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 辛亥革命导学案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 辛亥革命导学案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 辛亥革命导学案

导学案班级姓名第组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9课辛亥革命

一、学习目标

1.识记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志士发动的武装起义的名称、领导人及影响。

2.掌握武昌起义的背景、过程,分析归纳其历史意义。

3.感受革命党人为国为民、敢于牺牲的奉献精神。

二、自主预习

1.1906年冬,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在江西湖南交界的发动武装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2.1907年,孙中山亲赴越南河内,与黄兴共同筹划领导,袭取镇南关。

3.1911年,湖北革命组织与,在同盟会的推动下,积极谋划起义。

4.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终结。

三、合作探究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扳倒了,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之间不许称“大老爷”“老爷”“大人”,而改称为“先生”“君”“同志”等,不许府署官员坐轿。有的从前颓废的青年向亲人表示:“中国革命成功了,我要做一个新中国的新人。”

(1)材料单元出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你认为材料中“中国革命成功了”的观点对吗?请说明理由。

四、随堂演练

1.在同盟会影响下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是()

导学案

A.萍浏醴起义B.浙皖起义C.镇南关起义D.黄花岗起义

2.武昌起义前,同盟会领导的规模最大的起义是()

A.萍浏澧起义 B.浙皖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镇南关起义

3.辛亥革命爆发前,同盟会所领导的一系列武装起义所起的共同作用是()

A.基本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B.挫伤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积极性

C.动摇清朝的统治基础,加速革命发展的进程

D.扩大了革命派的群众基础

4.20世纪初,导致同盟会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革命党人未发动和依靠群众B.发动武装起义的条件不成熟

C.革命党人未提出明确的纲领D.武装起义的计划不周密

5.下列说法符合辛亥革命爆发前武汉的史实有:

①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快的发展;②出现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③反帝斗争不断高涨;④孙中山等革命党人进行了较长的起义准备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6.武昌起义依靠的主要力量是()

A.资产阶级B.无产阶级C.湖北新军D.农民阶级

7.武昌起义的客观有利时机是()

A.20世纪初开展的收回利权的斗争

B.湖北文学社和共进会的宣传、组织工作

C.四川保路运动发展成反清的武装起义

D.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8.下列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中,最主要的是()

A.清朝湖北当局无力顽抗 B.革命党人筹划周密、完善

C.起义新军的革命主动精神 D.立宪派改变策略乘机附和

五、课后反思

【答案】

二、自主预习

1.萍乡、浏阳、澧陵萍浏醴起义

2.广西起义

3.文学社共进会

导学案班级姓名第组

4.君主专制制度

三、合作探究

1.(l)变化:民主、平等意识增强。原因:辛亥革命。(2)观点:不对;理由: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杜会的性质(或:对;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人人心)。

四、随堂演练

1.A

2.C

3.C

4.A

5.D

6.C

7.C

8.C

2017-2018学年 第9课 辛亥革命 教案(部编本)

第9课 辛亥革命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重点:广州起义、武昌起义。 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展现武昌起义情节的纪念性浮雕。作为国家级的的纪念碑为何选择武昌起义这一历史事件呢?它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样的历史影响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辛亥革命,去感受那段火红的革命时期。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说一说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革命起义有哪些?结果如何? 学生回答: 提问:上述两幅图片展现了什么精神?与哪一次革命起义有关? 学生回答:展现了革命党人视死如归、不怕牺牲的精神。与黄花岗起义有关。 4.教师讲述:1911年4月,黄兴等发动起义,攻占两广总督衙门。革命党人同清军展开激烈巷战,最终因众寡悬殊,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回答问题:①武昌起义成功的有利条件?②武昌起义的简要过程? 学生回答:①有革命组织:文学社和共进会;得到了同盟会的帮助;湖北新军倾向革命。②简要过程:发动起义——夺取军械所——进攻总督衙门——武汉三镇光复——湖北军政府成立。 2.教师展示图片:《湖北军政府》《黎元洪》 1911年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请谈谈你对革命党人推举黎元洪为都督的看法? 学生回答:说明革命潜伏者危机。 3.教师讲述: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独立,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展示《武昌起义和全国各省独立形势示意图》 4.教师强调: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5.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讨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6.学生回答:略 7.教师总结: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三、课堂总结 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了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最终辛亥革命的一声炮响,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因此,辛亥革命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转折点,其对于封建体制的冲击、社会生产力的推动、进步意识的弘扬、风俗习惯的革新都是空前的。

