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研究毕业论文
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协议研究论文

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一章前言 (1)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3 研究内容 (1)第二章无线传感器网络 (2)2.1 无线传感器网络及其特点 (2)2.2 无线传感器的拓扑结构 (3)2.3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 (4)第三章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协议概述 (6)第四章路由协议 (8)4.1路由协议的分类 (8)4.2典型路由协议的比较 (13)4.2路由协议下一步研究方向 (14)第五章 MAC协议 (15)5.1 MAC协议研究进展 (15)5.2 MAC协议的主要问题 (15)5.3 MAC协议的分类 (18)5.4 MAC协议的分析和比较 (18)5.5 MAC协议下一步研究方向 (27)第六章总结和展望 (28)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30)摘要随着无线通信技术、低功耗处理器和芯片集成工艺的飞速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应运而生了。
由于其成本低、适应性强,功能强大等特点,无线传感器网络(WSNs)在军事、环保、生产、医药和智能空间等领域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通信协议研究面临许多新的挑战。
本文着重分析了路由协议和MAC协议两大网络协议的分类,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协议,路由协议,MAC协议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radio technologies,low energetic consumption processor and chip integrated technology,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emerge. Due to its low cost, good adaptability, powerful functio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have wide and will be applied in many fields such as prospect, military,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roduction, medicine, intellectual space, and so on.The communication protocol faces a lot of new challenges.This essay emphatically routing protocol and MAC(medium access control) protocol among the communication protocol,and raises research direction in the future.Key words:wireless sensor networks,communication protocol,routing protocol,MAC(medium access control) protocol第一章前言1.1 研究目的和意义随着通信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日益成熟,人们研制出了各种具有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和通信能力的微型传感器。
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路由协议研究

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路由协议研究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中还会继续得到重视。
在这个过程中,安全路由协议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因为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每个节点都需要进行数据和信息的传输,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也可能会遭受到一些安全方面的攻击,因此安全路由协议的研究就成为了保证无线传感器网络运转正常的一个关键因素。
一、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安全问题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无线传感器网络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存在哪些安全问题。
一方面,由于节点之间的距离比较短,在进行通信时很容易被窃听和定位。
另一方面,传输的数据往往都是敏感性较高且需要保密的,若数据被窃取就会造成很大的损失。
还有一些其他的安全威胁,例如恶意攻击、篡改数据等等,这些安全威胁都会给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正常运转带来很大的影响。
二、安全路由协议的作用安全路由协议是保证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传输安全的一个重要措施,它含有一些安全机制和措施,以保证网络数据能够被安全传输。
