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黄山 花山谜窟导游词

合集下载

花山谜窟讲解词

花山谜窟讲解词

各位亲爱的团友,我是大家此次花山谜窟之旅的地接导游,我叫王兵。

大家就叫我小王吧,希望通过小王的讲解和服务能使大家的此次游程更加愉快。

坐在驾驶位上的是我们的司机李师傅,李师傅呢,已经有近二十年的驾龄了,所以大家对安全问题可以尽管放心。

我们还有10分钟就可以到达花山谜窟了,在这段时间,就请允许我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花山谜窟吧!花山谜窟位于黄山市政府所在地屯溪与古徽州的歙县交界处,以新安江为纽带,连接雄村。

它背山面水风景秀丽,景区内山清水秀,绿水,田园,村舍,谜窟,奇峰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别具特色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原名花山石窟,2001年江泽民主席视察黄山,亲笔将花山石窟改名为“花山谜窟”。

花山谜窟的形成体现了我们徽州人的一种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徽骆驼精神。

因为如此浩大的工程是徽州人经过数个朝代,几代人,数百年可能是上千年才能完成的。

“黄山风景天下奇,花山谜窟千古谜”百慕大,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神农架我们都不陌生。

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处在北纬30度,这条线上有着许许多多的世界奇观!花山谜窟也坐落在这条神奇的线上,是这条线上又一世界奇观。

花山谜窟现在探明的洞窟有36处。

初步开发的有5个。

经初步考证它的形成年代至少有1700多年。

“花山谜窟”它谜在何处?与许多天然溶洞相比,花山谜窟是人工巧夺天工而成。

洞内即无佛像,也无壁画,石窟崖壁上当年的人工凿痕至今任然清晰如新,整齐美观,而且每个洞窟顶部的斜面坡度正好是石窟外面山坡的坡度。

在古代科学技术相对落后的情况下,我们徽州人是用什么样的办法,凭借什么仪器准确而恰到好处的开出来的?据考证,就35号石窟的石料不下几十万立方,可以铺成一条黄山到杭州的200多公里的石路。

大家可以想想,还有35个洞窟的石料加在一起可以说是铺天盖地。

但是奇怪的是这些石料不知到那里去了?如此巨大的工程作何用途?照道理来说我们徽州是方志学和族谱的发源地,如此浩大的工程为什么它们都没有记载?有采石的说法,但是即使是采石,露天开采岂不更省时省力?这也可能是我们古徽州人有意无意之中对大自然的一种保护。

花山谜窟

花山谜窟

花山谜窟大家好!很高兴在这样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见到大家,首先我代表我们公司——安徽旅行社,为大家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欢迎!一上车我就感觉到大家热情的目光,在我身上“刷刷刷”地上下扫描,大家有了扫描结果了吗?托大家的宏福,我很幸运地成为了各位的导游,我叫王平,大家叫我小王就可以了。

那接下来呢我要为大家隆重的介绍一下在我们本次旅游中占有绝对重要位置的人,那就是为我们保驾护航的司机师傅贾师傅,大家放心,我们贾师傅呢是有着十几年的驾车真经验的真师傅!我们贾师傅啊不仅待人脾气好,而且开车技术更是好,所以我们同行中人呢都称贾师傅为好好先生,所以大家对我们这几天的行车安全呢尽可以放心了。

