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

一底 :心底 一尖 :心尖
二面 :胸肋面、膈面
三缘 :下缘、右缘、左缘 三沟 :冠状沟、前室间沟、 后室间沟
前室间支/沟 胸肋面
心尖:左心室 心底:左、右心房 心尖切迹 胸肋面:右心房、右心室 膈面:左、右心室 心尖 左缘:左心室 右缘:右心房 下缘:右心室、心尖 冠状沟:心房、心室分界 房室交点 线 后室间支/沟 前室间沟、后室间沟
肺动脉口 肉柱
三尖瓣复合体 三尖瓣环、三尖瓣、腱索 和乳头肌在功能上密切相 连,因此,将四者合称三 间瓣复合体。
隔缘肉柱 (节制索)
3、左心房
前部:左心耳
左肺上、下静脉开口 后部:五个开口 右肺上、下静脉开口 左房室口
左心耳
右 肺 上 、 下 静 脉 开 口
左房室口
4、左心室
入口:左房室口 二尖瓣
12
隔下静脉 肝静脉
肾上腺静脉
腰静脉 腰升静脉
肾静脉 睾丸静脉
4、肝门静脉
收集食管下段、胃、小肠、大 肠、胆囊、胰、和胰等腹腔不 成对器官的静脉血。 两端均与毛细血管相连, 特点:
胆囊静脉
胃左静脉 胃右静脉
且缺少功能性的静脉瓣, 肝门静脉压力过高时,血 液易发生倒流。
( 1 ) 肝 门 静 脉 的 主 要 属 支
功能 : 造血、滤血、清除衰老 血细胞、参与免役反应 脾门
第9肋 脾 切 迹
(三)胸腺 位置: 胸骨柄后方,心包上方,大 血管的前面。 形态 : 分成左右两叶,每叶呈 扁条状,新生儿和幼儿 的胸腺较大,性成熟时 最大,成人胸腺被结缔 组织代替。
二、淋巴管道
(一)毛细淋巴管
(二)淋巴管 可分为浅淋巴管和深淋巴管两种 ,管壁内有瓣膜,防止淋巴逆流 。
第9章人体生物学-第四节体液循环系统

(e)
H
肌丝
G -肌 动 蛋 白 分 子 (j)
F-肌 动 蛋 白 质 丝
(k)
(l)
(g)
(i)
肌球蛋白丝 肌球蛋白分子
(f)
(h)
(m )
(n)
轻酶解肌球蛋白 重酶解肌球蛋白
22
3、骨骼肌的收缩作用
TN-T
原肌球蛋白
TN-C 原肌球蛋白
TN-I 肌动蛋白
肌动蛋白
TN-T
TN-C TN-I
肌动蛋白
46
1、吸收的部位
➢ 小肠是营养物质被吸收的主要部位。人的小肠长度约3~ 4m,粘膜有很多环形皱襞与大量的绒毛,绒毛上皮细胞 顶端又伸出许多突起,形成微绒毛,使小肠粘膜的表面积 较小肠腔面积约增加600倍左右,达200m2以上,构成了 巨大的吸收面积。
47
48
2、吸收的机制
➢ 被动转运 ➢ 主动转运
41
肠腔 肠上皮
绒毛
肌间神经丛 粘膜下神经丛
肠系膜
固有膜 杯状细胞
肠腺
粘膜肌层 粘膜下层 内环行肌层
绒毛 粘膜上皮
淋巴滤泡
外纵行肌层 浆膜
图9-12 空肠切片图及消化管模式图(横切面)
腺体 导管
粘膜 肌织膜 外膜
42
(二)小肠内消化
1、胰液及其分泌
(1) 胰液成分和作用 (2) 胰液分泌的调节: ①神经调节;②体液调节(以体液调节为主)。
63
(三)心脏
➢ 心有四个腔,可分为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和右心室。 左、右心房间有房间隔,左、右心室间有室间隔,因而两 房间不通,两室间也互不相通。(如下图)
64
二、淋巴系统
65
第9章:循环系统疾病

WHO修订
2007年 2007年 2007年 2007年 2007年 2007年 2007年 2007年 2007年 2007年 2007年 2007年
N18.1 N18.2 N18.3 N18.4 N18.5 N18.5 N18.5† N18.5† N18.5† N18.5† N18.5† N18.5†
第九章 循环系统疾病 (I00-I99)
编码范围
本章分类的内容包括心脏、血管和淋巴管 及淋巴结,但不包括短暂性大脑缺血性发作 和相关的综合征、创伤性颅内出血和血管性 痴呆。
短暂性大脑缺血性发作和相关的综合征 (TIA),在ICD-9中将其归入循环系统疾病, 现在分类于神经系统的疾病(G45.-)。
增加细目
absence of gangrene is provided for optional
use.
