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复习题答案分析解析

橡胶复习题答案分析解析
橡胶复习题答案分析解析

橡胶工艺学复习题

一、填空10分

注:红字为答题部分。

1.碳链橡胶中,饱和橡胶有乙丙橡胶、丁基橡胶、氟橡胶、丙烯酸酯橡胶,

不饱和橡胶有天然橡胶、异戊橡胶、丁苯橡胶、聚丁二烯橡胶、丁腈橡胶。3、促进剂按结构可分为噻×类、秋兰姆类、次磺酰胺类、胍类、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硫脲类、醛胺类、黄原酸盐类八类;按PH值可分为酸性、碱性和中性三类;按硫化速度可分为超超速级、超速级、准速级、中速级和慢速级五类。

5、适合高温快速硫化的橡胶结构为低双链含量的橡胶,可采用的硫化体系有EV 和SemiEV两种。

7、在-C-S-C-、-C-S2-C-、-C-SX-C-三种交联键中,-C-S-C-热稳定性好,-C-S x-C-耐动态疲劳性好,-C-S x-C-强度高。

9、、NR热氧老化后表观表现为变软发粘,BR热氧老化后表现为变硬变脆。

11、当防老剂并用时,可产生对抗效应、加和效应和协同效应,根据产生协同效应的机理不同,又可分为杂协同效应和均协同效应两类。

12、

13、炭黑的结构度越高,形成的包容橡胶越多,胶料的粘度越高,混炼的吃粉速

度慢,在胶料中的分散性越高。

14、

15、炭黑的粒径越小,混炼的吃粉速度越快,在胶料中的分散性越好;炭黑的粒

径越小,对橡胶的补强性越高。

17、当橡胶的门尼粘度为60时可不用塑炼。

19、生胶的塑炼方法有物理增塑法、化学增塑法和机械增塑法;机械增塑法依据设备类型不同又可分为三种开炼机塑练法、密炼机塑练法和螺杆式塑炼机塑练法,依据塑炼工艺条件不同,又可分为低温机械塑练法和高温机械塑练法。

21、氧在橡胶的机械塑炼过程中起着大分子自由基活性终止剂和大分子氧化裂解

反应引发剂的双重作用,其中在低温下,氧和橡胶分子的化学活泼性均较低,氧主要起大分子自由基活性终止剂作用,而在高温下氧起大分子氧化裂解反应引发剂作用。

23、混炼胶快检的项目有可塑度测定、相对密度测定和硬度测定。

25、在混炼准备工艺中,要求称量配合操作必须做到精密、准确、不漏、不错。

27、开炼机混炼时前后辊温度应保持5~10℃温差,NR易包前辊,多数合成橡胶

易包后辊,因合成橡胶混炼时生热量比NR多,故混炼时的两辊温度均应比NR低5~10℃。

29、为减小挠度对压延半成品宽度方向上厚度不均匀的影响,通常采用三种补偿

方法,即辊筒中高度法、辊筒轴线交叉法和辊筒预弯曲法.

31、胶片压延工艺可分为压片、胶片贴合和压型;纺织物挂胶艺可分为贴胶、压

力贴胶和擦胶。

33、压延和压出时胶料均需热炼,热炼包括粗炼和细炼两个阶段,粗炼的目的是

使胶料补充混炼均匀,并可适当提高其真可塑性,细炼的目的是使胶料达到加热软化。

二、简答题(名词解释) 3*5=15分

挂胶:挂胶是利用压延机将胶料渗透入纺织物结构内部缝隙并覆盖附着于纺织物表面成为胶布的压延作用,又叫做胶布压延工艺

硫化效应:等效硫化强度与硫化时间的乘积即E=Iて

结合橡胶:也称炭黑、凝胶,指填充的未硫化混炼胶中不能被它的良溶剂溶解的那部分橡胶

塑解剂塑剂:通过力化学反应能促使橡胶大分子断裂,降低分子量,增大橡胶可塑性,也被称为化学增塑剂

母炼胶:又称为母胶,是将在混炼条件下短时间难以混合均匀且混炼生热量又多,能耗较大的某些配合剂以较大比例事先与生胶单独制成组分比较简单的混合物料,称为该配合剂的母炼胶。

压延:混炼胶或与纺织物通过压片、压型、贴合、擦胶、贴胶等操作制成一定规格的半成品的工艺过程。

橡胶:玻璃化温度低于室温,在环境温度下能显示高弹性的高分子材料。

格林强度:未硫化橡胶的拉伸强度称为格林强度。

冷流性:橡胶在其自重影响下向四周底部流散的现象为冷流。。橡胶冷流性源于分子间作用力小,分子链柔顺性好,且无支化、交联等其他阻碍分子链相对位移的因素存在。

喷霜:硫磺溶于橡胶后易于扩散,温度降低容易形成过饱溶液,过量的硫磺则扩散到胶料表面,重新结晶出来形成一层霜状粉末,这种现象叫做喷霜现象。

无硫硫化:指含硫的有机或无机化合物,在硫化过程中析出活性,使橡胶交联的硫化。

硫载体:又称为硫磺给予体,指那些含硫的有机或无机化合物,在硫化过程中析出活性,使橡胶交联的物质。

硫化强度:指胶料在一定的温度下,单位时间所达到的硫化程度或胶料在一定温度下的硫化速度。

硫化温度体系:指橡胶加热硫化时的一定温度范围内的硫化速度的现象。

交联密度:就是单位体积交联点数目,它和单位有效链数目有关。

硫化诱导期:橡胶硫化反应的速度由零加速至反应明确出现为止所经历的时间,也叫焦烧阶段。

硫化返原:橡胶硫化过程中,由于硫化温度高、硫化时间过长而产生的硫化胶交联网出现裂解,继而硫化胶料的性能降低的现象。

欠硫:主要是促进剂、硫化剂和氧化锌等漏配或少配所致。如果混炼操作不当、粉剂飞扬过多也会导致胶料欠硫。

过硫:橡胶实际操作硫化时间比理论正硫化时间长,橡胶的性能下降的行为.

理论正硫化时间:胶料达到最大交联密度时所需要时间。

工艺正硫化时间:物理机械性能处于最高值或接近最高值的硫化状态称为工艺正硫化,对应的正硫化时间称为工艺正硫化时间。

橡胶的老化:是指生胶或橡胶制品在加工,贮存或使用过程中,由于受热,光,氧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使其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使性能逐渐下降的现象。

自催化氧化作用:

防老剂的对抗效应: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防老剂并用使用时,所产生的防护效能小于它们单独使用时的效果之和。

疲劳老化:是指在交变应力或应变作用下,使橡胶的物理机械性能逐渐变坏,以致最后丧失使用价值的现象。

防老剂的加和效应:防老剂并用后所产生的防护效果等于它们各自作用的效果之和时。

补强剂:用于提高橡胶力学强度的物质叫补强剂。

硬质炭黑:粒径在40nm以下,补强性高的炭黑。

软质炭黑:粒径在40nm以上,补强性低的炭黑。

吸留橡胶:

结合橡胶:指填充的未硫化混炼胶中不能被它的良溶剂溶解的那部分橡胶。

偶联剂:能提高树脂与固体表面黏合强度的助剂。

炭黑:烃类化合物经不完全燃烧或热裂解生成的,主要由碳元素组成,以近似于球体的胶体粒子及具胶体大小的聚集体形式存在的物质。

炭黑的一次结构:也就是炭黑的聚集体。

炭黑的二次结构:由炭黑的一次结构及聚集体之间存在范德华力的作用,有时也有氢键作用,所以粒子间能产生凝聚称凝聚体为二次结构。

三、问答题6*7=42

第一章生胶

1-8、天然胶、顺丁胶、氯丁胶、丁腈胶的英文代号,品种和化学结构式如何?

主要特性和主要用途?

天然胶 NR 天然胶:1、通用类2、特种类3、改性类。在所有胶中,产量消耗最大,综合性能最好。轮胎

顺丁胶 BR 按制法分类:溶聚、乳聚、本体聚合。在通用橡胶中,弹性、耐寒性最好,耐磨性最好。

氯丁胶 CR 分类 1、通用型:硫调型、非硫调型

2、专用型:粘接型、特殊用途型

3、氯丁乳胶:通用胶乳、特殊胶乳

在通用橡胶中,性能介于饱和胶和不饱和胶之间,惟一具有阻燃性。

应用:阻燃制品、耐油制品、耐天候制品、粘着剂等领域。

丁腈胶 NBR 分类1、普通品种:极高ACN含量、高ACN含量、中高ACN含量、

中ACN含量、低ACN含量。

2、特殊品种

在通用橡胶中,极性最大,耐油性最好,导电性最好。应用:各种耐油制品,例如各种密封制品。

9、在NR、IR、SBR、BR、EPR、IIR、CR和NBR中,哪些属于结晶自补强橡胶?结晶是通过什么途径对橡胶起补强作用?

