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素材积累 陶渊明
陶渊明的事迹作文素材

陶渊明的事迹作文素材
山间微风吹拂脸颊,带着泥土的气息,仿如能默默的听流水潺潺,那是陶渊明的田园。
他,那个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的隐士,用笔墨勾画着一方清净轻松自在之所,一个理想。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真的是太写意风格的一幅图画,那是他远离尘世的渴望。
他,是诗人,是隐者,是那片田园的主人。
他,用自己的,这里有着心灵的归宿。
官场中阴谋阳谋,让他厌倦。
他,要想自由,想比起离开这里凡尘的喧嚣,是想回归自然。
他,憧憬着田园,憧憬憧憬的着那份素色和宁静。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他,在山林中砌起自己的住所,赶到自己了尘世的烦扰,却在诗歌中都带走了对世俗的思考。
他,是田园诗的开创者,是“闲情逸致”的代言人。
他恐怕不很不乐意屈服于于,不不愿意让步,他是那个宁肯自己在田园中耕种土地,也即便不愿意去在官场中讨好他奉承佯作得体的人。
他是陶渊明,那个纵情山水在山水之间的诗人,那个用诗歌思想感情着事业的追求,对自由的追寻,对田园的向往的的人。
他,是那个在历史长河中放射出光芒的灵魂,那个到现在仍被人们传诵至今至今的诗仙。
他的故事,如一股清泉,水润滋润柔润滋润着人们的心田。
他的精神,如一座灯塔,走在前面着人们的方向。
他,是那个会永远都是是估计不会被遗忘的诗人,那个会永远都是活在人们心中的灵魂。
他的故事,将再一直被千古传诵,他的精神,将永远永远肯定会会激励着人们。
中国隐士之陶渊明(高考作文素材积累)

中国隐士——陶渊明(高考作文素材积累)一、思想来源: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
年幼时,家庭衰微,九岁丧父,与母妹三人度日。
孤儿寡母,都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
孟嘉是当代名士,“行不苟合,年无夸矜,未尝有喜愠之容。
好酣酒,逾多不乱;至于忘怀得意,傍若无人。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渊明“存心处世,颇多追仿其外祖辈者.”(逮钦立语)日后,他的个性、修养,都很有外祖父的遗风。
外祖父家里藏书多,给他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在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的两晋时代,他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样学了《老子》《庄子》,而且还学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
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
二、经典故事《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任彭泽县令时,有一次,郡里的督邮到彭泽检查公务。
郡里派人送信给陶渊明,要求他做好迎接准备,也就是备好礼品,备好美食佳肴,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来迎接。
陶渊明气得将信撕得粉碎。
他大声说:“我决不为小小县令五斗米的薪俸,就低声下气地向那些家伙献殷勤!”说完,脱下官服,摘下官帽,交出官印,就辞官回家了。
三、学以致用如何使用“经典材料”?A、首先分析这材料的用途;B、其次要学会变换角度进行发散思维,头脑变得圆通一点。
(1)2006年全国高考卷1作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与800字的文章。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陶渊明写作素材

陶渊明写作素材
以下是 7 条关于陶渊明写作素材:
1. 陶渊明对田园生活那可是真爱呀!你看他写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得多惬意啊!就好像咱在周末躺在舒服的草坪上,啥也不想,只管享受阳光和微风,多自在呀!这不就是他对简单生活热爱的最好证明嘛!
2. 陶渊明选择归隐田园,这得多有勇气呀!想想看,别人都在追求功名利禄,他倒好,一头扎进田园里。
这就好比大家都在挤破头往大城市跑,而有人却毅然决然回到小乡村过宁静日子,多牛啊!他的这种选择难道不让人佩服吗?
3. 他笔下的乡村景色,哇,那可真是太美啦!“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读起来就好像咱自己走进了那个宁静美丽的小村子。
这跟咱去旅游看到的那些迷人风景有啥区别呀,甚至还更有诗意呢!
4. 陶渊明对自然的那种亲近感,简直了!“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就好像他和自然是好朋友,每天傍晚都相约一起看美景呢。
可不是咱在公园里看到美丽的花朵就忍不住凑上去闻闻的那种亲近嘛!
