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藻 (2)

合集下载

2-蓝藻上

2-蓝藻上

单细胞 或群体,具胶质鞘,一般 为淡水种类
色球藻属Chroococcus
细胞球形、半球形。一般由2、
4、8、16或更多细胞(很少超 过64或128个细胞)所组成的 群体,单个的较少见。假空 泡或有或无。每个细胞外都
个体胶被,群体胶被厚,均
匀或有层理。群体中两细胞 的相连处平直。大多数种类 营浮游生活。

1.单细胞或群体,不形成真正的丝体,复杂群 体类型具极性或分化的细胞....……… 色球藻目 1.真正的丝状体,组成丝状体的细胞彼此相连

2.不形成(厚壁)孢子或异型孢……...... 颤藻目
2.形成(厚壁)孢子或异型孢
3.丝状体无分支,或具假分支…...念珠藻目
3.丝状体形成真正分支 ..…………真枝藻目
可生于淡水和海水中。
螺旋藻营养丰富,大量培养可 广泛应用于饲料、保健品及化妆
品。 目前国内外工厂化培养的种
类主要是钝顶螺旋藻S. platensis和 极大螺旋藻,其中钝顶螺旋藻 含 蛋白质高达53-72%。
鱼腥藻属( Anabaena )
植物体为单一丝状体或不定形胶质块,或柔软膜状体,藻丝 直或不规则螺旋状弯曲。细胞球形、桶形。异形胞间生,厚壁 孢子一个或几个成串,远离异形胞或与直接相连。 本属种类分布广,螺旋鱼腥藻 A. spiroid和水华鱼腥藻A.
2. 颤藻目(Osillatoriales) 颤藻科Oscillatoriaceae
植物体为单条藻丝,或由许多藻丝组成皮壳状、块状,无胶质
鞘或很少具薄的鞘,藻丝不分枝,直或扭曲,能颤动,故而得 名。顶端细胞末端增厚或是帽状体,细胞短柱状或盘状,内含 物均匀或具颗粒,无异形胞和厚壁孢子,以段殖体繁殖。漂浮 或附于水底,亦有营浮游生活的种类。

第二节蓝藻门

第二节蓝藻门

• • •
单细胞类型:一分为二,子细胞分离 群体类型:细胞反复分裂,但不分离,形成群体。 丝状类型:藻殖段繁殖。丝状体某些细胞死亡、或 形成异形胞,或2 个营养细胞间形成双凹分离盘, 或外力使丝状体分成许多小段。每一藻殖段发育成 一个丝状体。
孢子繁殖
厚壁孢子
• 厚壁孢子是由于普通营养 细胞的体积增大,营养物 质的积累和细胞壁的增厚 形成的,此种孢子可长期 休眠,以渡过不良环境。 待环境适宜时,孢子萌发, 分裂形成新的丝状体。
皮果藻属
• 蓝藻常在营养丰富的水体中,夏季大量繁殖,集聚水面,形成水华 (water bloom)。加剧水质污染,因大量耗氧,造成鱼虾缺氧死亡。
色球藻属(Chroococcus)
• 常生于温室的花 盆上或潮湿的岩 石和树干上。 • 植物体为单细胞 或群体。 • 每个细胞都有个 体胶质鞘,同 • • 1、蚊虫毒蛋白基因; 2、解氯蛋白; 3、β-羟丁酸聚合酶基因; 4、超氧物歧化物基因; 5、金属硫蛋白基因; 6、肿瘤坏死因子基因。
蓝藻在植物界中的地位
• 原始性:
• • • • 1、原始核; 2、没有叶绿体及其他细胞器: 3、叶绿素仅有叶绿素a; 4、细胞分裂为直接分裂,没有有性生殖。
地木耳(Nostoc commune)
地木耳丝状体
发菜(Nostoc flagelliforme)
• 发菜生长在宁夏中部和同宁夏毗邻的内蒙古西部的荒漠、半荒漠的 草原上,是多数长排列的单细胞个体,并由掩盖这个个体的胶状物质 组成。形状像人的头发,是名贵的山珍 。
发菜丝状体结构
鱼腥藻属(Anabaena)
• 颤藻在温暖季节生长最旺盛,常在浅水底形成一层蓝 绿色膜状物,或成团漂浮水面。
席藻属(phormidium)

