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医药行业本科中医学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编写工作指南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腧穴解剖学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腧穴解剖学》这本书的精彩 摘录,为我们揭示了腧穴解剖学的深邃内涵和广泛应用。通过这本书的学习,我 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体的奥秘,掌握中医治疗的精髓。这本书也是我们提高医学 素养,提升临床技能的重要参考书籍。无论是对中医初学者还是临床医生,都具 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通过对《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腧穴解剖学》这本书 的目录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该书的组织结构和主题内容清晰明了。每个章节的主 题明确,内容详尽,逻辑清晰。这种目录结构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书籍 内容,同时也为后续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便利。
作者简介
这是《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腧穴解剖学》的读书笔记,暂无该书作者的 介绍。
本书对腧穴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研究方向进行了阐述。在绪论部分,详细介绍了腧穴 的定义、分类、命名原则等基本概念,以及腧穴解剖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同时,还对腧穴 解剖学的发展历程和现代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为读者全面了解腧穴解剖学提供了基础。
本书对人体的基本组织结构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等,以及这些组织在人体中的分布和作用。这些基本组织结构是理解腧穴解剖学的基础,因此本 书对它们的介绍非常详细。
这本书还充分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在讲解腧穴和人体结构时,不仅参 考了中医的有关理论,也充分借鉴了西医的现代研究成果。这种跨学科的融合, 无疑将对我们理解人体和疾病有着极大的帮助。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腧穴解剖学》是一本理论 与实践相结合,中医与西医相融合的优秀教材。无论大家是初学者还是有经验的 医生,我相信大家都能从中获得宝贵的启示和收获。
该章节详细介绍了腧穴的命名原则和分类方法,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腧穴 的基本属性和分类。
中医儿科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中医儿科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是一本非常值 得一读的书籍。它不仅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还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理论 知识和实践经验。我相信这本书对于所有中医药学专业的学生来说都是一本不可 或缺的参考书籍,它将会陪伴我们在中医药学这条道路上不断前行。
目录分析
《中医儿科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是一本由众多 知名中医儿科专家和学者共同编写的教材,旨在全面、系统地介绍中医儿科学的 基本理论和临床实践。本书对于学习和从事中医儿科领域的医护人员、研究人员 和学生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阅读感受
《中医儿科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读后感
作为一名中医药学专业的学生,我深知中医儿科学是一门极具实践性和理论 性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我曾遇到了许多困难和疑惑,但在这本《中医儿科学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的帮助下,我逐渐找到了解决这 些问题的方法。
这本书的编纂者们汇集了全国各地的中医药专家和学者,他们以深入浅出的 方式系统地介绍了中医儿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学习这本 书,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医儿科学的独特性和科学性,这让我更加坚定了从事中 医药工作的决心和信心。
内容摘要
通过对这些疾病的病因、病机进行深入讲解,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 疗方法。
再次,本书对中医儿科的辨证论治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本书详细介绍了中 医儿科临床常用的辨证方法和治疗方法,包括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本书还对 中医儿科常用方剂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方便读者在实际临床工作中使用。
该教材的目录结构严谨,内容丰富,共分为上、中、下三篇。 第十三节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症
第十五节新生儿核黄疸(高胆红素血症)的防治与光疗问题等等。第六章呼 吸系统疾病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主编、副主编、编委申报及遴选条件

附件4: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主编、副主编、编委申报及遴选条件
一、主编申报及遴选条件
1.年龄:原则上在58周岁以下。
2.职称:正高级职称。
3.从事本课程教学工作10年以上,目前仍从事该课程教学工作,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4.认真负责,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作风严谨,学术民主,在全国该学术领域有较高知名度。