5. 想想陶渊明那“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生活,多辛苦但又多充实呀!就好像咱为了自己喜欢的事儿,不怕累不怕苦,一心就想做好,多有毅力呀!这就是他坚韧性格的体现呀,不是吗?
6. 陶渊明虽然生活简单,却能写出那么多美妙的诗,真厉害呀!“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普普通通的场景在他笔下就变得那么生动有趣。
这就像咱平时觉得不起眼的小事,在有些人眼里就是宝贝,能变成了不起的作品呢!
7. 他的那种淡泊名利的心态,简直是我们的榜样呀!人家根本不在乎那些虚名浮利。
这不就跟有些人只在乎内心的平静和快乐,而不是那些外在的东西一样嘛!陶渊明真的教会了我们好多呀!
总之,陶渊明就是一个特别了不起的人,他的作品和精神都值得我们好好去品味和学习呀!。
陶渊明高中作文素材

陶渊明高中作文素材《陶渊明高中作文素材》作文一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个特别有趣的古人,他叫陶渊明。
陶渊明呀,生活在很久很久以前。
他不喜欢那种很热闹、很麻烦的生活。
他觉得每天为了当官、赚钱,忙忙碌碌的,一点都不快乐。
比如说,有一次,他去当了一个小官。
可是呢,他发现当官要听别人的话,做很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
这就好像你们被强迫吃自己不喜欢吃的蔬菜一样,是不是很不好受呀?所以呀,陶渊明就决定不干了,回家去过自己喜欢的生活。
他回到了乡下,自己种地、写诗。
他住的房子周围都是美丽的花草树木,还有清清的小河。
每天早上,他一醒来就能听到鸟儿唱歌。
他还写了好多好多好听的诗呢,把自己看到的美丽景色和快乐的心情都写了进去。
小朋友们,陶渊明是不是很勇敢呀?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然后就去努力追求。
我们也要像他一样,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快乐哟!《陶渊明高中作文素材》作文二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认识一个叫陶渊明的人。
陶渊明可喜欢大自然啦!他不喜欢城市里吵吵闹闹的声音,也不喜欢总是被人管着做事。
小朋友们,我们也要像陶渊明一样,喜欢大自然,勇敢地追求让自己开心的生活哟!《陶渊明高中作文素材》作文三小朋友们,今天我给你们讲讲陶渊明的故事。
陶渊明啊,是个很特别的人。
他不想过那种被约束、不自由的生活。
比如说,他去当官的时候,别人总是让他做一些他不愿意做的事,他觉得特别不开心。
这就好像你们被要求必须把玩具分享给不喜欢的小朋友一样,心里肯定不痛快。
于是,陶渊明就回到了农村。
在那里,他可以自由自在地在田野里奔跑,看天上的白云飘来飘去。
他还能自己种粮食,看着小苗一点点长大,就像你们看着自己养的小宠物一天天长大一样开心。
陶渊明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勇敢地选择让自己快乐的生活方式。
《陶渊明高中作文素材》作文四小朋友们,来听听陶渊明的事儿。
陶渊明生活的那个时候,好多人都想着当官发财。
可陶渊明不一样。
有一次,他当官的时候,要天天听别人的指挥,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
自尊的人物作文素材

自尊的人物作文素材《自尊的人物作文素材素材一《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说到自尊,就得提到东晋的大诗人陶渊明。
陶渊明这个人啊,那可是有着很强的自尊心的。
他曾经担任彭泽县令,这官当得可不容易。
有一天,上面派了个督邮来视察。
这督邮是个啥玩意儿呢?就像是那种专门找茬的小官,他一来呀,全县的官吏都得去恭恭敬敬地拜见他。
陶渊明本来就看不惯这种官场作派,他就穿着便服打算去应付一下。
可是他的手下人提醒他得换上官服,还得行大礼啥的。
陶渊明一听就火了,心想我堂堂一个诗人,为了这点俸禄就得低声下气?哼!他当时就说“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然后就辞官回家了。
