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机械与人复习课件[1]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沪科版全一册 第十章机械与人 本章复习习题课二: 功、功率的分析与计算 习题课件

八年级物理沪科版全一册 第十章机械与人 本章复习习题课二: 功、功率的分析与计算  习题课件
(1)拉力的大小.
解:(1)因两人匀速上升时,受到的重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所以拉力 F=G=mg=150 kg×10 N/kg=1 500 N
(2)拉力在 10 s 内做的功. (2)拉力在 10 s 内做功: W=Pt=1 500 W×10 s=15 000机械与人
习题课 功、功率的分析与计算
01 典例精讲
W 类型 1 利用 W=Fs 和 P= t 的分析与计算 【例 1】 (2021·十堰)某汽车公司对自主研发的无人驾驶汽车性能进行 测试,甲、乙两辆完全相同的汽车在同一水平路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且 v 甲 <v 乙,若不计空气阻力,则汽车受到的牵引力 F 甲和 F 乙以及牵引力在相同时
间内所做的功 W 甲和 W 乙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C )
A.F 甲<F 乙,W 甲<W 乙 B.F 甲>F 乙,W 甲>W 乙 C.F 甲=F 乙,W 甲<W 乙 D.F 甲=F 乙,W 甲=W 乙
【变式 1】 如图所示,水平木板上有甲、乙两个木块,甲的质 量大于乙的质量.两木块下表面的粗糙程度相同.甲、乙分别在水 平拉力 F1 和 F2 的作用下,以相同速度匀速直线运动了相同时间.下 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变式 3】 如图所示,是某旅游景点所用的旅游观光游艇.在
一次旅游观光的过程中,观光游艇以 28.8 km/h 的速度匀速直线航行,
发动机输出功率为 180 kW,整个观光航行持续 25 min,则观光游艇
匀速航行时,受到的阻力为 2.25×104
N;整个观光航行
过程中,发动机牵引力做的功为 2.7×108
A.F1 等于 F2 B.F1 比 F2 做功多 C.F2 比 F1 的功率大 D.甲的重力做功较多
【变式 2】 体重 60 kg 的小明做引体向上,在 1 min 时间内完 成了 10 个,每次上拉,身体重心上升 30 cm,则他每完成一次引体 向上做功 180 J,1 min 内的平均功率是 30 W. (g 取 10 N/kg)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章 机械与人 10.4 做功的快慢 课件(共41张PPT)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章 机械与人   10.4  做功的快慢    课件(共41张PPT)