安全路由协议往往需要在路由时进行加密保证,而且还需要对节点进行密钥更新和管理,以及防范各种安全攻击等等。
三、已有的安全路由协议目前已经有很多安全路由协议在实践中得到了应用,例如LEACH、SEAD、SPINS、SMALL、CONFIDANT和AIR这些协议。
这些协议在提高网络数据传输安全性方面进行了很多探索和研究,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些节点之间的安全问题。
四、安全路由协议的发展趋势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个新兴的领域,它的发展趋势是迅猛的。
在这个领域中,安全路由协议的研究也是一个日益受关注的问题。
未来的发展可能会出现更为复杂的网络形态和更为隐蔽的安全威胁,这就需要更为先进的安全路由协议来应对这些挑战。
五、未来工作的展望最后,我们需要对未来的研究工作进行一定的展望。
随着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的不断扩展,后续的研究需要更深入地探索通信安全,在保证路由协议的安全性同时,将通信的效率和环境适应性进一步提高。
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分析

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术语表术语表Adaptive Threshold sensitive Energy APTEEN 自适应敏感阀值节能型传感网络协议CDMA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SMA 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DD 定向扩散Directed DiffusionGEAR 地理和能量感知路由Geographic and Energy Routing LEACH 低功耗自适应分簇协议介质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CU 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 UnitPEGASIS Po-Efficient Gathering in SensorInformation System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信息协商传感协议Sensor Protocol for Information viaNegotiationTCP 传输控制协议Transfer Control ProtocolTDMA 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EEN 敏感阀值节能型传感网络协议Threshold sensitive Energy Efficient sensorNetwork protocol用户数据包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WSN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南京邮电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南京邮电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研究

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研究1. 引言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已渐渐成为了新的一代网络技术的代表。
而在这个网络中,路由协议的作用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路由协议进行研究,探讨其中的特点以及常见的协议。
2. 无线传感器网络简介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通过一些孤立的节点进行信息传输的网络。
这些节点被称为传感器节点,每个节点都有自己的工作区域和一定的功能。
这些节点可以通过无线信号传输数据,由此形成一个网络。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节点的能量限制导致了许多挑战。
其中最大的挑战便是如何有效地管理能源,以延长网络的寿命。
同时,由于节点在通信过程中只能传输有限的信息,因此节点的容量也成为了制约网络性能的因素。
3. 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路由协议是指通信节点之间进行通信传输的协议。
它主要通过节点之间的交流,将各类信息传输到目的地,并完成通信过程。
路由协议可以通过很多方式来实现。
最常见的方式有以下几种:3.1. 层次式路由协议层次式路由协议主要是对网络中的节点进行分组,每组节点可以完成相应的工作。
这种方式可以提高通信效率,同时还能够减少通信的延迟。
这种协议通常被用于大型网络中。
3.2. 贪婪式路由协议贪婪式路由协议主要是通过广播节点发送信息,通过遍历所有可达节点的方式,选取最短路径进行通信。
这种方式可以简化通信过程,同时提高通信效率。
这种协议通常被用于小型网络中。
3.3. 基于修补树的路由协议基于修补树的路由协议主要是通过建立修补树,来完成通信目的。
这种方式可以避免节点的重复传输,同时还能实现网络的可扩展性。
这种协议通常被用于大型网络中。
4. 常见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目前,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常用的路由协议主要包括以下几种:4.1. LEACH(低能耗自适应簇头协议)LEACH是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应用最广泛的路由协议之一。
