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人文地理概况

合集下载

第7讲东亚-知识梳理-2021-2022学年高二区域地理

第7讲东亚-知识梳理-2021-2022学年高二区域地理

第7讲东亚一.东亚的范围由中国(临海国)、日本(岛国)、韩国(半岛国)、朝鲜(半岛国)和蒙古(内陆国)组成。

二.地理位置1.经纬度位置(1)纬度位置:4°N-53°N: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主要位于温带地区,少量位于热带地区。

(2)经度位置:73°E-145°E:全部位于东半球。

2.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三.自然地理特征1.地形(1)类型及分布:西部多高原、山地,东部多平原、丘陵。

(主要是针对中国来讲,蒙古、日本、朝鲜半岛地形需要根据实际描述)(2)地势:西高东低。

(3)海岸线曲折,多半岛(朝鲜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岛屿(日本群岛、台湾岛等)。

2.气候(1)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著①东亚季风典型的原因: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和世界上最大的大洋之间,海陆的热力性质差异显著。

②气候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或冬季温和少雨),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

(2)西北内陆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蒙古等地。

①原因:距海遥远,地形闭塞,地势高,不受或很少受来自海洋夏季风的影响②气候特征:降水少,气候干燥,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很大,大陆性强烈,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3)高原山地气候: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天山等地。

3.河流与湖泊:主要有长江、黄河、鸭绿江、图们江等河流;岛屿上河流一般短小湍急;湖泊有青海湖、洞庭湖、鄱阳湖等湖泊。

四.人文地理特征1.农业与工业(1)东亚是世界水稻、茶叶、花生等农产品的主要产区。

沿海发展工农业和对外贸易的条件优越。

(2)西部内陆地区草原广阔,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业在经济中占重要地位。

2.居民(1)人口分布: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平原,人口稠密。

(2)人种:黄色人种。

(3)民族:汉族、蒙古族、大和族、朝鲜族等。

东亚简介

东亚简介

一、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二、国家:5个(与中国陆地相连的有:隔海相望的有:)三、自然特征:1、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西高东低2、渔业资源丰富3、典型的季风气候,夏季多受台风影响。

季风气候类型:亚热季、温季(这2个最主要)、热季(我国南部)4、多天然良港5、水力丰富6、地质条件复杂,多火山、地震新加坡一、位置:马来半岛南面,与马来西亚、印尼隔海相望,扼守海上交通要道马六甲海峡东口。

二、发展经济条件:1、不利条件:领土面积狭小;自然资源贫乏;粮食、生活用水需要进口。

2、有利条件(1)地理位置优越,表现在:地处物产丰饶、人口众多的东南亚地区中心;扼守海上交通要道马六甲海峡东口;(2)港口优良(新加坡港是天然良港,港阔水深,风平浪静,世界大港之一)三、经济特征:1、充分利用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优良港口,发展转口贸易,以及对外贸易和航运业。

2、通过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进口原料,并发挥本国的技术力量,迅速发展了炼油、造船、海上钻井平台制造、电子电器等工业。