0 without gangrene
1 with gangrene
Aneurysm and dissection 2009年 增加编码 I72.5 其他大脑前动脉瘤伴夹层 增加亚目 of other precerebral
二尖瓣狭窄关闭不全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三尖瓣关闭不全 •••••• 疾病编码:I08.3 二尖瓣狭窄关闭不全伴主动脉瓣及三尖瓣关闭不全
有关分类某些的说明 高血压临床分类及其扩展码
1、 高血压(I10-I15) I10 特发性高血压
• 这个类目包括了良性和恶性高血压,但没有 用亚目加以区分,对于临床检索需要扩展码 区分良性和恶性的性质。
国标/团标中00/0的使用方法
• “00”结尾
亚目标题/含有细目
I67.200 I67.201 I67.202 I67.203
循环系统

右淋巴导管
右上身的淋巴
二、淋巴循环的功能
1.回收蛋白质及运输营养物质 2.消除组织中的红细胞、细 菌、异物
1、毛细淋巴管
以粗大的盲端起于 组织间隙。比cap略粗2、
淋巴管
毛细淋巴管在回流
过程中逐渐汇合形成淋
巴管.管径细、壁薄、
瓣膜多、外形呈串珠状。
3、淋巴干
全身的淋巴管道最后汇集成9条淋巴干:
左、右颈干(收集头颈部淋巴)
第四章
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是进行血液循环动力和管道系统。
循环系统的功能:物质运输,把消化器官吸收的营
养物质和肺吸进的氧气输送到身体各器官、组织和
细胞,同时又将代谢产物排出体外,保证新陈代谢
的运行。 循环系统 心血管系统:心脏、动脉、静脉、毛细 血管
淋巴系统:淋巴管和淋巴器官
心血管系统由心、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组成 心: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动脉:把血液带离心的管道,愈分愈细
终支为上颌动脉和颞浅动脉。 在颈部的分支有: 甲状腺上动脉 舌动脉 面动脉 颞浅动脉 上颌动脉
(2)颈内动脉
营养脑和视器
3、锁骨下动脉
左侧起于主动脉弓,右侧起于 头臂干,经胸廓上口到颈根部,至
第1肋外缘移行为腋动脉,主要分
支有:
椎动脉:分布于脑和脊髓 胸廓内动脉:分布于胸前壁
心包、膈和腹直肌
甲状颈干
肱 动 脉
桡 动 脉、 尺 动 脉
掌浅弓=尺动脉末端+桡动脉掌浅支 掌深弓=尺动脉掌深支+桡动脉末端
5、胸部的动脉
主干为胸主动脉 (1)壁支:分布于腹壁 (2)脏支:分布于胸腔内 的脏器
6、腹部的动脉
主干是腹主动脉 (1)壁支:分布于腹后 壁和膈等处 (2)脏支:分布于腹腔 内的脏器
第9章人体生物学第四节体液循环系统

PPT文档演模板
•神经细 胞
•神经胶质细胞
第9章人体生物学第四节体液循环系 统
第二节 人体骨骼生物学
PPT文档演模板
第9章人体生物学第四节体液循环系 统
➢成人骨共计有206块,分为躯干骨、上 肢骨、下肢骨和颅骨四部分(图9-9)。
PPT文档演模板
第9章人体生物学第四节体液循环系 统
PPT文档演模板
第9章人体生物学第四节体液循环系 统
PPT文档演模板
➢ 神经系统
—反向弧,脑,神经
➢ 血液生物学
—血浆,血细胞,血型
➢ 血液循环系统
—心脏,血管
➢ 呼吸循环系统
—外呼吸、内呼吸及气体运输
➢ 泌尿系统
—肾的构造 ,尿的生成,排尿及其调节
第9章人体生物学第四节体液循环系 统
•人体的构成
•神经系统
•调 节
(二) 皮肤组织
PPT文档演模板
第9章人体生物学第四节体液循环系 统
二、结缔组织
