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鲁迅先生教案两课时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完美版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完美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能够分析课文中鲁迅先生的形象特点,理解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敬仰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魅力,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
(2)激发对文学的热爱,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中鲁迅先生的形象特点。
2. 理解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敬仰之情。
三、教学难点:1. 分析课文中鲁迅先生的内心世界。
2. 体会作者通过对鲁迅先生的回忆,表达自己对鲁迅先生的敬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板书课题,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交流。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鲁迅先生的形象特点。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 教学拓展:(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自己对鲁迅先生的认识。
(2)欣赏其他关于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魅力。
五、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学习,编写一篇关于鲁迅先生的作文。
2. 推荐一本关于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并写一篇读书笔记。
3. 收集有关鲁迅先生的资料,进行资料卡的制作。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2. 学生对鲁迅先生形象的分析能力,通过合作探讨和课后作业进行评估。
3. 学生对鲁迅先生的敬仰之情,通过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进行评估。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情况,是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2. 反思教学内容的设计,是否难易适度,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

《回忆鲁迅先生》学习目标:1.学习作者浅白质朴的语言和善于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2.理解鲁迅形象,体会鲁迅日常生活中的爽朗与温情,以及作者由衷的爱戴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萧红笔下的鲁迅形象,体会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难点:作者浅白质朴、清新隽永的写作风格。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一、走进文本导入一:先从回忆学习过的鲁迅作品开始,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小说《一件小事》《故乡》等,老师经常给我们介绍到鲁迅先生,考试也经常考到鲁迅先生,大学、媒体也经常谈到鲁迅先生的事情,那么,你平时对鲁迅是如何认识的,请同学们说说你所了解的鲁迅先生。
二、熟悉文本1.检查预习。
指名朗读课文中的某一部分,比如第二部分,第四部分等。
2.鲁迅是伟人,我们平时学习的伟人故事大都是轰轰烈烈的,可是本文作者却并没有写鲁迅先生轰轰烈烈的大事,而写的都是——生活琐事(这四个字让学生概括说出来)3.请大家用简短的词语(最好是四个字概括,以加小标题的方式)。
小标题内容范围备注笑声明朗第一部分步履轻捷第二部分鉴赏服饰第三部分真诚待友第四-七部分认真读信第八部分舐犊情深……三、解读文本1.通读全文,再请同学谈谈此文中的鲁迅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明确:乐观爽朗、平易近人、幽默、博爱、倔强、关爱他人……2.上面分析发现,作者是用生活琐事来表现出上面这些特点的,可我们在写作的时候大都喜欢写一些大事情,因为总觉得大事情人人看得见,才能表现人物特点,这是一种写作的误区。
其实,最有表现力的是细小,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印象的也是细节,而平时同学们的作文大都写一些概括的事情,所以缺乏表现力,下面我们就通过分析本文内容来认识细节的重要作用。
请举例说明。
如步履轻捷部分,写鲁迅“走路很轻捷”、“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
如果是同学们来表现鲁迅“走路很轻捷”那一般是这样写的“走起路像飞一样”或“像离弦的箭”,这些语言是既写得很概括,让人想象不到具体的形象,又十分陈旧叫陈词滥调,没有表现力。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完美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回忆鲁迅先生》中的经典片段;(2)能够分析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和人格魅力;(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词汇进行写作和口语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欣赏鲁迅先生的幽默与讽刺,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解读文学作品,发展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和爱国情怀;(2)培养热爱文学、热爱祖国的情感;(3)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质。