有一首歌叫做《常回家看看》,有一种渴望叫做常出来转转,这说的啊就是旅游了,都说世界像本书,如果没有外出旅游呢,那可就只读了书中的一个篇章。

而今天我们要阅读的这一篇章的第一节呢便是花山谜窟了,也就是我们今天的第一站。

花山谜窟为远古时期的石窟群遗址,地处屯溪与歙县交界处,景区以新安江为纽带,连接花山雄村两大景区,整个形状成哑铃状。

被誉为“北纬30℃神秘线上的第九大奇观”。

地理位置处在北纬29°39′和29°47′之间,是北纬三十度神秘线上唯一一处石窟群奇观。

同在这条神秘线上的还有:北大西洋百慕大三角海域、埃及金字塔及狮身人面像、死海、撒哈拉大沙漠、珠穆朗玛峰、钱塘江潮、神农架野人之谜、黄山奇观等等。

2001年5月20日,江泽民同志在黄山考察时,改花山石窟为“花山谜窟”,并题写名称。

之所以为迷窟,在于“千古之谜”无人破解:石窟是何人凿于何年,历时多少长?是如何开凿的?数十万立米的石料运于何方,又用于何处?无人知晓...大家听我说的这么神秘,是不是很想自己解开这个谜团呢?好了,游客朋友们,我们即将开始我们的花山谜窟之旅了,小王再次提醒大家在游览过程中注意人身安全和财物安全,现在,请大家带好随身物品跟随我下车吧!现在我们参观的是2号石窟,它与35号石窟是仅供参观的两个石窟,原称环溪石窟,面积4800平方米,洞深146米,比起外面的温度,大家有没有觉得石窟里比较暖和呢?这是因为这里常年温度保持15度不变,又因为呈狭长走势,又有地下长廊之称。

花山谜窟

花山谜窟

花山谜窟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所游览的景点是黄山花山谜窟景区。

花山谜窟为远古时期的石窟群遗址,规模宏大,千古之谜,国内罕见,《花山谜窟》这四个字,就是2001年5月江泽民总书记参观时亲笔提名。

花山谜窟地理位置处在北纬29°39′34"和29°47′7"之间,是北纬三十度神秘线上唯一一处石窟群景观。

令人惊讶的是这处偌大的洞子,在里面说话却没有回声,十分奇妙。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洞口处的通海桥,桥下是一潭清澈见底的泉水,水声哗哗作响,很可能在此存在活的水源。

我们朔流而下,就到了洞内最低的地方,其顶上的石壁清晰可见精雕细刻的花纹。

虽然这里已经位于新安江水面以下2米,上下落差有25米,但是洞内的通风状况良好,所以人在洞底并没有任何不适的感觉。

另外,洞窟的怪异构造使得声波被石壁吸收,因而无论多么大声地喧哗,在洞内都听不到一丝回音。

石窟的魅力正是应在了一连串的“谜”上。

它们是如何建成的?为什么要建造这些石窟?挖出的数以百万方石料去了何处?当年是如何开采和运输的?石窟内有少量开采好的石块,为什么没有被运出去?洞内有多处厚10厘米的石壁为什么不凿开而听任其挡在石厅中间?洞内石柱上的方型和圆型盲孔是做什么用途的?如此庞大规模的石窟群,为什么至今没有见到史籍上的记载?专家们为此做出种种推测和分析,但仍是未能找到统一的确定答案。

据考证,石窟群距今至少有1700年的历史。

关于它的来历和作用,目前共有十五种说法,分别为:石窟屯兵说;徽商屯盐说;史前文明说;山丘说;采石场说;皇陵说;道家褔地说;功能转化说;花石纲说;方腊洞说;临安造殿说;徽州府、渔梁坝说;杀人坞说;巨型石文化建筑说。

其中占主流的说法主要有两种:一种认为这里曾做屯兵时的驻地和弹药库之用。

《新安志》上记载:“东汉时期,孙权为削平黟、歙等地,派威武中郎将贺齐屯兵于溪水之上,后改新安江上游水域为“屯溪”。

这既解释了“屯溪”地名的由来,也为石窟群提供了一种答案。

花山谜窟导游词

花山谜窟导游词

花山谜窟各位游客大家好,中古有句古话叫“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今天能够欢迎日本来的游客,我感到很高兴,也很荣幸能在这样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和各位一起踏上我们徽州之旅的第一程,首先,我代表我们安徽旅行社旅行社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这位是我们的司机李师傅,他已经有二十三年的驾龄,有着丰富的驾驶经验,由他开车,也请大家放心,我们的车牌号是皖j12345。

我是各位的导游兼翻译王兵,旅途中将由我们俩来照顾大家,请多多关照。

如果大家在旅途中有什么需要我们效劳,或者对我们的工作有什么意见和建议,也请大家尽管提出来,我们会竭诚为大家服务,在此我也预祝大家旅行愉快!正如大家所知道的一样,徽州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徽州也有着数不尽的谜团,我相信大家也是为这些谜团所吸引来到这里的。

那么我们徽州之旅的第一站也是从探访一个谜团开始。

我们正在前往的目的地是花山谜窟,距离我们的宾馆大约三十分钟车程,下面请允许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它的概况。

百慕大、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死海、撒哈拉大沙漠、神龙架野人之谜……这些名字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大家知道吗?它们有着共同的特征——北纬30度,这条神秘线的区域有着许许多多谜一般的世界奇观。

