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液相色谱法习题图文稿
第八章液相色谱法概论例题例一柱长25cm,固定相为10μm的全

第八章 液相色谱法概论例题例一:柱长25cm ,固定相为10μm 的全多孔型颗粒。
流动相线速为0.1cm/s,组分的扩散系数为10-5cm 2/s 。
求理论塔板数。
解:1010001.01.05=⨯==-m pD ud ν 34.3101.0102101.0233.033.0=⨯++=⨯++=νννh cm hd H p 00334.0001.034.3=⨯==748500334.025===H L n 例2 在反相色谱中,流动相从30%(V /V)甲醇—术改变为40%(V /V)甲醇—水。
问组分的调整保留时间将改变多少?解 在30%配比时,混合溶剂的极性为:67.82.107.01.53.0,1=⨯+⨯=p40%配比时,混台溶剂的极性为:16.82.106.01.54.0,2=⨯+⨯=p 51.067.816.8,-=-=∆p8.11,1,2,1,2==R R t t K K 即组分的调整保留时间减少到原来的1/1.8。
思考题与习题1.试比较HPIC 与GC 分离原理.仪器构造及应用方法的异同点。
2. 高放液相色谱法是如何实现高效和高速分离的(与经典的柱色谱比较)?3. 在高效液相色谱中,为什么一般采用短而粗的色谱注?4. 在正确答案的字母上画圈。
、(1) 要使峰宽减小,可以:1)降低柱温;2)采用高选择性固定相;3)采用细颗粒载体;4)采用最佳线速;5)减小相比;6)增大流动相对组分的亲和力;7)减小柱外效应。
(2) 要使相对保留值增加,可以:1)采用最佳线速2)减小流动相对组分的亲和力;3)增加柱长;4)增大相比;5)采用高选择性固定相;6)增加理论塔板数;7)采用细颗粒载体;8)减小柱外效应。
5. 简述HPLC 的色谱峰展宽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改善方法。
6. 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分为哪几类?其本质是什么?7. HPLC 的常用检测器有哪几种?试述其测量原理及应用。
8.说明下面几种情况对组分的分离和检测有何影响?(1)使用紫外吸收检测器时,流动相为含有杂质(芳烃)的己烷;(2)在液固色谱中,用含有少量极性杂质(例如水)的己烷作流动相;(3)在梯度洗脱中,使用含有微量极性杂质的非极性流动相后,更换极性较大的流动相。
经典液相色谱法习题教学教材

经典液相色谱法习题第10章经典液相色谱法习题(一)选择题单选题1.组分在固定相中的质量为mA (g),在流动相中的质量为mB(g),而该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浓度为c A(g/mL),在流动相中的浓度为C B(g/mL),则此组分的分配系数是( )。
A mA /mBB mB/mA C mA/(mA+mB) D CA/CB2.在柱色谱法中,可以用分配系数为零的物质来测定色谱柱中的( )。
A 流动相的体积(相当于死体积)B 填料的体积C 填料孔隙的体积D 总体积3.在以硅胶为固定相的吸附柱色谱中,正确的说法是( )。
A 组分的极性越强.被固定相吸附的作用越强B 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越有利于吸附C 流动相的极性越强,组分越容易被固定相所吸附D 吸附剂的活度级数越小,对组分的吸附力越大4.纸色谱法与薄层色谱法常用正丁醇-乙酸-水(4:1:5,体积比)作为展开剂,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
A 三种溶剂混合后直接用作展开剂B 三种溶剂混合、静置分层后,取上层作展开剂C 三种溶剂混合,静置分层后,取下层作展开剂D 依次用三种溶剂作展开剂5.离子交换色谱法中,对选择性无影响的因素是( ).A 树脂的交联度B 树脂的再生过程C 样品离子的电荷D 样品离子的水合半径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用纸色谱分离时,样品中极性小的组分Rf值大B 用反相分配薄层时,样品中极性小的组分Rf值小C 用凝胶色谱法分离,样品中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组分先被洗脱下来D 用离子交换色谱时,样品中高价离子后被洗脱下来7.在一硅胶薄板上用不同的溶剂系统分离咖啡碱和氯原酸,结果如下,从中选出最好的溶剂系统是( )。
