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射频电波电路实验报告(3篇)

射频电波电路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射频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原理。

2. 掌握射频电路的调试方法。

3.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对射频电路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二、实验原理射频电路是指工作在射频频段的电路,主要用于无线通信、雷达等领域。

射频电路的主要功能是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

本实验主要涉及射频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和调试方法。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射频信号发生器2. 射频功率计3. 射频测试天线4. 射频电路测试板5. 数字多用表6. 连接线、测试夹具等四、实验内容1. 射频电路的组成及功能2. 射频电路的调试方法3. 射频电路的性能测试五、实验步骤1. 射频电路的组成及功能(1)观察射频电路测试板,了解其组成及功能。

(2)分析射频电路中各个元件的作用,如滤波器、放大器、混频器等。

(3)掌握射频电路的工作原理。

2. 射频电路的调试方法(1)根据实验要求,搭建射频电路。

(2)使用射频信号发生器产生测试信号。

(3)利用射频功率计测量信号功率。

(4)调整电路参数,使信号达到最佳状态。

3. 射频电路的性能测试(1)测量射频电路的增益、带宽、噪声系数等性能指标。

(2)分析测试结果,评估射频电路的性能。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射频电路的组成及功能通过观察射频电路测试板,我们了解到射频电路主要由滤波器、放大器、混频器、本振电路等组成。

滤波器用于滤除不需要的频率成分;放大器用于放大信号;混频器用于将信号转换到所需频率;本振电路用于产生本振信号。

2. 射频电路的调试方法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通过调整电路参数,使信号达到最佳状态。

具体操作如下:(1)调整滤波器,使信号频率符合要求。

(2)调整放大器,使信号功率达到预期。

(3)调整混频器,使信号频率转换正确。

3. 射频电路的性能测试通过测试,我们得到以下结果:- 增益:20dB- 带宽:100MHz- 噪声系数:2dB分析:实验结果符合预期,说明射频电路性能良好。

七、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射频电路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调试方法。

射频消融术实验报告

射频消融术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射频消融术对肿瘤细胞杀伤效果的实验研究实验时间:2023年11月1日-2023年11月15日实验地点:XX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射频消融治疗室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研究射频消融术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果,评估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潜力。

实验材料:1. 肿瘤细胞系:肝细胞癌细胞系HepG2、乳腺癌细胞系MCF-7、肺腺癌细胞系A549。

2. 射频消融治疗仪:型号XX-2000,频率300~750kHz。

3. 实验仪器:显微镜、细胞培养箱、细胞计数仪、酶标仪等。

4. 实验试剂:DMEM培养基、胎牛血清、胰蛋白酶、Annexin V-FITC/PI双染试剂盒、CCK-8试剂盒等。

实验方法:1. 细胞培养:将HepG2、MCF-7、A549细胞系接种于6孔板,在37℃、5%CO2的条件下培养,待细胞生长至对数生长期时进行实验。

2. 分组:将细胞分为对照组、射频消融组、放疗组、化疗组。

3. 射频消融处理:将射频消融治疗仪的电极插入细胞培养皿中,调整参数进行射频消融处理,每组细胞处理时间相同。

4. 放疗处理:将细胞置于放疗设备下,进行相同时间的放疗处理。

5. 化疗处理:将细胞加入相应浓度的化疗药物,进行相同时间的化疗处理。

6. 细胞存活率检测: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在处理后24小时、48小时、72小时的存活率。

7. 细胞凋亡检测: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在处理后24小时的凋亡率。

8. 细胞形态观察:在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处理后24小时的形态变化。

实验结果:1. 细胞存活率:与对照组相比,射频消融组、放疗组、化疗组细胞存活率均显著降低(P<0.05),且射频消融组细胞存活率最低。

2. 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射频消融组、放疗组、化疗组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升高(P<0.05),且射频消融组细胞凋亡率最高。

3. 细胞形态观察:与对照组相比,射频消融组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出现细胞肿胀、变形、断裂等现象。

射频实验报告

射频实验报告

西安交通大学射频专题实验报告(一)匹配网络的设计与仿真实验目的1.掌握阻抗匹配、共轭匹配的原理2.掌握集总元件L型阻抗抗匹配网络的匹配机理3.掌握并(串)联单支节调配器、λ/4阻抗变换器匹配机理4.了解ADS软件的主要功能特点5.掌握Smith原图的构成及在阻抗匹配中的应用6.了解微带线的基本结构基本阻抗匹配理论信号源的输出功率取决于U s、R s和R L。

