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年份播期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干旱对冬小麦的影响

干旱对冬小麦的影响和抗旱措施摘要:通过小麦生长试验,研究了干旱对小麦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结果表明,各种干旱处理均降低了小麦幼苗的株高、根长和干、鲜重,增加了小麦幼苗根冠比。
同时,造成小麦脂质和蛋白质氧化损伤。
适宜的栽培措施、适度的干旱锻炼,可以明显提高小麦的抗干旱胁迫能力。
对小麦幼苗叶面喷施氯化胆碱,可以缓解干旱对小麦造成的伤害。
从2010年十月份开始,我国中原地区就面临干旱问题,大面积农作物受到不同程度旱情影响,冬小麦生长面临严重影响。
干旱是作物产量的重要限制因素,也是植物最容易遭受的逆境胁迫。
干旱是指在农业技术水平不高的条件下,由于长期降水量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引起农作物对水分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影响正常生长发育而减产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
土壤含水量少,植物根系难以在土壤中吸收到足够的水分去补偿蒸腾作用的消耗,植物体内的水分收支失去平衡,从而影响生理活动的正常运行。
干旱不仅造成了小麦的减产,还对小麦等粮食价格造成影响。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可以总结得出干旱对小麦的生长的影响,并做出合理的补救措施,保证冬小麦产量的稳定。
1干旱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1.1干旱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干旱对植物代谢产生多方面影响,如生长受抑、含水量下降、光合呼吸速率下降、多种酶活性改变、生物大分子损伤、蛋白质降解、细胞内容物大量外溢等。
干旱胁迫条件下,植物体内产生过多的活性氧(ROS),其被认为是引起上述损伤的原因。
过多的活性氧积累,产生氧化胁迫,能够引起几乎所有类型的生物大分子的氧化损伤,如氧化蛋白质形成羰基蛋白、降低酶活性等。
这些影响最终表现在小麦株高、根长和干鲜重均降低,小麦幼苗根冠比增加。
同时伴随有小麦幼苗膜脂和蛋白质的氧化损伤。
1.2干旱对小麦价格的影响自2010年10月中下旬以来,我国北方冬麦区多达百日余无降水,这对小麦幼苗的生长造成严重影响。
据国家防总2月8日统计,全国作物受旱面积达1.12亿亩。
在2月12日的抗旱会商专题会议上,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陈雷强调,犹豫雨雪范围和强度有限,加之气温回升,作物返青需水量增大,受旱面积仍呈扩大趋势,抗旱形势依然严峻。
天水旱作农业区不同播期对地膜小麦产量的影响

【 4 】 樊廷路, 王勇, 王 立 明, 等. 旱 地 冬 小 麦 周 年 地 膜 覆 盖 的增 产 机 理及关键技术研究[ J ] . 干 旱 地 区农 业 研 究 , 1 9 9 2 ( 2 ) : 4 — 7 . 『 5 ] 王常军, 表海 生, 等. 不 同覆 盖 方 式 对 旱 源 冬 小 麦 增 产 作 用 比 较f J 1 .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 1 9 9 9 , 8 ( 增刊 ) : 3 3 — 3 6 .