答:结晶自补强NR IR IIR CR

结晶时大分子链沿应力方向取向,晶粒在无定形大分子中起到补强作用。

10、试简述NR与IR在性能上的主要不同点及原因

答:与天然橡胶相比,异戊橡胶质量及外观都较均匀,颜色较浅,塑练快。未硫化胶流动性能好于天然橡胶,生胶又冷流倾向,格林强度较低,硫化速度较慢,压延、压出时的收速率较低,粘合性不亚于天然橡胶。与硫化的天然橡胶比,异戊橡胶硫化胶的硬度、定向应力和拉伸强度比较低,扯断伸长率稍高,回弹性与天然橡胶相同,在高温下回弹性比天然橡胶稍高,生热性及压缩永久变形、拉伸永久变形都较天然橡胶的低。异戊橡胶的耐老化性能稍逊于天然橡胶。

11、试比较一下NR、SBR和BR的弹性、耐老化性与硫磺反应性等有何差异?

并从化学结构上加以解释。

第二章硫化体系

4.喷霜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为避免喷霜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喷霜是指配合剂(如硫磺、TMTD、硬脂酸、石蜡、防老剂等)从胶料中迁出表面的现象。

喷霜产生的原因,从配方上说,主要是由于这些配合剂的用量超过了其饱和的溶解度用量所致。

为了防止喷霜,首先应注意硫磺和促进剂的用量要适当,应严格控制正硫化,并加强对游离硫的控制,必要时可采用不溶性硫磺。

7.用硫磺、有机多硫化物、过氧化物、树脂硫化时,其硫化胶性能有何特点?

答:硫磺硫化:具有高强高、高抗撕性、耐热氧、抗硫化返原、耐动态疲劳性和生热低的特点。

有机多硫化物硫化:交联键的互换反应使网络内部产生瞬时流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初始硫化过程中的网络不均匀性,使硫化胶承受更大的变形和应力。

过氧化物硫化:具有优越的抗热养老化性能、化学稳定性高,压缩永久变形小的特点。树脂硫化:高耐热性,高曲挠性。

9.CR适用的硫化剂是什么?为什么不用硫磺硫化?

答:硫调型的CR用ZnO和MgO硫化,非硫调型的CR除了用ZnO和MgO硫化外,还要配合假如硫脲类促进剂如NA-22等。

在氯丁橡胶中,一般不单独使用硫磺硫化体系的促进剂,因为各种促进剂对氯丁橡胶硫化影响不同,有些对氯丁橡胶的硫化起滞后作用,有的使硫化速度太快。最好的是TMTD/S/D/ZnO/MgO并用的体系,能获高的硫化状态,较高的强力、回弹性及伸长率。硫化胶具有良好加工安全性和网络稳定性。

12.有机促进剂的作用;有几种分类方法,各是怎样分类的?

答:作用:促进剂加到硫磺硫化的胶料中与活化剂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硫化体系。在硫化反应的前期即诱导期期间,各种促进剂与活化剂硫磺相互作用,使胶料的粘度发生了显著变化。

分类;(1)按促进剂的结构分类根据促进剂的化学结构可分为八大类

噻唑类:M,DM等

秋兰姆类:TMTD,TMTM等

次磺酰胺类:CZ,NOBS,等

胍类:D(DPG)等

二硫化氨基甲酸盐类:ZDC,ZDMC等

硫脲类:NA-22,(EDU)等

醛胺类:促进剂H等

黄原酸盐类:ZIX等

(2)按PH值分类 <7酸类 >7碱类 =7中性

(3)按硫化速度分类

超级速级超速级准速级中速级慢速级

13.指出下列促进剂的化学名称、结构式和硫化特性

D DM M CZ NOBS DZ TMTD PZ

D,二苯胍中慢速碱性促进剂

DM ,二硫化二苯并噻唑准速级酸性促进剂M,硫醇基苯并噻唑准速级酸性促进剂

CZ, N-环己基-2-苯并噻唑次磺酰胺准速级中性促进剂

NOBS,N-氧联二亚乙基-2-苯并噻唑次磺酰胺

准速级中性促进剂

DZ,N,N-二环己基-2-苯并噻唑次磺酰胺准速级中性促进剂

TMTD,二硫化四甲基秋兰姆超速级酸性促进剂

PZ,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超超速级酸性促进剂

19.活性剂(氧化锌和硬脂酸)在硫磺硫化体系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1)活化整个硫化体系 2)提高硫化胶的交联密度 3)提高了硫化胶的耐热老化性能。

第三章补强填充体系

4.炭黑的粒径大小有哪几种表示方法?举出炉法炭黑、槽法炭黑、热裂法炭黑中各一个牌号的炭黑?

7.什么是结合橡胶?结合橡胶形成的途径有哪些?哪些因素影响结合橡胶的生成

量?

答:结合橡胶也称炭黑凝胶,指填充的未硫化混炼胶中不能被它的良溶剂溶解的那部分橡胶。

形成途径有两个,一是化学吸附,二是物理吸附。影响结合橡胶的因素:炭黑的因素,炭黑的比表面积(比表面积增大,结合橡胶增加)、混炼薄通次数、温度(温度升高,结合橡胶量升高)、橡胶性质(不饱和度高,分子量大的橡胶生成的结合橡胶多)、陈化时间(时间增加,结合胶量增加,约一周后趋于平衡)

8.炭黑的粒径、结构度、表面活性及表面含氧基团对胶料的混炼、加工工艺性能和焦烧性有何影响?

答:对于混炼,粒径:粒径小,吃料慢,难分散,生热高,黏度高;结构:结构高,吃料慢,易分散,生热高,黏度高。对吃料、分散影响不显著。对于加工工艺(压延、挤出),炭黑粒径小,结构度高、用量大,压延挤出半成品表面光滑,收缩率低,压出速度快。对于焦烧性,炭黑表面含氧基团多,PH值低,硫化速度慢;炭黑粒径小,结构度高,易焦烧,硫化速度快。

9.炭黑的基本性质对硫化胶的拉伸强度、定伸应力、扯断伸长率、耐磨性有何影响?

解:(1)炭黑的化学活性越大,混炼时生成的结合橡胶数量越多,从而使胶料的门尼粘度提高,压出时口型膨胀率和半成品收缩率加大,压出速度减慢。而硫化胶的拉伸强度、撕裂强度、耐磨性等越高。

(2) 炭黑的粒径越小,硫化胶的拉伸强度、撕裂强度、定伸应力、耐磨性、硬度越高,耐屈挠龟裂性越好,回弹性和扯断伸长率减小

(3) 当粒径相同时,高结构炭黑对非结晶橡胶的补强作用大,一般有较高的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这是由于炭黑的结构提高了非结晶橡胶的结晶倾向所致。而较低结构的炭黑对结晶性橡胶的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的提高较为有利,这主要是由于结构性低时,被吸留的橡胶少,有利于橡胶的伸长结晶所致。

(4) 当炭黑粒径相同时,增大表面粗糙度会使硫化胶的拉伸强度、定伸应力、耐磨性性能下降,但扯断伸长率性能提高。

第四章老化防护体系

2.为什么IR、NR热氧老化后变软,BR、SBR和NBR热氧老化后变硬?

答:IR NR:分子链降解,分子量减小,软化;BR SBR NBR:分子链之间产生交联分子量变大,变硬。

3.影响热氧老化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⑴橡胶种类⑵氧的影响⑶试样厚度的影响⑷温度⑸硫化的影响

10.防老剂按结构可分为几类?各有何特点?

答:⑴胺类防老剂;防护效果突出(主要用于抑制热氧老化,臭氧老化,疲劳老化及重金属离子的催化氧化),但具有污染性。⑵酚类防老剂;防护效果不好(作抗氧剂使用),废污染性,适用于浅色橡胶制品。⑶有机硫化物类防老剂。

⑷其他类防老剂。

15.试分析比较NR、CR、BR的耐臭氧老化性能?

答:与臭氧反应速率CR

第五章增塑体系

3、判定增塑剂与橡胶相容性原则是什么?什么是溶剂化作用?

答:原则是:溶解度参数相近

溶剂化作用:在用极性增塑剂增速极性橡胶时,由于极性橡胶分子结构中含有极性基因,增大了大分子链段之间的作用力,降低了大分子链段的柔顺性,使之难于在外力场的作用下产生形变,但当加入极性增塑剂时,增塑剂分子的极性部分定向排列于大分子极性部分,对大分子链段起包围隔离作用,通常称为溶剂化作用。

4、合成增塑剂按化学结构分几类?酯类增塑剂对橡胶物性有何影响?

