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第二章 温度测量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单元练习题(含解析)(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单元练习题(含解析)(新版)沪科版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一、选择题1.小明和小丽站在路边等校车,小丽说自己是运动的,她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 路灯B. 路边的树木C. 小明D. 驶来的校车2.甲、乙两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是乙的速度的1/3,则( )A.甲通过的路程是乙通过路程的1/3B.乙所用时间是甲所用时间的1/3C.通过相同的路程,乙所用的时间是甲所用时间的3倍D.在相同的时间内,乙通过的路程是甲通过路程的3倍3. 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A. 山B. 船C. 房屋D. 河岸4.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方法是()A. 看速度大小B. 选定参照物C. 看路程长远D. 看地面5.我们都知道“刻舟求剑”的故事,当船行靠岸后,从记号处下水不能找到剑,这是因为剑主选错了参照物.要确定落水之剑的位置,剑主应选择的参照物是()A. 船夫B. 其它行驶的船C. 流水D. 河岸上的树木6.如图是某物体运动的s﹣t图象,则选项中能与之相对应的v﹣t图象是()A. B. C. D.7.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果它在每1min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那么这个物体所做的运动()A. 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B. 一定是变速直线运动C. 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可能是变速直线运动D. 既不是匀速直线运动,也不是变速直线运动8.探究物体的运动快慢,可以先把物体将要通过的路程分成若干段,再分别测量物体通过每段路程所需要的时间。

如图12-3-5所示,将运动员跑步的路程分为长度相同的三段,分别测量运动员跑过每段路程所需的时间,就可以确定运动员跑步时速度的变化情况。

由图可知,运动员在此运动过程中的速度是()图12-3-5A. 不变B. 逐渐变大C. 逐渐变小D. 先减小再变大9.汽车的速度是10m/s,读作()A. 每秒10米B. 10米每秒C. 10每秒米D. 10米秒10.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A. 天平B. 温度计C. 刻度尺D. 钟表11.如图所示为“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飞行器即将对接时的模拟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完成对接后,“神舟八号”相对于“天宫一号”是运动的B. 在完成对接后,“神舟八号”相对于“天宫一号”是静止的C. “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在轨道上运行时没有质量D. “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在轨道上运行时没有惯性12.如图是小明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过程,图中的停表(停表每格为1s)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AC的中点.关于小车通过上、下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和平均速度的关系,正确的是()A. t AB<t BCB. t AB=t BCC. v AB>v BCD. v AB<v BC二、填空题13.南京到北京的特快列车,第一天21:30从南京出发,第二天7:30到达北京,共经历了________h.14.如图所示是刻度尺测一物体长度时的情景,该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 。

温感测量方法

温感测量方法

温感测量方法
温感测量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表层水温表法:用于测量海洋、湖泊、河流、水库等的表层水温度。

测量范围为-5℃~+40℃,分度为0.2℃。

测量时,要将水温表远离监测船0.5m,并沉入海水1m左右,在沉入3min 后,将水温表取出,快速读取水温表上的温度,读取后再测量一次,两次取平均值,即为海水表层的温度。

颠倒温度表法:用以测量表层以下水温。

分为测量海水温度的闭端颠倒温度表和测量海水深度及温度的开端颠倒温度表。

热电阻测温法:利用金属导体或半导体的电阻值随温度变化的特性来测量温度。

此外,还有热电偶测温法、辐射测温法、光纤测温法等测量方法。

具体使用哪种方法,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和测量环境来选择。

2022-2023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章节测试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章节测试试题(含答案解析)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章节测试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15分)一、单选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如下图中所示,其中正确的是()A.B.C.D.2、关于“观察水蒸气液化”的实验.下列几个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烧瓶内水的减少主要是因为水的沸腾B.金属盘中放冰块可使液化现象更明显C.瓶口上方的“白气”是大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根据金属盘温度升高这一现象不能得出气体液化会放热的结论3、清晨,站在青城山山顶放眼望去,薄雾从山间升腾而起,随风飘散,宛如仙境(如图)。