在信号源给定的情况下,输出功率取决于负载电阻与信号源内阻之比k 。

当R L=R s时可获得最大输出功率,此时为阻抗匹配状态。

无论负载电阻大于还是小于信号源内阻,都不可能使负载获得最大功率,且两个电阻值偏差越大,输出功率越小。

匹配包括:共轭匹配,阻抗匹配,并(串)联单支节调配器。

练习1.设计L 型阻抗匹配网络,使Zs=(46-j ×124) Ohm 信号源与ZL=(20+j ×100) Ohm 的负载匹配,频率为2400MHz.仿真电路图2. 设计微带单枝短截线线匹配电路,使MAX2660的输出阻抗ZS=(126-j*459)Ohm与ZL=50Ohm的负载匹配,频率为900MHz.微带线板材参数:相对介电常数:2.65相对磁导率:1.0导电率:1.0e20损耗角正切:1e-4基板厚度:1.5mm导带金属厚度:0.01mm仿真电路图仿真结果思考题1.常用的微波/射频EDA仿真软件有哪些?2.ADS, Ansoft Designer,Ansoft HFSS,Microwave Office, CST MICROWAVE STUDIO2.用ADS软件进行匹配电路设计和仿真的主要步骤有哪些?放置元件,连接电路图,参数设定,计算仿真。

3.给出两种典型微波匹配网络,并简述其工作原理。

L型阻抗匹配网络,π型阻抗匹配网络在RF理论中,微波电路和系统的设计(包括天线,雷达等),不管是无源电路还是有源电路,都必须考虑他们的阻抗匹配(impedance matching)问题。

射频仿真算法实验报告

射频仿真算法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射频仿真算法研究与应用实验目的:1. 理解射频信号的基本特性及其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2. 掌握射频仿真算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通过仿真实验,验证射频算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

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实验设备:1. 电脑一台,安装有射频仿真软件(如CST Microwave Studio、HFSS等)。

2. 射频仿真算法相关教材和参考资料。

实验内容:一、射频信号的基本特性1. 射频信号的定义及其在通信系统中的作用。

2. 射频信号的频谱特性、调制方式、传输损耗等。

二、射频仿真算法基本原理1. 电磁场仿真算法的基本原理,如有限元法(FEM)、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等。

2. 射频电路仿真算法的基本原理,如传输线理论、电路方程等。

三、仿真实验1. 仿真实验一:天线辐射特性- 设计并仿真一个天线,分析其辐射特性,如增益、方向图、极化等。

- 通过仿真结果,验证天线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2. 仿真实验二:射频电路性能分析- 设计并仿真一个射频电路,如滤波器、放大器等。

- 分析电路的性能,如插入损耗、带宽、线性度等。

- 通过仿真结果,优化电路设计,提高性能。

3. 仿真实验三:通信系统性能评估- 设计并仿真一个通信系统,如无线局域网(WLAN)、蜂窝移动通信等。

- 评估通信系统的性能,如误码率、吞吐量、覆盖范围等。

- 通过仿真结果,分析系统优缺点,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实验结果与分析:一、天线辐射特性仿真1. 天线设计参数:长度为0.5λ,宽度为0.1λ,馈电点位于天线底部。

2. 仿真结果:天线增益约为5dBi,方向图在水平方向呈尖锐的主瓣,垂直方向呈较宽的主瓣。

3. 分析:天线设计合理,具有良好的辐射特性,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二、射频电路性能分析1. 电路设计参数:采用传输线理论,设计一个低通滤波器,截止频率为1GHz。

2. 仿真结果:滤波器插入损耗约为0.5dB,带宽为1GHz,线性度良好。

3. 分析:电路设计合理,滤波器性能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射频美容实验报告

射频美容实验报告

射频美容是一种非手术的美容方法,通过射频能量作用于皮肤,刺激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的生成,达到紧致肌肤、消除皱纹、提升轮廓等美容效果。

