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设计规范

合集下载

建筑结构设计规范

建筑结构设计规范

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建筑结构设计规范是指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对建筑结构进行设计时需要遵守的一系列规定和要求。

这些规范旨在确保建筑结构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建筑结构设计规范。

1. 抗震设计规范:抗震设计规范旨在确保建筑在地震发生时能够保持稳定,并减少破坏。

这些规范包括使用适当的抗震设计参数、结构布置和材料选择,以及进行抗震分析和设计。

2. 结构荷载规范:结构荷载规范规定了建筑物在正常使用和设计寿命期间可能承受的荷载。

这些荷载包括自重、使用荷载、风载、地震荷载等。

设计师需要根据这些规范合理确定建筑的承载能力和结构设计。

3.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了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要求,包括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配筋率、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等。

这些规范旨在确保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4. 钢结构设计规范:钢结构设计规范规定了钢结构的设计要求,包括钢材的强度等级、焊缝强度、连接形式等。

这些规范旨在确保钢结构的承载能力和连接可靠性。

5. 基础设计规范:基础设计规范规定了建筑物的地基、基础和地下结构的设计要求。

这些规范包括土壤的承载力、基础的尺寸和布置等。

设计师需要根据土壤的物理性质和承载能力合理设计建筑物的基础。

6. 构造防火规范:构造防火规范规定了建筑物的构造防火要求,包括防火分区、防火墙、防火门窗等。

这些规范旨在减少火灾蔓延的可能性,保护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7. 建筑振动和声学设计规范:建筑振动和声学设计规范规定了建筑物在不同振动和声学要求下的设计要求,包括建筑物的自振频率、振动衰减和噪声控制等。

这些规范旨在提供舒适的使用环境和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干扰。

总之,建筑结构设计规范是确保建筑结构安全、稳定和可靠的重要工具。

设计师需要熟悉并遵守这些规范,在设计过程中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计算,以确保建筑物符合规范要求,并能够满足使用和使用寿命的要求。

