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受热过程和气温讲解

合集下载

气温--大气受热过程(附带气温的描述和影响因素)

气温--大气受热过程(附带气温的描述和影响因素)

气温—大气受热过程一、大气分层名称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高度0—12km12—50km50km以上气流状况上升和下沉平流现象天气现象飞机航天器1、两个来源地球大气受热能量的根本来源:太阳辐射。

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地面辐射。

2、两大过程地面增温: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大气增温:地面被加热,并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

3、两大作用削弱作用:大气层中的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

保温作用:C大气逆辐射对近地面大气热量的补偿作用。

特别提醒:任何物体温度最高时,其辐射最强。

就某一地区而言,地方时12点时,太阳辐射最强;地方时13点时,地面温度最高,地面辐射最强;地方时14点时,大气温度最高,大气辐射(包括大气逆辐射)最强。

三、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1、大气保温作用原理的应用(1)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带来全球气温升高温室气体(CO₂、甲烷等)→排放增多→吸收地面辐射增多→气温升高→全球变暖(2)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①采用塑料大棚发展反季节农业,利用玻璃温室育苗等。

塑料薄膜、玻璃能使太阳短波辐射透射进入棚内或室内,而地面长波辐射却不能穿透塑料薄膜或玻璃把热量传递出去,从而使热量保留在塑料大棚和玻璃温室内。

②人造烟雾、浇水防冻。

秋冬季节,我国北方常用人造烟雾来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地里的农作物免遭冻害。

浇水可增加空气湿度,增强大气逆辐射;水汽凝结释放热量;水的比热容大,浇水可减小地表温度下降的速度和变化幅度,减轻冻害。

③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2、利用大气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多寡(1)高海拔地区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2)内陆地区(如我国西北地区)气候较为干旱→晴天多、阴雨天气少→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3)湿润内陆盆地(如四川盆地)3、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主要从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去分析。

二轮复习大气的受热过程和气温课件

二轮复习大气的受热过程和气温课件
温室气体浓度的变化会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 收和再辐射,进而影响地表温度。
03 气温的时空变化
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气温的日变化
一天中,由于太阳辐射的周期性变化,气温也会随之发生周期性变化。通常, 日出前最低,日出后逐渐升高,午后达到最高值,之后又逐渐降低,日落后回 到最低值。
气温的年变化
一年中,由于太阳辐射的季节性变化,气温也会随之发生季节性变化。通常, 夏季最高,冬季最低。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减少,从而影响地球表面的 温度和气候变化。
大气受热过程
大气受热主要通过吸收和重新 辐射热量来实现。
大气中的水汽、臭氧和气溶胶 颗粒等能够吸收和重新辐射热 量,从而加热大气。
大气的受热过程是一个复杂的 物理过程,它涉及到许多因素 ,如大气的温度、湿度、压力 、风速等。
土地利用变化对气温的影响
森林砍伐
大规模的森林砍伐导致地表反照 率增加,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
进而影响气温。
土地覆盖变化
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如从森林 变为农田或城市,也会影响地表
反照率和温度。
农业活动
农业活动如耕作、灌溉等也会影 响地表反照率和温度,进而影响
气温。
THANKS 感谢观看
城市化对气温的影响
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中建筑物、道路和工业设施 等吸收和重新辐射热量,使城市 地区的气温高于周围农村地区,
形成城市热岛效应。
温度逆增
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下垫面的改变 导致地表反照率发生变化,进而影 响气温。
气候变化适应性
城市化对气温的影响需要引起关注 ,采取措施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 提高城市气候变化适应性。
气温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变化

