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一步教你-现金流量表该怎么编制

合集下载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现金流量表是会计报表中的一部分,用于记录一个企业或组织在特定时间段内的现金流动情况。

现金流量表的主要目的是反映企业在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中的现金收入和支出,以及期末现金余额。

因此,现金流量表是衡量公司财务健康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将详细阐述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

一、现金流量表的种类1.直接法直接法是现金流量表的一种方法,它将企业在期间内的净利润转化为经营现金流量,而不是通过调整会计利润。

直接法计算净现金流量的方法是将现金流入减去现金流出。

2.间接法间接法同样是现金流量表的一种方法,它将会计利润和非现金项目作为调整项来计算现金流量。

间接法的计算方式是将净利润加上非现金费用,如计提折旧和摊销、坏账准备等,减去非现金收益,如投资收益和抵扣所得税等。

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1.列出现金流量表的第一部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在现金流量表的第一部分中,列出的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流量。

经营活动可以包括销售产品、提供服务、支付工资和采购材料等。

在这部分中,需要将净利润作为起点,并加上需要调整的项目,例如:(1)计提的折旧(2)坏账准备(3)没有产生现金流量的其他项目,如收到期间费用等。

此外,还需要列出该部分中的现金流出和现金流入。

现金流出包括采购原材料、支付工资、支付利息和税收等。

现金流入则包括从销售收入中收到的现金、收到应收账款和其他经营活动中收到的现金等。

对于直接法,需要将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相减获取净现金流量。

对于间接法,则需要将净利润加上或减去调整项目来获取净现金流量。

2.列出现金流量表的第二部分-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在现金流量表的第二部分中,需要列出企业在投资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流量。

投资活动包括购买和出售固定资产、股票和债券等。

这部分列出企业的现金流出和现金流入。

现金流入包括出售长期资产、出售股票和债券等所得的现金。

现金流出则包括购买长期资产、购买股票和债券等的所用现金。

一步一步教你-现金流量表该怎么编制

一步一步教你-现金流量表该怎么编制

一步一步教你-现金流量表该怎么编制第一篇:一步一步教你-现金流量表该怎么编制一步一步教你,现金流量表该怎么编制现金流量表是拆出来的,不是凑出来的!我刚开始做报表的时候拿过交接人的电子版底稿,点开每项后找公式,看每一项数据来源,然后对着教材上的公式去理解是怎么调整的,非常痛苦,最后还是配不平,看了一下别人配不平的时候把差的数放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某个项目里凑平(我第一次做的时候差了近百万无处安放,直接懵了),看了网上所谓的“现金流量表编制口诀,秒杀现金流量表”也没什么新意,无非是把理论简化了一下而已。

以我自己的经验,现金流量表可以这么编,原则加方法:(原则看不明白请直接跳过往下看,看完后自己做一遍再来体会)原则一:现金流量表是拆出来的,不是凑出来的。

教材上的编制方法、网上流传的各种口诀、各种秒杀,大部分都只针对后期调整项目的方法,而且是单向调整,缺乏整体概念,尤其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就算把这些公式记住,实际应用的时候仍然力不从心,因为这种调整属于开放式的调整,很容易遗漏,一旦有遗漏,不得不把之前做过的调整每条翻一遍,到最后基本上是“凑”出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额,我的方法是封闭式的调整,没有遗漏,一开始是平的,一步步“拆”,到最后也是平的。

因为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时候遵循了借贷相等的原则原则二: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对,这是一句无比正确的废话,但绝对是真理,既然你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是根据这个原理来的,那由此二表衍生出来的现金流量表不遵循这个原则,绝对是走入歧途,感谢我的领导教我T型账户编制法,让我对现金流量表原理恍然大悟,虽然我的方法不是纯粹的T型账户法,但基本原理依然是T 型账户法,有兴趣的可以学一下,学不下去的,往下看步骤一:立框架。