3、发挥本国风光优美、交通便利、服务周到等长处,迅速发展旅游业。

一、组成:4个岛(),最大岛是:二、自然地理特征:1、地形:①火山、山地占3/4;②平原狭小,关东平原是最大平原2、多火山地震(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带上)3、气候:海洋性显著的季风气候A原因:①海洋影响大②暖流影响B类型:温季:北海道+本州岛亚热季:本州南+四国+九州C海洋性特征表现:①年降水量偏多且分布较均匀②气温的年较差小③最高温,最低温分别在8月,2月D雨季:梅雨(5月底~6月初);秋雨期4、河流短小湍急,水力丰富三、经济:发达的“加工贸易型”经济1、经济发展优势条件:①劳动力丰富,素质较高②较高的科技水平③优良的港湾,交通便利2、经济发展的不利条件①工业原料,燃料贫乏②多地质灾害,台风③多山地,平原狭小④国土面积狭小,市场狭小3、日本能源来源:西亚(波斯湾-霍-阿-印-马-南-太平洋),东南亚(印尼、文莱),俄罗斯原料来源:煤炭:中、澳铁:巴、印、澳棉花:中、美、乌4、贸易对象:美(最大)、亚洲、西欧5、工业分布:沿海分布,主要分布于濑户内海沿岸与太平洋沿岸的狭长地带原因:工业原料、燃料贫乏,国内市场狭小,沿海分布交通便利:利于进口原料、燃料,出口工业产品6、工业地带:5个(福山-钢铁工业基地:临海型)7、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新兴工业,集中于九州岛(硅岛)日本工业由中部向南(九州)、北(北海道)扩散8、农业①渔业:寒暖流交汇,形成著名渔场,渔业由近海捕捞、远洋捕捞、水产养殖组成②人多地少,耕地少→高科技农业:小型农业机械+发展水利+生物技术(季风水田农业的特例)③蔬菜,水果需进口东南亚一.范围:中南半岛、马来群岛重要地理位置:书P26左边第一段二.国家:东盟10国+东帝汶:与中国陆地相连的3个:与中国隔海相望的4个:唯一内陆国:三.地形:1、中南半岛①山河相间,纵列分布;②地势北高南低2、马来群岛①地势高峻,沿海有狭窄平原;②三大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四.气候:热雨马来群岛绝大部分热季中南半岛+菲律宾北部五.河流:①流向:自北向南②主要河流:湄公河(最大河)-澜沧江(入太平洋)红河(入太平洋)萨尔温江-怒江(入印度洋)伊洛瓦底江(入印度洋)③特征:流量大,汛期长(夏汛),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小,水力丰富六.物产:印尼:金鸡纳,胡椒印尼、文莱:石油马来西亚:锡、油棕、橡胶菲律宾:椰子、蕉麻缅甸、泰国:稻米七.经济:1.经济结构单一,出口初级产品为主2.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差异大3.旅游业快速发展:热带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八.农业:1、季风水田农业(分布于平原与河口三角洲)(区位条件:热带雨林、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劳动力丰富;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国际市场需求大。

区域地理东亚和日本课件

区域地理东亚和日本课件

区域地理东亚和日本课件一、导言大家好,今天我们将探讨东亚和日本的区域地理。

东亚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而日本则是东亚的主要经济体之一。

通过学习本课程,您将了解东亚和日本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状况以及人文背景等方面的知识。

二、东亚概述1、地理环境东亚位于亚洲东部,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朝鲜和蒙古等国家。

该地区地形复杂,有广阔的山地和丘陵地带,同时也有一些平原和河谷地区。

东亚的气候以温带和亚热带气候为主,同时也有一些热带气候地区。

2、自然资源东亚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煤炭、铁矿、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以及森林、水资源等。

此外,东亚还有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如各种草药和动物资源。

3、经济状况东亚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中心之一,特别是中国和日本。

该地区的国家在汽车、电子、钢铁、纺织等领域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同时,东亚的服务业发展也很快,如金融、旅游、教育等。

三、日本概述1、地理环境日本是一个位于亚洲东部的岛国,由四个主要岛屿组成:北海道、本州、四国和九州。

日本的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同时也有一些平原地区。

日本的气候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

2、自然资源日本的自然资源相对较少,主要依赖进口。

然而,日本拥有一些独特的自然资源,如温泉和富士山等旅游资源。

此外,日本在海洋资源方面也具有优势,如丰富的渔业资源和海洋运输能力。

3、经济状况日本是全球第三大经济体,拥有强大的制造业和服务业。

日本的汽车、电子、钢铁等产业在全球具有很高的竞争力。

同时,日本在服务业方面也具有优势,如金融、旅游和教育等。

近年来,日本政府致力于推动数字化和科技创新,加强与亚洲其他国家的合作,以应对全球经济的变化和挑战。

四、结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东亚和日本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状况以及人文背景等方面的知识。

