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生长素的生理作用》word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3《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优质教学案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导学案一、【导】(3分钟)水平放置的胚芽鞘,在受到重力的作用下,生长素会从远地侧运输到近地侧,如图所示:生长素含量表现为 .根部为什么会弯向B侧生长呢?【学习目标】:1.掌握生长素的生理作用2.掌握生长素作用的特点及表现3.学会生长素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二、【思】(12分钟)(自主学习)快速阅读课本50--51页,完成以下内容:(书50页第)1.生长素的作用方式及特点(1)作用方式:不直接参与_________,而是给细胞传达一种_________的信息。
(2)作用:既能_____生长,也能_____生长;既能_____发芽,也能_____发芽;既能防止_________,也能疏花疏果。
(3)作用特点:_______,即_______时促进生长,_______时抑制生长,甚至杀死植物。
(50页第四段)2.具体体现——顶端优势(1)现象:优先生长,生长受到抑制。
(2)原因:①生长素的运输方向为______ ;②_____生长素浓度低→_____生长;_____生长素浓度高→_____生长。
(3)解除措施:_________。
(4)应用:棉花打顶。
三、【议】(10分钟)(合作探究)问题1:图甲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个植物器官的促进作用效果一定不同吗?问题2:图甲在生长素浓度为10-6㏖/L时,生长素对根、芽、茎的生理效应分别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3:结合图乙解释植物根为何具有向地性?是否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茎的背地性生长是否也体现的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四、【展】7分钟五、五、【评】5分钟六、【检】(8分钟) 每题2分1、判断正误(1)某一浓度的生长素对芽是促进作用,对根一定是抑制作用( ) (2)生长素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但可以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 )(3)不同的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不同植物的同种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也不一定相同( )(4)顶端优势现象可以说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5)只有顶芽能够产生生长素,所以顶芽能优先生长而侧芽生长受抑制,此现象称为顶端优势( )2、在农业生产上,生长素类似物经常被作为麦田除草剂,其原理是()A.高浓度时抑制小麦生长B.高浓度时抑制杂草生长C.高浓度时促进杂草生长D.低浓度时促进杂草衰老3.下列现象中,最能说明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的是()A.茎的向光性和背地性B.顶端优势C.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D.含羞草的小叶受到刺激立即下垂4如图为一棵树上的顶芽及侧芽。
高中生物必修3教学设计22:3.2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教案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教材分析这节内容包括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尝试运用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两部分。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一节是继《生长素的发现》之后,阐述生长素作用以及应用的关键一节。
在知识方面,学生已知道什么是植物激素,理解了植物发生向光性的原因以及生长素的产生、极性运输和分布的特点。
本节课既总结和深化了前面所学生长素的知识,又为后面其他植物激素的介绍做了铺垫,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这一节内容在全书中所占比例并不多,但内容与生产生活实践联系密切,所以是极其重要的。
特别是其中“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包含着科学研究的方法与过程,以及设计实验时所要控制的变量问题,在整个必修课本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掌握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
(2)举例说明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1)尝试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学会探究性实验的步骤,并设计实验。
(2)通过资料分析,联系生活实例,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独立思考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养成善于观察、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勇于思考、提问、探索的思维品质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2、教学难点: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探究活动。
教法设计通过学生自己的学习来掌握知识,做到导中学,学中学,导与学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根据该节内容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联系学生实际,结合素质教学理念,我采用以下方法及教具进行教学:1)直观教学法:主要利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以及实物演示。
2)自学导思法:采用图形引导,从问题探讨入手;阅读生物方面的资料,看图片,引导启发学生从实例展开对生长素作用的思考及探究。
人教版高中生物(新课标)必修3教案:第3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第2节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Word版

3.2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导入新课
一.生长素
的生理作用导入:大家见过田地里倒伏的
植株吗?这些植株倒伏后根
与茎分别往哪个方向生长?
