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工程化皮肤:从形态和功能安全替代的前景

合集下载

组织工程在皮肤科的应用

组织工程在皮肤科的应用

组织工程在皮肤科的应用一、引言组织工程,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工程技术,通过模仿天然组织的结构和功能,构建具有生物活性的组织,为临床治疗和皮肤修复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随着科技进步和研究的深入,组织工程在皮肤科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为皮肤疾病的治疗和皮肤损伤的修复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

本文将深入探讨组织工程的基本原理,其在皮肤科的应用实例,以及未来的展望与挑战。

二、组织工程的基本原理组织工程的核心原理是利用细胞、生物材料和生长因子等基本要素,在体外构建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组织。

首先,选取适宜的种子细胞,如皮肤成纤维细胞或角质形成细胞,这些细胞在适当的条件下能够增殖并形成新的组织。

其次,选择合适的生物材料作为支架,为细胞提供三维生长空间。

支架的材质和结构设计对于组织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最后,通过添加适当的生长因子等生物活性物质,调控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促进组织的形成。

三、组织工程在皮肤科的应用实例组织工程在皮肤科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皮肤损伤修复、皮肤疾病治疗以及皮肤美容等领域。

1.皮肤损伤修复:烧伤、创伤、溃疡等皮肤损伤是皮肤科常见的临床问题。

组织工程皮肤作为一种理想的修复材料,已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显著的治疗效果。

组织工程皮肤由皮肤细胞和生物材料支架构成,具有与天然皮肤相似的结构和功能。

这种人工皮肤可用于覆盖伤口,促进皮肤再生和修复。

2.皮肤疾病治疗:组织工程还可以应用于治疗各种皮肤疾病,如皮肤肿瘤、银屑病、白癜风等。

例如,利用组织工程技术构建的肿瘤模型可用于药物筛选和疗效评估,为肿瘤治疗提供更精确的方案。

对于银屑病等炎症性皮肤病,组织工程皮肤可用于移植健康的皮肤到病变区域,缓解症状并促进疾病的恢复。

3.皮肤美容:随着人们对美的追求不断提高,组织工程技术在皮肤美容领域的应用也逐渐增多。

例如,利用组织工程构建的人工皮肤可以用于填充皱纹和疤痕,改善皮肤质地和外观。

此外,组织工程还可用于生产具有特定功能的皮肤替代品,如防水、防晒或具有抗菌性能的皮肤。

组织工程在皮肤再生中的研究

组织工程在皮肤再生中的研究

组织工程在皮肤再生中的研究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具有保护身体、调节体温、感知外界等重要功能。

然而,由于烧伤、创伤、慢性疾病等原因,皮肤受损的情况屡见不鲜。

传统的治疗方法如自体皮肤移植、异体皮肤移植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修复皮肤损伤,但也存在着诸多局限性,如供体不足、免疫排斥反应等。

组织工程的出现为皮肤再生带来了新的希望,成为了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组织工程是一门综合了生物学、工程学和医学的交叉学科,其目的是构建具有生物活性和功能的组织或器官替代物,以修复或重建受损的组织和器官。

在皮肤再生方面,组织工程主要通过三个关键要素来实现:细胞、支架材料和生物活性因子。

细胞是皮肤组织工程的基础。

在皮肤再生中,常用的细胞类型包括角质形成细胞、成纤维细胞和黑素细胞等。

角质形成细胞是表皮的主要细胞类型,负责形成皮肤的屏障功能;成纤维细胞则主要存在于真皮层,能够合成胶原蛋白、弹性纤维等细胞外基质成分,为皮肤提供支撑和弹性;黑素细胞则能够产生黑色素,决定皮肤的颜色。

为了获得足够数量的细胞用于皮肤再生,细胞培养技术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体外培养和扩增,可以获得大量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细胞。

支架材料在皮肤组织工程中起着重要的支撑和引导作用。

理想的支架材料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合适的孔隙结构和机械性能。

目前,常用的支架材料包括天然材料和合成材料两大类。

天然材料如胶原蛋白、壳聚糖、透明质酸等,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但机械性能往往较差;合成材料如聚乳酸、聚乙醇酸等,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和可调控性,但生物相容性相对较差。

