的主要措施有:
1.预防:多在现实生活中积极与人交谈,多读读书、看看报,通过自我约束逐渐减少不必要使用手机的次数,尽量将生活的重心从手机上转移。如果客观条件允许,最好多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动,如:听音乐、外出散步、郊游、健身等。如果对手机依赖过于严重,就要去看心理医生,以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3.2手机依赖症产生的原因
手机依赖症的产生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现代生活中压力过大和一些人性格内向是造成手机依赖症目前最主要的原因。
原因:1.压力过大:现代社会工作压力大,人际交往日益频繁,信息更新流通速度快,这些原因使得手机成为大多数人工作和生活的重心,手机无形中在这些人的心里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一旦手机没电或来电频率突然降低就会出现情绪波动,如焦虑、烦躁、抑郁等症状。
从以上数据看来,我校大部分同学对于手机的使用正常,不过也有很多同学有手机依赖症倾向,该部分应该注意调节自己的生活,控制自己使用手机的时间,使自己能够合理利用手机,拥有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
3.4克服手机依赖症的方法
对于不同的人,克服手机依赖症的方法也各不相同,我们必须认识到,手机依赖症并没有多么可怕,只要我们能够切实、果断的采取措施,我们一定能够改变使用手机过程中的的不良习惯。
2.性格内向:一些性格内向、缺乏自信的人是感染“手机依赖症”的高发人群。这些人往往交际圈小,朋友少,想与外界联系又不积极主动,只能借助于手机来排解孤独感和证明自己的存在。还有一些人通过频繁接电话来向别人显示自己工作繁忙,以此证明自己在社会上的重要性,从而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除了上面的两个原因之外,现在同学们缺少目标,对自己的生活没有一个明确的长期规划,导致自己生活中没有动力,时间安排不合理,也是造成手机使用过度的原因。
3.专家支招
(1)让家人、朋友监督自己,少发短信或删掉多余的手机应用程序。
(2)对手机很依赖说明你感觉无聊,没什么可以干的所以才玩手机。学会转移注意力,多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群体活动,比如做运动、健身、郊游等。通过自我约束逐渐减少不必要使用手机的次数,尽量将生活的重心从手机上转移出去。
(3)如果对手机上网上瘾,可以尝试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