第9课 辛亥革命 导学案(有答案)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9课辛亥革命 一、学习目标 1.识记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志士发动的武装起义的名称、领导人及影响。 2.掌握武昌起义的背景、过程,分析归纳其历史意义。 3.感受革命党人为国为民、敢于牺牲的奉献精神。 二、自主预习 1.1906年冬,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在江西湖南交界的发动武装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2.1907年,孙中山亲赴越南河内,与黄兴共同筹划领导,袭取镇南关。 3.1911年,湖北革命组织与,在同盟会的推动下,积极谋划起义。 4.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终结。 三、合作探究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扳倒了,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之间不许称“大老爷”“老爷”“大人”,而改称为“先生”“君”“同志”等,不许府署官员坐轿。有的从前颓废的青年向亲人表示:“中国革命成功了,我要做一个新中国的新人。” (1)材料单元出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你认为材料中“中国革命成功了”的观点对吗?请说明理由。 四、随堂演练

导学案 1.在同盟会影响下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是() A.萍浏醴起义B.浙皖起义C.镇南关起义D.黄花岗起义 2.武昌起义前,同盟会领导的规模最大的起义是() A.萍浏澧起义 B.浙皖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镇南关起义 3.辛亥革命爆发前,同盟会所领导的一系列武装起义所起的共同作用是() A.基本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B.挫伤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积极性 C.动摇清朝的统治基础,加速革命发展的进程 D.扩大了革命派的群众基础 4.20世纪初,导致同盟会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革命党人未发动和依靠群众B.发动武装起义的条件不成熟 C.革命党人未提出明确的纲领D.武装起义的计划不周密 5.下列说法符合辛亥革命爆发前武汉的史实有: ①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快的发展;②出现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③反帝斗争不断高涨;④孙中山等革命党人进行了较长的起义准备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6.武昌起义依靠的主要力量是() A.资产阶级B.无产阶级C.湖北新军D.农民阶级 7.武昌起义的客观有利时机是() A.20世纪初开展的收回利权的斗争 B.湖北文学社和共进会的宣传、组织工作 C.四川保路运动发展成反清的武装起义 D.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8.下列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中,最主要的是() A.清朝湖北当局无力顽抗 B.革命党人筹划周密、完善 C.起义新军的革命主动精神 D.立宪派改变策略乘机附和 五、课后反思 【答案】

人教版八年历史上册学案第8课辛亥革命学案

第8课《辛亥革命》学案 一、【学习目标】(2分钟) 1.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准确说出:有关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 2.通过看图,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意识。 【重点与难点】 本课主要介绍了辛亥革命过程中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革命的重要史实和取得的 重要成果。 重点:1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革命纲领。理解同盟会建立的必要性、同盟会成立的历史条件和性质,掌握同盟会的革命纲领。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革命是成功的;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很快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革命又是失败的。 二、【自主先学】(12分钟) 1.1分钟浏览课本绿标题及正文,快速写出本课主要讲述的两个主要问题是什么? 问题:(1)(2) 辛亥革命的领导人:。 2.仔细阅读课文正文部分,能在课本上标注掌握下列知识要点,思考完成下列问题: (1)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1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建立兴中会: 年,在______建立。建立中国同盟会:时间______地点______。 2革命纲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_____主义。机关刊物《》。 (2)辛亥革命: 1武昌起义时间:____年___月___日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2中华民国建立:时间______ 地点______。 3人物:推举______为临时大总统。 (3)历史意义: 三、【展示点拨】(15分钟) (一)分组探究 1.孙中山领导成立了哪些革命团体?是什么性质的?同盟会的成立有什么意义? 2.你怎样理解同盟会的革命纲领? 3.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和三民主义之间有什么关系? 4.武昌起义是怎么爆发的?结果怎样? 5.辛亥革命后建立了什么政权?建立情况怎样? 6.革命后来发生了什么变故,使其成果一夜间全部变色? 7.你认为这场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了?能说出理由吗? 8.从这场革命的结局中你得出什么启示? 9.总结本课内容。 (二)展示点拨。 四、【知识整合】(5分钟) 兴中会:1894年。创建地点。 创建革命党时间:年,地点:。 纲领:“” 同盟会影响:。 机关报:《》 武昌起义:年10月10日。 中华民国成立:年月日。 结果:革命果实被窃取了,建立起的统治。 1 历史意义 2 3 五、【分层作业】(7分钟) A层【基础达标】