面 积 消长 过 程 , 和 协 调 的干 物质 积 累 、 运 转 与 消耗 过 6 6 . 7 m z , 区距 0 . 3 3 m, 区集 距 0 . 5 m, 行距 2 0 e m, 穴 距 程, 从而 提 高光合 生 产效 率 。 达 到增产 的 目的[ 4 1 。适期 1 0 o m, 种植 品种 为 中梁 3 0号 , 每 穴 播量 为 8 ~ 1 1 粒, 播种 的小 麦 一般 增 产 率在 1 O %以上 ,是 一 项 简单 易 1 h m 保苗 5 5 0万 。地 膜 覆 盖 穴 播 小 麦 行 间 打 孔 处
和 总产 量 的 2 8 %和 2 5 %【 ” 。 因此 , 冬 小麦 产 量 的高 低
试验 于 2 0 1 1 — 2 0 1 2年 在 天 水 市 农 科 所 中梁 试
直 接 关 系 到 全 省 粮 食 生 产 形 势 和 社 会 经 济 的发 展 。 验 站 旱 地 进 行 。该 地 海 拔 1 6 5 0 m, 年 降水 量 5 0 0 ~ 全省 约 7 0 %的冬小 麦 种 植 在 山旱 地 .制 约 旱 地冬 小 6 2 0 m m,属典 型 的雨 养农 业 区。试 验地 土 壤为 黄 绵 麦 产量 的主 要 因素 是 干旱 少 雨 、水 分 利用 率 低 和土 土 。 前茬小 麦 , 肥力 中等 。 覆 膜前 施 有机肥 1 5 . 0 t / h m 。 、
干旱及复水对冬小麦产量和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干旱及复水对冬小麦产量和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尹逊栋;吕广德;陈永军;钱兆国;刘嘉;邹俊丽;张继波;江梦圆【期刊名称】《农学学报》【年(卷),期】2024(14)5【摘要】为了探究干旱及复水条件下,冬小麦各器官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变化规律,及对产量的影响,以‘济麦22’为研究对象,在拔节期(4月2日)按照正常补水量(75 mm)的100%(CK)、80%(T_(1))、50%(T_(2))、25%(T_(3))和0%(T_(4))一次性灌溉,并在开花期(4月26日)统一复水至土壤相对湿度达90%,测定2个生育期植株各器官干物质量和总干物质量,以及各处理的最终产量。
结果表明,拔节期干旱胁迫会使冬小麦叶的干物质分配比降低,茎和穗的干物质分配比升高,叶鞘的干物质分配比变化不大,复水后各器官干物质分配比均能恢复到与对照一致的水平;开花后期植株的穗干物质重和干物质总重降低,T_(1)、T_(2)、T_(3)、T_(4)处理的冬小麦总干物质重相较于CK下降11.3%、16.0%、24.2%、35.0%,穗干物质重下降15.7%、20.0%、26.6%、32.0%;叶的花前干物质转运量和转运率显著降低,叶鞘和茎的花前转运率显著升高;T_(1)、T_(2)、T_(3)、T_(4)处理的冬小麦产量相较于对照分别下降16.2%、24.4%、29.4%、33.0%,穗粒数分别下降9.9%、11.6%、20.0%、23.3%,不孕穗率分别升高6.2、7.5、9.6、8.1个百分点,对千粒重和小穗数影响不大。
由此可知,拔节期干旱会导致干物质向茎和穗等储藏器官分配,复水后的总干物质重和穗干物质重显著降低,干旱胁迫程度越重,变化幅度越大;拔节期的干旱胁迫导致穗粒数减少,不孕穗率显著升高,产量显著下降。
【总页数】8页(P1-8)【作者】尹逊栋;吕广德;陈永军;钱兆国;刘嘉;邹俊丽;张继波;江梦圆【作者单位】泰安市农业科学院;泰安市农业气象试验站;山东省气候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61.32【相关文献】1.灌浆期干旱及复水对冬小麦旗叶蔗糖积累和产量构成的影响2.干旱及复水对芭蕉芋干物质及氮磷钾积累与分配特征的影响3.干旱及复水对'紫叶红花芋'干物质及氮、磷、钾积累和分配特征的影响4.干旱区不同水氮梯度滴灌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动态特征及产量效应5.灌溉对干旱区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和产量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春季干旱对旱地冬小麦生产的影响及施肥和灌溉的应对效果——以2003年和2009年山西垣曲县冬小麦生产的调

关键词 : 气候 变化 ; 冬小麦 ; 干旱 ; 肥水管理 ; 应对技术 ; 生产 力稳 定性
中图分类号 :1 1 S 8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6 2 2 4 ( 1)9 17 — 5 1 7 — 0 32 0 — 7 2 0 O1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 1,09: 7 — 7 6 0 3 () 7 2 1 7 1 1
J un l f r— vrn n ce c o r a o En i me t in e o Ag o S
春季 干旱对 旱地冬小 麦生产 的影响及 施 肥 和 灌溉 的应 对 效 果
— —