为了克服单一材料的局限性,研究人员常常将天然材料和合成材料结合起来,制备出性能更加优越的复合支架材料。

生物活性因子在皮肤再生过程中能够调节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迁移,促进组织的修复和重建。

常见的生物活性因子如表皮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在皮肤再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将生物活性因子加载到支架材料中,可以实现其在局部的缓慢释放,从而持续地发挥作用。

组织工程技术在人工皮肤中的应用研究

组织工程技术在人工皮肤中的应用研究

组织工程技术在人工皮肤中的应用研究近年来,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皮肤的研究与开发成为了热门话题之一。

其中,组织工程技术在人工皮肤中的应用研究更是备受关注。

本文将针对该主题进行探究和分析,探讨组织工程技术是如何应用于人工皮肤的制造过程中,以及其在改善治疗效果等方面的贡献。

一、组织工程技术是如何应用于人工皮肤的制造过程中?组织工程技术,也称为组织构建技术,是指以细胞为基础,利用生物材料为支架架构形成三维的细胞规模结构的技术。

在人工皮肤的制造中,组织工程技术被用于制作基础结构,即带有细胞的人工皮肤。

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步:1. 细胞种植:在生物材料上种植人类皮肤细胞,例如角质细胞、成纤维细胞、基底细胞等。

2. 生长:细胞在生物材料上生长繁殖,形成人工皮肤的组织学结构。

3. 不断更新:不断为人工皮肤提供新陈代谢所需要的养分,以保持组织构建质量。

其中,组织工程技术在人工皮肤的制造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能够更加精确地模拟人类皮肤的组织器官结构和功能,帮助医生更好地治疗皮肤疾病,还能够减轻皮肤缺损带来的痛苦,提高治疗效果。

二、组织工程技术在人工皮肤治疗中的贡献在人工皮肤的治疗方面,组织工程技术的应用也很广泛。

以下是对几种部分疗法的介绍:1. 烧烫伤所致表皮层破损的治疗利用组织工程技术,制造出当下可观察区域最大的带有之上和下部结构的表皮组织肠。

通过去除人工皮肤后,确保其中介绍的表皮层在人类体表的发布位置。

2. 压力疮的治疗利用组织工程技术,制造出类似于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的人工皮肤,用于压力疮治疗上。

组织工程技术可以更好地模拟人类皮肤的组织器官结构和功能,有助于治疗和修复脆弱皮肤,改善其受压情况,以各种方式减轻压头的压力,达到治疗效果。

3. 慢性创面的疗法组织工程技术可以更加精确地模拟人体皮肤的结构和功能,因此可以用于慢性创面的治疗。

通过使用人工皮肤,不仅可以促进愈合,而且可以有效地预防感染。

4. 皮肤瘢痕的治疗组织工程技术通过利用人工皮肤来修复皮肤瘢痕。

组织工程皮肤研究的临床应用:表皮与支架材料及其他

组织工程皮肤研究的临床应用:表皮与支架材料及其他

组织工程皮肤研究的临床应用:表皮与支架材料及其他《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学术部【摘要】@@ 0 引言rn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组织,是机体与外界环境接触的屏障,具有保护、分泌、代谢和感觉等重要的功能.当外界损伤或疾病等因素造成皮肤缺损时,可使屏障功能丧失,引起感染、水电解质失衡、免疫低下以及多脏器功能衰竭.【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10(014)002【总页数】3页(P306-308)【作者】《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学术部【作者单位】《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学术部,辽宁省沈阳市,110004【正文语种】中文文章导语:○ 组织工程学是生物工程领域的新兴学科,是目前医学界的研究热点。

○ 利用组织工程的原理构建皮肤替代物,用于皮肤移植可以有效解决临床上皮肤缺损修复和供皮不足的难题。

组织工程皮肤是最早应用于临床的组织工程产品,先后为自体表皮研究、异体表皮研究、复合皮肤替代物研究等,目前可用作皮肤替代物的产品有Epicel、Integra、AlloDerm、Biobrane等,但均有不同缺陷而未得到普遍应用。