➢ 结缔组织由细胞和大量细胞间质构成。 ➢ 人体的结缔组织包括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
织、网状组织、脂肪组织、软骨组织、骨组织以 及血液和淋巴等。
PPT文档演模板
第9章人体生物学第四节体液循环系 统
(一)疏松结缔组织
PPT文档演模板
第9章人体生物学第四节体液循环系 统
二、胃消化
➢ 胃的功能主要是贮 存食物和对食物进 行初步消化。胃也 不是主要的吸收部 位。
PPT文档演模板
第9章人体生物学第四节体液循环系 统
(一)胃液分泌
1、胃液成分
(1) 盐酸 (2) 胃蛋白酶 (3) 粘液 (4) 内因子
2、胃液分泌的调节
锅炉原理 第9章 自然循环原理及计算

热能与动力工程
停滞
倒流 连续水膜被破坏 水的冷却 汽的冷却 超温
膜态沸腾
传热恶化
爆管
热能与动力工程
二 蒸发管内的停滞、倒流和膜态沸腾
1. 循环停滞
• 水冷壁分成几至以至几十个独立的水循环回路。 • 炉膛中温度场分布不均; • 上升系统的结构偏差和流量分配偏差; • 虽然管屏进出口联箱的压差是相同的,但每根管子的流动速度 可能不同。受热弱的管子中,工质密度大,当这根管子的重位压 头接近于管屏的压差时,管屏的压差只能托住液柱,而不能推动 液柱的运动。这时,管内就出现了流体的停滞现象。
热能与动力工程
第二节
自然循环锅炉水冷壁的安全运行
一 影响水冷壁安全运行的主要因素
• 水质不良导致的水冷壁管内结垢与腐蚀,水冷壁受热偏差或管
内流动阻力的影响,导致个别或部分管子出现循环流动的停滞或 倒流;
• 水冷壁热负荷过大导致的管子内壁面附近出现膜态沸腾;
• 锅筒水位过低引起水冷壁中循环流量不足,甚至发生更为严重 的“干锅”; • 燃烧产生的腐蚀性气体对金属管子外壁面的高温腐蚀; • 结渣和积灰导致的对金属管壁的侵蚀; • 煤粉气流或含灰气流对金属管壁的磨损。
第一节
一 自然循环原理
自然循环原理与基本概念
定义:在一个闭合的回路中,由于工质自身的密度差造成的重位 压差,推动工质流动的现象。
自然循环锅炉的循环回路是由锅筒、下降管、分配水管、水
冷壁下联箱、水冷壁管、水冷壁上联箱、汽水混合物引出管、汽 水分离器组成的,如图12-1所示; 重位压差是由下降管和上升管(水冷壁管)内工质密度不同造 成的;而密度差是由下降管引入水冷壁的水吸收炉膛内火焰的辐 射热量后,进行蒸发,形成汽水混合物,使工质密度降低形成的。
第9章循环系统

第9章循环系统第10章循环系统[测试题]⼀、单项选择题1、蒲肯野纤维位于A.⼼室的内⽪下层B.⼼室的⼼内膜下层C.⼼房的⼼肌层浅部D.⼼肌层深部E.⼼房的⼼内膜下层2、⼼脏传导系统的细胞实际上是A.感觉上⽪细胞B.特殊的⼼肌细胞C.特殊的神经细胞D.特殊的运动神经元E.神经胶质细胞3、随动脉管腔逐渐减少,管壁各层中变化最⼤的是A.内膜B.中膜C.内⽪下层D.内弹性膜E.外膜4、弹性动脉是指A.⼤动脉B.中动脉C.⼩动脉E.以上均不是5、⼤动脉管壁的主要结构特点是A.弹性膜和弹性软⾻多B.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多C.弹性膜和弹性纤维多D.弹性膜和平滑肌纤维多E.弹性纤维多6、⽑细⾎管的构成是A.内膜、中膜和外膜B.内⽪、基膜和1~2层平滑肌C.内⽪和基膜D.内⽪、基膜和少量周细胞E.内⽪和少量结绨组织7、有孔⽑细⾎管存在于A.肌组织B.中枢神经系统C.肺D.胃肠粘膜E.肝8、周细胞主要分布在A.微动脉内⽪外B.⼩动脉内⽪与基膜间C.微静脉内⽪外D.⼩静脉内⽪与基膜间E.⽑细⾎管内⽪与基膜间9、⼤动脉中膜基质的主要化学成分是B.弹性蛋⽩C.硫酸软⾻素D.硫酸⾓质素E.肝素10、⼼脏窦房结位于A.