大气受热过程及其对气温的影响

大气受热过程及其对气温的影响
大气受热过程及其对气温的影响
【回顾】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
强弱影响要素 过程和原理 影响结果
太阳辐射分布不均, 太阳辐射分布不均,太阳高度大 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 纬度 太阳高度角) 的地区, (太阳高度角) 的地区,太阳辐射强度大 度地区递减 高海拔地区太阳辐射穿越路径短、 同纬度地区, 高海拔地区太阳辐射穿越路径短、 同纬度地区,海拔越 地形 海拔高度) 空气稀薄、多晴朗天气, (海拔高度) 空气稀薄、多晴朗天气,日照强 高地区太阳辐射越强 度大、时数长 度大、
[课堂训练题] 课堂训练题]
读图分析, 读图分析,青藏Hale Waihona Puke 区太阳辐射很强而气温却很低!为什么?
中 国 太 阳 能 分 布
解题步骤二:提取信息并依据信息推测判定相关结果 解题步骤二: 提取有效信息 推测判定过程
太阳高度较大
推测判定结果
削弱作用小 日照强度大 削弱作用小 日照强度大 削弱作用小 日照强度大 日照时数长
读图分析, 读图分析,青藏地区太阳辐射很强而气温却很低!为什么?
中 国 太 阳 能 分 布
解题步骤三:简洁归纳, 解题步骤三:简洁归纳,规范表达
【1】青藏高原纬度较低、海拔最高、高原上大气的密 青藏高原纬度较低、海拔最高、 度小(空气稀薄),青藏高原地区晴天多,上述原因, ),青藏高原地区晴天多 度小(空气稀薄),青藏高原地区晴天多,上述原因, 使折射、散射和吸收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大 使折射、 减弱、日照时数长,从而使太阳辐射增强。所以, 减弱、日照时数长,从而使太阳辐射增强。所以,青藏 高原是我国太阳年总辐射最高的地区。 高原是我国太阳年总辐射最高的地区。 【2】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层中云量少, 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层中云量少, 大气逆辐射弱,大气保温作用很差, 大气逆辐射弱,大气保温作用很差,不能很好地保存地 面辐射的热量;加上高原上风速较大, 面辐射的热量;加上高原上风速较大,更不利于热量的 积累和保持。所以, 积累和保持。所以,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气温很 低。

大气受热过程与气温

大气受热过程与气温

大气受热过程与气温嘿,朋友们!咱今天就来聊聊大气受热过程与气温这档子事儿。

你想想看,这大气就像一个神奇的大舞台,各种过程在上演呢!太阳就像个超级大明星,源源不断地把能量洒向地球。

这太阳光穿过大气层的时候,一部分被散射啦,就好像大明星的光芒被稍微挡了一挡。

然后呢,地面这个忠实粉丝就开始接收太阳光的温暖啦,地面被晒热了,这温度可不就上去了嘛!这地面受热后,也不含糊呀,它也开始向外辐射能量。

就好比你吃了顿大餐,有了能量,也得散发出来不是?这地面辐射出来的能量,一部分被大气吸收啦,大气也就跟着热乎起来。

咱再说说气温。

这气温可真是个调皮的家伙!有时候高得让人直冒汗,有时候又低得让人直哆嗦。

它就像个爱变脸的小孩子,一会儿高兴了,温度蹭蹭往上涨;一会儿不高兴了,温度又哗哗往下掉。

你说为啥夏天热冬天冷呢?这就跟大气受热过程有很大关系呀!夏天的时候,太阳照射时间长,强度大,地面吸收的热量多,气温自然就高啦。

冬天呢,太阳好像也变懒了,照射时间短,强度也小了,地面吸收的热量少,气温可不就低了嘛。

咱生活中也有很多跟大气受热过程和气温相关的有趣事儿呢!比如夏天你去海边,为啥感觉海边比内陆凉快呢?这就是因为海水的比热容大呀,吸收同样的热量,温度升高得没那么快。

就好像一个大胖子和一个瘦子同时吃一碗饭,胖子感觉不咋饱,瘦子可能就撑得不行啦!海水这个“大胖子”就起到了调节气温的作用。

还有啊,为啥城市里有时候比农村热呢?这是因为城市里有那么多高楼大厦、水泥路,这些可都是会吸收热量的呀!农村呢,有大片大片的绿地,就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凉爽的毯子。

大气受热过程和气温,这可真是跟咱的生活息息相关啊!咱得好好了解了解它们,才能更好地适应这多变的天气呀!所以说,咱可不能小瞧了这看似普通的大气和气温,它们里面的学问大着呢!它们就像一对形影不离的好伙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我们生活中的气候变化。

咱可得跟它们好好相处,这样才能让咱的生活更加舒适、美好呀!。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气温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气温

