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经济发展状况

合集下载

国家探索德国的地理特点和经济发展

国家探索德国的地理特点和经济发展

国家探索德国的地理特点和经济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德国作为一个重要的欧洲国家,以其独特的地理特点和强大的经济实力而闻名。

本文将探讨德国的地理特点以及其经济发展情况。

一、地理特点德国位于中欧,东临波罗的海和北海,与丹麦、波兰、捷克、奥地利、瑞士、法国、卢森堡、比利时和荷兰等国家接壤。

地处欧洲中心,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

1.地形地貌德国的地形地貌多样,主要分为北部沿海平原、中部丘陵地带和南部山地三个区域。

北部沿海平原地势平坦,是农业发达的地区。

中部丘陵地带分布着许多湖泊和小河,土地肥沃,适宜农业与林业。

南部山地包括阿尔卑斯山脉和黑森林,地势复杂,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

2.气候德国气候温和多变,受大西洋气流和大陆性气候的影响。

北部地区冬季较冷,夏季凉爽,降水较多;南部地区气候更温暖,冬季较短。

德国四季分明,春季花开如海,秋季金色的落叶让整个国家披上一层美丽的姿态。

二、经济发展作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德国的经济发展长期居于世界前列。

以下是德国经济发展的几个重要方面:1.制造业德国以制造业为主要经济支柱,尤其在汽车制造、机械工程和化工等领域具有竞争力。

德国的汽车品牌如奔驰、宝马和大众等享誉全球,其机械工程产品和化工产品也深受世界市场的青睐。

2.出口贸易德国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国之一,出口产品以制造业为主导,包括汽车、机械设备、电子产品、化工品等。

德国优质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很高的认可度,出口贸易对德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创新科技德国在科学研究和创新领域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德国拥有许多世界一流的科研机构和大学,科学家们在各个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发现和突破。

德国在工程技术、生物医药、能源等领域的创新能力备受瞩目。

4.旅游业德国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旅游业为德国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不仅为国家创造了可观的收入,也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酒店、餐饮、交通等。

总结起来,德国独特的地理特点和强大的经济实力使其成为世界的焦点。

德国服务业发展现状

德国服务业发展现状

德国服务业发展现状近年来,德国的服务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服务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就业增长,也为德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德国服务业的规模和贡献度不断扩大。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德国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逐年增加,已经超过了工业部门。

这一趋势表明,服务业正逐渐成为德国经济的主要引擎。

尤其是金融、保险、科技咨询等高附加值的服务领域,对国家经济的贡献度更是不容忽视。

德国的服务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数字化的推进,德国的服务业开始注重技术创新和数字化转型。

例如,电子商务、在线支付、共享经济等新兴业态快速发展,在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为服务业的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

此外,德国的服务业还注重研发和创新投入,积极推动科技与服务的融合,为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第三,德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

作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德国的服务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德国的服务企业以高质量、高效率、高附加值的服务赢得了国际客户的青睐。

尤其是在汽车、机械、工程咨询等领域,德国的服务企业享有盛誉。

此外,德国的服务业还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合作和投资,通过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提升了德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然而,德国服务业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服务业整体规模相对较小,与德国强大的制造业相比,服务业的发展仍有差距。

其次,德国服务业的劳动力结构问题突出,过多的低技能工作岗位和缺乏高级技术人才的矛盾突出,制约了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

此外,服务业的数字化转型仍面临一些困难,包括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问题,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解决。

为了进一步推动德国服务业的发展,政府和企业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大对服务业的支持力度,包括提供财政和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和创新投入。