为什么?农民为什么要对棉
花进行摘心,对果树进行修枝
呢?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
探究一】部分内容,小组内讨
论解决问题。
明确生长素的作
用特点,影响生长素生理作用
的因素,以及体现生长素作用
两重性的实例。
板书:一、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作用特点:两重性影响因素:
教师运用多媒体出示图表
以根为例,启发引导学生说出
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明确曲
线的最高点为生长素促进根
芽茎生长的最是浓度,并且让
学生比较根茎芽三者对生长
素敏感度的大小
学生根据问题思考,通过预
习可总结出与生长素作用的
两重性有关。
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寻找疑难,小组讨论。
学生总结回答生长素的作
用,作用特点和影响其生理
作用的因素
学生思考总结,能够描述生
长素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
学生回答根茎芽三者对生长
素敏感度的大小排布
通过问题情境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明确
本节内容与生产实践
的联系,从而积极主
动掌握本节内容;同
时检测预习效果。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总
结问题,并运用小组
合作解决疑难。
启发式教学,提高学
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
力。
高中生物必修3教学设计20:3.2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教案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是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3章的第2节,是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的一个延续和深入,阐述了生长素生理作用和特点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也为第3节的学习做了知识储备。
本节课通过对相关图表、数据、实例等材料的分析,介绍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并且引导学生对生产、生活中的现象及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加深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特点的了解,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树立学以致用的思想。
此外,本节课还有一个探究活动——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该探究活动实施操作起来用时较长,教师应该合理的计划组织好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科学探究。
2、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特点。
2、顶端优势及其原理。
3、探究实验设计的一般方法。
4、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1、顶端优势产生的原因以及在生长素的两重性在生产中的实例。
2、尝试探究生长素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3、课时安排和教学准备课时安排:由于本节课的课程内容较简单,因此课时安排为一个课时。
课前准备:1、制作课件;2、本节课还有一个探究活动——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该探究活动实施操作起来用时较长,因此,可提前两周组织兴趣小组,指导学生探究实验“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对插条生根的影响”,拍照并获得实验数据用于课堂。
二、说学生1、学生所知经过第一节的学习,学生已了解了植物激素有了一定的知识准备:什么是植物激素,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原因以及生长素的产生、极性运输和分布特点。
2、学生特点本节课的学生应该是高二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思维较活跃,分析能力较强。
在高一的生物以及化学课堂中已初步了解过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并在必修一的学习中系统的学习过实验设计的方法和原则,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分析能力。
但对于探究的目的性、过程和结论形成缺乏系统的思考,因此在探究实验设计的过程中应加强引导,细化各步骤的问题,做好知识的铺垫。
高中生物人教课标版必修3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教学设计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一课时教案[教学理念]基于新课标提出的“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等理念,倡导“自主探究、综合渗透、合作活动、创新发展”的教学理念,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活动,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学习热情,建立以“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疑为主轴、动为主线”的教学模式。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本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是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必修3第3章第2节的内容,是在学习了“生长素的发现”之后,具体学习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本节知识与生活、生产实践联系紧密,有利于学生养成热爱生活、关注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的良好习惯。
