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复合材料.ppt

合集下载

《CC复合材料》PPT课件

《CC复合材料》PPT课件

才能成为真正的结构致密、 性能
优良的碳/碳复合材料 ,此即致密
化过程.传统的致密化工艺大பைடு நூலகம்分
为液相浸渍和化学气相沉积(CVI)
两种.
整理ppt
7
3.3
液相浸渍工艺
液相浸渍工艺一般在常压或减压下进行.
重复浸渍 — — — 炭化 — — — 石墨化 ,达 到致密预制体.此工艺存在问题是:
(1) 工艺繁复、 周期长、 效率低;
整理ppt
10
整理ppt
11
四 发展趋势及应用
(1) 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在生物医学方面 ,可作人体骨 骼的替代材料 ,比如人工髋关节、 膝关 节、 牙根等.
(2) 汽车、 赛车的制动系统. (3) 在核反应堆中制造无线电频率限幅器. (4) 利用其高导电率和很高尺寸稳定性 ,制造卫星通讯抛物 面无线电天线反射器. (5) 用碳/碳复合材料代替石棉制造熔融玻璃的滑道 ,其寿命 可提高100倍以上. (6) 制作高温紧固件.在700 ℃ 以上 ,金属紧固件强度很低 , 而碳/碳复合材料在高温下呈现优异承 载能力 ,可作高温下使用的螺栓、 螺母、 垫片等.
性及热、电传导特性等特点.而
且 ,其质轻 ,比强度和比弹性模量
都很高 ,更重要的是这种材料随
着温度的升高(可达2 200 ℃)其
强度不降低 ,甚至比室温条件下
还高。
整理ppt
4
三 制备工艺
制备碳/碳复合材料主要步骤为: 预制体成型 → 致密化处理 →
最终高温热处理
整理ppt
5
3.1
预制体成型
• 在进行预制体成型前,根据所设计复合材 料的应用和工作环境来选择纤维种类和编 织方式.例如 ,对重要的结构选用高强度、 高模量纤维.对要求导热系数低的则选用低 模量炭纤维 ,如粘胶基炭纤维

碳碳复合材料ppt课件

碳碳复合材料ppt课件

循环浸渍-碳化曲线反映了浸渍-碳化工艺特点:
❖ 在进行1~3次浸渍碳化时,复合材料的密度增加较快, 从预制体密度(约1.2~1.3g/cm3)增加到1.6g/cm3以上;
❖ 从第四次循环浸渍碳化开始,则每次复合材料的密度增 加相对较慢。
❖ 为了减少浸渍-碳化次数,提高浸渍碳化效率和改善复 合材料的性能,一般采用真空压力浸渍工艺,形成了压 力浸渍碳化工艺(PIC, Pressure Impregnation Carbonization)。并且在沥青液态浸渍-碳化工艺中得 到应用。
沥青碳化率=0.95QI+0.85(BI-QI)+(0.3-0.5)BS
因此,沥青的碳化率随高分子量芳香族化合物的含量增加而增加。 最高的碳化率达90%,但与碳化时的压力有关。当碳化压力增强时, 低分子量物质挥发气化,并在压力下热解得到固态沥青碳。
★ 沥青碳化特性
★ 沥青碳化特性
沥青的压力碳化经历以下过程:
沥青液态压力浸渍-碳化 工艺是在常压、250℃下先浸 渍,然后在此温度下加压至 100MPa压力下继续浸渍,再 此压力下经650℃碳化。
同样需经历多次PIC工艺 使/C复合材料致密化。
● HIPIC工艺
HIPIC工艺是热等静压浸 渍碳化工艺(Hot Isostatic Pressure Carbonization),即 在等静压炉中进行PIC工艺。
沥青、树脂浸渍-碳化与CVD裂解碳填充孔隙的区别
C/C复合材料CVD/CVI工艺的种类主要有:
❖ 等温 (Isothermal)法; ❖ 压力梯度 (Pressure gradient)法; ❖ 温度梯度(Thrmal gradient)法; ❖ 化学液气相沉积法(Chemical Liquid Vapour