A 氯仿-丙酮(8:2):咖啡碱的Rf 为0.1,氯原酸的Rf为0.0B 氯仿-丙酮-甲醇-乙酸(7:2:1.5:0.5):咖啡碱的Rf 为0.48,氯原酸的Rf为O.05C 正丁醇-乙酸-水(4:1:1):咖啡碱的Rf 为0.68,氯原酸的Rf为0.42D 正丁醇-乙酸-甲醇(4:1:2):咖啡碱的Rf 为0.43,氯原酸的Rf为0.408.假如一个溶质的容量因子为0.1,则它在色谱柱的流动相中的百分率是( )A 9.1%B 10%C 90% D 91%9. 在液相色谱中,某组分的保留值大小实际反映了哪些部分的分子间作用力( )A 组分与流动相B 组分与固定相C 组分与流动相和固定相D 组分与组分10. 在液相色谱中梯度洗脱最宜于分离( )A 几何异构体B 沸点相近、官能团相同的试样C 沸点相差大的试样D 容量因子(分配比)变化范围宽的试样11. 指出哪个参数的改变会引起容量因子的增大( )A 流动相速度减小B 柱长增加C 相比增大D 固定相量增加12. 在氢型阳离子交换树脂上,对下列离子的选择性大小顺序为( )A Ce3+> Ca2+>Na+>Th4+B Th4+ > Ce3+> Ca2+> Na+C Na+> Ca2+> Ce3 +>Th4+D Ca2+> Na+> Ce3+> Th4+13. 下列哪种氧化铝适于分离碱性成分( )A 碱性氧化铝B 酸性氧化铝C 中性氧化铝D 以上三种14. 硅胶是一个略显酸性的物质,通常用于以下哪种物质的分离( )A 酸性B 中性C A和BD 碱性15. 在正相液固色谱中,下列化合物的保留值顺序是( )A 醚<酯<酮<醛B 酮<醛<醚<酯C 醛<酮<酯<醚D 酮<酯<醛<醚16. 在正相液固色谱中,下列哪个溶剂的洗脱强度最大( )A 正己烷B 甲醇C 四氢呋喃D 二氯甲烷17. 色谱过程中,固定相对物质起着下列哪种作用( )A 运输作用B 滞留作用C 平衡作用 D 分解作用18. 样品在分离时,要求其R f值住( )之间A 0~0.3B 0.7~1.0C 0. 2~0.8D 1.0~1.519. 在用薄层吸收扫描法测定斑点的吸光度时,直线式扫描适用于以下哪种色谱斑点的定量分析( )A 凹形斑点B 矩形斑点C 拖尾斑点D 规则圆形20. 薄层层析中,软板是指( )A 塑料板B 铝箔C 将吸附剂直接铺于板上制成薄层D 在吸附剂中加入粘合剂制成薄层21. 在纸色谱法中,将适量水加到滤纸上为固定相展开剂的色谱分析方法属于下列哪一范畴( )A 吸附色谱B 分配色谱C 离子交换色谱 D 凝胶色谱多选题22. 分配色谱中,对支持剂的要求是( )A 化学惰性B 多孔性 C 具一定极性D 与固定相之间有着较大吸附力E 对被测物有一定吸附能力23. 色谱柱的柱效率可以用下列何者表示( )A 理论塔板数B 分配系数C 保留值D 塔板高度E 容量因子24. 在色谱分析中,对担体的要求是( )A 表面应是化学惰性的B 多孔性 C 热稳定性好D 粒度均匀而细小E 吸附性强25. 液液分配色谱中,固定液和组分分子间的作用力有( )A 静电力B 诱导力C 色散力D 氢键力E 化学键26. 下列担体,能用于液相色谱的是( )A 硅藻土B 氟担体C 玻璃微球D 高分子多孔微球 E 薄壳型微珠27. 要使分离因子增加,可以( )A 减小流动相对组分的亲和力B 增加柱长C 采用高选择性固定相D 增加理论塔板数E 采用细颗粒载体28. 下列哪些物质在薄层色谱中用作吸附剂( )A 硅胶B 塑料板C 氧化铝 D 纤维素 E 聚酰胺29. 在薄层色谱分析中,采用以下哪些办法减少边缘效应()A 层析槽有较好的气密性B 在层析槽的内壁上悬挂一些浸满展开剂的滤纸条C 减小吸附剂的活度D 在层析槽内放置一些装有展开剂的辅助容器E 减小薄层的厚度30. 在分配色谱中.对载体的要求是( )A 化学情性及多孔性B 表面积要小C 与固定液的液膜有较强的吸附力D 机械强度小E 不具吸附力31. 如何减少TLC中的边缘效应( )A 用大的层析B 用小体积层析槽并使溶剂饱和C 层析槽内贴上滤纸条D 用大层析板E 尽量多点几个斑点配伍题32. A 吸附色谱法 B 分配色谱法 C 离子交换色谱法D 凝胶色谱法E 亲和色谱法①以固体吸附剂为固定相,以液体溶剂为流动相的色谱分离方法,称( )②以固定在载体上的液体为固定相.以液体溶剂为流动相的色谱分离方法,称( )33. A 静电力 B 诱导力 C 色散力 D 氢键力 E 化学键①用极性固定液分离极性组分时,分子间的作用力主要是( )②用非极性固定液分离非极性组分时,分子间的主要作用力是( )34. A 水 B 硅胶 C 硅油 D 玻璃板 E 硫酸①在液液分配色谱中。