东亚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和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其发展对全球经济具有重要影响。

而日本作为东亚的主要经济体之一,其在制造业和服务业领域的竞争力也是不容忽视的。

东亚知识点总结

东亚知识点总结

东亚知识点总结一、引言东亚,作为亚洲的一个地理文化区域,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朝鲜以及蒙古等国家。

这个地区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经济发展迅速,对全球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东亚地区的地理、历史、文化、经济和政治等方面进行简要的知识点总结。

二、地理概述东亚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北接俄罗斯,南界东南亚。

该地区地形多样,包括广阔的平原、高山、海岸线和岛屿。

东亚的气候同样多样,从北方的亚寒带到南方的亚热带气候。

三、历史背景东亚历史悠久,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中国古代文明对整个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文字、哲学、政治制度和农业技术等。

此外,日本、韩国等国家也有自己独特的历史发展轨迹。

四、文化特色东亚文化多元而丰富,包括语言、宗教、艺术、节日和饮食等。

儒家文化在该地区影响深远,佛教和道教也在各国有广泛的信众。

此外,茶道、武道、韩服和和服等都是东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经济发展东亚是全球经济的重要引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经济实力迅速增强。

日本是发达国家,拥有先进的科技和制造业。

韩国和台湾地区也以其高科技产业和制造业闻名。

六、政治体系东亚地区的政治体系多样,包括单一党派制度、议会民主制度和君主立宪制度等。

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日本和韩国则是民主共和国。

七、国际关系东亚地区的国际关系复杂,涉及领土争端、历史问题和经济合作等。

区域内的合作机制如东盟+3(中日韩)和东亚峰会等,旨在促进区域合作与发展。

八、教育与科技东亚国家普遍重视教育和科技发展。

日本和韩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也在近年来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九、旅游资源东亚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包括自然风光、历史遗迹和现代都市等。

长城、富士山、首尔的故宫等都是著名的旅游景点。

十、结语东亚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潜力的地区,其经济、文化、科技和政治等多方面的发展对世界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了解东亚的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这个地区,并与其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和合作。

东亚概况: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东亚概况: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东亚概况: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地理位置
东亚是世界上最具人口密度和最令人关注的地区之一,其包括中国、日本、朝鲜和韩国等国家,也包括中国的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这个地区位于亚洲东部和北部,北接亚洲大陆,东隔日本海相望,南濒黄海、东海和南海,西南与台湾海峡相连。

东亚地区总面积为117.4万平方千米,人口数量超过16亿。

自然环境
地形地貌
东亚地区地形多变,包括山脉、高原、平原、盆地、湖泊、河流、海岸线等多种地貌形态。

其中,东北地区是中国北方地区的山区,主要由长白山和长白山余脉组成,是一个以森林和农业为主的冷温带地区;华北平原是中国平均海拔最低的地区之一,主要由黄河流经的平原构成,是中国最为人口密集的地区之一;东南沿海地区地形复杂,以山地和丘陵为主,是全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

气候
东亚地区由于地域广大,气候差异明显。

北部地区气候寒冷,夏季短而凉爽,冬季漫长而严寒;南部地区则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多雨、多雾,炎热潮湿的夏季和温和湿润的冬季是该地区的两个主要季节。

由于气候条件的差异,东亚地区很多地方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地质特点
大地构造变动、火山地震、构造新生并伴有较高的活动性是东亚地区的普遍地质现象。

日本是全球最具有活跃火山的国家之一,其火山爆发屡有发生,如1991年的富士山喷发就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中国大陆地区的玄武岩岩浆活动、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也是常有发生。

总结
东亚地区因自然环境因素而独具特色,包括多种地貌类型和气候差异。

尽管在自然灾害等方面存在一些困扰,但大地构造活动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也使其成为了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地域。

东亚概况 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东亚概况 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东亚概况: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地理位置东亚是亚洲的一个地理区域,包括中国大陆、日本、朝鲜半岛、韩国、蒙古等国家和地区。