今天,这条线上又一道世界难题摆在了我们面前——花山谜窟。

花山谜窟的石窟群呈线性分布在新安江畔连绵的花山山麓中,全长约五公里。

其核心景区现已探明的石窟有36处,初步开发的主要有2号、24号、33 号、34号、35号等,被誉为“北纬30度神秘线上的第九大奇观”。

同时也是北纬三十度神秘线上唯一一处石窟群奇观同时花山谜窟也被称为全中国面积最大谜团最多的石窟,说到面积最大,仅35的石窟的面积就有12000平方米,这相当于两个足球场的面积。

而说到谜团最多,首先石窟的发现,就很具传奇色彩。

2000年的某天,当地老农上山打柴时,无意中踏松脚下的沙土,土块纷纷滑落,露出石壁上深不可测的洞穴。

当地政府听说此事后,马上组织人力勘查,结果使这组庞大的石窟群得以重见天日。

关于黄山导游词3

关于黄山导游词3

关于黄山导游词3虽然黄山七日游已经过去了,但是我还是非常想念那段难忘的旅程。

旅程的第一天,我们来到了号称“世界第九大奇迹”的花山迷窟游览。

我想:不就是几个大窟窿吗?有那么奇吗?但进去以后,我觉得这“世界奇迹”果真是名不虚传。

我们来到第三十五号石窟游览,据导游说:“窟内共有26根柱子,支撑着整个山体,还有多面承重墙。

我们看到的不过是冰山一角,整座山都被掏空了。

”听了导游的介绍。

我不禁对1700多年前的古代人民肃然敬佩起来。

从力学的角度来讲,这些柱子和承重墙巧妙地支撑住山体的重量,并随着山体的走势而不同,显示出非凡的科学性。

既有惊人的美观效果,又能防止风化,今天为之已属不易,更何况古代。

那么古代人民是用什么工具掏空整个山的?掏下的石头都在哪儿?挖石人使用了什么测量工具?这就是花山迷窟给所有人出的谜面,谜底到现在还无人知晓。

第二天,我终于到了我梦寐以求的黄山!“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是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对黄山的赞誉。

我怀着激动、兴奋的心情乘着太平索道上了山。

黄山的山真高!这是我对黄山的第一感觉。

黄山的三大主峰都在1800米以上。

我们先到了“人字瀑”。

“人字瀑”虽不宽,但却很有趣。

从远出看,这个瀑布就像是一个大大的“人”字,我真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我们沿着原路返回,又到了光明顶。

一听是光明顶,我就联想到《倚天屠龙记》中明教的光明顶,可导游告诉我们,此光明顶非彼光明顶。

可真上了光明顶,那景色可比《倚天屠龙记》中的光明顶漂亮多了!光明顶高1860米,从顶上往下看,竟看不见底,所有的一切都快被云雾遮住了,向对面看去,依稀可见莲花峰顶。

站在顶上,感觉云雾就要把自己给包围了。

在去看名松的路上,天公不作美,下起了雨,但这并没有让我的心情有一丝的不快。

奇松是黄山“四绝”之首,黄山无峰不石,无石不松。

我们看到了黑虎松、连理松、龙爪松、团结松……看玩了松,我们又去看了“梦笔生花”、“猴子观海”,可惜的是这两出绝妙的景象被大雾遮得严严实实的。

北纬30度的花山迷窟

北纬30度的花山迷窟

花山謎窟「黄山」是中國第一名山,但在黄山市屯溪區新安江南岸的群山中,還有一處千古不解之謎的地方,它就是被當地人稱為世界第九大奇蹟的「花山謎窟」。

這處謎窟確實给人留下太多的謎團,它在沿新安江南岸的群山中共有以人工開鑿的三十六座石窟,每座石窟大小不一,在方圆七平方公里的山體中已經被挖掘成一個空壳山,其中一個較大的石窟面積相當三十個籃球場這大小三十六座石窟,它們是洞洞相連,還是各成體系,目前仍然無法得知,這些石窟群,在歷史上並没有找到任何文字記載據專家從石窟内鐘乳石的沉積高度推算,石窟群應開鑿於晋代之前,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歷史,它究竟是何人所為、為何而建,是為了屯兵還是屯糧?是居住、採石、還是帝王的陵寢?或是一座未完工的江南「莫高窟」?至今仍然没有定論。

