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银杯
《银杯教案》初中音乐人音课标版七年级上册教案

☆银杯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音乐方面:用欢快、热情的情绪演唱歌曲《银杯》知识方面:了解蒙古族长调、短调音乐的区别。
表演方面:通过聆听,联想和讨论,自如的随着音乐创造性的再现蒙古族人民款待宾朋的热闹场景。
二、能力目标1、通过学生课前查阅相关的音乐文化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
2、通过模仿|、表演,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学情分析[教材分析] 《银杯》是流传在鄂尔多斯草原的一首短调民歌(风俗性宴歌)。
每当节日集会,招待宾客的时候,主人之家便会在饮宴的过程中载歌载舞地高唱宴歌,以示对宾客的盛情。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听、唱、舞、演等音乐形式,了解蒙古族音乐文化,感受表现牧民生活的场景,体验并喜欢蒙古族音乐。
2、区分蒙古族长、短调音乐的区别。
教学难点:1、注意唱好依音及波音。
2、充分发挥想象,创造性的再现蒙古族人民款待宾朋的热闹场景。
教学过程4.1 教学活动【讲授】教.唱.律动教学内容教学指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舞教师手执道具带领学生律动三种不同类型的蒙古舞。
和着音乐跟随教师一起律动。
通过律动揭题,让学生在愉快的课堂,初步感受音乐,激发学生的兴趣。
播放一段音乐《爱我中华》、并邀请学生和着音乐跟随教师一起律动。
赞鼓励学生在课外收集资料,对于完成好的学生奖励一个蒙古族特有的舞蹈动作,表达开心的心情。
将课前收集的资料展示给老师同学。
锻炼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开拓视野,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意识,进一步激发走进蒙古人生活和音乐的激情。
1、学生交流收集的各种形式的蒙古族音乐及其相关知识。
2、鼓励、肯定学生,教师歌舞表演歌曲《银杯》,带领学生进入愉快的音乐氛围。
教师示范表演。
学生欣赏充分肯定学生的劳动成果,通过教师载歌载舞的表演,激起学生的共鸣,引入新课的学习。
唱指导用正确的发声方式哼唱。
学生跟着旋律哼唱。
利用歌曲曲调进行发声练习,既熟悉旋律,又强调了正确的发声方法。
1、用“U”哼唱歌曲曲调。
2、学生跟随范唱带默唱、演唱歌曲。
人音版七年级上册音乐课件 3.1演唱 银杯 (共18张PPT)

《银 杯》
• 歌曲简介:
它是流传在鄂尔多斯草原的一首短 调民歌。每当节日集会、招待宾客的时 候,主人家便会在饮宴的过程中载歌载 舞地高唱宴歌,以示对宾客的盛情。通 常,宴歌的歌词多为珍重友谊、尊老爱 幼、提倡团结的格言警句。
《银 杯》
• 银杯里斟满, • 丰盛的宴席,
醇香的奶酒, 全羊肉最美,
赛勒日外咚赛, 赛勒日外咚赛,
你 对 蒙 古 族 了 解 多 少 呢 ?
擅长骑马
摔跤
射箭
服饰特点:
常用乐器:马头琴
长袍、扎腰带
学习目标:1.了解蒙古族文化。
2. 学唱《银杯》感受﹑体验蒙古 族短调歌曲的艺术特点,并在学唱的过程中初 步掌握倚音﹑滑音的演唱方法及知识。
短调;节奏整齐,旋律优美抒情,结构
工整,多为叙事性歌曲。近代一些宴歌, 婚礼歌等也属于短调体裁。,敬 欢聚一堂,敬
请干一杯,
请干一杯,
赛勒日外咚赛。 赛勒日外咚赛。
(赛勒日外咚塞是蒙古歌曲的一种衬音, 本身没有什么含义。)
初中音乐人音七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 草原牧歌银杯音乐教案