3第二章 蓝藻门

3第二章 蓝藻门

第二节 蓝藻的繁殖
没有有性生殖,也没有具鞭毛的生殖细胞 1、细胞分裂:最常见的繁殖方法 2、段殖体: 3、孢子繁殖: 4、异形胞:
2、段殖体
蓝藻藻丝上两个营养细胞间生出的胶质隔片(凹面体) 或由间生异形胞断开后形成的若干短的藻丝分段, 又称段殖体或连锁体。
3、孢子繁殖
内生孢子、外生孢子、厚壁孢子(休眠孢子)、藻殖孢。
螺旋藻(Spirulina maxima) 螺旋藻是世界上部分湖泊中生 长的藻类植物,富含人体所需的 18种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是一 种碱性的营养保健食品,可以使 人体的酸性体质变为健康的弱碱 性体质。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力, 防止器官衰老。 螺旋藻被联合国卫生组织定 为21世纪最佳保健品,被联合国 工业发展组织定为最理想食品, 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为21世纪 最佳绿色食品。
第四节 蓝藻的生态分布和意义
蓝藻在自然界在分布很广,凡是潮湿、有光照的地方都能 生长,蓝藻多喜生于有机质丰富的碱性水体中,湖泊中以 表层水及近岸部分较多,小型湖泊较大型湖泊多,在我国 南方水体常年可见。 在温暖、阳光充足的季节,富含营养的水体常见蓝藻过盛 繁殖形成水华(赤潮) 。 形成水华的蓝藻主要有:微囊藻、鱼腥藻、色球藻、螺旋 藻、拟项圈藻、腔球藻、尖头藻、颤藻、裂面藻、胶鞘藻、 节球藻、束毛藻等十多个属。微囊藻水华极为常见,它是 水体富营养化的标志。
※内生孢子:在单细胞或群体类型 ※外生孢子:单细胞的管孢藻属和列管藻属
※厚壁(垣)孢子:丝状蓝藻
普通营养细胞通过体积增大,营养物质的积累,细胞壁的 增厚而形成。具有极强的生命力,能在不利的环境中长期
休眠,等外界条件变好后再萌发成新的丝状体。
※藻殖孢:也是一种短丝体与藻殖段的不同之处是外部具 有胶鞘包围,形如含一藻殖段的孢子,位于母株分枝的顶 端,萌发时胶鞘的一端或两端破裂,发育为新的个体。

第二章蓝藻

第二章蓝藻

3平裂藻属Merismopedia
藻体的细胞排列十分整齐,通常两个
细胞两两成对,两对一组,4个组成一 小群,集许多小群而成一平板状群体。 群体扁平、整齐,由一层细胞组成.

当群体中的细胞不断增加而不断裂时,其 群体可因扩展而弯曲,甚至作扭曲状。细 胞分裂面有两个。群体中细胞数,颇不一 致,有32、64以至数百、上千个。
植物体为单细胞,或由少数乃至
多数细胞聚集形成群体,群体胶 被无色透明。细胞细长,两端狭 小而尖,直或多少呈螺旋形旋转, S形、C形或作不规则弯曲。 静止水体 浮游或混生在其他藻类 中
2 色球藻属 Chroococcus (蓝球藻)

细胞球形、半球形。一般由2、4、8、16或 更多细胞(很少超过64或128个细胞)所组成 的群体,单个的较少见。每个细胞内含有 均匀的或作不规则的小颗粒体。在群体中 的有些细胞,有时两细胞的相贴靠处大多 平直呈现棱角,因此细胞往往呈半球形。
第二章 蓝藻门Cyanophyta

蓝藻的单细胞和丝状体
一、主要特征
1.细胞壁由纤维素(内层)和果
胶质(外层)组成,细胞外有的 具胶被或胶鞘。
色素均匀地散在细胞周围的原生 质内。 色素成分主要为叶 绿素a、β胡萝 卜素、藻胆素。 藻胆素是蓝藻的特征色素,包括蓝 藻藻蓝素、蓝藻藻红素等。
9 鱼腥藻属 Anabaena (项圈藻)