以 20 和 20 0 3年 0 9年 山西垣 曲县 冬 小 麦 生产 的调查 和 试 验观 察 为 例
I p c f S r n o g to i t r W h a e d a d t eM ii a i n b ri z to n r i a i n An Ex m a to p i g Dr u h n W n e e tYi l n h tg to y Fe t i a i n a d I r g t : l o - a p eo u v y a d F ed Ex e i e t 0 3 a d 2 0 a q u t , h n i r v n e Ch n m l fS r e n i l p rm n si 2 0 n 0 9 i Yu n u Co n y S a x o i c , i a n n P
摘
要: 旱灾 多发是气候变化 中农业生产 面临 的 日益严重的挑战。而干旱半干旱 区农业对旱灾表现出明显的脆弱性。本文 收集 了
秋冬至初春连旱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秋冬至初春连旱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徐玉花;吴俊祥;范志军;张军;王昊;程子宵;王浩汤;冉献忠【摘要】通过试验研究,秋冬至初春连旱对冬小麦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底墒水充足,肥料施用量适当,播种期和播种量适宜的情况下,遇秋冬季降水量距平百分率严重偏少,在冬小麦孕穗期-抽穗期形成大气干旱,短期内土壤干旱时,灌溉可使地上部干物质重量和鲜重增加,总茎数增多,但冬小麦实际产量增加不明显.当气象部门预报后期有适量降水时,不需要浇水,以避免造成水资源浪费,增加生产成本.【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0(038)014【总页数】3页(P7420-7422)【关键词】干旱;冬小麦;产量【作者】徐玉花;吴俊祥;范志军;张军;王昊;程子宵;王浩汤;冉献忠【作者单位】虞城县气象局,河南虞城,476300;虞城县气象局,河南虞城,476300;商丘市气象局,河南商丘,476000;虞城县气象局,河南虞城,476300;虞城县气象局,河南虞城,476300;虞城县气象局,河南虞城,476300;民权县气象局,河南民权,476800;商丘市气象局,河南商丘,47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62.5+32008年10月中旬冬小麦播种后至2009年4月上旬,商丘各县(市、区)降水量均在17.4 mm以下,其中虞城县降水量10.0 mm,降水距平百分率达-88%~-93%,形成大旱[1]。
4月8日至18日测定土壤湿度,除宁陵县、夏邑县外,其他县市的大部分壤土地、砂壤土地,达轻到中度干旱指标[2],冬小麦生长发育处在孕穗-抽穗期。
4月19日~25日,除永城市、夏邑县降水量19.0 mm外,虞城、商丘市区、柘城、宁陵、雎县、民权各县区降水量在39.0~81.0 mm,解除了干旱危害。
冉献忠等研究了春季干旱对冬小麦产量结构的影响,研究干旱的时间跨度是返青至抽穗期、抽穗至成熟期,长时间的干旱对冬小麦产量结构的影响,但秋冬季大气干旱造成孕穗至抽穗期短时间内土壤干旱,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程度没有进行研究[3]。
干旱对冬小麦旗叶光合参数、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干旱对冬小麦旗叶光合参数、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作者:吴金芝黄明王志敏李友军张振旺王贺正付国占陈明灿来源:《江苏农业学报》2021年第05期摘要:为了探讨干旱对不同抗旱性冬小麦旗叶光合特性、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2013-2015年,在防雨棚池栽条件下,以强抗旱性冬小麦品种晋麦47(JM47)和弱抗旱性冬小麦品种偃展4110(YZ4110)为材料,设置拔节后持续干旱处理(W 1 处理, 0~ 140 cm土层的相对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 50%± 5%)、花后干旱处理(W 2 处理,拔节期-孕穗期0~ 140 cm土层的相对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 70%± 5%,花后 0~ 140 cm土层的相对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 50%± 5%)、拔节后适墒处理(W 3 处理, 0~ 140 cm土层的相对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 75%± 5%)3个水分处理,分析上午(6∶00- 12∶00 )、下午(12∶00- 18∶00 )及白天(6∶00- 18∶00 )冬小麦旗叶光合参数的均值、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结果表明,与W 3 处理相比,W 1 、W 2 处理降低了旗叶净光合速率( P n )、气孔导度( G s )、蒸腾速率( T r )的均值,且下午的降幅大于上午,灌浆中期的降幅大于灌浆前期。