從整座石窟群的空間體積測算,需要開採出石料约在二十萬立方公尺,這麼大的工程量在當時的情况下是怎樣開採的,開採出的碎石又運到哪裡去了?在方圓幾十里的地方,並没有發現任何人工堆積碎石的地方,它會不會順新安江而下,運到杭州或其他地方築路或做其他用途呢?石窟洞内場面宏大,設計獨特,結構科學而合理,這樣大的工程有没有可能是外星人所為?「花山謎窟」位在新安江南岸的群山中,遊客要經過這座人行吊橋進入「花山謎窟」確實稱得上天下奇觀、千古之謎,被當地人稱為世界第九大奇蹟春天的花山謎窟景區,到處是盛開的「碧桃」屬於觀賞桃花類的重瓣品種統稱為「碧桃」,在園林中因花色艷麗,觀賞效果好,為春季不可缺少的觀花樹木第35号洞窟入口,每座石窟大小不一,在方圆七平方公里的山體中已經被挖掘成一個空壳山。

這是目前為止中國境内發現,規模最大、謎團最多的古代人工開鑿石窟群,隱藏在屯溪新安江下游南岸連綿不絕的山體中。

石窟内部氣勢恢宏,各聯結部分充分利用了三角形的力學原理,充分顯示出開鑿當時人民的智慧這麽大的工程量在當時的情况下怎樣開鑿的,開採出的石塊又運到哪裡去了呢?開鑿它的作用至今仍然是個解不開的謎團整座石窟,洞中套洞,洞下有洞,仿佛置身於謎宫。