编制的现金流量表的基本原理是从资产负债表右下角未分配利润科目(期末减期初,即本期净利润),推导出资产负债表左上角货币资金科目(期末减期初,即现金净增加额),这其实是教材上的间接法,但我不说从利润表的净利润调,而是从资产负债表的未分配利润,就是为了有一个整体的概念,把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都纳入到资产负债表中,这样三表之间的关系就更明确了。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程序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程序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程序现金流量表是对一个公司或组织的现金流入和流出进行记录和总结的财务报表,可以反映一个公司的现金管理状况。

编制现金流量表的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收集财务信息:首先需要收集相关的财务信息,包括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等。

这些信息将被用来计算现金流量表中的各项数据。

2. 确定现金流量类别:现金流量可以分为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三类。

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需要根据财务信息中的交易记录将这些交易归类到相应的现金流量类别中。

3. 计算现金流量值:根据已确定的现金流量类别,计算每个类别中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数值。

这些数值可以从财务信息中直接获得,也可以通过计算得出。

4. 编制现金流量表格式:根据所选用的现金流量表模板或规定的格式,将计算得出的现金流量值填入相应的表格中。

5. 审查和调整:编制完成后,需要对现金流量表进行审查和调整,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完整性。

这包括核对数值的计算是否正确,检查是否有遗漏的交易记录等。

6. 报告和使用:完成审查和调整后,现金流量表可以用于财务报告和决策分析。

通过分析现金流量表,可以评估一个公司的现金流动情况,为经营决策提供参考。

编制现金流量表需要准确的财务数据和正确的计算方法。

在进行编制过程中,应遵循相关财务准则和法规,并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同时,应注意现金流量表的格式和表达方式,以便阅读和理解。

总结起来,现金流量表的编制程序包括收集财务信息、确定现金流量类别、计算现金流量值、编制现金流量表格式、审查和调整以及报告和使用。

通过遵循正确的编制程序,可以准确记录和反映一个公司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为财务报告和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编制现金流量表最简单的方法

编制现金流量表最简单的方法

编制现金流量表最简单的方法
编制现金流量表是企业财务管理中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企业掌握现金的流动情况,从而做出合理的财务决策。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编制现金流量表最简单的方法。

第一步:准备工作
在编制现金流量表之前,首先需要准备一些材料。

这包括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以及其他相关的财务信息。

确保这些信息是准确和完整的,这样才能编制出准确的现金流量表。

第二步:确定现金流量表的格式
现金流量表通常分为三个部分: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

在确定现金流量表的格式时,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格式。

第三步:填写现金流量表
填写现金流量表时,需要将相关的财务信息填入到相应的表格中。

在填写过程中,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根据企业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情况,填写现金流量表的各个部分。

第四步:分析现金流量表
填写完成现金流量表后,需要对其进行分析。

通过分析现金流量表,可以了解企业的现金流动情况,评估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稳定性。

根据分析结果,可以做出相应的决策和调整。

总结
编制现金流量表是企业财务管理中重要的一环,只有掌握了企业的现金流动情况,企业才能做出明智的财务决策。

通过以上简单的方法,可以帮助企业更快更准确地编制现金流量表,实现财务管理的有效运作。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如何编制现金流量表

如何编制现金流量表

如何编制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是财务报表的一部分,它记录了一个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情况,以便帮助企业管理者了解和分析企业的现金活动。

编制现金流量表对企业的经营和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如何编制现金流量表,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和技巧。

1. 现金流量表的基本结构现金流量表通常由三个部分组成: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现金流量表示例:期初现金余额现金流入金额现金流出金额期末现金余额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筹资活动现金流量总现金流量2. 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步骤编制现金流量表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步骤一:收集必要的财务信息首先,需要收集企业的财务信息,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其他相关的会计记录。

这些信息将作为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基础。

步骤二:确定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的项目根据收集到的财务信息,需要确定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的项目,包括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步骤三:计算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的金额根据确定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的项目,需要计算每个项目的金额。

这涉及到对财务信息进行分析和核对,确保计算的准确性。

步骤四:填写现金流量表根据计算得到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的金额,将其填写到现金流量表的相应位置。

