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说课稿(6)
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说课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

人美版《美术鉴赏》第四单元主题二《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说课课题《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科目高中美术课型美术鉴赏课时 1 课时说课人一、说教材高中美术鉴赏模块第四单元主题二, 1 课时,其主要内容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和造型特点,并从造景要素、功能、理念等几个角度鉴赏中国古典园林,理解其背后的传承文化思想。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联系生活,在问题的驱动下,将美术的学习方法与一般的探究方法相统一。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设问题情境是美术学科素养本位课程中引发学习行为的根本动力。
培养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说学情1、高中学段的学生感知、记忆和想象能力的发展都进入到最佳时期。
2、能够联系一定的文化情境认识美术作品的意义、形式和风格特征,对中国著名古典园林有所了解。
3、不足之处: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正确理解园林背后的传承文化思想。
4、根据学生情况,着重引导学生思考园林造园理念与哲学思想的关系。
三、说教学目标1、图像识图引导学生欣赏建筑的妙趣,自我感受品析园林意境之美。
2、美术发现对于园林布局进行分析讲解,合作展示叠山理水小景观,学生通过不同形式来表现所感所想,创作视觉形象。
3、审美判断引导学生评价鉴赏“与谁同坐轩”建筑妙趣,分析花窗借景手法,体味意境之美。
4、创意实践赏析园林之美,运用创意思维和创作方法,尝试创作有意义的园林美术作品。
5、文化理解赏析园林之美,分析匾额楹联文化,感受造园家和园主人的精神追求,深入理解园林和文化的关系。
四、说教学重点重点: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要素和功能之间的关系。
帮助学生培养基本的艺术修养,从而奠定在现实生活中对传统园林进行判断、辨别和思考的审美素养。
五、说教学难点难点:理解传统园林中包含的自然观与意趣以及园林艺术背后更深层的文化内涵。
理解中国古典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理念。
六、说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多媒体展示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情境法、任务驱动法、探究研讨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高中美术鉴赏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教案 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教案 高中美术鉴赏教案.doc

高中美术鉴赏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教案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教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以下是我整理的关于高中美术鉴赏《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教案的内容,供大家浏览参考。
教案栏目。
高中美术鉴赏《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教案一教学目的① 了解中国古代园林的种类、特点及代表性作品② 结合实例了解中国造园艺术的原则精神和具体经验内容结构① 中国古代园林包括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三类。
② 私家园林以苏州为最盛,设计以中国山水画为蓝本,追求细腻曲折丰富的变化,形成浓郁的人文环境。
③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积累了丰富的造园经验。
明代计成《园冶》一书对园林选址、布局、叠山、选石、因借等作了系统的论述。
教学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中赵州桥教学设计国造园艺术的原则精神教学过程:一、导入:你们游览过哪些园林?去过苏州园林吗?二、新课我国远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利用自然山水或者摹仿自然山水作为园林造景的主题,这比西方18世纪兴起的英国“风景式”园林大约要早两千多年。
著名的圆明园,它的一百余个景区之中约半数是自成一体的小园林,因此而被西方人誉之为“万园之园” “诗情画意”是中国园林的精髓,也是造园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因此,过去的造园匠师们口授心传,多少都接受一些诗画方面的陶冶,而著名的造园家如计成英语教学方法、张南垣父子、戈裕良等更是精于此道。
历来的文人画家也多有直接参予园林规划设计的,其中如唐代的王维、白居易,宋代的赵佶、司马光,元代的倪元镇,清初的石涛、李渔等人,为了渲染园林的诗的情调,常常借助于各种音响效果。
寄畅园“八音涧”、谐趣园“清琴峡”的流水丁冬,沧浪亭“听橹楼”的欸乃桨声,乃至风动竹篁有如碎玉倾洒、松涛之若天籁清音,都能以“音”入景。
曹雪芹笔下的潇湘馆,那“凰尾森森、龙吟细细”更是绘声绘色,点出园林浓郁的诗情画意。
播放课件:读图认识感知江南水乡---苏州及园林1、师:如诗如画的苏州园林是如何体现出她的巨大艺术魅力的呢?讨论,指名回答,师板书:“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园林艺术的构成a、自然环境的山形水势,包括人工叠山和开凿的泉流湖水b、建筑物及其特殊的人文内涵c、园林内的树木花卉d、园外大环境的景观、氛围。
高中美术《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说课稿(6)

高中美术《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说课稿(6)高中美术《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说课稿(6)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你参加过说课比赛吗?说课的过程是不同一般教学设计的过程。
整理了这篇,希望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说课稿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课堂主要组织者引导者。