花山谜窟英语导游词

花山谜窟英语导游词

Huashan Mysterious GrottoesGood morning! Ladies and gentlemen! Welcome to Huashan Mysterious Grottoes. Today, with such great joy, on behalf of Anhui Travel Agency. I’d like to extend our warm welcome to all of you, our distinguished guest from the other side of the Pacific. May I introduce my colleague to you? This is Mr. Li, our driver. He is an experienced driver and has a driving experience of more than 10 years. My name is Wangbin. My English name is Tom. You can just call me Tom.During your stay in Huangshan, I will be your local guides. I will try our best to smooth your visit, making it a pleasant and rewarding experience. If you have any problems or special requests, please don't hesitate to tell us. As a Chinese old saying goes, "Isn't it delightful to have friends fro afar? " I sincerely wish you a pleasant and comfortable stay and a fantastic holiday here. I shall do all I can to make everything easy fro you. And we highly appreciate your understanding and cooperation.And today, w e’ll spend half a day to visit Huashan Mysterious Grottoes. This scenic area is situated between Tunxi District and Shexian County, and it covers as area of 81 square kilometers. Within the area, there are abundance of tourism resources, such as mountains, creeks, grottoes, cliff-carvings and temples. It is an important national scenic area. Now, we’ll take only half an hour’s bus ride, and I will give you a brief introduction about H.M.G.I think the grottoes are not strange to all of you, we often see all sorts of dissolved caves formed by Karst topography, in the cave are various splendid stalactites formed through millions of years. Today what I’d like to introduce is the ancient Huizhou man-made Grottoes—H.M.G, it is the largest in scale, the highest in grade and the most mysterious in our county at present.This area features large grottoes. Up till now, 36 grottoes have been discovered,and 5 of them are open to public. According to archaeologists, these grottoes have experienced a history of 1,700 years at least. Their magnificence, exquisiteness, and mysteries make them a unique sight across the county.On one hand, these grottoes are old, because in these grottoes people have found fossils of dinosaurs’ footprints, and plant fossils as old a s 150 million years. And, there is some pottery china and ironware. On the other hand, they are still young, they are not open to public until September 28th, 2000, just over 6 years till now. But they are lucky as well. On May 20th, 2001, pre-president Jiang Zemin inspected here. Because of all the mysteries circulating about the grottoes, President Jiang bestowed the present names, “Huashan Mysterious Grottoes” on them. Besides, Mr.President spoke highly of the grottoes, saying it was really a treasure full of excellence and mysterious. Therefore, all of you, my friends are welcomed to solve these puzzles.As you know, altogether 36 grottoes are discovered now, within the 7 square kilometers area of Huashan. However, a great many of them succeed in escaping the sharp eyes o surveyor—draftsmen in the past. Such questions as” who chiseled the grottoes?”, “when, how, and why they chiseled?” find no answer even in the comprehensive “History of Huizhou”.In order to protect and discover those grottos properly, only grotto 2\24\33\34\35 are open to public. Now let's go inside those wonderful grottos one by one to uncover its mysterious veil.What will strike you more is the inside of these grottoes, because the internal space is enormous, and because they are peculiarly and scientifically designed. In grotto 35, the largest one, which is about 4000 meter squares. The slope inside it can give you a large surprise. About 100 meters into the grotto, there suddenly appears a 30 meters slope of 45 degrees. And besides, there're 36 stone houses around it. The thickness of the houses vary from 10 cm to more than 2m. Near the entrance of the grotto is thehome of aerial mammals. So this hall also called mammals hall.And now, we are in the grotto 24, please pay a look at those stelae, altogether there're 24 stelae. Have you felt that here is much cooler than the outside world? The temperature is about 20C all the year round.And till now, we have to think that the traces of chisels on the slope are clear and straight. But how come? That is because the mountain itself and the question is: with ancient backward technology, how could people measure so accurately the degree of the incline as well as where to start and stop chiseling.Another mystery lies in the use or purpose of them. Opinions on this greatly vary. Mainly, several speculations are popular, for example, the theory of :”quarry”, the theory of “troop’s shelter”, the theory of “holy cave of Taoism” and so on. But none of them are really convincing.Therefore, many tourists speculate they are works by aliens. As we know, 30 degrees of northern altitude is a mysterious line. Along this line are the famous Egyptian Pyramids, Bermuda Triangle also know as the Devil Delta, and the Dead Sea. And Huashan Grottoes, too, lie on the line.Anyway, the grottoes are human’s masterpiece and they symbolize the perseverance spirits of mankind. So from a certain extent, we should say, after seeing Mt.Huangshan, you will realize man is tiny, but after visiting Huashan Grottoes, you will sense man is so great.Time goes so quickly and your visit to Huangshan is drawing to a close. Ladies and gentlemen, now our itinerary is all finished. First of all, on behalf of my company, my Chinese colleagues and myself, I'd like to take this opportunity to express my thanks for your consideration, understanding, tolerance and cooperation.First of all, I wish to thank you all for the understanding and cooperation you have given us in the past two days. You have been very punctual on all occasions,which made things a lot easier for our work. You have been very attentive when we had something to tell you. Also, you have been kind to offer us suggestions on how to better our guiding service. I'd liked to add that you are the best group we've ever been with. And I hope you’ll leave your comments and suggestion so that we can better our service in the future.Two days ago, we met as strangers; today, we bid farewell to each other as friends.A Chinese saying goes, "A good friend from afar brings a distant land closer." I hope you'll take back happy memories of your visit to Huangshan.Parting is such sweet sorrow. It is happy to meet, sorry to depart, and happy to meet again. As you have probably observed, Huangshan is developing very quickly. When and if you come back in the future, the city may have changed beyond recognition. I hope to see you again in the future and to be your guide again.Once again, thank you for your cooperation and support. I bless you a pleasant journey!。

安徽导游词黄山花山谜窟导游词_0538文档

安徽导游词黄山花山谜窟导游词_0538文档

2020安徽导游词黄山花山谜窟导游词_0538文档EDUCATION WORD安徽导游词黄山花山谜窟导游词_0538文档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

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走在通往花山谜窟的锁链桥上,晃晃悠悠的我有点晕,但心情是激动的。