5.文字表达能力强,有主编(或副主编)本课程教材或专业书籍的经验。
6.学校同意推荐其担任主编并给予工作经费及时间等方面的支持。
二、副主编申报及遴选条件
1.年龄:原则上在58周岁以下。
2.职称:副高级及以上职称。
3.从事本课程教学工作8年以上,目前仍从事该课程教学工作,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4.认真负责,作风严谨,学术民主,有协作精神,能积极主动配合主编进行各项组织协调及统稿工作。
5.文字表达能力强,有参编本课程教材或专业书籍的经验。
6.学校同意推荐其担任副主编并给予工作经费及时间等方面的支持。
三、编委申报及遴选条件
1.年龄:原则上在58周岁以下。
2.职称:原则上副高级以上职称。
3.从事本课程教学工作5年以上,目前仍从事该课程教学工作,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4.认真负责,作风严谨,学术民主,热爱教学工作,能积极配合主编、副主编进行各项编写工作。
5.文字表达能力强,有参编本课程教材或专业书籍的经验。
6.学校同意推荐其担任编委并给予工作经费及时间等方面的支持。
1。
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医药事业是我国传统医药文化的瑰宝,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为了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我国制定了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该规划旨在加强中医药综合服务能力,提高中医药的国际传播和竞争力,实现中医药事业的全面发展。
中医药与西医药不同,注重整体观念和平衡原则,重视疾病的预防和调理,具有独特的治疗方法和药物选择。
为了加强中医药综合服务能力,规划明确了以下目标:首先,加强中医药基本功的培养,提高中医师和药师的专业素质;其次,推动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结合,提高中西医联合诊疗水平;再次,加强中医药院校和医疗机构的建设,提高医疗设备和诊疗条件;最后,加强中医药科研和人才培养,推动中医药学科的发展和创新。
为了提高中医药的国际传播和竞争力,规划明确了以下目标:首先,加强中医药国际交流和国际标准的制定,提高中医药在国际上的认可度和影响力;其次,推动中医药在国际市场的推广和应用,拓宽中医药的使用范围和市场份额;再次,加强中医药的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创新,提高中医药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最后,推动中医药服务的国际化和跨国合作,提高中医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合作水平。
为了实现中医药事业的全面发展,规划明确了以下任务:首先,加强中医药政策的制定和管理,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政策支持;其次,加强中医药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挖掘中医药的疗效和药效;再次,加强中医药的市场监管和质量安全管理,保证中医药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最后,加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提升中医药文化的社会认同和价值。
在实施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过程中,需要解决一些问题和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中医药的科学性和疗效问题需要得到解答和验证,以提高中医药的信任度和影响力;其次,中医药的教育和培训需要加强,提高中医师和药师的专业水平和临床技能;再次,中医药的市场竞争力需要加强,提高中医药产品的质量和市场占有率;最后,中医药的国际传播和合作需要加强,提高中医药的国际竞争力和合作水平。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十三五规划教材书目

北京中医药大学
978-7-5132-3441-2
43.00
2016年8月
专业基础课
16
金匮要略※
范永升
浙江中医药大学
978-7-5132-3329-3
42.00
2016年8月
专业基础课
17
温病学※
马健
南京中医药大学
978-7-5132-3436-8
39.00
2016年8月
专业基础课
18
中医内科学※
35.00
2017年8月
公共基础课
3
传统体育
李永明/吴志坤
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
978-7-5132-3520-4
55.00
2016年12月
公共基础课
4
科研思路与方法
刘涛/季光
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
978-7-5132-3366-8
38.00
2016年9月
公共基础课
5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
43.00
2017年8月
专业选修课
66
医学生物学
王望九
安徽中医药大学
978-7-5132-2811-4
46.00
2016年10月
专业选修课
67
医学遗传学
吴勃岩/赵丕文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
978-7-5132-4074-1
45.00
2017年7月
专业选修课
68
医学免疫学
刘文泰
河北中医学院
978-7-5132-4195-3
65.00
2016年11月
专业选修课
46
中医食疗学
中医教材十三五和十四五

中医教材十三五和十四五
中医教材在“十三五”和“十四五”规划期间都扮演着重要的
角色。
在“十三五”规划期间,中医教材的编写和修订工作得到了
加强和推进。
这一阶段,中医教材的编纂注重了对中医基本理论、
诊断、治疗方法等方面的系统总结和归纳,以及对临床实践经验的
整理和提炼。
同时,也加强了对中医药文化、历史渊源等方面的阐述,以促进中医药传统知识的传承和发展。
在“十四五”规划期间,中医教材的编写将继续深化和完善。
随着中医药国际化的进程加快,中医教材的编纂也需要更多地考虑国际接轨的需求,加强对国际学
术交流和合作的内容安排,以提升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同时,也需要更加注重对中医药现代化、科技化的要求,促进
中医药理论与现代医学相结合,推动中医药的创新发展。
总之,
“十三五”和“十四五”期间的中医教材编写都将秉承传统与创新
相结合的理念,不断完善和提升中医教育质量,促进中医药事业的
发展。
国家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