[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较高,对探究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而且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较强,学生渴望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
知识方面,学生已知道什么是植物激素,理解了植物发生向光性的原因以及生长素的产生、极性运输和分布的特点。
并在高一阶段的学习中系统的学习过实验设计的方法和原则,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分析能力。
但对于探究的目的性、过程和结论形成缺乏系统的思考,因此在探究实验设计的过程中应加强引导,细化各步骤的问题,做好知识的铺垫。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概述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通过实例理解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能力目标:通过“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领悟预实验意义的良好载体。
情感目标:树立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思想。
认识生长素类似物对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重要性,认同科学技术是巨大的生产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植物生长素的作用。
教学难点:“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探究活动。
[教法和学法]主要采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法,问题探讨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问都是问号。
”要使学生顺利跨入生命科学的殿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至关重要。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教案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教案生长素是一种植物激素,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理作用。
本教案将以“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为主题,探讨生长素在植物生长和发育中的作用。
一、课堂导入1.老师向学生们展示一些植物生长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2.学生们回答问题,老师进行总结,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二、导入知识概念1.生长素是一种植物激素,它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中起到调节作用。
2.生长素的通过运输和旁路反应参与植物的细胞分裂、伸长和分化。
3.生长素可以影响植物的根系、茎高、叶片大小和果实生长等。
三、探究生长素的生理作用1.生长素对植物的根系生长有何作用?A.促进根系的生长和发育。
生长素的存在可以刺激根尖区细胞的分裂活动,使根系发展更加健壮。
B.影响根系的分枝。
生长素的存在可以抑制侧枝的生长,使主根得到更多的养分供给。
2.生长素对植物茎高的生长有何作用?A.促进茎的伸长。
生长素在茎部活跃分裂组织中起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使植物的茎高增加。
B.调节茎的形态。
生长素的不同含量和分布会影响植物茎的生长方向和姿态。
3.生长素对植物叶片大小的生长有何作用?A.促进叶片的生长。
生长素在叶片的基部活跃分裂组织中可以促进细胞的分裂和伸长,使叶片增大。
B.调节叶片的展开。
生长素的存在可以促使叶片迅速展开,增加光合作用的表面积。
4.生长素对植物果实生长的生理作用是什么?A.促进果实的发育。
生长素在果实的胚囊、花蕾中发挥作用,调节果实的形成和成熟过程。
B.影响果实的大小和质量。
生长素的含量和分布会影响果实的大小和质量,进而影响植物的繁殖效果。
四、小结与拓展1.生长素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中起到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
2.生长素的作用与植物的细胞分裂、伸长和分化密切相关,对根系、茎高、叶片大小和果实生长等方面产生影响。
3.生长素的调节机制复杂,但是了解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研究和利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章第2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教学设计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教学设计一、教材简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新课标实验本·生物必修③》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中的第二节。
主要包括“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和“尝试运用生长素促进插条生根”两部分内容。
本节知识是对上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的延伸,通过实例分析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而实验“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为学生进行自主性科学探究提供了基础。