近年来,射频美容技术得到了广泛关注,本研究旨在通过实验验证射频美容的效果。

二、实验目的1. 探讨射频美容对皮肤紧致度的改善作用;2. 评估射频美容对皱纹的消除效果;3. 分析射频美容对皮肤弹性的提升作用。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20名年龄在25-45岁之间的女性,身体健康,无皮肤疾病,愿意参与实验。

2. 实验设备:射频美容仪、皮肤拉皮仪、皮肤纹理仪、皮肤水分测试仪等。

3. 实验方法:(1)实验分组:将20名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人,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2)实验操作:①实验组:使用射频美容仪对受试者面部进行射频治疗,每次治疗时间为30分钟,每周2次,连续治疗8周。

②对照组:使用皮肤拉皮仪对受试者面部进行拉皮治疗,每次治疗时间为30分钟,每周2次,连续治疗8周。

(3)实验指标:①皮肤紧致度:采用皮肤拉皮仪检测受试者治疗前后皮肤紧致度变化。

②皱纹消除效果:通过观察受试者治疗前后面部皱纹变化,评估射频美容对皱纹的消除效果。

③皮肤弹性:采用皮肤纹理仪检测受试者治疗前后皮肤弹性变化。

④皮肤水分:使用皮肤水分测试仪检测受试者治疗前后皮肤水分变化。

1. 皮肤紧致度:实验组受试者在治疗8周后,皮肤紧致度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皱纹消除效果:实验组受试者在治疗8周后,面部皱纹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皮肤弹性:实验组受试者在治疗8周后,皮肤弹性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皮肤水分:实验组受试者在治疗8周后,皮肤水分含量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五、讨论与分析1. 射频美容对皮肤紧致度的改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射频美容可以显著提高皮肤紧致度,这与射频能量刺激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的生成有关。

交大射频实验报告

交大射频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射频实验旨在使学生掌握射频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熟悉射频信号的产生、放大、滤波、调制与解调等过程,提高学生对射频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射频技术是无线通信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电磁波的产生、传输、接收和处理。

本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原理:1. 射频信号的产生:通过射频振荡器产生射频信号。

2. 射频信号的放大:通过射频放大器对信号进行放大,提高信号强度。

3. 射频信号的滤波:通过滤波器对信号进行滤波,去除干扰信号。

4. 射频信号的调制与解调:通过调制器将信息信号调制到射频信号上,通过解调器将射频信号中的信息信号提取出来。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射频信号发生器2. 射频功率计3. 射频放大器4. 滤波器5. 射频调制器6. 射频解调器7. 示波器8. 矢量网络分析仪9. 计算机及仿真软件四、实验内容1. 射频信号的产生与放大(1)搭建射频信号发生器电路,产生一定频率和功率的射频信号。

(2)使用射频功率计测量射频信号的功率。

(3)搭建射频放大器电路,对射频信号进行放大。

(4)使用射频功率计测量放大后的射频信号功率。

2. 射频信号的滤波(1)搭建滤波器电路,对射频信号进行滤波。

(2)使用示波器观察滤波后的射频信号波形。

3. 射频信号的调制与解调(1)搭建射频调制器电路,将信息信号调制到射频信号上。

(2)搭建射频解调器电路,从调制后的射频信号中提取信息信号。

(3)使用示波器观察调制和解调后的信号波形。

4. 射频电路的仿真与优化(1)使用仿真软件搭建射频电路模型。

(2)对射频电路进行仿真,分析电路性能。

(3)根据仿真结果对射频电路进行优化设计。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射频信号的产生与放大实验成功搭建了射频信号发生器电路,产生了频率为1GHz,功率为10dBm的射频信号。

通过射频放大器放大后,功率达到20dBm。

2. 射频信号的滤波实验成功搭建了滤波器电路,对射频信号进行了滤波。

功率射频电路实验报告

功率射频电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功率射频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2. 掌握功率射频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及其测试方法。

3. 通过实验验证功率射频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

二、实验原理功率射频电路是无线通信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将基带信号转换为射频信号,并实现信号的放大、滤波、调制等功能。

本实验主要研究以下功率射频电路:1. 射频放大器:用于放大射频信号,提高信号的功率。

2. 滤波器:用于滤除不需要的频率成分,保证信号质量。

3. 调制器:用于将基带信号调制到射频信号上。

三、实验仪器及材料1. 射频信号发生器2. 射频功率计3. 示波器4. 射频滤波器5. 射频调制器6. 射频放大器7. 连接线和测试线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 射频放大器测试(1)连接射频信号发生器、射频功率计、示波器和射频放大器。