答:分八类:(1)领苯二甲酸酯类(2)脂肪二甲酸酯类(3)脂肪酸类(4)磷酸酯类(5)聚酯类(6)环氧类(7)含氯类(8)其他

酯类增塑剂对橡胶物性的影响:

<1>对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随各种增塑剂用量的增大,橡胶物理机械性能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单伸长率和回弹性却有所提高

<2>对耐寒性和耐热性的影响:对耐寒性的影响与所用化学结构有关,环状结构分子降低了硫化胶的耐寒性,具有亚甲基直链结构的脂肪酸酯类赋予硫化胶良好的耐寒性。耐热性噢诶放应采用高沸点,低挥发性的增塑剂,聚酯类增塑剂耐热效果更好。

<3>对橡胶耐溶剂性的影响:与增塑剂结构有关,含有烷烃直链结构的增塑剂易被饱和烷烃溶剂抽出,所以耐溶剂型差,而含有芳香基火酯基的极性增塑剂,不易被饱和烷烃类抽出,所以耐溶剂性好。

第十一章塑炼

4.温度对生胶塑炼有何影响?为什么NR在115℃下塑炼效果最差?

答:低温下机械塑炼效果随着塑炼温度升高而减小,高温下,机械塑炼效果随着苏联温度升高而急剧地增加,当温度在15℃左右的范围时,由于机械剪切力作用很小,橡胶大分子和氧的化学反应活性也不高,所以总的机械塑炼效果最小。

7.用开炼机塑炼应控制的工艺条件有哪些?它们对塑炼有何影响?

答:1.容量容量大小取决于设备规格与生胶种类,容量过大,辊距上方积存胶苏亮过多,不仅散热困难,胶温升高,降低塑炼效果,而且使单位时间内胶料通过辊距次数减少,生产效率下降,同时会加大操作劳动强度。容量过小也会降低塑炼生产效率。2.辊距辊速与速比一定时辊距越小,机械塑炼效果越大,同时因胶片减薄,冷却效果改善又进一步提高了机械塑炼效果。3.辊速与速比辊距一定时,提高开炼机滚筒转速或速比会增大胶料机械剪切作用,提高塑炼效果,一般在1.15~1.27范围内,但速比过大又会是生胶升温过快,反过来降低机械塑炼效果,并加大塑炼过程能耗,速比过小也会降低机械塑炼效果与生产效率。4.辊温辊温低塑炼效果好,但辊温过低,又容易造成设备超负荷而受到损害。5.塑炼时间在塑炼过程最初10~15min,胶料门尼粘度迅速降低,此后渐趋缓慢,由于塑炼过程中胶料因生热软化,分子链之间易产生相对滑移降低机械作用力,所以要获得较大可塑度最好为分段塑炼,每次塑炼时间在20min以内。6.化学塑解剂采用化学塑解剂时,可塑度在0.5以内的塑性随塑炼时间增加呈线性增长,故不需分段塑炼,采用化学塑解剂增塑时,应适当提高辊温,一般控制在70~75℃为宜。

第十二章混炼

9.当用密炼机混炼下述配方时,其加药顺序如何?(密炼机传统加料一段二段加料顺序)

NR∶100;ZnO:5.0;S:1.5;古马隆∶5;促进剂CZ∶0.7;

防老剂4010∶1.5;HAF∶30;SRF∶15.0;硬脂酸∶2.5

答:NR—ZnO—古马隆—促进剂—防老剂—硬脂酸—HAF(炭黑)--S

10.当用开炼机混炼下述配方时,其加药顺序如何?

NR100,S2.5,促DM 1, 促TT 0.05, ZnO 5, 硬脂酸2,

N 330, 40 防D 1, 松焦油 4, 石蜡1。

答:NR—石蜡—防D

各配合剂属于哪种体系?并简要说明五大体系的作用和该配方交联键结构? 11.炼胶的快速检验的项目有哪些?有两个胶料的快检结果如下,试分析该胶料在混炼中可能存在什么问题?为什么?

答:项目有可塑度、密度、硬度。胶料(1)号混炼不均,原因:胶料的可塑度或门尼粘度不均或配合剂的分散不均。胶料(2)号硫化体系出现问题,原因:少加或漏加硫化剂,促进剂,活性剂。

第十三章压延

6.压片工艺操作方法有几种?

答:依设备不同分为三辊压延机压片和四辊压延机压片。

三辊压延机压片又分为:1中下辊不积胶压延法,2中下辊有积胶法。

7.什么叫贴胶、压力贴胶和擦胶?

答:纺织物贴胶是使纺织物和胶片通过压延机等速回转的两辊之间的挤压力作用下贴合在一起,制成胶布的挂胶方法。

压力贴胶:工艺操作方法与贴胶相同,唯一的区别是在纺织物进入压延机的辊隙处留有适量的积存胶料,借以增加胶料对纺织物的挤压力和渗透作用,从而提高了胶料与织物之间的附着力作用。

擦胶:是在压延时利用压延机辊筒比产生的剪切力和挤压力作用将胶料挤擦入织物的组织缝隙中的挂胶方法。

第十四章压出

2.压出内胎和胎面所用的机头有何不同?

答:内胎挤出机头:圆筒形,用于压出中空半成品,由外口型、芯型及支架组成。胎面挤出机头:扁平形,用于压出实心半成品或片状半成品,它是一块带有一定几何形状的钢板。

7.挤出NR时,挤出机各部位的温度范围各为多少?为什么各部位温度不一样? 答:挤出NR时,机筒温度:40--60℃机头温度:75--85℃口型温度:90--95℃挤出机各段温度直接影响到挤出工艺的正常进行和制品的质量。挤出机温度随不

同部位不同胶料而有差异。挤出机一般以口型温度最高,机头次之,机筒最低。采用这种控温方法,有利于机筒进料,可获得表面光滑、尺寸稳定和收缩较小的挤出物。

十五章硫化

2.橡胶的硫化过程可分为哪几个阶段?试以硫化历程来加以说明

答:从化学角度看,第一阶段:诱导期,各组分相互作用,生成有侧基的橡胶大分子。第二阶段:交联反应,带有侧基的橡胶大分子与橡胶大分子发生交联反应。第三阶段啊:网络熟化阶段,交联键发生短化、重排、裂解,趋于稳定。从宏观角度看,分为焦烧阶段、热硫化阶段、平坦硫化阶段和过硫化阶段。

6.制造耐热密封轴套,选用NBR-40并用DCP(过氧化二异丙苯)4份(纯度40%),在160℃下硫化,此时半衰期为3.5分钟;

①求该温度下的硫化时间

②若在200℃时,它的正硫化时间为1.5分钟,求硫化温度系数K

7.某一产品胶料的正硫化时间为135℃×20min,其中平坦硫化时间围为20~100min,为了提高生产效率,硫化温度改为145℃;

①求本产品在145℃时的硫化平坦期范围的时间

②求本胶料的最小和最大硫化效应(K=2.0)

8.当胶料在140℃时正硫化时间为20min,试分别用范特霍夫公式和阿累尼乌斯方程计算在硫化温度为145℃的等效硫化时间。(设K=2,E=92KJ/mol,R=8.31J/mol)

10.已知一胶料正硫化条件为140℃×30min,平坦范围为30~50,硫化温度系数为2,计算最大和最小硫化效应及胶料在130℃、150℃时的等效硫化时间。

四、论述题10*1=10(15章的2,四章的3,三章的9 )

五、分析题12*1=12 第十二章混炼 9 10 11 配方有变

六、计算题11*1=11 第十五章硫化 6 8

工业分析考试试卷(A卷)

《工业分析》考试试卷(A卷) 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题2分,共20分) 01.标准的有效期是年。() A、三年 B、四年 C、五年 D、六年 02.分光光度法与有关。() A、入射光的波长 B、液层的高度 C、溶液的浓度 D、溶液的多少 03.对工业气体进行分析时,一般测量气体的()。 A、重量 B、体积 C、物理性质 D、化学性质 04. 不能用于分析气体的的仪器是。() A、折光仪 B、奥氏仪 C、电导仪 D、色谱仪 05. 在国家、行业标准的代号与编号GB 18883-2002中GB是指()。 A、强制性国家标准 B、推荐性国家标准 C、推荐性化工部标准 D、强制性化工部标准 06. 测定水样化学需氧量,取水样100mL,空白滴定和反滴定时耗用的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 分别为15.0mL和5.0mL,其浓度为0.1mol/L,该水样的化学需氧量为() A 40mg/L; B 160mg/L; C 80mg/L ; D 8mg/L 07、分析纯化学试剂标签颜色为:() A、绿色 B、棕色 C、红色 D、蓝色 08、液态物质的粘度与温度的关系()。 A、温度越高,粘度越大 B、温度越高、粘度越小 C、温度下降,粘度增大 D、没有关系 09、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必须使用() A、基准试剂 B、化学纯试剂 C、分析纯试剂 D、优级纯试剂 10、使用碳酸钠和碳酸钾的混合熔剂熔融试样宜在______坩锅进行。 A、银; B、瓷; C、铂; D、金