丝状体直或各种形式弯曲。丝状体上的细 胞宽度常一致,很少向末端变细的。异形 胞为胞间位,异形胞间生可与拟项圈藻相 区别。
螺旋鱼腥藻Anabaena spiroides
10 念珠藻属 Nostoc
群体团块状,直径l
~3 cm,由 许多类 似项圈藻的藻丝交织在充满浓厚胶质 的公共衣鞘中。异形胞一般间位。此 藻经常生长在阴湿地和淡水中。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每课检测及解析——4.7.2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每课检测及解析——4.7.2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每课检测及解析——4.7.2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一.选择题1.造成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的主要物质分别是()①二氧化碳②二氧化硫③氟利昂④重金属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①③D.③①②【答案】C【解析】解: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气中,经过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被雨水吸收溶解会形成酸雨;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

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

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

引起臭氧层空洞主要是氟化物和氮氧化物,故C正确。

故选:C。

2.2019年起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有效地推动绿色发展,改善环境。

那么,废旧电池应投放在标有哪种标志的垃圾桶中()A.B.C.D.【答案】B【解析】解:废旧电池是有害垃圾,应投放在标B标志的垃圾桶中。

故选:B。

3.我国科学家在南海发现了大量“可燃冰”,是甲烷在海底高压条件下形成的水合物,燃烧后仅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是清洁能源。

和石油、煤炭一样,“可燃冰”中的甲烷也是来源于古生物遗骸。

科学家们还通过实验证明了甲烷产生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0倍。

据此分析可以得出的观点,合理的是()A.大量使用“可燃冰”不会造成温室效应。

B.海底甲烷逸漏会加剧温室效应。

C.大力植树造林可以缓解温室效应是因为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了氧气。

D.“可燃冰”被公认为石油、煤炭的替代能源,且和石油、煤炭一样都是清洁能源。

【答案】B【解析】解:A、可燃冰是一种埋藏在深海下面的燃料,是甲烷和水在高压和低温的条件下形成的,因此可燃冰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加剧温室效应,A错误;B、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因此海底甲烷逸漏会加剧温室效应,B正确;C、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要吸收二氧化碳,C错误;D、石油、煤炭、天然气等通过燃烧把大量二氧化碳排放到空气中,会引起温室效应,可燃冰燃烧后仅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几乎无污染,清洁环保;其能量远高于常规天然气、石油、煤炭,仅广泛分布在大洋内的可燃冰,估计可供人类使用1000年,储量丰富,D错误。

蓝藻总结知识点

蓝藻总结知识点

蓝藻总结知识点一、概述蓝藻(Cyanobacteria),又称蓝藻菌,是一类原核生物,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之一,古老且原始。

它们通常分布在自然水体中,包括淡水和海水,也有一些生长在陆地上或其他栖息地中。

蓝藻是光合作用生物,具有光合作用色素和类似于植物叶片的结构,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蓝藻在生态系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们能够固定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有助于维持地球大气的氧气含量。

此外,蓝藻还是食物链的基础,为其他生物提供营养物质,对水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平衡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分类蓝藻是一类细菌,目前已知约有2000多种不同的蓝藻存在。

根据其形态和结构的特点,可以将蓝藻分为不同的科和属,其中主要的科包括蓝藻科、浮游蓝藻科和异养蓝藻科。

不同的蓝藻在生态环境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些蓝藻能够固氮,有些能够产生毒素,有些则是水华的主要成分。

三、形态特征蓝藻的形态多样,包括丝状、片状、球状、叶状等不同的形态。

其中,丝状蓝藻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其形态为细长的丝状或链状,通常生长在水中或湿地上,是水华的主要成分之一。

片状蓝藻则呈现为扁平的片状结构,通常附着在岩石或其他表面上。

蓝藻的细胞结构较为简单,通常由细胞壁、细胞质和核组成。

细胞内含有类囊体(thylakoid),这是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结构。

此外,蓝藻的细胞壁富含蓝藻素,具有良好的弹性和韧性。

四、生活习性蓝藻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环境条件,可以生长在淡水、海水、泥地、湖泊、江河和海洋中,有些甚至能够在干燥的环境中生存。