左⼼房⼼外膜B.右⼼房⼼外膜深部C.右⼼房⼼内膜下层D.左⼼房⼼内膜下层E.左⼼房⼼外膜深部11、⼼⾎管系统各段管壁共有的成分A.内⽪B.内弹性膜C.外弹性膜D.平滑肌E.间⽪12、中动脉调节⾎流量的主要结构基础A.内弹性膜发达B.内弹性膜明显C.中膜弹性纤维发达D.中膜平滑肌发达E.外膜胶原纤维丰富13、以下哪⼀种器官或组织的⽑细⾎管⽹较稀疏A.肾B.肺C.肝D.内分泌腺E.肌腱⼆、判断题1、分布在⼼脏腔⾯和外表⾯的上⽪均为单层扁平上⽪2、⼼脏传导系统的细胞均属⼼肌细胞3、紧接⽑细⾎管的微静脉称⽑细⾎管后微静脉,其管壁结构与⽑细⾎管相似,但管径略粗;在有的部位,其内⽪细胞间隙较⼤,通透性较⼤,有物质交换功能。
4、⽑细⾎管壁主要由⼀层内⽪细胞构成,细胞的基底⾯附着在基膜上。
第9章 循环系统

第10章循环系统[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蒲肯野纤维位于A.心室的内皮下层B.心室的心内膜下层C.心房的心肌层浅部D.心肌层深部E.心房的心内膜下层2、心脏传导系统的细胞实际上是A.感觉上皮细胞B.特殊的心肌细胞C.特殊的神经细胞D.特殊的运动神经元E.神经胶质细胞3、随动脉管腔逐渐减少,管壁各层中变化最大的是A.内膜B.中膜C.内皮下层D.内弹性膜E.外膜4、弹性动脉是指A.大动脉B.中动脉C.小动脉D.微动脉E.以上均不是5、大动脉管壁的主要结构特点是A.弹性膜和弹性软骨多B.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多C.弹性膜和弹性纤维多D.弹性膜和平滑肌纤维多E.弹性纤维多6、毛细血管的构成是A.内膜、中膜和外膜B.内皮、基膜和1~2层平滑肌C.内皮和基膜D.内皮、基膜和少量周细胞E.内皮和少量结绨组织7、有孔毛细血管存在于A.肌组织B.中枢神经系统C.肺D.胃肠粘膜E.肝8、周细胞主要分布在A.微动脉内皮外B.小动脉内皮与基膜间C.微静脉内皮外D.小静脉内皮与基膜间E.毛细血管内皮与基膜间9、大动脉中膜基质的主要化学成分是A.胶原蛋白B.弹性蛋白C.硫酸软骨素D.硫酸角质素E.肝素10、心脏窦房结位于A.左心房心外膜B.右心房心外膜深部C.右心房心内膜下层D.左心房心内膜下层E.左心房心外膜深部11、心血管系统各段管壁共有的成分A.内皮B.内弹性膜C.外弹性膜D.平滑肌E.间皮12、中动脉调节血流量的主要结构基础A.内弹性膜发达B.内弹性膜明显C.中膜弹性纤维发达D.中膜平滑肌发达E.外膜胶原纤维丰富13、以下哪一种器官或组织的毛细血管网较稀疏A.肾B.肺C.肝D.内分泌腺E.肌腱二、判断题1、分布在心脏腔面和外表面的上皮均为单层扁平上皮2、心脏传导系统的细胞均属心肌细胞3、紧接毛细血管的微静脉称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其管壁结构与毛细血管相似,但管径略粗;在有的部位,其内皮细胞间隙较大,通透性较大,有物质交换功能.4、毛细血管壁主要由一层内皮细胞构成,细胞的基底面附着在基膜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章循环系统[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蒲肯野纤维位于A.心室的内皮下层B.心室的心内膜下层C.心房的心肌层浅部D.心肌层深部E.心房的心内膜下层2、心脏传导系统的细胞实际上是A.感觉上皮细胞B.特殊的心肌细胞C.特殊的神经细胞D.特殊的运动神经元E.神经胶质细胞3、随动脉管腔逐渐减少,管壁各层中变化最大的是A.内膜B.中膜C.内皮下层D.内弹性膜E.外膜4、弹性动脉是指A.