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花儿概述

合集下载

宁夏回族花儿歌舞概述

宁夏回族花儿歌舞概述


回族民间广为流传的舞蹈
族 踏
有:跳“花儿”、宴席曲、口

弦舞、念舞、八大棍、踏脚舞
1、什么是舞剧? 舞剧是一种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综
合音乐、美术、文学戏剧等艺术形式,表现 特定人物和一定戏剧情节的舞台表演艺术。 舞剧中以单人舞、双人舞、群舞等形式,与 音乐相配合,来表现剧情和角色的思想感情。 舞剧一般不包含歌唱和说白。 2、舞剧的音乐 3、舞剧的发展
花儿剧,初称花儿歌剧、花儿歌舞 剧,因其音乐主要来源于宁夏南部山区 的回族民歌“花儿”而得名。它是以花 儿格律为主编写唱词,以众多的花儿曲 令为主、博采众长创作的戏剧音乐,用 宁夏方言为道白,具有唱、念、做、舞 的一种全新的舞台剧。产生于宁夏回族 自治区回族聚居区——西吉县,流传于 宁夏银川市、西吉县、同心县、海原县 等地,出现于1979年,迄今已有近30年 历史,是个新兴的少数民族地方剧种。
宁夏回族花儿剧的著名剧目有: 1、《曼苏尔》,创作于1979年,原名 《曼苏尔和东海公主》,根据宁夏南部山 区流传的回族民间故事创作的第一部花儿 剧,亦是第一部回族花儿剧。 2、《金鸡姑娘》,创作于1982年,该剧 取材于流传在宁夏南部山区的回族民间传 说《锦鸡》。 3、《林草情》,创作于1986年,以西吉 县林草建设事业为题材创作的。 4、《大山的女儿》,创作于2007年,根 据海原县回族妇女马志英的事迹创作而成。
回族舞剧是近年来在宁夏回族自治 区逐步发展起来的以回族历史、传说等 为题材的具有回族地域特色及民族风情 的舞剧形式。 目前主要经典的剧目有:
《月上贺兰》、《花儿》、《回 乡婚礼》、《回乡宴席曲》
大型原创回族舞剧《月上贺兰》
大型原创回族舞剧 《花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宁夏花儿简介

宁夏花儿简介

宁夏花儿简介
宁夏花儿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民歌。

花儿是中国西北地区汉族民歌的一个分支,因主要流传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地区而得名。

它是流行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西吉、海原、彭阳等地的汉族民歌。

历史上,它是指流传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地区的汉族民歌,又称“陇上花”、“花儿”,因其曲调欢快、激越,又被
称为“秦腔花儿”。

它是由陇东民歌“信天游”与西北民间小调“花儿”相融合而成的,在中国乃至世界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花儿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与秦腔、汉调一起并称为中国三大古老剧种。

《乐府诗集》中有《秦声曲》,把《秦声》和《西凉乐》合称为“秦腔小调”,其中《秦声》指的是明清以来
流传在宁夏地区的民歌小调。

花儿产生于黄河流域,最初流行于陕西、甘肃一带,在宁夏地区的流传则较少。

后随着社会的发展,花儿已被广泛流传于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地。

“花儿”的歌词主要以叙事为主,也有少量咏物抒怀、言情达意。

—— 1 —1 —。

宁夏的非遗文化遗产

宁夏的非遗文化遗产

宁夏的非遗文化遗产在咱们大西北的宁夏,藏着不少宝贝呢,这些可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每一样都透着浓浓的乡土味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今天,咱们就聊聊宁夏那些让人爱不释手的非遗文化,保证让你听完心里头暖洋洋的。

一、宁夏花儿,唱响黄土高原的旋律说起宁夏,不得不提的就是“宁夏花儿”。

这可不是普通的花,它是一种民歌,唱起来高亢嘹亮,就像那黄土高原上的风,自由又奔放。

一到节假日,或是田间地头,你就能听到乡亲们用这独特的嗓音,唱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二、剪纸艺术,剪出生活的多彩走进宁夏的农家小院,墙上、窗户上,总能看到那些精美的剪纸作品。