它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西濒欧亚大陆,北靠北冰洋,南界赤道附近。

东亚地区的地理位置独特,她连接着大洋与陆地,东亚人文历史悠久,地理环境各有特色。

自然环境地形和地貌东亚地形复杂多样,包括高山、平原、丘陵、盆地、河谷等地貌类型。

其中最著名的地区是中国的长江和黄河流域,这些河流为东亚地区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丰富的水资源。

此外,东亚还拥有许多壮丽的山脉,如中国的秦岭、太行山和日本的阿尔卑斯山脉等。

### 气候东亚地区的气候主要受到季风气候的影响,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

例如,中国的南部地区和日本的南部地区夏季炎热潮湿,冬季相对温暖,而中国的东北地区和日本的北部地区则有严寒的冬季和相对凉爽的夏季。

由于这种气候条件,东亚地区的农业和渔业发展十分繁荣。

### 生物多样性东亚地区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这里拥有多样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群落,其中包括热带雨林、温带森林、草原、湿地等多种生物栖息地。

东亚地区的动植物物种繁多,有许多独特的物种,如中国的大熊猫和黄河鲟,日本的雪豹和红蟹等。

东亚的重要性东亚地区在全球经济和政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中国的经济实力在过去几十年里飞速增长,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日本作为一项先进的技术和科学强国,对全球的科技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韩国在全球娱乐文化、电子产业和汽车工业方面具有影响力。

蒙古作为亚洲内陆国家,与中国和俄罗斯有着密切的经济和政治联系。

结语总之,东亚地区地理位置独特,拥有多样的自然环境。

她的地形和地貌多样,气候条件各异,生物多样性丰富。

东亚地区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她对全球经济和政治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了解东亚概况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对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地区的历史、文化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东亚 概述

东亚 概述

朝鲜:水稻种植, 森林、矿产丰富
韩国:水稻种植,
汽车、电子、服装
为主
11
东亚的气候 ——季风气候显著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低温少雨
亚热带季风气候
想一想
哈尔滨
2020/2/29
❖ 东亚季风气候是如何形成的?
东京
12
东亚地区的东西部比较
范围
自然
社会经济
地形 气候 水文 人口 经济 交通
8
日本本海州岛 塔里木盆河地内西蒙走古廊高黄华原土北高辽平朝原东渤原鲜半海半岛岛
2020/2/29
东亚识图要求: 3、40°N纬线 穿过:
塔里木盆地 河西走廊 内蒙古高原 黄河几字大拐弯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渤海、辽东半岛 朝鲜半岛、日本海 本州岛
9
萨哈中林国岛日(本库海页岛) 东亚识图要求:
蒙古
稀少
以畜牧业、 畜产品加工
和/2/29
13
2020/2/29
再见!
14
东亚季风气候的成因 1 西北风
2020/2/29
15
东亚季风气候的成因
2
东南风
2020/2/29
16
2020/2/29
17
海陆位置: 太平洋的西岸
2020/2/29
4
东 亚 的 范 围 与 国 家
2020/2/29
中国 北京 蒙古 乌兰巴托 朝鲜 平壤 韩国 首尔 日本 东京
5
东亚的地形
2020/2/29
海岸线:
曲折,多半岛(朝 鲜半岛、山东半岛、 辽东半岛)和岛屿 (日本四岛、台湾 岛等) 地势
西高东低(许多 大河自西向东注 入太平洋):西 部多高原山地, 东部多平原丘陵 半岛、岛屿

高二地理东亚知识点

高二地理东亚知识点

高二地理东亚知识点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的科学,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地理和地球资源等内容。

在高二地理课程中,我们将学习东亚地区的相关知识点,包括地形地貌、气候环境、资源分布等。

一、地理位置东亚位于亚洲东部,包括中国、日本、朝鲜半岛等国家和地区。

它东邻太平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二、地形地貌东亚地区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包括高山、平原、河流和海洋等特征。

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多为平原,长江、黄河等河流形成了丰富的农田和人口集中区。