雾的形成属于()A.汽化现象B.液化现象C.升华现象D.凝华现象4、两条干湿程度相同的裤子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晾晒,则该图主要可以用来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是()A.与液体温度的关系B.与液体质量的多少的关系C.与液体表面积的关系D.与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5、每年3月至4月,贵港会出现“回南天”这种气候现象,即从中国南海吹来的暖湿气流,与从中国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遇,使贵港地区的天气阴晴不定、非常潮湿。

下面解释正确的是()A.这是熔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B.这是汽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C.这是液化现象,需要放出热量D.这是升华现象,需要放出热量第Ⅱ卷(非选择题 85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______的性质制成的,如图所示体温计的示数为______C2、画“糖人”是我国的一种民间艺术,如图所示。

2.1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 本节课堂过关检测 2021-2022学年苏科版物理 八年级上册

2.1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 本节课堂过关检测 2021-2022学年苏科版物理 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物态变化第一节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本节课堂过关检测选择题1.在防范新冠肺炎的过程中,体温计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图所示是一支常用体温计,下列关于该体温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它的示数是38℃B. 它的分度值是1℃C. 它能离开人体读数D. 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2.支体温计的示数是38.0℃,若直接用它依次测量甲、乙两个病人的体温,体温计的示数分别是38.0℃和39.5℃,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甲的体温是38.0℃,乙的体温是39.5℃B. 甲的体温低于38.0℃,乙的体温是39.5℃C. 甲的体温不高于38.0℃,乙的体温是39.5℃D. 甲、乙两人体温都无法确定3.下列温度中,最接近25℃的是( )A. 健康成年人的体温B. 北京市冬季最低气温C. 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D. 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温度4.如图所示为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制造的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它是由长颈玻璃瓶倒插在液体槽里构成的,外界温度改变时,可由玻璃管中的液面高低来表示温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玻璃管内液面升高B. 当外界温度降低时,玻璃管内液面降低C. 它是利用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D. 它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5.有一支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的温度计,检验表明: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测冰水混合物温度时,它的示数为4℃;测沸水温度时,它的示数为94℃.如果用此温度计测得某液体的温度是31℃,那么该液体的实际温度是( )A. 31℃B. 26℃C. 30℃D. 32℃6.甲、乙、丙三支酒精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都一样,甲和乙玻璃管的内径相同,甲玻璃泡的容积比乙大,乙和丙玻璃泡的容积相同,乙的内径比丙细,由此可判断这三支温度计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 )A. 甲最长B. 乙最长C. 丙最长D. 一样长填空题7.如图甲,这是小明自制的温度计,瓶中装满带有红颜色的水.这个温度计是利用__________的原理工作的,将瓶放入热水中,瓶中水柱会__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为了提高该温度计的精确度,细管应做得__________(填“粗一些”或“细一些”).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7)(8)8.如图甲,这是一支体温计,它是利用水银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该体温计的分度值是_________℃,该体温计此时的读数是__________℃;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__.℃.9. 一支刻度均匀的温度计,经校验不准确.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是4℃,放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沸腾的水中时温度为94℃,用它测量一杯水的温度为22℃,这杯水的实际温度为__________℃.当用该温度计来测量,被测量的物体温度为__________℃时,其读数(测量值)是正确的.10.使用酒精灯时,应该用__________(填“外焰”或“内焰”)给物体加热;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一只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熄灭酒精灯时,__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用嘴吹灭.11.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

第二章物质世界的尺度、质量和密度 单元测试 2022-2023学年物理八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第二章物质世界的尺度、质量和密度 单元测试 2022-2023学年物理八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第二章物质世界的尺度、质量和密度综合测试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一个物体的质量是50 kg,通常情况下这个物体应该是() A.一个中学生B.一本书C.一只猫D.一块饼干2.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A.20 km=20 km×1 000 m=20 000 mB.80 μm=80 μm×10-6=8×10-5 mC.1.0 g/cm3=1.0×10-3 kg10-6 m3=1.0×103 kg/m3D..5×103 kg/m3=1.5×103 g106 cm3=1.5×10-3 g/cm33.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室常用弹簧测力计测量质量B.“冰墩墩”从地球带往太空,质量不变C.水结成冰后,密度不变D.飞机采用密度较大的材料制造4.通常人们说“铁比棉花重”,其实质是()A.铁的质量比棉花大B.铁的体积比棉花小C.铁的密度比棉花大D.铁的熔点比棉花高5.小明用分度值是1 mm的刻度尺先后5次测量科学课本的长度,各次测量值分别为25.46 cm、25.45 cm、25.66 cm、25.44 cm、25.47 cm,则科学课本的测量值应取()A.25.455 cmB.25.46 cmC.25.496 cmD.25.47 cm6.小明想用天平称出20 g水,先用正确的方法测出空烧杯的质量,如图甲所示。