你看,这就像咱们现在有些人在工作里,不愿意为了一点小利益去巴结那些不喜欢的人。
陶渊明就觉得自己的人格比那点俸禄重要多了,哪怕穷得回家种地,他也要保持自己的尊严。
他后来就在家里过着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虽然穷,但是活得自在,这就是真正的有自尊。
素材二《朱自清:拒领救济粮》朱自清也是个骨子里有着强大自尊的人。
在旧时代,当时社会动荡不安,老百姓日子过得很苦。
朱自清呢,在大学里当教授,生活也很艰难。
可是再难,他也有自己的底线。
那时候啊,美国为了在中国人面前显示他们的“好心”,就搞了一批救济粮。
这救济粮听起来是个好东西啊,可背后呢,是美国对中国的一种变相控制和侮辱。
朱自清坚决不领这救济粮,他说饿死也不吃嗟来之食。
他当时身体已经很不好了,家里人也很担心,但他就是那么执着。
朱自清穿着那件旧布长袍,在穷困的日子里坚守着自己的尊严。
他是个文人,但是他有着文人的骨气。
就好比咱们身边有些人,无论多穷,也不会要那些带有侮辱性质的施舍。
朱自清就是这样,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里,用他的行为诠释了什么是自尊,他的自尊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全中国的知识分子的尊严。
素材三《晏子使楚:小个子的大自尊》晏子出使楚国的事儿,可真是把自尊表现得淋漓尽致。
晏子这人啊,身材矮小。
与陶渊明有关高考作文素材参考

与陶渊明有关高考作文素材参考与陶渊明有关高考作文素材参考1有一位老者,在落英缤纷之际,在桃花源深处舞出一曲淡泊,在进退间遗万世芳香。
曾经的少年也是胸怀大志,也曾想过要大济苍生,然而一个祭酒三个参军的官场经历使他看透了黑暗的官场,一个个官员贪慕荣华富贵、追求高官厚禄的丑恶嘴脸使他厌恶不已,他潇洒地抛出一句“不为五斗米折腰”便洒脱地离开了官场。
虽然家徒四壁,虽然短褐穿结,虽然单食瓢浆,但是看到那倦飞而知还的鸟儿,那叮叮咚咚的涓涓泉水,云雾环绕的青山,他笑了,这就是他要回归的生活。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脱下象征着权力的官袍,穿着粗布麻衣躬耕田园,虽然辛苦,倒也清闲自在。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就这样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劳作、饮酒、赏花,返璞归真,快活逍遥。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不为日子贫穷地位卑微而感到局促不安,不为荣华富贵和高官厚禄而迫切追求,安然静心隐于山,如同葛天氏、无怀氏之民,自得其乐。
灯火阑珊蓦然回首时,隐约可见陶渊明舞着一曲淡泊,纷纷扬扬的桃花从他身边落下,留下永恒的芬芳……与陶渊明有关高考作文素材参考2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是乡里小人也——陶渊明。
很早就听说陶渊明很了不起,有骨气,不向权贵低头。
陶渊明又名潜,是东晋伟大的诗人,出生在没落的地主家庭,他青年时代有远大的抱负,曾经三次做官,但由于官场的黑暗和腐朽,他最终选择了辞官回乡,过隐居生活。
陶渊明归隐后,生活变得十分贫困,要过年了,别人都是忙忙碌碌的,而他家却还冷冷清清的,由于他爱写诗,于是他挥笔写下一副传于后世的对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横批是:“南北”。
读过书的人一看就知道他的意思,上联缺“衣”下联少“食“横批没有“东西”,陶渊明用自己的只是创去连宣泄困苦,虽然身苦,看心态乐观,不改初衷。
他那“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更是勉励后人以天下苍生为重,以节义贞操为重,折腰时心已愧,不趋炎附势,保持善良纯真的本性,不为世上任何名利和浮华所改变。
陶渊明人物传记800字作文素材

陶渊明人物传记800字作文素材篇一:嘿,你知道陶渊明吗?他可真是个超厉害的人物!我觉得陶渊明就像是一个在乱世中坚守自我的勇士。
