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四路遥控发射、接收系统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教室智能节能控制系统设计

图 5 红外发射和接收测量 电路
到红外光时输 出为高电平 ,经过非门后变为低பைடு நூலகம்
平 ,系 统通 过 检 测单 片机 相 应 引脚 判 断人 是 进 入 教 室 还 是 出去 。本 系统 采 用 四路 检 测 电路 ,输 出
信号分别接人单片机的P . 1 ,P .,P .引 1 ,P . 1 0 1 2 1 3
3 k z频 率 的 红 外 光 。 红 外 接 收 电 路 通 过 8H 】 T O 13 S P 8 8接 收 器 及 相 应 的 调 理 电 路 , 经 非 门 7 L0 输 入 单 片 机 的 P 口 。T O 13 没 有 接 收 4S4 1 S P 88
《一
图 3 系 统 电 源转 换 模 块
脚 。 如 图 2 示 ,输 出信 号 输 入 P .、P .引 脚 所 1 0 11
的两路红外传感置于教室的前 门 ,输出信号输入
P .、P . 脚 的 两 路 红 外 传 感 置 于 教 室 的 后 1 2 1 3引 门 。分 别通 过 检 测前 门和 后 门 的传 感信 号 来 实 现
0引言
日前 ,国 内学 校 教室 的灯 光控 制 大 多采 用 手
师考 勤 。 日光 灯 驱 动模 块 把 教 室 日光 灯 分 成 8 个
控 制 区域 ,使 不 同 区 域 的灯 具 随 着 教 室 内 人 数
的 增 加 或 减 少 依 次 开 通 或 关 断 ,从 而 避 免 人 少 多 开灯 、无 人 也 开 灯 的 情 况 。 系统 结 构 如 l 所
“ e ( a s1 f a o to h a l 。 s r nT c n c n r l e l mps b s d 1 t e n mb r o e p e n t e e a so m h o g rv ie i.T s s e t 『 l lo l  ̄ ) I t a e 01 h u e f p o l i h l s r n t r u h d ie e r u t he y t m 。 】l n y a n gl l n ∽ t e il mi ai n o e ca s o m u lo s v l c r i n n t e e ̄n k n i t a l al a h u n t ft l s r o b t s a ee e ti t a d l g h n t l o h a c y e h r igt meo mp f e e t l se ? i n 1 l ) Ke r s y wo d :MCS S 51 CM ; i fa e e s r p o o r sso ; e e g —s vn o t n r r d s n n ; h t — e i tr n ry a igc nr ol
红外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毕业论文

摘要红外无线数据传输系统是一种利用红外线作为传输媒介的无线数据传输方式,它相对于无线电数据通信具有功耗低、价格便宜、低电磁干扰、高保密性等优点,目前发展迅猛,尤其是在近距离无线数据通信中得到广泛的运用.本文主要介绍基于51单片机的红外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的原理.在硬件设计原理的介绍中,主要分析了系统中NE555数据调制电路、红外发射电路、红外接收电路、DS18B20温度传感器电路、单片机外围电路以及声光报警电路。
在系统软件设计的介绍中,我们主要分析单片机串口通信协议、控制温度传感器采集数据、对数据的编解码;而液晶显示部分软件则是为了具有更好的人机交互界面。
通过调试后,本系统基本达到预期要求,1、正确实现双机通信功能,在2400波特率下通信距离达到7米左右;2、具有在超时通信不畅的情况下进行报警提示功能;3、具有自动搜寻一帧数据起始位的功能,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外界的干扰;4、通过串口可以与PC机实现正确通信,可以作为计算机的红外无线终端,完成数据的上传和下放.因此本系统具有广阔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AT89S52单片机;数据采集;红外通信;调制解调;串口通信AbstractInfrared wireless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is a wireless data transfer method that uses infrared as a transmission medium, Compared with the radio data communication,it has many advantages in power consumption, Production