○ 随着技术发展的开发,研制出与正常皮肤结构和功能相近的组织工程皮肤,为烧伤科和整形美容科提供理想的皮肤替代物将成为可能。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组织,是机体与外界环境接触的屏障,具有保护、分泌、代谢和感觉等重要的功能。

当外界损伤或疾病等因素造成皮肤缺损时,可使屏障功能丧失,引起感染、水电解质失衡、免疫低下以及多脏器功能衰竭。

组织工程皮肤是由细胞或细胞外基质或由两者共同结合组成的皮肤产品,是应用生命科学和工程学的原理与技术将种子细胞与适当的支架材料相结合构建出的用于修复、维护和改善损伤皮肤组织功能和形态的生物替代物。

自体表皮替代物成为利用种子细胞进行体外扩建技术的第一个应用于实验和临床的产品。

1981年,O’Connor等首次在体外培养出适于人自体表皮替代物的细胞片并应用于2例烧伤的肉芽创面上,培养的皮片附着良好,临床应用效果肯定。

皮肤组织工程发展概况

皮肤组织工程发展概况
中国西部科技
21 0 2年 0 4月第 1 1卷第 0 4期总 第 2 3期 7
皮 肤 组 织 工 程 发 展 概 况
王 宏 丽
( 都医学院药学院 ,四川 成都 6 0 8 成 10 3) 摘 要: 人们将组 织工程技 术和原理运 用于皮肤再造 已经成功的研 制 出了各种 类型的皮肤 替代物。组织工程化皮肤 大致可分 为: 表皮替代 物, 真皮替代 物,具有表 皮真皮双层结构的复合皮肤替代物三种类型。本文就各种皮肤替代物的研 制方法和应 关键词 :皮肤组织 工程 ;替代物 ;表 皮;真 皮;复合 皮
体表皮细胞最终不能长期存活 , 可封闭创面, 但 降低 死 亡 率 。
而且异体上皮细胞分泌 多种促上皮生长因子,具有促进上皮 化进程 ,改善基底 肉芽组织结构 ,抑制成纤维细胞过度增 生 等功能 ,可加速创面的愈合过程【。 4 】
2 真皮替代物
真皮 替代物 是随表 皮替代物 的研究 与应用才 发展起来 的 ,单纯真皮替代物的研究并不多 。1 8 年Yan s 90 n a等将一种
3 周后再去除硅胶膜 。移植 一层 薄的表皮皮片 ,这种人工皮
肤能够诱导血管和成纤维细胞长入 ,临床应用取得很好疗效


1 表皮 替代 物
1 1 自体表皮细胞培养移植 . 17 年R e wa 等利用3 3 95 hi l n d T 成纤维细胞作 为滋养层 ,大 规模培养人表皮细胞获得成功,表皮细胞在高钙浓度 下培养 3 周后可 以连接成片 ,用酶消化时 ,细胞膜片可 以整块从 ~4 培养瓶底 脱落 ,其形态 与天然 的人表 皮极为相 似 。17 年 99 Gre 等首次将这种培养的 自体表皮膜片 (utrdei ei en c l e pt l l u h a atgat E uorf ,C A)应 用于临床 ,成功封 闭了大面积烧伤 患者 切痂 后的创面。经过临床应 用及 随访 观察,人们 逐渐 意识到 表皮细胞培养用于创面 还存在着许多难以解 决的问题: ( ) 1 成活率偏低 ,平均只有5 %甚至更低 。 ( )成活质量差 , 0 2 成活 后的膜 片缺乏 弹性及韧 性,稳定研制是组织工程研究 的难 点和关键 。 用组织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中的组织工程技术发展趋势

生物医学工程中的组织工程技术发展趋势

生物医学工程中的组织工程技术发展趋势一、介绍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疾病的不断增多,对于替代受损组织和器官的需求日益增加。

而组织工程技术作为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利用生物材料、细胞和生物物理方法,以重建、修复和替代受损组织和器官,以实现临床治疗的目标。

本文将探讨生物医学工程中的组织工程技术发展趋势。

二、生物材料的创新生物材料是组织工程技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是生物材料的创新。

目前广泛使用的生物材料,如聚合物、金属和陶瓷,虽然在某些方面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生物相容性,但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