(2)调整信号发生器输出一定频率和功率的射频信号。

(3)将射频信号输入到射频放大器中,观察输出信号的变化。

(4)使用射频功率计测量输入和输出信号的功率,计算放大器的增益。

(5)使用示波器观察输出信号的波形,分析放大器的线性度和失真情况。

2. 射频滤波器测试(1)连接射频信号发生器、射频功率计、示波器和射频滤波器。

(2)调整信号发生器输出一定频率和功率的射频信号。

(3)将射频信号输入到射频滤波器中,观察输出信号的变化。

(4)使用射频功率计测量输入和输出信号的功率,计算滤波器的插损。

(5)使用示波器观察输出信号的波形,分析滤波器的带通特性和选择性。

3. 射频调制器测试(1)连接射频信号发生器、射频功率计、示波器和射频调制器。

(2)调整信号发生器输出一定频率和功率的射频信号。

(3)将基带信号输入到射频调制器中,观察输出信号的波形。

(4)使用射频功率计测量输入和输出信号的功率,计算调制器的功率效率。

(5)使用示波器观察输出信号的频谱,分析调制器的调制特性和频率偏移。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射频放大器测试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射频放大器的增益、线性度和失真情况。

射频技术实验实验报告

射频技术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射频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组成;2. 掌握射频信号的调制、解调方法;3. 学习射频信号的传输和接收技术;4.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动手能力。

二、实验原理射频技术是一种利用电磁波进行信息传输的技术,其频率范围一般在300MHz到30GHz之间。

射频技术在通信、雷达、遥感、医疗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主要研究射频信号的调制、解调、传输和接收技术。

1. 调制:调制是将信息信号与载波信号进行组合的过程,分为模拟调制和数字调制。

本实验采用模拟调制中的调幅(AM)调制。

2. 解调:解调是调制的逆过程,将调制后的信号恢复成原始信息信号。

本实验采用调幅信号的解调方法。

3. 传输:射频信号的传输主要通过天线实现,本实验使用同轴电缆进行传输。

4. 接收:接收过程包括天线接收、信号放大、解调、滤波等步骤,本实验使用超外差式接收机进行接收。

三、实验内容1. 调制电路搭建:搭建一个调幅调制电路,输入信号为音频信号,载波信号为射频信号。

2. 解调电路搭建:搭建一个调幅解调电路,输入信号为调制后的射频信号。

3. 信号传输:使用同轴电缆将调制后的射频信号传输到接收端。

4. 接收电路搭建:搭建一个超外差式接收机,对传输过来的射频信号进行接收。

5. 实验数据采集与分析:使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仪器采集实验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四、实验步骤1. 搭建调制电路:将音频信号发生器输出的音频信号作为调制信号,射频信号发生器输出的射频信号作为载波信号,通过调制电路实现调幅调制。

2. 搭建解调电路:将调制后的射频信号作为解调电路的输入信号,通过解调电路恢复出原始音频信号。

3. 信号传输:将调制后的射频信号通过同轴电缆传输到接收端。

4. 搭建接收电路:搭建一个超外差式接收机,对传输过来的射频信号进行接收。

5. 数据采集与分析:使用示波器观察调制信号、解调信号、传输信号和接收信号的波形,记录相关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调制电路输出信号波形:通过示波器观察调制电路输出信号,可以看到调制后的射频信号波形,符合调幅调制的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射频电路实验报告12/13 学年第1学期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李永红日期: 2012 年10月28日实验一滤波器设计一、实验目的(1) 掌握基本的低通和带通滤波器的设计方法。

(2) 学会使用微波软件对低通和高通滤波器进行设计和仿真,并分析结果。

二、预习内容(1) 滤波器的相关原理。

(2) 滤波器的设计方法。

三、实验设备Microwave Office软件四、理论分析滤波器的种类:(1) 按通带特性分为低通、高通、带通及带阻四种。

(2) 按频率响应分为巴特沃斯、切比雪夫及椭圆函数等。

(3) 按使用原件又可分为L-C性和传输线型。

五、软件仿真设计一个衰减为3dB,截止频率为75MHz的[切比雪夫型1dB 纹波LC 低通滤波器(Zo=50ohm),并且要求该滤波器在100MHz至少有20dB 的衰减。