二、填空(每空1分,共32分) 01.《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将我国标准分为、 、、。 02.煤的工业分析是指包括、、、四个分析项目的总称。 03. 试样的制备过程大体分为、、、四个步 骤。 04. 肥料三要素是指、、。 05. 煤其中主要含有C n H m,CO2,O2,CO,CH4,H2,N2等气体,根据吸收剂的性质,分析煤气时,吸收顺序应该为吸收,吸收,吸收,吸收后再用燃烧法测定 和,最后剩余的气体是。 06. 煤的发热量的表示方法有三种,即、、。 07. 对于钢铁中碳的分析,通常都是采用转化为的方式进行分离富集的。 08. 试样的分解方法一般有和。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01. 艾士卡-BaSO4重量法测定煤中全硫所采取的艾士卡试剂的组成是什么?各个试剂的 作用是什么? 02. 彼得曼试剂的组成是什么? 03. 用氯化铵重量法测定二氧化硅时,使用氯化铵的目的是什么? 04.试述燃烧-碘量法测定硫的测定原理?用方程式表示。

橡胶工艺原理_复习思考题_ 答案

《橡胶工艺原理》复习思考题 0.1 名词解释 碳链橡胶、硬质橡胶、杂链橡胶、混炼胶、硫化胶、冷冻结晶、拉伸结晶、极性橡胶 杂链橡胶:碳-杂链橡胶: 主链由碳原子和其它原子组成 全杂链橡胶:主链中完全排除了碳原子的存在,又称为“无机橡胶”,硅橡胶的主链由硅、氧原子交替构成。混炼胶:所谓混炼胶是指将配合剂混合于块状、粒状和粉末状生胶中的未交联状态,且具有流动性的胶料 硫化胶 : 配合胶料在一定条件下(如加硫化剂、一定温度和压力、辐射线照射等)经硫化所得网状结构橡胶谓硫化胶,硫化胶是具有弹性而不再具有可塑性的橡胶,这种橡胶具有一系列宝贵使用性能。 硬质橡胶:玻璃化温度在室温以上、简直不能拉伸的橡胶称为硬质橡胶 0.2 一般来说,塑料、橡胶、纤维的分子结构各有什么特点? 0.3 影响橡胶材料性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橡胶性能主要取决于它的结构,此外还受到添加剂的种类和用量、外界条件的影响。 (1) 化学组成:单体,具有何种官能团 (2) 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 (3) 大分子聚集状况:空间结构和结晶 (4) 添加剂的种类和用量 (5) 外部条件:力学条件、温度条件、介质 0.4简述橡胶分子的组成和分子链结构对橡胶的物理机械性能和加工性能的影响。 答: 各种生胶的MWD曲线的特征不同,如NR一般宽峰所对应的分子量值为30~40万,有较多的低分子部分。低分子部分可以起内润滑的作用,提供较好的流动性、可塑性及加工性,具体表现为混炼速率快、收缩率小、挤出膨胀率小。分子量高部分则有利于机械强度、耐磨、弹性等性能。 0.5 简述橡胶的分类方法。 答:按照来源用途分为天然胶和合成胶,合成胶又分为通用橡胶和特种橡胶; 按照化学结构分为碳链橡胶、杂链橡胶和元素有机橡胶; 按照交联方式分为传统热硫化橡胶和热塑性弹性体。 0.6 简述橡胶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对其物理机械性能和加工性能的影响。 答: 分子量与橡胶的性能(如强度、加工性能、流变性等)密切相关。随着分子量上升,橡胶粘度逐步增大,流动性变小,在溶剂中的溶解度降低,力学性能逐步提高。 橡胶的大部分物理机械性能随着分子量而上升,但是分子量上升达到一定值(一般是600000)后,这种关系不复存在;分子量超过一定值后,由于分子链过长,纠缠明显,对加工性能不利,具体反映为门尼粘度增加,混炼加工困难,功率消耗增大等。 0.7 简述橡胶配方中各种配合体系的作用。

电路理论复习题及答案

《电路理论》 一、填空题 1 .对称三相电路中,负载Y联接,已知电源相量?∠=? 0380AB U (V ),负载相电流?∠=? 305A I (A ) ;则相电压=? C U (V ),负载线电流=? Bc I (A )。 2 .若12-=ab i A ,则电流的实际方向为 ,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 。 3 .若10-=ab i A ,则电流的实际方向为 ,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 。 4 .元件在关联参考方向下,功率大于零,则元件 功率,元件在电路中相当于 。 5 .回路电流法自动满足 定律,是 定律的体现 6 .一个元件为关联参考方向,其功率为―100W ,则该元件 功率,在电路中相当于 。 7 .在电路中,电阻元件满足两大类约束关系,它们分别是 和 。 8 .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是 、 和 。 9 .等效发电机原理包括 和 。 10.回路电流法中自阻是对应回路 ,回路电流法是 定律的体现。 11.某无源一端口网络其端口电压为)302sin(240)(?+=t t u (V),流入其端口的电流为 )602cos(260)(?-=t t i (A),则该网络的有功功率 ,无功功率 ,该电路呈 性。若端口电压电流用相量来表示,则其有效值相量 =? U ,=? I 。 12.无源二端电路N 的等效阻抗Z=(10―j10) Ω,则此N 可用一个 元件和一个 元件串联组合来等效。 13 .LC 串联电路中,电感电压有效值V 10U L =,电容电压有效值V 10U C =,则LC 串联电路总电压有效值=U ,此时电路相当于 。 15.对称三相星形连接电路中,线电压超前相应相电压 度,线电压的模是相电压模的 倍。 16 .RLC 并联谐振电路中,谐振角频率0ω为 ,此时电路的阻抗最 。 17 .已知正弦量))(402sin()(1A t t i ?+=,))(1102cos()(2A t t i ?+-=,则从相位关系来看, ?1I ? 2I ,角度为 。 18 .在RLC 串联电路中.当频率f 大于谐振频率f 0时、电路呈 性电路;当f <f 0时.电路呈 性电路.当f =f 0时,电路呈 性电路。 19 .在RL 电路中,时间常数与电阻成 ,R 越大,则电路过渡过程越 。 20. Ω 4、Ω 6和Ω 12三个电阻并联,其总电阻是 。电阻并联时,电流按电阻 成 分配。 21 .某RC 一阶电路的全响应为u c (t)=9-3e -25t V,则该电路的零输入响应为 V ,零

分析工理论试题3-1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统一试卷 化验分析工理论试卷3-1 一、填空题(共10分,共20小题, 每小题0.5分) 1、天平称得某物质量为0.3417g,而它的真实值为0.3418g,测定的绝对误差 是。 2.电磁辐射(电磁波)按其波长可分为不同区域,其中可见区波长为______。 3. 在有机化合物中,常常因取代基的变更或溶剂的改变,使其吸收带的最大吸收波长发生移动,向长波方向移动称为___________。 4. K/ MY 称。 5.化学纯试剂简称为。 6. 准确度的常用表示方法是。。 7.按酸碱质子理论, Na 2HPO 4 是。 8.对某试样进行平行三次测定,得 CaO 平均含量为 30.6% ,而真实含水量为30.3% ,则 30.6%-30.3%=0.3% 为。 9.在吸光光度法中,透过光强度和入射光强度之比,称为。 10. 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不完全一致所造成的相对误差叫。 11. 定量分析的任务是测定试样中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如果要求分析结果达到0.1%的准确度,使用灵敏度为0.1mg的天平称取试样时,至少应称取。 13.用0.100 mol·L- 1HCl滴定同浓度NaOH的pH突跃范围为 9.7~ 4.3。若HCl 和NaOH的浓度均减小10倍, 则pH突跃范围是。 14.用电位法测定溶液的pH值时,电极系统由玻璃电极与饱和甘汞电极组成,其中玻璃电极是作为测量溶液中氢离子活度(浓度)的______。 15. 平行测量的各测量值之间互相接近的程度称为。

16.pH =10.42有效数字位数为位。 17.已知0.10 mol·L- 1一元弱酸溶液的pH = 3.0, 则0.10 mol·L- 1共轭碱NaB 溶液的 pH是。 18.由某种确定的原因所引起的误差为误差,一般有固定的方向和大小,重复测定时重复出现。 19.重铬酸钾标准溶液盛放在滴定管中。 20.甲基橙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60分,把选项填在答案栏,对的 打“√”错的打“×”) 1. 分析化学的发展经历了三次巨大的变革。 2. 按误差的性质,可把误差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3. 偶然误差也称为随机误差。 4. 有效数字修约规则可以分次修约。 5. 有效数字修约规则采取“四舍五入”的规则。