结构工程师-结构设计要求规范

结构工程师-结构设计要求规范

结构⼯程师-结构设计要求规范结构⼯程师-结构设计规范⼀.⾸先,结构设计必需考虑符合安规要求。

具体与结构相关的安规要求见附件⼀《结构设计安规要求》。

⼆.钣⾦件的设计规范:1.材料的选⽤: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

2.钣⾦件结构的设计应尽量减少利边和尖⾓的出现。

3.输出钣⾦件图纸时,图纸上需注明⽑刺⽅向、产品材质、表⾯处理等。

4.钣⾦件上所有的⽛孔需在图纸上标明,若设计为⾃⾏攻⽛的⽛孔需事先计算好底孔尺⼨并在图纸上标明。

5.固定传感器的钣⾦件(如:过渡板、计数架)在设计时需考虑兼容性,便于后期扩展其它新机型。

在输出开模资料时需在图纸上特别标明哪些特征在后期会新开冲孔模进⾏替换。

6.钣⾦件的设计必需遵循钣⾦件设计规范。

详见附件⼆《钣⾦结构件可加⼯性设计规范》。

三.塑胶件的设计规范:1.材料的选⽤: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

例如:传动轮或磨擦较频繁的部件需选⽤耐磨材料POM、PA66等。

与钞票有磨擦的部件尽量选⽤导电材料或抗静电材料,防⽌静电的产⽣和静电释放。

靠近发垫部件的塑胶部件需选⽤防⽕材料,并且设计时应尽量远离发热体。

若受空间限制⽆法远离,可考虑选⽤⾦属材料。

2.结构设计需考虑部件⾃⾝的强度、产品注塑成型造成的缩⽔、熔合线等。

塑胶产品的设计必需遵循塑胶产品设计规范,详见附件三《塑胶产品设计规范及注意事项》。

3.塑胶镶嵌螺丝、螺母及五⾦预埋件(如:五⾦提⼿)在结构上的设计规范:a.预埋件⾦属体紧配⾯需滚花处理。

b.预埋件⾦属体紧配⾯车削加⼯直径⽅向成⼤⼩⼤尺⼨。

c.⼤五⾦预埋件在五⾦件的结构设计时需预先考虑五⾦件⾃⾝的强度,防⽌在注塑成型时由于注塑压⼒造成五⾦件变形。

设计塑胶包胶部份需考虑其胶厚,尽量保持均匀胶厚且胶厚不可太厚防⽌缩⽔及不易注塑成型。

4.螺丝柱上螺孔尺⼨的设计需符合下表的要求(参考⽤):螺丝柱的直径必需根据螺丝柱底孔尺⼨来设计,⼀般需保证有1.5mm的壁厚。

防⽌外观缩⽔螺丝柱底部需掏⽕⼭⼝。

建筑结构设计规范指南

建筑结构设计规范指南

建筑结构设计规范指南第1章绪论 (4)1.1 设计基础 (4)1.1.1 建筑结构设计概述 (4)1.1.2 建筑结构设计基本要求 (4)1.1.3 建筑结构设计依据 (5)1.2 设计原则与要求 (5)1.2.1 设计原则 (5)1.2.2 设计要求 (5)1.2.3 设计过程管理 (5)第2章建筑结构材料 (6)2.1 材料分类与功能 (6)2.1.1 金属材料 (6)2.1.2 陶瓷材料 (6)2.1.3 砼及水泥制品 (6)2.1.4 木材及竹材 (6)2.1.5 复合材料 (7)2.2 材料选用原则 (7)2.2.1 符合设计要求 (7)2.2.2 经济合理 (7)2.2.3 环保节能 (7)2.2.4 施工便利 (7)2.2.5 耐久可靠 (7)2.2.6 符合地域特点 (7)第3章结构体系与布置 (7)3.1 结构体系选择 (7)3.1.1 结构体系的选择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功能、规模、地理位置、经济条件及施工技术等因素综合考虑,保证结构安全、适用、经济、合理。

(7)3.1.2 常见的结构体系包括: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桁架结构、网架结构、空间结构等。

设计时应根据建筑物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结构体系。

73.1.3 结构体系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7)3.2 结构布置原则 (8)3.2.1 结构布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8)3.3 结构构件设计 (8)3.3.1 结构构件设计应根据选定的结构体系、受力特点及建筑物的使用要求进行,保证结构构件的安全、适用和经济。

(8)3.3.2 结构构件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8)3.3.3 结构构件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如材料功能、施工误差、环境条件等,保证设计合理、安全。

(8)第4章地基与基础 (8)4.1 地基处理与设计 (8)4.1.1 地基调查与评价 (9)4.1.3 地基设计 (9)4.2 基础类型及选用 (9)4.2.1 基础类型 (9)4.2.2 基础选用原则 (9)4.3 基础结构设计 (10)4.3.1 基础结构设计原则 (10)4.3.2 基础结构设计内容 (10)第5章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 (10)5.1 混凝土构件设计 (10)5.1.1 一般规定 (10)5.1.2 材料功能 (10)5.1.3 构件设计 (11)5.2 钢筋设计 (11)5.2.1 钢筋选型 (11)5.2.2 钢筋配置 (11)5.2.3 钢筋锚固与连接 (11)5.3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 (11)5.3.1 预应力混凝土材料 (11)5.3.2 预应力损失 (11)5.3.3 预应力构件设计 (11)第6章钢结构设计 (12)6.1 钢结构材料与连接 (12)6.1.1 材料要求 (12)6.1.2 连接方式 (12)6.1.3 连接设计 (12)6.2 钢结构构件设计 (12)6.2.1 构件类型 (12)6.2.2 构件设计原则 (12)6.2.3 构件尺寸及截面选择 (12)6.2.4 构件连接设计 (12)6.3 钢结构稳定性设计 (12)6.3.1 稳定性分析 (12)6.3.2 稳定性设计原则 (13)6.3.3 稳定性措施 (13)6.3.4 抗震设计 (13)6.3.5 施工及验收要求 (13)第7章砌体结构设计 (13)7.1 砌体材料与构件 (13)7.1.1 砌体材料 (13)7.1.2 砌体构件 (13)7.2 砌体结构设计原则 (13)7.2.1 符合规范要求 (13)7.2.2 结构布局合理 (13)7.2.4 耐久性与防护 (14)7.3 抗震砌体结构设计 (14)7.3.1 抗震设防目标 (14)7.3.2 抗震设计原则 (14)7.3.3 抗震计算与分析 (14)7.3.4 抗震构造措施 (14)第8章木结构设计 (14)8.1 木材功能与选用 (14)8.1.1 木材的基本功能 (14)8.1.2 木材的选用原则 (15)8.1.3 木材的防腐、防虫处理 (15)8.2 木结构连接设计 (15)8.2.1 木结构连接的分类与特点 (15)8.2.2 木结构连接的设计原则 (15)8.2.3 木结构连接的强度计算 (15)8.3 木结构构件设计 (15)8.3.1 木结构构件的分类与特点 (15)8.3.2 木结构构件的设计原则 (15)8.3.3 木结构构件的强度计算 (15)8.3.4 木结构构件的稳定性计算 (15)8.3.5 木结构构件的尺寸设计 (16)第9章结构抗震设计 (16)9.1 抗震设防与分类 (16)9.1.1 抗震设防目标 (16)9.1.2 抗震分类 (16)9.2 抗震设计原则 (16)9.2.1 地震作用 (16)9.2.2 结构体系 (16)9.2.3 结构材料 (16)9.2.4 抗震防线 (17)9.2.5 基础隔震与消能减震 (17)9.3 结构抗震措施 (17)9.3.1 结构布置 (17)9.3.2 结构计算 (17)9.3.3 结构连接 (17)9.3.4 构造措施 (17)9.3.5 施工要求 (17)第10章结构施工与验收 (17)10.1 施工技术要求 (17)10.1.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应按照设计文件和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