图1-1切比雪夫型1dB 纹波LC低通滤波器电路图图1-2 模拟仿真结果六、结果分析经过仿真,得到了两种滤波器的频率特性的到了结果。

红色的曲线为低通滤波器,蓝色的为带通滤波器,两种滤波器的特性可以鲜明地在图上看出差别。

低通滤波器在低频区域,是通带,通带非常的平缓,纹波较低,但是截至段不是很陡。

带通滤波器具有较好的陡峭特性,但是相对而言,通带比较窄而且纹波较大。

实验二放大器设计一、实验目的(1) 掌握射频放大器的基本原理与设计方法。

(2) 学会使用微波软件对射频放大器进行设计和仿真,并分析结果。

二、预习内容(1) 放大器的基本原理。

(2) 放大器的设计方法。

三、实验设备Microwave Office软件四、理论分析射频晶体管放大器常用器件为BJT、FET、MMIC。

放大器电路的设计主要是输入/输出匹配网络。

输入匹配网络可按低噪声或高增益设计,输出匹配网络要考虑尽可能高的增益。

五、软件仿真设计一900MHz放大器。

其中电源为12VDC,输出入阻抗为50Ω。

AT4151之S参表(V CE=8V,I C=25mA,Zo=50Ω,T A=25℃)如下列Freqency(GHz)S11S21S12S22 Mag.Ang.Mag.Ang.Mag.Ang.Mag.Ang.0.50.49-15312.7980.030500.42-35 0.60.48-15910.7940.034520.39-35 0.70.48-1639.3900.037530.38-35 0.80.47-1678.2870.040550.37-360.90.47-1707.3850.044560.36-371.00.47-171 6.6820.047570.37-381.50.44177 4.9710.065590.40-422.00.411633.4610.083580.42-45图2-1 900MHz放大器电路图图2-2 模拟仿真结果六、结果分析:本设计是设计一个放大器,其通频段是0到900MHz,然后根据图上的蓝色和红色曲线可见LC组成的网络的幅频特性曲线,可见这个网络在900MHz左右会对信号有一个比较大的衰减,因此必须对输出网络进行阻抗匹配,而且匹配网络的中心频率在900MHz左右,才可以做好阻抗匹配。

实验三振荡器设计一、实验目的(1) 掌握射频振荡器的基本原理与设计方法。

(2) 学会使用微波软件对射频放大器进行设计和仿真,并分析结果。

二、预习内容(1) 振荡器的基本原理。

(2) 振荡器的设计方法。

三、实验设备Microwave Office软件四、理论分析射频晶体管振荡器电路可分为三大部分:二端口有源电路、谐振电路及输出负载匹配电路。

五、软件仿真设计一800MHz振荡器。

其中电源为12VDC,负载阻抗为50Ω。

AT41511之S参表(V CE=8V,I C=25mA,Zo=50Ω,T A=25℃)如下列。

表4.1 AT41511之S参表图3-1 800MHz振荡器电路图图3-2 模拟仿真结果六、结果分析:有仿真结果可以看出,设计的振荡器的中心频率在800MHz左右,具有较好的矩形窗,在整个频段内,只有290MHz左右有一个非常微小的噪声,在整个频段内,振荡信号还是频谱很集中的,具有较好的频率特性。

整个振荡信号的频谱宽度有100MHz,但中心频率的增益有15.8dB,相比较而言,这个振荡器还是很好的。

实验四射频前端发射机与接收机一、实验目的1.了解[射频前端发射器]之基本架构与主要设计参数。

2.利用实验模组的实际测量得以了解[射频前端发射器]之特性。

二、预习内容(1) 振荡器的基本原理。

(2) 振荡器的设计方法。

三、实验设备发射器:在无线通讯中,发射机担任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话音还是数据信号要利用电磁波传送到远端,都必需使用射频前端发射机。

一个典型的发射机电路如图5.1所示,可分成九个部分:中频放大器(IF Amplifier),中频滤波器(IF Bnadpass Filter),上变频混频器(Up-Mixer;Up Converter),射频滤波器(RFBandpass Filter),射频驱动放大器(RF Driver Amplifier),射频功率放大器(RF Power Amplifier),载波振荡器(Carrier Oscillator; Local Oscillator),载波滤波器(LO BPF),发射天线(Antenna)。