红的、绿的、黄的,各种颜色交织在一起,剪出了花鸟鱼虫,也剪出了丰收和喜庆。

这手艺啊,得靠一双巧手和一颗细腻的心,一刀一剪之间,都是对生活的热爱和祝福。

三、泥塑技艺,捏出童年的记忆小时候,谁没玩过泥巴?但在宁夏,玩泥巴可是能玩出大名堂的。

这里的泥塑艺人,用黄泥巴就能捏出活灵活现的人物、动物,还有那些充满故事性的场景。

看着这些泥塑作品,就像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

四、刺绣工艺,绣出女人的柔情在宁夏,刺绣可是女人们的拿手好戏。

她们用针线在布上穿梭,绣出了一幅幅精美的图案。

这些图案有的是花鸟鱼虫,有的是吉祥文字,每一针每一线都蕴含着女人们的智慧和情感。

穿上这样的刺绣衣裳,整个人都显得特别精神、特别有韵味。

五、回族服饰,穿在身上的文化说到宁夏的非遗文化,怎能不提回族服饰呢?回族服饰以其独特的款式和色彩,展现了回族人民的审美和文化传统。

男人头戴白帽,身穿长袍;女人则戴着盖头,穿着长裙和绣花鞋。

这些服饰不仅美观大方,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

六、皮影戏,光影间的古老故事皮影戏是宁夏民间的一种传统戏剧形式。

艺人们用兽皮或纸板做成人物剪影,在灯光照射下,通过操控这些剪影来讲述各种故事。

这种表演形式既神秘又有趣,让人在光影交错间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七、社火表演,热闹非凡的民间庆典每逢春节或重大节日,宁夏的乡村就会举行盛大的社火表演。

宁夏花儿文学 音乐及文化背景之研究

宁夏花儿文学 音乐及文化背景之研究

宁夏花儿文学音乐及文化背景之研究宁夏花儿文学音乐及文化背景之研究【摘要】“花儿〞是中国民间歌曲山歌的一种体裁形式,主要流传在中国青海、甘肃、宁夏地区,不仅在汉族群众中流传,也深受当地回族、保安族、撒拉族、土族、裕固等民族群众喜爱,内容广泛涉及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因语言与曲调的差异形成众多分支。

本文主要对宁夏花儿文学、音乐及文化背景进行一定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宁夏回族;花儿文学;文化背景一、就目前研究,在花儿文学方面的认识“花儿〞由回族、东乡族、藏族等名族传唱,它是一种以爱情为主题的民歌,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

“花儿〞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也就不能不特别地关注其口头传统的学术研究,但可惜的是到目前为止,从口头程式理论以及表演理论角度研究的成果微乎其微。

歌手仅仅注重演唱书面文本,忽略了文化语境对花儿编唱和传承的重要价值,这样的学术研究取向,不利于口传“花儿〞的开展。

“花儿〞本来就是即兴创作的,看到什么唱什么、想到什么唱什么,注重书面文本就是给“花儿〞一个局限性,使“花儿〞变成了“书中干蝴蝶〞。

“花儿〞的的内容表现出丰富的文化蕴藏及其研究价值。

花儿来自各名族日常生活生产,多民族的丰富生活决定了“花儿〞内容的丰富性。

“花儿〞以情歌为主题,生动的表达了少数民族的大胆情感,在“花儿〞受到多民族的喜爱这里,“花儿〞是用于汉语演唱的,这样表达出民族亲和、兼容共存的精神。

“花儿〞流行于6个省区9个民族中间,地域广、民族多,在这9个民族中大局部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信仰,但是他们都共同用汉语演唱着“花儿〞。

宁夏花儿中加进去不少伊斯兰教语言,这种巧妙地使用两种语言又完全符合艺术形式是非常罕见的;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是劳动人民在特定的环境中创作出来的。

宁夏“山花儿〞是三句一叠很有特色的一种格式。

例1:这么大的庄子这么多的人这么大的姑娘没嫁人媒婆子坏了良心例2:毛红裤子豆绿鞋绿袄青甲白盖头盘山道上扭起来二、就目前研究,在花儿音乐方面的认识诸多研究者在“花儿〞音乐方面介绍的微乎其微,可见花儿音乐有多难。

宁夏回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宁夏回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宁夏回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摘要:一、引言二、宁夏回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概述1.定义和背景2.项目类型和数量三、宁夏回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项目1.回族花儿2.回族刺绣3.回族美食4.回族民间舞蹈四、项目的保护与传承措施1.政府政策支持2.社会组织参与3.教育培训4.文化交流与传播五、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对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意义1.文化传承与保护2.经济社会效益3.民族认同感与凝聚力六、结论正文:一、引言宁夏回族自治区,这片充满神秘色彩的土地,拥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项目不仅展现了回族民族独特的文化风貌,也成为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中璀璨的瑰宝。

本文将对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梳理,探讨其保护与传承的措施,以及这些项目对当地的意义。

二、宁夏回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概述1.定义和背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不断创造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涵盖了民间文学、传统音乐、舞蹈、戏剧、曲艺、传统美术、技艺、医药、民俗等多种类型。

2.项目类型和数量据统计,宁夏回族自治区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60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30余项,省级项目500余项。