《银杯》教案一、教材分析歌曲《银杯》是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草原的一首祝酒歌。
歌曲为五声羽调式, 4/4拍,曲调短小、节奏整齐、结构紧凑,具有舞蹈性质的蒙古族短调的特点。
歌曲描写招待宾客的时候,主人在饮宴的过程中载歌载舞地高唱宴歌,以示对宾客的盛情。
二、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感受蒙古人民对美丽草原的热爱和对宾客的热情好客;对蒙古族民歌感兴趣,乐于了解蒙古族相关音乐文化。
2、学唱《银杯》,引导学生感受蒙古族短调的音乐特点,并在学唱的过程中初步掌握前倚音、下滑音的演唱方法和知识。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演唱《银杯》、通过学习能够说出短调的特点。
2、教学难点:学习大跳音程、切分节奏、前倚音、下滑音。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钢琴。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一)、走进蒙古(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欢迎同学们来到我的音乐课堂,请大家一起来观看一段视频(播放蒙古族人载歌载舞片段)。
师:同学们,视频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呢?他们属于哪个民族?生:他们围着篝火唱歌、跳舞、演奏马头琴;他们属于蒙古族。
师:有哪些同学到过内蒙,请你给我们说说蒙古族的风俗习惯?我们对蒙古族有哪些了解呢?请学生举手作答(出示有关蒙古族的习俗方面的图片)。
生:传统节日一一“那达慕”大会饮食习惯一一奶茶、奶酒、烤全羊民居一一蒙古包运动项目一一赛马、摔跤、射箭常用乐器一一马头琴师:同学们,我们了解了蒙古族的风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蒙古包,猜猜他们会用怎样的方式招待我们呢?生:沏茶、献哈达、敬酒……师:大家说的都对,每当有重大的仪式或尊贵的客人到来时,主人设宴盛情款待自然少不了喝酒。
有没有同学知道蒙古族敬酒的礼仪呢?(请同学举手回答,师示范敬酒礼仪,学生在音乐声中合着音乐的节奏分别和前后左右的同学练习)师:我们学会了敬酒的礼仪,感觉还缺了点什么?生:唱歌师:对,在宴会上蒙古族人要高唱酒歌向客人敬酒,以表达对客人的盛情。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蒙古族的一首祝酒歌--《银杯》,让我们一起欣赏这首歌曲。
初中音乐人音七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 草原牧歌《银杯》音乐教学设计