二、教学重点:1. 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2. 课文中的经典片段和重要句子;3. 鲁迅先生的幽默与讽刺手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鲁迅先生作品中的深层含义;2. 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词汇进行写作和口语表达;3.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解读文学作品。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2.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培养创新思维;4.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经典片段和重要句子;5. 实践操作法: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词汇进行写作和口语表达。
五、教学内容:1. 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2. 课文《回忆鲁迅先生》的背景及作者心情;3. 课文中的经典片段和重要句子;4. 鲁迅先生的幽默与讽刺手法;5. 课后作业:背诵课文中的经典片段,进行写作和口语表达练习。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回忆鲁迅先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和爱国情怀;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分析鲁迅先生的幽默与讽刺手法,培养创新思维;4.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经典片段和重要句子,让学生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和人格魅力;5. 实践操作: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词汇进行写作和口语表达练习;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和文学价值。
课文《回忆鲁迅先生》的教案

课文《回忆鲁迅先生》的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对课文《回忆鲁迅先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鲁迅作品,加深对鲁迅先生的认识。
1.2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作者与鲁迅先生的交往经历。
1.3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1.4 教学准备PPT课件。
1.5 教学过程1.5.1 导入新课利用PPT课件展示鲁迅先生的照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鲁迅作品,如《呐喊》、《彷徨》等。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课文《回忆鲁迅先生》,并简要介绍课文作者萧红与鲁迅先生的交往经历。
1.5.2 自主学习请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回忆鲁迅先生》,理解课文大意。
1.5.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他们对鲁迅先生的认识和对课文的理解。
1.5.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1.5.5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第二章:分析课文内容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回忆鲁迅先生》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
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中的细节,体会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2.2 教学重点分析课文《回忆鲁迅先生》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
2.3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中的细节,体会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2.4 教学准备PPT课件。
2.5 教学过程2.5.1 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2.5.2 自主学习请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回忆鲁迅先生》,注意细节描写,体会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2.5.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作者怀念之情的体会。
2.5.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2.5.5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第三章:品味课文语言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回忆鲁迅先生》的语言特点,品味作者的语言风格。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主备人:毛兴荣审核人:时间: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背景,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
2.学习本文撷取生活琐事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学习鲁迅先生克己待人待客、关爱亲人、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2. 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鲁迅先生的《自题小像》,请同学谈谈对鲁迅先生的印象。
原诗: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全诗解释:我的爱国之心犹如被爱神之箭所射一般无处可逃,祖国正在风雨飘摇中黯然失色。
我把我的心意寄托给人民,然而人民却难以察觉,我愿意把我毕生的精力托付给我。
提起鲁迅,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敢……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吸着烟斗、面目严肃冷峻,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他似乎“对一切人都怀有忧虑和敌意”,但那却不是他的全部,他活着的时候,周围有许多文学青年愿意“亲近”他,萧红就是其中的一个。
二、预习成果展示1.看清字形给加点字注音。