这些项目中,既有回族特有的文化表现形式,如回族花儿、回族刺绣,也有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间舞蹈等。

三、宁夏回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项目1.回族花儿回族花儿是宁夏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起源于明代。

它以歌唱爱情、劳动、生活为主要内容,用歌声传递回族人民的情感与信仰。

回族花儿具有独特的音乐韵味和表现形式,是我国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2.回族刺绣回族刺绣技艺源远流长,独具特色。

宁夏地区的回族妇女擅长用针线在衣物、鞋帽、布艺等物品上绣制各种图案,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回族刺绣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是回族女性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宁夏回族山花儿的保护与传承方式

宁夏回族山花儿的保护与传承方式

宁夏回族山花儿的保护与传承方式王瑞(北方民族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所,宁夏银川750021)摘要:宁夏回族山花儿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以及相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

文章论述了保护传承宁夏回族山花儿的多种方式,主要有策、坚持连续举办西部民歌(花儿)歌会、创建花儿网站、创编花儿歌舞剧、推广教育传承活动等。

关键词:宁夏;回族山花儿;保护传承中图分类号:J6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584(2017)03-0070-05花儿主要流传于我国西北甘、宁、青、新以及中亚部分地区,被誉为西北民歌之魂。

针对花儿等民间文化逐渐失传的局面,文化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等部门近些年做了大量的抢救工作。

但是如何采取有效的抢救、保护和传承花儿的措施仍然是当务之急。

宁夏回族山花儿作为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做了很多实际有效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一、宁夏政府部门对花儿的抢救与保护(一)政府出台相关保护方案条例宁夏政府十分重视回族山花儿的保护、传承工作,自2004年制定《宁夏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实施方案》开始,先后制定了一系列保护回族山花儿等民族民间文化的相关政策。

2005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出台了《宁夏回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施方案》;2006年,宁夏回族山花儿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年9月,《宁夏回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正式提出,可以把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学校教学内容。

2010年,宁夏文化厅和宁夏教育厅联合下发文件,组织实施《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规划纲要》,纲要规定:“计划5年内,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中小学音乐美术课程……音乐校本课程加入泥哇呜、口弦、山花儿。

”此后宁夏高校乃至中小学还掀起了“花儿进课堂”的热潮。

(二)坚持举办“中国西部民歌(花儿)歌会”在甘肃、青海民间,每年从四月初八开始都会定期举办花儿会,如甘肃莲花山花儿会,二郎山花儿会、青海老爷山花儿会、丹麻土族花儿会等。

宁夏山花儿的音乐及结构分析

宁夏山花儿的音乐及结构分析

宁夏山花儿的音乐及结构分析摘要本文主要对流行于宁夏六盘山地区的一种民歌——“山花儿”的音乐和结构进行初步分析。

山花儿音乐的分析从音乐材料来源和音乐风格色彩两方面入手,而山花儿结构的分析分为音乐结构和歌词结构两部分。

希望通过笔者的分析研究,能更好地向世人展示宁夏山花儿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山花儿音乐分析结构分析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花儿,又称少年、干花儿,是流传于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一带的高腔民歌,是西北地区众多民族共同创造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回族为演唱和传播的主要民族。

宁夏地区花儿,主要指流行于六盘山地区的一种民歌,是花儿的一种变体。

它既吸收了花儿的精髓,又受到当地山歌、小调的影响,俗称为“山花儿”。

山花儿,既保持着山歌野曲粗狂豪放的特点,但又不乏优美流畅的小调韵味,它的内容丰富多彩,表现回族人民勤劳致富,对幸福生活和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基本以单套短歌的形式即兴演唱,分为自唱和对唱两种形式,歌名也多依据内容而定。

其音乐主调令达100多种,结构、旋律、节奏、唱腔都有着独特的风格。

本文主要针对山花儿的音乐和结构特征进行分析。

1 山花儿的音乐分析1.1 音乐材料来源山花儿是花儿的衍生体,它既保持了花儿的某些特征,又结合了本地区音乐特色,其音乐上呈现的多样性,主要源于音乐材料的多元化。

它的音乐材料主要源自河州型花儿音乐;洮岷型花儿音乐;当地山歌、小曲;伊斯兰诵经音调四个方面。

山花儿有一部分曲调是根据河州型花儿音乐中若干个曲令加以变化发展而来,它保留了河州型花儿音乐的一些旋律框架,如《南山牡丹红艳艳》。

而流行于岷县二郎山一带的“啊欧令”,是以洮岷型花儿音乐为基调的,这一类山花儿的音乐柔和、抒情,如《强马不吃倒回的草》。

宁夏同心地区的部分山花儿及固原地区的山花儿则受到当地山歌、小曲的影响较多。

除此之外,由于演唱山花儿的大都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他们的生活受到宗教的影响很大,因此,在演唱花儿时也融入了与伊斯兰诵经音调有关的旋律,如《一心想着个你了》。