建筑结构设计规范

建筑结构设计规范

建筑结构设计规范
建筑结构设计规范是为了保证建筑的安全和稳定性而制定的一系列技术规范和要求。

以下是建筑结构设计规范的主要内容:
一、设计基础
1. 根据建筑用途、高度、跨度等参数确定结构形式和荷载标准。

2. 根据地质勘察结果,确定建筑物的地基承载力和地震烈度等设计参数。

二、材料选择
1. 根据结构形式和设计要求,选择适当的材料,如混凝土、钢筋、钢材等。

2. 材料的品质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有合格证明。

三、结构设计
1. 根据建筑物形态和承载条件,设计结构的基本组成和布置形式。

2. 设计结构的截面尺寸、强度和刚度等参数,满足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和荷载标准。

3. 针对特殊情况,设计结构的抗震和防火措施。

四、施工要求
1. 施工过程中,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结构的准确性和质量。

2. 对于混凝土结构,要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水灰比、浇筑、养护等工艺。

3. 对于钢结构,要保证焊缝的质量和连接的可靠性。

五、验收标准
1. 结构施工完成后,进行结构验收,确保结构达到设计要求。

2. 验收包括结构的外观质量、尺寸精度、垂直度、水平度等方面的检查。

3. 对于特殊结构和高层建筑,要进行抗震性能测试和安全评估。

六、维护管理
1. 建设单位要建立健全的结构维护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和维修结构。

2. 钢结构要进行防腐处理,以延长使用寿命。

3. 需要维修或改造的结构,要委托专业机构进行设计和施工。

以上是建筑结构设计规范的主要内容。

通过严格遵守这些规范,可以有效地保障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结构设计规范

结构设计规范

规范要求:包括地基承载力、变形、 稳定性等方面的要求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规范范围:适用于各类建筑的地基 基础设计
规范与其他规范的关系:与其他建 筑规范相互协调,确保建筑整体的 安全性和稳定性
其他相关规范要求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 规范
建筑构造设计规范
结构设计的优化策略
制定方案: 根据分析结 果,制定相 应的设计方 案,包括结 构形式、材 料选择、施 工方法等
方案评估: 对制定的方 案进行评估 和优化,确 保方案的合 理性和可行 性
方案设计
确定设计目标: 明确设计要求 和目标,包括 结构类型、荷 载要求、使用 功能等。
方案构思:根 据设计目标, 进行初步的方 案构思,包括 结构形式、材 料选择、构造 措施等。
符合人们的审美 习惯和需求
考虑与周围环境 的协调性
结构设计的流程
需求分析
明确设计目 标:确定设 计的目的和 要求
收集资料: 收集相关的 设计规范、 标准、技术 资料等
现场调查: 对建筑物或 构筑物进行 实地勘察, 了解实际情 况
分析问题: 对收集到的 资料进行整 理、分析, 找出存在的 问题和矛盾
交付与实施:将审核通过的施工图纸交付给施工 单位,并监督施工过程,确保设计意图得以实现
施工图设计依据:包括设计规范、 标准、技术要求等
施工图设计
施工图绘制方法:包括绘制工具、 绘图流程、绘图技巧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结构设计内容:包括建筑结构、结 构构件、节点构造等
施工图审查与修改:包括审查内容、 修改要求、审查流程等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24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24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24
该规范分为13个章节,包括:一般规定、材料、结构设计的基本规定、抗震设计、基础设计、地下结构设计、框架结构设计、筒体结构设计、壳体结构设计、矩形平板、单层平板和双层板设计、楼梯设计、桥梁设计
以及设备基础设计等。