液相色谱法及质谱分析练习题带答案

液相色谱法及质谱分析练习题带答案一、单选题1、高压、高效、高速是现代液相色谱的特点,下列哪一个不是采用高压的原因()。
A、可加快流速,缩短分析时间B、高压可使分离效率显著提高C、采用了细粒度固定相所致D、采用了填充毛细管柱正确答案: D2、吸附作用在下面哪种色谱方法中起主要作用。
()A、液一液色谱法B、液一固色谱法C、键合相色谱法D、离子交换色谱法正确答案: B3、在液相色谱中,常用作固定相又可用作键合相基体的物质是()。
A、分子筛B、硅胶C、氧化铝D、活性炭正确答案: B4、水在下述色谱中,洗脱能力最弱(作为底剂)的是()。
A、正相色谱法B、反相色谱法C、吸附色谱法D、空间排阻色谱法正确答案: B5、在液相色谱中,提高色谱柱柱效的最有效途径是()。
A、减小填料粒度B、适当升高柱温C、降低流动相的流速D、增大流动相的流速正确答案: A6、液相色谱中不影响色谱峰扩展的因素是()。
A、涡流扩散项B、分子扩散项C、传质扩散项D、柱压效应正确答案: B7、高效液相色谱仪与气相色谱仪比较增加了()A、恒温箱B、进样装置C、程序升温D、梯度淋洗装置正确答案: D二、判断题1、高效液相色谱适用于大分子,热不稳定及生物试样的分析。
正确答案:正确2、反相分配色谱适于非极性化合物的分离。
正确答案:正确3、液相色谱的流动相又称为淋洗液,改变淋洗液的组成、极性可显著改变组分分离效果。
正确答案:正确4、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梯度洗脱,是为了改变被测组分的保留值,提高分离度。
正确答案:正确5、高压输液泵是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关键部件之一,按其工作原理分为恒流泵和恒压泵。
正确答案:正确6、高效液相色谱柱柱效高,凡是能用液相色谱分析的样品不用气相色谱法分析。
正确答案:错误。
高效液相色谱法习题答案讲解学习

⾼效液相⾊谱法习题答案讲解学习⾼效液相⾊谱法思考题和习题1.简述⾼效液相⾊谱法和⽓相⾊谱法的主要异同点。
相同点:均为⾼效、⾼速、⾼选择性的⾊谱⽅法,兼具分离和分析功能,均可以在线检测不同点:分析对象及范围流动相的选择操作条件GC能⽓化、热稳定性好、且沸点较低的样品,占有机物的20%流动相为有限的⼏种“惰性”⽓体,只起运载作⽤,对组分作⽤⼩加温常压操作HPLC溶解后能制成溶液的样品,⾼沸点、⾼分⼦量、难⽓化、离⼦型的稳定或不稳定化合物,占有机物的80%流动相为液体或各种液体的混合。
它除了起运载作⽤外,还可通过溶剂来控制和改进分离。
室温、⾼压下进⾏2.离⼦⾊谱法、反相离⼦对⾊谱法与离⼦抑制⾊谱法的原理及应⽤范围有何区别?离⼦⾊谱法(Ion Chromatography) :⽤离⼦交换树脂为固定相,电解质溶液为流动相。
以电导检测器为通⽤检测器。
试样组分在分离柱和抑制柱上的反应原理与离⼦交换⾊谱法相同。
离⼦⾊谱法是溶液中阴离⼦分析的最佳⽅法,也可⽤于阳离⼦分析。
反相离⼦对⾊谱法(IPC或PIC) :反相⾊谱中,在极性流动相中加⼊离⼦对试剂,使被测组分与其中的反离⼦形成中性离⼦对,增加k和t R,以改善分离。
适⽤于较强的有机酸、碱。
反相离⼦抑制⾊谱:在反相⾊谱中,通过加⼊缓冲溶液调节流动相pH值,抑制组分解离,增加其k和t R,以达到改善分离的⽬的。
适⽤于极弱酸碱物质(pH=3~7弱酸;pH=7~8弱碱;两性化合物)3.速率理论⽅程式在HPLC中与在GC中有何异同?如何指导HPLC实验条件的选择?解:液相⾊谱中引起⾊谱峰扩展的主要因素为涡流扩散、流动的流动相传质、滞留的流动相传质以及柱外效应。
在⽓相⾊谱中径向扩散往往⽐较显著,⽽液相⾊谱中径向扩散的影响较弱,往往可以忽略。
另外,在液相⾊谱中还存在⽐较显著的滞留流动相传质及柱外效应。
在⾼效液相⾊谱中,对液液分配⾊谱,V an Deemter⽅程的完整表达形式为由此,HPLC的实验条件应该是:①⼩粒度、均匀的球形化学键合相;②低粘度流动相,流速不宜过快;③柱温适当。
高效液相色谱习题及答案

高效液相色谱法习题一、选择题1.液相色谱适宜的分析对象是()。
A 低沸点小分子有机化合物B 高沸点大分子有机化合物C 所有有机化合物D 所有化合物2.HPLC与GC的比较,可忽略纵向扩散项,这主要是因为()。
A 柱前压力高B 流速比GC的快C 流动相粘度较大D 柱温低3.分离糖类化合物,选以下的柱子()最合适。
A ODS柱B 硅胶柱C 氨基键合相柱D 氰基键合相柱4.在液相色谱中,梯度洗脱适用于分离()。
A 异构体B 沸点相近,官能团相同的化合物C 沸点相差大的试样D 极性变化范围宽的试样5.在液相色谱中,提高色谱柱柱效的最有效途径是()。