国家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一、规划背景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理论体系。
然而,在现代化进程中,中医药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推动中医药事业的现代化和全面发展,国家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应运而生。
二、规划目标1.加强中医药的科学研究。
通过加大科研投入,推动中医药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高中医药疗效和安全性,并加强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的结合。
2.提升中医药的医疗服务水平。
加强中医药的临床诊疗能力,推动中医药与西医的合作,提高综合医疗服务的水平。
同时,加强中医药的基层医疗服务,提高中医药在健康管理中的作用。
3.培养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
加大对中医药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中医药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推动中医药教育的和创新。
4.加强中医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通过开展国际交流活动,推广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提升中国中医药的国际地位,促进中医药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推广。
三、规划重点1.加强中医药科学研究。
推动中医药理论和临床的科学研究,提高中医药科学研究的水平和质量。
加强中医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推动中医药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2.推动中医药临床服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制定中医药临床服务规范和标准,加强中医药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监管,推动中医药临床服务的现代化进程。
3.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
通过加大对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投入,提高中医药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推动中医药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4.提升中医药现代化水平。
加强中医药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推动中医药现代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提高中医药现代化水平。
5.加强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
通过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医药在国际上的传播和推广,提升中医药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和地位。
四、规划实施1.加大财政投入。
国家将加大对中医药事业的财政投入,通过增加财政补贴和优惠政策来支持中医药的科学研究和医疗服务。
2.加强政策支持。
北京中医药大学“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北京中医药大学“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北京中医药大学“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三五”时期(xx2020年的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和重大改革举措,谋划好学校进一步改革发展的时间表与路线图,进一步夯实办学基础,突出办学特色,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三.组织机构学校成立“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组织机构,包括:“三五”规划领导小组.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小组.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小组。
各学院/附属医院应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由院长牵头组织完成“三五”规划的制定工作。
学校各单位.各部门负责人要根据“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安排,密切配合并积极参与此项工作,安排专人负责资料的提供工作,做好组织协调工作。
四.规划体系及编制任务分工(一)规划体系学校“三五”规划体系由学校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学院规划组成:1.总体规划:《北京中医药大学“三五”事业发展规划》2.专项规划:(1)《北京中医药大学“三五”人才队伍建设规划》(2)《北京中医药大学“三五”学科建设规划》(3)《北京中医药大学“三五”信息化建设规划》3.学院/附属医院规划:各学院/附属医院根据学校“三五”规划的总目标,结合发展实际编制学院/附属医院规划。
(二)编制任务分工1.《北京中医药大学“三五”事业发展规划》,下设11个工作组,由各组长单位负责组织各版块内容的编制工作,由发展规划处汇总。
总体目标和指导思想编制工作组组长单位:发展规划处教育教学规划编制工作组组长单位:教务处.研究生院学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组组长单位:发展规划处科学研究规划编制工作组组长单位:科技处医疗卫生规划编制工作组组长单位:医院管理处队伍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组组长单位:人事处学生工作规划编制工作组组长单位:学工部.研究生院对外合作规划编制工作组组长单位: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党校办校园规划与条件支撑规划编制工作组组长单位:基建处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编制工作组组长单位:组织部制度与文化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组组长单位:党校办2.专项规划(1)《北京中医药大学“三五”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组长单位:人事处(2)《北京中医药大学“三五”学科建设规划》组长单位:发展规划处(3)《北京中医药大学“三五”信息化建设规划》组长单位:基建处3.《北京中医药大学×××学院/附属医院“三五”发展规划》:各学院/附属医院负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