第十三课《辛亥革命》导学案

第十三课《辛亥革命》导学案 编写人:审核人:高一历史备课组时间:2016-11-18 班级:__________ 组别:__________组名: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能记住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 2.能说出主要过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会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教训和失败原因。 【重点难点】 重点: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难点:用近代化史学观,正确评价三民主义、辛亥革命。 【学习方法】 ①运用图表法,比较分析辛亥革命与戊戌变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培养比较、分析、归纳、概括能力。 ②通过辛亥革命爆发原因的分析,形成分析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发生、发展原因的一般思想和方法,从而提高举一反三,熟能生巧,提高历史学科能力的目的。 【问题导学】 1.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主要经过、结果。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目的、性质及其评价。 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基础梳理】 一、酝酿——辛亥革命的背景 1.条件:(1)经济基础:清政府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而被迫实行“”和“”,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阶级基础: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的队伍迅速壮大。 (3)思想基础:思想的传播。 (4)组织基础: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创立——和。 (5)军事准备:①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发动了广州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了全国革命进入高潮。 ②革命党人深入,宣传组织,使成为民主革命的摇篮。2.时机:四川(导火线) 二、爆发——武昌起义 1.经过:①,武昌起义爆发,12日武汉三镇全部光复。历史上称之为“辛亥革命”。 ②成立:黎元洪为都督,改皇帝纪元,国号为“”。 ③各省独立:到11月下旬,全国有十几个省区脱离清廷宣布独立。 2.危机:①各省投机革命,革命阵营内部潜伏着危机; ②列强寻找新的代理人——。 三、高潮——中华民国的成立和《临时约法》的颁布 1.南京临时政府成立:1912年1月1日,________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①目的: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巩固共和政体。 ②内容:主权属于________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享有自由和权利;采用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实行_____________制。 ③意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____________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____________制度的进步意义。 四、失败: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原因:①清廷任命头子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主持军政。

《辛亥革命》优教导学案

《辛亥革命》优教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目标1:①通读教材,能够独立自主正确完成填空;②能够发现疑点、难点,提出问题; 目标2:同盟会成立以后革命党人发动了哪些武装起义,通过地图资料学会识别起义发生的地点;通过图片资料认识这些起义的领导人。 目标3:了解起义为什么会发生在武汉,有哪些历史条件。 目标4:知道武昌起义的时间、地点、经过、结果和影响;(重点) 目标5:小组合作探究辛亥革命的成败;(难点) 目标6:通过回顾知识、动手建构知识体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 二、自主学习 革命志士的奋斗 1.1906年,同盟会会员_________、蔡绍南领导了_____________,失败。 2.1907年,光复会会员_________、秋瑾领导了__________,失败。 3.1907年,孙中山、黄兴领导了_________,裘取镇南关,最终失败。 4.1910年,孙中山、黄兴领导了_____________,后失败。 武昌起义 1.时间:_________10月10日 2.地点:湖北_________ 3.经过: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经过一夜激战,第二天清晨,起义军完全占领武昌城。接着,起义军又攻占了汉口和汉阳。 4.影响: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全国就有_________个省宣布脱离_________独立。 三、合作探究 1.革命党人发动了哪些武装起义?

2.武昌起义的时间、地点、经过、结果和影响;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地点? 3.为什么起义会发生在武汉呢?有哪些历史条件促成的呢? 4.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四、课堂小结 请结合本课优教课件 五、当堂达标 请调用互动学习卡,使用 随堂训练——课时达标 互动学习,及时测评,高效课堂。 六、学后反思

2017年秋八年级历史部编 第9课《辛亥革命》习题(含答案)