工业分析与分离经典试题答案

1.工业分析所用的分析方法,按其在生产上的应用及完成时间不同可分为标准分析法和快速分析法. 2.快速分析法的特点是分析速度快,分析误差往往比较大. 3.自然界的水称为天然水. 4.天然水可分为降水,地面水和地下水三大类. 5.用采样器从一个采样单元中一次采得的一定是物料叫子样. 6.含并所有采样的子样称为原始平均式样. 7.含有所有采取的子样称为原始平均式样. 8.应采取一个原始平均式样的物料的总量称为分析化学子样单位. 9.工业物料按其特性值的变异性类型可以分为两类即均匀物料和不均匀物料. 10.在一个采样对象中应布采集样品较好的个数称为子样数目. 11.在运输工具上斜线发布点.置,末个子择点至少距车角1cm. 12.在物料堆中采样,应将表层0.1m厚的部分用铲子锄去. 13.通过机械是人工发将大块的物料粉碎成一定细度物料的过程称为破碎. 14.将最大颗粒的物料分散至25cm左右,称为粗碎 15.将最大颗粒的物料分散至25cm左右,称为粗碎 16.将25cm左右的物料分散至5cm左右的称为中碎 17.将25cm左右的物料分散至5cm左右的称为中碎 18.将5cm左右的物料分散至0.15cm左右的称为细碎 19.将5cm左右的物料分散至0.15cm左右的称为细碎 20.将0.15cm左右的物料分散至0.074cm以下的称为粉碎 21.将0.15cm左右的物料分散至0.0745cm以下的称为粉碎 22.试样的制备一般经过破碎,过筛.混匀,缩分,四个工序 23.粉碎后的物料需经过筛分.使物料达到要求的粒度. 24.混匀的方法有人工混匀和机械混匀两种 25.在不改变物料平均组成的情况下,通过步骤,逐步减少试样的过程称为缩分. 26.常用的缩分的分析方法有分样器缩分法和四分法. 27.将试样与酸性熔剂混合,置于适当的容器中,早高温下进行分解,生成易溶于水的产物,称为熔融分解法. 28.常用的碱性熔剂有Na2NO2,K2CO3,NaOH等. 29.在硅酸盐系统分析中,常用采用Na2CO3,而不是K2CO3. 30.艾士卡试剂法测矿石中全硫量属于烧结分析法. 31.在用Na2CO3熔融时,应才采用铂坩埚 32.在用Na2CO3熔融时,应采用镍坩埚. 33.水质指标按其性质可分物理指标,化学指标和微生物指标三类.

高分子化学复习题答案资料

答案大部分都是在网上或者书上找到的,少数自己总结的,不能确保百分之百正确,仅供 参考,如发现错误和遗漏之处,请大家指出! 计算题第二题方法应该没错,答案有保留小数方面的问题,如果有人找到正确的解答欢迎 补充。 一、名词解释 1. 凝胶化现象:多官能团单体聚合到某一程度,开始交联,粘度突增,气泡也难上升的现象。 2. 多分散性:合成聚合物总是存在一定的分子量分布,常称作多分散性。 3. 玻璃化温度:非晶态热塑性聚合物在玻璃态下受热转变成高弹态时的转变温度。 4. 自由基聚合:自由基成为活性种,打开烯类的n键,弓I发聚合,成为自由基聚合。| 5. 胶束成核:难溶于水的单体其短链自由基只增长少数单元(<4),就被沉析出来,与初级自由基一起 被增溶胶束捕捉,引发其中的单体聚合而成核,即所谓胶束成核。 6. 力口聚:稀类单体n键断裂而后加成聚合起来的反应。 7. 缩聚反应:是官能团单体多次缩合成聚合物的反应,除形成缩聚物外,还有水、醇、氨或氯化氢等低分子副产 物产生。 8. 接枝共聚物:主链由某一种单元组成,支链则由另一种单元组成。 9. 竞聚率:是指单体均聚和共聚链增长反应速率之比。 10. 均相成核:溶于水中的单体引发聚合形成短链自由基,多条这样亲水性较大、链较长的短链自由基 相互聚集在一起,絮凝成核的现象。 11. 定向聚合:定向聚合指单体经过定向配位、络合活化、插入增长等形成立构规整(或定向)聚合物 的过程 12. 开环聚合:环状单体b -键断裂而后开环、形成线性聚合物的反应,称作开环聚合。 13. 共聚合: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共同聚合,生成同一分子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单元的聚合物的反应。 14. 化学计量聚合 :阴离子的活性聚合由于其聚合度可由单体和引发剂的浓度定量计算确定,因此也称为化学计 量聚合。 15. 嵌段共聚物: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不同的聚合物链段连在一起制备而成的一种特殊聚合物,每 一锻炼可长达至几千结构单元。

教育教学理论考试试题(卷)和答案解析

教育教学理论考试试题与答案 一、不定项选择题(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填入题号前的括号中;每题2分,共70分) ( A )1、心理学研究认为,教师的知识和智力与教学效果表现为的关系。 A、低相关 B、高相关 C、中等程度相关 D、没有相关 E、反比例 ( C )2、学生一边记笔记,一边听课,这是注意的 A、分散 B、转移 C、分配 D、范围 E、分心 ( C )3、看书时用红笔划出重点,这是利用知觉的 A、整体性 B、理解性 C、选择性 D、恒常性 E、对比性 ( C E )4、“一题多解”属于 A、再现思维 B、求同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敛思维 E、求异思维 ( E )5、能力发展和知识、技能掌握的关系是 A、同步发展 B、能力发展快 C、能力发展慢 D、能力与知识技能无关 E、以上都错 ( ABC )6、认知心理学将知识划分为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策略性知识 D、隐性知识 E、显性知识 ( A )7、教育和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是 A、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 B、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反作用于教育 C、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对经济没有影响 D、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对教育没有影响 E、经济和教育没有必然的关系 ( ABC )8、我国的课程一般通过体现。 A、课程计划 B、学科课程标准 C、教科书 D、教学参考书 E、直观教具 ( C D )9、新课改强调 A、“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 B、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 C、师生共成长 D、教师是学生成长的促进者 E、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 CDE )10、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有 A、讲授法 B、谈话法 C、练习法 D、实验法 E、实习作业法 ( BCD )11、新课程强调的学生学习方式主要有 A、接受学习 B、自主学习 C、合作学习 D、探究学习 E、机械学习 ( ABCDE )12、教学组织形式有 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 C、分组教学 D、现场教学 E、课堂教学 ( ABCDE )13、教学评价一般应遵循原则 A、客观性 B、全面性 C、指导性 D、科学性 E、激励性 ( ABCD)14、课外作业的形式主要有 A、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 B、各种口头作业和口头答问 C、各种书面作业 D、各种实际作业 E、各种体育活动 ( ABCDE )15、“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这说明学生 A、生理和心理都不太成熟 B、学生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 C、具有发展的巨大潜在可能性 D、学生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 E、学生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在所难免 ( ABCDE )16、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坚持 A、爱与严格要求结合 B、爱与尊重、信任结合 C、全面关怀学生 D、关爱全体学生 E、对学生要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 ( ABC )17、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 A、教育目的的全面性 B、教育任务的多样性 C、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D、因材施教 E、教师的“教育机智” ( ABC )18、《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素质教育的“三个要向” 是 A、面向全体学生 B、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C、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

化学分析工试题

化学分析工试题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单位部门:姓名:准考证号:考场: 水泥化学分析工理论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 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GB/T176-2008标准仅适用于各类水泥及熟料的化学分析。() 2、一般浓度的HCI、KOH溶液同样具有缓冲溶液的作用。() 3、GB/T176标准采用直滴法(基准法)测定Al3+主要目的是为了排除Ti2+的干扰。() 4、测定铁石、硫酸渣中Fe 2O 3 时,可以使用EDTA直接滴定法。() 5、测定水泥中氧化镁时,不能用盐酸直接分解样品。() 6、不溶物是一种化学成分,它是在特定实验条件下留下的不溶残渣。() 7、快速灰化法测定煤中灰分时,可充许将灰皿连同煤样直接放入马弗炉中灼烧。 () 8、GB/T176标准规定,灼烧过的SiO 2 沉淀要求用HCL和KF处理,以便消除沉淀上吸附杂质的干扰。() 9、新标准增加氯离子含量要求,主要是限制外加剂的加入。() 10、K-B指示剂、CMP指示剂在不同的PH值范围内可显示不同的颜色。()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GB/T176-1996标准规定,在进行化学分析时,除另有说明外,必须同时做 的测定,其他各项测定应同时进行并对所测结果加以校正。