别人都在追名逐利,可他偏不!他就像一棵独立在狂风中的大树,坚定地站在自己的土地上。
陶渊明出生在一个还算不错的家庭,从小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要是一般人,可能就想着靠着家里的条件,去官场好好闯荡一番,捞个一官半职,光宗耀祖。
可陶渊明不这么想!他一开始也当过官,可那官场的黑暗和复杂,让他觉得特别压抑。
就好像你走进了一个黑漆漆的山洞,没有一点光亮,没有一点希望。
你说,这样的地方谁能待得下去?“不为五斗米折腰”,这句话听过没?这就是陶渊明干的事儿!上级官员要来视察,陶渊明的同事们都劝他好好巴结巴结,可他却硬气地说:“我岂能为了这区区五斗米,向那些人点头哈腰!”这是多么有骨气的一句话呀!后来,陶渊明干脆辞官回家,过上了田园生活。
他种地、写诗,虽然日子过得清苦,但心里却特别舒坦。
这就好比一只被关在笼子里的小鸟,终于冲破牢笼,飞向了广阔的天空。
他每天早早起来,迎着朝阳去田里劳作。
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可他脸上却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你想想,在东篱下采着菊花,一抬头就能看到那美丽的南山,这是多么惬意的生活啊!他的邻居们也都特别喜欢他,大家经常聚在一起聊天,分享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有一次,一个邻居问他:“陶渊明啊,你放着官不当,来这受苦,值得吗?”陶渊明笑着说:“这怎么能叫受苦呢?我现在过得自由又快乐,这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觉得陶渊明是个特别勇敢的人,他敢于放弃别人眼中的荣华富贵,去追求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东西。
他的诗歌,他的生活,都让我感受到了一种纯粹和美好。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总是被各种各样的东西诱惑,迷失了自己的方向。
可是陶渊明却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
他告诉我们,要坚守自己的内心,不要随波逐流。
这就是陶渊明,一个让人敬佩的大诗人!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样喜欢他呢?篇二:哎呀,你们知道陶渊明吗?他可真是个特别的人!我觉得他就像是在乱世中独自绽放的一朵青莲,出淤泥而不染。
陶渊明事例素材积累

陶渊明事例素材积累说起陶渊明,那可真是个超有个性的古人。
我曾有一次去探寻他的遗迹,那感觉就像是穿越时空,和这位大诗人来了一场奇妙的邂逅。
我来到了他曾居住过的小村落,刚进村口,就仿佛看到了他当年的身影。
村子里有一片破旧的田园,据说这就是他曾经耕种过的地方。
田园里的土地坑洼不平,杂草丛生,我想这在当年应该也是块难啃的“硬骨头”。
可陶渊明却能在这儿自得其乐,想象着他扛着锄头,哼着小曲儿,慢悠悠地走向田间的模样,那画面有点滑稽却又充满诗意。
他的屋子也是简陋得很,几间茅草房,墙壁上还有些缝隙。
我走进屋里,光线昏暗,只有几缕阳光从缝隙里挤进来。
屋里摆着一张破旧的桌子和几把摇摇晃晃的椅子,桌上放着几个陶制的酒具,看来他真是爱酒如命啊。
据说他常常会坐在这儿,喝着自家酿的酒,看着窗外的田园风光,灵感一来,便吟诗一首。
有一回,家里没米下锅了,他就打算去邻居家借点。
他穿着一身打着补丁的衣服,头发乱蓬蓬的,就这么大摇大摆地走向邻居家。
到了邻居家,他也不拐弯抹角,直接说:“老哥,我家断粮啦,借我点米呗。
”邻居笑着打趣他:“你呀,放着好好的官不做,非要跑来种地,现在知道苦了吧。
”陶渊明却满不在乎地说:“这田园生活才是我想要的,那些官场的繁文缛节,可把我憋坏了。
”他在田园里还种了各种各样的菊花。
到了菊花盛开的季节,整个院子都被菊花包围了,黄的、白的,一片绚烂。
他就坐在菊花丛中,看着这些花朵,仿佛在和它们对话。
他会细心地给菊花浇水、除草,把菊花当成自己的好朋友。
从他在这田园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能看出他对自由和自然的热爱。