4、变形公式: W=Pt t=W/P
5、功率的单位:瓦特(瓦)符号W千瓦(kw)
1W=1J/s,1kW=1000W,
6、1W的物理意义: 1W即1J/S,表示物体1s的时 间内做功1J。
练习
功率70W表示什么意思?
功率70W表示机械在1s内做了70J的功.
功率70W和450W功率哪个大?做功哪 个快?为什么?
-20-
-21-
4. 如图所示的是某公司新推出的新能源汽车,其质量为 1000kg,该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时的速度为20m/s。 (1)若汽车受到的阻力为车重的0.15倍,求汽车牵引力的功 率。 (2)若汽车匀速行驶时功率不变,行驶5min,求汽车牵引力 所做的功。
-22-
-23-
5. 如图,为迎宾路高架桥的部分路段示意图,水平路面AB =200m、斜坡BC=120m、坡高CD=6m。搭载乘客后总重 为G=1.5×105N的公交车,轮胎与水平路面总接触面积为 0.4m2.当它以恒定功率P1匀速通过AB段时,用时t1=20s ;以恒定功率P2匀速通过BC段时,用时t2=16s。公交车在 AB段和BC段行驶时受到的阻力始终是车总重的0.01倍。请 完成下列问题: (1)求出公交车静止在水平地面时对地面的压强,以及通过 BC段时的速度。 (2)公交车通过AB段时,牵引力的功率P1是多少瓦特? (3)公交车通过BC段时,牵引力的大小为多少牛顿?
-27-
-28-
7. 2007年4月28日,新型高速列车“和谐”号动车组开始驰骋 在主要铁路线上,从而拉开了全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的序幕 。CRH2型动车组由5节车厢组成,车组最大牵引功率为 4800kW.当列车以最大速度在平直轨道上行驶时,匀速行 驶10s通过的路程为800m。问: (1)最大速度是多少? (2)当列车以最大速度行驶时,所受的阻力是多少?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十章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第1课时杠杆及平衡条件)课件(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十章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第1课时杠杆及平衡条件)课件(新版)沪科版
第十章 机械与人 第一节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第一课时 杠杆及平衡条件
体验 认识杠杆 活动1:用起子起酒瓶盖。 活动2:用螺丝刀撬图钉。
(1)活动1中,起子可绕
点转动(选填“A”
“B”或“O”)。
(2)活动2中,螺丝刀可绕
点转动,手抓住
点更省力。(均选填“A”“B”“C”或“O”)
提示:(1)O (2)O A
母向
调节。某小组得到的两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动力 F1/N
2
动力臂 L1/cm
5
阻力 F2/N
1
1
6
2
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表述均可)。
阻力臂 L2/cm
10 3 (用文字或符号
【解析】本题考查杠杆平衡条件的探究。杠杆平衡的原则是与 下沉端反方向调节平衡螺母。由表中数据可知F1L1=F2L2。 答案:左 F1L1=F2L2
3.(2013·潍坊中考)如图所示,活塞式抽水机手柄可以看作 是绕O点转动的杠杆,它在动力F1和阻力F2的作用下处于平衡 状态,则( )
A.F1·OC=F2·OA C.F1·OE=F2·OA
B.F1·OD=F2·OB D.F1·OE=F2·OB
【解析】选D。本题考查了对力臂及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解。动 力臂是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阻力臂是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 距离,根据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定义并结合题图可知,此时的动力 臂是OE,阻力臂是OB,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 可知F1·OE=F2·OB。
4.实验数据及分析:
实验次数 02
阻力 F2/N
1
阻力臂 l2/m 0.04
2
3
0.02
2
0.03
3

第一、二章复习课(新教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沪科版)

第一、二章复习课(新教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沪科版)

第一、二章复习课(新教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沪科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科学探究与物理实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与技巧物理实验的基本步骤与注意事项2. 第二章:运动的描述机械运动与参照物的概念速度与平均速度的计算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的区别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熟练回忆并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实际物理问题。

2.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基本的物理实验,掌握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方法。

3. 学生理解并能够运用运动描述的相关概念,解决简单的运动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物理实验的操作与数据处理。

2. 难点:运动描述中参照物的选择、速度计算公式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如尺子、计时器等)。

2. 学具:学生实验报告册、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引入环节(5分钟):通过播放体育赛事中的精彩瞬间,引导学生关注物体运动的速度与方向,从而引入运动描述的相关概念。

2. 知识回顾(10分钟):分别回顾第一章的科学探究方法与第二章的运动描述内容,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3. 实验演示(15分钟):选取一个简单的物理实验,如测定物体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现场演示并讲解实验步骤、数据处理方法。

4. 课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5. 难点讲解(10分钟):针对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难点,如参照物的选择、速度计算,进行讲解和互动讨论。

6. 小组讨论(15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运用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个具体的物理问题,如设计一个实验测量物体表面的摩擦系数。

7. 成果分享(5分钟):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反馈。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如科学探究步骤、运动描述公式等,设计简洁明了,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运用运动描述的知识,解释为什么运动员在百米赛跑中到达终点后还会继续前进一段距离。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素养课件 第10章 机械与人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素养课件 第10章 机械与人

