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水文
连云港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的内容设计与实践教学模式构建

连云港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的内容设计与实践教学模式构建摘要: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关系到地学类基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内涵。
本文分析了连云港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基地的自然要素主要特点,构建了连云港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的内容和新模式,来提升学生的综合地理思维能力。
关键词:自然地理;野外实践教学;内容;模式;连云港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4-0222-03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是培养地学类专业学生的野外实践能力、科研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天然实验室,同时是地理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地学类专业课堂教学的延续,也是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实施地理类专业素质教育的必要过程。
其中,野外实习基地建设是培养地学基础研究与教学人才的重要措施和载体,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地学类基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内涵。
科学合理的实习模式以及与之相应的实习内容是提高实习效果的重要方面。
连云港市区位条件非常优越,位于我国万里海疆的中部,东临黄海,西接中原,北扼齐鲁,南达江淮,与日本及朝鲜半岛隔海相望。
作为我国沿海十四个开放城市之一的连云港市背陆面海,对内通过陇海铁路联结十一个省区,对外通航五大洲,其优越的区位条件是开展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学和人文地理学研究的良好场所。
位置理想,交通便利,横贯我国中部的交通大动脉——陇海铁路和连霍高速公路从中原地区一直伸展至海滨码头前沿,交通便利,有利于本科实践教学的进行。
早在20世纪70年代,河南大学地理系地理科学专业的多门课程就一直在连云港地区进行野外实践教学。
该区交通和食宿条件比较便利,实习地域范围适当,是高校开展自然地理学野外实践教学的理想地区。
一、连云港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基地的自然要素特点连云港地区的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要素都有其典型性和代表性,自然景观表现出鲜明的过渡性和多样性,实习内容具有基础性、典型性和代表性,具有建设实习基地的自然和区位优势。
江苏连云港港区资料

港区资料2.1.1港口地理位置港地处我国沿海中部,省东北部、黄海海州湾西南岸,南靠云台山北麓、北倚东西连岛,地理坐标34°44′32″N,119°27′28″E。
以国家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市为依托,东距国釜山港522 n mile、日本长崎港587 n mile;西至223 km、乌鲁木齐3626km;南距港383 n mile、1106 n mile;北至港342n mile、港107 n mile。
2.1.2 气象市位于省北部,属东亚季风气候,冬季受西泊利亚冷空气控制,干旱少雨,气温偏低,盛行偏北风;夏季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东南季风控制,温、湿度偏高,盛行东南风。
本规划采用新浦气象站(地理坐标34°46´N,119°10´E,距港区约20公里)、大西山海洋站(地理坐标34°47´N;119°26´E,海拔高度26.9m,距港区约6公里)的多年的观测资料统计分析。
气象、水文观测点位置见图1-2。
(一)气温本地区属东亚温带季风气候,月平均气温8月份最高,平均气温27.2℃;月平均气温1月份最低,平均气温0.9℃。
多年平均气温 14.2℃极端最高气温 38.5℃极端最低气温 -11.9℃日最高气温≥35℃的日数平均每年出现3d。