链桥下面是新安江,这是安徽著名的江之一。

到了对岸,岸上的风景如画。

有碧绿的孝顺竹、杨梅等优美的景色。

据导游介绍,花山谜窟一共有36个石窟,但目前开发的只有两个,接下来我们就穿过美丽的风景进入了2号和35号石窟。

一进去,有一个展览柜,里面存放着这个石窟里发现的仅有的一些文物,它们有一些像是打碎的茶杯盖子,上面有“大方”字样,还有一些像古代人点油灯用那些东西。

据考证,这些古文物是三国那时候的,足有一千七百年的历史了,当时这儿是吴国的土地,但史书上却没有任何记载。

我们再继续参观,我看见偏右的石窟顶上有一群大大的蝙蝠倒挂在那,样子很吓人,再往前走,有一块大石头上有一些恐龙的爪印,说明远古时代,这地方还有恐龙出没过。

接着,导游介绍:“大家看,前面有一个大石柱,像个大象的鼻子在吸水,所以叫吸水柱。

”当我们进入大约是最深处的地方,看见一个又像沙发又像床的长约一米,宽约半米的一块大石头,像是古人用来休息的地方。

我们又走了一会儿,这时导游才说彻底走到尽头了。

“肯定有人在这儿做过饭或取过暖,因为上面有烟熏的痕迹,”导游十分肯定的说:“你们看,那两边有两条大缝,我们开发石窟的时候做过试验,证明烟可以从这里散发出去。

”我们又往左边走在另一条路上,这时导游说:“这些山洞都是古人用手凿出来的,这个地方有一些特殊的凿纹,在一般的山洞里说话声音很大,可以传出去,而这儿却没有这种情况,这是其它山洞里没有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山谜窟导游词亲爱的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您来到花山谜窟景区观光游览。

作为全国唯一拥有两处世界遗产地的省辖市,黄山市不仅以奇特的山水风光冠绝天下,更以丰富的人文景观蜚声中外。

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先人们,在给我们后代留下一批无比珍贵的文化遗产的同时,还留下一个至今无人能解的千古之谜——这就是花山谜窟。

如果说,黄山是大自然的伟大创造和杰作,那么,花山谜窟则是古徽州人民无与伦比创造力的结晶。

花山谜窟位于黄山脚下新安江畔,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品味最高、谜团最多的古代人工石窟群,然而到底是谁在几百乃至上千年前,在这个偏远的市区,在生产力非常落后的条件下创建了一个规模如此浩大的地下工程呢?值得一提的是,石窟内一无佛像,二无壁画,三无文字说明,不仅是石窟内岩壁上无文字说明,连浩瀚的古徽州地方史志上也没有任何记载,附近的村民对石窟的形成也不甚了解。

这些石窟究竟是何时开凿?何人开凿?如何开凿?为何开凿?开凿出来的石料又运往何处?我们不得而知。

结合地质、历史、军事等不同领域专家学者的意见,得出了以下八大猜想:徽商屯盐说、皇陵说、史前文明说、功能转化说、采石说、山丘说、道家福地说、贺齐屯兵说。

每一种猜想都有其合理之处,但又不能自圆其说,不能不说是个谜。

今天我们就走进这群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神秘、悠远、古朴的花山谜窟。

在此祝愿您在我们景区游得愉快、玩得开心!现在我们即将走上台阶经过前方的观光索桥进入景区。

请手持门票以备检验。

在我们脚下的人行观光索桥,名为环溪索桥,桥全长130米,宽1.8米,2000年4月20日修建,于同年9月28日通行,可同时容纳300人行走,桥头堡是按照徽派建筑风格而建,桥下这条河流就是被称之为古徽州人民的母亲河——新安江,这里是新安江的上游,这一段水域叫渐江,顺水而下73公里就可以到达美丽的千岛湖景区。

桥上人多时会产生共振,有些摇晃,请尽量靠桥的中间走,扶两边栏杆,钢丝与栏杆相接处是晃动的,小心夹到手。

我们走过环溪索桥,跨过新安江就步入景区了。

花山谜窟景区是由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和屯溪区人民政府,于2000年4月20日联合开发,同年9月28日对外营业。

最早叫古徽州石窟群。

可以说石窟是非常幸运的,在营业半年之际,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于2001年5月20日来到景区视察,并且对石窟赞叹不已,连声说:“这真是个宝,是个大宝。

”还欣然为景区命名题字叫“花山谜窟”。

“花山”指的是这边的山名,每到春暖花开的时候,遍山开满市花杜鹃花,也就是映山红,所以就称花山;“谜”是因为石窟内谜团众多;“窟”指的是古代人工开凿的石窟,并非是天然的溶洞。

石窟在很久以前就被一位老百姓上山采药的时候发现,当地村民也曾经自发性开采,但由于开发工程量太大,后来也就不了了之。

右旁是沿江栈道通往景区西大门,让我们沿左方前行进入景区继续游览。

花山谜窟景区2002年被评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5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它位于黄山市中心城区屯溪东郊、新安江畔,距中心城区仅12公里,规划面积为61.2平方公里,是黄山山脉的延伸部分。