然后在右盘中增加20 g砝码,接着向烧杯中注入一定量的水,指针位置如图乙所示。

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A.向左调节平衡螺母B.向左移动游码C.用滴管向烧杯中加水D.用滴管从烧杯中取水7.关于密度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密度与质量成正比,质量越大密度越大B.密度与体积成反比,体积越大密度越小C.某种物质的体积一定时,密度与质量成正比D.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其与质量和体积无关8.“嫦娥五号”在月球上收集了一满罐的月球土壤(简称“月壤”),科研人员称出其质量为1 731 g,与计划的2 000 g存在差距,主要原因是收集罐的容积是按照月壤密度为1.6×103 kg/m3而设计的。

2022-2023学年度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定向测评试卷(含答案详解版)

2022-2023学年度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定向测评试卷(含答案详解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定向测评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15分)一、单选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下列关于物态变化描述正确的是()A.冬天水面结冰是凝固现象B.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是熔化现象C.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升华现象D.皮肤上涂一些酒精感到凉快是液化现象2、关于温度和温度计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的铁管比0℃的木头更冷B.体温计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C.温度计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D.为方便读数,需要将温度计从被测液体中拿出来与视线相平3、下列情景中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用水银体温计正确测量出甲的体温为36.5℃,然后直接测量体温为37.2℃的乙,则不能测出乙的准确体温B.将一支从冷冻室拿出来的冰棍放在0℃的环境中,只要放置足够长的时间,冰一定能熔化C.煲汤时,往往在汤水沸腾后转为小火加热,是因为转为小火也能保持汤的温度不变D.利用干冰制造舞台效果时,干冰升华放热,白雾是二氧化碳气体遇冷液化形成的4、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如下图中所示,其中正确的是()A.B.C.D.5、下列物态变化的吸放热,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A.樟脑丸变小B.露珠的形成C.“雾凇”的形成D.河水结冰第Ⅱ卷(非选择题 85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在我国“祝融号” 火星车的顶部,有一个叫集热窗的装置,里面装有一种叫正十一烷的物质。

这种物质在白天温度高时为液态。

BT 系列智能仪表 说明书

BT 系列智能仪表 说明书

闽制35020011号 伯特工控BT 系列智能仪表使用说明(BT107/108/109/608-V7.1)感谢您购买了我们的产品!仪表的基本型号在通电的最初期会在上显示窗显示出来,使用前请核对您购买的仪表型号,仔细阅读本说明书的相关章节,确保仪表正常投入运行!目录第一章概述-----------------------------------------1 性能简介----------------------------------1主要技术指标------------------------------1型号说明------------------------------------4端子接线------------------------------------6可控硅触发接线图-----------------------10 第二章 BT107操作说明-------------------------15 面板说明-----------------------------------15操作流程-----------------------------------16 第三章 BT108操作说明-------------------------23 面板说明-----------------------------------23操作流程-----------------------------------24第四章 BT608操作说明-------------------------33面板说明--------------------------------------33操作流程--------------------------------------34 第五章BT109操作说明----------------------------43 面板说明--------------------------------------43符号说明--------------------------------------44操作流程--------------------------------------45控制指令--------------------------------------56同步运行/远程控制功能-------------------58分段功率限制--------------------------------58自整定方法-----------------------------------59 第六章Err错误和通信说明------------------------60 Err错误说明---------------------------------60关于打印和通信------------------------------61第一章概述一性能简介z采用工业级单片微处理器,功能丰富。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1《温度的测量》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1《温度的测量》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1《温度的测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温度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2.理解摄氏温标和华氏温标的转换关系;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温度转换问题;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温度的测量方法;2.摄氏温标和华氏温标的转换关系。

三、教学准备1.教学用具:温度计,温度转换表;2.实验器材:水,冰块,热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与引入(5分钟)通过提问和展示图片,引发学生对温度的认识和兴趣。