它通过将节点分成不同的簇头,以实现节点间的通信。
簇头节点的任务是将来自其他节点的信息进行整合,然后将整合后的信息传输到验证节点。
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的研究

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的研究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的研究摘要: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形式,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物流追踪、智能交通等领域。
然而,WSN中节点资源有限,能源消耗较大,网络拓扑变化频繁,给路由通信带来了挑战。
本文通过研究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路由协议,分析其分类、适用性和优缺点,并对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和未来发展进行探讨。
1. 引言无线传感器网络由大量的被布置在待测环境中的传感器节点组成,可对环境信息进行感知和采集,并将数据传输到数据中心进行处理。
路由协议作为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核心技术,决定了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路径和质量,直接影响网络的性能和生命周期。
2. 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分类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路由协议可以根据不同的因素进行分类,如路由方式、网络拓扑、能量消耗等。
根据路由方式可分为平面路由协议、层次化路由协议和多路径路由协议;根据网络拓扑可分为扁平化拓扑和分层拓扑;根据能量消耗可分为最小跳数协议和能量平衡协议。
3. 路由协议适用性和性能评价不同类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和应用需求。
根据网络规模、能源限制、实时性要求等因素,选择不同的路由协议可以优化网络性能。
常见的性能评价指标有能量消耗、网络生命周期、数据延迟、数据传输可靠性等。
4. 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的优缺点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存在着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例如,平面路由协议简单易实现,但在大规模网络中容易导致网络拥塞;层次化路由协议结构清晰,能量消耗相对较低,但在节点入网和网络自适应性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了解不同协议的优缺点,有助于合理选择和改进路由协议。
5. 当前研究热点问题当前,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的研究主要关注以下几个热点问题:(1)能量平衡问题:如何合理分配各节点的能量,并提高网络整体能源利用率;(2)拓扑控制问题:如何根据网络状态动态调整网络拓扑结构,降低能量消耗和延迟;(3)数据传输质量问题:如何提高数据传输可靠性和安全性,减少数据丢失和传输延迟。
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的优化研究

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的优化研究一、引言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普及,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SN)在环境监测、智能交通、军事领域等方面已有广泛应用。
由于无线传感器节点本身能量有限、计算能力不足、通信范围有限等特点,网络中节点的能量消耗及其对网络的通信质量和可靠性影响已经成为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
为了提高网络的能源利用率和延长网络的生命周期,研究和优化节点的路由协议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分析目前常用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及其优缺点,探讨节点路由选择和能量平衡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二、无线传感器网络常用路由协议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的主要目的是将数据从源节点传递到目的节点,并在传输过程中减少网络的能耗和延长网络寿命。
根据其分类原则,常用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主要有以下几种:1. 基于平面化的协议基于平面化的协议将传感器网络视为平面图,利用一些路由算法解决所需的最小路径问题。
典型的基于平面化的协议有GEAR、GAF、GGTS等。
这类协议的主要优点在于网络的能耗较低,而且具有快速自适应路由的特点。
缺点则是不适合于通信半径小的情况。
2. 关于数据流的协议关于数据流的协议则是考虑到数据流在网络中的传输,通过对数据流路径进行分组并处理来分解路径。
典型的关于数据流的协议有网络处理机制、拥塞容错、QoS协议等。
这类协议能够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并降低网络的能耗,但是由于涉及到数据流处理机制,协议复杂度较高。
3. 基于集中化的协议基于集中化的协议则是将网络划分为若干个区域,并用一些中心节点对整个网络进行管理。