CC复合材料PPT优秀资料

CC复合材料PPT优秀资料

成型方法很多,其工艺过程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种方法: 2 C/C复合为热解碳与浸渍碳两种,热解碳主要是甲烷、乙烷、丙烷和乙烯以及低分子芳烃等组成,经高温裂解生成碳,浸渍碳是树
脂或沥青经碳化或石墨化制得。
C/C复合材料且质量小、刚性好,并且是极耐高温的材料,其强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在2500℃达到最大值,同时它有良好的抗烧蚀
性能和抗热震性能,是宇航中非常重要的材料,例如作为导弹的鼻锥体。
C树/脂C复浸合渍材碳料是的经纤基高体温维前生与驱成体的树,脂通常预产浸碳率料较高,但难以石墨化热,压且电制阻坯率高,热导率差,最终碳生成化的石墨为各向异C性/的C。复合材料
基体材料分为热解碳与浸渍碳两种,热解碳主要是甲烷、乙烷、丙烷和乙烯以及低分子芳烃等组成,经高温裂解生成碳,浸渍碳是树
热解碳原料来源丰富,质量可靠,品种多,且成本低, 选材范围广。
9.2 C/C复合材料的制备
成型方法很多,其工艺过程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种
方法: 树脂浸渍碳是经高温生成的,通常产碳率较高,但难以石墨化,且电阻率高,热导率差,最终生成的石墨为各向异性的。
沥青浸渍碳通常于低压或常压下残余碳,因而产碳率较低,但易于石墨化,最终生成的石墨为各向同性的,其电阻率低,热导性好,
模量高。
碳纤维成型物(碳毡、碳布、碳纤维缠绕、碳纤维多向编织物)
热解碳原料来碳源丰纤富维,质成量型可靠物,(品种碳多毡,且、成本低,选材范围广。
CVD渗透
碳但纤是维 C/C成复型合物材碳(料碳布不毡能、、在碳碳氧布化纤、性碳维气纤氛缠维中缠绕耐绕受、、高碳温纤,维因多此向关编于织C物/C)复合材料的抗氧化研究是一个重点内容。 热解碳原料来碳源丰纤富维,质多量向可靠编,织品种物多),且成本低,选材范围广。

cc复合材料

cc复合材料
(2)抗氧化涂层要能减少碳向外扩散,这 点对含有氧化物的涂层尤为重要,因为 氧化物易被C 还原;
(3)涂层与基体碳之间要能良好结合,形 成较高的结合强度,对多层涂层来说, 各层之间也要有良好的结合强度,以免 分层或脱落;
(4)涂层与基体、涂层的各层之间的热膨 胀系数要尽可能接近,避免在较大的热 应力作用下涂层出现裂纹或剥落;
碳/碳复合材料
碳/碳复合材料的端头帽 碳/碳复合材料加工件
1.碳碳复合材料特性及性能
1.1碳碳复合材料特性 C/C复合材料是新材料领域中重点研究和开发 的一种新型超高温材料,它具有以下显著特 点:
(1)密度小(<2.0 g/cm ),仅为镍基高温合金的 1/4,陶瓷材料的1/2,这一许多结构或装备 要求轻型化至关重要。
3.1内部抗氧化技术 该化技术是从两方面来解决C/C 复合材料的
抗氧化问题。 (1)改进纤维的抗氧化问题。纤维抗氧化性能 的提高手段有两种,一是提高纤维的石墨化度, 从而提高纤维的抗氧化性;另一种方法是在纤 维的表面进行涂层,使纤维得到保护。
(2)提高C/C 材料基体的抗氧化性。可以通过 加入氧化抑制剂的方法来提高C/C 材料基体的 抗氧化性,如加入含磷化合物等,通过磷与氧 的作用,使氧失去氧化活性,从而达到抗氧化 的目的,但效果并不理想。另外一种方法是在 基体中加入抗氧化组分,如重金属、陶瓷等可 以提高C/C 复合材料的抗氧化性;还可以在基 体中加入有机硅、有机钛等,使基体C被SiC和 TiC取代,也可达到抗氧化的目的。
2.1.2 热梯度式(差温式)CVD技术 将热梯度式CVD技术应用于碳刹车盘的制备, 其基本思路是在碳盘工件的径向(而不是厚度
方向)形成温度梯度,并通过压差使碳源气逆 温度梯度定向流动,从而提高了增密速度。并 研究了温度、气氛压力及其流量等参数对CVD 增密过程的影响。发现当温度、气氛压力搭配 合理时,热梯度式CVD增密效果大大优于均温 式,总致密时间仅为相应均温式的1/3。若在差 温式CVD基础上实现差温-差压式CVD可进一步 改善CVD增密效果。