教师提问:你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哪些关于温度的事物?温度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展示图片:展示不同场景下的温度计图片,并要求学生回答问题。

2. 概念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意图的展示,向学生介绍温度的概念和常见的测量方法。

概念讲解:温度是物体冷热程度的一种表示,通常用温度计来进行测量。

示意图展示:展示温度计的结构和测量原理,并说明如何读取温度。

3. 温度单位的转换(15分钟)教师介绍摄氏温标和华氏温标的概念和转换关系。

摄氏温标:以水的冰点为0℃,沸点为100℃进行刻度。

华氏温标:以水的冰点为32°F,沸点为212°F进行刻度。

示例计算:教师通过示例和计算板书,向学生演示如何进行摄氏温标和华氏温标的转换。

4. 实验探究(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加深学生对温度测量和转换的理解。

实验步骤: 1. 探究冰点温度的测量:将温度计插入冰块中,观察温度变化并记录。

2. 探究沸点温度的测量:将温度计插入热水中,观察温度变化并记录。

实验要求: 1. 学生要注意安全,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不得擅自行动。

2. 学生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并能准确计算和分析实验结果。

5. 讨论与总结(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讨论实验结果,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讨论问题: 1. 你在实验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2. 在温度测量中会遇到哪些常见问题? 3. 如何解决温度转换的计算问题?总结要点: 1. 温度的测量需要使用温度计,要注意读取温度时的单位和精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温度测量一,温度及温标1,温度(Temperature )(1)温度的基本概念温度1:通俗说,是物体状态函数,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温度2:微观说,温度是对分子平均动能大小的一种度量,其高低标志着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是物体大量分子热运动的共同表现。

温度含有统计意义,对于单个分子,温度是无意义的。

温度3:温度反应了热平衡。

温度的宏观概念是建立在热平衡基础上的。

物体或空间区域与邻近物体或空间区域是否存在热流(能量交换)及流动方向,描述这种行为的量称为温度。

若无热量流动,则称该物体或空间在这个温度下达到了热力学平衡。

(2)温度的测量○1理论基础 设计与制作温度计的理论基础:如果已知一个物体的某些性质或状态随温度变化的定量关系,就可以通过该物体的性质或状态的变化情况来获知温度。

当两个物体处于一个系统中而达到热平衡时,二者就具有相同的温度。

因而可以从一个物体的温度得知另一个物体的温度。

○2测温物质 自然界中有很多物质,其性质或状态,如电阻、热电势、体积、长度、辐射功率等,都与温度有关,但并不是所有物质都可作为感温元件,测温物质的选择必须满足以下条件:A ,物质的某一属性G 仅与温度T 有关,即()G G T ,其函数关系必须是单调的,且最好是线性的。

B ,随温度变换的属性应是容易测量的,且输出信号较强,以保证仪表的灵敏度和测量的准确度。

C ,应有较宽的测量范围。

D ,应有较好的复现性和稳定性。

完全满足上述条件的物质是难以找到的,一般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近似满足,因此由不同材料和结构形式制成的温度计各有优缺点。

2,温标(Temperature Scale )(1)概念温度的数值表示方法叫温标。

温标是温度数值化的标尺,它给出了温度数值化的一套规则和方法,并明确了温度的测量单位。

各种测温仪表的分度值就是由温标决定的。

温标就是温度的标识。

(2)建立温标三要素○1选择温度固定点; ○2选择测温物质,确定它随温度变换的属性及测温属性; ○3规定测温属性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3)常用温标○1经验温标 借助于某种物质的物理量与温度变化的关系,用实验方法或经验公式所确定的温标称为经验温标。

它主要指摄氏温标和华氏温标。

这两种温标都是根据液体受热后体积膨胀的性质建立起来的。

A ,摄氏温标原始的摄氏温标的建立是选择装在玻璃毛细管中的液体作为测温物质。

随着温度的变化,毛细管中液体的长短反映了液体体积膨胀这一测温属性。

选择1.01325*105Pa 下水的冰点温度作为下限(0O C )、水的沸点作为上限100O C ,并且认为在两点之间液柱的长短与温度的关系是线性的,在0--100O C 之间均分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摄氏度,单位符号为O C 。