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为了学而教。
要按照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来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从感性入手到理性升华,从问题启发、情感激发,到认识提高。
作为美术教学,要引导学生抓住对事物美的感悟,使学生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二、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要素。
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特征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布局与诗词匾额。
学生情况:本课之前学习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木结构体系。
欣赏故宫建筑的空间布局。
对园林比较喜爱但有些问题还不清楚。
教学手段: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
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让学生动手动脑实践,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技术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PPT、相关视频资料三、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问答与讨论,能够了解”山、水、建筑、花木”四大基本造园要素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作用。
能够比较深的感受中国古典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园林意境。
2、学生通过欣赏与体验,能够体会中国古典园林丰富的造型及空间变化所表现出来的美感。
能够理解在中国古典园林中诗词匾额等创造出的典雅氛围,所特有的文化内涵。
最终知道今后如何欣赏中国古典园林。
四、问题框架1、中西方园林相比,中国古典园林的根本特征是什么?2、阅读文字资料,请找出中国园林的四大造园要素?园林中的假山怎样布置?太湖石的美感是什么?作为江南人请同学说出园林中常见的水景以及相关的游园活动?园林中的花木有何作用与寓意?园林中的建筑有何特点?有何作用?3、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布局有何特征?运用了怎样的手法?4、园林中诗词匾额有何作用?5、请同学谈谈应该怎样欣赏中国园林?五、教学流程示意课前准备(学生问卷调查,学问学生去过哪些园林,印象最深的有哪些?)--提问式导入新课,重点讲解中国园林的根本特征--造园要素--空间布局--诗词匾额--总结本课所学--布置课后作业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提出问题”我们经常会去游览园林及一些名胜古迹,但是很多人却不知道在园林里看什么。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说课稿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说课稿
说课稿
宛自天开——中国古代园林艺术
一、说课题:《宛自天开——中国古代园林艺术》
课时:一课时
二、说教材:
1 内容结构:
1)中国古代园林主要有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两大类。
2)皇家园林以北京的圆明园、颐和园和北海为代表。
皇家园林以江南私家园林为参照,并以神话传说进行设计、构思,以其拨打恢弘的总体气势和宫殿群的特殊政治意义形成自己的特色。
3)私家园林以苏州为最盛,设计一中国山水画为蓝本,追求细腻,曲折丰富的变化,形成浓郁的人文环境。
2 教材分析: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有悠久的历史,曾出现过许多名园,并形成自己的造园理论。
教材从总体分别介绍了颐和园和承德避暑山庄为代表的北方大型皇家园林和以苏州古典园林为代表的江南小型私家园林的艺术特点,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两大园林体系各具的特点与精神。
但仅仅通过分门别类的总体介绍,难以让学生整体体味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艺术美。
需要教师深入理解教材,多多收集资料,精心设计,重点引导学生在了解园林特点的基础上,了解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造园精神,学会欣赏中国古代园林艺术之美,掌握鉴赏方法,提高鉴赏水平。
高中美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说课稿

高中美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说课稿一、说教材教材是沟通教师和学生的桥梁,因此我对教材做了以下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高中美术鉴赏模块第四单元主题二,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第1课时,其主要内容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和造型特点,并从造景要素、功能、理念等几个角度鉴赏中国古典园林,理解其背后的传承文化思想。
在欣赏中国古典园林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说学情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往往是教师以自我为主的个人表演,因此深入了解学情尤为重要。
高中学段的学生在感知、记忆和想象能力的发展都进入到最佳时期,能够联系一定的文化情境认识美术作品的意义、形式和风格特征,对中国著名的古典园林有所了解,但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正确理解中国古典园林背后的传承文化思想。