与YZ4110相比,在相同土壤水分条件下JM47旗叶 P n 均值在灌浆前期下午及灌浆中期上午、下午、白天都显著高于YZ4110;旗叶 G s 均值表现为在W 3处理下灌浆前期下午、白天及 2013- 2014生长季灌浆中期白天显著高于YZ4110;在灌浆中期旗叶 T r 均值表现为在W 3 、W 2 、W 1处理的上午、下午、白天显著高于YZ4110;旗叶 C i 均值表现为在W 2 处理下灌浆前期上午显著低于YZ4110。
与W 3 处理相比,W 1 处理下JM47、YZ4110的产量分别降低了12.5%、24.2%,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23.3%、18.2%,W 2 处理下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13.2%、13.7%,而产量仅YZ4110显著降低了9.4%。
不同时期干旱对冬小麦产量效应和耗水特性研究

不同时期干旱对冬小麦产量效应和耗水特性研究
孙宏勇;刘昌明;张永强;张喜英
【期刊名称】《灌溉排水学报》
【年(卷),期】2003(22)2
【摘要】针对不同水分处理对产量和耗水特性的影响 ,在田间对冬小麦不同生育期进行干旱胁迫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对冬小麦的产量构成因素、生育时期、水分利用效率、棵间蒸发、蒸散等因素有一定的影响 ;干旱胁迫使冬小麦的生育期缩短 ,整个生育期胁迫能使冬小麦有的生育期缩短 5~ 8d;拔节期的水分对于冬小
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有很重要的影响 ;充分灌水的处理的棵间蒸发和蒸散均高于其它处理。
【总页数】4页(P13-16)
【关键词】不同时期;干旱;冬小麦;产量;耗水特性
【作者】孙宏勇;刘昌明;张永强;张喜英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石家庄农业现代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8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274
【相关文献】
1.灌溉量和灌溉时期对宽幅精播冬小麦耗水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J], 董浩;夏光利;鞠正春;董庆裕;陈靖
2.灌水量和时期对不同品种冬小麦产量和耗水特性的影响 [J], 黄玲;高阳;邱新强;李新强;申孝军;孙景生;巩文军;段爱旺※
3.不同产量水平下冬小麦生长发育和耗水特性研究 [J], 黄超;刘战东;赵犇;张凯;宁东峰;秦安振;李森
4.不同种植模式冬小麦耗水特性及产量试验研究 [J], 王松林;史尚;王兴;汪顺生;孟鹏涛;刘慧
5.不同品种冬小麦生理耗水及产量特性研究 [J], 周永田;董宝娣;李全起;石磊;乔匀周;刘孟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近55年豫南地区干旱时空变化及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近55年豫南地区干旱时空变化及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作者:丁春英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年第25期摘要:随着极端气候多发,大气变暖,气候干旱对农业粮食产量的生产和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文章根据豫南地区地面观测站实测资料,使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和相关显著性差异分析,进行实证分析并揭示该区域近55年干旱演变规律和同时空条件下农业干旱与冬小麦粮食产量的关系。
根据豫南小麦生长周期研究产量与干旱气候的关系,有利于帮助农业劳动人员提高防旱意识,提高抗灾防灾能力,增进粮食产量,保证国泰民生。
关键词:豫南;干旱;粮食产量;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中图分类号:S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18)25-0034-03Abstract: With the frequent occurrence of extreme climate and the warming of the atmosphere, climate drought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p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grain production. Based on the measured data