他不在乎生活的困苦,也不被世俗的功名利禄所诱惑,一心只追求自己心中的那片宁静田园。
他的这种洒脱和随性,就像一颗璀璨的星星,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让我们看到了古代文人另一种别样的生活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物素材积累----陶渊明篇【人物事迹】1.年少有志陶渊明少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大志,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任江州祭酒。
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感到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晋书陶潜传》)他辞职回家后,州里又来召他作主簿,他也拒绝了。
分析:不畏权势,不同流合污,一直是陶渊明的人生追求,也是他一生的光辉写照。
适用话题:志向、舍与得、追求2.陶渊明择友陶渊明结识的朋友不分贵贱,但人格卑下的人是他所不齿的。
有一天,江州刺史檀道济前往见他,这时,陶渊明正好已偃卧床上饿了好几天了。
檀道济对他说:“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仕。
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古如此?”陶渊明回答道:“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
”檀道济临去时馈以梁肉,陶渊明一手把它挥落地下。
当时东晋政治混乱,且文帝废少帝自立,人民生活疾苦,道济竟云文明之世,以乱為治,其人格可知,渊明因此对他赠送的东西挥而去之。
分析:真正的朋友是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志同道合的。
没有共同的喜好,没有相同的品性,绝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朋友。
同时,从一个人的择友标准可看出其做人的个性和品位。
适用话题:选择、人格、标准3.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天晋元兴三年为镇军将军刘裕参军,次年又为建成将军刘敬宜参军,因心不悦回了家。
回家后,耕植不足以自给,再加上家里人口增多,经济十分拮据,亲朋好友都劝他出去做官。
他的叔父陶夔曾任太常卿,见他生活困苦,遂加引荐,于是被任为小县之令。
当时正值战乱,他不想到远处任职,而彭泽县离家不远,俸禄又足够他酿酒,于是就在彭泽县任了一个小职。
年底,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
陶渊明叹息说:“我岂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便解经去职。
后来,他写《归去来兮辞》这篇传世之作。
诗人在序文里交代了写作原因。
他十分坦诚地讲,就任县令,是为生计所迫;之所以辞职,是因为“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已交病”。
这就可以看出,陶渊明宁可饿肚子,也不原违心地适迎上司而混迹官场。
分析:官场中少了一位官僚,文坛上多了一位文学家。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成为中国知识分子刚直不阿、不趋炎附势的典范。
适用话题:气节、美德、自尊、坦诚4.三仕刘裕陶渊明在穷途末路之时,还是三度出仕,投身刘裕幕下。
刘裕固然不如三国时的刘备那么有名,但从他后来建立刘宋王朝的业绩看,也不愧为乱世之雄。
只是刘备代表汉家正统,而刘裕则是篡国奸雄,所以史家对他没有好评。
但是,东晋并不是汉末群雄并起、三分天下的局面,刘裕也不是刘备那样的求才若渴、礼贤下士,陶渊明更不是诸葛亮那样大势了然、运筹帷幄的政治家,而只是一介文人。
镇军参军本非要职,不过一个小小幕僚,有似杂役。
所以,对于正雄心勃勃,忙于征战的刘裕来说,他是不可能真正重用陶渊明的。