costs,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and the confidentiality. At present,this technology is developing rapidly,In particular, It is widely used in short—range wireless data communications,In this paper,we are introduced infrared wireless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s theory that based on the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51. In the hardware design principle introduction,We mainly analysis the system's data modulation circuit of NE555, infrared transmitter,IR receiver circuit, DS18B20 temperature sensor circuit,microcontroller peripheral circuits, as well as sound and light alarm circuit。
基于STM32的智能家居红外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共3篇

基于STM32的智能家居红外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共3篇基于STM32的智能家居红外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1智能家居系统在当今社会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红外控制技术也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对基于STM32的智能家居红外控制系统进行研究与设计,主要包括系统设计方案、硬件设计、软件设计等方面的内容。
一、系统设计方案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如下:1、硬件系统设计(1)基于STM32微控制器的控制板设计。
(2)通过红外传感器采集红外信号。
(3)通过继电器实现对家居电器的远程遥控。
2、软件系统设计(1)通过编写C语言程序,实现红外信号采集、远程遥控等功能。
(2)通过TCP/IP协议实现智能家居控制,并实现移动端APP对智能家居的远程控制。
二、硬件设计基于STM32F407VG微控制器,我们设计了控制板。
控制板的主要功能是通过GPIO口采集红外信号,并实现对家居电器的远程控制。
同时,设计一组2路继电器可实现对两路不同设备的控制。
此外,我们在控制板中加入了W5500以太网模块,以实现智能家居系统的远程控制。
它支持TCP/IP协议,可将设备与云端进行通信。
三、软件设计在软件方面,我们采用Keil软件开发环境,通过编写C语言程序实现各项功能。
红外信号采集:通过GPIO口的中断方式方便地实现对红外信号的采集。
远程控制:通过电路板上的两个继电器实现对家庭电器的控制。
使用TCP/IP协议实现控制面板与PC、手机等设备的远程控制通信。
移动端APP设计:手机APP通过连接TCP/IP协议,实现对家居设备的遥控。
APP采用Android平台进行开发,具有简单、易操作、界面友好等特点。
四、系统实现效果对系统进行实际测试,能够实现对家庭电器的控制。
在APP上,用户可以实时查看设备状态,并可对设备进行控制。
本系统能实现智能家居的简易、实用、高效的控制,满足用户的基本需求。
综上所述,本文对基于STM32的智能家居红外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与设计,详细分析了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设计,通过实际测试验证了系统的实现效果,证明本系统能够实现对家庭电器的控制,而且使用方便,界面友好,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数字系统课程设计 红外线遥控接收器

数字系统课程设计报告第一部分设计题目及要求本次课程设计的题目及要求如下:一、设计题目红外线遥控接收器二、设计步骤1、EDA实验板组装调试参照提供的EDA实验板电路原理图、PCB图以及元器件清单进行电路板的组装。
电路板组装完成后,编写三个小程序进行电路板测试。
2、红外遥控系统的设计(1)发射编码部分使用指定的元器件在万用板上完成红外遥控器的制作。
(2)接收解码部分接收解码用VHDL语言编写程序,在EDA实验板上实现解码。