of ground observation stations in the south of Henan Province, the 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 (SPEI) and the correlation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nalysis are used in this pap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gricultural drought and grain yield of winter wheat under simultaneous air condition and drought evolution law in recent 55 years in this region was analyzed empirically. The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yield and arid climate based on the wheat growth cycle in the Southern Henan is helpful for agricultural workers to improve their awareness of drought prevention, improve their ability to resist and prevent disasters, increase grain yield and ensure the people's livelihood.Keywords: Southern Henan; drought; grain yield; 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 (SPEI)1 概述农业自古以来为民生之本,意义深远,农业产量受国内外高度关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量 和 总 转 移 率居 中 , 、 增 期 籽 粒 灌 浆 持 续 时 间 快 缓
和
最长 , 浆平均速 率最 高, 穗 数最 多, 粒重最 高, 灌 成 千 籽
粒 产 量 最 高 , 26 33k/ m , 别 较 9月 2 日和 1 达 2 . g h 2分 0 0月 5 日播 种 增 产 8 .8 和 1.1 ; 44% 0 1 % 9月 3 日播 种 , 育 期 0 生
第 l 期
党 建友 等 : 干旱 年 份播 期对 旱地 冬 小麦 产 量及水 分 利用 效率 的影 响
13 7
期( 4月 2 日) 茎 数 , 计 算 单 株 分 蘖 。 0 总 并 单 株分 蘖 : 12 2 上 三 叶 千 重 及 干 物 质 转 移 率 灌 浆 初 期 和 . . 收获 前 在 调查 样 方 外 , 机 选 取 3 随 0个 单 株 , 整 摘 完 取 旗 叶 、 二 叶 和 倒 三 叶 并 装 入 密 封 袋 中 , 回 室 内 倒 带
20 0 8年 7—9月 临 汾 市尧 都 区 降雨 量 为 14 3l 6 . l r m,
幅减产 。本 试验研 究 了 3 播期 对旱 地小麦 籽粒 产 个 量、 生理 特性 和水分 利用 效率 的影 响 , 旨在 为山西 省
旱 地小麦 适期 晚播 和提高 自然 降水利 用率提 供理论 依据
1 2 测 定 项 目 与 方 法 .
试 验设 在 山西 省 临 汾 市尧 都 区 大 阳镇 内鼻村 ,
壤 质 石 灰 性 褐 土 。试 验 地 理 化 性 状 为 : 机 质 9 0 有 .5 g k 、 解 氮 4 . g k 、 效 磷 l .5m / g 速 效 /g碱 8 6 m / g速 9 3 4 gk 、 钾 12m,k 。试 验 设 3个 处 理 , 别 为 : 3 e g / 分 9月 2 t 0E 播 种 , 量 12 5k/ m ; 播 1 . g h 29月 3 日播 种 , 量 15 0 0 播 6 .
=Leabharlann 单 位换 算 系数 。 田 间 总耗 水 量 ( m)=播 种 时 土 壤 m 贮水 量 +有 效降水 量 一收 获期 土 壤 贮 水 量 , 照籽 按 粒水 分 生产 率 ( E =籽 粒 产 量 ( g / 问总 耗 水 WU ) k )田
量( mm)
K e
/ 1+e ( ¨ ) ; 二 阶导 数 得 随 时 间 t 求
12 5 产 量 构 成 因 素 与 籽 粒 产 量 调 查 样 方 内 随 . . 机 取 行 长 2 m 单 行 全 部 植 株 , 除 穗 粒 数 小 于 6 0c 去
重 , 干重 , 计 算 上三 叶 干物 质转 移率 。 称 并
上 三 叶干 物质转 移 率 ( %)=[ 浆 初 期 上 三 叶 干 重 灌
~
2 2 O、0~5 5 0、0~10 c 和 1 0~2 0 c 土 层 含 水 0 m 0 0 m
量 。并 按 W = WX ×h× . 计 算 各 土 层 贮 水 量 , 01 其中 为 土 层 贮 水 量 ( m) W 为 土 壤 含 水 量 ( ) m , % ; 为 土 壤 容 重 (/ m ) h为 土 层 厚 度 ( m) 0 1为 gc 3 ; e ;.