知识点 动能
物体具有的能量种类很多,而动能是由于物体运动才具有的能, 因此静止的物体可以具有其他形式的能,但是不具有动能.
知识点 动能
判断物体是否具有动能,就是要看物体是 否运动,运动则具有动能,静止则不具有 动能.
知识点 动能
为什么严禁超载超速?
机动车的速度越大,动能也就越大,越不容易刹车.因此要对车辆的 速度加以限制,以免发生交通事故.车型不同,车的载重量就不同,也 就是说,车的质量有大有小.如果车的行驶速度相同,质量大的,动能 大,在道路行驶时,危险性就大.因此,在同样的道路上,交通管理部 门会对不同车型设定不同的最高行驶速度.
知识点 认识杠杆
1.动力、阻力都是杠杆受到的力,作用点都在杠杆上,且方向不一定 相反,但作用效果恰好相反. 2.力的作用线:通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所引的直线,如果通过支 点,力臂为零. 3.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 4.力臂有时在杠杆上,有时不在杠杆上.
知识点 认识杠杆
知识点 势能
弩是我国古代人民发明的一种冷 兵器.利用张开的弓弦急速回弹将 箭高速射出.
知识点 势能
重力势能是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因此与地面相比较,如 果物体没有被举高则不具有重力势能.
知识点 势能
因为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是质量和被举高的高度,所以判断某 个物体是否具有重力势能,就是要看物体是否被举高,被举高则具有 重力势能,没有被举高则不具有重力势能;判断一个物体的重力势能 大小是否改变及如何改变,就要看该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是否改变及 如何改变.
学科素养课件
新课标沪科版·物理 八年级下
第十章 机械与人
第一节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知识溉工具.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10章 机械与人复习课件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10章 机械与人复习课件

l2 l1 O
F2
F1
l1=l2 l1
F G 相当于一个等臂杠杆
改变拉力方向后,还是等 臂杠杆,所以只使用定滑轮,
无论拉力方向怎么样,F=G。
定滑轮不省力。
动滑轮的实质
理论分析
支点是 A 点还是 O 点?
∵ G ·R = 2R ·GFR F = 2R
F
l1= 2R F
OA
l2 = R
O
=
1 2
G
要达到目的,完成 有用功,必须施加力 F 对滑轮做功,是总功。
F G
提升重物是目 的,是有用功。
机械效率及其计算
对人们有用的 功
W有用=Gh
对我们无用但又 不得不做的功
拉力所做的 功
W总=Fs
有用功
额外功
总功
比值
机械效率
η = W有用
W总
<1
功的原理
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典例精析
【例1】小明同学利用如图动滑轮,用F=10N的 拉力将重G=15N的重物匀速提升0.1m,在这一过
八年级物理教学课件
第十章 机械与人
小结与复习
一 认识杠杆
1.定义: 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作杠
杆。
讲授新课
2.杠杆五要素:
(阻力作用线)
支点到阻力作 用线的距离
l2阻力臂
杠杆绕着转动
O支点 的固定点
F2阻力
阻碍杠杆转 动的力
l1动力臂
支点到动力作 用线的距离
F1动力
使杠杆转 动的力
3.作力臂的方法
F1
B
O
➢ 找出支点的位置
A F2
l1

2020-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沪科版全一册 第十章 第二节 滑轮及其应用 课件

2020-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沪科版全一册 第十章 第二节 滑轮及其应用 课件

巩固新知
1 关于滑轮组,下列说法较全面的是( C ) A.一定省力,且能改变力的方向 B.一定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C.有时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有时可以 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D.肯定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省力与否要具体分 析
2 【中考·庆阳】用图示的滑轮或滑轮组,将同一物体 匀速提高h,滑轮重和摩擦不计,最省力的是( D )FF NhomakorabeaF
G G
G
F
G
2段绳子承担 F=(1/2)G
不 计 动 滑 轮 重
F
G
2段绳子承担 F=(1/2)G
F
G
3段绳子承担 F=(1/3)G
F
F
F
G G
G
承担物体重力的绳子段数:与动滑轮接触的绳
子的段数
实验结论
拉力F的大小与吊起动滑轮的绳子段数n有关。动
滑轮被几段绳子吊起,所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
【导引】 该滑轮组是用来水平移动物体的,克服的是物体和地
面间的摩擦力,由图可知拉动滑轮的绳子股数是3股,
根据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即可求出摩擦力。所以绳子末 端的拉力F= 1 f,物体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f=nF=
n 3×60 N=180 N。
新知小结
判断滑轮组用来克服物重(或摩擦力)绳子的段数,可 采用隔离法,即将动滑轮与定滑轮隔离开,看与动滑 轮相连的绳子有几段,则n就等于多少。
10 如图所示,用一根结实的绳子在两根光滑的木棒 上绕几圈,一小朋友用力一拉,两个大力士竟撞 在一起了。这幅漫画中小朋友所用的简单机械可 以看成_滑__轮__组___,两个大力士撞在一起说明了 _滑__轮__组__能__够__省__力____。
课后练习
1.高高的旗杆顶端有个能绕着固定轴转动的小轮子,站在地 面的升旗手缓缓向下拉绳子时,国旗会徐徐上升,关于这 个小轮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第十章--机械与人(复习课)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第十章--机械与人(复习课)教案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第十章机械与人(复习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第十章机械与人的复习课。