景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集青山绿水、田园景致、千年谜窟、奇峰怪石、摩崖石刻、庙宇宗祠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之大成,是一个内容丰富、品味极高,能适宜各层次游客观光游览的综合性景区。

目前,在整个景区7平方公里范围里已探明石窟洞口就有36处,随着山体的走势按顺时针方向从1到36分别编号。

先已开发的有5处(2号,35号,24号水上石窟,33号和34号,最有代表性的是2号、35号和24号石窟),而它们几乎都分布在我们眼前这一座一座的小山头内,可以说,我们眼前的这些小山几乎都让古人给掏空了,只剩下空壳罢了。

石窟对您也许并不陌生,常见的有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各种溶洞,洞内是经过千百万年而形成的形态各样、绚丽多彩的钟乳石;另外就是丹霞地貌形成的仙官洞府。

花山谜窟的凿痕明确地告知我们这是古代人工的杰作。

那么我们今天就去2号和35号石窟内部参观,看看这被人称之为千古之谜的石窟究竟谜在何处!在您的左手边就是1号石窟的背面,它的洞口面朝新安江,正在清理中,暂时还未对游客开放,上面的摩崖石刻是景区开放后,一些名人所提。

“神工鬼斧”是辽宁的画虎大师冯大中题写;而“天下奇观,千古之谜”是有中国原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所提!从1号石窟的背面我们还可以看得出,整个山体是个名副其实的石头山,植被只是生长在一层非常薄的泥土上,而四周山体都是这样,山底下是石窟,也就是说,在很久以前古人讲整个山体全部给掏空了,但目的然后,至今仍是个未解之谜!右手边这条道路可以通往35号石窟,现在我们所走的这条石板路,是石窟中当年遗留的一些边角料所铺成的,在以前这边是块稻田,我们在开发石窟的时候把里面的淤泥清理出来,垫高3米,再把里面边角料经过后人加工修铺路面。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2号石窟,抬头可以看到洞口上方有书写着“环溪石窟”。

这是在八十年代初期,当地的村民曾经对这个石窟进行过开发,但是最终由于工作量浩大而放弃了,只留下这四个字作为一个六年。

2号石窟面积4800平方米,洞深146米。

终年恒温在15摄氏度左右,内部的结构分为上下两层。

由于石窟内光线较暗,路面湿滑,请注意安全!石窟一楼当中有一根非常粗的石柱,我们给它叫做“秦天柱”,说它有一柱擎天的气势,在大厅内部起到一个很好的支撑作用,从这些方面隐隐约约突显出当时古人在力学方面、安全方面考虑的十分周全。

在墙壁上看到很多清晰而有条理的凿纹,像这样的凿纹石窟里处处可见,都是原始状态,所以非常肯定这些石窟是人工开凿出来的。

地面上发现很多遗迹,似乎很像是一根根大石块采完之后留下的痕迹,但这些就能证明石窟就是个简单采石场吗?我们还不能过早下结论!请继续往前参观!在您的右下方,有两块石头,右边一块是石柱,左边的是石门楣,石窟清理时,里面当然也有所发现,这些毛坯石料就是当时石窟里发现的,考左手边的石门楣重达800公斤,而旁边这根石柱重达1400公斤,当人们看完这些东西之后,似乎更加确定了他们的第一种想法,那就是“采石”。

但是也有很多的游客朋友反对这样的说法,反对的理由是:采石,完全可以露天开采,没有必要在地下进行,通风、采光、运输等都十分不便,还有塌方的危险,而且经测算,在石窟内开采是露天开凿同样体积石料成本的6到10倍,若纯粹是为了采石,似乎没有必要在石窟内进行。

再说,石窟内的石料也并非是上等石料,属于中生代的粗砂岩,说白了就是磨刀石,外面到处都有。

成本高价值又低,没多大开采意义,所以采石的说法,可能性比较小。

这到底是做什么用的呢?外面还得继续参观!走在这里外面可以发现石窟分为楼上楼下两层结构,您可以回头看一下这里和洞口刚好程一直线,正好形成了一个行军作战所需要敌明我暗的态势,这样又引发了石窟当中的一种说法,贺齐屯兵。