在填写过程中,需要将相应的金额填写到期初现金余额、现金流入金额、现金流出金额和期末现金余额的相应位置。

步骤五:总结现金流量表完成现金流量表的填写后,需要对现金流量表进行总结和分析。

可以通过计算各种现金流量的总金额、计算现金净增加或减少的金额以及计算现金余额的变化等方式进行总结和分析。

3. 实用的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技巧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可以使用以下技巧来提高效率和准确性:把握现金流量的本质现金流量是企业经营和决策的核心内容。

理解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的本质,有助于准确确定现金流量的项目和金额,并加深对企业现金活动的认识。

定期更新财务信息企业的财务信息是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基础。

现金流量表最简单的方法

现金流量表最简单的方法

现金流量表最简单的方法一、现金流量表最简单的方法嘿,宝子们!今天咱们来唠唠现金流量表最简单的方法哈。

咱先得知道现金流量表是干啥的,它就像是企业的现金管家,记录着企业现金的流入和流出情况。

那怎么简单地做这个表呢?咱先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开始。

比如说,你有个小生意,卖东西收到的现金,这就是最直接的现金流入啦。

你可以把每天的收款记录下来,像卖了多少件商品,每件多少钱,这一加起来就是一笔不小的流入。

还有,你付给供应商的钱,员工的工资这些都是流出。

这部分的计算就像是记账一样,把每一笔收支都写清楚,然后汇总起来。

再说说投资活动现金流量。

要是你买了设备,这就是现金流出啦。

如果有投资别的公司得到了分红,那就是流入。

这部分要把和投资相关的收支都统计好,像买股票投了多少钱,卖股票又收回来多少钱。

最后就是筹资活动现金流量。

你要是找银行借了钱,这就是现金流入。

还钱的时候呢,就是流出。

还有像股东投入的资金,这也是流入。

要把这些都弄简单,最好就是用个小本子或者电子表格。

每发生一笔和现金有关的业务就马上记下来,分好类。

像经营活动的就写在经营那栏,投资的写投资栏,筹资的写筹资栏。

这样到了月底或者年底,你把每栏的数字一加,再按照现金流量表的格式填进去,一个简单的现金流量表就出来啦。

咱做这个表的时候,可别偷懒哦。

每一笔都要清楚,这样才能准确地知道企业的现金情况。

要是有些数字对不上,那就得好好检查检查,是不是哪里记错了或者漏记了。

这就像搭积木一样,每一块都要放对位置,这样整座房子才稳当。

希望这个简单的方法能让大家不再对现金流量表发愁哈。

加油,小伙伴们!。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现金流量表是财务报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情况,对于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健康程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文将介绍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现金流量表。

一、现金流量表的基本结构现金流量表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三个部分的编制方法。

1.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是指企业通过日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和流出。

编制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直接法和间接法。

直接法是通过将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各项明细列举出来,计算出净现金流量。

具体步骤如下:(1)列举现金流入的项目,如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收到的税费返还等;(2)列举现金流出的项目,如购买商品、支付给职工的报酬、支付的税费等;(3)计算净现金流量,即现金流入减去现金流出。

间接法是通过调整净利润来计算净现金流量。

具体步骤如下:(1)调整净利润,将与现金无关的项目加回或减去,如折旧、摊销、坏账准备等;(2)调整经营活动中与现金流量有关的项目,如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付账款等;(3)计算净现金流量,即调整后的净利润加上或减去经营活动中与现金流量有关的项目。

2.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是指企业进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和流出。

编制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直接法和间接法。

直接法是通过将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各项明细列举出来,计算出净现金流量。

具体步骤如下:(1)列举现金流入的项目,如出售固定资产、收回投资等;(2)列举现金流出的项目,如购买固定资产、投资支付等;(3)计算净现金流量,即现金流入减去现金流出。

间接法是通过调整净利润来计算净现金流量。

具体步骤如下:(1)调整净利润,将与现金无关的项目加回或减去,如投资收益、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等;(2)调整投资活动中与现金流量有关的项目,如购建固定资产、取得子公司等;(3)计算净现金流量,即调整后的净利润加上或减去投资活动中与现金流量有关的项目。