二、功能要求1、将一体化红外接收解调器的输出信号解码(12个单击键、6个连续键,单击键编号为7-18,连续键编码为1-6),在EDA实验板上用七段数码管显示出来。
2、当按下遥控器1—6号连续键时,在EDA实验板上用发光二极管点亮作为连续键按下的指示,要求遥控器上连续键接下时指示灯点亮,直到松开按键时才熄灭,用于区别单击键。
3、EDA实验板上设置四个按键,其功能等同于遥控器上的1—4号按键,当按下此四个按键时七段数码管分别对应显示“1”、“2”、“3”、“4”。
4、每当接收到有效按键时,蜂鸣器会发出提示音。
第二部分设计分析本次课程设计包括两大部分,一是电路设计及电路焊接,二是程序的设计及编写。
电路部分,根据题目要求,要做到红外发送,显然整个电路系统要分为红外发射和红外接收两个电路,分别做到红外的编码发射和译码接受,再在接收板上显示接受到的红外信号。
另外还包括一个从电脑下载程序到芯片上的下载线电路。
一、红外发射电路本次课程设计的红外遥控器由红外遥控专用芯片PT2248作为编码及发送部分,PT2248最大可用作18路红外遥控系统的编码,其内部己集成了38kHz的红外载波振荡及相应的数字脉码调制电路,只需外接3×6的矩阵式按键、红外发光二极管及其驱动电路等少量元器件便可完成编码发送的功能。
由PT2248和少量外围元件组成的红外遥控发射电路如下图所示芯片的发送指令由12位码组成,其中C1~C3是用户码,可用来确定不同的模式。
简易无线电遥控系统设计报告

简易无线电遥控系统设计报告一、设计任务:设计并制作无线电遥控发射机和接收机。
一、无线电遥控发射机。
图1.1 无线电遥控发射机二、无线电遥控接收机。
图1.2 无线电遥控接收机3、要求。
(1)工作频率:fo=6~10MHz中任选一种频率。
(2)调制方式:AM、FM或FSK……任选一种。
(3)输出功率:不大于20mW(在标准75Ω假负载上)。
(4)遥控对象:8个。
(5)接收机距离发射机不小于10m。
(6)增加信道抗干扰方法。
(7)尽可能降低电源功耗。
二、系统方案设计。
整个系统由发射系统和接收操纵系统两部份组成。
发射系统和接收操纵系统组成结构框图如图1.1和1.2所示。
系统的工作原理是第一通过按键编址电路输入所需操纵电路的位号,同时启动编码电路产生带有地址编码信息和开关状态信息的编码脉冲信号,再通过无线电发射电路将该信号发射出去。
而无线电接收电路将接收到的编码脉冲信号通过解码电路进行编码地址确认,确认是不是为本遥控开关系统地址,然后通过驱动电路来驱动8个遥控对象。
1、发射机。
图2.1 无线电遥控发射机1.1 调制方式的选择。
依照要求,操纵对象是8盏灯,被控状态采纳二进制编码。
因设计对频带宽度没有限制,为了提高抗干扰能力,实现方式简单,载波传输采纳FSK调制方式。
图2.2 FSK示用意FSK(Frequency-shift keying)- 频移键控是利用载波的频率转变来传递数字信息,最多见的FSK是用两个频率承载二进制1和0的双频FSK系统,如图2.2所示。
产生FSK 信号最简单的方式是依照输入的数据比特是0仍是1,在两个独立的振荡器中切换,如图2.3所示。
采纳这种方式产生的波形在切换的时刻相位是不持续的,因此这种FSK 信号称为不持续FSK 信号。
图2.3 非持续相位FSK的调制方式由于相位的不持续会造频谱扩展,这种FSK 的调制方式在传统的通信设备中采纳较多。
随着数字处置技术的不断进展,愈来愈多地采纳连继相位FSK调制技术。
红外测距系统设计(光电系统设计)

word本科生课程论文论文题目红外光电测距系统设计课程名称光电系统设计学生某某谷幸东、郭晓龙、何志毅、胡健辉学号201211911309、10、11、12所在学院理学院所在班级电科1123班指导教师汤照目录第一章绪论11.1 红外线概述11.2 红外传感器的分类11.3 红外传感器的应用21.4 AT89C52单片机概述31.5 MCP3001简介6第二章红外测距的工作原理与基本结构82.1 红外测距传感器简介82.2 红外线测距的工作原理82.4红外测距传感器接线102.5 红外测距系统的基本结构10第三章红外测距的硬件设计113.1 红外测距的实现构想113.2 系统硬件结构电路图123.3 各硬件电路设计123.3.1 复位电路123.3.2 时钟电路133.3.3 A/D转换电路143.3.4 LCD显示电路14第四章红外测距的软件设计154.1 系统软件结构框图154.2 软件程序设计164.3 源代码16第五章仿真测试215.1系统的软件的调试仿真21第六章 PCB图及元器件清单226.1 PCB图236.2 元器件清单23第七章课程设计任务分工及个人心得体会247.1任务分工247.2 设计心得体会24第一章绪论1.1 红外线概述红外辐射俗称红外线,又称红外光,它是一种人眼看不见的光线。
但实际上它和其他任何光线一样,也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
任何物体,只要它的湿度高于绝对零度,就有红外线向周围空间辐射。
它的波长介于可见光和微波之间。
红外辐射的物理本质是热辐射。
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出来的红外线越多,红外辐射的能量就越强。