摄氏温标虽不是国际统一规定的温标,但我国目前还在继续使用。

摄氏温标特点:易复现,但不确定,不能外推,缺乏理论基础。

B ,华氏温标(Fahrenheit )华氏温标的建立与摄氏温标类似。

华氏以实验室所能达到的最低温度(水+纯水+氯液或冰+盐)为0 O F ,实际为-17.8O C ,以它的体温口或腋下为100O F ,实际为37.8O C ,创建了首个温标。

后来规定在1.01325*105Pa 下水的冰点为32 O F 。

水的沸点为212 O F ,中间划分为180等分,每一等分为华氏度,单位符号为O F 。

华氏温标已淘汰,不再使用。

华氏和摄氏的关系为:5()(()32)9o o T C T F =- 可见:-40o C =-40oF 。

C ,结论:摄氏温标和华氏温标在测温学的发展中起过重要的作用,但存在明显缺点:● 温度测量依赖于选用的测温物质,且应用范围受制作温度计的材料和工作物质的限制;● 温标的定义具有较大的随机性。

虽然它们都选用冰点温度和沸点温度作为固定点,但基本单位不同,所确定的温度数值也就不同,不能严格保证世界各国所采用的基本测温单位完全一致。

假设温度与工作物质的关系为线性,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从而造成中间温度的测量差异。

○2热力学温标 热力学温标又称绝对温标或开尔文温标,单位为K 。

热力学温标是以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只能从热处传递到冷处)为基础的一种理论温标,也是理想气体温标。

已被国际计量大会采纳作为国际统一的基本温标。

其特点是不与某一特定的温度计联系,且与测温物质无关,是由卡诺定理推导出来的,所以热力学温标是一种纯理论的理想温标,无法直接实现。

规定一个绝对零度-273.15oC ,低于零度的温度不可能存在,绝对零度下原子停止运动,0k 是不会向外界放出热量的状态。

绝对零度是自然界的所能达到的最低温度。

在热力学中从理论上证明,热力学温标与理想气体温标完全一致。

所以经常借助气体温度计经示值修正后来复现热力学温标,但设备复杂、价格昂贵,不适用于实际应用。

()()273.15o T K T C =+○3国际实用温标 为了使用方便,国际上协商确定,建立一种既使用方便、容易实现、各国通用,又能体现热力学温度的温标,这就是国际实用温标,又称国际温标。

国际温标通常具备三个条件:A ,尽可能以当代科技水平接近热力学温度;B ,复现准确度高,使各国都能准确地复现同一国际温标,确保温度量值的统一性;C ,用于复现温标的标准温度计,使用方便,性能稳定。

国际温标的基本内容如下:A ,选择一些纯物质的固定点(可复现的平衡态)的温度作为温标的基准点;即按某些材料的特殊热力学状态,确定了一组参考温度值。

这些特殊的热力学状态,其温度是确定的(不一定都有三态点,如玻璃。

凝聚态:固液态、及液晶、等离子体等态)。

金点:固液平衡----1064.18oC银点:固液平衡----961.78o C铝点:固液平衡----660.323o C锌点:固液平衡----419.527o C锡点:固液平衡----231.928o C水三态点:0.010oC氩三态点;-189.3442o C氖三态点:-248.5939o C氡三态点;-259.3467o CB ,规定了不同温度范围内的基准仪器(或称内插仪器),也就是测温物质;C ,在温标基准点上分度,确定各固定点温度间的内插公式,这些公式建立了标准仪器示值与国际温标数值之间的关系,是反映温度计特性曲线的函数。

(确定温度和测温物质之间的对应关系)**温标基准点、基准仪器、内插公式被称为国际实用温标“三要素”。

D ,第一个国际温标1927年建立,此后大约每隔20年进行一次重大修改:ITS —27;ITS —48;ITS —68;ITS —90;○4ITS —90被我国广泛采用: A ,定义固定点。