改变 的速 率 方 程 : , B K ¨ ( ¨ 一1/ 1+ y= e e )(
快 和 缓 增 期 平 均 灌 浆 速 率 (/ ) R 为 灌 浆 期 平 均 灌 gd ,
浆 速率 (/ ) R 为最 大 灌 浆 速率 (/ ) 为灌 浆 gd , gd ,
持 续 时 间 ( ) C 为 籽 粒 初 始 生 长 势 , 受 精 子 房 的 d, 。 即
生 长潜 势 。
() g 一收 获 期 上 三 叶 干 重 ( )/ 浆 初 期 上 三 叶 干 重 g]灌
( )×1 0% g 0
粒单 株后 , 余成 穗 茎数计 数 为有 效成 穗数 , 其 数取 所 有籽 粒数 , 平均 值 为穗粒 数 ; 求 每个 处理 收 获 2个 未
取 样 的 定 点 样 方 和 4个 随 机 1 0m 样 方 , 粒 , . 脱 风
1 2. 旗 叶 叶 绿 素 S AD相 对 值 . 3 P
从 扬 花 后 第 5天
干后 称 重 ; 取 50粒 称 重 , 数 0 换算 成 千 粒 重 , 2次 重
复 ( 复 问 相 差 ≤0 5g 。 重 . ) 12 6 土 壤 水 分 测 定 分 别 于 9月 2 日 ( 期 ) . . 0 播 、
1 材料 与 方 法
1 1 试 验 设 计 .
k/ m ;0月 5日播种 , gh 1 播量 17 5k/ m 。大 区设 8 . g h 。
计 , 积 为 4 . 面 7m x9 5 m=46 5 m , 设 重 复 。 播 4 . 2 不 前 基 施 纯 氮 10 k/ m , 2 510 k/ m , 2 0 5 g h 2 PO 2 g h 2 K 0 6 k/ m , 试 品 种 : gh 2供 I 临抗 1 号 , 月 2 日收 获 。 1 6
比常 年 的 2 9 4 f 减 少 8 . i; 4 . l i m 5 1 ml 9月 份 降 雨 量 l
表 1 20 0 9年 度 尧 都 区 降 雨 量
Ta l Ra n a lo o u Diti ti 0 9 be 1 i fl fYa d src n 2 0
第 2 卷第 1 9 期
21 0 1年 1月
干 旱 地 区 农 业 研 究
Ag i u t r l Re e r h i he Ar d Ar a r c lu a s a c n t i e s
Vo . 9 No. 12 1
J n.2 l a 01
干 早 年 份 播 期 对 旱 地 冬 小 麦 产 量 及 水 分 利 用 效 率 的 影 响
耗 水 量 居 中 , 粒 水 分 生 产 率 最 高 , 0 9 9k / m。 因此 , 籽 达 .7 g m 临汾 市 尧 都 区旱 地 小 麦 播 期 适 当推 迟 到 9月 3 0日左 右 , 可 提 高 自然 降水 生产 效 率 , 实现 高 产 高 效 。 关 键 词 :干 旱年 份 ; 期 ; 地 小 麦 ; 量 ; 分 利 用 效 率 播 旱 产 水
开 始 , 隔 4d各 处 理 选 朝 向 长 势 基 本 一 致 的 旗 叶 每
1 0片 , 日本产 S A 用 P D一5 2型 叶绿 素 测定 仪 测 定 旗 0 叶叶绿 素 S A P D相对 值 。 12 4 籽 粒灌 浆速 率 .. 于扬 花后 第 5天 开 始 , 隔 每 4d各 处理 取 2 0穗 , 回室 内在 15 带 0 ℃下杀 青 3 i 0 rn a