日本由火山构成,地震和海啸频繁,而朝鲜半岛则以山地为主,其山脉延绵起伏。

三、气候环境东亚地区的气候种类繁多,主要有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高原气候等。

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而西部地区则由于地势高原,气候呈现出明显的干旱和寒冷特点。

日本由南向北渐渐变冷,南部气候温暖多雨,北部则寒冷而多雪。

四、资源分布东亚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主要包括煤炭、铁矿石、石油和天然气等。

中国的北方地区以煤炭和铁矿石储量丰富而闻名,而东部沿海地区则是中国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产区。

日本由于国土面积有限,资源相对匮乏,主要依赖进口。

五、经济发展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较为迅速,其中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也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大国之一。

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工业化程度较高,制造业和出口贸易发达;日本以高科技产业为主,拥有众多跨国公司。

朝鲜半岛则由于政治制度的原因,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综上所述,东亚地理具有丰富的地形地貌,多样的气候环境和丰富的资源。

相信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这个地区,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亚2下面是乌兰巴托、平壤、东京三城市的气候资料,读后回答问题。

(1)A城市名称是,B城市名称是,C城市名称是。

(2)城市A的气候类型是,其最高气温出现在8月,说明该地气候受的影响较大。

(3)城市B的气候类型是,气候的成因是。

(4)城市C的气候类型是,其气温的年较差最,降水量最,说明该地的气候受的影响较大。

(5)从城市A经城市B到城市C,其气候具有从性向性过渡的特点。

(1)东京平壤乌兰巴托 (2)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洋 (3)温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冬季形成西北季风;夏季形成东南季风。

(4)温带大陆性气候大小大陆(5)海洋大陆思考,这样的地带性分异规律对河流有什么影响?思考,从A到B到C三地自然带有什么变化?读东亚气候类型图分析东亚自然带与土壤我国东北沼泽的沼泽土、温带森林草原—灰色森林土、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棕色森林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红壤和黄壤、热带季雨林带—砖红壤化红壤,(南北向,纬度地带性);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棕色森林土、温带森林草原—灰色森林土、温带草原—黑钙土和栗钙土、半干旱荒漠草原—棕色草原土、干旱荒漠—荒漠土和灰钙土(东西向,从沿海向内陆);高寒荒漠—寒漠土;(地形)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约占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一,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平原,人口稠密、黄色人种,汉族、蒙古族、大和族、朝鲜族等。

读图(地图册P95东亚人口分布)思考,为什么东亚人口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读地图册P95,东亚各国概况农业读东亚地形图,分析东亚地形对农业的影响读东亚地形图,结合东亚人口及气候状况,分析东亚地区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工业东亚东部地区工业发达,西部较落后东部交通,且多优良,科技先进,对外贸易条件优越,工业以型为主西部内陆地区,资源丰富,以型工业为主讨论下图产业转移中产业的类型以及发生转移的原因类型:指向型原因:读日本图回答1.读图识记(填图)(1).四大岛、日本海、濑户内海;(2).经纬度(3).关东平原、富士山;(4).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福山、北九州、硅岛、筑波。

2.位置范围:日本领土主要由﹍﹍、﹍﹍、﹍﹍和﹍﹍四个大岛组成;日本东部濒临﹍﹍洋,西北部隔﹍﹍海与﹍﹍、﹍﹍﹍、﹍﹍及韩国等四国相望; 130 °E与30 °N ,135 °E与35 °N ,140 °E与45 °N的交点大致分别在﹍﹍﹍﹍,东京的经纬度大致是﹍ 3.地形地质:日本地形以﹍﹍和﹍﹍为主,平原狭小,﹍﹍平原最大;最高山是﹍﹍山;海岸曲折,多优良港湾:横滨最大海港,神户第二大港、东京是第三大港多火山、地震:被称为“火山之国,地震之邦”,因处于大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碰撞带上,多火山、地震。