中心节点会选择最佳路径将数据从源节点传递到目的节点。
典型的基于集中化的协议有MMSPEED、GMAC、SPIN等。
这类协议具有减少重叠和提高路由效率的优点,但是由于存在单点故障问题,导致网络的可靠性有所下降。
4. 纯分布式的协议纯分布式的协议则是不需要任何中心节点,所有节点都是对等的,自主协作完成数据传输。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网络协议研究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网络协议研究在当今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时代,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正逐渐成为信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由大量分布在监测区域内的传感器节点组成,这些节点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一个自组织的网络,能够实时感知、采集和处理各种环境信息,并将其传输到数据中心进行分析和决策。
而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网络协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决定了网络的性能、可靠性和能量效率等关键指标。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使得其对网络协议提出了独特的要求。
首先,传感器节点通常能量有限,而且很多情况下难以更换电池,因此网络协议必须具备低能耗的特性,以延长网络的生命周期。
其次,由于传感器节点的计算和存储能力相对较弱,协议的设计应该尽量简单高效,避免复杂的计算和大量的存储需求。
再者,网络中的节点分布密集,通信容易受到干扰和冲突,这就要求协议能够有效地解决信道竞争和冲突避免的问题。
此外,传感器网络的规模可能很大,节点可能会动态地加入或离开网络,协议需要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和适应性,以应对网络拓扑的变化。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协议是决定节点如何共享无线信道资源的关键协议。
常见的MAC协议有基于竞争的协议和基于时分复用的协议。
基于竞争的MAC协议,如CSMA/C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节点在发送数据前先监听信道,如果信道空闲则发送数据,否则等待随机时间后再次尝试。
这种协议的优点是简单灵活,但容易产生冲突,导致能量浪费和传输延迟增加。
基于时分复用的MAC协议,如TDMA(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将时间划分为固定的时隙,每个节点在指定的时隙内发送数据。
这种协议能够有效地避免冲突,但需要严格的时间同步,实现起来相对复杂。
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研究进展

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SNs)是由大量具有感知、计算和通信能力的低功耗、小型化传感器节点以自组织方式形成的网络,能够实时监测、感知和采集各种环境或监测对象的信息,并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处理,实现对物体、环境乃至整个社会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控制。
由于其独特的优势,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军事侦察、环境监测、智能农业、智能交通、医疗健康、智能家居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路由协议是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其性能直接影响到网络的整体性能。
随着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和复杂化,对路由协议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研究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本文旨在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的研究进展进行全面的综述和分析。
介绍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以及路由协议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重要性和挑战。
然后,按照路由协议的不同分类,分别介绍了各类路由协议的基本原理、特点和适用场景。
接着,对近年来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和评述,包括新型路由协议的设计、优化和改进,以及路由协议在特定应用场景下的应用和实践。
总结了当前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通过本文的综述和分析,读者可以全面了解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概述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SNs)是由一组低功耗、具备感知、计算和通信能力的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这些节点通常被密集部署在监控区域内,以协作方式感知、采集和处理各种环境或监测对象的信息,并通过网络将数据传输到用户端。