2、根据视频模 仿蒙古族敬酒 礼仪
3、学生演唱歌 曲并互动表演
1、通过聆听蒙古语《银 杯》,及观看蒙古族敬酒 礼仪视频不仅可以提高 学生对课堂的兴趣、还加 深了学生对蒙古族风俗 的了解,提升了学生的审 美能力。
1、鼓动学生主动参与活 动,表现自己,培养学生 的音乐审美素质。
学习小结
1、引导学生回顾短调音乐特点
1、欣赏舞蹈
2、思考回答问 题
3、学跳蒙古族 舞蹈
4、聆听歌曲
1、通过舞蹈欣赏,学习 蒙古舞让学生初步感受 到蒙占族的文化,提升学 生的审美能力和熏陶他 们的审美体验。
2、揭示课题
学唱歌曲
一、分析作品
1、聆听歌曲《银杯》
2、提问: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情绪又是 怎样的呢?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1、聆听感受 音乐
2、草原美丽辽阔,蒙古人民畅快豪爽,•首《银杯》把我们带入蒙古包,体会蒙古 人民的快乐。希望我们以后能走进美丽多 彩的民族一一内蒙古
思考回答问题
加深学生对短调特点的 印象
板书
《银杯》
倚音下滑音
第三单元草原牧歌
《银杯》教学设计
课题
《银杯》
课型
唱歌综合课
课时
1
教材分析
《银杯》是一首旋律悠扬,起伏比较大,带有欢快热烈的情绪特征的歌曲,是流传 在鄂尔多斯草原的一首短调民歌(风俗性宴歌),每当节日集会、招待宾客的时候, 主人之家便会在宴会饮宴的过程中载歌载舞的高声唱歌。本课是一堂唱歌课,所以重 点仍是如何引导学生恰当的表现歌曲,在教学设计中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教唱。
4、引导学生随音乐伴奏用热烈的、欢快的、 热情的情绪演唱歌曲。
5、引导学生提出《银杯》的音乐体裁为短 调,并通过讨论说出短调的特点。
银杯-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银杯-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银杯》这首歌曲的曲谱、歌词和演唱方法;2.理解《银杯》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3.能够认识和理解音乐中的元素和形式。
二、教学内容1.《银杯》乐曲的演唱;2.展示《银杯》所表达的情感;3.音乐元素分析。
三、教学方法1.演唱;2.集体合作;3.图表分析。
四、教学步骤1. 引入1.从学生已经了解的音乐元素入手,例如:旋律、节奏和音色。
2.引入《银杯》这首歌曲,播放音频,让学生回想起自己最初听《银杯》时的感受。
2. 分析1.分发《银杯》的歌词。
2.阅读歌词,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3.在黑板上画出音乐元素的分析图表,帮助学生分析该歌曲的旋律、节奏、音色和歌词。
3. 听音乐1.给学生播放并跟唱歌曲《银杯》。
2.让学生听歌并跟着唱,帮助他们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和音色。
4. 想象1.让学生介绍《银杯》歌曲中的情感和思想。
2.请他们想象彼时唱这首歌曲时的情境。
5. 合唱1.分组,让学生合唱歌曲《银杯》。
2.在全班同学面前演唱,激发团队协作的精神。
6. 小结1.总结《银杯》歌曲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2.让学生自己总结音乐元素分析的技巧和方法。
五、教学评价1.每个孩子都能够唱出一首合唱的歌曲。
2.学生能够明确歌曲表达的情感和情绪,并有一定的表达方式。
3.学生能够掌握音乐元素的一些基本规律和表达方法。
六、教学反思1.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感和内涵,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表达力。
2.在音乐元素分析过程中,要让学生更加注重元素的交互作用和感受规律。
新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银杯》教学反思

新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银杯》教学反思1、新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银杯》教学反思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我整理的新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银杯》教学反思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本课重点放在如何引导学生有感情的`背唱《银杯》,感受体验蒙古族歌曲的风格。
在教学设计中,首先展示舞蹈,让学生聆听音乐,直接从听觉、视觉上感受体验蒙古族歌曲的风格;再运用谈话的方式,欢迎孩子们来到鄂尔多斯大草原,感受蒙古草原的气息,在课堂中运用旅游口号“我快乐,我歌唱,音乐之旅我最棒”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旅游景点的方式进行逐步教学;再讲解歌曲演唱背景、环境,谈谈用什么感情演唱歌曲;通过欣赏不同版本的《银杯》小组讨论哪种处理方式最好听,最符合歌曲所表达的意境;最后演一演,在情境中演唱歌曲提高学生音乐表现能力。
《银杯》是一首风俗性宴歌,它有其特定的产生环境,因此,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中才能更深层次的感受这首歌曲独特的风格特征。
于是让学生观看相关蒙古包主人款待客人的视频,让学生通过再现场景,增强音乐感受,提高学习兴趣。
通过旅游团旅游的形式进行学习,观光旅游了美丽辽阔的大草原,课堂中马蹄声声,酒歌嘹亮,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同学们能够集中学习音乐知识及歌曲,课后孩子们说“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到音乐是不分国界的,我们民族的音乐,也走上了世界,看到酒歌走进世界顶尖级音乐大厅,心中无比的自豪与激动”。
2、新人音版七年级上册音乐《银杯》教学反思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我整理的新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银杯》教学反思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本课重点放在如何引导学生有感情的`背唱《银杯》,感受体验蒙古族歌曲的风格。
在教学设计中,首先展示舞蹈,让学生聆听音乐,直接从听觉、视觉上感受体验蒙古族歌曲的风格;再运用谈话的方式,欢迎孩子们来到鄂尔多斯大草原,感受蒙古草原的气息,在课堂中运用旅游口号“我快乐,我歌唱,音乐之旅我最棒”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旅游景点的方式进行逐步教学;再讲解歌曲演唱背景、环境,谈谈用什么感情演唱歌曲;通过欣赏不同版本的《银杯》小组讨论哪种处理方式最好听,最符合歌曲所表达的意境;最后演一演,在情境中演唱歌曲提高学生音乐表现能力。
初中音乐《银杯》教案