本单元中将就上变频混频器部分的基本原理做一说明,并介绍发射器的几个重要设计参数.图4-1基本射频前端发射器结构图(一)[ 升频混频器]的基本原理[升频混频器]的基本电路结构图如图11-2所示.在二极管上的电流可以(11-1)表示.()[]∑∞=⋅+⋅⋅+=1)2sin()2sin(!)(nnLOLOIFIFnnkTeIFOtfVtfVnIIviππ其中AntennaSignal From UnitI S = 二极管的饱和电流 V IF = 中频信号的振幅大小 f IF = 中频信号的频率大小 V LO = 载波信号的振幅大小 F LO = 载波信号的频率大小 [混频]后的输出射频频率为LO IF RF f n f m f ⋅+⋅= 其中 m ,n 可为任一正负整数在绝大多数的应用上,RF 频率应是载波及IF 频率的和或差,即是IF LO RF f f f ±=.至于取[和频]或[差频]则根据发射器射频规格及系统参数,利用射频输出端的滤波器可以阻隔三端间的互相干扰( ISOLATION),以避免其他不必要的混频信号[漏](LEAKAGE)到输出端造成的噪声(SPURIOUS). 主要的噪声信号,有下列几种: (假设IF LO RF f f f ±=)1. 镜频信号 ( IMAGE FREQUENCY ):IF LO im f f f ⋅+=22. 载波信号的谐波( CARRIER HARMONICS ):LO f n ⋅,n=正整数3. 旁波带谐波信号( HARMONIC SIDEBANDS ):IF LO sb f m f f ⋅±=上述噪声皆是在[混频器]及[滤波器]设计中,须特别加以抑制处理的. 图4-2 基本混波器电路结构图(二) [混频器]的主要技术参数混波(1) 变频耗损或增益( CONVERSION LOSS/GAIN,L C )⎪⎪⎭⎫ ⎝⎛⋅=RF IFC PP dB L log 10)( 除非有特别注明,一般所称的[变频耗损]皆是以上式为定义,即是指[单边带变频耗损]( SINGLE-SIDEBAND(SSB) CONVERSION LOSS ), 也就是只考虑射频输出信号频率为f LO +f IF 或f LO -f IF . 若是定义为[双边带变频耗损](DOUBLE-SIDEBAND(DSB) CONVERSION LOSS), 则会较[单边带转频耗损]低3dB.(2) 输入端回波耗损或电压驻波比( PORT RETURN LOSS OR VSWR)如同其他射频电路,输入端的回波耗损或电压驻波比是评断匹配与否的重要参数.对[混频器]而言,其[输入端电压驻波比]规格一般是定在 2 : 1 (IRL=-10 ), 最差为 2.5 : 1 (-7.3 ). 而各端口的回波耗损,受[LO 端输入功率]的增加,各端口的阻抗会随之降低,致使各端口的回波耗损变大. (3) 信号端与本振端的隔离比(PORT ISOLATION)[信号端与本振端的隔离比]为评量LO 端与RF 端之间,及LO 端与IF 端之间噪声的干扰抑制程度.LO 端最低输入功率(MINIMUM LO POWER REQUIRED)对于[混频器]而言,LO 端最低输入功率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混频]的效果好坏.所以,一般订定有此项规格.而功率越低者,在应用上越方便. 镜象抑制度( IMAGE REJECTION)对于[降频混频器]而言,IF 输出信号频率可由LO 与RF 两输入端信号频率相减而得.以fIF=fRF-fLO 為例为例,[镜象]为fim = 2fLO-fRF.即是说若RF 端输入[镜象]信号亦可得到同频的IF 信号, fim -fRF = fIF. [镜象]所造成的问题有二.第一是提供干扰信号通路,即是[镜象]信号会从RF端进入后,也可以从IF 端输出.如此势必干扰到真正系统设计的RF信号的[变频]输出.第二是使得[混频器]的[噪声指数](NIOSE FIGURE)增加3dB .解决之道是在RF输入端加一个[镜象滤波器]来抑制[镜象]信号的输入.而对于[升频混频器]而言,大致与[降频混频器]相似,只是RF输入端改成IF输入端.(4)噪声抑制度(SPURIOUS REJECTION)对[混频器]而言,[噪声]的定义是指在输出端非是设计所需频率(fIF)的其他信号.尤其是输入信号的谐波所[混频]出来的结果.一般是利用输出端的滤波器来抑制[噪声].二阶互调截止点(SECOND-ORDER INTERCEPT POINT,IP2) (以[降频器]为例)IP2 = PRF +(PRF – B - LC)其中。