A 减小填料粒度B 适当升高柱温C 降低流动相的流速D 增大流动相的流速6.如果样品比较复杂,相邻两峰间距离太近或操作条件不易控制稳定,要准确测量保留值有一定困难时,可选择以下方法()定性。
A 利用相对保留值定性B 加人已知物增加峰高的办法定性C 利用文献保留值数据定性D 与化学方法配合进行定性7.液相色谱中通用型检测器是()。
A 紫外吸收检测器B 示差折光检测器C 热导池检测器D 荧光检测器8.离子色谱的主要特点是()。
A 高压、高效、高速、高分辨率、高灵敏度B 采用柱后抑制技术和电导检测,特别适合离子分析C 采用了阴离子专用检测器,对阴离子分析有高灵敏度D 采用紫外检测器合柱压衍生装置,对离子分析有高效9.高压、高效、高速是现代液相色谱的特点,采用高压主要是由于()。
A 可加快流速,缩短分析时间B 高压可使分离效率显着提高C 采用了细粒度固定相所致D 采用了填充毛细管柱10.与气相色谱相比,在液相色谱中()。
A 分子扩散项很小,可忽略不计,速率方程式由两项构成B 涡流扩散项很小,可忽略不计,速率方程式由两项构成C 传质阻力项很小,可忽略不计,速率方程式由两项构成D 速率方程式同样由三项构成,两者相同11.在液相色谱中,下列检测器可在获得色谱流出曲线的基础上,同时获得被分离组分的三维彩色图形的是()。
经典液相色谱法习题

第10章经典液相色谱法习题(一)选择题单选题1.组分在固定相中的质量为m A(g),在流动相中的质量为m B(g),而该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浓度为c A(g/mL),在流动相中的浓度为C B(g/mL),则此组分的分配系数是( )。
A m A/mB B m B/m AC m A/(m A +m B)D C A/C B2.在柱色谱法中,可以用分配系数为零的物质来测定色谱柱中的( )。
A 流动相的体积(相当于死体积)B 填料的体积C 填料孔隙的体积D 总体积3.在以硅胶为固定相的吸附柱色谱中,正确的说法是( )。
A 组分的极性越强.被固定相吸附的作用越强B 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越有利于吸附C 流动相的极性越强,组分越容易被固定相所吸附D 吸附剂的活度级数越小,对组分的吸附力越大4.纸色谱法与薄层色谱法常用正丁醇-乙酸-水(4:1:5,体积比)作为展开剂,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
A 三种溶剂混合后直接用作展开剂B 三种溶剂混合、静置分层后,取上层作展开剂C 三种溶剂混合,静置分层后,取下层作展开剂D 依次用三种溶剂作展开剂5.离子交换色谱法中,对选择性无影响的因素是( ).A 树脂的交联度B 树脂的再生过程C 样品离子的电荷D 样品离子的水合半径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用纸色谱分离时,样品中极性小的组分R f值大B 用反相分配薄层时,样品中极性小的组分R f值小C 用凝胶色谱法分离,样品中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组分先被洗脱下来D 用离子交换色谱时,样品中高价离子后被洗脱下来7.在一硅胶薄板上用不同的溶剂系统分离咖啡碱和氯原酸,结果如下,从中选出最好的溶剂系统是( )。
A 氯仿-丙酮(8:2):咖啡碱的R f为0.1,氯原酸的R f为0.0B 氯仿-丙酮-甲醇-乙酸(7:2:1.5:0.5):咖啡碱的R f为0.48,氯原酸的R f为O.05C 正丁醇-乙酸-水(4:1:1):咖啡碱的R f为0.68,氯原酸的R f为0.42D 正丁醇-乙酸-甲醇(4:1:2):咖啡碱的R f为0.43,氯原酸的R f为0.408.假如一个溶质的容量因子为0.1,则它在色谱柱的流动相中的百分率是( ) A9.1%B10%C9 0% D 91%9. 在液相色谱中,某组分的保留值大小实际反映了哪些部分的分子间作用力( )A 组分与流动相B 组分与固定相C 组分与流动相和固定相D 组分与组分10. 在液相色谱中梯度洗脱最宜于分离( )A 几何异构体B 沸点相近、官能团相同的试样C 沸点相差大的试样D 容量因子(分配比)变化范围宽的试样11. 指出哪个参数的改变会引起容量因子的增大( )A流动相速度减小B柱长增加 C 相比增大 D 固定相量增加12. 在氢型阳离子交换树脂上,对下列离子的选择性大小顺序为( )A Ce3+> Ca2+>Na+>Th4+B Th4+ > Ce3+> Ca2+> Na+C Na+> Ca2+> Ce3+>Th4+D Ca2+> Na+> Ce3+> Th4+13. 