虔.(qián )诚紊.(wěn)乱肋.(lâi)膜噢.(áo)的一声抽屉.(tì)解剖.(pù)遭殃.(yāng)踌躇..(chóu)(chú)喘.(chuǎn)着窘.(jiǒng )迫鉴.(jiàn)赏阖.(hã)一阖眼睛2. 请同学课堂交流课前收集的创作背景及萧红的生平事迹。
(1)创作背景鲁迅说过:“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
”又曾表示:“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会朽的腐草。
”为了培育萧红这朵中国三四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园圃的奇葩,鲁迅甘作春泥,甘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鲁迅去世之后,萧红从悲痛中振作起来,陆续出版和发表了许多名篇佳作。
《回忆鲁迅先生》优秀教案

《回忆鲁迅先生》优秀教案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回忆鲁迅先生》优秀教案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回忆鲁迅先生》优秀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学习作者浅白质朴、清新隽永的语言和善于生活琐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2.理解萧红笔下的鲁迅形象,体会鲁迅日常生活中的爽朗与温情,以及作者由衷的爱戴之情。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日常生活点滴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感悟平凡生活中鲁迅之真实而又丰富细腻的心灵世界。
教学方法:朗读品味,把握细节,沉浸感悟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从回忆学习过的鲁迅作品开始,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藤野先生》,小说《社戏》《故乡》等,老师经常给我们介绍到鲁迅先生,考试也经常考到鲁迅先生,那么,你平时对鲁迅是如何认识的,请同学们说说你所了解的鲁迅先生。
谈谈自己印象中的鲁迅。
(学生可能因为阅读鲁迅的文章大都比较深刻,含蓄,因此感到鲁迅是深邃的、沉重的、严厉的。
)教师总结:提起鲁迅,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面目严肃冷峻,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但在日常生活中的鲁迅也是这样吗提起鲁迅我们还会和伟大睿智联系在一起,但日常生活中的鲁迅也是不苟言笑的吗他有没有平凡的一面我们经常说伟大往往寓于平凡之中,这句话适用于鲁迅吗我们是否能从他平凡生活中发掘出他伟大的一面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一起探究一下萧红笔下的鲁迅形象。
二、默读课文,初步感知请同学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迅速浏览课文,进行圈画1、总结课文共写了几个有关鲁迅的片段并加以概括。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完善,板书)明确:笑声步伐品评衣着真诚待友(四处)与青年们交往2、这些片段,生活场景,让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鲁迅,作者是通过哪些细节,哪些字词来描写的?让我们从先生的笑声开始吧(学生回答,师生共同品词识人,适时板书)明确:笑声明朗(乐观开朗平易近人)“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 豁达爽朗的形象跃然纸上步伐轻捷“刚” “一” “同时” (行为描写)品评衣着( 细致随和善解人意)“你不穿我才说的,你穿的时候,一说,你该不穿了。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教案:《回忆鲁迅先生》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回忆鲁迅先生》了解中国现代文化巨匠鲁迅的生平和思想。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操,加深学生对中国现代文化的认识。
教学重点:1.学习掌握《回忆鲁迅先生》的基本内容。
2.通过文本分析和讨论,了解鲁迅的思想和影响。
教学难点:1.理解鲁迅的思想和影响。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视频或话题引出鲁迅,并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对鲁迅的了解程度。
Step 2:阅读《回忆鲁迅先生》(3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回忆鲁迅先生》一文,带着以下问题:文章主要讲了什么?鲁迅的思想和风格有哪些特点?学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做简单的标注和笔记。
Step 3:讨论(2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自己的笔记和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主要观点和意义,并引发学生的思考:鲁迅的思想和作品对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化的影响是怎样的?鲁迅的思想在当代社会中是否仍然具有现实价值?Step 4:写作(30分钟)要求学生就鲁迅的思想发表个人见解和感想,并结合现代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和论证。
学生可以选择以下一个或几个方向进行写作:1.鲁迅的思想对于当代社会的启示。
3.鲁迅的思想对于个人成长和人生观的影响。
Step 5:展示和点评(20分钟)学生可选择代表性的作文进行展示,其他学生可以进行点评和讨论。
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并指导学生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针对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进行反思和改进,同时可以进一步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或相关的文献资料,深入了解鲁迅及其思想。
教学资源准备:1.《回忆鲁迅先生》一文的复印件。
2. PowerPoint或白板,用于导入和讲解。
3.学生笔记本或纸张,用于写作和讨论。
