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颅磁刺激的基础知识及临床应用PPT参考幻灯片

合集下载

经颅磁刺激PPT课件

经颅磁刺激PPT课件
rTMS分为高频和低频两种,每次输出两个以上成串的有 规律的重复TMS,频率≤1 Hz称为低频rTMS或慢速 rTMS;刺激的重复频率>1H称为高频rTMS。划分主要根 据不同频率刺激的生理作用和风险,低频刺激会引起皮质 功能抑制并没有刺激风险,高频作用相反,高于10Hz容 易引起皮质兴奋性增高,同时副作用的风险也增高。
两个部分组成
设备
Power Generators 刺激线圈
设备
线圈 圆形线圈 蝶形线圈 静态液冷(低耗能) 动态液冷(高耗能)
线圈磁场分布于距离成反比,所以要贴近患者头 部
45度方向诱发最高刺激
技术原理
电磁现象:电流通过一个线圈可以产生磁力 线,磁力线可使临近的线圈内产生逆向电流。
技术分类
rTMS与TMS不同的是 1.在神经元不应期也能够进行刺激。 2.rTMS对皮层产生功能性的影响 高频刺激(15~25 Hz)可能增加局部代谢 低频刺激(1~5 Hz) 降低局部代谢
兴奋性的指标参数: 1.运动阈值(motor thresholds, MT)即TMS作用 于运动皮层可引起所支配肌肉收缩的最小强度; 2.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s, MEPs)的波幅;
技术原理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用于治疗主要是通过改 变它的刺激频率而分别达到兴奋或抑制局部大脑 皮质功能的目的。
高频率、高强度rTMS,可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总和,导致刺激部位神经异常兴奋,低频刺激的 作用则相反,通过双向调节大脑兴奋与抑制功能 之间的平衡来治疗疾病。对rTMS 刺激的局部神 经通过神经网络之间的联系和互相作用对多部位 功能产生影响;对于不同病人的大脑功能状况, 需用不同的强度、频率、刺激部位、线圈方向来 调整,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精选PPT版)头颅MRI入门必修之读片知识

(精选PPT版)头颅MRI入门必修之读片知识

在一• 定5、的层TR间距 时 与间时•• 67内间、 、层无重矩数关建阵野
• 8、激励次数
• 9、扫描层数
– 5、姓名、性别、年龄 FOV–构成6、日期、时间 图像–大小7、窗宽、窗位
矩阵构成图 像清晰度
• 10、扫描时间
NEX构成清晰
S-`0`位线上
磁共RI--振``00``位位图线线下右像上的标记的意义
影响扫描时间的
参数有TR、磁矩阵共、振图像的基本参数
激励次数
TR、TE构成T1WI、T2WI
• 成像参数
图T像R>参10数00 TE > 50 T2WI
• 1、重复时间TR
–TR1、<M50R0I编T号E <(5M0RIT号1W)I
• 2、回波时间TE • 3、反转时间TI • 4、层面厚度
–TR2、>系10统00编T号E (<E50x)PdWI 层厚– 与3、间T隔I序构列成号反(转Se恢号复)序列 构成– 分4、辨率图像号(Im号)
• T2Flai序列能够充分显示脑室旁、脑沟旁病灶。 除对脑血管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对多发性 硬化、脑炎、囊肿与实质性病灶鉴别、肿瘤与 水肿的区分以及脑外伤的诊断非常有效。目前 该序列已经是常规扫描序列。
• 在T2Flai图像上,正常脑室与脑沟、脑池为低 信号。正常情况下脑室旁可以有少许室管膜下 渗出为高信号,除此之外一旦发现高信号即为 异常。
其他扫描序列
• 灌注加权(PWI) • 弥散张量成像(DTI) • 质子波谱成像(MRS) • 三维容积成像 • 脑功能 成像(fMRI)
• 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序列是T1加权成像(T1WI) 和T2加权成像(T2WI),任何磁共振检查都必 需有T1和T2图像;
• T1图像—了解脑内结构 • T2图像—发现病变