所以陶渊明入幕不久,就对刘裕仕途失望了。
分析:在陶渊明三番五次的从政失败及居丧躬耕后,选择了重走仕途之路,可见他心里仍然燃着“大丈夫扬名立万”的火焰。
但可悲的是,空有报国之志,却无报国之门。
适用话题:挫折、理想与现实、苦闷5.天灾人祸自悠然接连不断的人祸还没结束,天灾又飞降陶渊明一家。
这年夏天,在他笔下那么安宁静谧又洋溢着生活气息的“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的住宅,被一场无情的大火烧光了。
诗人全家只好寄居在船上。
虽然他努力以君子固穷的气节来安慰、鼓励自己,可严酷的现实仍然让他心中难以平静。
他多么希望自己是出生在衣食无忧的时代啊。
在传说中那个远古社会里,道不拾遗精食多得吃不尽,余粮就放在地头。
然而,衣食无忧作为他最简单的心愿竟离他那么遥远。
分析:至痛无言,至忧不语,写诗作文往往在痛定忧平之后。
诗人诗文中虽然很少展现过强烈的失落与忧愤,但我们不能只看到他诗文表面的平淡,还应看到他心中生而灭、灭而生的烈火。
适用话题:灾难、渴望、表面与实质、矛盾6.酒中隐士无论是从酒文化史还是从诗歌史的角度来说,陶渊明都是一位有着特殊贡献的人物。
从他开始,才把酒与诗二者连为一体。
他以酒入诗,使诗中几乎篇篇有酒,陶渊明曾在《五柳先生传》中自谓:“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
造饮必尽,期在必醉,即醉而退,曾不吝情。
”他当上彭泽县令后,“公田之列,足以为酒”,上任后即下令把300亩公田全部种成酿酒的秫谷。
以保证常有酒喝。
他曾私下对人说:“能让我常醉于酒,平生之愿足矣。
”分析:“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自古以来,许多诗人就与酒相知,酒常常成为了他们寄寓情感的载体。
从一些“饮酒诗”中,可以体会他们当时或忧或怒或喜或悲的心情。
适用话题:文人与酒、寄托、爱好7.陶渊明与菊花陶渊明不只爱酒,更爱菊花,所以家里有自产的佳酿菊花酒;陶渊明的诗作中,出现最多的植物名称,也是菊花。
相传有一年,他的亲友听说他无聊,就三三两两来看他。
后来相因成习,每逢秋菊盛开,亲朋好友就到陶渊明家中作客赏菊,他就做点心、烧菊茶款待众人。
等亲友要离去时,又采菊相送,忙得不亦乐乎,往往让他不能到田里耕作。
因此他很希望菊花在某一天全开,客人在同一天全来;于是便对着菊园祝祷说:“菊花知我心,九月九日开;客人知我意,重阳一日来。
”说也神奇,那年的九月九日,各色的菊花果真一同盛开,客人们也都在那天一起来了。
众人赏花饮酒、尝饼作诗,都夸菊花有真情,不负陶公心,相约年年重阳都来赏菊,就形成了后来国人重阳赏菊的习俗。
这一天,人们喜开菊花宴,醉饮菊花酒,既与陶渊明神交,又可祛病延年;从此重阳节又多了一个“菊花节”的别称。
分析:菊花是中国传统名花。
菊花的品格高洁、质朴而又从容,具有心底无私的坦荡和不畏艰苦的韧性。
以菊花喻人,既有入仕的超然,又有出世的积极。
陶渊明如此爱菊,想必是以菊自比,欣赏菊花的品格。
适用话题:菊、格调、情操8.易代悲歌宋武帝永初元年(420年),陶渊明五十六岁。
六月,刘裕代晋称帝,改元永初。
晋恭帝被废为零陵王,东晋灭亡。
值此朝代更替之际,诗人心情是极为复杂的。
作为曾经入仕东晋的旧吏,他有失君亡国的悲哀和屈辱,无论东晋王朝多么令他失望,他毕竟曾经是他的一员。
而且,新朝还会给芸芸众生带来什么样的祸患,还会给他这么一个颇有名气的文人带来什么样的烦扰,也是难以预料的。
再者,作为一个垂垂老矣的贫士,晚景凄凉,前途黯淡,行将就木,一切都成为云烟,改朝换代所触发的,更是自身一生失意、潦倒不堪的慨叹。
分析:处于前途和末路之间,陶渊明表现出对未来的茫然,加之岁月不饶人,年迈的他满眼尽是凄清之色。
适用话题:境遇、前途与末路、岁月9.金刚怒目刘裕称帝后,由于按捺不住愤怒的心情,相继作了《咏二疏》《咏三良》《咏荆轲》诸诗,托古述怀。
他还在《述酒》《蜡日》二诗中,用隐晦的词意,影射刘裕的暴政。
而在这些诗作中,《咏荆轲》更是一改诗人平淡的风格,完全变成了一篇金刚怒目式的作品。
分析:在世人的眼中,陶渊明一贯给人隐逸、平淡自然、自得其乐的形象。
但我们只能说这是陶渊明最突出的个性,而在面对暴政和强权时,他也有金刚怒目的一面。
适用话题:典型、全面、环境10.死如之何诗人最后的岁月,是在贫病交加中度过的。