因此,研究人员正在寻找新的生物材料,具有更好的可调性、可塑性和生物活性,以更好地适应组织工程的需求。

一种有前景的创新是生物材料的纳米技术应用。

纳米技术可以将材料的特性调整到纳米尺度,例如表面粗糙度、力学性能、生物活性等。

这可以改善材料与细胞的相互作用,促进细胞外基质的形成和细胞的定向增殖,从而更好地支持受损组织的再生和修复。

此外,在生物材料设计方面,需要更多考虑到材料的可降解性。

可降解的生物材料能够为细胞提供支撑和空间,并逐渐被细胞代谢和排泄,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并减少了再次手术的需要。

因此,开发更多可降解的生物材料,成为了当前生物医学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三、细胞的应用细胞是组织工程技术中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目前的组织工程实践中,主要使用成体干细胞和多能干细胞进行组织和器官的再生。

未来,预计将出现更多新的细胞类型和使用细胞的新方法。

一方面,新的细胞类型将被发现和应用。

例如,诱导多能干细胞的发现开辟了利用个体自身细胞进行再生医学的新途径。

此外,干细胞、间充质细胞、神经元细胞等其他细胞类型的应用也将取得更多突破。

另一方面,细胞的新方法将被使用。

例如,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的出现,使得科学家能够精确地修改细胞基因组,以实现更好地控制细胞行为和功能的目的。

此外,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也为细胞的高通量筛选和功能研究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组织工程学概述

组织工程学概述

皮肤的解剖生理学
皮肤依构造可分为表皮、 真皮及皮下组织,如图所 示。
表皮最主要的成分是角化 细胞,它们由细胞桥粒形 成互相结合的重叠结构, 使得细胞与细胞互相粘连。
真皮的主要细胞是成纤维 细胞,产生和维持大部分 细胞外基质。
角质层 透明层
颗粒层 表皮
棘层 基底层
(生发层)
乳头层 网织层 真皮
3)生长因子 作用:
➢ 具有诱导和刺激细胞增殖,维持细胞存活等生物 效应的蛋白类物质;
➢ 促进细胞增殖,组织或血管的修复和再生。
✓ 在骨创伤早期,生长因子主要启成骨细胞活性, 促进成骨,后期作用逐渐减弱,但也参与骨的生 长调节。
✓ 髓基质中含有多种生长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 (BMP)、转化生长因子β、酸性成纤维生长因子、 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和Ⅱ、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 子、肿瘤坏死因子和白细胞介素-1等。
胞粘附生长的生物支架(或细胞外基质)、用于促进组织再 生长因子和组织的相容性等问题。
2)利用组织工程方法生成活体替代组织或器
官常可使用
策略3
细胞分离
生物过程
微结构
策略1
体外培养扩增 种植到多孔支架 植入缺损部位
生物活性肽 多孔支架 策略2
培养6天
培养10天
PLA支架(灰色)+间充质干细胞(绿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照 片
1. 组织工程的概念
一).提出
1984年华人学者冯元桢首次提出 组织工程的概念
Robert Langer教授和麻省理工大 学医学院的临床医生Joseph P Vcanti正式提出组织工程的概念
1987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基金会在 加利福尼亚的Lake Tahoe举行的专 家讨论会上明确了组织工程的定义

组织工程技术在组织再生和修复中的应用

组织工程技术在组织再生和修复中的应用

组织工程技术在组织再生和修复中的应用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组织再生和修复的技术也越来越重视。

组织工程技术是一种能够重建受损或缺失组织、器官和肢体的方法。

文章将围绕着组织工程技术的定义、技术原理、应用案例进行探讨,探索组织工程技术在组织再生和修复中的应用。

一、组织工程技术的定义组织工程技术是指利用生物材料、细胞和其他生物学方法,制造人体组织工程产品进行组织修复和再生的技术。

它是一种集合工程学、生物学、材料学和医学的跨学科技术。

组织工程技术的本质就是在体外制备新的人工组织或细胞结构,然后移植到患者体内。

它是通过工程学和生物学的方法,制备可以匹配患者的组织或器官替代品。

它可以大大改善许多疾病和创伤的治疗效果,从而为人类的生活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二、组织工程技术的技术原理组织工程技术的技术原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细胞、生物材料和信号分子。