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PPT课件

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PPT课件
含碳量95%左右的称为碳纤维; 含碳量99%左右的称为石墨纤维。 优点:碳纤维比重小、比强度、比模量大,耐热性 和耐腐蚀性好,成本低,批量生产量大,是一 类极为重要的高性能增强剂。
第2页/共65页
用碳纤维制成的树脂基复合材料比模量比钢和铝合金高5倍,比强度高3倍以 上; 同时耐腐蚀、耐热冲击、耐烧蚀性能均优越
石墨层片的缺陷 及边缘碳原子
基本结构单元
石墨微晶
原纤维构成碳纤维单丝
二级结构单元
碳纤维的三级结构单元
第38页/共65页
石墨微晶在整个纤维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碳纤维由表皮层和 芯子两部分组成,中间是连续的过渡区。 皮层的微晶较大,排列较整齐有序,占直径的14%,芯子占39 %,由皮层到芯子,微晶减小,排列逐渐紊乱,结构不均匀性愈 来愈显著。
美国的碳纤维主要用于航空航天领域,欧洲在航空航天、体育用品和工业方 面的需求比较均衡,而日本则以体育器材为主。
第6页/共65页
6.2 碳纤维的制备
很多纤维能用溶液纺丝或熔融纺丝来制作!!! 面条?? 粉丝?? 一些高分子丝??
碳纤维能不能用这两种方式呢??
在空气中在350℃以上的高温中就会氧化;在隔绝空气 的惰性气氛中,元素碳在高温下不会熔融,但在3800K以 上的高温时不经液相,直接升华,所以不能熔纺!!
碳在各种溶剂中不溶解,所以不能溶液纺丝。
第7页/共65页
6.2 碳纤维的制备
在惰性气氛中将小分子有机物(如 烃或芳烃等)在高温下沉积成纤维。 此法用于制造晶须或短纤维,不能用 于制造长纤维。
将有机纤维经过稳定化处理变成耐焰纤维, 然后再在惰性气氛中于高温下进行焙烧碳化,使 有机纤维失去部分碳和其他非碳原子,形成以碳 为主要成分的纤维状物。此法用于制造连续长纤 维。

第四章C-C复合材料的连接

第四章C-C复合材料的连接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加拿大不列 颠哥伦比亚大学和韩国汉阳大学的研究人员
5年前,美国德州大学的科学家们开始尝试使用碳纳米管 (CNTs)制造“导电性智能纺织物”。碳纳米管是一种碳 原子构成的中空管状物。“他们试图研制一种多功能纺 织物,这种纺织物可以充当电池,充当天线,甚至可以 具备防弹功能。” 小组成员贾瓦德· 弗罗基当时正在用一小段碳纳米纤维进 行实验,突然发现当这种材料浸没于电解质中时,如果 对其施加一个电压,材料会发生旋转。电压反转,材料的 旋转方向也会跟着反转。



第一种制造方法常用的基体材料主要有沥青、酚醛、糠 醛等含碳量高的树脂。由于热分解时树脂中非碳元素的 分解逸出,在基体中易产生空隙。因此,制造时一般应 利用化学蒸气沉积技术在空隙中沉积碳,以提高材料的 致密性。
碳/碳复合材料与其他碳素材料一样,在空气中加热 到400℃以上就会发生氧化。即使很少量的烧蚀也会导 致材料的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劣化。改善碳/碳复合材 料抗氧化性能的最常用方法利用化学气相沉积(CVD)、 溶胶一凝胶、等离子喷涂等技术在材料表面施以抗氧化 陶瓷涂层。