IP2=[混频器]的输入二阶互调截止点.(dBm)PRF = [混波器]RF输入端的输入信号功率。

(dBm)LC = [混波器]输入信号频率fRF=fLO+fIF时,所没得的[转频耗损](Conversion Loss)。

(dB)B =[混波器]输入信号频率fRF=fLO+0.5fIF时,所没得输出端频率为2fIF的信号之功率.(dBm)[降频器]的IP2测量电路应与频谱示意图,如图12-3(a)(b)所示.[升频器]则亦类似.图4-3(a )降频器的IP2测量(5) 三阶互调截止点( THIRD-ORDER INTERCEPT POINT,IP3)其中IP3 = [混频器]的输入[三阶互调截止点]. P IN = [混频器]输入端的输入信号的功率.Δ= [混频器]输出端中,设计输出信号与[内调制](INTER-MODULATION,IM)信号的功率差. (dB)以[升频器]为例,[混频器]的IP3测量图及频谱示意图,如图示2-4(a)(b)所示.混波器f LORFf IF2f IFP 图4-3(b) 降频器的频谱图混频器f 1(三) [发射器]的重要设计参数(1) [1分贝压缩功率](1dBCompression, P 1dB )[功率放大器]的[1分贝压缩功率]即是[发射器]最大发射功率的主要参数.一般而言,对于[放大器]其P 1dB 可说是线性放大的最大输出功率,而P 1dB 则为[放大器]的最大饱和输出功率(SATURATION POWER).其定义如图示12-5(a)(b)所示.(2) 内调制失真 ( Intermodulation Distortion)Linear Dynamic Range (LDR) of amplifierPower Gain (dB)P inPIN (dBm)P P P P D图4-5(a)[放大器]的「P SAT ,P 1dB 和1dB 功率压缩点图4-5(b)[放大器]的1dB Compression 和 LDR 关系图对于[发射器]的[内调制失真]是由于发射天线接收到同通道其它较大功率信号后,经[功率放大器]内调制混频所产生的再发射信号所造成.解决的方法是在[发射天线]与[功率放大器]之间加接一个或多个[环行器](CIRCULATOR ) 来降低[发射器]的[内调制失真].(3) 杂波抑制比(Spurious Rejection)对于[射频前端发射器]而言,较大的噪声信号是因为[功率放大器]的大信号放大所产生的谐波. 其它噪声则是由[载波振荡器]与[混频器]所混频出来的.一般规格定为低于主要载波信号功率70至90 .以降低对其它通道的干扰.(4) 载波频率稳定度(Carrier Frequency Stability)[发射器]的载波频率需要符合系统规格,以避免在通道与其他信道的干扰,尤其在窄频带系统中更形重要.可利用[锁相回路技术](Phase Locked Loop)及增加载波频率的稳定性.(5) 邻近信道功率(Adjacent Channel Power)此项参数是因于系统的调制方法或是由于[发射器]快速的开关所造成.在窄频带系统中,一般规格是设定在低于载波信号功率50dB .而在宽频带系统中,则会要求到80dB .(6) 发射启动时间(Transmitter Turn-on Time)对于数字通讯系统而言,[发射器]的[发射启动时间]使很重要的参数,其必须够短以免限制到系统的信息流通量(System Throughput).一般定义为发射器输出功率达到额定功率(rated output power)的90%所需的时间接收器:.:图4-6单变频结构射频前端接收器本单元以单变频结构来说明一个射频前端接收器的各设计参数:天线(Antenna);射频接收滤波器(RF_ BPF1);射频低噪声放大器(LNA);射频混频滤波器(RF_BPF2);降频器(Down Mixer);带通滤波器(Filter);本地振荡嚣(Local Oscillator);中频放大器(IF Amplifie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