下列哪种氧化铝适于分离碱性成分( )A碱性氧化铝 B 酸性氧化铝 C 中性氧化铝 D 以上三种14. 硅胶是一个略显酸性的物质,通常用于以下哪种物质的分离( )A 酸性B 中性C A和BD 碱性15. 在正相液固色谱中,下列化合物的保留值顺序是( )A 醚<酯<酮<醛B 酮<醛<醚<酯C 醛<酮<酯<醚D 酮<酯<醛<醚16. 在正相液固色谱中,下列哪个溶剂的洗脱强度最大( )A 正己烷B 甲醇C 四氢呋喃D 二氯甲烷17. 色谱过程中,固定相对物质起着下列哪种作用( )A运输作用B滞留作用C平衡作用 D 分解作用18. 样品在分离时,要求其R f值住( )之间A 0~0.3B 0.7~1.0C 0.2~0.8 D 1.0~1.519. 在用薄层吸收扫描法测定斑点的吸光度时,直线式扫描适用于以下哪种色谱斑点的定量分析( )A凹形斑点B矩形斑点 C 拖尾斑点 D 规则圆形20. 薄层层析中,软板是指( )A 塑料板B 铝箔C 将吸附剂直接铺于板上制成薄层D 在吸附剂中加入粘合剂制成薄层21. 在纸色谱法中,将适量水加到滤纸上为固定相展开剂的色谱分析方法属于下列哪一范畴( )A吸附色谱B分配色谱C离子交换色谱 D 凝胶色谱多选题22. 分配色谱中,对支持剂的要求是( )A化学惰性B多孔性 C 具一定极性D 与固定相之间有着较大吸附力E 对被测物有一定吸附能力23. 色谱柱的柱效率可以用下列何者表示( )A 理论塔板数B 分配系数C 保留值D 塔板高度E 容量因子24. 在色谱分析中,对担体的要求是( )A表面应是化学惰性的B多孔性 C 热稳定性好D 粒度均匀而细小E 吸附性强25. 液液分配色谱中,固定液和组分分子间的作用力有( )A 静电力B 诱导力C 色散力D 氢键力E 化学键26. 下列担体,能用于液相色谱的是( )A 硅藻土B 氟担体C 玻璃微球D 高分子多孔微球E 薄壳型微珠27. 要使分离因子增加,可以( )A 减小流动相对组分的亲和力B 增加柱长C 采用高选择性固定相D 增加理论塔板数E 采用细颗粒载体28. 下列哪些物质在薄层色谱中用作吸附剂( )A 硅胶B 塑料板C 氧化铝D 纤维素E 聚酰胺29. 在薄层色谱分析中,采用以下哪些办法减少边缘效应()A 层析槽有较好的气密性B 在层析槽的内壁上悬挂一些浸满展开剂的滤纸条C 减小吸附剂的活度D 在层析槽内放置一些装有展开剂的辅助容器E 减小薄层的厚度30. 在分配色谱中.对载体的要求是( )A 化学情性及多孔性B 表面积要小C 与固定液的液膜有较强的吸附力D 机械强度小E 不具吸附力31. 如何减少TLC中的边缘效应( )A 用大的层析B 用小体积层析槽并使溶剂饱和C 层析槽内贴上滤纸条D 用大层析板E 尽量多点几个斑点配伍题32. A 吸附色谱法 B 分配色谱法 C 离子交换色谱法D 凝胶色谱法E 亲和色谱法①以固体吸附剂为固定相,以液体溶剂为流动相的色谱分离方法,称( )②以固定在载体上的液体为固定相.以液体溶剂为流动相的色谱分离方法,称( )33. A 静电力 B 诱导力 C 色散力 D 氢键力E 化学键①用极性固定液分离极性组分时,分子间的作用力主要是( )②用非极性固定液分离非极性组分时,分子间的主要作用力是( )34. A 水 B 硅胶 C 硅油 D 玻璃板E 硫酸①在液液分配色谱中。
高效液相色谱习题及答案

高效液相色谱法习题一、选择题1.液相色谱适宜的分析对象是()。
A 低沸点小分子有机化合物B 高沸点大分子有机化合物C 所有有机化合物D 所有化合物2.HPLC与GC的比较,可忽略纵向扩散项,这主要是因为()。
A 柱前压力高B 流速比GC的快C 流动相粘度较大D 柱温低3.分离糖类化合物,选以下的柱子()最合适。
A ODS柱B 硅胶柱C 氨基键合相柱D 氰基键合相柱4.在液相色谱中,梯度洗脱适用于分离()。
A 异构体B 沸点相近,官能团相同的化合物C 沸点相差大的试样D 极性变化范围宽的试样5.在液相色谱中,提高色谱柱柱效的最有效途径是()。
A 减小填料粒度B 适当升高柱温C 降低流动相的流速D 增大流动相的流速6.如果样品比较复杂,相邻两峰间距离太近或操作条件不易控制稳定,要准确测量保留值有一定困难时,可选择以下方法()定性。
A 利用相对保留值定性B 加人已知物增加峰高的办法定性C 利用文献保留值数据定性D 与化学方法配合进行定性7.液相色谱中通用型检测器是()。
A 紫外吸收检测器B 示差折光检测器C 热导池检测器D 荧光检测器8.离子色谱的主要特点是()。