2、分析实验室用水共分三个级别,其中用于一般化学分析试验,可用 等方法制取。 3、标定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时,须两人进行实验,分别各做,取 为测定结果。浓度运算过程中保留有效数字,浓度值报出结果取有效数字。 4、水泥化学分析中,分解试样的熔剂分为和两种。 5、煤的工业分析中,ad、ar分别代表基基。 6、使用没有经过校准的量器(如容量瓶、滴定管等)容易造成误差。 7、空白试验是指不加试样的情况下,按照所进行的试验。 8、铜盐回滴法测铝时,终点颜色与剩余量和PAN指示剂的加入量有关。 9、GB/T176-2008标准规定了水泥中三氧化硫测定可 用、、 和方法。 10、某些试样的烧失量出现负值,主要原因是。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水泥烧失量测定是指试样在950-1000℃下灼烧()。 A、1-1.5小时 B、1小时 C、30分钟 D、20-30分钟 2、在测煤的工业分析时,灰分的测定应在温度升至()时,在该温度下保温30分钟。 A、350℃ B、500℃ C、815℃ D、700℃ 3、银坩埚—NaOH溶样,用酸分解溶块后,转移至容量瓶中用水稀释后,有时溶液出 现混浊是()造成的。

工业分析总复习题答案

总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仅供参考) 一、选择题 1.国家标准的有效期是年。( C ) A.三年B.四年C.五年D.六年 2.在标准代号与编号GB/T176-2008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中“GB/T”是指(B )。 A.强制性国家标准B.推荐性国家标准C.强制性化工部标准D.推荐性建材部标准3.硫在钢铁中是元素。( B ) A.有益B.有害C.无作用D.少量有益、大量有害 4.普钙磷肥的主要有效成分为。( C ) A.磷酸钙B.磷酸一氢钙C.磷酸二氢钙D.游离磷酸 5.测定水样化学需氧量,取水样100mL,空白滴定和反滴定时耗用的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分别为15.0 mL和5.0 mL,其浓度为0.10mol/L,该水样的化学需氧量为( B )。 A.40 mg/L B.160 mg/L C.80 mg/L D.8 mg/L 6.分析纯化学试剂标签颜色为。( D ) A.绿色B.兰色C.棕色D.红色 7.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必须使用试剂。( A ) A.基准B.化学纯C.分析纯D.工业纯 8.使用碳酸钠和碳酸钾的混合溶剂熔融试样宜在坩埚中进行。(B ) A.瓷B.银C.铂D.金 9.试样的采取和制备必须保证所取试样具有充分的。( A ) A.代表性B.唯一性C.针对性D.正确性 10.不属于钢铁检测中五大元素的是。( B ) A.硫B.铁C.锰D.磷 11.下列元素中,哪个不是肥料的主要元素( C )。 A.氮B.磷C.硫D.钾 12.氟硅酸钾法测二氧化硅所用标准溶液是( B )。 A.Na2CO3 B.NaOH C.EDTA D.HCl 13.煤的挥发分测定时,盛装试样的器皿是( B )。 A.玻璃器皿B.一种带盖瓷坩埚C.灰皿D.称量瓶 14.容量法测定硅酸盐中钙、镁离子时所用标准溶液是( C )。 A.Na2CO3 B.NaOH C.EDTA D.HCl 15.水泥熟料中游离氧化钙测定时,所用标准溶液是( C )。 A.苯甲酸B.NaOH C.EDTA D.HCl 16.某溶液主要含有Ca2+、Mg2+及少量Al3+、Fe3+,在pH=10时加入三乙醇胺后,用EDTA 滴定,用铬黑T为指示剂,则测出的( B )的含量。 A.Mg2+ B.Ca2+、Mg2+ C.Al3+、Fe3+ D.Ca2+、Mg2+、Al3+、Fe3+ 17.欲测定SiO2的正确含量,需将灼烧称重后的SiO2以HF处理,宜用下列何种坩埚( B )。A.瓷坩埚B.铂坩埚C.镍坩埚D.刚玉坩埚 18.优级纯、分析纯、化学纯试剂的瓶签颜色依次为( A )。 A.绿、红、蓝B.红、绿、蓝C.蓝、绿、红D.绿、蓝、红 19.优级纯、分析纯、化学纯试剂的代号依次为(A )。

橡胶工艺学课程习题答案

橡胶工艺学课程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橡胶:是一种有机高分子材料,能够在大的变形(高弹性)下迅速恢复其形变;能够被改性(硫化);改性的橡胶不溶于(但能溶胀于)沸腾的苯、甲乙酮、乙醇和甲苯混合液等溶剂中;改性的橡胶在室温下被拉伸到原长的2倍并保持1min 后除掉外力,它能在1min 内恢复到原长的1.5倍以下。 2.格林强度:未经硫化的拉伸强度 3.冷流性:生胶或未硫化胶在停放过程中因为自身重量而产生流动的现象。 4.活性剂:配入橡胶后能增加促进剂活性,能减少促进剂用量或降低硫化反应温度,缩短硫化时间的物质 5.促进剂的迟效性 6.焦烧:加有硫化剂的混炼胶在加工或停放过程中产生的早期硫化现象。焦烧现象本质是硫化,胶料局部交联 7.工艺正硫化时间:胶料从加入模具中受热开始到转矩达到M 90所需要的时间。%90)(90?-+=L H L M M M M 8.硫化返原:又称返硫,是胶料处于过硫化状态,胶料的性能不断下降的现象。 9.硫化效应:硫化强度与硫化时间的乘积,用E 表示。? 10.防老剂的对抗效应:防老剂(抗氧剂)并用后产生的防护效能低于参加并用的各抗氧剂单独使用的防护效能之和 11.防老剂的协同效应:防老剂(抗氧剂)并用后的防护效能大于各抗氧剂单独使用的效能之和,是一种正效应。 12.软质炭黑:粒径在40nm 以上,补强性低的炭黑 13.硬质炭黑:粒径在40nm 以下补强性高的炭黑 14.结合橡胶:也称为炭黑凝胶,是指炭黑混炼胶中不能被它的良溶剂溶解

的那部分橡胶。 15 .炭黑的二次结构:又称为附聚体,凝聚体或次生结构,它是炭黑聚集体间以范德华力相互聚集形成的空间网状结构,不牢固,在与橡胶混炼是易被碾压粉碎成为聚集体。 16.增塑剂:增塑剂又称为软化剂,是指能够降低橡胶分子链间的作用力,改善加工工艺性能,并能提高胶料的物理机械性能,降低成本的一类低分子量化合物。 17.塑炼:塑炼是指通过机械应力、热、氧或加入某些化学试剂等方式,使橡胶由强韧的高弹性状态转变为柔软的塑性状态的过程 18.压延效应压延后胶片出现性能上的各项异性现象 19. 抗氧指数又称塑性保持率,是指生胶在140℃×30min前后华莱士塑性值的比值,其大小反映生胶抗热氧化断链的能力。 二.填空∶ 1.碳链橡胶中,不饱和橡胶有__NR __、__SBR __、___BR __、__IR __, 饱和橡胶有__EPM _、__EPDM _、__IIR _、_FPM _、_ACM _; 杂链橡胶有_聚氨酯橡胶PU _、__聚硫橡胶T __;元素有机橡胶包括_硅橡胶MVQ __等。 2.通用合成橡胶包括__丁苯橡胶SBR ___、__顺丁橡胶BR __、__异戊橡胶IR __、__氯丁橡胶CR __、__乙丙橡胶EPR __、_丁基橡胶IIR _和_丁腈橡胶NBR _。 3.天然橡胶中包含的非橡胶成分有____蛋白质____、____丙酮抽出物_____、_____少量灰分____、____水分____和_______。 4.?目前所有弹性体中,弹性最好的橡胶是_NR_(BR是通用橡胶中最好的)______,比重最小的橡胶是_______,耐磷酸酯油类的橡胶是_乙丙橡胶______,气密性最好的橡胶是_CO _,气透性最好的橡胶是_硅橡胶______,耐压减振性好的橡胶是_______,广泛用作胶粘剂的橡胶是_硅橡胶______,具有生理惰性的橡胶是_硅橡胶______,滞后损失、生热大的橡胶是________,抗湿滑性差的橡胶是_BR______,耐高低温性最好的橡胶是________,耐磨性最好的橡胶是______。 5.NBR根据丙烯腈的含量可分为____极高CAN含量____、__高CAN含量__、____中高CAN含量____、___中CAN含量___和__低CAN含量__五类。