首先,该规范明确了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其中,对结
构的荷载计算、材料的选用以及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进行了规定。

设计
中应充分考虑结构的抗震性能,以保证在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安全。

在材料方面,规范对混凝土、钢筋和预应力钢筋的使用提出了严格的
要求。

对于混凝土,规范规定了强度等级、配合比、骨料的选用等;对于
钢筋,规范规定了钢筋的强度等级、直径和间距等;对于预应力钢筋,规
范规定了预应力钢筋的应力等级、锚固长度和预应力损失等。

关于具体结构的设计,规范对不同类型的结构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例如,对于抗震设计,规范规定了结构的体系分类、设计地震动和设计参数
的选取等;对于基础设计,规范规定了不同类型基础的设计原则和计算方法;对于框架结构设计,规范规定了柱和梁的尺寸设计、节点设计和抗弯
承载力等。

此外,规范中还详细规定了桥梁设计和设备基础设计等特殊结构类型
的设计要求。

结构设计规范大全

结构设计规范大全

结构设计规范大全1.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设计规范》]:该规范主要包括了建筑物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荷载计算及构件设计的要求等内容,是进行建筑物结构设计的基本依据。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该规范主要包括了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材料选用、构件设计及施工要求等内容,是进行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依据。

3.钢结构设计规范-[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该规范主要包括了钢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材料选用、构件设计及施工要求等内容,是进行钢结构设计的基本依据。

4.桥梁结构设计规范-[国家标准《公路桥梁设计规范》]:该规范主要包括了公路桥梁设计的基本原则、荷载计算及构件设计的要求等内容,是进行桥梁结构设计的基本依据。

5.土木工程结构设计规范-[国家标准《土木工程结构设计规范》]:该规范主要包括了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荷载计算及构件设计的要求等内容,是进行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基本依据。

6.结构抗震设计规范-[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该规范主要包括了建筑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地震荷载计算及构件设计的要求等内容,是进行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依据。

7.结构防火设计规范-[国家标准《建筑结构防火设计规范》]:该规范主要包括了建筑结构防火设计的基本原则、防火构件选用及构件设计的要求等内容,是进行结构防火设计的基本依据。

8.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该规范主要包括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的基本原则、材料选用及构件设计的要求等内容,是进行结构耐久性设计的基本依据。

9.结构施工工艺规范-[国家标准《建筑结构施工工艺规范》]:该规范主要包括了建筑结构施工工艺的基本原则、材料选用及施工工艺要求等内容,是进行结构施工工艺设计的基本依据。

10.标准建筑结构设计软件规范-[国家标准《标准建筑结构设计软件规范》]:该规范主要包括了标准建筑结构设计软件的要求、设计流程及使用方法等内容,是进行结构设计软件开发和使用的基本依据。

(完整版)建筑结构设计规范

(完整版)建筑结构设计规范

(完整版)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建筑结构设计规范
本文档旨在提供建筑结构设计的规范和指导,确保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可靠。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设计准则和要求:
1. 结构设计原则
- 根据建筑所在地的地质条件和气候特点,设计师应选择合适的结构类型和材料。

- 结构设计应遵循国家和地方相关建筑法规和标准。

- 结构设计应符合建筑物的功能和使用要求。

- 结构设计应考虑建筑物的荷载和地震等自然力的影响。

2. 结构材料要求
- 结构材料应符合国家和地方建筑标准的要求,并具备相应的强度和耐久性。

- 钢筋混凝土应采用符合规范的标准配筋和混凝土配比。

- 钢结构应采用符合标准的钢材,并进行必要的防腐处理。

- 木材结构应选择符合标准的防腐木材,并进行适当的处理。

- 其他结构材料也应符合相应的建筑标准和规范要求。

3. 设计荷载和安全系数
- 结构设计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功能确定相应的设计荷载,并按照规范计算。