富士山是其中一座著名的活火山,也是日本最高的山峰。

有感地震平均每达1500多次(即天约4次)。

解释日本列岛的形成4.气候—季风显著,海洋性强:日本位于温带,气候主要有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两种类型。

由于深受海洋的影响,沿岸又有强大的日本暖流流经,年降水偏多且分配均匀,气温的年较差也较小,海洋性特征非常显著。

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地区比较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

多梅雨、台风雨、秋雨;西北沿海冬季多雪。

试结合日本地形和季风知识分析比较日本东西海岸冬、夏季降水差异及原因:.简述日本主要气候类型、分布、特征、成因。

5.人多地狭的岛国国土组成:东亚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国四、九州四大岛及一些小岛(3900多个岛屿)组成,其中北方四岛:择捉岛、国后岛、色丹岛、齿舞诸岛仍被俄罗斯所占。

面积狭小(37.78万km2),人口超亿的国家,2006年达1.27亿人,(2006年3月31日,日本国内人口数量为1亿2705万5025人)。

人口稠密,平均密度达336人/km2。

(我国人口平均密度约为140多人/km2)。

6.河流:多为山间河流,特点:地势落差大,流程短,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

7.发达的“加工-贸易型”经济不利条件:国土(狭小)市场、矿产贫乏;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进口国:石油(西亚、东南亚)、煤(中国、澳大利亚)铁矿石(巴西、印度、澳大利亚)、棉花(中国、美国)。

但硫磺矿、森林、水力资源较多。

有利条件:丰富的人力资源;较高的科技水平;岛国多港湾的有利条件。

发展策略(措施)大力发展海上航运、进口原料、出口工业产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走出了一条“加工一贸易型”经济发展之路。

日本最大的贸易对象是美国,其次是亚洲和西欧,目前中国在进口、出口和贸易总额上均为日本第二大贸易对象国。

神户和横滨是日本两个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

日本的工业地带工业分布:①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及濑户内海沿岸工业布局趋向分散----向国土南北两端扩展。

新兴工业向国土两端发展,如﹍﹍岛中南部大力建设飞机场和高速公路,发展新兴工业,成为“硅岛”。

②主要工业区有:京滨工业区(工业中心是东京和横滨)、名古屋工业区(名古屋)、阪神工业区(大阪和神户)、濑户内海沿岸、北九州工业区(北九州)。

③格局类型——临海型原因是对资源和市场的对外依赖日本最大的贸易对象是美国、亚洲、西欧,日本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神户、横滨主要工业部门有: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纺织等。

主要工业城市有:东京、横滨、名古屋、大皈、神户、北九州,并形成了世界著名的城市带。

除了传统工业以外,日本还发展了以高新技术为主的新兴工业,主要集中分布在环境较好的九州岛,故九州岛有“硅岛”之称。

著名城市与人口迁移首都东京在关东平原的南部、东京湾的西北岸,人口有1200多万,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也是日本国内和国际交通的枢纽。

那里有高速铁路(时速200千米)通往名古屋、大阪等城市。

筑波——科学城种子岛——宇航中心硅岛——九州岛,电子工业中心人口迁移:向领土南北两端.例:读“日本四大岛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图示区域的地理位置。

经纬度位置:介于32°N--46°N,129°E--146°E之间,地跨亚热带和温带,属中纬度地带;海陆位置:位于亚洲的东海岸,东临太平洋,西濒日本海2)阐述日本工业分布的特点及其原因。

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和濑户内海沿岸国土面积狭小,原燃料资源(矿产资源)缺乏;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海运发达;国内市场小,工业品出口占比重大3)简述我国与日本城市化特点。

日本:起步早;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中国:起步晚;发展快;水平较低8.农业和渔业,平原农业地域类型为﹍﹍,日本的耕地很少,人均耕地不到0.l公顷,同时由于耕地的地块小,农业生产方式大多采用小型农业机械。

发展水利,合理施用化肥,发展生物技术,精耕细作,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为平原地区的水稻种植提供水热保证,稻米产量达到自给。