经颅磁刺激技术介绍ppt课件

经颅磁刺激技术介绍ppt课件
广泛性焦虑障碍(GAD)——前额叶皮质活跃
惊恐障碍(PD)——背外侧前额叶(DLPFC)功能异常, 两侧DLPFC兴奋性不对称(右>左)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右前额叶皮质氧灌注 增加,左侧前额叶皮质的灌注下降
强迫症(OCD)——前额叶皮质代谢亢进和灌注增加
经颅磁刺激技术介绍
5
经颅磁刺激技术介绍
• 低频(≤5Hz)刺激右侧DLPFC——缓解紧张、 担心、烦躁、入睡困难
• 评估:HAMA,HAMD • 事件相关电位:MMN,N100,N200,
P3a,P3b等
经颅磁刺激技术介绍
9
精神分裂症的rMTS治疗
• 阴性症状——前额皮质活动度减低
• 阳性症状(顽固性幻听)——左右侧颞回区和 左侧颞顶区活动增强
• NREM睡眠——生长发育;REM——学习、 记忆、情绪调节
经颅磁刺激技术介绍
12
睡眠障碍
睡眠发动与维持障碍 过度睡眠障碍 睡眠觉醒节律障碍 与特定睡眠阶段有关的睡眠障碍
经颅磁刺激技术介绍
13
生理心理性失眠可能原因
• 睡眠结构的改变 • 个体和遗传素质的影响 • 个体睡眠习惯和睡眠卫生问题的影响 • 个体本能的问题——124 • 不正确的健康教育所产生的医源性问题
经颅磁刺激技术介绍
14
双相情感障碍
• 病理性抑郁情感主要反映——兴趣缺乏 • 非典型的躁狂和抑郁症状:性欲、食欲、睡眠
需要量、行为及注意、疼痛和感觉过敏、易症状(自杀风险高) • 伴焦虑的抑郁大多非双相 • 治疗认知的偏差
经颅磁刺激技术介绍
经颅磁刺激 (TMS)
经颅磁刺激技术介绍
1
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ci stimulation,TMS) ——非创伤性、安全、无痛,1985年,AnthonyBarker

经颅磁刺激的基础知识及临床应用PPT参考幻灯片共35页

经颅磁刺激的基础知识及临床应用PPT参考幻灯片共35页
经颅磁刺激的基础知识及临床应用PPT 参考幻灯片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46、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头颅MRI基础知识 ppt课件

头颅MRI基础知识  ppt课件
异常流空 颅骨改变 脑内异常强化
ppt课件
40
脑结构异常
脑内组织结构异常
脑组织界面破坏
中线结构移位
脑室形态改变
脑内异常信号
正常血管流动消失 或出现异常流空
颅骨改变
脑内异常强化
ppt课件
41
脑组织界面破坏
脑内组织结构异常
脑组织界面破坏
中线结构移位
脑室形态改变
脑内异常信号
组织特异性因素(内因) 操作因素(外因)
氢质子密度
– 外磁场强度与均匀性
氢质子运动速度 T1弛豫 T2弛豫
– 射频脉冲序列 – 序列定时参数 – 信号叠加次数
ppt课件
3
MRI与CT比较
1、无骨性伪影,后颅凹显示好,
2、可进行冠、矢及斜位扫描,充分显示病变;
3、利用血管流动效应,进行血管成像;
注意:头颅MRA最好与头颅MRI平扫结合应
用,单纯应用MRA常常贻误诊断。
ppt课件
37
MRA的优点:
无创、快速,可以反复进行,
重建的图像可以进行三维动态观察,对脑动 脉瘤的瘤颈的观察非常重要。
MRA的缺点
MRA反映的是血流图,即只有血液流动, 才能出现MRA血管图像,因此,在实际中 对血管管腔的评价中易出现假性狭窄或夸大
狭窄;
MRA只能反映动脉期或静脉期的图像,无 法进行动态观察。
在血管成像上任何高信号的病灶均可显示, 因此可能干扰血管的显示;
注射造影剂血管成像的方式可消除血流的干扰,
提高小血管的显示能力ppt课,件
38
血管成像
ppt课件
39
异常磁共振成像的特点