读某工业区不同时段气温垂直分布图,完成12~13题。
由于太阳辐射引起逆温的生消过程。
12.该地当日大气污染加剧的主要原因是 A.地面辐射减弱 B.大气逆辐射减弱 C.空气水平运动减弱 D.空气对流运动减弱 13.下列时段空气质量最好的是 A.19∶00~22∶00 B.04∶00~07∶00 C.07∶00~10∶00 D.13∶00~16∶00
总结:影响某地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
纬度、天气、地势、 日照时间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物体辐射定律:物体温度愈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 愈短(称为短波辐射);温度愈低,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 长愈长(称为长波辐射)。 太阳辐射——短波辐射 地面辐射——长波辐射 大气辐射——长波辐射
对流层中的CO2、H2O主要吸收红外线长 波辐射,所以大气主要靠吸收地面辐射 而增温,对太阳辐射吸收的却很少。因 此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
大气和地面的 反射散射34% 太阳辐射 100% 太阳常数 8.24J/cm2∙min
散射
大气上界
大气吸收19% 大 气
反射
地面吸收47%
三、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臭氧:主要吸收波长较短的_________ 紫外线 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波长较长的 吸收 红外线 _________ (有选择性) 可见光 吸收得很少 对能量最强的_________
思考:降水的形成条件? 凝结核(杂质)
空气的上升运动(降温)
前提: 空中有云(水汽) 人工降雨 一般措施: 播撒干冰(降温)
播撒碘化银(凝结核)
人类活动影响着大气的成分和含量
燃烧矿物燃料→CO2增加→“温室效应”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气温课件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气温课件
大气的受热过程 和蔼温课件
目录
• 大气的受热过程 • 大气的气温变化 • 大气中的热量传输 • 大气中的能量平衡 • 大气中的温室效应
01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辐射的传
太阳辐射是太阳以电磁波的情势向外发送的能量,它是地球大气的主要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在传输过程中,会受到大气中气体分子和蔼溶胶粒子的吸取和散射作用, 导致太阳辐射强度随高度增加而减小。
太阳辐射的传输方式主要包括直接辐射、漫射辐射和反射辐射。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取
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和蔼溶胶粒子 能够吸取太阳辐射能量,其中水 汽、二氧化碳和臭氧是主要的吸
取气体。
吸取作用会导致太阳辐射能量减 少,从而影响大气的温度和化学
组成。
吸取作用对不同波长的太阳辐射 有不同的影响,导致大气温度和 化学组成在垂直方向上出现差异
温室效应增强
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增强,进而影响全球气候 。
极端气候事件增多
能量平衡的破坏可能导致极端气候事件如暴雨、干旱、台风等增多 。
冰川融化与海平面上升
能量平衡的破坏可能导致冰川融化,进而导致海平面上升。
05
大气中的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的定义和原理
温室效应定义
大气层能够让阳光透进来照射地面, 禁止地面热量散发出去的自然现象。
甲烷
对红外辐射有强吸取力,但含量相 对较少。
温室效应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事件增多等。
应对措施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能源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植树造林等。
THANKS
感谢观看
热辐射的传输不受物质的阻挡,可以穿越空间和透明介质。在大气中,太阳辐射 通过短波辐射的情势被大气吸取、反射和散射,进而量平衡的原理

气温--大气受热过程(附带气温的描述和影响因素)

气温--大气受热过程(附带气温的描述和影响因素)

⽓温--⼤⽓受热过程(附带⽓温的描述和影响因素)⽓温—⼤⽓受热过程⼀、⼤⽓分层名称对流层平流层⾼层⼤⽓⾼度0—12km12—50km50km以上⽓流状况上升和下沉平流现象天⽓现象飞机航天器1、两个来源地球⼤⽓受热能量的根本来源:太阳辐射。