丘陵地区多栽培蔬菜和果树,但仍需大量进口。

渔业发达,捕鱼量常居世界第一,(原因?)有世界著名的北海道渔场(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交汇);人多地少,鱼在日本人食品中占重要地位。

养殖和捕捞技术发达。

9.填海造陆和地下街道日本自古以来就有填海造陆的传统,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东京、大饭、名古屋三大城市及其附近地区,人口密集,土地极为紧张。

为了解决建设工厂、车站、码头等用地不足问题,日本采取填海办法,人工造陆1600多平方千米,成为世界上填海造陆最多的国家。

一些大城市中。

地区还向地下发展,兴建了地下街道、商店和铁路。

日本是地下街最多的国家。

练习:读“东亚局部地区气候图和日本部分城市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代表的气候类型是,B代表的气候类型是。

(2)A、B两种气候类型的分界线与什么等温线的分布是一致的?。

这条分界线在我国境内所处纬度位置较,在日本境内所处纬度位置较,主要原因是。

(3)图中三处B种气候类型的特点略有差异,我国境内的B气候具有显著的大陆性特征,日本的B气候具有特征,那么朝鲜半岛上的B气候具有特征,其气温的、、、及年降水量都介于我国和日本的B 气候类型之间。

(1)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2) 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 低 高 我国受大陆影响,冬季气温低,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的位置偏南;日本受海洋影响较大,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大陆高,因此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的位置偏北(3)海洋性 过渡性 最高值 最低值 年较差 1.中国与日本是亚洲的邻国,但是近现代的两国关系却充满着荆棘、曲折,甚至血泪。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日本一月份的等温线分布图: (1)描述日本一月份的等温线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答案:分布特征:太平洋沿岸与海岸线平行;日本海沿岸向高纬度凸出;中部地区向低纬度凸出;南北等温线的数值相差很大,达16度。

影响因素:东部:海路热力性质差异和日本暖流西部:洋流的影响中部: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和地形南北相差较大:纬度因素(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日本经济发展的条件。

(4分)答案:有利条件: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海运便利;科技发达;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素质高。

不利条件:国内矿产资源缺乏,国内市场狭小2.分析上面图表,回答问题(1)一艘巨型油轮于当地时间2004年12月25日18时由科威特的迈哈迈油港(东三区)出发,航行一周后到达图中的城市③,到达时当地的区时为 ;在航行途中,沿途风向及主要洋流对航行有何影响?(2)根据图表资料,结合相关地理知识,说明①、②两城冬季和夏季降水的差异,并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3)根据图表资料,分析该区域与同纬度的我国东部地区相比,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有何优势与不足。

参考答案:(1)2005年1月1日24时(2日0时) 途经印度洋,逆风逆流;途经太平洋,逆风顺流。

(2)差异:冬季①城降水多于②城,夏季②城降水多于①城。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冬季该地盛行西北风,西北季风越过海洋(日本海),湿度增大,受山地抬升在①城形成地形雨,而②城处于背风坡降水少;夏季该地盛行东南季风受山地抬升在②城形成地形雨,而①城处于背风坡。

(3)优势:降水丰富,季节变化较小;不足:地形崎岖,山地广。

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东亚局部图(1)图中A 地冬季酸性气体排放量远高于B 地,而B 地的酸雨危害却比A 地严重,试用所学的气候知识分析原因。

答案:A 地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大陆性强,冬季盛行干燥的西北风,降水少,酸雨危害较轻;B 地为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海洋性强,冬季降水较多,且西北风把A 地大量酸性气体输往B 地;酸雨危害较重。

(2)C 国在经济发展中积极东进,A 国却大力开发西部,试从人口、经济、资源分布角度分析原因。

答案:俄罗斯人口相对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西部(欧洲)地区,而资源主要分布在人口较少经济落后的东部地区;中国人口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而西部地区资源丰富;俄罗斯的东进和我国的西部大开发都是为了把落后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缩小东西部的经济水平差距,促进全国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