全国中医药行业本科中医学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编写工作指南
为进一步适应新时期中医药人才培养和我国中医药行
业高等教育的需要,提高“十三五”中医药(民族医药)高等教育教材建设水平,促进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贯彻实施,主动适应新形势下对教材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发挥好教材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材办公室、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在调研总结历版教材建设经验,并认真听取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建议基础上,提出本工作指南。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和《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教研…2014‟2号)文件精神,促进中医学高等教育教材建设改革,提高教材建设水平,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更新观念。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创新教学方
法。
将“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于教材之中,着力培养学生知识传承与运用知识分析问、解决问题的能力,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岗位胜任能力,着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
科学总结。
认真总结、反思中医学高等教育近60年来教材建设的经验与不足,正本清源,创新提高;认真研究、对比国内外同类或跨学科教材,汲取国内外教材建设的先进经验;主动适应新教育观念、新形势对教材建设的新要求,编写理念先进,符合认知规律,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发展,适应学生学习需求的有质量的教材。
尊重规律。
尊重中医学学科知识传承规律,尊重中医学人才成长规律,遵循中医学教育规律。
编写可充分体现中医学学科特点、有利于中医学人才成长、符合中医学教育规律的教材。
完善体系。
积极进行中医学课程体系研究,完善、优化中医学课程体系与结构,探索基于先进教育理念指导下的课程体系改革,建设若干创新性课程,编写一批创新性教材。
创新发展。
主动适应现代教育理论与学习理论的发展,创新教材编写体例与编写方式。
积极应对互联网、移动媒体技术对教育形态的影响,探索信息时代下的教材形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教材功能,创新教材形式,探索建立教材、教辅以及纸质、多媒体、网络移动技术有机结合、立体化的教材体系。
二、建设原则
坚持教材的目标性与适用性。
教材必须符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
必须符合课程和专业培养目标。
教材必须定位准确,符合本科教育特点与规律。
坚持教材的科学性与公认性。
教材必须内容科学、准确,名称、术语必须规范,体例、体系必须具有逻辑性,各课程教材之间必须有序衔接,有机联系。
教材知识体系必须得到学术界公认,个人见解或尚未定论的内容不得写入教材。
坚持教材的基础性与发展性。
坚持教材的基础性。
坚持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理论的“三基”原则,重点突出,内容精当。
在基础性前提下,还必须在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建立正确的思维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材必须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与实践紧密结合,以提高临床实践能力为目的,必须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主要举措
完善教材建设与主编、副主编遴选机制,建立主编(副主编)盲选机制,建立主编教材研究报告与教材编写计划报告制度。
加强过程管理。
建立教材中期审查与评估制度。
建立教材质量审核制度。
成立教材质量审核委员会(组),对教材进行质量审核,形成主编、教材编写委员会、教材质量审核委员会(组)各负其责的教材质量保障机制。
建立教材质量跟踪评价机制。
推进教材质量跟踪调查、信息反馈工作,实施教材质量信息反馈制度。
建立教材公示、公布制度。
定期公布、公示教材主编及编委会遴选、中期审查及审核、质量跟踪情况,接受学校、学生与社会监督与评价。
加强教材培训工作。
新教材出版后,组织区域性或全国性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教材的把握能力。
加强教材选用指导与监督工作。
促进院校完善教材选用相关制度,建立健全教材选用机制,确保高质量教材进课堂。
四、组织管理
教材建设的组织与管理工作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领导下,充分发挥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教材建设研究会的作用,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材办公室、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组织实施。
五、工作安排
2015年1~3月,启动、完成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学类)主编、副主编、编委遴选工作。
2015年4月,确定主编人选。
2015年5月~2016年6月,组织开展教材改革研究与教材编写方案论证工作,完成教材编写、出版工作。
2016年1~9月,完成质量审核和新教材师资培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