研究发现,太阳光谱各种单色光的热效应从紫色光到红色光是逐渐增大的,而且最大的热效应出现在红外辐射的频率X围内,因此人们又将红外辐射称为热辐射或热射线。
目前红外发射器件(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出的是峰值波长0.88uM~0.94uM之间的近红外光,红外接收器件(光敏二极管、光敏三极管)的受光峰值波长为0.88uM~0.94uM之间,恰好与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光峰值波长相匹配。
红外遥控开关

红外遥控开关 如图所示为红外遥控开关,由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构成。
图S)是红外发射器电路图。
按下AN 后,Ie(NE555)自激多谐振荡器振荡产生35kHz 高频信号,从3脚输出去驱动红外发光管TLN104发射红外信号。
采用两只管串联是为增大红外光强度和发射半径。
调节W 可改变红外光频率,使它落在接收器的选频范围内。
图(b)是红外接收器电路图。
红外接收管TLP104接收到红外发射器的红外信号 时,经ICI 放大、调谐等处理后
从1脚输出加至IC2的输入端,再经放大等处理后从8脚输出去触发SCR 导通或截止。
当接收器每收到一次发射
信号时,IC2的8脚输出状态就翻转一次,即从低电乎翻转为高电平,或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
所以每按动一次AN,SCR 改变一次状态就实现了开、关的功能。
IC
NE655
27 3300。
关于锁相环红外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制作

关于锁相环红外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制作摘要:锁相环红外通信系统是一种现代化的无线通信方式,其具有稳定性强、抗干扰能力强、传输效率高等优点。
本论文针对锁相环红外通信系统的设计和制作进行探讨和研究,主要涉及硬件设计和软件实现两个方面。
在硬件设计方面,从传输路径、发射器、接收器、调制解调器等方面进行介绍,其中涉及到的元器件有红外线LED、锁相放大器、微型控制器等。
在软件实现方面,主要使用编程语言进行编写,包括采集发射信号、接收反馈信号、进行数据处理等操作。
经过实验测试,锁相环红外通信系统的传输效果良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锁相环红外通信;硬件设计;软件实现;数据处理;无线传输。
正文:一、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通信技术也逐渐得到了迅速发展。
在现代化无线通信中,锁相环红外通信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无线通信方式,具有传输效率高、稳定性强、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论文主要对锁相环红外通信系统的设计和制作进行研究和探讨,试图为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硬件设计(一)传输路径设计传输路径是锁相环红外通信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实现信号的传输和接收。
传输路径的设计需要考虑传输距离、传输媒介等因素,从而选择适当的传输器件和组成方式。
(二)发射器设计发射器是锁相环红外通信系统中的重要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将传输数据转换为红外信号输出。
发射器的设计需要考虑光功率、波长、发光角度等因素,从而选择适当的发光器件。
(三)接收器设计接收器是锁相环红外通信系统中同样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接收远端发射器发出的红外信号并转换为电信号进行处理。
接收器的设计需要考虑接收器的灵敏度、抗干扰性等因素,从而选择适当的接收器件。
(四)调制解调器设计调制解调器是锁相环红外通信系统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输出,并通过锁相环反馈实现高速传输和抗干扰能力。
调制解调器的设计需要考虑选取适当的锁相放大器、电容、电阻等元器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外四路遥控发射、接收系统设计一、课程设计要求:掌握红外多路发射、接收系统的设计与调试方法。
红外多路遥控发射、接收系统是以红外线为传送信息媒体的短距离无线控制系统,可对多个受控对象的工作状态进行遥控,广泛适用于工业、家用电器等设备的开启或关闭控制。
本课题要求设计一四路红外发射、接收系统,可用于对一种设备的4种工作状态进行控制或两种设备的2种工作状态进行控制。