蓝藻对光照和温度的要求不高,能够在较低的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也能够在较低的温度下存活。

蓝藻通常是自养生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从而获得能量和营养物质。

然而,有些蓝藻也能够通过异养方式获取营养,例如吸收有机物或者固氮。

五、代谢特点蓝藻具有相对较高的光合效率,能够利用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为自身生长和繁殖提供能量。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一章《走进细胞》》章末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一章《走进细胞》》章末测试题及答案

密 线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一章《走进细胞》》章末测试题及答案(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题号一 二 总分 得分一个最佳答案。

)1.下面有关细胞和细胞学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施莱登与施旺运用了不完全归纳的方法得出了所有的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这一结论是不可靠的B.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均有细胞膜、细胞质,且均以 DNA 作为遗传物质C.细胞学说使动植物结构统一于细胞水平,有力地证明了生物之间存在亲缘关系D.理论和科学实验的结合促进了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完善 2.大熊猫以冷箭竹为食物,下列有关大熊猫与冷箭竹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它们分别属于异养生物和自养生物B.它们的生命结构层次完全相同C.它们可以在同一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中D.组成它们的细胞在结构上既有统一性又有差异性3.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细胞所充满,若物镜转换为40×后,则在视野中可检测到的细胞数为多少个?如果观察到的64个细胞刚好排在视野直径上,则把物镜换成同样倍数后,可看到的细胞数目应为多少个?( )A.16个,4个B.8个,4个C.4个,8个D.4个,16个 4.细胞学说指出“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这一观点( ) A.说明所有生物均由细胞组成 B.说明生物体的结构具有统一性 C.说明对生物的认识进入分子水平 D.说明动植物细胞的结构相同 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一个变形虫既属于生命系统中的细胞层次,也属于个体层次B.高等绿色植物由根、茎、叶等器官组成不同的系统C.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两位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D.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6.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提出:“植物,不论发展到多么高级,都是由充分个体化的、各自独立的、分离的物体组成的聚合封线内不体。

高考生物蓝藻的知识点

高考生物蓝藻的知识点

高考生物蓝藻的知识点蓝藻(Cyanobacteria),又称蓝藻菌,是一类原核生物,既不属于细菌,也不属于真核生物。

蓝藻广泛分布于各种水体中,如淡水湖泊、河流、海洋等,同时也可以在陆地上生活。

它们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之一,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和应用价值。

在高考生物题目中,关于蓝藻的知识经常被提及。

下面将介绍一些高考生物中常见的蓝藻的知识点。

蓝藻的特征蓝藻的细胞形体比较简单,一般为单细胞或有少数几个细胞组成的菌丝体。

它们的细胞质内富含蓝色色素——蓝藻素。

由于这种色素的存在,使得蓝藻在光照条件下呈现出蓝绿色。

此外,蓝藻还具有固氮能力,可以将氮气转化为可供其他生物利用的有机氮物质。

这使得蓝藻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生物转化角色。

蓝藻的光合作用蓝藻的光合作用和其他植物的光合作用十分相似。

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产生氧气,并合成有机物质。

蓝藻的光合作用中主要包括光能的吸收、光合色素的反应以及光合糖的合成等过程。

其中,光能的吸收通过蓝藻的色素体内含有的叶绿素来完成。

蓝藻的光合作用对维持水体中的氧气含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水中其他生物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能量来源。

蓝藻的固氮作用蓝藻具有独特的固氮能力,可以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氨氮或亚硝酸盐等可供其他生物利用的有机氮物质。

这种固氮作用对于维持生态系统中的氮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蓝藻通过固氮作用为陆地和水体生态系统提供了大量的氮源,是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一项重要过程。

此外,固氮作用还可以应用于农业生产,通过注入蓝藻以固定氮气,提高植物的生长和产量。

蓝藻与生态环境蓝藻在生态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水体生态系统中,蓝藻作为一种初级生产者,为其他生物提供了丰富的有机物质。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蓝藻也会形成大量的蓝藻水华,给水体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