三维织物增强的复合材料比其他几种形式的复合材料性 能皆佳,整体性强,层间剪切强度高,但制造成本亦高。

由于碳在常压下不熔化,也不能溶解于任 何溶剂中,因此不能直接用作基体材料。基体 制造工艺有两种。
第一种是先制成碳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 然后在氧气中缓慢热分解,使树脂基体分解,并在 沥青、酚醛树脂等溶液中反复进行浸渍并热解,最 后只残留碳基体,得到碳/碳复合材料。 第二种是化学蒸气沉积法,即用碳氢化合物气体, 如甲烷、乙炔等,在1000~1100℃下进行分解,在 三维织物、碳毡、纤维缠绕件的结构空隙内进行沉 积。形成致密的碳/碳复合材料。

C复合材料

C复合材料

度工艺等三种基本工艺方法(图11 – 6):
图 11 – 6 碳碳复合材料的CVD(CVI)工艺示意图
2) – 1 等温工艺
将预成型体置于均温CVD(CVI)炉中,导入碳 氢化合物气体,控制炉温和气体的流量和分压以控 制反应气体和生成气体在孔隙中的扩散,以便得到 均匀的 沉积。为了防止孔隙的过早封闭,应使反应 沉积速率低于扩散速率。这样沉积速率将非常缓慢。 为了提高制品的致密度,需要在沉积一定时间后, 对制品机加工,除去已封闭的外表面,然后再进行 沉积。如此循环,整个工艺需要长达数百上千小时 的时间。 等温工艺的优点是可以生产大型构件,并同时 可在一炉中装入若干件预成型体进行沉积。
1 – 2 基体碳
典型的基体碳有热解碳(CVD碳)和浸渍碳化碳。 前者是由烃类气体的气相沉积而成;后者是合成树 脂或沥青经碳化和石墨化而得。 1) CVD碳: 主要以来原料有甲烷、丙烷、丙烯、乙炔、天然 气等碳氢化合物。 CH4(g) C (s)+ 2H2(g) 沉积根据不同的沉积温度可获得不同形态的碳, 在950 ~ 1100C为热解碳;1750 ~ 2700C 为热解 石墨。
2) – 4 其它工艺
(4)直热式CVI工艺 直热式CVI工艺具有均匀、快速的特点。其原理 是在冷壁炉内,预制体直接通电被加热,在预制体 的每根纤维周围都产生了微弱电磁场,样品被整体 加热。再加上辐射与对流,在样品中产生了反向热 梯度,导致从内到外热沉积反应。特别是在脱氢/聚 合反应中形成的自由基有顺磁性,容易被带电纤维 所吸引,能快速地进行表面动力学反应,使沉积速 率明显加快。使用这种技术只需几个小时就能制备 出通常4-5个月才能制备的材料,而价格仅是目前均 热法的1/3 – 1/4 。
碳纤维预制成型体经过浸渍树脂或沥青等浸渍剂后, 经预固化,再经碳化后获得的基体碳。浸渍剂选择 原则如下; (1)碳化率(焦化率):碳化率高的浸渍剂可提 高效率,减少浸渍次数。 (2)粘度:要求粘度适当,易于浸渍剂浸渍到预 制成型体中。 (3)热解碳化时能形成张开型的裂缝和空隙,以 利于多次浸渍,形成致密的碳/碳复合材料。 (4)碳化后收缩不会破坏预制成型体的结构和形 状。 (5)形成的显微结构有利于碳/碳复合材料的性能。

碳碳(C、C)复合材料介绍(ppt 38页)

碳碳(C、C)复合材料介绍(ppt 38页)
•根据上述的优点,CFC材料在所有的热处 理环境下,都可以发挥其优异的性能,包 括脱蜡,金属热处理,粉末冶金等各样条 件下均可使用。
•CFC产品在生产设备里面的应用,可以减 轻托盘和承载框的重量,因此可以提高生 产能力,减少操作时间,并且可以节省能 源;另外,由于不需要反复操作,可以延 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在玻璃瓶搬运中,可以帮助整列排放。
•C/C材料做成的堆放条即使在玻璃瓶 的温度很高的情况下搬运,也不会产 生热变形。因此,可以大幅降低堆放 条的更换和维修次数。
•我们具有高温炉行业的制作经验,根 据这些经验,我们可以制作长度达到3 米以上的产品。
摩擦材料领域
滑动
停止
摩擦系数