根据学生的这一情况,我会着重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理念与哲学思想的关系。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设置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分别是: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和造型特点,学会从造景要素、功能、理念等几个角度鉴赏中国古典园林,并理解其背后的传承文化思想。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颐和园、拙政园等图片,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及其造景要素和功能的关系,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讨论设计师的造园理念和园林艺术蕴含的文化思想,提高对中国古典园林的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开拓审美视野,体会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型美和设计师独到的造园理念,形成热爱和保护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的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确定了教学目标之后,教学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重点: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要素和功能之间的关系。
难点:理解中国古典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理念。
五、说教学方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本堂课我将采用多媒体展示法、讨论法、情境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六、说教学准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为此我还准备了PPT课件辅助我的教学。
《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

课题:《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教材分析本课是《华夏意匠——建筑艺术》中的第二部分,着重介绍了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
皇家园林中重点在颐和园。
私家园林以苏州为最盛,设计以中国山水画为蓝本,追求细腻曲折丰富的变化,形成浓郁的人文环境。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是中国造园艺术的重要原则之一。
本课一课时。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古代园林的种类、特点及代表性作品;2.能力目标:结合实例了解中国造园艺术的原则精神和具体经验。
3.情感体验目标:通过了解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设计思想对现代环保意识的影响,提高民族自豪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中国园林的特点。
(结合图例比较;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启发;体验与感受)教学难点“诗情画意”和突破空间局限,创造丰富园景的最重要的手法。
(讲述、感悟、比较、知识迁移)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教科书、粉笔、图片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情境导入教师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下面一首诗。
一池碧水残荷侬语轻舟醉春归斯是佳期挥去千般情愁断桥残雪曲径雕檐残刻云深处独听竹鸣风啸谁会凭栏意请学生谈谈自己联想到怎样的画面。
导入课题“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
(导入使学生尽快进入到园林欣赏的情境中来,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创造一个广阔的文化情境。
)三、讲授新课(一)讲授中国园林的历史、地位及三大要素:1.山水地形。
2.花草树木。
3.园路建筑。
请一些去过苏州园林的学生说说自己对苏州园林的感受: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和假山。
教师总结:将自然与人工制造的山石、池溪及花木、建筑等融为一体的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中历史最悠久,内涵最丰富。
它萌发于商周、成熟于唐宋,发达于明清,并对欧洲的园林艺术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现在学生经常有机会外出游玩,常常是走马观花,以好看不好看、好玩不好玩来评价公园,对传统造园理念和精心设计缺乏理解。
我们江苏有苏州园林这样的资源,欣赏往往停留在外在的形象。
所以对园林的分析我首先从学生掌握的开始,介绍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史和它在世界造园史上的地位。
高中美术鉴赏《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课件

半四 潭壁 秋荷 水花 一三 房面 山柳
三、古代园林的特色
• (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 1、园林的总体布局、组合要合乎自然界的客
观规律; • 2、园林组成要素的形象组合要合乎自然规律。 • (二)分隔空间融于自然 • (三)园林建筑顺应自然 • (四)树木花卉表现自然
1意境
2总体风格
3平面布局
佛 香 阁
佛香阁位于在万寿山前山中央部位的山腰,建筑在一个高21米 的方形台基上,是一座八面三层四重檐的建筑;阁高41米,阁 内有8根巨大铁梨木擎天柱,结构复杂,为古典建筑精品。供皇 室在此烧香。
承德避署山庄,由皇帝宫室、皇家园林和宏伟壮观的寺庙 群所组成。山庄的建设历经就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见 证了我国最后一个王朝的辉煌与衰落,留下了许多重要遗 迹和重要文物。它同时还是帝王苑囿与皇家寺庙建筑经验 的结晶,标志着中国古代造园与建筑艺术的巨大成就。
大家来说说“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 契合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二、 中国古代园林的组成要素
一、筑山 二、理池 三、植物 四、建筑 五、匾额、楹联与刻石
山的审美作用 分割景致 作为最佳观赏点 点 缀空间,活跃气氛
绉云峰 玉玲珑 冠云峰
江南三大园林名石
2、理水
水——园林的血脉 园林离不 开水,园林以营造山林境 界为尚都得到充分的证明。 水是园林中最富有生气的 元素
空间开敞通透.内外相 互穿插渗透。曲折幽深
(北方皇家园林) 对称式布局为主
较封闭,内外空间分界 明确。 开敞恢宏
淡雅——芙蓉出水
辉煌——错彩镂金
园林特点主要是朴素淡 讲究皇家风范,色调以
雅,黑白色调居多
红黄为主
总结
• 中国的园林艺术家巧妙的把造园技巧、自 然元素与情感三者融合在一起,增加了园 林的欣赏价值,使人们欣赏园林的同时意 识到这不仅仅是完全没有任何生命力的砖 瓦堆积而成的死的建筑,而是活生生的, 有情感的,更容易引起人的共鸣。或许这 就是中国园林艺术最成功的地方吧!