第9课辛亥革命 学校班级姓名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 1.(2017·庆阳)徐中约曾说:它结束了长达两千余年的王朝时代,中国不再隶属于任何“天子”或任何王朝,而归属于全体民众。这里的“它”是指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五四运动 2.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探索中的“量变”,而辛亥革命则是一次“巨变”。“巨变”指的是 A. 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B.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D. 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下图是某史书第二十章的目录,下列选项中最适合做该章标题的是? A. 走向共和 B. 军阀割据 C. 君主立宪 D. 国家统一 4.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巨变是因为它 A. 提出了三民主义的指导思想 B. 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 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 D. 颁布了《临时约法》,结束了中国被奴役的命运 5.下列事件与辛亥革命发生在同一年的是 A. 黄花岗起义 B. 安庆起义 C. 广西起义 D. 萍浏醴起义 6.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按照中华民国纪年方法计算,孙中山逝世于 A.民国十二年 B.民国十三年 C.民国十四年 D.民国十五年 二、判断题 1. 辛亥革命是在一片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的,“胜利”主要指推翻了封建制度。 2. 辛亥革命最大的成果是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 3.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是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奋斗目标。 4. 武昌起义之于辛亥革命的意义,就如南昌起义打响中共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三、材料分析题 材料翻开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近80年的历史,人们发现混合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现实,必须彻底埋葬旧制度。于是革命党人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和制政府。然而,这场革命引起的变化毕竟是有限的,清王朝皇冠落地后,不平等条约并没有废除;从农村到城市,很多人家还是把君主当作神来供奉。 (1)材料中“革命”指什么历史事件?指出这场革命的指导思想。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 专题三 第二课 辛亥革命 导学案(有答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第二课辛亥革命导学案(有答案) 一、武昌起义 1.背景 (1)政治基础 ①19 世纪末20 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暴露无遗。 ②清政府打出了“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幌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条件。 (2)组织基础:1894 年后,兴中会等革命团体建立。1905 年,中国同盟会成立。 (3)军事基础:同盟会发动黄花岗等武装起义。 (4)思想宣传:湖北革命团体共进会和文学社在新军和知识分子中的努力。 (5)有利条件:1911 年四川保路运动兴起,清政府派湖北新军镇压四川的保路运动,为起义提供了机会。 2.爆发:1911 年10 月10 日,武昌起义爆发,次日,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3.影响: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误区警示] 广义上的辛亥革命是指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包括革命思想的传播、革命团体及政党的建立、武昌起义、建立中华民国等;狭义上的辛亥革命是指武昌起义,因为发生在旧历辛亥年,人们把武昌起义称为辛亥革命,即狭义上辛亥革命特指武昌起义。 二、中华民国的建立 1.标志: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2.性质:以革命派为主体的资产阶级革命政权。 3.重大举措 (1)颁布了一系列移风易俗和保护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法令和措施。 (2)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①内容: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按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 ②性质: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③意义: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思维点拨]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以后,民主共和的思想观念逐渐取得了正统地位,这种进步意义是巨大的。当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也有自己的局限,它没有具体规定人民的权利以及实现人民权利的保障,没有规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纲领,没有规定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1.结果: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2.性质: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功绩 (1)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2)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提高了人们参政议政的意识。 (3)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4)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 [易混易错] 辛亥革命推翻的是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并非整个封建制度。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课堂探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沿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林伯渠《荏苒三十年》材料二五四运动前,陈独秀说:“君主也是一种偶像,他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圣出奇的作用;全靠众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称作元首;一旦亡了国,像此时清朝皇帝溥仪,俄罗斯皇帝尼古拉二世,比寻常人还要可怜。”——陈独秀《偶像破坏论》 材料三尽管辛亥革命后,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十分险恶,但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1)请概述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为推翻专制政体所进行的艰苦的革命斗争史实。 (2)据材料二分析指出,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对皇帝的看法发生了什么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答案(1)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发动武装起义,如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建立革命政权——中华民国。 (2)革命前认为皇帝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革命后破除了这一迷信。 (3)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解析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相关史实即可。第(2)问要注意紧扣材料中由“偶像”到“比寻常人还要可怜”的变化,结合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将皇帝拉下神坛,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这一历史功绩来回答。第(3)问结合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归纳即可。 【当堂测试】 1.晚清政府推行的自救运动“新政”和“预备立宪”,虽没有挽救清朝走向灭亡的命运,但是客观上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直接促使了武昌起义的爆发 B.加强了清政府的综合实力 C.阻挡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D.为酝酿民主革命创造条件 答案 D 解析清政府推行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故答案为D项。其他选项说法皆不符合史实。 2.孙中山总结黄花岗起义时说:“事虽不成……已震动全球。”主要是因为 (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导学案(无答案)-最新学习文档