其次,加强职业教育和人才培养,提高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和专业素质。

此外,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和条件。

3德国经济发展现状及前景

3德国经济发展现状及前景

3德国经济发展现状及前景3.1德国经济发展现状虽然经济危机给德国经济带来的最黑暗的一刻已经过去,经济严重衰退的谷底也已摆脱,但经济危机的影响尚未过时。

摆脱或战胜危机还需借以时日。

德国是外向性经济比较突出的国家,经济的增长对国际大环境的依赖比较严重。

只要世界经济不稳定,德国经济就仍处在风雨飘摇中。

从国家层面看,德国经济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失业人口增加。

2010年对绝大部分德国企业来说,优先考虑的课题是控制成本和优化结构,因此企业裁员不可避免。

根据科隆经济研究所最新的调查结果,在44个行业中,有27个行业准备在新的一年减少工作岗位;有16个行业打算保持现有岗位数量不变。

只有一个行业即制革产业明确表示将扩招工人。

从私人消费层面看,2009年德国私人消费比2008年增加了0.5%,对经济回暖或多或少起到了某种促进作用。

2010年德国私人消费很有可能将陷于停滞状态。

对于2010年的德国经济来说,私人需求将不会产生推动作用。

3.2德国经济发展前景德国经济面临的挑战是严峻的,经济前景不甚乐观。

结构性改革和调整不会一蹴而就。

德国结构问题是多年来累积起来的,解决这些问题,决非能一日而成。

尽管当前德国经济仍未摆脱衰退困扰,但德国政府未雨绸缪,从长远考虑制定了新的经济增长战略,计划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德国政府一方面希望将绿色经济作为摆脱经济危机的出路,更重要的是要努力谋求面向未来的经济可持续发展。

绿色经济能够刺激经济景气和建立新的经济行业。

同时,要谋求整体经济的现代化,使当前的工业核心向资源有效利用方向转变,也要努力实现经济长远、合理、低碳型、资源节约型增长。

环保技术是当下德国经济的稳定器,并将成为其未来经济振兴的关键。

如果德国经济能顺利实行生态变革,到2020年国内可新增100万个就业岗位。

德国环保技术和产品质量多年来处在世界领先水平,环保意识在德国已深入人心。

相信德国绿色技术具有极好的发展机会,将为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德国经济发展

德国经济发展

德国经济发展德国是欧洲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经济实力与影响力在国际舞台上备受瞩目。

本文将探讨德国经济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未来趋势,并分析德国经济成功的原因。

一、经济发展历程追溯德国经济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从20世纪初开始。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然而,在20世纪20年代,德国的经济开始迅猛增长。

这一时期,德国的工业逐渐崛起,以汽车、化工和机械制造业为主。

但是,这一繁荣在20世纪30年代初遭到了战争的破坏。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经历了短暂的恢复期,然后又进入了二战的废墟。

重建期过后,德国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迎来了所谓的“经济奇迹”。

德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改革,重点发展了汽车、石化、机械制造和电子等行业。

这些举措大大促进了德国经济的增长,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富裕和最有竞争力的国家之一。

二、经济现状如今,德国经济仍然强劲。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德国是全球第四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中国和日本。

德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位居欧洲之首,几乎是其他欧洲国家的两倍。

德国以其强大的制造业和出口业务而闻名,特别是在汽车、制药和机械制造领域。

同时,德国还是欧元区的核心经济体,对欧洲经济的稳定和增长起着重要作用。

德国的经济实力为其提供了在欧盟内发挥领导作用的机会,并参与欧洲经济和货币政策的决策。

然而,德国经济面临一些挑战。

近年来,德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这对社会保障体系和经济增长构成了压力。

此外,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也对德国的出口业务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因此,德国需要采取相应措施来应对这些挑战,以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成功原因分析德国经济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有以下几个关键因素:1. 制造业实力:德国以其高质量的制造业享誉全球。

德国的制造商注重创新、高效和可持续发展,不断推出高品质的产品以满足全球市场需求。

例如,德国汽车制造商以其卓越的工艺和可靠性而闻名于世。

2. 教育和职业培训:德国注重培养高素质的劳动力。

德国人均gdp

德国人均gdp

德国人均gdp德国人均GDP是一个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其中德国的人均GDP也是全球水平中居于前列的国家之一。

本文希望通过主要在分析德国近几年来发展状况、正在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以及影响德国人均GDP未来发展的潜在性,全面介绍德国有关人均GDP的现状和趋势。

一、德国近几年来发展状况1.1发展增长率截至2017年,德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8万亿欧元,7.1%的增长率,比2016年的6.9%稍微有所增加,而近5年间总体上维持在5.5%左右的增长势头,处于不错的发展状态。

1.2投资水平2015年至2017年期间,德国的投资水平比较稳定,从2015年的20.1%到2017年的19.6%,但总体上仍保持较高的水平,投资仍是全球经济发展中德国不可缺少的动力源。

1.3非贸易收入与外国经济贸易持续发展密切相关,德国非贸易收入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6年至2017年期间,资本收入从2.7%增至2.9%,人力资本收入从0.7%增至1.1%,服务收入从14.2%增至14.7%,尤其是服务收入的增加,显示德国服务机构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正在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2.1多元经济德国经济拥有高度发达并多元化的特点,机械、汽车制造等制造业一直是德国重要的出口商品,此外,德国在服务业也发挥着超乎寻常的作用,如旅游、零售、信息技术、金融服务等,使德国的GDP增长率稳定维持在5.5%左右的水平。