应 用 实 例
•螺旋桨翼,叶片 •滑板 •轴承
高机械性能领域-电极材
•由于C/C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所以可以应用在 腐蚀的环境中。而且产品同时可以实现强度高, 厚度更小,质量更轻的特点。
使用C/C材料所带来的节能案例
• 日本的某一家工厂(钎焊汽车散热器机件)原来有2条生产线。为了 提高生产能力,工厂考虑再增加1条生产线。同时将石墨料架材质改 为C/C,发现能提高生产效率。
高机械性能领域
高机械性能C/C材料介绍:
以前,机械领域的部件多用陶瓷,铝,CFRP等材料制 备,随着该行业的快速大型化,高速化的发展,对于材 料的轻量化和耐热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客户 的需求,因此提出了高性能C/C材料。
高性能C/C材料的特征:
➢重量轻 ➢高弹性 ➢低热膨胀 ➢高刚度和韧性 ➢高耐热冲击性
耐热材料领域-炉内材料-炉体
•根据C/C符合材料具有“质量轻,强度高,没有热变性”的特性,可以制作 出热处理炉的炉体部分。 •产品与原来石墨材质的炉体相比,由于产品本身强度大,可以采用更少的 材料;从而减轻重量。 •并且增加了热效率性能,提高了生产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 C/C复合材料
定义:C/C复合材料是以碳(或石墨)纤维 及其织物为增强材料,以碳(或石墨)为 基体,通过加工处理和碳化处理制成的全 碳质复合材料。
C/C复合材料发展; C/C复合材料的特性; C/C复合材料的原材料; C/C复合材料成型加工方法; C/C复合材料应用。
6.1 C/C复合材料的发展
石墨:具有耐高温、抗热震、导热好、弹 性模量高、耐磨、化学惰性以及强度随温 度升高而增加等性能,是优异的适合于惰 性气体环境和烧蚀环境的高温材料。但韧 性差,对裂纹敏感。
C/C复合材料:以碳纤维增强碳基体的C/C 复合材料。它除能保持碳(石墨)原来的 优良性能外,又能克服它的缺点,大大提 高了韧性和强度,降低了热膨胀系数,尤 其是因为相对密度小,具有很高的比强度 和比模量。
6.2 C/C复合材料的特性
C/C复合材料的性能与纤维的类型、增强方 向、制造条件以及基体碳的微观结构等密 切相关。
力学性能 热物理性能 烧蚀性能 化学稳定性
6.2.1 力学性能
➢ C/C复合材料强度与组分材料性质、增强材料的 方向、含量以及纤维与基体界面结合程度有关;
室温强度和模量
一般C/C:拉伸强度>270GPa、弹性模量>69GPa 先进C/C:强度>349MPa,其中单向高强度C/C可 达700MPa。(通用钢材强度500~600MPa) 高温力学性能:室温强度可以保持到2500℃,在 1000℃以上时,强度最低的C/C的比强度也较耐热 合金和陶瓷材料的高,是当今在太空环境下使用 的高温力学性能最好的材料。
比热高:其值随温度上升而增大,因而能储存大 量的热能,室温比能约为0.3 kcal/kg·℃(铁: 0.11),1930℃时为0.5 kcal/kg·℃。
密度:<1.7~1.9;
熔点:4100℃。
耐磨性:摩擦系数小,具有优异的耐磨擦磨损性 能,是各种耐磨和摩擦部件的最佳候选材料。
6.2.3 烧蚀性能
2)对性能要求
采用高模量中强或高强中模量碳纤维制造 C/C不仅强度和模量的利用率高,而且具有 优异的热性能。
例如:选用HM(高模量型)MP(中间相) 或MJ系列纤维由于发达的石墨层平面和较 好的择优取向,抗氧化性能不仅优于通用 的乱层石墨结构碳纤维,而且热膨胀系数 小,可减小浸渍碳化过程中产生的收缩以 及减少因收缩而产生的裂纹,使整体的综 合性能得到提高。