【学习目标】 1.了解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广西起义、广州起义、武昌起义。 2.知道徐锡麟、秋瑾以及“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英雄事迹。 3.理解并清楚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辛亥革命的爆发及评价。 难点:理解和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经验教训。 【自主导学】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辛亥革命前同盟会组织的四次起义) 1.萍浏醴起义:1906年,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发动__________起义。这次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虽然失败,但同盟会的________由此大振。 2.安庆起义:1907年夏,光复会会员___________在_______发动起义,_________在浙江绍兴被捕遇难。 3.广西镇南关起义:1907年,孙中山、黄兴领导________起义,袭取镇南关。(孙中山) 4.广州黄花岗起义:1910年,孙中山、黄兴、赵声在__________举行起义,史称_______________。(孙中山) 二、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开始,“首义之城”。(孙中山未参加武昌起义,但领导了辛亥革命)5.概况: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起义胜利后成立____________,推举新军将领________为都督。 6.名称由来: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一年的革命为______________。 7.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_________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_____________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_______________,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____________,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合作探究】 探究活动一:武昌起义跟辛亥革命的关系怎样?与孙中山是否有关? 探究活动二: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跟辛亥革命的性质有何不同? 【达标测试】 1.中国同盟会的成立,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是( ) A.皖浙起义B.镇南关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萍浏醴起义 2.孙中山和黄兴一同为革命并肩作战有九年,同盟会的成立和中华民国建立,他们二人功劳最大,所以当时被人们并称“孙黄”。下列起义是孙中山和黄兴共同领导参加的是( ) ①萍浏醴起义②安庆起义③镇南关起义④黄花岗起义⑤武昌起义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③④ D.③④⑤ 3.辛亥革命前,中国同盟会发动的影响最大的起义是( ) A.镇南关起义 B.萍浏醴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武昌起义 4.“壮哉!武昌首义,一枪打翻封建帝制;伟哉!天下响应,万众擎起民主共和。”这副对联中的“武昌首义”发生在( ) A.1898年 B.1911年 C.1919年 D.1927年 5.武汉市的“首义路”“首义广场”“首义公园”等地名会让我们联想到(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义和团运动 D.公车上书 6.辛亥革命是矗立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座不朽的丰碑。这里“丰碑”的含义是指( ) A.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实现了完全的民族独立 D.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7.比较与归纳是历史学科的能力要求之一。下列选项中,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共同点是( ) A.发生在19世纪 B.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 C.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8.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吴玉章曾说过:“从前皇帝自称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是疯子。”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C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民心 D.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9..“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对联称颂的是( ) A.毛泽东 B.康有为 C.梁启超 D.孙中山 10.下列有关辛亥革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因此这次革命被称为辛亥革命 B.推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C.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的终结 D.开启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1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九十年以前,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爆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生精力。” ——引自中共中央前总书记江泽民2001年10月9日的一次重要讲话 (1)材料中的这场“革命”指什么?“先生”是指谁? (2) “先生”领导这场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举出“先生”在“革命”前的一例重要活动。 (3) 我们应学习孙中山的哪些精神? 孙中山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我们应学习他一往无前、愈挫愈勇的革命精神,树立刻苦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和与时俱进、追求真理、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4)有人认为“这场革命使中国近代历史发生第一次巨变”,为什么这样说? 第 1 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5课辛亥革命最新公开课教案

第 15 课
课题:辛亥革命 学校:大方三中 教学课时:2 课时 教学对象:高一学生 教师:曹飞 教学目标:
辛亥革命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 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b5E2RGbCAP 过程与方法: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 学生独立思考: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 阶级民主革命。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意识。p1EanqFDPw
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评价辛亥革命。 教学难点:评价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20 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
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第一次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 第 二次是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制度。 第三次是邓小平领导下的改革开放。今 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一位伟大人物和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孙中山和辛亥革命。DXDiTa9E3d 知识链接:辛亥革命的概念: ⑴广义的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 全过程。⑵因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人们把武昌起义称为狭义的辛亥革命。RTCrpUDGiT
一、辛亥革命的酝酿与准备: (爆发原因)
社会背景: 1、 《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中国人普遍感到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推 翻清朝的封建统治成为大势所趋。5PCzVD7HxA 2、清政府推行“新政”和“预备立宪” ,客观上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民族资产阶 级力量不断壮大; 革命准备: 1、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课本 62 页 内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学说; 著名的革命宣传家:邹容、陈天华和章炳麟。 章炳麟指出:革命是除旧布新的良药,实现民主共和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邹容则在《革命军》中写道: “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 , “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我中国今日不可不 革命” 。他号召推翻清朝统治,建立独立、民主、 自由的“中华共和国” 。jLBHrnAILg 2、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 课本 63 页 (兴中会、同盟会等建立的时间、地点、人物、性质) (1)兴中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时间:1894 年 创立人:孙中山地点:美国檀香山 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 入会誓词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建立合众政府。”