理论复习题及答案3

1.关于危险和有害因素辨识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危险和有害因素的辨识是指研究防止事故发生或控制事故发生的实际措施 B、危险和有害因素的辨识是分辨.识别.分析确定系统内存在的危险 C、危险和有害因素存在与生活的各个方面 D、对于危险和有害因素,还要分析其触发事件,亦即危险和有害因素出现的条件或设想的事故模式 2.下列关于评价单元的方式对策措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保险装置是指发生危险情况时,能自动动作消除危险状态的装置 B、采用机械通风时,要根据季节风向采取相应措施,以保证厂房内有足够的换气次数 C、惰性气体保护的作业是缩小或消除易燃可燃物质的爆炸范围,从而防止燃烧爆炸 D、隔离密封盒的防爆等级应与爆炸危险环境的等级相适应 3.在类比某个危险和有害因素时若只有安全管理制度,而没有设置安全设施或没有设置控制型的安全设施,则此危险和有害因素处于“失控”状态,构成()。 A、事故隐患 B、事故发生 C、危险识别 D、隐患控制 4.下列不属于工艺设备.装置的危险和有害因素辨识内容的是()。 A、设备本身是否能满足工艺的要求 B、标准设备是否由具有生产资质的专业工厂所生产.制造 C、是否具备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 D、设备是否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 5.当外力去除后,物质世界的状态总是自发地转变成()。 A、无序 B、规则 C、运动 D、静止 6.下列属于评价单元的布局对策措施的是()。 A、本质安全布局对策措施 B、惰性气体保护布局措施 C、火灾危险性生产及储存设施的分布 D、通风换气设施的布局对策措施 7.在易燃物品的分类中,不包括()。 A、易燃固体 B、易燃液体 C、自燃物品 D、遇湿易燃物品 8.根据易燃液体的储运特点和火灾危险性的大小,《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将其划分的种类不包括()。 A、甲类 B、乙类 C、预乙类 D、丙类 9.在易燃液体储运危险识别中,整装易燃液体运输辨识的内容不包括()。 A、装卸作业中的危险辨识 B、公路运输中的危险辨识 C、管道运输中的危险辨识 D、铁路运输中的危险辨识 20.下列不属于生物性危险和有害物质的是()。 A、致病微生物 B、易燃易爆性物质 C、传染病媒介物 D、致害动物 21.下列关于安全评价信息采集方法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从互联网中查找采集属于间接采集法 B、对于安全评价来说,间接采集的信息是一般均属过去时间和空间的信息 C、采用现场便携式仪器或工具,对特定指标进行测量并记录,属于直接采集法 D、直接采集法一般采用“问.听.看.查”的方式,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独立的,无序的22.评价结论应考虑逻辑思维方法中“逻辑规律”的运用,其中内容不包括()。 A、同一律 B、多元率 C、排中律 D、不矛盾率 23.下列关于确定安全评价方法应注意的问题的说的.法中不正确的是()。 A、任何安全评价方法都有其一定的使用范围和条件 B、事故树分析法使用于分析基本的事故致因因素 C、被评价系统若同时存在几类危险和有害因素时,往往需要用几种安全评价方法分别进行评价 D、在安全评价中,由于评价目标的不同,要求评价的最终结果是不同的 24.毒害品水路运输方面的危险不包括()。 A、装载位置方面的危险 B、连挂时的速度危险 C、易燃毒害品的火灾危险 D、容器封口的危险25.控制论的核心问题是()。 A、消息 B、调节 C、信息 D、管理 26.作为元素系统,若每个元素出现的概率相等,则为无序状态,这时符号熵被称为()。 A、高熵 B、低熵 C、最小熵 D、最大熵 27.关于对现场勘察结果进行汇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现场勘察得到的结果是直接信息的汇集 B、现场勘察的直接信息是通过现场检查.检测.检验及访问等途径采集到的信息 C、经数理统计将数据整理成可以与相关标准比对的格式,才能用于安全评价,得到结果 D、现场勘察结果汇总是信息处理的过程,是为安全评价和安全控制服务的 28.抓住评价项目安全评价最直接的关键是()。 A、单元评价结果 B、各类评价结果 C、单项评价结果 D、综合评价结果 29.下列不属于环境空间防爆意义中控制事故设施的是()。 A、轻质屋面 B、安全水封 C、蒸气幕 D、泄压面积 30.当前,对安全生产条件提出明确要求的不包括()。 A、矿山 B、建筑 C、化学用品 D、设备 31.在安全距离的达标要求中,一般对爆炸危险要查清楚()m,以内的周边环境。 A、300 B、500 C、800 D、1000 32.各种起重作业中发生的挤压.坠落.物体打击和触电是()。 A、物体打击 B、机械伤害 C、起重伤害 D、高处坠落 33.在特种设备中,起重机械的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不包括()。 A、由于基础不牢.超工作能力范围运行和运行时碰到障障碍等原因造成的翻倒 B、超过工作载荷.超过运行半径等引起的超载 C、与建筑物.电缆线或其他起重机械相撞 D、工作过程中必然的事故 34.在外界的力量作用下,系统中的元素呈()排列状态。 A、无序 B、混乱 C、静止 D、规则 35.安全评价现场動察中,工况调查的建立联系不包括()。 A、向企业出示安全评价机构资质证书 B、项目中未进行初步设计的单体 C、说明需要企业配合的工作 D、介绍安全评价原则流程和评价工作流程 36.下列属于能量范畴的是()。 A、噪声的声能 B、有毒物质 C、有害粉尘和室息性气体 D、腐蚀性物质 37.评价方法按照评价要达到的目的划分,不包括()。 A、事故致因因素安全评价法 B、物质系数分析法 C、事故后果安全评价法 D、危险性分级安全评价法 38.在现场调查分析方法中,按过程调查的优点是()。 A、调查效率高 B、针对性强,易发现问题 C、目标集中,易体现安全管理的符合性 D、可系统地了解安全管理的整个过程,可观察到各接口协调的情况 39.不安全行为所产生不良后果的行为是()。 A、必然事故 B、设备故障 C、管理缺陷 D、人员失误 40.在安全设施的种类中,下列不属于控制事故设施的是()。 A、泄压设施 B、紧急处理设施 C、低压真空系统的密封设施 D、紧急救授设施 41.安全评价各种信息汇集在()上,但也通过信息进行反馈控制。 A、信息流 B、管理流 C、控制流 D、能量流 42.在安全设施改进建议中,对构成“事故隐患”或“风险不可接受”的危险和有害因素提出安全对策建议提高安全设施的配置并对安全设施的可靠性和()进行判断。 A、全面性 B、有效性 C、系统性 D、完整性

高级化学分析工理论试题集

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 化学分析工高级理论知识试卷 注 意 事 项 1、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标封处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和所在单位的名称。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您的答案。 4、不要在试卷上乱写乱画,不要在标封区填写无关的内容。 一 二 总 分 得 分 得 分 评分人 80题。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内的括号中。每题1分,满分80分。) 1. 可逆反应2HI (气) H 2(气)+I 2(气)这一可逆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当容器中压强增加时,其影响是( )。 A 、正反应的速率与逆反应的速率相同程度增加 B 、只增加正反应的速率 C 、只增加逆反应速率 D 、正反应速率比逆速率增加得快 2. 下列溶液具有缓冲作用的是()。 A 、食盐和铵盐组成的水溶液 B 、盐酸和苛性碱组成的水溶液 C 、碳酸和纯碱组成的水溶液 D 、醋酸和它的钠盐组成的水溶液 3. 碘的电极反应式为:I 2+2e=2I -,若溶液中[I -]=10-2mol/dm 3时,电极电位是( )。(??I 2/2I -=0.534V ) A 、0.78V B 、-0.653V C 、0.653V D 、-0.78V 4. 标定AgNO 3用的氯化钠干燥的条件是( )。 A 、100℃烘至恒重 B 、180℃烘至恒重 C 、250℃烘至恒重 D 、500~600℃烘至恒重 5. 在实验室,常用浓盐酸与()反应,来制备氯气。 A 、Fe 2O 3 B 、KMnO 4 C 、Mg D 、MnO 2 6. 在某离子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 ,先有白色沉淀产生,既而沉淀又消失,变得澄清 的阳离子是()。 A 、K + B 、Al 3+ 考 生 答 题 不 准 超 过 此 线 地 区 姓 名 单 位 名 称 准 考 证 号