现金流量表编制方法及其计算公式

现金流量表编制方法及其计算公式

现金流量表编制方法及其计算公式
现金流量表是一种会计报表,用于记录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的情况。

编制现金流量表有两种方法:直接方法和间接方法。

1. 直接方法:
直接方法是根据现金的实际流入和流出金额来编制现金流量表。

编制步骤如下:
1)列出所有现金流入的项目,包括销售收入、投资收入、融资收入等;
2)列出所有现金流出的项目,包括原材料采购、人工成本、税费支出等;
3)计算现金流入净额,即所有现金流入项目的总和;
4)计算现金流出净额,即所有现金流出项目的总和;
5)计算净现金流量,即现金流入净额减去现金流出净额;
6)计算期末现金余额,即期初现金余额加上净现金流量。

2. 间接方法:
间接方法是通过调整利润表计算现金流量。

编制步骤如下:
1)将利润表中的非现金收入和费用调整为现金流入和流出项目;
2)根据调整后的利润表计算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3)列出投资活动和融资活动的现金流入和流出项目;
4)计算投资活动和融资活动的净现金流量;
5)计算净现金流量,即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加上投资活动和融资活动的净现金流量;6)计算期末现金余额,即期初现金余额加上净现金流量。

现金流量表的计算公式如下:
净现金流量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 投资活动净现金流量 + 融资活动净现金流量
期末现金余额 = 期初现金余额 + 净现金流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步一步教你,现金流量表该怎么编制
现金流量表是拆出来的,不是凑出来的!我刚开始做报表的时候拿过交接人的电子版底稿,点开每项后找公式,看每一项数据来源,然后对着教材上的公式去理解是怎么调整的,非常痛苦,最后还是配不平,看了一下别人配不平的时候把差的数放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某个项目里凑平(我第一次做的时候差了近百万无处安放,直接懵了),看了网上所谓的“现金流量表编制口诀,秒杀现金流量表”也没什么新意,无非是把理论简化了一下而已。

以我自己的经验,现金流量表可以这么编,原则加方法:(原则看不明白请直接跳过往下看,看完后自己做一遍再来体会)
原则一:现金流量表是拆出来的,不是凑出来的。

教材上的编制方法、网上流传的各种口诀、各种秒杀,大部分都只针对后期调整项目的方法,而且是单向调整,缺乏整体概念,尤其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就算把这些公式记住,实际应用的时候仍然力不从心,因为这种调整属于开放式的调整,很容易遗漏,一旦有遗漏,不得不把之前做过的调整每条翻一遍,到最后基本上是“凑”出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额,我的方法是封闭式的调整,没有遗漏,一开始是平的,一步步“拆”,到最后也是平的。

因为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时候遵循了借贷相等的原则原则二: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对,这是一句无比正确的废话,但绝对是真理,既然你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是根据这个原理来的,那由此二表衍生出来的现金流量表不遵循这个原则,绝对是走入歧途,感谢我的领导教我T型账户编制法,让我对现金流量表原理恍然大悟,虽然我的方法不是纯粹的T型账户法,但基本原理依然是T型账户法,有兴趣的可以学一下,学不下去的,往下看
步骤一:立框架。

编制的现金流量表的基本原理是从资产负债表右下角未分配利润科目(期末减期初,即本期净利润),推导出资产负债表左上角货币资金科目(期末减期初,即现金净增加额),这其实是教材上的间接法,但我不说从利润表的净利润调,而是从资产负债表的未分配利润,就是为了有一个整体的概念,把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都纳入到资产负债表中,这样三表之间的关系就更明确了。

注意,我们是要做直接法,这个形似间接法的原理,只是为了更好的理解。

第一步:列资产负债表差额,即在期初期末栏后面加一列差额栏,分别填上每个项目的期末减期初数,是的,全部是期末减期初,这样就不必去担忧这个数是加是减、是期末减期初还是相反了,原因看下面第二步。