6.2.4 化学稳定性
C/C除含有少量的氢、氮和微量金属元素外, 几乎99%以上都是元素C,因此它具有和C 一样的化学稳定性。
耐腐蚀性:C/C像石墨一样具有耐酸、碱和 盐的化学稳定性;
氧化性能:C/C在常温下不与氧作用,开始 氧化温度为400℃,高于600℃会严重氧化。 提高其耐氧化性方法—成型时加入抗氧化 物质或表面加碳化硅涂层。
3)对碳纤维表面处理及界面特性的要求
➢ 碳纤维表面处理对C/C有显著的影响
未经表面处理的碳纤维,两相界面粘接薄 弱,基体的收缩使两相界面脱粘,纤维不 会损伤;当基体的裂纹传播到两相界面时, 薄弱界面层可缓冲裂纹传播速度或改变传 播方向,或界面剥离吸收掉集中的应力, 从而使碳纤维免受损伤而充分发挥其增强 作用,使C/C强度提高。
材料的发展与需求相联系
耐烧蚀材料需求:飞船返回舱和航天飞机 的鼻嘴最高温度分别为1800 ℃和1650℃。 C/C 具有高烧蚀热、低的烧蚀率、抗热冲击 和超热环境下具有高强度等优点。可耐受 10000℃的驻点温度,在非氧化环境下可保 持在2000℃以上。是再入环境中高性能的 理想烧蚀材料。
高温耐磨材料需求:C/C是唯一能在极高温 度下使用的摩阻材料,且密度仅为1.7~1.9。
/%
2500
0.2
0.21
2.0
2.2
抗弯强度 /MPa
24 2500
142
42.7
38.2
190
70.4
68.5
•T-50-221-44为三向正交细编C/C复合材料
6.3 C/C用组分材料选择
C/C用碳纤维选择 C/C的基体前驱体
6.3.1 C/C用碳纤维选择
1)碳纤维碱金属等杂质含量越低越好 C/C的一个重要用途是耐烧蚀材料,钠等碱金属是
对热应力不敏感:一旦产生裂纹,不会像石墨和 陶瓷那样严重的力学性能损失。
6.2.2 物理性能
热膨胀性能低:常温下为-0.4~1.8×10-6/K,仅 为金属材料的1/5~1/10;
导热系数高:室温时约为0.38~0.45 cal/cm·s·℃ (铁:0.13),当温度为1650℃时,降为0.103 cal/cm·s·℃。
碳的氧化催化剂;
当C/C用来制造飞行器烧蚀部件时,飞行器飞行过 程中由于热烧蚀而在尾部形成含钠离子流,易被 探测和跟踪,突防和生存能力受到威胁。
制造C/C的碳纤维碱金属含量要求<100mg/kg,目 前黏胶基碳纤维和PAV基碳纤维(特别是石墨纤 维)碱金属含量均满足要求。碱金属含量 <50mg/kg的超纯碳纤维的研制也正在进行中。
T-50-221-44
X-y向
Z向
1.9
ATJ-5 结晶向 ⊥结晶向
1.83
拉伸强度 24
140
126
39.6
30.5
/MPa
2500
280
231
54.3
43.4
抗拉模量 24
59.4
52.4
11.7
7.8
/GPa
2500 40.9
30.5
11.2
7.4
断裂延伸率 24
0.18
0.20.45源自0.546.2.5 其他性能
生物相容性好:是人体骨骼、关节、颅盖 骨补块和牙床的优良替代材料;
安全性和可靠性高:若用于飞机,其可靠 性为传统材料的数十倍。飞机用铝合金构 件从产生裂纹至破断的时间是1mim,而 C/C是51mim。
表6-2 C/C与宇航级石墨ATJ-S性能比较
性能 密度
温度 ℃ 24
烧蚀性能:在高温高压气流冲刷下,通过材 料发生的热解、气化、融化、升华、辐射等 物理和化学过程,将材料表面的质量迁移带 走大量的热量,达到耐高温的目的。
C/C的升华温度高达3600℃,在这样的高温 度下,通过表面升华、辐射除去大量热量, 使传递到材料内部的热量相应地减少。
表6-1 不同材料的有效烧蚀热的比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