教学评价:1.教师可通过学生的笔记和讨论情况来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回忆鲁迅先生2. 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3. 课程目标: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及文学成就分析鲁迅先生的作品风格及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及文学成就鲁迅先生的作品风格及思想内涵2. 教学难点:分析鲁迅先生的作品风格及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及文学成就案例分析法:分析鲁迅先生的代表作品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鲁迅先生的作品风格及思想内涵2. 教学手段:投影仪:展示鲁迅先生的照片、作品封面等网络资源:提供鲁迅先生的代表作品及相关评论文章四、教学内容与步骤1. 第一课时a. 导入:展示鲁迅先生的照片,引导学生回忆起对鲁迅先生的了解b. 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出生背景、成长经历、学术成就等c. 分析鲁迅先生的作品风格:尖锐的批判性、深刻的现实主义、独特的艺术手法等d. 案例分析:选取一部鲁迅先生的代表作品进行详细分析,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2. 第二课时a.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总结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及作品风格b. 深入探讨鲁迅先生的思想内涵:民主、自由、平等、人道主义等c. 分析鲁迅先生的作品在当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d. 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部鲁迅先生的作品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思想内涵和现实意义e. 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五、课后作业与评价1. 课后作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鲁迅先生作品的理解和感悟2. 评价方式:课堂参与度:学生发言、讨论、提问等课后作业:读后感的质量、对鲁迅先生作品的理解和感悟期末考试:包括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等形式,考察学生对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作品风格、思想内涵等方面的掌握程度六、教学评价1. 课堂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提问,评估学生对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作品风格和思想内涵的理解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两课时教学目标:1、体会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了解鲁迅作为普通人的一面,理解作者由衷的爱戴之情。
2、学习作者善于撷取生活琐事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学习作者用质朴平实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的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浅白质朴、清新隽永的语言和善于通过生活琐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1、理解萧红笔下的鲁迅形象,体会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2、学习从多角度多侧面挖掘人物内涵。
教学方法:讨论法问题教学法【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同学们,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个人,为了疗救愚弱的国民,他弃医从文;为了揭露“吃人”的社会,他上下求索。
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他是一位清醒的智者;在白色恐怖的年代,他是一位不屈的斗士。
他一生致力于唤醒麻木不仁的国民,是当之无愧的伟人。
这就是鲁迅先生。
对于鲁迅先生,同学们再熟悉不过了,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曾经学过的鲁迅的作品。
鲁迅文学中的鲁迅形象:小时候的鲁迅--天真、烂漫、充满童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赴日本求学时期、弃医从文的鲁迅--觉悟、思想、爱国情怀《藤野先生》回国组织同盟会时期的鲁迅--觉醒追求、执着坚定《孔乙己》老师启发导入:从学过的这些文本中,同学们似乎很容易不由自主地选择“伟大”这个词来形容鲁迅,他的地位如同圣人一般高大,好像他的一言一行都充满了严肃的意味,让人只可远观,难以接近。
在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回忆鲁迅先生》里,作者萧红就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平凡的鲁迅先生。
作者简介萧红二、初步感知--感悟鲁迅的普通与平凡同学们课前也做了预习工作,下面同学们快速通读文本,感悟萧红塑造的鲁迅形象。
以小组为单位,思考一下,在这篇回忆录中,作者一共叙述了鲁迅先生哪些生活细节?鲁迅的“笑”鲁迅的步伐鲁迅品评衣着鲁迅的休息鲁迅昼夜陪客人、加班鲁迅谈鬼故事海婴的问好病种时刻伴随的小画鲁迅最后的时刻<讨论>你觉得哪个片段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为什么?三、深入文本--感悟鲁迅平凡之中蕴含的不平凡老师引导:体贴、明朗的笑、幽默展现了鲁迅先生和我们一样也是拥有喜、怒、哀、乐的“普通人”。
然而,如果我们细细品味细节,似乎还是能品出了异于常人的鲁迅,我们仿佛又看到了“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
接下来我们再来品读文本,感悟一下在那些看似平凡的言行中是否蕴含着不凡之处。
现在大家将文本内容再次快速阅读,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并形成文字内容,完成“任务二”马上每一组请一位同学来汇报成果。
1:作者形神兼备地描绘了鲁迅的一些习惯动作,比如走路很轻捷,“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的走去”,这些动作表现出鲁迅先生怎样的精神?这些动作表现出鲁迅一往无前、义无返顾的大无畏精神,画龙点睛般地勾画出一个独一无二、鲜灵生动的“活的鲁迅”。
2: 既然鲁迅先生“谁穿什么衣裳我看不见”,作者为什么要详写鲁迅先生对衣着的品评见解?作者意在给我们呈现一个全方位完整的鲁迅形象。