的半 干旱雨养 农业 区 , 雨时 间上分 布不均衡 , 降 十年
m m减 少 4 6m 且 降 雨较 为分 散 , 为无 效 降 雨 , . m, 多
于旱严 重影 响 了冬小 麦 生 长发 育 , 成 旱地 小 麦 大 造
九春旱 , 冬春少 雨雪 、 多风 , 旱季 漫长 , 层土 壤蒸发 耕 量大 , 干旱严重 I 。20 4 0 9年 度小 麦 生育 期 间 , J 山西 省发 生 了 5 0年 不遇 的伏 、 、 、 连 旱 。据 统 计 , 秋 冬 春
(Z01) Y D 95 作者 简 介 : 建 友 ( 9 2 ) 男 , 党 17 一 , 山西 芮 城 人 , 助理 研 究 员 , 要 从 事 优 质小 麦 高 产 。E m i:a g o 8 0 @s a tn。 主 - aldn i u 6 5 i .o i y n 通 讯作 者 : 定 一 ( 9 3 ) 男 , 士 , 究 员 , 要从 事 小 麦 品 质 生 理 栽培 研 究 。E I i zy 8 @1 3 cm。 张 16 一 , 博 研 主 - a : i 8 6 .0 nl d 8
后 , 8 ℃烘 2 在 0 4h至 恒 重 , 取 全 部 籽 粒 , 重 并 折 剥 称 合 成 千 粒 重 。 以 扬 花 后 天 数 ( ) 自 变 量 , 粒 重 t为 千
1月 1 1 5日( 冬期 ) 2月 5日( 越 、 返青 期 ) 4月 2 、 0日 ( 孕穗 期 ) 6月 2日( 获期 ) 铝 盒烘 干 法 测 定 0 和 收 用
党建 友 , 姣 爱 , 王 张 晶 , 曹 勇 , 张建 华 , 卫云 宗 , 张定 一
(【 农 科 院小 麦 研 究 所 ,山西 临 汾 0 10 ) L西 J 4 00
摘 要 : 过 田 间大 区试 验 研 究 了干 旱 年 份播 期对 旱地 小麦 生 长 发 育 、 粒 产 量 和 水 分 利 用 效 率 的 影 响 。 结 通 籽 果表 明, 9月 3 日播 种 , 蘖 成 穗 率 高 , 体 合 理 , 浆 前 中 期 旗 叶 叶 绿 素 S A 0 分 群 灌 P D相 对 值 最 高 , 三 叶 总 干 物 质 转 移 上
12 1 生 育期 总茎数 和单株 分 蘖 于苗 后蘖 前 , .. 每
个 处 理 选 取 3 10m 调 查 样 方 , 别 调 查 基 本 苗 个 . 2 分 和 越 冬 前 (2月 1 日) 拔 节 期 ( 1 5 、 3月 2 日 ) 孕 穗 0 和
收 稿 日期 :091-0 20 .22 基 金 项 目 : 代 农 业 产 业体 系建 设 专 项 (yyx 3 ; 益 性 行 业 ( 业 ) 研 专 项 经 费 项 目(093 1 现 nct一0 )公 农 科 20000—0 ) 山 西 省 农 科 院 重 点 项 目 7;
7 . l 2 0 0 0i T m; 08年 1 0月 ~2 0 0 9年 1月 降 雨 量 仅 为
1 . m, 34m 比常 年 同期 的 6 . m 减 少 4 . m, 09m 7 5m 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