教案第9课辛亥革命

第9课辛亥革命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广西起义、广州起义、武昌起义;知道徐锡麟、秋瑾以及“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英雄事迹;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资料,让学生了解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通过历史史料的解读与分析,培养学生解读历史问题的能力,从而让学生全面的认识和看待历史事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革命烈士英雄人物事迹的讲述,让学生认识到中国人为民族独立、解放而不屈努力的奋斗精神,从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重点难点】 重点:广州起义、武昌起义。 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展现武昌起义情节的纪念性浮雕。作为国家级的的纪念碑为何选择武昌起义这一历史事件呢?它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样的历史影响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辛亥革命,去感受那段火红的革命时期。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说一说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革命起义有哪些?结果如何? 学生回答: 时间领导者起义1906 刘道一、蔡绍南萍浏醴起义1907 徐锡麟、秋瑾安庆起义 1907 孙中山、黄兴广西起义 2.教师强调:1906年的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起义虽然失败,但极大提高了同盟会的声望。 3.教师展示图片:《黄兴绝命书》《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提问:上述两幅图片展现了什么精神?与哪一次革命起义有关? 学生回答:展现了革命党人视死如归、不怕牺牲的精神。与黄花岗起义有关。 4.教师讲述:1911年4月,黄兴等发动起义,攻占两广总督衙门。革命党人同清军展开激烈巷战,最终因众寡悬殊,起义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目标导学二:武昌起义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回答问题:①武昌起义成功的有利条件?②武昌起义的简要过程? 学生回答:①有革命组织:文学社和共进会;得到了同盟会的帮助;湖北新军倾向革命。②简要过程:发动起义——夺取军械

(人教部编2017)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 辛亥革命(导学案 随堂练习,有答案)

班级_______ 小组______ 姓名________ 第9课辛亥革命(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了解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志士发动的武装起义的名称、领导人及影响。 2.了解武昌起义的背景、过程,分析归纳其历史意义。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革命志士的奋斗;武昌起义 难点:辛亥革命的意义

1.在同盟会影响下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是() A.萍浏醴起义 B.浙皖起义 C.镇南关起义 D.黄花岗起义 2.武昌起义前,同盟会领导的规模最大的起义是() A.萍浏澧起义 B.浙皖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镇南关起义 3.辛亥革命爆发前,同盟会所领导的一系列武装起义所起的共同作用是() A.基本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B.挫伤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积极性 C.动摇清朝统治基础,加速革命发展的进程 D.扩大了革命派的群众基础 4.20世纪初,导致同盟会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革命党人未发动和依靠群众 B.发动武装起义的条件不成熟 C.革命党人未提出明确的纲领 D.武装起义的计划不周密 5.下列说法符合辛亥革命爆发前武汉的史实有: ①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快的发展;②出现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③反帝斗争不断高涨; ④孙中山等革命党人进行了较长的起义准备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武昌起义依靠的主要力量是() A.资产阶级 B.无产阶级 C.湖北新军 D.农民阶级 7.武昌起义的客观有利时机是() A.20世纪初开展的收回利权的斗争 B.湖北文学社和共进会的宣传、组织工作 C.四川保路运动发展成反清的武装起义 D.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8.下列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中,最主要的是() A.清朝湖北当局无力顽抗 B.革命党人筹划周密、完善 C.起义新军的革命主动精神 D.立宪派改变策略乘机附和 9.孙中山称黄花岗起义“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主要是因为() A.它是武昌起义前规模最大的一次武装起义 B.它是孙中山?黄兴直接领导的 C.革命党表现了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D.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扳倒了,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之间不许称“大老爷”“老爷”“大人”,而改称为“先生”“君”“同志”等,不许府署官员坐轿。有的从前颓废的青年向亲人表示:“中国革命成功了,我要做一个新中国的新人。” (1)材料单元出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你认为材料中“中国革命成功了”的观点对吗?请说明理由。 【学习小结】 (记下自己学到的知识、方法,愉悦的情感和课后反思!) 【课后作业】:1、完成“创新作业”或“学考精炼”。 2、预习下一课。(读懂意思即可,划记自己认为本节课重点的地方。) 18