- 结构设计应采用适当的安全系数,以确保结构在正常使用及极限状态下的安全性。

4. 结构施工和监测要求
- 结构施工应按照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进行,确保施工质量。

- 结构施工过程中应进行必要的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存在的问题。

- 完工后的结构应进行验收,确保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

本文档提供了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规范和要求,但具体的设计和施工还需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法规进行,以确保建筑物结构的安全可靠性。

注意:本文档内容为一般建议,具体应根据相关法规和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构设计规范
1.PCB LAYOUT规范
1.1.设计输入:PCB厚度、相关器件SPEC、后行为器件排序、
灯数量及种类、天线数量及种类、模具信息
1.2.设计输出:PCB尺寸、定位孔、限位孔、正反面限高、
禁布区域、后行为器件具体LAYOUT、灯位信息、天线位置、相关器件有过孔的必须加上,以方便EDA定位。

1.3.设计规范:
1.3.1.PCB定位孔做到对称并尽量分布在稍靠边一些,已节省
EDA LAYOUT空间
1.3.
2.为组装方便及限位,需要在PCB上增加限位孔,位置位
于靠近灯位一边的定位孔旁边,开孔尺寸为 1.6MM,对应底壳定位柱直径为1.5MM
1.3.3.正面限高参考器件SPEC最高高度,通常限高16MM;底
面限高通常3.0MM,极限2.5MM(主要针对单面贴片PCB,双面贴片需要按照器件SPEC定义限高区域)
1.3.4.禁布区域:定位孔周边直径7MM区域、
1.3.5.后行为I/O接口
.外观面与外壳齐平;RESET按键内陷,壳体开孔尺寸统一为
2.4MM;WPS按键外凸,壳体开孔尺寸统一为4.2MM;ON/OFF
按键开孔尺寸按照通用按键(料号:)统一为9.0MM;若WAN+4LAN口,则尽量连在一起,以节省后行为空间;PCB端
面距离器件外表面或后行位外表面距离统一为:3MM
1.3.6.灯分为插件灯及贴片灯,其中插件灯又分为单色及双色灯。

常用单色插件灯。

插件灯间距统一为:MM;注意双色灯定位孔与双色灯得差异!插件灯距离PCB板边距离统一为:MM。

贴片灯可以结合ID或硬件LAYOUT适当调节间距及位置。

1.3.7.天线位置:外置天线1T1R通常放在后行为的右侧(正对灯位看过去);2T2R分立后行为两侧。

内置天线:通常位于PCB两侧,要求距离PCB板边5MM 以上,空间位置位于PCB平面之上,此状态RF功能影响最小。

小结及建议:统一标准化设计,针对PCB分为3个尺寸:大、中、小板;不同项目根据功能及后行为器件多少,选取3种中的1款尺寸,节省结构及硬件PCB LAYOUT时间,缩短开发周期。

大中小板建议参考尺寸如下:
小板:长X宽X厚=114X104MM;主要接口:
适用机种及场合:
中板:长X宽X厚=148X105MM;主要接口:
适用机种及场合:
大板:长X宽X厚=153X105MM;主要接口:
适用机种及场合:
1.4 PCB LAYOUT标准图档参考--OK
2.ID设计指引
2.1设计输入:立项书中相关ID设计要求、PCB LAYOUT图
2.2设计输出:ID效果图、ID建模图及线框图
2.3设计规范:
2.3.1.公司产品常用材质及表面处理:塑胶材质常用ABS(DSL
及AP)\PC(电源及PLC类)\ABS+PC(无线网卡类),外观亮面或纹面,表面处理:烤漆、丝印、UV等;五金材质常用电解板(SECC),表面处理一般是烤漆。