2.2政策扶持近几年,政府改革和宏观经济政策积极影响了德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劳动力市场改革,它使得德国的劳动力市场更加灵活,促进了德国的经济发展,动摇了原先的低水平平台改革的重点在于推动就业和改善技能,不仅有助于提升德国的增长,而且还带动了消费和投资。

2.3货币政策德国最近几年一直在采取宽松货币政策,包括降低利率、放松货币政策,促进投资和消费,增强经济增长动力,同时也降低了外汇和债券市场的风险承受能力,使德国目前的经济处于较为稳定的发展状态。

现代德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特点

现代德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特点

现代德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特点作为欧洲大陆的中心国家之一,德国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独特的社会特点而备受世界瞩目。

随着时间的推移,德国经济和社会也在不断地变化和演变,从“铁血宰相”俾斯麦时期的工业革命开始,到如今成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的现代德国,这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特点也与时俱进,变化万千。

一、德国经济德国的经济实力源远流长,早在19世纪中叶,德国便以其精湛的制造业闻名于世。

自二战后,德国经济不断发展,在改革开放和全球化的大潮下,更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1. 创新驱动作为世界主要的高科技生产国之一,德国一直以来都以科研和创新为经济发展的基石。

德国拥有世界上最高水平的实验室和研究机构,研究领域也十分广泛,涵盖了机械制造、汽车、电子、环保、能源等各个领域。

德国还倡导并支持企业家,尤其是创新型企业的发展,不断推出创新政策和举措,为企业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2. 制造业德国的制造业一直是其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德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高质量、高技术和高附加值,这样的制造业特点也是德国经济成功的关键所在。

德国的汽车和机械制造业尤其突出,如梅赛德斯-奔驰、大众、西门子、博世等一批世界知名的企业,已经成为德国乃至全球的经济重要代表。

3. 服务业虽然制造业是德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但服务业的地位也在不断提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结构的转型,德国逐渐向高科技、知识和服务型经济转型。

金融、信息技术、媒体和旅游等服务业正在成为德国经济的新增长点,为德国经济和就业提供了新的动力。

二、社会特点除了经济实力的强大外,德国的社会特点也是值得关注的重要现象。

1. 教育德国的教育一直是世人所称道的。

德国拥有一套完善的教育体系,其聚焦于学生的创造力和能动性,力求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潜力。

德国的教育也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训练,不少大学开设了实践性课程和实习项目,使学生更容易找到工作和实现自我价值。

2. 社会保险德国的社会保险体系在全球范围内也是比较优秀的。

德国经济发展

德国经济发展

德国经济发展德国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德国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德国经济发展的背景、特点以及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一、德国经济的发展背景德国作为一个高度工业化和出口导向的国家,其经济发展与其丰富的工业基础密不可分。

德国以汽车、机械、化工等制造业闻名于世,并拥有高度发达的科技创新体系。

此外,德国也是欧洲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其强大的内需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二、德国经济的特点1. 制造业优势:德国的制造业一直被认为是全球的标杆,其高品质和卓越工艺赢得了全球消费者的青睐。

德国的汽车制造业、机械制造业等在全球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并为德国经济创造了巨大的价值和就业机会。

2. 创新驱动:德国一直致力于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

德国拥有世界领先的研发和创新机构,这些机构与企业紧密合作推动了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的开发。

例如,德国在可再生能源、生物技术和医疗设备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3. 高水平的教育体系:德国拥有世界一流的教育体系,在高等教育方面享有盛誉。

德国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吸引了大量国际学生和研究人才,为德国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4. 强劲的出口表现:德国是出口大国,出口业一直是德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德国制造的汽车、机械设备、化工产品等在世界各地销售良好,并为德国创造了巨额贸易顺差。

三、德国经济对全球经济的影响1. 区域引擎:作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德国经济的发展对欧洲经济有重要影响。

德国对欧盟其他国家的投资和贸易合作在促进欧盟内部经济一体化、增加就业和提升生活水平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 技术创新的驱动者:德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成就也对全球经济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德国的科技研发成果为全球科技进步做出了贡献,并推动了全球科技产业的发展。

3. 全球供应链关键节点:德国拥有发达的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系统,是全球供应链中的重要节点。

德国制造的产品通过高效的供应链网络迅速流向全球各地,对全球贸易和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德国经济发展与中国的对比

德国经济发展与中国的对比

德国经济发展与中国的对比近年来,德国经济一直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增长,而在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也是世界上最快的之一。