因为符合高考思路“加大考查学生创造思维力度,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所以本节内容在高考中受重视程度不断增加,成为考试的重点和热点。
二、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观察思维能力,但逻辑推理能力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启发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通过精心设置疑问,激发学生进行探究和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三、设计理念:教师通过利用学案、多媒体课件,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带领学生运用已知知识由表及里地去探究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特点,并在实验设计的基础之上,将实验设计的设置对照原则及利用数学方法处理、解释数据等融入课堂教学中。
四、教学目标:1.概述生长的生理作用。
2.列举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3.描述植物顶端优势的现象、原因、解除方法及应用。
4.举例说明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作用。
五、重点和难点:1、重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2、难点: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六、教具准备:1.准备引题图片:花农将插条浸在吲哚丙酸中。
2.准备说明生长素生理作用两重性的数据、曲线、图形等材料。
3.准备学生预习和课堂提问所要用到的问题。
4.准备联系实际的问题:无子西瓜与无子番茄形成原理比较。
七、教学策略1、引导-探究式教学2、讨论法、探究法八、课时安排:1课时九、教学过程:十、板书设计第2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一、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一)结论:1、作用特点表现两重性:2、一般情况下,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甚至会杀死植物。
高中生物必修三教学设计5:3.2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教案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的教学设计方案【教学流程图】【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1、概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2、通过“生长素浓度与所起作用的关系”图分析,能够说出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
3、描述植物顶端优势的现象、原因、解除方法及应用。
4、举例说明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5、关于“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2,4-D)对插条生根作用的实验”,学生要根据老师给出的实验用具,学会自己设计实验步骤,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进而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性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2、教学难点: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三、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与探究式教学相结合.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创设情景] 环节:老师提问:大家回想一下上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学到了什么知识?学生回答:略……。
老师讲述:下面我们来看大屏幕上的一道题,试分析其现象及原因。
课件播放:现有两株燕麦幼苗的胚芽鞘尖端部分,给予不同的处理(见大屏幕),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如何?为什么?老师启发:可见有光无光,生长素都能促进胚芽鞘尖端的生长,那是不是任意浓度的生长素溶液都能促进植物生长呢?学生回答:略……。
课件播放:“问题探讨”中的“生长素浓度与所起作用关系”曲线图。
老师讲解:0线以上表现为促进生长,0线以下表现为抑制生长。
课件播放:对照曲线图分析回答下列的问题。
①相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根、芽、茎的作用是一样的吗?②能使根、芽、茎长得最好的生长素浓度各是多少呢?③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于同一器官的生长有没有影响呢?④浓度为10-6mol/L的生长素对根、芽、茎的生长有何影响?⑤根据上述问题,试说说如何描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学生活动:结合这些“问题”讨论此曲线图所隐含的信息。
老师小结:1、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同一器官上时,引起的生理功效不同(促进效果不同或抑制效果不同)2、同一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不同器官上时,引起的生理功效也不同,这是因为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敏感性大小:根﹥芽﹥茎),也说明不同器官正常生长所要求的生长素浓度也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生长素的生理作
用》word教案
【教学目标】
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2.尝试探究生长素类似物质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2.教学难点