美术鉴赏《宛自天开》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及其特点,认识宛自天开这一艺术风格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2.学会运用美术术语,从线条、构图、色彩等方面对宛自天开的山水画进行鉴赏和分析。
3.能够运用所学的鉴赏知识,对宛自天开风格的山水画进行正确的评价,表达自己的审美观点。
3.教师引导: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宛自天开风格在山水画中的具体表现,如构图、线条、色彩等方面的运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取一幅宛自天开的山水画作品进行分析讨论。
2.学生活动:小组成员共同观察、分析作品,讨论宛自天开风格的特点及其在作品中的体现。
3.教师引导: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各小组的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宛自天开风格的艺术魅力。
2.难点:宛自天开创作手法的掌握;学生能够独立创作一幅具有宛自天开风格的山水画。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直观教学法,通过展示宛自天开风格的经典作品,引导学生直观感受其艺术魅力。
-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与宛自天开风格相关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对宛自天开风格的山水画进行深入探讨,提高学生的鉴赏和分析能力。
d.知识讲解:详细讲解宛自天开创作手法,结合实例进行剖析,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
e.实践创作:指导学生运用宛自天开创作手法进行绘画实践,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意。
f.展示评价: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
3.教学策略:
-关注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给予个性化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2.学生在美术鉴赏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但在独立分析、评价宛自天开风格的山水画时,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美术《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说课稿(6)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你参加过说课比赛吗?说课的过程是不同一般教学设计的过程。
整理了这篇,希望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说课稿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课堂主要组织者引导者。
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为了学而教。
要按照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来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从感性入手到理性升华,从问题启发、情感激发,到认识提高。
作为美术教学,要引导学生抓住对事物美的感悟,使学生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二、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要素。
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特征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布局与诗词匾额。
学生情况:本课之前学习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木结构体系。
欣赏故宫建筑的空间布局。
对园林比较喜爱但有些问题还不清楚。
教学手段: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
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让学生动手动脑实践,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技术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PPT、相关视频资料三、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问答与讨论,能够了解”山、水、建筑、花木”四大基本造园要素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作用。
能够比较深的感受中国古典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园林意境。
2、学生通过欣赏与体验,能够体会中国古典园林丰富的造型及空间变化所表现出来的美感。
能够理解在中国古典园林中诗词匾额等创造出的典雅氛围,所特有的文化内涵。
最终知道今后如何欣赏中国古典园林。
四、问题框架1、中西方园林相比,中国古典园林的根本特征是什么?2、阅读文字资料,请找出中国园林的四大造园要素?园林中的假山怎样布置?太湖石的美感是什么?作为江南人请同学说出园林中常见的水景以及相关的游园活动?园林中的花木有何作用与寓意?园林中的建筑有何特点?有何作用?3、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布局有何特征?运用了怎样的手法?4、园林中诗词匾额有何作用?5、请同学谈谈应该怎样欣赏中国园林?五、教学流程示意课前准备(学生问卷调查,学问学生去过哪些园林,印象最深的有哪些?)--提问式导入新课,重点讲解中国园林的根本特征--造园要素--空间布局--诗词匾额--总结本课所学--布置课后作业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提出问题”我们经常会去游览园林及一些名胜古迹,但是很多人却不知道在园林里看什么。
园林的美到底在哪里?你知道应该如何欣赏中国古典园林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入中国的古典园林。
”学生:观看视频资料,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进入欣赏情境。
设置意图:用视频资料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尽快进入欣赏情境。
