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中学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复习资料

《新课程中学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复习资料
《新课程中学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复习资料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

《新课程中学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复习资料一.基本概念题

1.“教学行为取向”的含义是()(A)原有的教学行为(B)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行为

(C)教师个人的教学行为(D)大多数教师的教学行为

2.情感是一种()(A)心理现象(B)生理现象(C)行为现象(D)自然现象3.关于“理念”,下面错误的一项是()(A)理念是理想和信念(B)理念就是理论

(C)理念表达人对事物的看法(D)理念对人的行为有支配作用

4.微格教学是指()(A)小班化教学(B)录像回放教学(C)日常教学(D)讲讲停停的教学5.数学中“方程与函数的思想”是指()(A)列方程、解方程的知识(B)求函数性质、画函数图象的过程(C)解决有关方程与函数的问题(D)用方程与函数的知识来看待问题6.教学设计文本的主体是()(A)教学方案(B)教育理论(C)经验反思(D)怎样解题7.下列教学技能对教师来说都是重要的,但对数学教师来说最基本的一项是()(A)语言技能(B)板书技能(C)组织技能(D)电脑技能8.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的含义,下面错误的一项是()(A)数学来自于学生的生活(B)日常生活中有数学问题

(C)人类生活是数学发展的源动力(D)数学研究本身就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9.下列数学方法中,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初中生没有明确要求的是()(A)换元法(B)配方法(C)十字相乘法(D)待定系数法二.简答题

1.“学习与发展”的理论认为,是教育实践与教育改革的出发点.

2.《学记》中说:“不陵节而施之谓孙(顺)”.所指的意思是:.3.促使教师成长的“行动研究”的基本模式是.4.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5.认知对情感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

第二,.

6.义务教育的基本出发点是.7.初中学生获得概念的一般方式主要有如下两种,一种是,另一种是.

8.侧重于讲解内容的讲解技能的类型有:、、.三.辨别题

1.接受式学习与发现式学习有何区别?

2.在求解数学问题的过程中,目标、已知条件常常很清楚,障碍也较容易发现,最困难的是采用什么途径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心理学上提供了两种解决问题的基本途径,期望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是规则系统途径.二是启发式途径.请谈谈它们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运用.

3.某教师上公开课,用多媒体把“练一练”、“想一想”等的字体做成闪闪发光,想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这样的做法恰当吗?

四.观点论述

1.你对“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如何理解的?

2.在教学中如何处理认知与情感的关系?

3.“数学是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是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思维能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你认为初中数学教育的最突出的价值是什么?

五.案例分析

1.案例平方差公式的教法──促进学习过程的自我生成

教学片段:教师在黑板上写下:

计算下列各题

1.(1+x)(1-x)

2. (2a+3)(2a-3)

3. (100-1)(100+1)

4. (x-6)(x+3)

师:现在我和大家一起做,看谁做得又快又准确.

老师在讲台上做,学生独立做题,约1分钟后,老师告诉大家他已做完,学生发出惊叹声.学生的积极性更高了,教室时静悄悄地,学生在努力计算,约2分钟后,有一个学生举手,表示已经做好.教师把答案写在黑板上,大约又过了1分钟,大部分学生已经完成.

师:不知你们的方法是否和我一样?为什么我比你们做得快呢?

生(得“第二名”的学生):老师,你的做法应该与我们的做法不一样,我感觉到我的做法已经很快了,但还是比不上你的速度.

师:其实老师不是用多项式乘法法则做的,而是利用平方差公式做的!(稍停)那么什么是平方差公式呢?大家从这4个题中自己去找一找,看看存在什么规律,当你找到规律时也就知道什么是平方差公式了.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他们各自独立思考.……

请你谈谈在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为引出单项式概念,教师在复习了代数式的概念后,要求学生讨论黑板上的三个代数式7m,-a,x2的共同点,希望学生能回答出“都具有数与字母的积或字母与字母的积的特点”.

生1:都是未知数.

师:这里不叫未知数,叫字母.

生2:都是两个字母的相乘,或数与字母想乘.

师:对.还有呢?

生3:都有很多字母.

师:……(摇摇头)

生4:都是整式.

生5:字母取任意一个数都可以.

生6:它们算起来比较简便.

……

学生的回答是非常踊跃的,思维是开放的,但对教师想得出的结论就是“启而不发”.你觉得问题出在哪里?应怎样改进?

3.这两个函数的图象会相交吗?

生:老师,书上例2中,y=

2)2(2

1

)2(2122+-=-x y x 与的图象会相交吗? 师:这个问题不是很简单吗?后面的图象是前面图象往上平移2个单位,怎么可

能相交呢?怎么看书的!

你认为学生问的问题可能是因为学生在哪一方面不清楚?教师的回答是否妥当?

4.从价值取向、评价方式和实际效果来分析下面的案例:

曾几何时,当有学生回答问题“牛头不对马嘴”而引得满堂哄笑时,仍只见教师坚定地说“很好,请坐下!”.问其为什么,教师回答“新课程要求尊重每一个学生、对学生的每一次回答都要充分肯定和鼓励”.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