《银杯》教案课程名称:初中音乐年级:七年级教材版本:人音课标版教学目标:1. 音乐方面:用轻盈、热忱的心情演唱歌曲《银杯》。
2. 学问方面:了解蒙古族长调、短调音乐的区分。
3. 表演方面:通过倾听、联想和争论,自如地参与音乐表演活动。
教学重点:1. 准确地演唱《银杯》旋律。
2. 理解并体会蒙古族音乐的特点和风格。
教学难点:1. 熟练掌握《银杯》的节奏和音高。
2. 如何在演唱中表达蒙古族的热情豪爽。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音响设备。
2. 乐谱和歌词。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欣赏凤凰传奇的《蒙古人》,感受蒙古族的美丽风景和音乐风格。
2. 引导学生谈谈对蒙古族音乐的感受和认识。
二、新课内容(15分钟)1. 介绍蒙古族长调、短调音乐的区分。
2. 讲解《银杯》的背景和意义。
3. 教唱《银杯》,重点讲解旋律、节奏和音高。
三、实践环节(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段落进行演唱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演唱错误。
3. 学生互评,选出最佳演唱小组。
四、拓展环节(10分钟)1. 引导学生探讨蒙古族音乐的特点和风格。
2. 学生自由发挥,用蒙古族音乐元素创作一个小作品。
3. 展示并评价学生的创作作品。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蒙古族音乐的特点和风格。
2. 学生谈谈自己对蒙古族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3. 布置课后作业:复习《银杯》,准备下次课堂展示。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学习、实践和拓展环节,使学生对蒙古族音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同时,通过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新人音版七年级上音乐教学设计《银杯》教案优秀教案

新人音版七年级上音乐教学设计《银杯》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歌曲《银杯》的基本节奏和旋律。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3.通过歌曲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学习歌曲《银杯》的节奏和旋律。
2.分析歌曲的结构和特点。
3.进行歌曲的演唱和表演。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歌曲《银杯》的节奏和旋律的掌握,歌曲的演唱和表演。
2.教学难点:歌曲中切分音和附点音符的准确演唱。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播放歌曲《银杯》,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创作意图。
2.歌曲学习(1)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节奏,用手拍打节奏,熟悉歌曲的韵律。
(2)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歌曲的旋律,注意切分音和附点音符的演唱。
(3)教师逐句教唱歌曲,学生跟随演唱。
(4)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演唱,纠正发音和节奏。
3.歌曲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结构,如:前奏、主歌、副歌等。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特点,如:节奏、旋律、歌词等。
4.歌曲表演(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歌曲演唱。
(2)学生自由发挥,为歌曲添加动作和表情,进行表演。
(3)全体学生进行集体表演,展示歌曲的魅力。
(2)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回家后练习演唱歌曲《银杯》,并尝试创作一首以家乡为主题的诗歌。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歌曲《银杯》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了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在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同时,通过歌曲表演,培养了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对切分音和附点音符的演唱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个别辅导。
六、教学评价1.学生对歌曲《银杯》的演唱熟练程度。
2.学生对歌曲节奏和旋律的掌握程度。
4.学生在歌曲表演中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重难点补充:1.教学过程补充(1)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中国的各个地方都有哪些特色吗?比如我们内蒙古,有一个非常有名的传统乐器,你们猜猜是什么?生:马头琴?师:对,但不完全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