大动脉B.中动脉C.小动脉E.以上均不是5、大动脉管壁的主要结构特点是A.弹性膜和弹性软骨多B.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多C.弹性膜和弹性纤维多D.弹性膜和平滑肌纤维多E.弹性纤维多6、毛细血管的构成是A.内膜、中膜和外膜B.内皮、基膜和1~2层平滑肌C.内皮和基膜D.内皮、基膜和少量周细胞E.内皮和少量结绨组织7、有孔毛细血管存在于A.肌组织B.中枢神经系统C.肺D.胃肠粘膜E.肝8、周细胞主要分布在A.微动脉内皮外B.小动脉内皮与基膜间C.微静脉内皮外D.小静脉内皮与基膜间E.毛细血管内皮与基膜间9、大动脉中膜基质的主要化学成分是B.弹性蛋白C.硫酸软骨素D.硫酸角质素E.肝素10、心脏窦房结位于A.左心房心外膜B.右心房心外膜深部C.右心房心内膜下层D.左心房心内膜下层E.左心房心外膜深部11、心血管系统各段管壁共有的成分A.内皮B.内弹性膜C.外弹性膜D.平滑肌E.间皮12、中动脉调节血流量的主要结构基础A.内弹性膜发达B.内弹性膜明显C.中膜弹性纤维发达D.中膜平滑肌发达E.外膜胶原纤维丰富13、以下哪一种器官或组织的毛细血管网较稀疏A.肾B.肺C.肝D.内分泌腺E.肌腱二、判断题1、分布在心脏腔面和外表面的上皮均为单层扁平上皮2、心脏传导系统的细胞均属心肌细胞3、紧接毛细血管的微静脉称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其管壁结构与毛细血管相似,但管径略粗;在有的部位,其内皮细胞间隙较大,通透性较大,有物质交换功能。
4、毛细血管壁主要由一层内皮细胞构成,细胞的基底面附着在基膜上。
5、连续毛细血管分布于三种肌组织、结缔组织及内分泌腺等处。
6、有孔毛细血管分布于胃肠粘膜、某些内分泌腺和肾小球等处。
7、血窦分布于肾小球、胃肠粘膜、肝、脾等处。
8、血窦分布于肝、脾、红骨髓及某些内分泌腺等处。
9、正常血压的维持在相当大程度上取决于外周阻力,而外周阻力的变化主要在于小动脉和微动脉平滑肌收缩的程度。
10、动脉的内膜是由内皮、内皮下层、内膜下层构成的。
三、填空题1、毛细血管可分为三类:包括——、——和——。
2、微循环一般都由下述几部分组成,——、——、——、——、——和——。
3、微循环是指从——到——之间的血循环,是血液循环的——。
4、微循环的总闸门是——,分闸门是——。
5、电镜下,可见部分心房肌细胞含电子致密的分泌颗粒,称——,内含——,这种激素具有很强的——作用。
6、血管壁内有一些特殊的感受器,如——、——和——。
7、颈动脉体位于——,它的性能是——;颈动脉窦的性能——。
8、大动脉又称——,中膜主要由——构成。
9、中动脉又称——,中膜主要由——构成。
10、心脏壁由——、——和——三层构成。
四、名词解释1、inusoid2、Purkinje fiber3、W-P小体4、fenestrated capillary5、Continuous capillary五、填图六、简答题1. 组成心脏传导系的特殊心肌细胞有几种其存在部位、形态结构及有何功能2. 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分类如何3. 中动脉管壁结构是如何构成的4.简述心脏壁的结构特征七、论述题1、联系功能比较大动脉、中动脉、小动脉和微动脉的结构2、试述微循环的组成及意义[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二、判断题正确:1,2,3,4,6,8,9错误:5.某些内分泌腺分布的是有孔毛细血管或血窦。
7.肾小球、胃肠粘膜分布的是有孔毛细血管。
10.动脉的内膜是由内皮、内皮下层构成的。