这是因为蓝藻水华会消耗水体中的氧气,造成缺氧现象,对水生动物的生存造成威胁。

此外,蓝藻水华还会产生一些有毒代谢物质,对水体、空气甚至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蓝藻进入盛夏,各地蓝藻又开始肆虐。

一时间,绿色的“恶魔”在全国的一些湖泊上游荡,散发出令人恶心的臭味,造成水生生物大量死亡,一些地区的水厂无水可供,给当地人民的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大的影响。

蓝藻暴发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从那以后的10多年里愈演愈烈,范围越来越广,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可以说到处都有它的身影,就像一部著名电影《巴格达窃贼》中描写的那个从瓶子中被放出来的恶魔一样,大口大口地吞噬着政府为治理水环境投入的大量人力、物力,吞噬着人民重见碧水的美梦。

难道蓝藻真的没法治吗?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曾对治理蓝藻做过近20年研究并积极实践的澳大利亚著名水环境治理专家、三爱水务集团董事长刘光钊。

是谁放出了“恶魔”刘光钊认为,蓝藻的暴发性繁殖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直接后果。

水体富营养化分为天然富营养化与人为富营养化。

天然富营养化是指湖泊营养物质的天然富集,需要千年甚至万年的演化过程。

据说当年诸葛亮的军队就是喝了兵士所说的“绿色的河水”,中毒而兵败川南。

有关研究认为,这种“绿色的河水”就是天然富营养化造成蓝藻暴发的河水,而目前出现的蓝藻暴发主要原因是人为富营养化造成的。

随着人类对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活动日益增加,工业的发展以及城市人口的高度集中,大量含有污染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适当处理便排入水体,使水体中氨氮、磷以及有机污染物等耗氧物质浓度的升高,增加了水中的营养物质的负荷量;而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施用化肥逐年增加,经过雨水的冲刷和渗透,有更多的营养物质流失而进入水中,也增加了水中的营养物质的负荷量;在水产养殖方面,为达到渔业高产,一些地区采用投放饵料的方法,这也成为水体接纳氮、磷等营养物质的主要渠道。

因此刘光钊认为,放出恶魔的不是别人,正是我们人类自己。

以滇池为例,作为一个半封闭的浅水湖,人为破坏已使它加速进入老年化阶段,湖面缩小了1/4,湖底抬升了60厘米,水质的置换很缓慢,湖泊的自净能力很差。

滇池每年接纳了1900多家工矿企业和160多万城市人口排放的污水,其中有机污染物总量达50亿吨、重金属达332吨、总氮8900多吨、总磷2100多吨、COD39万多吨,致使湖内严重污染和呈重度富营养化。

加之昆明的气候温度和光照条件正适宜蓝藻滋生繁殖,从1985年至今,滇池年年出现蓝藻异常暴发,大量的蓝藻浮在水面,看上去就像一片绿色油漆,致使水体浑浊腥臭,水生生物大量减少,水中叶绿素平均含量高达2600毫克/立方米。

滇池不但失去了原有的美学价值,而且还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污染源。

刘光钊说:“针对各地湖泊蓝藻暴发的告急,不久前,我用3天时间,跑了4个城市,行程5000公里,考察了滇池、玄武湖和太湖,3个湖蓝藻暴发依旧,滇池外海的蓝藻暴发面积更大了,恶臭异常。

”从飞机上看,几乎整个滇池都被蓝藻覆盖,而1998年、1999年,仅1/3、1/2的湖面覆盖蓝藻。

岸边蓝藻聚集的地方厚度超过40厘米,丢一块石头下去,像丢进一个泥淖里,掀起一朵绿色的“藻花”;玄武湖虽然每天调水释污,但富营养化仍十分严重,在不少水域仍有大量蓝藻;今年6~7月,太湖蓝藻疯长,后来靠台风“麦莎”帮忙,带来大量优质雨水,目前蓝藻状况稍有好转,但我们仍在一些湖湾里看到,聚集的蓝藻覆盖了水面,散发着腥臭味。