教师展示图片。
讲解中国园林分为四大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自然风景名胜、寺观园林。
今天我们重点介绍私家园林(一)、中国古典园林的根本特征提问:和西方园林相比,中国古典园林有何特征?对比展示拙政园与凡尔赛宫花园的照片,请学生思考中国古典园林于西方的不同之处。
展示图片,阐述中国与西方在自然观、山水观、世界观上有很大差异,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园林的面貌与众不同的重要原因之一。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总结概括:”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计成《园冶》。
概括了中国古典园林的根本特征。
教师进一步阐述中国的园林都是由文人、画家、诗人参与完成的。
他们常常深受儒家、道家、佛家思想的影响,常常从宋元山水画中汲取灵感,常常寓情于景。
展示图片。
山水诗山水画对园林的影响。
中国有很多山水诗人、田园诗人。
士这一阶层。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清高、孤傲,正直。
怀才不遇或归隐山林。
陶渊明、王维、谢灵运等等。
他们的诗词也对造园的意境起了重要的作用。
学生仔细观看照片,同学之间交流讨论。
通过对比观察可以看出中国的园林比较强调自然不像西方园林那样把花木都修剪成几何形状。
根据教师提问思考中西方的观念的差异对园林产生的影响。
在教师引导下,了解园林受到儒家、道家、佛家等多种哲学思想的影响。
其中主要的有:1、儒家比德的思想。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仁者象山一样安稳坚固而万物资生。
智者像水一样乐于治世布置穷尽。
把自然的山水和人伦进行比附。
2、道家神仙说。
海上有三山:蓬莱、方丈、瀛洲。
北海、颐和园、西湖都在湖中置岛模拟仙山。
道家无为说。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无为无不为”“无中生妙有”3、佛家禅宗思想,”空山无人,水流花开。
”不是没有人,而是人在自然中物我两忘,水流花开,一切自在圆满。
佛祖拈花,迦叶微笑,当下顿悟、心知肚明。
师生一起背诵诗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等等。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仔细寻找,根据教师的引导明白造园要素是山、水、花木和建筑。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要素展示文字资料,欣赏红楼梦片断提问:请找出中国园林的四大造园要素?1、教师介绍园林中的山的特点。
假山以湖石为美。
展示图片四大名石,提问:太湖石的特点是什么?教师介绍宋徽宗修艮岳、米芾拜石的故事。
2、提问:园林中的水景有哪些?有关的活动有哪些?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进行补充。
重点讲流觞。
3、提问:园林中的花木起到什么作用?你知道中国园林中的花木有何寓意吗?重点讲解四君子、岁寒三友等中国传统寓意文人情怀的花木。
4、提问:谁能说出10个园林中的建筑?它们有何共同特点?在园林中建筑又起什么作用?展示图片重点介绍:拙政园小飞虹、枕水游廊、馀荫山房、爬山廊等建筑。
学生观看图片,在教师启发下感受太湖石独特的美感:瘦、皱、漏、透。
听故事,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人赏玩石头的传统。
学生思考回答园林中有:湖泊、瀑布、池塘等水景还可以垂钓、泛舟、流觞、采莲等。
学生思考并回答园林中的花木可以增添色彩、香气。
和山水共同构成自然魅力的景观。
梅兰竹菊、松竹梅、荷花、玉兰、牡丹等在中国都有特定的寓意。
园林中的景致常常因为这些花木而别有情趣。
学生看教师展示的图片回答园林建筑有亭台楼阁等等。
它们都很精巧。
在园林景观中起到”点睛”的作用。
在教师引导下欣赏小飞虹等园林建筑,进一步体会中国园林建筑的因形就势,造型奇美的特点。
(三)、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布局请看图片,谈谈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布局特点?谈谈造园家是怎样实现小中见大、变幻无穷的空间布局的。
1、曲折布局:对比展示故宫和拙政园的布局图片,讲解园林布局与宫殿建筑布局的不同。
2、围景:提问,你知道苏州哪些大的园林中还有小的园林?PPT幻灯展示图片。
3、障景、花窗的妙用,提问:在游园的时候,我们常常进门时看不到全景,为什么造园家这样安排?园林中有很多花窗,有什么妙用?4、借景:提问,什么是借景?借景有什么作用?PPT展示三组图片,提问:请指出图中的园林景观用了哪些方法塑造空间?5、对比变化,展示两组图片,提问:观察图片,你能说出这两组园林景观有哪些巧妙的空间设计?展示三组图片资料,请学生选择合适的建筑放在园林中合适的位置上。
并说明理由。
教师展示正确图片进一步介绍园林的建筑是与空间环境协调统一的。
学生观看图片,了解中国园林的空间特点是小中见大、变幻无穷。
以有限的空间造出无限的幻境,对比观察,一目了然。
思考问题,联系生活实际。
在教师的引导下回答。
有北海的濠濮涧、静心斋。
香山的见心斋,颐和园的谐趣园。
思考问题,明白障景的作用就是先抑后扬。
园林中的花窗即遮挡又透漏出部分景致,引起人们的好奇心理也扩大了空间意境。
花窗本身如字似画,美不胜收。
看书回答问题。
看教师展示的图片明白借景是中国园林常见的扩大空间的手法。
学生观看图片,思考问题,讨论回答每一组图片所展示的园林景观分别用的借景、障景等手法构造无穷空间效果。
仔细观察画面,思考问题。
相互交流讨论。
在教师引导下,分析园林中的空间设计的对比与变化。
(四)、中国古典园林的诗词匾额教师介绍著名的诗词匾额并相应提出思考问题。
带领学生共同欣赏玩味。
1、西湖的”风月无边”2、”西湖天下景”3、与谁同坐轩4、沧浪亭5、梧竹幽居亭6、卷石山房展示练习题:1、请把匾额对联与相应的园林建筑景观连线。
2、回答这些匾额的含义,见山楼、留听阁、濠濮涧等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思考问题。
感受诗词、匾额的重要作用是增加了园林文化的内涵。
是景观的点睛之笔。
升华了园林的意境。
体现了园林的文学之美教师总结: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中国古典园林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凝动的音乐、富有哲理的。
中国古典园林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古典艺术的精髓之一。
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才能成为她的知音。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和感想?你觉得应该怎样欣赏园林?学生自我总结本课学习内容,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