宁夏的非遗文化

宁夏的非遗文化

宁夏的非遗文化
1、花儿
2006年5月20日,花儿经中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它用汉语演唱,在音乐上受羌、藏、汉、土以及穆斯林各民族传统音乐的影响。

“花儿”产生于明代初年(公元1368年前后)。

2、回族民间器乐
回族民间器乐,是宁夏回族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文化活动中,传承了宁夏古代乐器和西北边塞乐器及其音乐,并将之逐步发展为独具特色的回族民间乐器。

3、回族服饰
回族服饰的主要标志在头部。

男子们都喜爱戴白色的圆帽。

回族妇女常戴盖头。

回族老年妇女冬季戴黑色或褐色头巾,夏季则戴白纱巾,并有扎裤腿的习惯
4、回族医药
回族医药是中国传统医学与阿拉伯-伊斯兰医学“东西合璧”的产物。

当欧洲其他各国尚未脱离神学统治之回族医药时,阿拉伯人开始发展科学文化。

5、泥塑
泥塑俗称“彩塑”泥塑艺术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

即用粘土塑制成各种形象的一种民间手工艺。

制作方法是在粘土里掺入少许棉花纤维,捣匀后,捏制成各种人物的泥坯,经阴干,涂上底粉,再施彩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拓展: 学习宁夏“花儿”
及其相关知识有什么现 实意义?
问题1:请同学们想一想宁夏回族的分布地 域及人文概貌与宁夏“花儿”有什么关系?
*在称谓上相对独立,俗称干花儿、旱花儿或土花 儿。
*种类主要有河湟花儿、山花儿和花儿小曲三种类 型。尤其以山花儿最具特色。
*在结构形式上以“慢调子”和“快调子”来区分 类型。
*在表演形式上多为独唱和对唱,众人合唱同一首 花儿的情形比较少。
宁夏“花儿”概述及风格特点
2006年宁夏山花儿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宁夏“花儿”民歌主要流传于回族人口较为集中 的宁夏南部山区。宁夏南部山区位于黄土高原,俗称 西海固地区,包括固原市、西吉县、海原县、泾源县、 隆德县、彭阳县、同心县等地,是宁夏“花儿”的中 心地,也是宁夏花儿回族“山花儿”的故乡。长期繁 衍生息在这里的世世代代的回族人民创作出了大量的 “花儿”民歌,至今传唱不息。宁夏“花儿”的主要 唱家为回族,因此,在宁夏只要一提起“花儿”,人 们便会自然而然地称其为“回族花儿”。
有 赞 美 大 自 然 和 憧
男 女 爱 情 方 面 ; 还
唱 内 容 , 主 要 表 现
* 宁 夏 花 儿 的 演

*音乐结构大多是一段体,而以两句、三句、四 句一叠的最为典型。
*在文学表现形式上,常用比兴的方式呈现,以 上下两句构成一个段落。
*其演唱风格以干唱最具特色。 *纯朴、自然。
知识点检测: (1)宁夏花儿歌曲俗称为什么?(2)有河湟花儿、 山花儿、花儿小曲三大类,其中以什么最具特色? (3)歌词有什么特点?(4)歌词大致有几句? (5)旋律能分为几段?(6)演唱形式是什么? (7)歌曲所表达的内容是以什么为主的?
动 听 的 羽 调 式 风 格
还 有 一 些 比 较 流 畅
调 性 风 格 的 特 征 ,
六 盘 山 花 儿 的 最 具
角 调 式 为 主 , 这 是
特 色 , 以 商 调 式 、Βιβλιοθήκη * 调 式 风 格 较 富
抑 等 为 内 容 的 。
们 带 来 的 痛 苦 、 压
和 诅 咒 旧 社 会 给 人
憬 美 好 生 活 、 抨 击
六盘山地区自古就是西域通向中原地区的重要关隘,是 古丝绸之路的必经要道。从古至今,是北方少数民族和中原 的交融地带,处于开发较早的特殊地域;既受着深厚的中原 文化的影响,又包容了西部地区各民族的文化精华。另外, 六盘山地区人口来源结构复杂;既有从内地迁移到这里的回 回族,又有元代以来来自西域信仰伊斯兰教的各个民族,也 有明、清以来多次从各地到这里来垦荒、屯田的移民。因此, 这里的文化呈现出了以回族为主,各民族文化交融、渗透的 多样风格。表现在花儿这门艺术形式中,反映出有别于其他 地域和风格流派的、独特的花儿风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