经颅磁治疗仪课件

经颅磁治疗仪课件

经颅磁治疗仪课件
43
rTMS经颅磁治疗原理
经颅磁治疗仪,采用了国际上21世纪最新脑病物理治疗技术,脉冲电磁能直接穿
透颅骨及血脑屏障,能在脑内形成立体感应电场,通过感应电场与脑细胞电位差
现象,能对脑细胞产生协振效应,给大脑补充能量,达到改善脑内血液循环加快
细胞新陈代谢,改变大脑异常功能。它克服了传统物理治疗无法穿透颅脑屏障的
经颅磁治疗仪课件
39
脑局部坏死示意图
经颅磁治疗仪课件
40
经颅磁治疗仪课件
41
细胞对比示意图
经颅磁治疗仪课件
42
经颅磁治疗仪治疗原理
一、复苏濒死脑细胞
经颅磁治疗仪通过微电脑控制发射出能够穿透大脑颅骨的“ 经颅磁”,在深层的脑部形成交变电场,交变电场改变细胞膜电 位,强迫濒死脑细胞吐纳代谢,实现脑细胞自主换能,复苏为正 常细胞。
经颅磁治疗仪课件
56
适用范围:
由于rTMS经颅磁治疗仪采用了频谱重复性 (rTMS)电磁技术,包含适合对脑部多种疾病治 疗的频率和强度。适用范围:缺血性脑血管病 1. 脑血栓形成和脑血栓性梗塞 2.腔隙性梗塞 3.脑供 血不足、脑萎缩、脑动脉硬化 4.脑椎底供血不足 脑脊髓损伤性疾病 ;1.颅脑损伤,中毒性脑损伤 、脊髓损伤者 2.脑出血后需要运动功能恢复的 3. 小儿脑瘫、癫痫病 4.创伤性颅脑损伤、颅内肿瘤 手术后需要脑功能恢复者脑功能性疾病 ;1.帕金 森症、抑郁症、老年痴呆、精神障碍 2.神经衰弱 、失眠、眩晕、神经性头痛、脑疲劳综合症、神 经性疾病 3.抑郁性精神症、焦虑症、强迫症、恐 惧症等
经颅磁治疗仪课件
21
经颅磁治疗仪课件
22
脑局部坏死示意图
经颅磁治疗仪课件

重复经颅磁刺激在神经疾病的应用PPT课件

重复经颅磁刺激在神经疾病的应用PPT课件
Company Logo
临床应用
❖ Lefaucheur等对 36 例单侧面部或上肢慢 性神经性疼痛患者的对侧运动皮质面部或上肢 投射区行10H z、90%rM T、100 脉冲/序 列、序列间间隔 50 秒 、共 20 序列 的 rTMS 治疗 , 结果显示 :与基线状态相比, 所有患者疼痛视觉模拟量表 (Visual A nalogueScal e,VAS)评分均显著降低 。
重复经颅磁刺激在神经内科领域的应用
内容: TM S与rTM S在临床中应用。
❖TM S与rTM S ❖1、 脑卒中 ❖2、 癫痫 ❖3、 帕金森病 ❖4、 肌张力障碍等 ❖5、 神经性疼痛 ❖6、 抑郁焦虑症
Company Logo
临床应用
一、rT M S 在脑卒中方面的应用
脑卒中是神经科最常见的病种 ,流行病学数据显 示 ,我国约 75%的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 ,包括 运动、语言 、吞咽等功能障碍 。近年来发现,rTMS 在缺血性脑卒中后康复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Company Logo
临床应用
❖ 3.刺激频率:rTMS调节皮质兴奋性的效应与刺激频率 有关。通常高频(>1 Hz)刺激可以增强皮质兴奋性, 而低频(≤l Hz)则抑制皮质兴奋性,这就为临床上使用 rTMS治疗癫痫提供了可能。
❖ 4.刺激强度:除刺激频率外,rTMS对皮质兴奋性的影 响在一定程度山也依赖于刺激强度。皮质兴奋性一般通 过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 MEP)或静息运动阈值(resting motor threshold ,RMT)来测量,低频rTMS的主要效应是使MEP幅度 降低,RMT增加。
Company Logo
Grunhaus等 的一项随机对照研究表明, 对于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患者,rTMS 的疗效与电抽搐(ECT)治疗效果相当;而且由 于rTMS的高选择性和无痛性刺激,副作用小 等特点,更易被接受为常规治疗。