三、填空题1.连续毛细血管、有孔毛细血管、血窦2.微动脉、毛细血管前微动脉和中间微动脉、真毛细血管、直捷通路、动静脉吻合、微静脉3.微动脉、微静脉、基本功能单位4.微动脉、真毛细血管、5.心房特殊颗粒、心房钠尿多肽、利尿、排钠、扩张血管和降血压6.颈动脉体、主动脉体、颈动脉窦7.颈总动脉分支处管壁的外面、化学感受器、压力感受器8.弹性动脉、弹性膜9.肌性动脉、平滑肌10.心内膜、心肌膜、心外膜四、解释名词1.inusoid:译为血窦。
血窦也称窦状毛细血管,是通透性最大的一种毛细血管,主要分布于骨髓、肝、脾及一些内分泌腺内。
其主要的结构特点是管腔较大而不规则,内皮细胞之间的间隙较大;分布在不同器官内的血窦结构差别较大,有的内皮细胞有孔,有的基膜连续,有的不连续,甚或缺如。
2.Purkinje fiber:译为蒲肯野纤维。
蒲肯野纤维是心传导系统的终末分支,组成房室束及其分支,位于心室的心内膜下层。
其形态特点是:较普通心肌细胞短而宽;常见双核,胞质中有丰富的线粒体和糖原,而肌原纤维较少,且多位于细胞周边;细胞彼此间有较发达的缝隙连接。
房室束分支末端的蒲肯野纤维与普通心肌纤维相连接,将冲动传至心室各处。
3.W-P小体是心血管系统内皮细胞中一种有包膜的杆状细胞器,内有6~26条直径约为15 nm的平行细管。
W-P小体具有贮存von Willebrandt因子的作用。
大动脉内皮细胞中的W-P小体尤为丰富。
的该因子是一种大分子蛋白质,可同时和胶原纤维及血小板相结合。
当血管破裂时,大量血小板以该因子为中介,聚集在胶原纤维上,形成血栓,得以止血。
4.fenestrated capillary:译为有孔毛细血管。
其特点是内皮细胞不含核的部分极薄,有许多贯穿胞质的内皮窗孔,孔的直径一般为60~80nm。
许多器官的毛细血管的孔有隔膜封闭,隔膜厚4~6nm,较一般的细胞膜薄。
内皮窗孔有利于血管内外中、小分子物质的交换。
此型血管主要存在于胃肠粘膜、某些内分泌腺和肾血管球等处。
5.Continuous capillary:译为连续毛细血管。
连续毛细血管的特点为内皮细胞相互连续,细胞间有紧密连接等连接结构,基膜完整,细胞质中有许多吞饮小泡。
连续毛细血管主要以吞饮小泡方式在血液和组织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连续毛细血管分布于结缔组织、肌组织、胸腺、肺和中枢神经系统等处。
五、填图1.内膜2.内弹性膜3.中膜4.外弹性膜5.脂肪细胞六、简答题1.心脏壁内有特殊心肌纤维组成的传导系统,其功能是发生冲动并传导到心脏各部,使心房肌和心室肌按一定的节律收缩。
这个系统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位于室间隔两侧的左右房室束分支以及分布到心室乳头肌和心室壁的许多细支(图8-16)。
窦房结位于右心房心外膜深部,其余的部分均分布在心内膜下层,由结缔组织把它们和心肌膜隔开。
组成这个系统的心肌纤维聚集成结和束,受交感、副交感和肽能神经纤维支配。
组成心脏传导系统的心肌纤维类型有以下三型细胞。
①起搏细胞起搏细胞位于窦房结和房室结的中心部位,细胞较小,呈梭形或多边形,包埋在一团较致密的结缔组织中。
胞质内细胞器较少,有少量肌原纤维,但含糖原较多。
生理学的研究证明,这些细胞是心肌兴奋的起搏点。
②移行细胞移行细胞主要存在于窦房结和房室结的周边及房室束,起传导冲动的作用。
移行细胞的结构介于起搏细胞和心肌纤维之间,细胞呈细长形,比心肌纤维细而短,胞质内含肌原纤维较起搏细胞略多。
③蒲肯野纤维蒲肯野纤维组成房室束及其分支,位于心室的心内膜下层。
这种细胞比心肌纤维短而宽,细胞中央有1~2个核。