ITS —90中定义固定点17个,固定点两个温度的关系为: 9090273.15t T =-90t 摄氏温度,C 。

90T 热力学温标,K 。

B ,基准仪器。

ITS —90的内插用标准仪器,是将整个温标分为4个温区。

温标的下限为0.65K ,向上到用单色普朗克辐射定律实际可测得的最高温度:●3He 和4He 蒸汽温度计;0.65—5.0K 。

(用这种仪器作为温度基准,复现温标) ● 3He 和4He 定容温度计:3.0—24.5561K 。

● 铂电阻温度计:13.8033—1234.93K 。

● 光学或光电高温计:1234.93K 以上。

上述1、2属于低温区;3属于中温区;4属于高温区。

C ,内插公式。

每种内插标准仪器在n 个固定点温度下分度,以此求得相应温度区内插公式中的常数。

(如铂R =f (T ))(4)温标的传递国际上为了统一温度测量标准,相应建立自己国家的温度标准作为本国温度测量的最高依据—国家基准。

我国的温度基准建立在中国计量科学院。

各地区、省、市建立的为次级标准,需定期由国家基准检定。

测温仪表按工作准确度可分为:基准、工作基准、一等基准、二等基准以及工作用仪表。

不管哪一级仪表都得定期到上一级计量部门进行检定。

对测量仪表进行检定是对测温仪表进行分度的另一项重要任务。

二,温度测量仪表的分类1,分类根据工作原理分类温度测量仪表:(1)基于物体受热膨胀原理的膨胀式温度计;(2)基于导体或半导体电阻值随温度变化关系的热电阻温度计;(3)基于热电效应的热电偶温度计;(4)基于普朗克定律的辐射温度计:全辐射温度计、亮度温度计(光学高温计和光电高温计)、比色温度计(双比色、三比色)。

(5)基于全反射原理的光纤温度计;(6)其它温度计。

如集成温度传感器制成的温度计、晶体管温度计等。

根据测温范围:高温、中温和低温温度计。

根据仪表准确度等级:基准、标准和工业温度计。

根据测量方法或温度传感器使用方式:接触式测温仪表(低温区)、非接触式测温仪表(高温区)。

2,接触式测温仪表(1)原理由热平衡原理可知,两个物体接触后经过足够长时间达到热平衡,则它们的温度必然相等。

如果其中之一为温度计,就可以用它对另一个物体实现温度测量,这种测温方式称为接触法测温,以此为基础设计的温度计称为接触式测温仪表。

测量时温度计必须与被测物体直接接触,充分换热。

主要是测量低温。

(2)优点A,测温准确度相对较高;主观可靠;B,系统结构相对简单,测温仪表价格较低;C,可测量任何部位温度;D,便于多点集中测量和自动控制。

(3)缺点A,测温有较大滞后;B,接触过程中易破坏被测对象的温度场分布和热平衡状态;C,不能测量移动的或太小的物体;D,测温上限受到温度计材质的限制,故所测温度不能太高;E ,易受被测介质的腐蚀作用,对感温元件的结构、性能要求苛刻,恶劣环境下使用需外加保护套管。

(4)重要接触式测温仪表有:膨胀式温度计、热电阻温度计和热电偶温度计。

3,非接触测温仪表(1)原理基于物体的热辐射原理设计而成。

测量时感温元件不与被测对象直接接触。

通常用来测定1000C 以上,移动、旋转或反应迅速的高温物体的温度或表面温度。

(2)优点A ,测温范围广,适于高温物体测量;B ,测温过程中不破坏被测对象温度场,不影响原温度场分布;C ,能测运动物体温度;D ,热惯性小,探测器的响应时间短,测温响应速度快,约2-3秒。

易于实现快速与动态温度测量。

在一些特定条件下,例如:核子辐射场,辐射测温可以进行准确而可靠的测量。

(3)缺点A ,不能直接测得被测对象的真实温度,精度不高;B ,辐射温度计的测量受中间介质的影响较大.特别是工业现场条件下,周围环境比较恶劣,中间介质对测量结果影响较大。

这种情况下温度计波长范围的选择是很重要的。

C ,辐射测温原理复杂,导致温度计结构复杂,价格较高;(4)非接触式测温仪表主要有辐射温度计、光纤辐射温度计等,其中前者又分为全辐射温度计、亮度温度计(光学温度计、光电高温计)和比色温度计。

三,膨胀式温度计利用物质的热膨胀(体膨胀或线膨胀)性质与温度的物理关系制作的温度计称为膨胀式温度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