A 高压、高效、高速、高分辨率、高灵敏度B 采用柱后抑制技术和电导检测,特别适合离子分析C 采用了阴离子专用检测器,对阴离子分析有高灵敏度D 采用紫外检测器合柱压衍生装置,对离子分析有高效9.高压、高效、高速是现代液相色谱的特点,采用高压主要是由于()。
A 可加快流速,缩短分析时间B 高压可使分离效率显着提高C 采用了细粒度固定相所致D 采用了填充毛细管柱10.与气相色谱相比,在液相色谱中()。
A 分子扩散项很小,可忽略不计,速率方程式由两项构成B 涡流扩散项很小,可忽略不计,速率方程式由两项构成C 传质阻力项很小,可忽略不计,速率方程式由两项构成D 速率方程式同样由三项构成,两者相同11.在液相色谱中,下列检测器可在获得色谱流出曲线的基础上,同时获得被分离组分的三维彩色图形的是()。
经典液相色谱法练习题(附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填空题1.硅胶具有微酸性,适用于分离酸性或中性物质的分离。
2.以聚酰胺为吸附剂时,通常用极性溶剂作流动相。
3.在一定范围内离子交换树脂的交联度越大,则交换容量_小,组分的保留时间短。
4.吸附剂的含水量越高,则吸附性能越弱。
选择题1.以硅胶为吸附剂的柱色谱分离极性较弱的物质时,宜选用(B )A.极性较强的流动相B.活性较高的吸附剂和极性较弱的流动相C.活性较低的吸附剂和极性较弱的流动相D.活性较高的吸附剂和极性较高的流动相2.离子交换树脂的交联度越大则(B)A.形成网状结构紧密、网眼大、选择性好B.形成网状结构紧密、网眼小、选择性好C.交换容量越小D.组分保留时间越短3.样品中各组分的流出柱的顺序与流动相性质无关的是(D)A.离子交换色谱B.聚酰胺色谱C.吸附色谱D.凝胶色谱4.在反相色谱法中,若以甲醇-水为流动相,增加甲醇的比例时,组分的容量因子k 与保留时间t R,将如何变化(B)A.k 与t R增大B.k 与t R减小C.k 增大,t R减小D.t R增大,k 减小5.色谱用氧化铝(A)A.活性的强弱用活度级I~V 表示,活度V 级吸附力最弱B.活性的强弱用活度级I~V 表示,活度V 级吸附力最强C.中性氧化铝适于分离非极性物质D.活性与含水量无关6.液相色谱中,固定相极性大于流动相极性属于(B)A.键合相色谱B.正相色谱C.反相色谱D.离子交换色谱7.凝胶色谱中,分子量较大的组分比分子量较小的组分(A)A.先流出色谱柱B.后流出色谱柱C.几乎同时流出D.在色谱柱一样8.色谱所用的氧化铝(C)A.有碱性和酸性二种,其中碱性使用最多B.有碱性和酸性二种,其中酸性使用最多C.有碱性、中性和酸性三种,而中性氧化铝使用最多D.有碱性、中性和酸性三种,而碱性氧化铝使用最多E.有碱性、中性和酸性三种,而酸性氧化铝使用最多简答题1.用硅胶柱色谱分离极性较强的物质时,吸附剂与流动相的选择原则是什么?为什么?答:选择弱吸附剂,与极性强的流动相原因:略2.根据分离机制不同将液相柱色谱法分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液相色谱法习题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第10章 经典液相色谱法习题(一)选择题单选题1.组分在固定相中的质量为m A (g),在流动相中的质量为m B (g),而该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浓度为c A (g /mL),在流动相中的浓度为C B (g /mL),则此组分的分配系数是( )。
A m A /mB B m B /m AC m A /(m A +m B )D C A /C B2.在柱色谱法中,可以用分配系数为零的物质来测定色谱柱中的( )。
A 流动相的体积(相当于死体积)B 填料的体积C 填料孔隙的体积D 总体积3.在以硅胶为固定相的吸附柱色谱中,正确的说法是( )。
A 组分的极性越强.被固定相吸附的作用越强B 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越有利于吸附C 流动相的极性越强,组分越容易被固定相所吸附D 吸附剂的活度级数越小,对组分的吸附力越大4.纸色谱法与薄层色谱法常用正丁醇-乙酸-水(4:1:5,体积比)作为展开剂,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