“看不见”是指鲁迅先生从来不关注穿着,说明他的注意力不在此,但他却从不缺乏审美观。
鲁迅先生服饰美学观的核心思想是强调和谐,这些美学观足见他独到的眼光。
最后,作者借许广平之口,“周先生什么书都看”,从侧面说明了鲁迅先生知识的广博,学养的丰厚。
3:作者写鲁迅先生的休息,强调了他“翻一翻书就是休息”,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什么特点?表现鲁迅先生对时间的珍惜。
4:作者详写鲁迅先生一天的时间安排,有何用意?突出鲁迅先生与常人不同的作息习惯,说明鲁迅先生抓紧一切时间工作,表现了他忘我奋斗的伟大情怀。
5: 作者写了一段鲁迅谈鬼的故事,有何用意?表现鲁迅先生勇敢大胆、幽默诙谐、富有科学精神。
6: 作者写病中鲁迅先生常看的一幅木刻画,有何用意?这明显是一幅生命的图赞,女人和飞散的头发,再加上小红花,完全是鲜活的生命。
暗示鲁迅先生顽强的生命毅力。
7:文末写鲁迅生命的结束,突出“像他平日一样,工作完了,他休息了”,这是什么手法?有何用意?作者运用讳饰手法,表现鲁迅“生命不息,工作不止”的彻底的奉献精神。
表达作者的无限悲痛和怀念之情。
老师引导:(作者在写作中运用了细节描写,流露出真挚情感,除此之外,我们发现,这篇文章在语言方面有什么特点?“朴实”接下来我们通过几段朴实的句子来分析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特殊含义)四、品味语言联系上下文,体会加横线词语的含义1.人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下。
海婴从三楼下来了,背着书包,保姆送他到学校去,经过鲁迅先生的门前,保姆总是吩咐他说:“轻一点走,轻一点走。
”第一句话,采用了对比的写法,一个“才”字突出鲁迅先生忘我的工作习惯,话虽平淡,情感却十分深挚。
第二句话,主要是写保姆对海婴的吩咐,一个“总是”表现了鲁迅先生彻夜工作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同时也是鲁迅长期不顾身体健康忘我工作的侧面表现。
2“鬼也是怕踢的,踢他一脚,就立刻变成了人。
”我想,倘若是鬼常常让鲁迅先生踢踢倒是好的,因为给了他一个做人的机会。
联想到鲁迅先生战斗的一生,呐喊的一生,这里的“鬼”与“人”就都有了象征意义:这里的“鬼”是指那些品格低下,思想落后或者是立场错误的文化人,让鲁迅先生踢踢即为被鲁迅先生批评、批判,揭露其身上的劣根性,如能改正,自能改头换面,重新做人!3.鲁迅先生以为自己好了,别人也以为鲁迅先生好了。
准备冬天要庆祝鲁迅先生工作三十年。
言浅意深,词轻情重。
两个“以为”,与鲁迅病情的实际相对立。
鲁迅先生“以为”,是因为他一贯的不畏惧疾病,一贯的乐观自信;别人--热爱他的人“以为”,是因为对他的身体健康抱有太强烈的期望。
然而不幸的是,这都是错觉--真是悲从中来。
“准备冬天要庆祝”,因为都“以为”鲁迅先生病好了;特别提到“冬天”,因为,鲁迅先生在10月17日逝世,人们的期望与残酷的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使悲伤之情更深。
五、总结主旨这篇散文通过对鲁迅先生的笑声、走路、待人接物、读书、写作、养病、去世等生活细节的描述,展示了伟大的鲁迅先生的平凡生活,表现了鲁迅先生的审美情趣以及魅力气质,抒发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2. 写作特色(1)真挚的情感表达。
作者对鲁迅的性格为人、日常生活十分了解,他时时处处都感受到鲁迅伟大的人格魅力和无私、诚挚、宽厚慈爱的长者风范。
作者以女性特有的敏感细腻描写了鲁迅的生活细节,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鲁迅先生的爱戴、崇敬和怀念之情。
(2)淳朴的语言艺术。
课文记叙了鲁迅先生的一些琐事,以朴实的语言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平易近人的鲁迅先生,充满了对鲁迅先生的崇敬和爱戴之情,(3)生动的细节描写。
作者敏锐地捕捉了鲁迅先生的许多生活细节,以小见大,微中传神,情真意切。
普通而平凡--平凡中蕴含不平凡(通过细节描写塑造神韵兼备的鲁迅形象)结束语:感谢作家萧红,让我们结识了“走下圣坛”的鲁迅先生,也学习了作者在散文创作方面不凡的功力。
有的同学一提到写作文就头疼,不知从何下笔;有的同学担心文笔不好,写不出好文章来。
其实只要善于从平凡的小事中挖掘素材,有真情实感,不用华丽的辞藻,也一样能写出感人至深的文章来。
希望通过本文的学习,对你的写作有所启迪。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课文的研读,感受伟人鲁迅先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2、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3、引导学生学习鲁迅先生克己待人待客、关爱亲人、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导读法教学课时:3课时(本课为第二课时)教学准备:1、学生查找有关鲁迅的资料;2、课堂选择有关鲁迅的图片;并设计幻灯片;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展示学习目标1、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生的意义引入;2、展示学习的目标学习目标:(1)、走近鲁迅,了解鲁迅;(2)、交流互动,学习文法;二、合作探究,体会文情1、谈谈你熟悉的鲁迅。
(学生可能因为阅读鲁迅的文章大都比较深刻,含蓄,因此感到鲁迅是深邃的、沉重的、严厉的。
)2、教师结合课件谈一谈鲁迅的相关资料。
3、请你找出本文中比较精彩的生活细节,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问题设置:(1)鲁迅先生是个非常珍惜时间的人,本文那些地方也可以看出来?文中有与他的这风格不一样的地方吗?为什么他要这样做?(2)鲁迅先生对自己的亲人如何?(3)课文还有那些让你感动的地方?4、师生交流有感情朗读部分细节;5、思考:通过对本篇课文的学习,你对鲁迅有没有新的认识?请谈谈你的体会。
三、交流互动,学习文法1、细节赏析:找出本文中你最喜欢的细节描写,然后小组交流,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2、教师例析课文开篇与结尾;3、有人说这篇回忆鲁迅的'锁记'是流水帐,你如何?学生试分组讨论并回答。
教师明确:(1)文章围绕鲁迅忘我工作等精神风貌和个性特点记述,并非无中心的散漫之作;(2)文中采用撷取凡人琐事刻划悼念的对象,收到了刻骨铭心、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3)通过女性作者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中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显示了鲁迅的伟大思想和人格。
(4)提供局外人所无从了解的生活细节,再现一个真实而又富有人情味的伟人。
四、小结五、作业:1、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并写在笔记本上;2、完成课后词句品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