仍然好酒,但有时到了断炊挨饿的地步,酒更是喝不上了。
他的朋友有时送钱周济他,当地长官慕其名而怜其处境,偶尔也接济一下他。
在饥饿贫困中,诗人的身体愈来愈差了。
元嘉四年(427年)十一月,六十三岁的陶渊明黯然暝目,亲友们依照他的遗愿,以“省讣却赠,轻哀薄敛”的俭朴仪式安葬了他,并遍询他的生前好友,给他谥号为“靖节徵士”。
分析:“人生实难,死如之何。
”诗人把这样深切的悲哀化为艺术献给了后人。
诗人吟诗如杜鹃泣血,当后人的心灵感受到了诗人恬然表面下的大悲大喜、大惊大忧以及深深的遗的嗟叹时,诗人的精神生命才得以通过诗的意境在后世延伸。
适用话题:生与死、传递、俭朴【材料加工】“陶渊明”在写作中的“百变”运用话题1、心灵的选择【运用示例】我以为,所有的选择必然有其客观的背景,有其现实的因素。
没有一种选择,会完全单凭主观意愿,而不顾客观条件地做出。
如果确实有仅凭内心意愿的选择,那也只能是不明智的选择。
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隐士。
他坐看行云轻起,眼逐桃花流水;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可这“隐”的背后便隐伏着一份巨大的酸涩?无奈。
他的“隐”是一种人生的选择,可是,它真的是一种心灵的选择吗?“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穷”与“达”的境遇,才是左右陶渊明选择的真正因素。
官场上既然难展飞鸿之志,那么就选择远离尘世喧嚣,专心种几枝菊花,随意赏一片山月吧!陶渊明隐士风范是在失败的土壤中植种,在无奈的荆棘中开辟。
其实陶渊明静坐草庐,手挥无弦,这一切建立的基础是一条为官之路的断绝。
假若这条路微光时显,前途隐约光明,那么蒲团上构筑桃源盛景的陶先生是否还会安然静坐呢?话题2、位置和价值【运用示例】价值并不取决于地位的高低。
在一个不起眼的位置上,也能创造出永恒的价值。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潜,在长满菊花的篱笆下饮酒,悠然远眺云雾之间的南山,感受时间清泉的汩汩流淌,开启了中国古典田园诗的先河。
若是身在官场,又怎能有如此纤尘不染的高洁?那些沉湎于声色犬马的贪官,在酒足饭饱之后,也许会讥笑陶渊明的傻与不识时务,但是今天,我们谁能一口说出那个时代宰相的名字?而“陶渊明”三个字,已伴随他留下的文字瑰宝深深地植根于后人心中,成为永恒的价值。
位卑的陶渊明,沿着清贫乐道、恬淡清高的人生取向,抵达了?生价值的峰顶。
话题3、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运用示例】读书入仕历来为古之文人一生的追求,陶渊明也不例外。
他也曾十年寒窗,进德修业,入乎官场之中。
正基于他的“入”,让他看清了官场的黑暗,于是他又选择了“出”。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边云卷云舒”,这也正是开一代诗风的田园诗人陶渊明的真实写照。
若无“入”,陶渊明又何来恬淡的心境;若无“出”,又怎会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潇洒?细细回味,陶渊明恰似一条虹,该入则入,该出则出,他摒弃了外在的浮华,坚守了自身的高洁。
话题4、平淡和快乐【运用示例】喜欢陶渊明笔下的那种生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那份与世无争,那份从容淡定,可现实总是和理想有距离,在生活中想要保持一种淡然,总是不易。
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不愉快不如意的事。
但只要拥有一份平淡的心情,知足常乐,其实快乐无处不在。
平淡的生活和工作,自有一份恬适的快乐。
记得有人说过,一个人的脑子如果让世俗的东西占据太多的空间,那么诗意、浪漫便荡然无存。
我不想做那样世俗的人,我对名利从来没有太多的奢望,只要快乐就好。
我梦想在陶渊明的田园里漫步,和陶渊明一起,在黄昏时分,去看桃花源的落日。
话题5、情怀【运用示例】世人记住了陶渊明,记住了陶渊明的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