工业分析 复习题

《工业分析》复习题 一、选择题(共30分,2分/题) 1、当甲乙两方对分析结果有分歧,为了解决争议,可以使用的分析方法是( A ) A、验证分析 B、仲裁分析 C、例行分析 D、监测分析 2、( A )的结果是进行工艺核算,财务核算和评定产品质量的依据,要求有较高的准确度。 A、标准分析法 B、快速分析法 C、中控分析 D、例行分析 3、不属于工业分析的特点的是( D ) A、分析对象的物料量大 B、分析对象的组成复杂 C、分析任务广 D、对试样的全部杂质进行分析 4、硅酸盐烧失量一般主要指( A ) A、化合水和二氧化碳 B、水分 C、吸附水和二氧化碳 D、二氧化碳 5、用碳酸盐熔融硅酸盐属于( B ) A、湿法分解 B、干法分解 C、以上两种都对 6、下列吸收剂能用于吸收CO2的是( A ) A、KOH溶液 B、H2SO4溶液 C、KMnO4 溶液 D、饱和溴水 7、属于强制性标准的是( D ) A、QB/T 2234—1898 B、QB/T 2154—1990 C、QB/T 1562—2003 D、QB 724—1998 8、采取天然水时,应将取样瓶浸入水下面( C )处取样。 A、30cm B、40cm C、50cm D、50m 9、定向非随机不均匀物料的采样原则是( C ) A、随机采样 B、非随机采样 C、分层采样 D、定期采样 10、萃取分离方法是基于各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 A )不同这一基本原理。 A、分配系数 B、分离系数 C、萃取百分率 D、溶解度 二、填空题(共20分,1分/空) 1、被称为工业生产的眼睛,在工业生产中起把关作用的是工业分析。 2、工业物料可以分为均匀物料和不均匀物料。 3、硅酸盐可分为天然硅酸盐和人造硅酸盐。 4、工业分析者对岩石、矿物、矿石中主要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的全面测定,称为全分析。 5、水分与岩石、矿石的结合状态不同分为结合水和吸附水。 6、当硅酸盐熔融后呈蓝绿色,在水中浸取时呈玫瑰色,则样品中有锰存在。 7、供全分析用的水样不得少于 5L ,供单项分析用的水样不得少于 0.3L 。 8、水样的预处理包括:浓缩、过滤、蒸馏、排除干扰离子和消解。 9、在满足需要的前提下,样品量和样品数越少越好。

《道路建筑材料》—复习题及标准答案

道路建筑材料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沥青混合料:沥青混合料是矿质混合料(简称矿料)与沥青结合料经拌制而成的混 合料的总称。 2.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是指由硅酸盐水泥熟料、0~5%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适 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 3.混凝土拌和物:混凝土拌和物是将水泥、水与粗、细集料搅拌后得到的混合物,是 指在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尚未凝结硬化的水泥混凝土。 4.建筑钢材:建筑钢材系指在建筑工程结构中的各种钢材,如型材有角钢、槽钢、工 字钢等;板材有厚板、中板、薄板等;钢筋有光园钢筋和带肋钢筋等。 5.聚合物:聚合物是由千万个低分子化合物通过聚合反应联结而成,因而又称为高分子化合物或高聚物。 二、填空题 1.按岩石的形成条件可将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 2.集料包括各种(天然砂)、(人工砂)、(卵石)和(碎石)等,以及各类工业冶金矿渣。 3.集料的级配参数有(分计筛余百分率)、(累计筛余百分率)、(通过百分率)。 4.石油沥青四组分是指(沥青质)、(胶质)、(芳香分)、(饱和分)。 5.石油沥青的胶体结构可分为(溶胶型)、(凝胶型)和(溶-凝胶型)三种。 6.按照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特点,将其分为(悬浮密实)结构、(骨架空隙)结构、(骨架密实)结构。 7.硅酸盐水泥熟料主要有(硅酸三钙)、(硅酸二钙)、(铝酸三钙)和铁铝酸四钙四种 矿物组成。 8.水泥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子)和水按适当比例配合,必要时掺加外加剂 等配制而成。 9.低碳钢在受拉过程中经历了(弹性)、(屈服)、(强化)、(颈缩)四个阶段。 三、单项选择题 1.石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为V S ,开口孔隙体积为V i ,闭口空隙体积为V N ,石料在干 燥状态下的质量为m S ,则石料的表观密度ρ S 为(B)。

篮球课程理论考试试题卷与答案解析

篮球课程理论考试试题卷及答案(A+B卷) 篮球课程理论考试试卷(A)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最早的篮球规则是由篮球运动的创始人詹姆士?奈史密斯博士于1892年制定了()比赛规则。 A、15条; B、14条; C、13条; D、16条。 2、男子篮球于()奥运会上将男子篮球列入正式比赛项目。 A、1948年第十四届; B、1952年第十五届; C、1936年第十一届; D、1940年第十二届。 3、在篮球技术教学中,应该依据技术动作形成的一般规律,在组织教学上,教材教法和运动负荷安排上,都要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 A、直观性原则; B、从实际出发原则; C、循渐进原则; D、巩固提高性原则。 4、篮球教学中成绩考核的目的在于()学生掌握篮球理论、技术与技能的实际水平,促进学生勤学苦练,全面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任务内容和要求。 A、检查教师的教学效果; B、合理地准确地评价; C、提高教学质量; D、加强课堂控制。 5、单手或双手反弹传球的击地点应在距离()的地方。 A、接球人三分之一; B、接球人一米左右; C、接球人四分之三; D、接球人三分之二。 6、防守无球队员的选位一般应站在()位置上。 A、站在对手与球篮之间的有利; B、站在对手与球篮之间; C、站在对手与篮之间远离球的一侧; D、站在对手与篮之间偏向有球一侧。 7、当进攻队员掩护时,防守掩护的队员及时提醒同伴并主动后撤一步,让同伴及时从自己和掩护队员之间过去,以便继续防住各自的对手,此配合是()。 A、挤过配合; B、绕过配合; C、穿过配合; D、交换防守配合。 8、制止快攻发动的关健是()。 A、积极拼抢前场篮板球; B、防守快下队员; C、堵截快攻第一传和接应; D、控制对方的推进和少防多。 9、战术基础配合是()有目的、有组织、协调行动的方法。 A、两人之间; B、四人之间; C、四五人之间; D、两三人之间。 10、快攻战术的三攻二配合中,防守队员平行站位时进攻应用()。 A、从两边线快速运球切入上篮; B、遇到防守时快速跳起远投。 C、快速传递超越防守到篮下攻击; D、从两个防守中间的中路运球突破,然后根据防守的堵位情况分球攻击。

分析工理论题(二套 含答案)

2008年南京市分析工技术比武试题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第1题~第40题。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内的括号中。每题1分,满分40分。) 1.反应A(气)+2B(气) 2C(气)+2D(固)+Q,达到平衡后,如要使V正加快,平衡向右移动,可采取的措施是( C )。 A、使用催化剂 B、升高温度 C、增大A的浓度 D、缩小容器体积 2.向1毫升pH=1.8的盐酸中加入水( A )才能使溶液的pH=2.8。 A、 9ml B、10ml C、8ml D、12ml 3.欲取50ml 某溶液进行滴定,要求容积量取的相对误差≤0.1%,在下列量器中宜选用( B ) A、50 ml量筒 B、50 ml移液管 C、50 ml容量瓶 D、100 ml量筒4.对照试验可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其原因是消除了(A)。 A、方法误差 B、试验误差 C、操作误差 D、仪器误差 5.称量法测定黄铁矿中硫的含量,称取样品0.3853g,下列结果合理的是( B )。 A、 36% B、36.41% C、36.4% D、36.4131% 6.安瓿球吸取试样后,用( C )毛细管尾部。 A、润滑脂塞封 B、高温火焰烧结 C、小火焰熔封 D、胶帽套住 7.下面溶液能够导电的是(B )。 A、酒精溶液 B、食盐溶液 C、蔗糖溶液 D、无水硫酸 8.分析用水的质量要求中,不用进行检验的指标是( B )。 A、阳离子 B、密度 C、电导率 D、pH值 9.滴定分析用的标准溶液是( D )。 A、确定了浓度的溶液 B、用基准试剂配制的溶液 C、用于滴定分析的溶液 D、确定了准确浓度、用于滴定分析的溶液 10.分样器的使用不正确的是( D )。 A、应用与分样器进料口宽度相等的铁铲进料 B、缩分后的物料可进一步破碎缩分 C、利用分样器缩分物料比四分法速度快 D、物料经分样器后,质量和组分含量都会减小 11.在气相色谱法中,进行定性试验时,实验室之间可以通用的定性参数是( C )。 A、调整保留时间 B、保留时间 C、相对保留值 D、调整保留体积 12. 下列中毒急救方法错误的是( B )。 A、呼吸系统急性中毒时,应使中毒者离开现场,使其呼吸新鲜空气或做抗休克处理 B、 H2S中毒立即进行洗胃,使之呕吐 C、误食了重金属盐溶液立即洗胃,使之呕吐 D、皮肤、眼、鼻受毒物侵害时立即用大量自来水冲洗 13. 一般对标准物质和成品分析,准确度要求高,应选用( B )。 A、在线分析方法 B、国家、部颁标准等标准分析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