虽然两国之间有很大的文化和制度上的区别,但是它们在经济发展的方面也有很多共同之处。

德国和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德国和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德国是一个发达国家,它的经济发展是由科技创新和高端产品制造支撑的。

在过去几年中,德国一直致力于发展新的技术和制造高质量的产品。

这种模式在全球范围内非常成功。

德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之一,其汽车、机械和化学制品等高端产品备受欢迎。

与此相反,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是由大规模的工业产值、劳动密集型制造和出口支撑的。

虽然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很快,但类似的发展模式有时候对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存在一定的影响。

德国和中国的劳动力市场除了经济发展模式不同之外,德国和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也有很大的差异。

在德国,劳动力市场相对稳定,有着许多有保障的就业机会和良好的福利制度。

这些有保障的机会吸引了大量的高技术人才和优秀的工人。

与此相反,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呈现出一个不稳定的局面,一些企业采用的是灵活的用工制度,一些工人可能需要长时间工作,但是却得不到足够的赔偿。

德国和中国的财政制度德国拥有世界上最为强大的财政制度之一,其政府不仅有着强大的税收体系,而且还有着高效的支出机制。

财政制度的不断完善为德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与此相反,中国的财政制度还有一定的缺陷。

虽然政府实行了许多有效的改革,但是中国的经济体制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它的银行系统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平衡。

德国和中国对于创新的重视程度对于世界各国而言,在科技创新的赛道上领先是非常重要的。

德国和中国都十分注重科技创新。

德国表现出了其在基础科研方面卓越的实力,其在机械工程、汽车技术、生物医药和建筑和城市规划等领域的突出表现都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而中国则注重于应用研究和工程技术,并在人工智能、新能源、深度学习和区块链等领域取得了很多进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经济发展状况
刘学明
1.自然资源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属于自然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 在工业原料和能源方面主要依靠进口。

矿物原料(钢、铝土矿、锰、磷酸、钨和锡)对外国的依赖特别大。

德国拥有少量铁矿和石油, 天然气需求量的三分之一可以由国内满足, 硬煤、褐煤、钾盐的贮量较丰富。

德国森林覆盖面积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一, 以针叶林为主。

在西部, 私人林占43%, 国营林占32%, 其余属于社团或地方。

全国生产的木林只能满足国内木材需求的45%。

褐煤是采矿工业中最大的一个工业部门。

褐煤矿主要分布在莱茵兰勃兰登堡州南部和萨克森州, 有开采的储量为560亿吨。

由于铀的储量有限, 自1981年起, 不再开采铀矿。

核电站所需浓缩铀由国外进口。

2.经济简史
1949年德国分裂为两个国家,先后建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40多年来,两个国家沿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经济体制,总的来讲经济发展比较迅速,经济实力也大为增强。

联邦德国在战后经济全面恢复的基础上,沿着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到60年代中期出现“经济奇绩”。

后来虽然经历了席卷西方世界的三次经济危机,但其经济增长速度仅次于日本,仍然高于西方其他的工业国家,成为西方第三大经济强国,民主德国沿着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和集中计划体制,到70年代中期已发展成为先进的工业国家,是苏联东欧国家中居苏联之后的第二大经济强国。

但是,就两个德国相比,战后初期德国两个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大同小异,居民生活水平相差无几。

40多年后民主德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远不如联邦德国,劳动生产率和居民生活水平尚不及联邦德国的50%。

在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影响下,1989年东欧国家发生急剧变化,对民主德国产生最深刻的影响。

民主德国虽是东欧比较富裕的国家,但其领导人从60年代起放弃民族统一旗帜,在新形势下又拒绝改革,从而引起群众不满、最后导致不得不开放柏林墙和边界。

与此同时,联邦德国凭借其巨大的经济实力,利用当时对其有利时机,首先在1990年7月1日实现两个德国的经济和货币统一,然后在1990年10月3日联邦德国正式吞并民主德国,实现了统一。

自从两个德国货币统一以来,东德的经济形势急剧恶化,企业倒闭,失业现象严重、西方商品充斥市场,物价飞涨,劳动力大批向西德滑动,资金筹集困难,199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一年下降16.4%。

在德国统一的影响下,1990年德国内部需求增加,投资扩大,刺激和促进西德经济的发展,经济增长率高达4.5%,其中将近1个百分点是通过东德消费需求增长取得的。

1991年德国东部地区经济形势继续恶化,国内生产总值再下降31.4%.已达谷底;另一方面在西德资助1350亿马克的作用下,手工业开始明显复苏,建筑业有所发展,商业、交通和服务行业的经营活动趋于活跃。