新课标人教版第9课辛亥革命教案

第9课《辛亥革命》学案 一、【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准确说出:有关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 2.通过看图,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意识。 【重点与难点】 重点:1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革命纲领。理解同盟会建立的必要性、同盟会成立的历史条件和性质,掌握同盟会的革命纲领。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难点:如何评价辛亥革命 二、【自主先学】(12分钟)(课件展示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读导入栏(小红字部分) 明确辛亥革命的领导人、时间、。 2.仔细阅读课文正文部分,能在课本上标注掌握下列知识要点,思考完成下列问题: (1)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领导了那些起义?每次起义的时间、地点?明确每次起义的结果? (2)辛亥革命: 1武昌起义时间:____年___月___日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2中华民国建立:时间______ 地点______。 3人物:推举______为临时大总统。 (3)历史意义: 三、【展示点拨】(15分钟) (一)分组探究 1.孙中山领导成立了哪些革命团体?是什么性质的?同盟会的成立有什么意义? 2.你怎样理解同盟会的革命纲领? 3.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和三民主义之间有什么关系? 4.武昌起义是怎么爆发的?结果怎样? 5.辛亥革命后建立了什么政权?建立情况怎样? 6.革命后来发生了什么变故,使其成果一夜间全部变色? 7.你认为这场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了?能说出理由吗?8.从这场革命的结局中你得出什么启示? 9.总结本课内容。 (二)展示点拨。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9课辛亥革命导学案(无答案)

第9课辛亥革命 【学习目标】 1. 知道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广西起义、黄花岗起义; 2.了解武昌起义的史实; 3.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学习重点】 辛亥革命爆发及评价。 【学习难点】 认识和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教训。 【导入新课】 展示人民英雄纪念碑《武昌起义》的浮雕,作为国家级的纪念碑为何选择武昌起义这一历史事件呢?它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今天就让我们学习第九课辛亥革命,去感受那段火红的革命时期。 【自主学习】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1.萍浏醴起义 1906年冬,同盟会会员、蔡绍南发动起义,奋战一个多月后失败。这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2.安庆起义:1907年夏,光复会会员在安庆发动起义,因寡不敌众而失败,徐锡麟死难。准备在绍兴策应的被捕遇难。 3.广西起义:1907年,孙中山与共同筹划领导广西起义,袭取 ,最终失败。 4.黄花岗起义 1911年4月,提前举事,亲率革命党人攻入两广总督衙门,苦战一昼夜,起义失败。但却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二、武昌起义 1概况: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革命党人首先起义,被起义军占领。、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为都督。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 2.影响: (1)辛亥革命推翻了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制度的终结。 (2)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

,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合作探究】 如何理解“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 【当堂达标】 1.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是() A 萍浏醴起义 B 镇南关起义 C 安庆绍兴起义D黄花岗起义 2、“危局如斯敢惜身?愿将生命作牺牲”是女革命家秋瑾的豪迈诗句。她在同 盟会成立后领导的武装起义是() A、绍兴起义 B、黄花岗起义 C、萍浏醴起义 D、广西起义 3、“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春雨湿黄花”,次对联写的是() A、浙皖起义 B、广西起义 C、武昌起义 D、黄花岗起义 4、孙中山说:“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其所指的战役是() A.浙皖起义 B. 广西起义 C. 武昌起义 D. 黄花岗起义 5.某班同学拟举办辛亥革命10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活动的主题分别确立为“构想共和”“浴血共和”“缔造共和”“维护共和”。以“缔造共和”为主题的纪念活动最应该选择在() A.东京B.武昌C.广州D.南京 6.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中有这样一段童谣:“孙中山开炮了;革命党,进城了…”这段童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戊戌变法B新文化运动C辛亥革命D北伐战争 7.当代美国著名学者、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传统中国二千余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8.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现代化的闸门,使反动力量再也无法照旧统治下去了”。 这主要是指它() A.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 C.清除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D.动摇了封建制度的根基 9、“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遗言启迪后人。”这副对联歌颂了是谁的主要功绩?( ) A. 毛泽东 B. 康有为 C. 梁启超 D. 孙中山 10.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革新道路上的“量变”,辛亥革命是个“飞跃”。这里的“飞跃”指的是辛亥革命() A.推翻了封建制度B.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C.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11、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为辛亥革命做了军事上的准备。下列表述不争的是()

第9课 辛亥革命--优质课公开课教学设计精品(部编)