1. 细胞:组织工程技术中使用的细胞通常是从患者自身的体液、组织或骨髓中分离出来的干细胞。

然后,科学家使用细胞培养、生物反应器和信号分子的调控来获得可适用于组织工程的特定细胞类型。

2. 生物材料:在组织工程中使用的生物材料必须符合生物兼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等标准。

此时,材料必须适应细胞生长和分裂,以便在组织工程修复之后长期存在或被吸收。

3. 信号分子:信号分子是一种可调控细胞生长和分裂的化学信号物。

配合细胞和生物材料使用能够在组织工程中实现更好的效果。

三、组织工程技术在组织再生和修复中的应用案例1. 骨再生:组织工程技术在骨再生方面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

适当匹配的种籽细胞、生长因子和生物材料可以用于替代受损的骨组织。

例如,利用骨髓干细胞可以制备出适用于长骨和短骨缺损的具有骨形态和功能的人工骨,可以应用于广泛的骨修复需求。

2. 肝再生:肝再生是组织工程在近年来出现的新技术。

适配的种籽细胞、生物材料和细胞培养技术能够用于重建失败的肝脏组织。

在实验室中已经成功地还原了完整肝功能的人体肝脏模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晓静,女,河南省洛阳市人,黎族,2012年第四军医大学毕业,博士,主治医师,目前主要从事组织工程再生医学领域及种植体技术的研究。

通讯作者:王晓静,解放军海军青岛第一疗养院口腔科,山东省青岛市 266071中图分类号:R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44 (2017)16-02600-06 稿件接受:2017-05-08Wang Xiao-jing, M.D., Attending physician,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 Qingdao First Sanatorium of PLA Navy, Qingdao 266071, Shandong Province,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Wang Xiao-jing,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 Qingdao First Sanatorium of PLA Navy, Qingdao 266071, Shandong Province, China组织工程化皮肤:从形态和功能安全替代的前景王晓静1,王国伟2,惠光艳1,赵铱民3 (1解放军海军青岛第一疗养院口腔科,山东省青岛市 266071;2解放军海军第401医院崂山分院口腔科,山东省青岛市 266061;3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陕西省西安市 710032)引用本文:王晓静,王国伟,惠光艳,赵铱民. 组织工程化皮肤:从形态和功能安全替代的前景[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7,21(16): 2600-2605.DOI:10.3969/j.issn.2095-4344.2017.16.024 ORCID: 0000-0001-8771-1099(王晓静)文章快速阅读:文题释义:真皮组织作用:决定了机体皮肤的外观特征,并为皮肤提供了牢固的机械保护作用,真皮在愈合、生长、抗菌和防御外伤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Integra 人造皮肤:是目前最为广泛应用的一种人工真皮替代物,可用于急性重度半厚和全厚皮肤烧伤以及烧伤后皮肤重建。

摘要背景:组织工程学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涉及皮肤,角膜、骨、软骨、肌腱等多个领域,组织工程化皮肤为近年年的研究热点,组织工程化皮肤为临床解决皮肤缺损的修复提供了良好的前景。

目的:综述近年来组织工程化皮肤研究新进展。

方法:由第一作者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数据库(1996年至2017年),检索词为“Epidermis ;dermis ;tissue engineered skin ”,语言设定英文,从表皮和真皮皮肤替代物对该领域的最新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探讨皮肤组织工程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