A 三种溶剂混合后直接用作展开剂B 三种溶剂混合、静置分层后,取上层作展开剂C 三种溶剂混合,静置分层后,取下层作展开剂D 依次用三种溶剂作展开剂5.离子交换色谱法中,对选择性无影响的因素是( ).A 树脂的交联度B 树脂的再生过程C 样品离子的电荷D 样品离子的水合半径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用纸色谱分离时,样品中极性小的组分R f 值大B 用反相分配薄层时,样品中极性小的组分R f 值小C 用凝胶色谱法分离,样品中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组分先被洗脱下来D 用离子交换色谱时,样品中高价离子后被洗脱下来7.在一硅胶薄板上用不同的溶剂系统分离咖啡碱和氯原酸,结果如下,从中选出最好的溶剂系统是( )。
A 氯仿-丙酮(8:2):咖啡碱的Rf 为0.1,氯原酸的Rf为0.0B 氯仿-丙酮-甲醇-乙酸(7:2:1.5:0.5):咖啡碱的Rf为0.48,氯原酸的Rf为O.05C 正丁醇-乙酸-水(4:1:1):咖啡碱的Rf 为0.68,氯原酸的Rf为0.42D 正丁醇-乙酸-甲醇(4:1:2):咖啡碱的Rf 为0.43,氯原酸的Rf为0.48.假如一个溶质的容量因子为0.1,则它在色谱柱的流动相中的百分率是( )A 9.1%B 10%C 90%D 91%9. 在液相色谱中,某组分的保留值大小实际反映了哪些部分的分子间作用力( )A 组分与流动相B 组分与固定相C 组分与流动相和固定相D 组分与组分10. 在液相色谱中梯度洗脱最宜于分离( )A 几何异构体B 沸点相近、官能团相同的试样C 沸点相差大的试样D 容量因子(分配比)变化范围宽的试样11. 指出哪个参数的改变会引起容量因子的增大( )A 流动相速度减小B 柱长增加C 相比增大D 固定相量增加12. 在氢型阳离子交换树脂上,对下列离子的选择性大小顺序为( )A Ce3+> Ca2+>Na+>Th4+B Th4+ > Ce3+> Ca2+> Na+C Na+> Ca2+> Ce3+>Th4+D Ca2+> Na+> Ce3+> Th4+13. 下列哪种氧化铝适于分离碱性成分( )A 碱性氧化铝B 酸性氧化铝C 中性氧化铝D 以上三种14. 硅胶是一个略显酸性的物质,通常用于以下哪种物质的分离( )A 酸性B 中性C A和BD 碱性15. 在正相液固色谱中,下列化合物的保留值顺序是( )A 醚<酯<酮<醛B 酮<醛<醚<酯C 醛<酮<酯<醚D 酮<酯<醛<醚16. 在正相液固色谱中,下列哪个溶剂的洗脱强度最大( )A 正己烷B 甲醇C 四氢呋喃D 二氯甲烷17. 色谱过程中,固定相对物质起着下列哪种作用( )A 运输作用B 滞留作用C 平衡作用D 分解作用18. 样品在分离时,要求其R f值住( )之间A 0~0.3B 0.7~1.0C 0.2~0.8D 1.0~1.519. 在用薄层吸收扫描法测定斑点的吸光度时,直线式扫描适用于以下哪种色谱斑点的定量分析( )A 凹形斑点B 矩形斑点C 拖尾斑点D 规则圆形20. 薄层层析中,软板是指( )A 塑料板B 铝箔C 将吸附剂直接铺于板上制成薄层D 在吸附剂中加入粘合剂制成薄层21. 在纸色谱法中,将适量水加到滤纸上为固定相展开剂的色谱分析方法属于下列哪一范畴( )A 吸附色谱B 分配色谱C 离子交换色谱D 凝胶色谱多选题22. 分配色谱中,对支持剂的要求是( )A 化学惰性B 多孔性C 具一定极性D 与固定相之间有着较大吸附力E 对被测物有一定吸附能力23. 色谱柱的柱效率可以用下列何者表示( )A 理论塔板数B 分配系数C 保留值D 塔板高度E 容量因子24. 在色谱分析中,对担体的要求是( )A 表面应是化学惰性的B 多孔性C 热稳定性好D 粒度均匀而细小E 吸附性强25. 液液分配色谱中,固定液和组分分子间的作用力有( )A 静电力B 诱导力C 色散力D 氢键力E 化学键26. 下列担体,能用于液相色谱的是( )A 硅藻土B 氟担体C 玻璃微球D 高分子多孔微球E 薄壳型微珠27. 要使分离因子增加,可以( )A 减小流动相对组分的亲和力B 增加柱长C 采用高选择性固定相D 增加理论塔板数E 采用细颗粒载体28. 下列哪些物质在薄层色谱中用作吸附剂( )A 硅胶B 塑料板C 氧化铝D 纤维素E 聚酰胺29. 在薄层色谱分析中,采用以下哪些办法减少边缘效应()A 层析槽有较好的气密性B 在层析槽的内壁上悬挂一些浸满展开剂的滤纸条C 减小吸附剂的活度D 在层析槽内放置一些装有展开剂的辅助容器E 减小薄层的厚度30. 在分配色谱中.对载体的要求是( )A 化学情性及多孔性B 表面积要小C 与固定液的液膜有较强的吸附力D 机械强度小E 不具吸附力31. 如何减少TLC中的边缘效应( )A 用大的层析B 用小体积层析槽并使溶剂饱和C 层析槽内贴上滤纸条D 用大层析板E 尽量多点几个斑点配伍题32. A 吸附色谱法 B 分配色谱法 C 离子交换色谱法D 凝胶色谱法E 亲和色谱法①以固体吸附剂为固定相,以液体溶剂为流动相的色谱分离方法,称( )②以固定在载体上的液体为固定相.以液体溶剂为流动相的色谱分离方法,称( )33. A 静电力 B 诱导力 C 色散力 D 氢键力 E 化学键①用极性固定液分离极性组分时,分子间的作用力主要是( )②用非极性固定液分离非极性组分时,分子间的主要作用力是( )34. A 水 B 硅胶 C 硅油 D 玻璃板 E 硫酸①在液液分配色谱中。