在WSNs 中,路由协议负责将数据从源节点有效地传输到目的节点,同时考虑到网络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的动态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研究毕业论文目录前言 (I)第1章无线局域网技术 (2)1.1 引言 (2)1.2 无线局域网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1.2.1 无线网卡 (2)1.2.2 无线接入点 (2)1.3 无线局域网的主要特征 (2)1.3.1 网络拓扑结构 (2)1.3.2 传输媒质及传输方式 (2)第2章无线局域网的分析与发展 (3)2.1 引言 (3)2.2 无线局域网的现状 (3)2.4 无线局域网的发展前景 (4)第3章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分析 (5)3.1 引言 (6)3.2 无线传感器网络简介 (7)3.3 无线传感器路由协议的特点 (10)3.3 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分类 (17)3.3.1 基于梯度的路由协议 (12)3.3.2 基于等级的路由协议 (14)3.3.3 基于平面的路由协议 (2)3.3.4基于位置的路由协议 (2)第4章无线传感器路由协议比较研究与趋势 (15)4.1 引言 (16)4.2 路由协议的比较研究 (17)4.2.1 泛洪方式【Flooding】 (12)4.2.2 集群方式(Clustering) (14)4.2.3 地理信息方式(Geographic) (2)4.3.1 基于服务质量方式 (12)4.3 无线传感器路由协议的发展方向 (17)注释 (26)致谢 (27)参考文献 (28)附录一 (30)附录二 (31)前言目前,人们工作、生活已经离不开互联网,上网也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的必需。
在解决了办公室的上网问题以后,人们又在考虑如何在出行的时候也能方便地上网。
无线局域网满足了人们的这种需求,这个领域也正在成为发展非常迅猛的市场之一。
无线局域网(WLAN,Wireless IDca1 Area Networks)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与无线电通信技术结合的产物,是在有线局域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与有线局域网相比,无线局域网采用的是无线链路(Cable-free link)构成网络。
局域网广泛应用于办公自动化、工业自动化和银行等金融系统,并且符合队、公安部门等其它特殊场合的要求。
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是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南于无线传感器网络将逻辑上的信息世界与客观上的物理世界融合在了一起,改变了人类与自然界的交互方式,因而它具有了广泛的应用前景。
美国商业周刊和MIT技术评论在预测未来技术发展的报告中,分别将无线传感器网络列为2l世纪最有影响的技术和改变世界的技术之一。
本文介绍了无线局域网的技术,并且设想了一下它的发展趋势。
也详细的分析了影响路由协议性能的一些因素,最后对主要的路由协议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第一章无线局域网技术1.1 引言目前,人们工作、生活已经离不开互联网,上网也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的必需。
在解决了办公室的上网问题以后,人们又在考虑如何在出行的时候也能方便地上网。
无线局域网满足了人们的这种需求,这个领域也正在成为发展非常迅猛的市场之一。
1.2 无线局域网的组成及工作原理1.2.1 无线网卡无线网卡是在无线局域网的覆盖下,通过无线连接网络上网所使用的无线终端设备。
无线网卡一般由网络接口控制器(NIC)、扩频调制及解扩解调单元及微波收发信机单元等三部分组成,如图l所示。
其中:NIC为网络接口控制单元;BBP是基带处理单元;IF是中频调制解调器;RF是射频单元。
图1 无线局域网网卡的组成NIC可以实现IEEES02.I1的协议规的MAC层功能,主要负责接入控制,在移动主机有数据要发送时,NIC负责接收主机发送的数据,并按照一定的格式封装成帧,然后根据多址接入协议(在WLAN中为IEEE802.11协议)把数据帧发送到信道中去。
当接收数据时,NIC根据接收帧中的目的地址,判别是否是发往本机的数据,如果是则接收该帧信息,并进行CRC校验。
为了实现上述功能,NIC还需要完成发送和接收缓存的管理,通过计算机总线进行DMA操作和I/O操作,与计算机交换数据后面三个单元组成一个通信机,用来实现物理层功能,并与NIC进行必要的信息交换。
由于宽带无线IP网络中的通信业务具有宽带、突发的特点,因此对通信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BBP在发送数据时对数据进行调制,IF处理器把基带数据调制到中频载波上去,再由RF单元进行上变频,把中频信号变换到射频上发射。
在接收数据时,先由RF单元把射频信号变换到中频上,然后由IF进行中频处理,得到基带接收信号。
BBP对基带信号进行解调处理,恢复位定时信息,把最后获得的数据交给NIC 处理。
事实上,在物理实现上可以将不同的功能单元组合到一起。
例如NIC与BBP 处理器都工作在基带,可以将两者集成到一起;IF可以全数字化,它与BBP结合在一起可以更方便地实现一些功能。
无线网卡的软件主要包括基于MAC控制芯片的固件和主机操作系统下的驱动程序。
固件是网卡上最基本的控制系统,主要基于MA C 芯片来实现对整个网卡的控制和管理。
在固件中完成了最底层、最复杂的传输/K 送模块功能,并向下提供与物理层的接I21,向上提供一个程序开发接口,为程序开发人员开发附加的移动主机应用功能提供支持。