第9课辛亥革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志士发动的武装起义的名称、领导人及影响。了解武昌起义的背景、过程,分析归纳其历史意义。通过对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识读《武昌起义和全国各省独立形势示意图》、研讨历史资料,从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学会全面认识、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革命党人为国为民、敢于牺牲的奉献精神;认识辛亥革命推翻帝制、缔造共和的伟大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武昌起义。 难点: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本课设置了两个子目:革命志士的奋斗和武昌起义。两目之间是递进关系,武昌起义之前,革命党人已经进行了多次武装起义,但均以失败而告终,唯武昌起义一举成功。武昌起义的成功有很多偶然性因素,但同时也是偶然中的必然——它是革命形势成熟的结果:一方面,资产阶级革命派大力进行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使新军中很多人不满清朝统治,倾向革命。同时,革命党人领导的,尤其是同盟会成立之后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虽然没有取得成功,但是已经动摇了清朝的专制统治,同时也锤炼了革命力量。另一方面,帝国主义的掠夺和清政府的压榨,使人民的反抗怒潮不断高涨,奠定了革命的群众基础。清政府在当时已经陷入众叛亲离、四面楚歌的境地,专制王朝的末日终于来临。 武昌起义的枪声震动了旧世界,振奋了人民群众的革命精神,分散在各地的同盟会会员以及与同盟会有联系的各地革命组织亦不失时机地纷纷响应。在武昌起义的推动下,全国各地的自发斗争迅速发展,形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高潮。 2.学情分析 (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

2018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测试:第9课 辛亥革命

第9课辛亥革命 01知识管理 知识点1革命志士的奋斗 萍浏醴起义:1906年冬,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在萍乡、浏阳、醴陵发动武装起义,一个多月后失败。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虽然失败,但是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 安庆起义:1907年夏,徐锡麟在安庆发动起义,与清军激战四小时后失败,徐锡麟死难。革命党人秋瑾被捕遇难。 广西起义:1907年,孙中山、黄兴筹划领导,起义军奋战七昼夜,最终失败。 广州黄花岗起义:1911年,黄兴提前发动广州起义,终因众寡悬殊,起义失败。将收敛到的七十二具烈士遗骸合葬于黄花岗,称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知识点2武昌起义 经过: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武昌全城被起义军占领。随后,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成果: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为都督。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 影响: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1.辛亥革命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不能说它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君主专 制(封建帝制)是封建制度的一部分,属于政治制度,始于秦始皇,辛亥革命后终结。 2.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中国仍然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02基础过关 知识点1革命志士的奋斗 1.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同盟会影响下的江西萍乡和湖南浏阳、醴陵地区的会党和矿工发动反清武装起义,关于这次起义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D) A.这次起义未能成功 B.领导者是刘道一和蔡绍南 C.这次起义扩大了同盟会的声望 D.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二次武装起义 2.“危局如斯敢惜身?愿将生命作牺牲”是某革命家的豪迈诗篇。因歹徒告密,其在浙江绍兴被捕遇难,此人是(B) A.刘道一B.秋瑾 C.黄兴D.蒋翊武 3.下图是1911年4月27日晨,黄兴向党人写的绝命书,表示他效命疆场,视死如归的革命决心。这发生于哪一事件前(C)

第19课 辛亥革命导学案

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19课辛亥革命 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理论,理解认识辛亥革命的成 1.重点:辛亥革命的性质和影响 2.难点:多角度认识辛亥革命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基础认知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1、清末“新政”:《______》签订后,遭受重挫的清政府也试图通过“新政”进行“___”。“新政”的内容与________时期所颁布的改革举措颇多相似,但更为______。清政府力图在____、____、商业、____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由于政权掌握在__________手中,清政府不可能为中国找到真正的____。这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____这个政府,中国才有希望。 2、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 (1)孙中山走上革命道路:孙中山首先举起了_____的旗帜。孙中山是广东省___县人,出身于___家庭,先后在_____、广州、香港等地比较系统地接受了___________教育。______战争爆发后,孙中山深知____道路不能挽救国家,于_____年11 月在____组织_____,走上了革命道路。 (2)同盟会的建立:____年8 月20 日,孙中山与___等人在日本___创建全国性的_________团体中国_____,孙中山被推举为___。孙中山提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为中国同盟会___。在中国同盟会机关报《___》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_______________三大主义,合称“______”。从此,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_______革命开始了。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有力促进了_______的发展。除继续宣传___________外,孙中山还组织了多次_______起义。革命党人前仆后继,给清政府以沉重打击。_____年4 月27 日的广州______起义引起了巨大震动。 (3)预备立宪:在____运动推动下,_____年9 月,清政府宣布______。立宪派成立了_________,积极推进立宪运动。立宪运动造成很大声势。_____年8 月,清政府颁布《_________》,作为制定“宪法”的准备。为此,立宪派先后掀起3 次________运动,但很快被证明_____。1911 年5 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