2.3.2.公司产品常用料厚。

塑胶按尺寸大小,大尺寸2.2MM,
中尺寸2.0MM,小尺寸1.8MM;五金常用料厚0.8MM、1.0MM、
1.2MM。

2.3.3.外观尺寸界定:高度---根据PCB LAYOUT图,正反面限
高加上产品料厚可以定义产品的高度;
宽度:根据PCB宽度,后行为齐平,前面距离PCB半边尽量达到5MM,以方便组装。

长度:情况一:无天线,则PCB长度+5X2,意即单边预留5MM (备注包含料厚),主要为了组装PCB时候拿放板子方便;
情况二:有天线,由于尽量做到对称,同时为了日后兼容1T1R与2T2R,所以预留尺寸双边做到一致:PCB长度+8X2+料厚。

(内置天线摆放位置参考PCB LAYOUT规范)。

2.3.4.拆件及表面处理:针对中低端产品尽量做到2件式,以
节约成本,意即无导光柱及镜片,直接通过面壳透光;颜色尽量采用白色,因为注塑效果黑色比白色缺陷会看起来更明显;中低端产品表面处理尽量采用细纹面,特别是低端统一采用纹面,中端产品可以面壳亮面,底壳纹面;高端产品根据市场需求可以采用亮面及黑色,以显示产品档次(备注:亮面需要增加贴膜,增加成本所以中低端建议少采用亮面)2.3.5.ID特征细化:对于面底壳接触面,尽量增加美工槽,通用尺寸:0.5X0.5X0.5MM;PCB组装方式尽量采用安装在底壳上,ID设计及拆件时候注意此点,以方便产线组装,提高产能;大面尽量增加拔模斜度;少采用特殊工艺,简洁明了,易于大批量生产;底部特征需要展示清楚,特别是散热孔样式,散热孔有时候也是ID的点睛之笔。

3. DSL/AP类壳体结构设计规范
3.1.BOSS柱设计规范
3.1.1常用螺丝及具体设计参考尺寸
3.1.2为杜绝BOSS柱缩水现象,后续BOSS柱结构统一改为带斜顶样式,具体样式3D参考
3.1.1孔检验工具见附图
3.2.挂墙孔设计规范
3.2.1必须留够螺丝头空间---大于2.5MM;具体参考3D
3.2.2必须确保贴上脚垫后高度高于挂墙孔;
3.3.脚垫孔设计规范
3.3.1脚垫与孔单边间隙0.1;具体见附图;
3.3.2为防止脱落脚垫本体厚度需要2/3陷到壳体内部(半球型除外);
3.3.3背胶采用3M9448,与下盖配合后粘胶面积占脚垫底面积60%以上,以确保牢固;
3.4.卡扣设计规范---详细见附件规范及配套3D
3.5.止口设计规范
3.6.反插骨设计规范
3.7. 内置天线设计规范
3.7.1三种常见内置天线;
3.7.2内置天线布局示意;
3.7.3内置天线布局实例参考;
3.8. 天线孔设计规范(包含磁环卡扣设计规范)
3.9. 后行为设计规范
3.10. 插件灯设计规范--OK
3.11. 面壳透光区域设计规范
3.12. 散热孔设计规范
3.13 超声线设计规范
3.14 外壳装配设计规范----OK
3.15 螺丝/扣位等锁紧机构布局规范—OK
3.16 标贴位设计规范
4. 屏蔽罩设计规范--OK
5. 散热片设计规范--OK
6. 五金类壳体设计规范
6.1. 五金挂墙孔设计规范
6.2. 拆件方式规范
6.3 散热孔设计规范
7. PLC类产品设计规范及相关安规知识--OK
8. 电源类产品设计规范
9. USB无线网卡类产品设计规范
8. 塑胶模具设计指引
8.1. 常用模仁材质
8.2. 进胶点选定
8.3. 分型面选定
8.4 滑块分模线位置选定
8.5 开模检讨格式统一---田科
9.0 公司产品可靠性及热测试规范---OK
10. 产线异常及处理方案---OK
11. 附录:
11.1.常用塑胶物性表---OK
11.2.塑胶防火等级表---OK
11.3.塑胶模具结构图---OK
11.4.色差规范---OK
11.5.设计评审CHECK LIST---OK
11.6. 常用螺丝列表---结合公司现有待整理11.7. DESIGN REVIEW格式
11.8. 评审表(ID\MD\手板\TX检讨共用)---OK 11.9 模具验收报告---OK
11.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