(二)降水本地区降水有显著的季节变化,每年的6~9月的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3%,其中6月份降水量最大。
而冬三月(1~3月)的降水量,仅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
多年平均降水量 882.6mm年最多降水量 1380.7 mm年最少降水量520.7 mm日最多降水量450.7 mm(1985年9月1日,为罕见特大暴雨)日降水量≥25mm的天数多年平均8.8 d。
(三)风况海洋站多年风况资料统计结果表明:该地区常风向为E向,季节分布为春、夏季E-ESE向;秋季N、NNE向;冬季NE、NNE向。
江苏连云港港区资料

江苏连云港港区资料2.1.1港口地理位置连云港港地处我国沿海中部,江苏省东北部、黄海海州湾西南岸,南靠云台山北麓、北倚东西连岛,地理坐标34°44′32″N,119°27′28″E。
以国家首批沿海开放城市连云港市为依托,东距韩国釜山港522 n mile、日本长崎港587 n mile;西至徐州223 km、乌鲁木齐3626km;南距上海港383 n mile、香港1106 n mile;北至大连港342n mile、青岛港107 n mile。
2.1.2 气象连云港市位于江苏省北部,属东亚季风气候,冬季受西泊利亚冷空气控制,干旱少雨,气温偏低,盛行偏北风;夏季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东南季风控制,温、湿度偏高,盛行东南风。
本规划采用连云港新浦气象站(地理坐标34°46´N,119°10´E,距港区约20公里)、大西山海洋站(地理坐标34°47´N;119°26´E,海拔高度26.9m,距港区约6公里)的多年的观测资料统计分析。
气象、水文观测点位置见图1-2。
(一)气温本地区属东亚温带季风气候,月平均气温8月份最高,平均气温27.2℃;月平均气温1月份最低,平均气温0.9℃。
多年平均气温14.2℃极端最高气温38.5℃极端最低气温-11.9℃日最高气温≥35℃的日数平均每年出现3d。
(二)降水本地区降水有显著的季节变化,每年的6~9月的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3%,其中6月份降水量最大。
而冬三月(1~3月)的降水量,仅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
多年平均降水量882.6mm年最多降水量1380.7 mm年最少降水量520.7 mm日最多降水量450.7 mm(1985年9月1日,为罕见特大暴雨)日降水量≥25mm的天数多年平均8.8 d。
(三)风况连云港海洋站多年风况资料统计结果表明:该地区常风向为E向,季节分布为春、夏季E-ESE向;秋季N、NNE向;冬季NE、NNE向。
连云港市水资源公报

连云港市水资源公报目录一、概述二、水资源量三、蓄水动态四、水资源利用五、用水指标六、水环境概况七、重要水事一、概述连云港市地处我国沿海中部的黄海之滨、江苏省的东北部、淮河流域沂沭泗水系的下游。
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西部与徐州市、宿迁市相邻;南部与淮安市、盐城市相连;西北及北部与山东省的临沂市、日照市接壤。
位于南北过渡和陆海过渡的交汇点,是国际通道“新亚欧大陆桥”(中国境内为陇海铁路)东端桥头堡,河海相通、港路相接、水陆空相连,地理位置优越。
连云港市下辖赣榆县、东海县、灌云县、灌南县四县和新浦、海州、连云三区及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2009年全市总人口490.64万人;辖区总面积7499.91km2(占全省总面积7.44%),其中,平原区面积为5292.91 km2,占全市总面积的70.6 %,山丘区面积为1726.00 km2,占全市总面积23.0%,水域面积为481.00 km2,占全市总面积6.4%。
随着国家沿海战略规划“三极、一带、多节点”空间布局实施,连云港市以建设连接长三角与环渤海的国际性海港城市为目标,打造一体两翼沿海产业走廊,做好沿海产业走廊与东陇海产业走廊的交接工作,形成“T”字型的双向隆起的产业高地,带动连云港市腾飞。
连云港市属暖温带南缘湿润性季风气候,兼有暖温带和北亚热带气候特征,四季分明。
多年平均气温14.0℃,多年平均降水量 906.5mm(1956~2009年系列),多年最大降水量1271.4mm(2000年),多年最小降水量450.8mm(1966年),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汛期(5~9月),多年平均汛期降水量约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0%。
二、水资源量(一)降水量2009年全市平均降水量767.2mm,折算降水总量57.5亿m3,比多年平均值906.5mm(1956~2009年系列)偏小15.4%,属于偏枯水年份,2009年连云港市代表站年降水量与多年降水量平均值比较见图2-1。