下图为资产负债表差额表部分项目简表
第二步:拆未分配利润项目,即引入利润表项目,这时按利润表项目性质(可以看教材公式了)填列到对应现金流量表项目中,同时把资产负债表中须调整的项目填列上(如应收应付预收预付等),怎么填?看下面两段解释,记住,这一步中,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所有的项目都要填在现金流量表中才能配平(配平即流量表最后一项“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期末余额”=①=0),因为资产负债表是平的,未分配利润是利润表中所有项目加减
得来的。

好了,讲一下加减的问题:
把未分配利润差额想象成缩印的整张利润表,把资产负债表差额表左侧除货币资金差额栏外所有的项目都移到右侧,所以调整销售收入的时候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都是“减(期末-期初)”,而预收账款则是加,因为预收账款跟未分配利润在同侧,正负相同。

此外,还要考虑现金流量表本身自带的正负号,所有现金支出项目在计算现金及等价物增加额时,都是作为负项的,但在流量表项目填列中要填正数,所以与这些有关的资产负债表项目跟上面正好相反,即从左侧移过来的项目都是加,右侧项目变为减。

所以调整销售成本的时候预付账款为“加(期末-期初)”,而应付账款、应付票据为减。

因此这些科目虽与未分配利润同侧,但正负与其相反。

做完上面这些,如果①=0就完成大框架了,如果不等于0,找原因,现在找原因非常简单。

步骤二:修细节。

编制方法上以工作底稿法作大斧砍出基本框架(步骤一),以分析填列法作小刀修补细枝末节(步骤二),砍与修都是采用T型账户法(一借一贷)原理。

其实教材上讲的这三个方法也都是互相使用的,列出不同方法只是为了突出某种方法的特点。

步骤一已经把大框架做出来了,现在开始分析填列。

方法就是“拆”!根据什么来拆,总账明细账,我的方法是做一个分析填列表,列明填列项目、借贷方、校验。

下图为分析填列表部分项目简化表格
下图为总账部分科目简化表格,我把它放在分析填列表右侧,同一张表容易查看
需要分析填列的最基本的几项,包括应交税费、应付职工薪酬、固定资产和财务费用等,调整的时候遵循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原则,现金流量表项目里,某个项目减掉一块,另一个项目必然加一块,否则,原先配平的表就会不平。

此时仍需注意现金流量表自身的正负号,有时候现金流入项目加一块,现金流出项目也是加一块而不是减一块。

关于借贷方的分析填列,应交税费主要是根据明细项的账户性质,如进项销项、税费返还,正负号自己琢磨吧;应付职工薪酬则是跨项目,借方数列支付职工现金,贷方则是需减掉的管理费用、营业费用,此外还有代扣代缴个人的,也是这个原理;财务费用则只是借方数分明细了。

主要就是这三种情况。

其他项目根据需要若需再分,仍根据这个方法来,分得多细都不会糊涂
校验项中,各分项借方数-各分项贷方数=±该科目账户净额数(±以该账户借贷性质为准),二者相减②应等于0,校验非常关键,等账目变动后发现①不等于0先看校验项,若某个项目的校验项②不为0,就可以有针对性的找原因了。

这种校验方法还能查错账,有几次配不平最后发现是核算做错了科目。

我的经历:研究别人做好的表,花了半个多月,纠结加恐惧;第一次做表,凑,花了三天整,没做好;按照上面的步骤做好模板,每次做表的时候只要把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复制到模板里,把几个科目的总账明细账复制到模板里,如果①为0,10分钟搞定。

如果①不为0查找原因,不超过一小时,年初科目使用少,前三个月经常出现配不平的现象,后来账目丰富起来后,基本上每个月只需复制粘贴,几步搞定。

我又照着教材内容仔细看了一下,其实上面一些原理性的东西教材上都是讲过的,只是一笔带过,而且现在很少有手工编表,大部分都直接在电子表上点公式,使得这些带着朴素原则的古老方法接近失传。

只用两个表编成现金流量表,估计天下的男人只有男会计这么喜欢平吧,那种愉悦难以言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