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径流系数取值-经验总结整理

最新径流系数取值-经验总结整理
最新径流系数取值-经验总结整理

径流系数-定义

任意时段内径流深度R与同时段内降水深度P之比。用符号a 表示,即α=R/P,式中:a为径流系数;R为径流深度,mm;P为降水深度mm。

延伸含义:

(1)地表径流系数,是指任意时段内的径流深度(或径流总量)与同一时段内的降水深度(或降水总量)的比值。径流系数说明了

降水量转化为径流量的比例,它综合反映了流域内自然地理要素

对降水-径流关系的影响。

(2)径流指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可分为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两者具有密切联系,并经常

互相转化。

(3)水文学中常用的流量,径流总量,径流深度,径流模数和径流系数等特征值说明地表径流。水文地质学中有时也采用相应的特

征值来表征地下径流。

影响因素:

径流系数主要受集水区的地形、流域特性因子、平均坡度、地表

植被情况及土壤特性等的影响。径流系数越大则代表降雨较不易被土

壤吸收,亦即会增加排水沟渠的负荷。

地区差异:

径流系数的地区差异:α值变化于0~1之间,湿润地区α值大,

干旱地区α值小。我国台湾地区河流年平均径流系数>0.7,表明径流十分丰富;径流贫乏的海滦河平原,年平均径流系数仅有0.1。根据计算时段的不同,可分为多年平均径流系数、年平均径流系数和洪水径流系数等。径流系数综合反映流域内自然地理要素对降水─径流关系的影响。

设计取值:

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9(2009版)中4.9.6规定,给排水设计中雨水设计径流系数取值可按下表(本规范适用于居住小区、公共建筑区、民用建筑给水排水设计,亦适用于工业建筑

生活给水排水和厂房屋面雨水排水设计):

屋面、地面种类径流系数Ψ

屋面0.90~1.00

混凝土和沥青路面0.90

块石路面0.60

级配碎石路面0.45

干砖及碎石路面0.40

非铺砌路面0.30

公园绿地0.15

各种汇水面积的综合径流系数应加权平均计算。

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中3.2.2规定,给排水设计中雨水设计径流系数取值可按下表(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城镇、工业区和居住区的永久性的室外排水工程设计):

地面种类Ψ

各种屋面、混凝土或沥青路面0.85~0.95 大块石铺砌路面或沥青表面处理的碎石

0.55~0.65

路面

级配碎石路面0.40~0.50

干砌砖石或碎石路面0.35~0.40

非铺砌土路面0.25~0.35

公园或绿地0.10~0.20 综合径流系数见下表:

区域情况Ψ

城市建筑密集区0.60~0.85

城市建筑较密集区0.45~0.6

城市建筑稀疏区0.20~0.45

综合径流系数计算过程如下:(加权计算)

综合径流系数=不同下垫面类型(地表径流系数)*不同下垫面的面积/汇水区总面积。

附其他说明:(经验值)

地表径流系数经验值

岩土类别Φ(地表径流系数)

重粘土、页岩0.9

轻粘土、凝灰岩、纱页岩、玄武岩、花岗岩0.8~0.9

表土、砂岩、石灰岩、黄土、亚粘土0.6~0.8

亚粘土、大孔性黄土0.6~0.7

粉砂0.2~0.5

细砂、中砂0~0.2

粗砂、砾石0~0.4

坑内排土场,以土壤为主者0.2~0.4

坑内排土场,以岩石为主者0~0.2

注:1本表内数值适用于暴雨径流量计算,对正常降雨量计算应将表中数值减去

0.1~0.2 。

2.表土值得腐殖土,表中未包括的岩土则按类似岩土性质采用。

3.当岩石有少量裂隙时,表中数值减去0.1~0.2,中等裂隙减去0.2,裂隙发育时减去0.3~0.4 。

4.当表土、粘性土壤中含砂时,按其含量适当将表中地表径流系数减去0.1~0.2。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