用什么方法对抗“恶魔”已有多位水环境专家认为,造成我们在湖泊富营养化及蓝藻的治理上见效甚微的一个主要原因,不是经济因素,而是我们的有关部门和一些所谓的专家缺少科学的态度及科学的方法。

6年前,刘光钊在给国务院领导的报告中明确表示:蓝藻可治,不是不可治;蓝藻必须治,必须科学治;蓝藻可速治,不用留给子孙治。

刘光钊认为,要解决蓝藻问题,当然须先解决水体的污染治理,水体治理分为外环境治理与内环境整治。

外环境治理包括截断污水、去除水中的污染物质和营养物,内环境整治即减少内源性的污染物质和营养,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降低营养物质的负荷,控制藻类的异常繁殖,逐步提高水环境的质量。

其次,治理蓝藻必须做到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不能草率重复无效手段,只能从错综复杂的影响因素中找出刺激蓝藻异常生长的关键因素,从而有的放矢地采取有效手段,事半功倍地治理蓝藻。

据了解,最近将要上马的滇池北部水环境整治项目,其中点、面源污染治理仍沿用五、六十年代的落后技术,而这些技术只是加了些大量絮凝剂,不能有效除氮除磷的污水处理工艺,也不是有效截污的河道治理技术,而投入的资金却达到几十亿元。

刘光钊还认为,蓝藻具有固氮能力,能够把大气中的氮转化为能被水生植物吸收和利用的硝酸盐形式,从而使得蓝藻能够获得充足的氮营养物质。

即使向湖泊水体排放的污水中的氮受到了控制,藻类仍然可以从大气中因固氮作用而得到硝酸盐,以此满足自身合成的需要。

因此,控制氮源供给,对富营养化湖泊来说是非常困难的。

另外,从斯托姆提出的藻类公式我们不难理解,藻类的生产量主要取决于水环境中磷的供应量。

因此,去除、抑制蓝藻异常生长的有效手段,是在控制排入水体的外源性磷营养源的前提下,降低水体内源性磷营养源。

刘光钊说,湖泊富营养化治理的第一阶段是生物——化学杀藻,这是在蓝藻疯长后治理水体的必然选择。

在除藻剂的选择上应从今后水体和水生生态环境的要求考虑,绝不能选用一时有效但遗患无穷的金属盐类和有机药剂;应适应开放式水体在动态情况下的不利因素,药剂有效作用应有一个延时释放的功能,并在水底形成一个底泥营养物质缓释或封闭界面。

1999年,为了世博会的需要,三爱公司参与了滇池草海的应急治理。

三爱公司采用天然抑藻材料(由天然作物提取),加上一定的缓冲剂,制作成圣A—3缓冲综合型除藻剂。

它能适当适量改变有害藻类生长环境中的电解状态,诱导蓝藻超常光合作用,加快代谢,导致细胞破裂而死亡,同时促进消耗磷和其他养分,达到有效控制蓝藻生长的目的。

该药剂经中国环境分析测试中心测试和通过卫生检疫,证明无毒、无害。

在1平方公里的水面施用后,除藻效果显著,实验区内叶绿素含量从每立方米2500~3000毫克,下降到80~200毫克,去除率高达95%以上,水体的pH值稳定在7.3~8.0。

治理后水中有鱼虾生长,游人游泳。

当时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在蓝藻的暴发期,可以目睹蓝藻涌入试验区后纷纷下沉死亡。

圣A—3除藻剂的显效期很长,至今在试验区内仍可以观察其功效,而鱼虾等水生生物生长良好。

刘光钊说,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第二阶段是生物抑藻。

生物性措施是指利用细菌、水生物吸收利用氨、磷元素进行代谢活动这一自然过程达到去除水中营养物质的方法。

其最大特点是投资省,有利于建立和使水生态平衡。

方法之一是向水体投放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以降解水中的氨氮和有机物,使藻类缺乏生长所需的氮元素,从而抑制藻类的异常生长。