1.2.2无线接入点(AP)无线接入点作为移动终端与有线网络通信的接入点,其主要任务是协调多个移动终端对无线信道的访问,所以其功能主要对应于0sI模型中的MAC层。
和有线以太网中的Hub类似可以实现。
无线网络的帧格式(IEEDq02.11帧)与有线网络的帧式(IEEES02.3帧)之间的转换;负责本CELL的管理,包括终端的登陆、认证、散步和漫游的管理;具有简单网管功能。
做到“操作透明性”和“性能透明性”。
从逻辑上讲,AP由无线收发部分、有线收发部分、管理与软件部分及天线组成,如图2所示。
图2 AP组成图上有两个端口,一个是无线端口,所连接的是无线小区中的移动终端;另一个是有线端口,连接的是有线网络。
在AP的无线端口,接收无线信道上的帧,经过格式转换后成为有线网格式的帧结构,再转发到有线网络上;同样,AP把从有线端口上接收到的帧,转换成无线信道上的帧格式转发到无线端口上。
AP在对帧处理过程中,可以相应地完成对帧的过滤及加密工作,从而可以保证无线信道上数据的安全。
1.3 无线局域网的主要特征1.3.1网络拓扑结构WLAN拓扑结构可分为有中心(Hub-Based)和无中心(Peer to peer)局域网两类。
在有中心结构的网络拓扑中,设有一个无线节点充当基站,所有节点访问均由其控制,每个节点只要在中心站覆盖围之就可与其它节点通信,并且中心节点为访问有线主干网提供了一个逻辑节点,这与蜂窝式移动通信的方式非常相似。
这种结构的缺点是抗毁性差,中心节点的故障容易导致整个网络的瘫痪;对于无中心结构的网络,要求其中任意节点均可与其它节点通信,所以又称自组织网络(Ad hoc)。
由于无中心节点控制网络的接入,各节点都具有路由器功能,又都可以竞争共用信道,为此,大多数无中心结构的WLAN都要采用CS^ 类型的MAC协议。
应该指出的是,自组局域网在军用和民用领域都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在军事领域中,由于战场往往没有预先建好的固定接入节点,携带移动站的战士就可以利用临时建立的移动自组网络进行通信。
这种组网方式也能够应用到作战的地面装甲车辆和坦克群,以及海上舰艇群、空中的机群。
由于每一个移动设备都具有路由器的转发分组的功能,因此,这种自组局域网的生存能力非常好。
在民用领域,当出现自然灾害时,在抢险救灾中利用移动自组网络进行及时的通信往往也是很有效的,因为这时事先已经建好的固定网络基础设施可能都已被毁坏。
1.3.2 传输媒质及传输方式WLAN的传送介质有两种,即无线电波和红外线,前者使用居多。
红外线局域网有较强的方向性,适于近距离通信。
而采用无线电波作为媒体的局域网,覆盖围大,而且,这种局域网多采用扩频技术,发射功率比自然背景的噪声低,有效的避免了信号的偷听和窃取,使通信非常安全,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无线局域网采用微波传输,使用的频段有三个,L频段、S频段、C频段。
目前大多数产品使用S频段(2.4GHz~2.4835GHz),在这些波段的WLAN的产品大多数采用扩频调制方式,主要有DS和FH两种。
第二章无线局域网的分析与发展2.1 引言无线局域网(Witeless local—al-ea network,WLAN)是90年代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提供了使用无线多址信道的一种有效方法来支持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并为通信的移动化、个人化和多媒体应用提供了潜在的手段。
通俗的说,无线局域网就是在不采用传统电缆线的同时,提供传统有线局域网的所有功能,网络所需的基础设施不需要再埋在地下或隐藏在墙里,网络却能够随着你的需要移动或变化。
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个人数据通信的发展,功能强大的便携式数据终端以及多媒体终端的广泛应用,为了实现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均能实现数据通信的目标,要求传统的计算机网络由有线向无线,由固定向移动,由单一业务向多媒体发展,更进一步推动了wLAN的发展。
过去几年,人们对无线局域网(WLAN)硬件的需求有了显著的增长,无线局域网很快从新奇的技术发展成为生活必需品。
2005年WLAN芯片组出货量突破1亿套大关,k~2oo]年不足1000万套增长了10多倍,这些数字说明WLAN市场正在快速扩。
2.1 无线局域网的现状无线局域网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果,展示了极为广阔的市场前景,它将创造崭新的生活和工作风尚。
从市场划分上看,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划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家庭应用/小型办公室/企业应用/公众服务。
2.1.1家庭应用目前家庭部使用计算机已经成为必需,很多家庭已经拥有两台以上的电脑。
家庭电脑的应用,已经从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文字处理,过渡到了信息获取。
同时国宽带服务越来越多,很多家庭已经选择了使用宽带服务。
但家中布线是最头疼的问题之一。
家庭只有一个LAN口,却有两台以上电脑需要上网。
另外,一般宽带服务只给家庭提供一个IP地址,多个电脑需要进行连接还得共享这一个IP。
在这种环境下,最理想的解决方法是选择一台无线局域网网关设备,覆盖家庭的全部面积。
无线局域网家庭网关不但提供无线的连接,同时也承担了共享IP的路由功能。
家中的计算机,只要安装无线局域网网卡,就可以通过AR连接上Internet。
这样家中的网络相当简洁方便,台式机安装USB接口的网卡,可以任意选择摆放的房间和位置。
2.1.2小型办公室很多小型的公司需要建立一个部的局域网,传统的方法是在办公室进行有线布线,每个座位附近安装一个局域网的RJ45接口。
计算机安装网卡,通过网线连接到网口,使用HUB或者交换机建立一个小型的局域网,提供文件共享,打印,共享Internet连接等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