连云港附近海域潮汐与潮流特征分析

连云港附近海域潮汐与潮流特征分析
黄卫明;王维华;章卫胜;张金善
【期刊名称】《浙江水利科技》
【年(卷),期】2012(000)003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连云港向大型化、深水化发展,进行了大量海岸工程资料的观测和研究。
利用连云港海域近年来多次大范围水文测验资料结合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对连云港及南北翼海域潮汐和潮流进行统计分析,从潮汐潮流性质、流速大小和方向平面分布、垂线分布以及余流等角度对潮汐和潮流特征进行分析和探讨,为连云港和南北翼海域海岸工程开发和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总页数】6页(P1-5,14)
【作者】黄卫明;王维华;章卫胜;张金善
【作者单位】宁波港建设开发公司,浙江宁波315000;江苏省赣榆县水利局,江苏赣榆222103;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24;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2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714.1
【相关文献】
1.宁波北仑崎头角附近海域潮汐潮流特征分析 [J], 侯伟芬;吴俊开
2.南麂岛附近海域潮汐和潮流的特征 [J], 曾定勇;倪晓波;黄大吉
3.基于FVCOM的獐子岛附近海域三维潮汐潮流数值模拟 [J], 齐继峰;曹圣山;郭可
采;杨德周;徐振华;尹宝树
4.黄礁作业区附近海域潮汐、潮流特性研究 [J], 胡四友;李春辉;潘锡山;王扬
5.舟山本岛南部附近海域潮汐潮流特征分析 [J], 李卫丁;王燕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连云港市水资源管理

浅析连云港市水资源管理摘要:连云港市地处沂沭泗流域的最下游,处在供水网络的末梢,是著名的“洪水走廊”,又是典型的水源型缺水城市。
研究连云港水资源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索可持续的水资源利用方式,对连云港跨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水资源;管理对策;连云港市连云港民间流行一句谚语叫:头顶两盆水、腰缠三条河、脚蹬黄海潮、最怕三碰头,十分形象的说明了连云港的地理位置及面临的水问题。
连云港市地处沂沭泗流域的最下游,全市现状水域面积约7%。
两条流域性行洪河道新沂河、新沭河从境内穿过,沂、沭、泗诸水主要的行洪河道,是著名的“洪水走廊”,然而连云港水资源又面临着“水多”、“水少”、“水脏”等问题,某种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分析连云港水资源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索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及保护方式,对实现补短板、强监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连云港水资源基本情况1.水资源现状。
连云港市受季风影响,水资源现状主要表现出以下三个特点:一是水资源年内分布不均,全年降雨量近70%集中在6~9月,同时上游来水集中在汛期,多年平均约80亿m3。
由于本地降水和上游洪水相遇,大量洪水弃流入海;非汛期又因降水量少、用水量大、上游来水少,造成用水紧张。
二是人均水资源量极低,约为440 m3,仅为全国人均20%,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1000 m3的下限。
三是供需缺口大。
2019年,连云港市多年平均降水年型用水量为25.53亿m3,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为19.88亿m3,由于地表径流拦蓄能力有限,可利用水量约10亿m3,占地表径流量的50.3%,地下水资源供水量约为0.23亿m3。
对外调水依赖程度较高,年引用外水约11亿m3,其中通过蔷薇河引用江淮水量多年平均为8.61亿m3。
特别是以我市为龙头的江苏沿海开发战略上升为国家层面,城市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产业迅速集聚,水资源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增大。
2.水资源用水效率。