近地⾯⼤⽓主要、直接的热源:地⾯辐射。

2、两⼤过程地⾯增温:⼤部分太阳辐射能够透过⼤⽓射到地⾯,使地⾯增温。

⼤⽓增温:地⾯被加热,并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传递热量。

3、两⼤作⽤削弱作⽤:⼤⽓层中的⽔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

保温作⽤:C⼤⽓逆辐射对近地⾯⼤⽓热量的补偿作⽤。

特别提醒:任何物体温度最⾼时,其辐射最强。

就某⼀地区⽽⾔,地⽅时12点时,太阳辐射最强;地⽅时13点时,地⾯温度最⾼,地⾯辐射最强;地⽅时14点时,⼤⽓温度最⾼,⼤⽓辐射(包括⼤⽓逆辐射)最强。

三、⼤⽓受热过程原理的应⽤1、⼤⽓保温作⽤原理的应⽤(1)温室⽓体⼤量排放带来全球⽓温升⾼温室⽓体(CO?、甲烷等)→排放增多→吸收地⾯辐射增多→⽓温升⾼→全球变暖(2)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些现象:①采⽤塑料⼤棚发展反季节农业,利⽤玻璃温室育苗等。

塑料薄膜、玻璃能使太阳短波辐射透射进⼊棚内或室内,⽽地⾯长波辐射却不能穿透塑料薄膜或玻璃把热量传递出去,从⽽使热量保留在塑料⼤棚和玻璃温室内。

②⼈造烟雾、浇⽔防冻。

秋冬季节,我国北⽅常⽤⼈造烟雾来增强⼤⽓逆辐射,使地⾥的农作物免遭冻害。

浇⽔可增加空⽓湿度,增强⼤⽓逆辐射;⽔汽凝结释放热量;⽔的⽐热容⼤,浇⽔可减⼩地表温度下降的速度和变化幅度,减轻冻害。

③果园中铺沙或鹅卵⽯不但能防⽌⼟壤⽔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果的糖分积累等。

2、利⽤⼤⽓削弱作⽤原理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多寡(1)⾼海拔地区地势⾼→空⽓稀薄→⼤⽓的削弱作⽤弱→太阳能丰富(2)内陆地区(如我国西北地区)⽓候较为⼲旱→晴天多、阴⾬天⽓少→⼤⽓的削弱作⽤弱→太阳能丰富(3)湿润内陆盆地(如四川盆地)3、昼夜温差⼤⼩的分析主要从⼤⽓的削弱作⽤和保温作⽤去分析。

气温-大气受热过程及影响因素

气温-大气受热过程及影响因素
(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病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6分)
纬度高(48°N附近), 冬季寒冷而漫长,害 虫(虫卵)不易越冬; 夏季气温日较差大, 日低温较低,不利于 虫害生存和繁殖
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等的作用下,在原地 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岩石化学成分的作用叫物理风化作用. 通常情况下,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据 此完成1~2题.
思考:如果某地阴雨 天气多,气温日较差 是增大还是缩小?如 果是大面积湖泊呢?
读气温日变化曲线图,回答:
1.A、B两条曲线中,可能表示阴 天气温变化的是
2.如果是海陆差异,表示陆地气 温变化的是
3.若图示为我国某城市8月份两条街道的气温日变化曲线,
则图中代表绿化街道气温变化的是
,由此说出绿地
对城市的主要作用。
气温年较差小于10°C,海洋性显著 气温年较差大于15°C,大陆性特征明显
气温年较差的分布规律:
(1)陆地气温年较大; (2)海洋气温年较差较小; (3)高原地区气温年较差小;
(4)温带内陆干旱区气温年较大,热带沙漠区气温年较差小; (5)热带地区年较差最小,温带地区最大。
气温年较差变化的影响因素
1.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B
四条曲线分别是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 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首先膜内有保温作用,应高于 当地的实际温度,排除③④。枯雪年,降水少,总体温度低,大气对太阳 辐射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都弱,所以气温日较差大。丰雪年降水多,云 层厚温差小,且积雪覆盖有保温作用,所以选②。
(5)下垫面性质
①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 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陆地上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且距海越 远,日较差越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
拔较高(2分),夏季气温低
于同纬度地区(2分);冬季