二、系统组成框图红外多路遥控发射、接收系统组成框图如图所示,各部分功能是:●键盘及其代码产生电路:产生表示控制信号的BCD代码(用排针、短路帽设计)。
●编码电路:对控制信号代码和地址代码进行编码,并转换成串行发送数据。
●调制振荡电路:产生频率30~40kHz的振荡信号,并由发送的数据对其进行脉冲调制,形成发射信号。
●红外发射电路(红外发射管):将发射信号放大,并转换成红外光信号发射。
●红外接收电路(红外接收管):将接收到的红外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解调电路:将接收电信号放大,解调转换成控制代码。
●译码电路:将控制代码译成控制信号。
●控制电路:控制受控设备(红灯、绿灯、白灯和蜂鸣器)红外线频率:1010 Hz紫外线频率:1015 Hz三、主要技术指标●遥控距离不小于3m,即红外遥控发射机与红外接收机之间的距离不小于3m,●遥控路数4路,即可对4个受控设备进行开关控制。
●工作频率30~40kHz,即红外发射和接收的载频为30~40kHz。
●功能要求由一台红外发射机和一台红外接收机实现对4个受控设备(红灯、绿灯、白灯和蜂鸣器)的控制;每次发射只控制1个设备的开、关状态。
四、任务与时间表两人一组,根据系统组成框图和元器件清单,选择合适的元器件,设计并制作一4路红外遥控装置(一人设计发射机,一人设计接收机),实现对红灯、绿灯、白灯和蜂鸣器的开关控制,要求达到主要技术指标。
(解调电路有些复杂,红外接收管考虑用接收解调一体管)●电路设计根据提供的元件,选用合适的元件,完成电路设计,并用PROTEL99绘制电路原理图;●电路焊接在万用板上焊接电路,要求元件安装极性、方向正确;接插件、紧固件、导线安装可靠、牢固;焊点符合工艺要求(大小适中,无漏、虚、假、连焊;焊点圆润、光滑无毛刺、表面干净);整机清洁无污物,导线不杂乱;●电路调试要求写出调试步骤并记录调试数据及波形。
●绘制PCB 根据电路原理图,用PROTEL99进行PCB板设计。
●提交设计报告(附电路原理图、PCB图、实物图)。
五、供选择的元件清单六、考核方法1、设计报告30分;2、原理图、PCB图30分;3、实物占40分(主要技术指标完成占30分;电路焊接美观10分)。
附:设计报告内容:1、课程设计要求及主要技术指标2、系统组成框图3、系统设计(硬件及软件)4、电路工作原理5、元器件选择6、装配、调试7、小结8、参考文献9、附录(电路原理图、PCB图、程序、实物图)主要参考资料:1、红外多路遥控发射接收系统(网络: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XXX)2、八通道红外遥控开关电路(毕业设计论文)3、四路无线电遥控电路的安装与调试五、电路设计1.键盘及其代码产生电路设计键盘及其代码产生电路的功能是产生8个控制信号,并将这8个控制信号进行BCD编码,形成控制代码,其电路如图2.19所示。
图中S1~S8是按压式键盘开关,依次代表1~8路控制信号,开关按下有效。
74HCl47与74LS04组成代码产生电路。
若开关没被按下,则电阻R1~R8与Rlo~R17形成高电平。
应大于3.5V。
若某路开关被按下时,则该开关所连接的代码产生电路的输入端为低电平,并由电阻R9与二极管D1~D8形成的发射控制电平为低电平(0.7V),送至编码电路,作为传输启动信号。
74HCl47是10-4线优先编码器,其功能是将这10个输入信号分别编成10个BCD码。
在这10个输入信号中优先级最高,的优先级最低。
编码器的输出Yo—Y3是反码形式的BCD 码,74LS04对Yo~Y3取反后,则可得到BCD码。
2、编码电路设计由集成电路MCl45026组成的编码电路如图2.20所示,虚线框内是MCl45026的内部框图,外围器件RS、CTC、RTC决定编码器的时钟频率。
图中,●A1~A5是地址线,A6/D6 ~ A9/D9是地址数据复用线,即MCl45026可对9位并行输入数据进行编码,并在收到传输启动信号( )时,输出串行数据。
● 是传输启动信号输入端。
当为低电平时,器件开始启动传输过程;为高电平时,器件完全被阻塞,无信号输出。
●Dout是数据输出端,依次送出经过编码的数据。
●RS、CTC、RTC是内部振荡器的外接元件,其参数决定振荡器的振荡频率。
通常CTC、Rs、RTC的取值为400pF< CTC <15μF,Rs =2RTC,Rs >20kΩ,RTC>10kΩ,振荡器的频率ƒ=1/(2.3RTC CTC),其取值范围为1kHz--40kHz。
若频率超出此范围,精度将降低。
设振荡器频率为1.6 kHz, Rs=100 kΩ,则CTC=2700PF, RTC=50 kΩ振荡器输出经4分频电路送至并/串转换电路作为时钟,将输入代码按A1~A5、A6/D6 ~ A9/D9的顺序移至三态编码器,对输入信号进行编码。
编码器输出波形如图2.21所示,从图可知,编码器的输入为逻辑“0”(低电平)时,输出为两个窄脉冲;输入为逻辑“1”时,输出为两个宽脉冲;当输入为开路(高阻)时,输出为一个宽脉冲和一个窄脉冲。
当为低电平时,MCl45026按以上编码规律将输入A1~A5、A6/D6 ~ A9/D9进行编码并输出串行数据。