常用作正相分配色谱的固定液是( )②在液液分配色谱中。
常用作反相分配色谱的固定液是( )35. A 纤维素 B 聚酰胺 C 淀粉 D 水 E 液状石蜡①纸色谱分析的机理属于液液分配色谱的范畴,构成固定相的载体是( )②反相纸色谱分析中,作为固定相的是( )36. A 硅胶 B 碱性氧化铝 C 聚酰胺 D 活性炭 E 硅藻土①薄层色谱中,酸性物质的分离,吸附剂应选用( )②薄层色谱中,分离黄酮时,吸附剂应选用( )37. A 二乙胺 B 甲酸 C 石油醚 D 正己烷 E 乙醇①用薄层分离生物碱时,有拖尾现象,可加入少量( )②用薄层分离有机酸时,一般加入少量( )(二)填空题1.色谱分离过程是溶质在______与_______两相之间的分布,并发生一系列连续的平衡转移。
2.吸附过程的色谱分离可用吸附等温线加以描述。
常见的吸附等温线有三种类型:______ 、______、______。
通常在 ______ 浓度时,每种等温线均呈线性,而在______浓度时,等温线呈______或______。
3.直线形等温线是______的等温线,所得的色谱峰为______。
4.纸色谱法是以______为载体,以构成滤纸的纤维素所结合水分为____ __,以______为展开剂的色谱分离方法。
5.一个组分的色谱峰,其峰位置(即保留值)可用于______分析,峰高或峰面积可用于______分析,峰宽可用于衡量______。
6.表示试样中各组分在色谱拄中停留时间的数值,称为______。
7.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发生的吸附、脱附或溶解、挥发的过程,称为______。
8.在一定温度下,组分在两相之间的分配达到平衡时的浓度比,称为__ ____ 。
9.______是某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分配量之比。
10. ______是两个组分保留值之差与两个组分色谱峰宽总和之半的比值。
11.两组分保留值差别的大小,反映了色谱柱______的高低。
12.最大允许进样量应控制在______或______与______呈______关系的范围内。
13.固定液的选择,一般认为可以基于______原则。
14.在液相色谱中,液固色谱的分离机理是 ______ 。
15.在液相色谱中,液液色谱的分离机理是 ______ 。
16.在液相色谱中,改变相对保留值是通过选择合适的 ______ 来实现的。
17.在液相色谱中,凝胶色谱的分离机理是______。
18.在液相色谱中,除有机溶剂外,______也是常用的溶剂和流动相。
19.在液相色谱中,常用作固定相,又可作键合固定相基体的物质是___ ___ 。
20.用一种能交换离子的材料为______,利用它在水溶液中能与溶液中离子进行______的性质,来分离______化合物的方法,称为离子交换色谱法。
值太小21.在吸附薄层色谱中,当固定相与待分离成分给定后,若Rf时,应______展开剂______性。
22.在正相分配色谱中,当固定相与待分离成分给定后,若R值太小f时,应______待测组分在展开剂中的______。
23.在吸附薄层色谱中,当固定相与展开剂给定后,待测组分A、B、C、值从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
D,(其极性顺序为A﹥B﹥C﹥D)的Rf(三)名词与术语1.固定相2.流动相3.吸附色谱法4.分配色谱法5.吸附等温线6.薄层色谱法7.正相分配色谱法8.反相分配色谱法9.纸色谱法10.离子交换色谱法11.边缘效应(四)判断题1.在色谱法中.待分离组分不必溶于流动相。
( )2.所有液相色谱法都是用液体作流动相。
( )3.对于线性等温线,分配系数与浓度无关,色谱带呈高斯分布。
( ) 4.若固定相是极性的,流动相是非极性的,或者流动相的极性比固定相小,这种色谱体系统为正相色谱。
( )5.在正相色谱中,溶剂极性增加,保留值增加。
( )6.反相色谱中,极性弱的组分先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