东汉时期也就是公元208年,孙权为削平黟、歙等地山越,派威武中将贺齐屯兵于溪水之上,后改新安江上游这些水域为“屯溪”。

而这段史实它又是“屯溪”地名由来的一种说法。

屯指的是屯集、屯兵的意思;溪是横江,率水新安江。

在去石窟最深的地方之前,我们来看一下石窟里一根很特别的石柱,就是面前这根。

这根石柱我们起初给它形象的取名为“象鼻柱”,但这只是想像当中的一种想法取名而已,建筑专家告诉我们,它的学名叫“牛腿柱”,上宽下窄、上粗下细、倒插三角形,古徽州“八仙桌”的桌角都是这样设计的,美观,实用!而此处面积又不是很大,支撑着什么呢?经过检测发现问题,柱子边缘部分的石质灰灰黑黑的,跟石窟的普通石质不一样,经过检测,这种石质特别容易风化,留下这根牛腿柱是为了防止风化坍塌,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

从这里体现了力学原理,体现了古人的智慧,从而也反映开凿这个石窟不是粗犷的活动,应该是一个有母的有规划的古代工程!这边是离洞口146米的最深处,可以看到石壁内侧有被烟熏过的痕迹,由此推测,也许就是古代人用作厨房或是制造兵器的地方。

那么他们是如何排烟的呢?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石壁上有些裂缝,工作人员在这边做过实验,使用火把,发现只能排出少量的烟,但绝大部分的烟排不出去,之前我们也有讨论这是屯兵所用,就算这说法成立,但也不可能只有这一个出口,这在当时是犯了兵家大忌,如果敌人真攻打进来就没有地方退兵,就成了死路。

人们用仪器探测,发现我们脚下还有空间存在,也就是说脚下还有另一个出口,接下来,看看这个石坑,大家看着石壁石柱上的凿痕还在继续向下延伸,证明这下面确实是有空间的,因此我们猜测这里有可能就是石窟的另一个出口。

石窟被鉴定出最起码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从什么地方鉴定出来的呢?是从右边一块钟乳石!像一些喀斯特地貌天然形成的溶洞里非常的多,倒挂下来非常漂亮,而你们看到的那些钟乳石的年纪最起码有几亿年的历史,它形成非常的缓慢,要几十乃至上百年才能长出1厘米,经地质学家推算,眼前这块钟乳石的年纪在1700到2000岁之间,我们发现这块钟乳石它是从凿纹的上面长出来的,这说明先有凿纹,先有石窟的空间,再有这块钟乳石的,也许石窟的年纪更大,历史更久远!我们不禁要问,在1700年前,古人没有任何先进工具,是如何来将整片山体掏空的?凿痕竟然如此规则平整,是用铁凿子、铁锤子吗?就用这样简单的工具需要多少年才能够完工?如果开凿石窟是单纯为屯兵之用,恐怕石窟还没凿好,这仗也早该打完了!在这里外面可以看到一根根石柱,它们排列整齐形成一个走廊,所以石窟有“地下长廊”之称。

而在这里还发现了一些人为活动过的痕迹,右边墙壁上有很多四四方方凹进去的石房,像这样的石房石窟里还有很多,这是否有可能是当时古人用来休息睡觉的地方呢?墙壁上还有大量的烟熏过的圆圆的凹坑,这应该是用来照明插火把的地方,灯火明亮自然有人很多,而屋子这么多肯定有大量的人居住过,于是又有人提出了这样一种假说——道家福地。

在离我们这不远的地方有一座齐云山,它是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而道家是有喜欢群洞以作福地修身养道的传统,这会不会就是当时的道士所为呢?石窟里面有很多的石柱,它们起到的作用应该是支撑山体,而某一些石柱,我们发现有可能还会起到其他的作用,还记得我们在一楼大厅看到的秦天柱吗,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它的侧面,它的整个侧面形状特别像一只大脚,一只鞋,不仅这个像,在它前方的那根石柱也很像。

它们连在一起看就如同一个巨人左脚在前,右脚在后,正在踏步向前走,而脚尖所指方向不是其它的地方,正好是出口,难道这只是一个巧合,也许真的是一个路向标,所以这样的柱子不仅起到支撑的作用,还起到一个路向标的作用!紧接“擎天柱”又有了另外的名字,叫“指路靴”。

顺着靴子的我们就能够找到出口,顺着靴子的方向,我们离开2号,继续往前参观!我们现在来到的就是35号石窟。

整个石窟在没有清理时一直被水和淤泥所淹没,可以看到墙壁上的一些淤泥痕迹,而且它的洞口比2号相比更加宽广高大,气势更恢弘一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