连云港市在全省经济发展指标排名靠后,用水指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18年,全市万元GPD用水量105.0m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24.2m3,各领域用水相对粗放、效率偏低。
连云港海州湾海域赤潮发生与水文气象环境因子特征分析

滨海旅游业 和人 民群 众生命 财 产安 全造 成不 同程
度的影 响 ,经 济 损 失 超 过 15 0万 元 l 。其 中, 0 _ 2 ]
图 1 连 云港 海 州 湾 赤 潮 监 控 站 位
20 年赤潮 发 生 次数 要 多于 其 他年 份 ,为 4次 ; 05 该年 累计赤潮成 灾面 积也 达到 5年 中 的极值 ,为
2 赤 潮 发 生 与 水 文 气 象环 境 因子 的 关 系
赤潮 是 一 种 复 杂 的生 态 异 常 现 象 ,其 发 生
是各 种 水 文 、气 象 和 环 境 因 子 综 合 作 用 的 结
果 _ ,在 海水 中营 养 盐 和有 机 质 满 足 的条 件 下 , 3 ]
适 宜 的温度 和盐 度 、充 足 的光 照 ,配 合 合 适 的
环境条件 下爆 发 性 增 殖 或 聚集 而 引起 水 体 变 色 的一种 生态 异 常 现 象 。近 年 来 ,随 着 沿 海 地 区 经 济 的迅 猛 发 展 ,近 海 环 境 污 染 日益 加 重 ,赤 潮灾 害 频 发 ,并 呈 现 出 频 次 增 多 、面 积 扩 大 、 损 失加 重 的趋 势 。 自 2 0 0 3年 开始 ,江苏 省 根据 国家海 洋 局 的 统 一部 署 ,在 连 云 港 海 州 湾 海 域 建 立 了赤 潮监控 区 ( 1 ,在 赤 潮 高 发 期 进 行 图 ) 高频 次 、高密 度 的业 务 化 监 视 监 测 ,提 高 了针 对赤 潮灾 害的监 控 能力 。
赤潮仅 在 2 0 0 5年发生 1 ,持续 时间为 3d 次 。
*
基 金 项 目 :江 苏 省社 会 发 展 科 技 计 划 项 目 :海 洋 生 态 安 全 监 测 预警 关 键 技 术 集 成 研 究 及应 用 示 范 ( S 0 6 9 ) B 2 0 0 5
连云港港赣榆港区水文调查分析研究

天津水运工程勘察设计院 刘 杰
[ 摘
常奎元
要] 本 文通过 对连云港港赣榆 港 g _ _ s E 场 实测的水文资料进行分析, 得 出科 学的数据 分析 结论 , 确 定了海区的潮流和 潮汐性 质, 得
出客观 、 科 学的分析结论 , 为该港 区的建设发展提供 了重要的水文数据 。 [ 关键词] 赣 榆港 区 潮 汐 潮流 特征 值
汐强度较强 。 3 . 1 高低潮分析
最小潮差 平 均潮差 平均涨潮历时 ( h : m m)
3 0 0 4 1 3 5 : 2 7
( 1 ) 根 据实测资料 统计得知 , 观测海域 三个测站大 、 小潮期 间 , 高、 低潮 发生 时问基本 相同 , S W2 ( V 8 站) 测站 比其他两站 略有提 前 , 高、 低 潮平均提前 时间分别 为3 分钟 、 5 分钟 。 ( 2 ) 平均 高潮位 : 观测海域 S W1 站、 T 1 站略高 于S W2 站, 小 潮期 , 分 别为6 1 5 e m、 6 1 5 e m、 6 0 9 c m( 当地理论最低潮 面 、 下 同) ; 大潮期 , 分 别为 7 2 2 c m、 7 2 1 c m、 7 1 0 c m 。大 、 小潮期 间实测 平均 高潮位 S W1 站、 T 1 站略 高于 S W2 站。 ( 3 ) 平 均 低潮 位 : S W1 站、 T 1站略 低 于 S W2站 , 小潮期 , 分 别 为 2 8 1 c m、 2 8 3 m、 2 8 9 e m; 大潮期 , 分别 为 2 0 8 、 2 1 0 e m、 2 1 8 c m。大 、 小潮期间 实测平均低潮位 S W1 站、 T1 站略低于 S W2 站。 3 . 2 涨落潮历 时及 时差 根据本 次测验实测大 、 小潮涨落潮历 时和潮差 统计结 果 , 对本海域 潮汐涨 落历时及 时差 进行 统计。 ( 1 ) 涨、 落潮历 时 , 大、 小潮 期间实测 涨 、 落潮历 时三站 差别很小 。 观测 海域涨 、 落潮平均历 时 , 小潮分别 为 5 小时 4 2 分和 6 小时 5 5 分; 大 潮 分别为 5 小时 1 8 分和6 小时5 6 分 。观测 海域涨潮 历 时小于落 潮历 时, 平均历 时差 为 1 小 时2 5 分。 ( 2 ) 潮 差变 化 , 大、 小 潮 期 间实 测潮 差 S W1 站、 T1 站略 大于 S W2 站 。大 、 小潮平 均潮差 分别 为 4 2 0 c m、 4 1 7 c m、 4 0 2 e m, 平 均为 4 1 3 c m, 实 测涨潮平均潮 差与落潮平 均潮差差距不 大 , 涨潮略大于落潮 。 ( 3 ) 全 潮期 间, 总体看 , 涨 潮历时小 于落潮历时 , 涨、 落潮历 时相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整体来看,黄海海流微弱,流速通常 只有最大潮流速度的十分之一左右。表层流 受风力制约,具有风海流性质。在盛行偏北 风季节,多偏南流;在盛行偏南风季节,多 偏北流。黄海环流主要由黄海暖流和黄海沿 岸流所组成。黄海暖流是对马暖流在济州岛 西南方伸入黄海的一个分支,它大致沿黄海 槽向北流动,平均流速约10厘米/秒。它是 黄海外海水的主要来源,具有高盐特征,但 在北上途中逐渐变性。当它进入黄海北部时 已成为余脉,再向西转折,经老铁山水道进 入渤海时,势力已相当微弱。