25° (因北部山地阻挡)受冬季风
影响较小(2分),气温高于
图7
同纬度地区(2分);因此,
气温年较差较小。
4、气温
(一)概念 (二)定量高低特点
(三)定性变化特点(时空) 1.时间上 2.空间上 ●垂直方向
4、气温
(一)概念
(二)定量高低特点
(三)定性变化特点(时空) 1.时间上 2.空间上 ●垂直方向 ●水平方向
(10年四川卷)36(2)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
简述130°经线以东地区气温分布的显著特点。(6分)
气温分布特点:气温由 东南向西北(或由南向 北)递减(2分),
单位距离气温差沿海大 于内陆(或东南部大于 西北部)(2分),
低温中心位于图示区域 的东北角(2分)。
300
沙 7556
6740 江
3000
1000
1500
2000
攀枝花
250
昆明
7556
国界 山峰/高程/米
1000
攀枝花
1000
图a
1000 1050
河75流56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000
等高线
图b
(1)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8分)
0 10 20km
因地形阻挡(2分),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寒潮)影响较小(2分);位于河 流(金沙江)谷地(2分),山高谷深,盛行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 温(2分)。(补充:河谷地区,热量不易散失;百里钢城,工业废热多)
特征:日较差大(2分) 220 且波动变化(2分)。
原因:海岸山脉波状起 伏(2分),该地受副热 带高压控制,(2分), 气流下沉,山地阻挡了
日较差
200

150
28°100
来自大西洋的东南信风 (离岸风)(2分),形 360 成热带沙漠气候,天气
700 图 a

图b
50
西

图c
晴朗。(2分)
(08年全国卷2)36.(1)D湖泊(图a)的湖面海拔约 3800米,降水资料如图b所示。D湖沿岸地区地形平坦。
4、气温
(一)概念
(二)定量高低特点
(三)定性变化特点(时空) 1.时间上 ●日变化 (日较差) 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 高纬度<低纬度; 成因? 分析的一般思路:
4、气温
(一)概念
(二)定量高低特点
(三)定性变化特点(时空) 1.时间上 ●日变化 (日较差) ●年变化 (年较差) 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 高纬度>低纬度; 成因? 分析的一般思路:
简 单 形式
全球性表现
三季 圈风 环环 流流
大气受热过程
热 力
大 气
天 气
气流系统
环 流
运 动
系 统
锋面系统
第二章 大气
大气受热过程和气温
1、概念: 辐射、长/短波 2、过程:
外太空 大气 地面
1、概念: 辐射、长/短波 地面是近地 面大气主要
2、过程: 3环节2作用 直接的热源
3、应用: ●全球变暖 ●气温日变化
(2014四川联测促改1)14.(1)我国某区域气温年较差等值 线(单位:℃)分布图。
简述图示区域沿北纬28°纬线气温年较差变化特点,并分析影 响西部年较差大小的原因。(12分)
110°
115°
变化特点:气温年较差自东向
29° 西递增(2分);气温年较差 变化梯度西部大于东部(2
分);
M
R
原因:西部位于云贵高原,海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6.5 9.0 13.0 18.0 22.0 25.0 27.5 27.5 23.0 18.0 13.5 8.0
降水量 (mm)
16
17
31
74 118 148 177 139 141 84
39
18
(2)描述该地区气温的季节特征。(6分)
●烟雾喷水防霜冻 ●温室大棚 ●铺沙石增甜
4、气温
(一)概念 (二)定量高低特点
1.最常见:高和低 其 他:冬季(温和、低温、寒冷) 夏季(高温、炎热、凉爽)
2.成因分析 ★纬度 ★下垫面(海陆、地形、地势、洋流) ★大气环流 ★其他
(2013新课标卷1)36. 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 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13.6℃(昆明为 7.7℃,成都为5.5℃),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图a示意攀枝花在 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图b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
推测D湖沿岸地区气温的年变化、日变化特征,并 简述原因。(12分)
(年均温较低,)年变化(年较差)较小(2分),因为(湖面海拔约3800米) 海拔高(2分),地处热带(低纬度地区)(2分);日变化(日较差)较大(2 分),因为海拔高(2分),空气稀薄,白天增温快,夜晚散热快(2分)。
(14年四川卷)13.(28分)图6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图,表1 是该地气候资料。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4、气温
(一)概念 (二)定量高低特点
(三)定性变化特点(时空) 1.时间上 ●日变化 (日较差) ●年变化 (年较差) ●海洋性气候日、年变化均小于大陆性气候 ●高原地区“一年无四季,一天见四季”
(2014浙江六校3月联考)36.(1)图c为该产区内沿南纬 28°的夏季日较差分布线。
描述图c南纬28°的夏季日较差东段变化特征,并据材料分析 原因。1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