经颅磁治疗仪课件

经颅磁治疗仪课件
脑栓塞:由于脑血管被血流中所带来的固体、气体、液 体等栓子阻塞而引起,发病在脑内,病根在脑外
腔隙性脑梗塞:脑深部的微小动脉发生闭塞,引起脑组 织发生缺血性病变 多发性脑梗塞:脑内有多个缺血性软化梗塞灶
经颅磁治疗仪
3
脑出血示意图
经颅磁治疗仪
5
血肿的机械压迫、 各种血肿成分的浸 润、局部压力的增 加,使周围脑组织 内发生小血管受压 、血液循环障碍、 血管通透性增加和 红细胞外漏,使周 围脑组织坏死层逐 渐出现,组织坏死 则其功能丧失为不
经颅磁治疗仪
26
经颅磁治疗仪
27
脑血管疾病的特点
五高
发病率高、死亡率高、 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治疗费高
三低
知晓率低、控制率低、治疗达标率低
一多
并发症多
经颅磁治疗仪
28
提高“治未病”意 识
防病比治病更重要! 警告:
等疾病爆发了,也就晚了,早早预 防才是明智的选择,因为人的生命 必定是单行线,有去无回。人生不 可以彩排。
经颅磁治疗仪
9
【脑出血后遗症的表现】
一、精神和智力障碍:较大范围或多次复发的脑出血 意外,可留有精神和智力障碍: 如人格改变、消极悲 观、郁抑寡欢、精神萎靡、易激动等。
二、失语:脑出血后遗症型失语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运动性失语表现为病人能听懂别人的话语,但不能表达自己 的意思;
2、感觉性失语则无语言表达障碍,但听不懂别人的话,也听不 懂自己所说的话,表现为答非所问,自说自话;
可逆
经颅磁治疗仪
6
脑出血手术抢救
经颅磁治疗仪
7
脑出血手术抢救
开颅清除脑内血肿为传统手术方 法,随着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血 肿纤溶引流术及内镜血肿清除术等 手术方法的开展,脑内血肿的外科 治疗方法有了更多的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9
TMS技术简介
生理基础
刺激局部神经产生动作电位:运动诱发电位(MEP); 影响脑内多种神经递质及其受体的功能:多巴胺(帕金森病、成瘾等)、
5-羟色胺(睡眠、认知、疼痛等)、谷氨酸(癫痫、AD等)、GABA(焦虑 、失眠等); 影响皮质代谢:高频刺激可以提高局部代谢水平,低频则降低; 影响局部血流:高频刺激可以提高局部血流,低频降则低; 兴奋与抑制作用:双向调节大脑兴奋与抑制功能之间的平衡。
华中依杰与同济医学院合作研制出中国第一台rTMS,并 逐渐应用于临床。
2020/2/16
5
5
TMS技术简介
原理介绍
1
根据电磁感应原理,由储能电容向刺激线圈快 速放电,经刺激线圈产生的脉冲磁场能够穿透 衣物、骨骼和其他组织,在刺激部位产生感应 电流,引起神经细胞的兴奋/抑制活动,进而 产生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反应。
Merton用高电压经颅刺激大脑皮质,引出运动诱发电 位。然而电刺激经过颅骨和头皮的高电阻会产生疼痛 和灼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1982
Polson制作了磁场刺激器可以兴奋外周神经,首次记录 到肌肉收缩的诱发电位。
2020/2/16
4
4
TMS技术简介
发展简史
1986
英国Shef field大学的Barker成功研制出第一台经颅磁 场刺激器,可以在颅外直接刺激运动皮质诱发身体对侧 手的运动。
重复脉冲刺激(rTMS):改变大脑局部神经兴奋度,实现皮质功能重建, 在神经、精神疾病的治疗方面具有很大潜力。
➢ 常规重复脉冲刺激:高频(≥5Hz)/低频(≤1Hz)