东海水晶是世界天然水晶原料集散地,, 有着“水晶之都”美誉的江苏省连云港市东 海县,东海水晶,以蕴藏量大,质地纯正而 著称于世。东海水晶的开发利用可追溯到19 世纪,但真正普及为人们所熟知是近几十年 来的事,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当年政府水晶 节的连续成功举办,许多人通过水晶认识了 东海,许多企事业单位通过对水晶的需求认 识了东海的水晶企业。巨大的贸易量使东海 事实上成为了世界水晶的集散地。
海浪 北部一般以风浪为主,南部则多见涌浪。从9月 至翌年4月,北部多西北浪或北浪,南部以北浪为主。 6~8月,北部多东南浪或南浪,南部以南浪为主。 风浪秋冬两季最大,浪高常有2.0~6.0米;当强大 寒潮过境时、浪高有时达3.5~8.5米。春、夏季风 浪稍小,一般为0.4~1.2米。如有台风过境,浪高 则可达6.1~8.5米。夏季台风来临时在南黄海西部 沿岸曾观测到 8.5米的波高。大浪区出现在成山角 和济州岛附近海区。黄海的涌浪,夏、秋季大于冬 季,浪高一般多为0.1~1.2米,受台风侵袭时,可 出现2.0~6.0米的涌浪。
黄海暖流和黄海沿岸流的基本流向终年比较 稳定,流速皆有夏弱冬强的变化。黄海暖流及其 余脉北上,而黄海沿岸流南下,形成气旋式的流 动。夏季,特别是在北黄海,此气旋式的流动因 黄海冷水团密度环流的出现而趋于封闭。与此同 时,黄海环流的流速也得到加强。
温度和盐度 黄海的温度和盐度地区差异显著,季节变化和 日变化较大,具有明显的陆缘海特性。由南向北, 由海区中央向近岸,温度和盐度都几乎均匀地降低。 冬季,随着黄海暖流势力加强,高温高盐水舌一直 伸入黄海北部,温度和盐度水平梯度较大,近岸区 域温度和盐度较低,中部较高,济州岛附近最高。 温度和盐度的垂直分布从上到下均匀一致。夏季, 上层水的温度升至最高,全区盐度普遍降低。表层 水温南部略高于北部;近岸区域,多出现孤立的弱 低温区。鸭绿江口和长江口外形成低盐水舌,后者 可影响到南黄海西南部。
田湾核电站是我国九五”计划开工的 重点核电建设工程之一。 厂址位于江苏省 连云港市连云区田湾,厂区按4台百万千瓦 级核电机组规划,并留有再建4台的余地。 一期工程建设2台单机容量106万千瓦的俄 罗斯AES-91型压水堆核电机组,设计寿命 40年,年平均负荷因子不低于80%,年发电 量达140亿千瓦时。
连云港位于位于鲁中南丘陵与淮北平原 的结合部,陇海铁路终点(亚欧大陆桥东方 桥头堡),东濒黄海,与朝鲜、韩国、日本 隔海相望;北与山东郯城、临沭、莒南、日 照等县市接壤;西与徐州新沂市、宿迁市沭 阳县毗邻;南与淮安市涟水、盐城市响水2 县相连。
连云港港位于江苏省的东北端的连云港 市. 港口北倚长6㎞的东西连岛天然屏障, 南靠巍峨的云台山,为横贯中国东西的铁路 大动脉——陇海、兰新铁路的东部终点港。 与韩国、日本等国家主要港口相距在500海 里的近洋扇面内,现为中国十大港口之一, 江苏最大海港、苏北和中西部最经济便捷的 出海口、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以腹地 内集装箱运输为主并承担亚欧大陆间国际集 装箱水陆联运的重要中转港口,集商贸、仓 储、保税、信息等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 沿海商港。
潮汐和潮流
自南部进入黄海的半日潮波与山东半岛南岸 和黄海北部大陆反射回来的潮波互相干涉,在 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形成了两个逆时针向旋 转的潮波系统。无潮点分别位于成山角以东和 海州湾外。黄海大部分区域为规则半日潮,只 有成山角以东至朝鲜大青岛一一带和海州湾以 东一片海区,为不规则半日潮。潮差东部大于 西部,是世界闻名的大潮差区之一。 潮流,除烟台近海和渤海海峡等处为不规 则半日潮流外,其他区域为规则半日潮流。流 速东部大于西部。
连云港是全国十大海港之一,亿吨大 港。港口现有万吨以上泊位30个,2009年, 连云港港口共完成货物吞吐量11378.3万 吨,名列全国第八,仅次于大连港。连云 港已成为中国重要的综合性国际贸易枢纽 港,与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 1000多个港口有着密切的通航关系和贸易 往来。
黄海,西太平洋 地边缘海,全部为大 陆架所占地浅海,它 位于中国与朝鲜半岛 之间,北面和西面濒 临中国,东邻朝鲜半 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