结果与结论:纳入文献65篇。

复合皮肤替代物虽然包括了表皮与真皮两层结构,但缺乏毛囊、汗腺和皮脂腺等皮肤附属器。

如何解决组织工程化皮肤缺少附属器的问题,仍是目前皮肤组织工程研究的热点和重要方向。

组织工程化皮肤的构建要在短时间内,生产出能够永久覆盖的皮肤替代物,并可将黑色素细胞和朗格罕氏细胞构建入组织工程皮肤替代物结构中去。

现存的生物组织工程皮肤替代物既无法从形态上也无法从功能上完全替代皮肤组织,还需未来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组织构建;组织工程;皮肤黏膜组织构建;皮肤;表皮替代物;真皮替代物;组织工程;黑色素细胞;朗格罕氏细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题词:组织工程;生物相容性材料;皮肤基金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1104)Tissue-engineered skin substitutes: a prospect evalua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morphology and functionWang Xiao-jing 1, Wang Guo-wei 2, Hui Guang-yan 1, Zhao Yi-min 3 (1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 Qingdao First Sanatorium of PLA Navy, Qingdao 266071, Shandong Province, China; 2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 Laoshan Branch of No. 401 Hospital of PLA Navy, Qingdao 266061, Shandong Province, China; 3Stomatological Hospital of the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Xi’an 710032 , Shaanxi Province, China)AbstractBACKGROUND: Tissue engineering is a booming subject in recent years, involving skin, cornea, bone,cartilage, tendon and etc. Noticeably, tissue-engineered skin is an issue of concern, which provides an alluring prospect for the repair of skin defects.OBJECTIVE: To overview the latest research progress of tissue-engineered skin.METHODS: A computer-based research of Medline database from 1996 to 2017 was performed, with the English keywords of “epidermis, dermis, tissue engineered skin”. The latest research status oftissue-engineered skin was summarized in views of epidermal and dermal substitutes, followed by exploring the problems and prospects of tissue-engineered skin.RESULTS AND CONCLUSION: A total of 65 literatures were included. Complex skin substitutes include epidermis and dermis, in which hair follicles, sweat glands, sebaceous glands and other cutaneous appendages are absent. Therefore, how to solve above problems is a hotspot issue and major trend in tissue-engineered skin. Tissue-engineered skin aims to construct permanent skin substitutes containing melanocytes and Langerhans cells rapidly. Since the currenttissue-engineered skin substitutes can completely replace skin tissues neither in morphology nor in function, in-depth studies are expected in the near future.Subject headings: Tissue Engineering; Biocompatible Materials; SkinFunding: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 81271104Cite this article: Wang XJ, Wang GW, Hui GY, Zhao YM.Tissue-engineered skin substitutes: a prospect evalua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morphology and function. Zhongguo Zuzhi Gongcheng Yanjiu. 2017;21(16):2600-2605.0 引言Introduction组织工程学是近年来飞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涉及皮肤,黏膜、骨、软骨及肌腱等多个领域,其中,由以组织工程化皮肤发展最快。

早在1951年,就有学者建议用实验室培养生成的皮肤来治疗烧伤患者[1]。

但由于表皮细胞培养困难,此方法未能实施。

直到1975年由研究者攻克了体外大规模培养表皮细胞的难题,皮肤替代物的研究和制作才日渐广泛[2]。

组织工程皮肤是将组织工程这一新兴技术应用于皮肤创面的修复重建领域而研制成功的皮肤代用品[3-4]。

组织工程化皮肤是世界上第一种获得FDA批准的组织工程产品,在治疗顽固性溃疡患者和严重烧伤患者方面具有良好的疗效[5]。

皮肤替代物是在应用前进行过加工和培养的移植物。

可包括自体移植物,异体移植物或是异种移植物、表皮真皮移植物、复合皮肤移植物、临时或永久皮肤移植物以及生物或是合成的移植物[6-7]。

此外,尽管表皮和真皮替代物在修复受损皮肤上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成功率,然而仍然需要达到一些里程碑式的成功,比如缩短较长的愈合时间和降低瘢痕挛缩率[8-10]。

文章就现有的组织工程皮肤表皮替代物和真皮替代物进行简要的综述和讨论。

1资料和方法Data and methods1.1 资料来源由第一作者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96至2017年),检索词为“Epidermis; dermis; tissue engineered skin”,语言设定英文。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组织工程皮肤表皮替代物的研究;②组织工程真皮皮替代物的研究。

排除标准:①与本文内容无关的文章;②重复性研究。

1.3 文献质量评估从表皮和真皮皮肤替代物对该领域的最新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探讨皮肤组织工程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

2结果Results2.1 表皮替代物主要分为:自体表皮细胞移植膜片、同种异体细胞移植膜片以及其他表皮细胞移植膜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