2020/2/16
模式化重复脉冲刺激:间隔刺激(iTBS)/连续刺激(cTBS) 11
11
TMS技术简介
刺激效应
根据产生的生理效果和风险程度,rTMS有高频和低频之分。 低频是指脉冲频率≤1Hz;高频是指脉冲频率≥5Hz。 低频刺激引起皮质功能抑制;高频刺激引起皮质功能兴奋。
1
2
根据电磁感应原理,由储能电容向刺激线圈快 速放电,经刺激线圈产生的脉冲磁场能够穿透 衣物、骨骼和其他组织,在刺激部位产生感应 电流,引起神经细胞的兴奋/抑制活动,进而 产生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反应。
感应电流使膜内外原来相对稳定的静息膜电位 发生波动
3
磁刺激不仅是刺激单个神经元,而且是刺激神 经元群体和与之相连的神经网络
经颅磁刺激的基础知识及 临床应用
2020/2/16
余韵扬 2018.08.13
1
1
第一部分 TMS技术简介
PART ONE 发展简史
原理介绍
相关概念
生理基础
刺激模式
刺激效应
2020/2/16
技术特点
2
2
经T颅M磁S技刺术激技简术介简介
发展简史
1780
意大利生物学家Galvani发现刺激青蛙的脊髓神经可引 起大腿肌肉收缩,创立了生物电的概念。
按MT%给予刺激(通常为80%110%MT)。这里要分为仪器的 强度和治疗所用强度。将磁刺激 仪的输出能量调整到最大强度时 定义为100%,按最大强度的百分 比描述
刺激强度
刺激频率
每秒连续输出刺激脉冲个数。刺 激频率受限于输出强度,当强度 设定(%)后,机器所允许的最高输 出频率与强度成反比
2020/2/16
电流
感应电流
2020/2/16

6
6
TMS技术简介
原理介绍
1
根据电磁感应原理,由储能电容向刺激线圈快 速放电,经刺激线圈产生的脉冲磁场能够穿透 衣物、骨骼和其他组织,在刺激部位产生感应 电场,引起神经细胞的兴奋/抑制活动,进而 产生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反应。
2020/2/16
7
7
TMS技术简介
原理介绍
2020/2/16
4
刺激深度:1.5~8cm 刺激强度:1.5~6T
8
8
TMS技术简介
相关概念
单脉冲TMS(sTMS) 双脉冲TMS(pTMS) 重复性TMS(rTMS)
刺激模式
圆形 8字形
刺激线圈
TMS
运动阈值
TMS刺激运动皮质,10次刺 激中至少5次可诱发出波幅超 过50μV的靶肌(通常为拇短 展肌)运动诱发电位(MEP) 所需要的最小刺激强度。 运动阈值可反应大脑皮质兴奋 性,便于确定个性化的刺激强 度
2020/2/16
12
12
经T颅M磁S技刺术激技简术介简介
技术特点
无创 安全*
1831 1874
英国化学家Faraday阐明了电磁感应现象,通电导体 周围存在磁场,变化的磁场又可以使临近的导体产生 感应电流。
美国Bartholow在脑手术中直接用电刺激大脑运动区 引起对侧肢体抽动。
1896
2020/2/16
法国生物学家Arsonval自制了可以套在头上的线圈,然 后接上110V的电压,通过30安培的电流,发生了光幻 觉现象,现在可以解释为磁场刺激兴奋了视网膜。
2020/2/16
10
10
TMS技术简介
刺激模式
单脉冲刺激(sTMS): 由手动控制无节律脉冲输出,也可以激发多个刺激, 但是刺激间隔较长(例如10 秒) ,多用于常规电生理检查、运动阈值(MT )、运动诱发电位(MEP)等;
成对脉冲刺激(pTMS):以极短的间隔在同一个刺激部位连续给予两个不 同程度的刺激,或者在两个不同部位应用两个刺激仪(又称作double-coil TMS,dTMS),多用于研究神经的易化和抑制作用,起到长时程增强效应( LTP)/长时程抑制效应(LTD)的治疗作用;
1987
英国MAGNETIC生产了第一台单脉冲式磁场刺激器, 刺激线圈为圆形,由手动开关控制刺激输出,是一种 非连续、非节律性的刺激。
1988 2005
华中科技大学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台经颅磁刺激仪。 美国Cadwell实验室首次试验成功重复经颅磁场刺激器 (rTME),并于1992年推出了第一台重复经颅磁刺激 器(rTMS),使磁场刺激的作用更深、更强、更持久。
3
3
TMS技术简介
发展简史
1938
Cerletti首先采用了电休克疗法(ECT),目前ECT还是 治疗抑郁症的重要手段。然而ECT会产生疼痛,需要麻 醉,可能损伤大脑记忆。
1965 1980
比克福特(Bickford R.G)和弗莱明(Fremming B.D)进行了首次现代模式的经颅磁刺激实验,用40 毫秒的脉冲电流通过线圈,证明了磁场刺激可以兴奋 面神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