1991年上半年德国西部地区经济增势甚猛,经济又增长4.5%;但下半年经济增势减弱,其主要原因是:世界经济不景气使外国需求减少,高利率影响投资,增税措施影响私人消费,东部地区经济满足本地区市场的能力有所增强。

1991年西德地区经济增长3.1%。

l992年德国东部地区经济开始走出谷底,逐步回升,头三个季度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9.4%、3.4%和3.0%,预计全年增幅约为3—4%。

3.经济概况
德国是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家。

经济实力位居欧洲首位,在国际上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第三经济强国和美国之后的第二大贸易国。

德国经济1993年经历了战后最严重的衰退,1994年回升强劲,国内生产总值增幅达2.9%,1995年增幅明显减缓,为1.9%。

1996年德国经济低速增长,增幅1.4%,主要得益于出口的增长,全年出口增幅达4.6 %。

国内设备投资趋于活跃,增长2.6%;建筑业投资则出现2.7%的负增长。

公共消费增加2.8%,但私人消费仅增长1.4%。

德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失业急剧上升,1996 年失业人数397万,失业率10.4%。

企业破产严重,达25530家,比上年增加14.3%。

东部经济重陷困境,1996年经济增幅仅为2%,远低于上年5.3%的增长速度。

另外投资环境恶化,产业结构调整相对滞后也是困扰德经济的重要问题。

4.行业概况
(1).农业概况
德国农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 农业从业人员约占总劳动力的4%, 拥有高度发达的农业,80%以上的农产品能够自给,部分进口也是出于调剂品种或价格因素。

劳动生产率40多年来有了极大提高,1950年一个劳动力只能养活10人,到1994年则能养活95个。

国家对农业实行补贴,农产品价格上涨低于工资的增长。

据统计,1950年一个中等收入四口之家的伙食费占家庭全部支出的45%,到1993年已下降到15%。

德国北部农户经营种植业较多,南部则饲养业较发达。

目前全国农用土地1700万公顷, 农户不足60万户。

德国农户年投资约300亿马克,年营业额700亿马克,其中400亿为饲养业,300亿为种植业,所生产的产品的85%作为食品工业用的原料,为90万人提供了就业机会。

在农业中,90%农户经营饲养业及普通种植业(谷物、甜菜等),10%农户是葡萄、啤酒花、水果、蔬菜、烟草等专业户。

专业户盈利高,但风险也大。

普通农户为减少风险,一般是饲养和种植并举,但有侧重,以应付万一的灾害。

每户农民年平均收入4.5万马克,在欧洲属中等水平。

以产值论,德国种植业中最大项目是谷物,其次是水果、甜菜、鲜花和观赏植物、蔬菜等。

在饲养业中,最大项目为奶牛,其次为猪、牛、鸡等。

(2).工业概况
德国经济的主要支柱是工业, 工业对于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5%, 从业人员约占总劳动力的40%。

重要的工业领域有钢铁、采矿、精密仪器和光学仪器、航空航天、纺织和服装、食品工业和造船工业等。

虽然国民经济逐年增长,但由于德国的工业技术水平不断地提高,其能耗反而持续下降。

虽然西德工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下降,但它仍然反映联邦德国的经济实力和对外经济交往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西德各工业部门之间发展不平衡, 一些传统工业--钢铁, 造船,采煤,纺织工业现都成为夕阳工业, 产量和产值都减少很多, 造船和采煤工业靠着国家补贴度日。

汽车工业、机械制造、化工工业、电工电子业、食品工业成为德国的五大工业支柱,其销售额占整个工业的58%, 就业人数占40%。

但近两年来受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发展速度减缓。

目前在西德属于高速增长的部门是塑料加工、有色金属、航天航空工业及电讯和数据加工工业。

(3).服务业概况
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德国的工业和农林牧渔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均逐年减小, 而第三产业(包括商业、交通、服务等行业)则持续壮大。

国民生产总值中, 第三产业占将近60%。

从就业人数看,在全部就业人员中, 第三产业占50%。

主要包括商业、交通运输业、电信、银行、保险、出租房屋、旅馆、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部门。

旅游业发达, 每年有大
量游客在德国旅游。

5.主要经济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35387亿马克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43300马克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1.4%
国民收入:26650亿马克
汇率(1998年5月1日):1美元=1.7793马克通货膨胀率:1.5%
失业率:1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