胞质中有丰富的线粒体和糖原,肌原纤维较少,位于细胞周边。
细胞彼此间有较发达的缝隙相连。
生理学的研究证明,此种细胞能快速传导冲动。
房室束分支末端的细胞与心室肌纤维相连。
将冲动传到心室各处。
2.可以将毛细血管分为三型:①连续毛细血管其特点为内皮细胞相互连续,细胞间有紧密连接等连接结构,基膜完整,细胞质中有许多吞饮小泡。
连续毛细血管主要以吞饮小泡方式在血液和组织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连续毛细血管分布于结缔组织、肌组织、胸腺、肺和中枢神经系统等处。
②有孔毛细血管其特点是内皮细胞不含核的部分极薄,有许多贯穿胞质的内皮窗孔,孔的直径一般为60~80nm。
许多器官的毛细血管的孔有隔膜封闭,隔膜厚4~6nm,较一般的细胞膜薄。
内皮窗孔有利于血管内外中、小分子物质的交换。
此型血管主要存在于胃肠粘膜、某些内分泌腺和肾血管球等处。
③血窦也称窦状毛细血管,是通透性最大的一种毛细血管,主要分布于骨髓、肝、脾及一些内分泌腺内。
其主要的结构特点是管腔较大而不规则,内皮细胞之间的间隙较大;分布在不同器官内的血窦结构差别较大,有的内皮细胞有孔,有的基膜连续,有的不连续,甚或缺如。
3.除大动脉外,其余凡在解剖学中有名称的动脉大多属中动脉。
中动脉管壁的平滑肌相当丰富,故又名肌性动脉。
中动脉管壁结构特点如下。
①内膜内皮下层较薄,内弹性膜明显。
②中膜中动脉的中膜较厚,由10~40层环形排列的平滑肌组成,肌间有一些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
③外膜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除小血管外,还有较多神经纤维,它们伸入中膜平滑肌,调节血管的舒缩。
多数中动脉的中膜和外膜交界处有明显的外弹性膜。
4.心脏壁也由三层膜组成,从内向外依次为心内膜、心肌膜和心外膜。
①心内膜心内膜表面是内皮,与血管的内皮相连。
内皮下为内皮下层,由结缔组织构成,可分为内外两层:内层薄,为细密结缔组织含有少许平滑肌;外层,称心内膜下层,由较疏松的结缔组织组成,其中含血管和神经。
心室的心内膜下层还有心脏传导系的分支。
②心肌膜心肌膜主要由心肌构成,心房的心肌较薄,心室的心肌很厚,左心室的最厚。
心肌纤维呈螺旋状排列,大致可分为内纵、中环和外斜三层。
心肌纤维多集合成束,肌束间有较多的结缔组织和丰富的毛细血管。
心室和心房的肌纤维结构和功能基本相同,但也各有一些特点。
心室的肌纤维较粗较长,心房的肌纤维较细较短,电镜下可见有些心房肌纤维含电子密度较大的颗粒,称心房特殊颗粒,内含心房钠尿多肽,有很强的利尿、排钠、扩张血管和降血压作用。
在心房肌和心室肌之间,有由致密结缔组织组成的支持性结构,构成心脏的支架,也是心肌和心瓣膜的附着处,称心骨骼。
心房和心室的心肌分别附着于心骨骼,两部分的心肌并不相连。
③心外膜心外膜是心包膜的脏层,其结构为浆膜,它的表层是间皮,间皮下面是薄层结缔组织,与心肌膜相连。
心外膜中含血管和神经,并常有脂肪组织。
心包膜壁层衬贴于心包内面,也是浆膜,与心外膜连续。
壁层与脏层之间为心包腔,腔内有少量液体,使壁层与脏层湿润光滑,利于心脏搏动。
④心瓣膜心瓣膜是心内膜突向心腔而成的薄片状结构。
瓣膜表面被覆以内皮,内部为致密结缔组织。
其功能是阻止血液逆流。
七、论述题1、①大、中、小、微动脉的管壁都分3层,从内向外称为内膜、中膜和外膜,以中动脉的3层结构最明显;内膜又分内皮、内皮下层和内弹性膜;中膜含平滑肌或弹性膜;外膜为结缔组织,有营养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