方法之二是向水体投加复合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大多是自身繁殖或从食品中提取的高效微生物群体,可利用水中氮、磷及有机污染物,它们在转化有机物的过程中得到大量繁殖,从而形成微生物——浮游生物——鱼类这一食物链为体系的微生态系统,以达到抑制藻类生长的目的。

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第三阶段是生态治藻,就是在前面两个阶段的基础上,对已抑制蓝藻生长、初步恢复微生态的水体建立更高层次的生态平衡。

在浅水型的湖泊通常种植高等水生植物,如莲藕、蒲草等,随着这些水生植物的收获,其吸收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也随着离开了水体。

利用养鱼来去除氮、磷,也是一项化“害”为利的有效措施。

各种不同的鱼类有着不同的食性,放养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鱼类而不放养以草为食的鱼类,就能够部分达到去除氮、磷的目的。

这些生态治藻的方法,在国内外已有成功的经验。

刘光钊不无遗憾地说,三爱公司的高科技除藻剂的应用,已为第二、第三阶段的工作提供了条件,但由于种种原因,三爱公司在试验区里只进行了第一阶段的工作,第二、第三阶段的治藻的工作没有进行下去,即便如此,效果已十分明显,如果当时能够继续下去,滇池草海的水环境肯定比现在好得多。

不过,就是按照目前的状况,只要继续开展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的工作,根本用不着花费几亿、几十亿元清淤换水,就能还草海一个美丽的原貌。

刘光钊特别慎重地说,以上所有的技术工程举措,都要用数字化概念来检测、来实施、来管理,三爱水务集团已建立了数千个世界各地的水体模型,这些模型许多是适合中国的高原、平原、各气候带、各种成因的湖泊和水库的。

这就是刘光钊首创的数字化技术和精确环保概念,这是一个中国人对世界水环境事业的贡献。

用智慧打败“恶魔”刘光钊认为,要想把“恶魔”装进瓶子里,首先要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如滇池治理,目前草海虽然由于大量纳污,及周边环境状况很差,水环境状况基本没有改变,但是由于藻类生长环境的改变,蓝藻没有大量暴发,相比外海要好许多,外海的蓝藻暴发情况非常严重,如果花费大量的资金,通过彻底破坏草海水体生态的手段,去求得短暂的“形象”,这是舍本求末,必事倍功半,甚至一事无成,国内此类例子比比皆是,有些著名的湖泊已被搞得千疮百孔。

又如太湖治理,不是从蓝藻发生的内在规律上去发现问题、用科学方法去解决问题,而是花费数千万元搞了个“生物”治理工程,在试验区里种植一些水生植物,如今除了在水面上留下一些残根败茎和浮萍以外,没有什么明显效果可言。

还有花费大量资金去捞藻,花费大量资金去引清冲污,花费大量资金去放水清淤疏浚等等。

其次是要有一个科学的态度。

目前在国内外,已有一些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先进技术,被实践证明是十分有效的,但国内有些专家,对先进技术采取了怀疑和不承认的态度,以致一些先进技术无法得到应用。

1999年滇池草海应急治理中,三爱公司使用了先进的除抑藻剂,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但一些专家不顾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关于除藻剂无毒及除藻效果明显的测试结论,说除藻剂会对水生态产生影响,要求停用。

造成这一明显有效的先进技术至今没有在国内应用。

而从那以后6年来的实践证明,这种国外应用于饮用水处理的除抑藻剂,对环境无任何影响。

第三是要有科学的方法。

国家要对目前采用的治理富营养化的技术进行疏理,找出切实有效的、被实践证明可行的治理技术,进行推广应用,使先进的技术有用武之地。

只要做到以上3点,我们可以在不太久的时间里,花费不太多的资金,就像电影《巴格达窃贼》中的那个王子一样,用智慧把恶魔装进瓶子里。

刘光钊出生在太湖边,喝太湖水长大,他对太湖、对祖国大大小小的湖泊充满着感情。

为了研究湖泊富营养化,他在太湖边转了上百次,自费到滇池跑了38次。

刘光钊说,他的愿望是让那些受到污染的湖泊恢复原来的面貌,让湖边的人民能像胡锦涛总书记要求的那样喝上清洁的饮用水。

但愿这个愿望能够早日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