教材的章节和详细内容包括:1. 第十章机械与人:本章主要介绍了简单机械、功和机械能、机械与人等知识。

2. 简单机械:包括杠杆、滑轮、斜面等,重点掌握杠杆的分类、特点和应用;滑轮的原理、分类和应用;斜面的特点和优缺点。

3. 功和机械能: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掌握功的计算方法;理解机械能的概念、转化和守恒;掌握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4. 机械与人:学习使用机械的好处,了解机械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简单机械、功和机械能、机械与人等知识,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创新能力。

3. 通过对机械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机械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杠杆、滑轮、斜面的分类、特点和应用;功的计算;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

2. 教学重点:杠杆、滑轮、斜面的分类、特点和应用;功的计算;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实验器材(杠杆、滑轮、斜面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使用的机械,思考机械的作用和原理。

3. 课堂讲解:a. 讲解简单机械的分类、特点和应用,重点讲解杠杆、滑轮、斜面的原理和特点。

b. 讲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演示实验,让学生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c. 讲解机械能的概念、转化和守恒,引导学生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4. 例题讲解:分析并讲解典型例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布置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简单机械:杠杆、滑轮、斜面功:定义、计算公式、单位机械能:概念、转化、守恒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简述杠杆、滑轮、斜面的分类、特点和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机械与人复习课件[1]
画力臂的方法:
一找(找准支点) 二延(画出力的作用线的延长线) 三垂(引垂线) 四标(直角符号、大括号、力臂)
杠杆
F1
O
动力臂L1
阻力臂L2
F2
杠杆的分类及应用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 F1×L1=F2×L2 若L1>L2,则 F1<F2 ; 此杠杆为省力杠杆 省力杠杆特点:省力但要费距离
偶定奇动
功的概念
做功的两个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必要因素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有力无距离 人推卡车 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有距离无力 踢出去的足球
力和距离垂直 提重物水平前进
公式:W=FS
W:力所做的功 焦耳(J) F: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牛顿 (N) S: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m)
G
G
定滑轮的实质
O
F2
L1 L2 F1
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 特点: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但不能省力
动滑轮的实质




L1
F1


O
L2 F2
臂 两 倍



可 以 省 力 但 不 能 改 变 力 的 方 向
滑轮组的使用
不计摩擦和绳重 F=1/n G
F1
F2
F3
F4
F1=1/2G F2=1/3G F3=1/4G F4=1/5G
例1、判断下面几种情况,力对物体做功的是(
)
A.用力提着物体不动
B.用力推汽车,汽车没有被推动
C.用力提物体在水平方向移动,重物的高度始终保持不变
D.沿着斜面将木箱拉到顶端
例2、如图所示一动滑轮拉放在水平地面上 的物体,当物体以1m/s的速度匀速移动时 拉力F=30N。则
①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多大?
道钉撬
起子
铡刀
羊角锤
杠杆的分类及应用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 F1×L1=F2×L2 若L1<L2,则 F1>F2 ; 此杠杆为费力杠杆 费力杠杆特点:费力但可以省距离
杠杆的分类及应用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 F1×L1=F2×L2 若L1=L2,则 F1=F2 ; 此杠杆为等臂杠杆 等臂杠杆特点:不省力也不省距离
动力臂L1
O
动F1力O
如图所示,要在A点施加力,使 杠杆平衡,最小的力是( )
A、 F1 C、 F3
B、 F2 D、 F4
F1
F2
F3
F4
如图所示,用轻质杠杆把重物匀速
提升的过程中,力F方向始终跟杠
F
杆垂直,那么力F的大小( A.逐渐变小 B.逐渐变大
) O
B
A
C.保持不变 D.先变大后变小
②拉力F移动的速度是多少?
F
携手共进,齐创精品工程
Thank You
世界触手可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