只要保持低电平,MCl45026可以连续不断地输出串行数据。
图2.22是编码顺序图,两次.编码之间的间隙为24个振荡周期。
为了红外接收机能可靠地接收信息(见解码电路设计),每个数据字至少应发送两次。
因此,图中启动信号的脉宽PWmin应大于两次发射所需的时间。
课题要求由1部接收机控制8个受控设备,即只需一个固定的地址码,因此将A1~A5接低电平。
3、脉码调制振荡电路设计为了提高传输信号的抗干扰能力,还需将编码信号调制在较高频率的载波上发射,本课题要求载波频率为40kHz,故可采用CMOS门电路构成的脉冲调制振荡电路。
当编码信号A为高电平时,振荡器工作,输出为载频信号;当编码信号为低电平时,振荡器不工作,输出为低电平。
输出的编码调制信号波形如图2.23中的B所示。
脉码调制振荡电路参见脉冲调制/解调电路。
课题要求载频为40kHz,取Ct = 680pF,则Rt = 16.7 kΩ,可将1个10 kΩ的电阻和1个10 kΩ的电位器串联使用。
RS=10Rt =167 kΩ,取标称值Rs =160 kΩ。
4. 红外发射电路设计图2.24是红外发射电路,由放大电路和红外发射管组成。
图中,G3、G4为隔离级,其作用是减小发射时的大电流对振荡级的影响;T1、T2组成复合三级管,对发射信号进行电流放大,红外管MLED81的工作电流为(200~300)mA。
流经发光二极管的电流,当G4输出为高电平VoH.时,T1、T2导通,红外管工作,当G4输出为低电平VoL时,T1、T2截止,红外管不工作。
5、红外接收电路设计红外接收电路通常由一片专用集成电路和少量外围器件组成。
目前此类专用集成电路很多,如NEC公司生产的9C1373、9C1490HA,夏普公司生产的IX0614CE、IX0986CE,索尼公司生产的BXl323、CX20106等。
其中,CX20106是应用较为广泛的芯片之一,图2.25是由CX20106组成的红外接收电路。
红外接收管PH3028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从CX20106的①脚输入,经前置放大器、限幅放大器放大后送至带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的中心频率与红外发射载波频率相同。
检波器、积分器组成解调电路,对接收信号进行解调。
施密特触发器对解调输出信号进行整形,从⑦脚输出,该输出为集电极开路电路,因此要接上拉电阻R3。
外围器件R1、C1的参数决定放大器的增益,当R1 = 4.7Ω,C1=IμF时,电压增益约为79dB,R1增大C1减小则会使增益降低。
R2确定带通滤波器的中心频率,调节R2、使的变化范围为30kHz,~ 40kHz。
C3是检波电容,一般取值为2.2μF~ 4.7μF。
R3是上拉电阻,一般取值为lkΩ~3kΩ。
图2.25是设计举例中调试完成后的红外接收实验电路。
其各引脚对地的静态工作电压如下:引脚①②③④⑤⑥⑦⑧电压/V 2.5 2.5 1.5 0 1.4 1.0 0.2 5各点波形如图2.26所示。
6.解码电路设计解码电路的功能是将解调后的串行数据进行解码,使其成为BCD控制代码,并使控制代码并行输出。
MCl45027是与MCl45026配对使用的通用接收解码器,MCl45027的内部结构及其组成的解码电路如图2.27所示。
图中数据提取电路的作用是判别和检测输入数据的特性;其外围电路中R1C1,组成的电路用来判定接收到的脉冲是窄脉冲还是宽脉冲,时间常数R1C1,应调整为1.72 编码器时钟周期,即R1C1=3.95RTcCTcR2、C2组成的电路用来检测按接收到的末位信号,时间常数R2C2应等于33.5 编码器时钟周期,即R2C2=77 RTcCTc这个时间常数用来判定输入Din保留低电平的时间是否已达到4个数据周期,达到了则数据提取电路将提取到的低电平信号送到控制逻辑电路,控制逻辑电路使有效传输输出端VT为低电平,此时传输终止。
收到的串行数据从MCl45027的第⑨脚输入,经数据提取电路判别后与序列发生器产生的本地地址码一比特(bit)一比特地进行校验。
如果第一次收到的地址码和本地地址码相符,则将紧接着收到的4位数据码储存在内部4bit移位寄存器中(不移到输出锁存器)。
当第二次收到的地址码仍与本地地址码相符,则将新收到的数据码与上一次储存的数据码以比较,若两次相同则控制逻辑电路使有效传输输出端VT为高电平,4bit移位寄存中的数据码转移到输出锁存器,并且在输出锁存器保留,直到新的数据代替它。
保留在锁存器的数据经缓冲器后输出,同时有效传输输出端VT保持高电平。
若两次不相同或4个数据周期内没收到信号,则VT为低电平。
注意在发送端,MCl45026的地址信息和数据信息均可用三态码来表示,但在接收端,地址可置成三态地址,而数据中的“开路”将被译为1。
因此数据信息必须是1或0。
7.译码与控制电路设计译码电路是将解码器输出的4位二进制控制信号代码译为与发射端相应的8路控制电平。
译码器CC4028是4-10线译码器。
它对于输入控制代码的任意一种状态,只有一路输出与其对应,输出有效状态为高电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