探究活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质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生摸索回答,师提示。
提示:
1.不同。
如图所示,关于根来说,最适浓度大约是10-10 mol/L;关于芽来说,最适浓度大约是10-8 mol/L;而关于茎来说,最适浓度大约是10-4 mol/L。
2.不同的生长素浓度,关于同一器官所起的作用也不同。
在一定浓度范畴内促进生长,超过这一范畴则抑制生长。
问题:以“本节聚焦”再次引起学生的摸索注意。
板书
一、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生长素能够促进雌花的形成、单性结实、子房壁的生长;维管束的分化、形成层活性提高;叶片的扩大;不定根、侧根的形成;种子的生长、果实的生长、坐果;伤口的愈合;顶端优势。
同时能够抑制花、果实、幼叶的脱落,侧枝的生长,块根的形成等。
讲述
从细胞水平上看,生长素能够阻碍细胞的伸长、分裂和分化。
从器官水平上看,生长素能够阻碍器官的生长、成熟和衰老。
生长素发挥的生理作用,会因浓度、植物的种类、器官、细胞的年龄不同而有差异。
一样情形下,生长素在低浓度时促进生长,浓度较高时则抑制生长,浓度过高甚至会杀死细胞。
关于同一植物不同器官来说,一样营养器官比生殖器官敏锐;根比芽敏锐,芽比茎敏锐,幼嫩细胞敏锐,衰老细胞迟钝。
双子叶植物一样比单子叶植物敏锐。
关于植物什么缘故会有顶端优势现象,目前要紧存在两种假说。
教材中介绍的是“生长素学说”,即认为是顶芽合成的生长素极性运输到侧芽处,从而抑制侧芽的生长。
那个学说是由K.V.Thimann和F.Skoog于1924年提出的,许多实验支持该学说。
另一种说明是1900年K.Goebel提出的“营养学说”。
该假说认为顶芽构成营养库,垄断了大部分营养物质,侧芽由于缺乏营养物质而生长受抑制。
那个学说也有许多支持的证据。
介绍:α-萘乙酸(NAA)、2,4-D、生根粉
NAA是具有生长素类活性的萘类植物生长调剂剂,广泛用于组织培养体系,能够诱发不定根形成,提高树木扦插成活率,提高座果率,防止采前落果。
它具有与IAA不同的环状结构,但其侧链与IAA相同,比IAA稳固,因此常代替IAA使用。
2,4-D的化学名称是2,4-二氯苯氧乙酸,它是一种除草剂,现在广泛应用于无菌培养体系,用于诱导细胞增殖。
2,4-D除了作为除草剂之外,它最显著的用途是引起脱分化和未组织化的细胞生长,另外,它还具有使幼苗矮化细小的功能。
但2,4-D能够引起染色体变异,使用时必须格外小心。
生根粉是一类能够用来促进插条生根的复合型植物生长调剂剂。
可溶解于酒精或水,一样以生长素类物质为其要紧有效成分,如ABT生根粉(商品名称艾比蒂生根粉)就含有萘乙酸和吲哚乙酸等。
它的要紧作用是:能提供插条生根所需的生长促进物质,能促进插条内源激素的合成,能促进一个根原基分化形成多个根尖,以诱导插条不定根的形状建成。
板书
二、尝试运用生长素促进插条生根
探究实验(有可能按下面指导做)
在上节课终止时,应布置学生预习探究活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指导,并预备好实验用具,如杨树枝条、矿泉水瓶等。
教师假如能提早做本探究活动的预实验,可幸免人力、物力、财力和时刻的白费,也可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一)材料用具的预备
1.实验材料
能够用杨、加拿大杨、月季等的枝条。
2.实验用具
天平、量筒、容量瓶、烧杯、滴管、试剂瓶、玻璃棒、木箱或塑料筐(下方带流水孔)、盛水托盘、矿泉水瓶。
3.插条选择
插条质量和规格对探究实验成效阻碍专门大。
大树上的1~2年生枝条,能够作为扦插的材料,但以1年生苗木为最好(1年生或2年生枝条形成层细胞分裂能力强、发育快、易成活)。
实验说明,插条部位以种条中部剪取的插穗为最好,基部较差,梢部插穗仍可利用。
实验室用插穗长5~7 cm、直径1~1.5 cm为宜。
由于一个年级几百名学生同时用枝条,要适当考虑对树木的爱护。
扦插枝条的处理:
(1)枝条的形状学上端为平面,下端要削成斜面,如此在扦插后可增加吸取水分的面积,促进成活。
(2)每一枝条留3~4个芽,所选枝条的芽数尽量一样多。
(二)实验设计
1.选择生长素类似物:2,4-D或α-萘乙酸(NAA)等。
2.配制生长素类似物母液:5 mg/mL(用蒸馏水配制,加少许无水乙醇以促进溶解)。
3.设置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梯度:用容量瓶将母液分别配成0.2、0.4、0.6、0.8、1、2、3、4、5 mg/mL的溶液,分别放入小磨口瓶,及时贴上相应标签。
NAA有毒,配制时最好戴手套和口罩。
剩余的母液应放在4℃储存,假如瓶底部长有绿色毛状物,则不能连续使用。
4.枝条处理方法:浸泡法和沾蘸法
建议各小组采纳不同方法进行实验。
浸泡法也可设置不同的浸泡时刻。
应该鼓舞学生设计多种方案,以便交流,资源共享。
(三)探究活动
1.提出问题
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如2,4-D或NAA,促进杨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多少呢?
2.作出假设
适宜浓度的2,4-D或NAA能够使杨或月季插条基部的薄壁细胞复原分裂能力,产生愈伤组织,长出大量不定根。
3.推测实验结果
通过一段时刻后(3~5 天),用适宜浓度的2,4-D或NAA处理过的插条基部和树皮皮孔处(插条下1/3处)显现白色根原体,此后逐步长出大量不定根;而用较低浓度、较高浓度或清水处理的枝条长出极少量的不定根或不生根。
4.实验步骤
(1)制作插条。
(2)分组处理:将插条分别用不同的方法处理(药物浓度、浸泡时刻等可多组。
如可分别在NAA中浸泡1、2、4、8、12、24 小时等)。
(3)进行实验:将处理过的插条下端浸在清水中,注意保持温度(25~30℃)。
(4)小组分工,观看记录:前三天每天都要观看记录各小组实验材料的生根情形。
教师能够设计记录表格,更应让学生自行设计记录表格,提供学生制造性活动的空间和机会。
记录过程是意志与耐心的锤炼,既有分工也有协作。
记录用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处理后枝条生根情形,如生根条数,最长与最短根的长度等(浓度适宜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后,在绿色树皮的皮孔处长有白色幼根;时刻长一些会在枝条下端斜面树皮与木质部之间长有白色根原体)。
每隔2~3 天记录也可。
(5)研究实验中显现的问题。
①分析不同插条的生根情形。
不能生出不定根:有可能是枝条上没有芽、枝条倒插等。
都能生出不定根:促进扦插枝条生根是指刺激枝条的下端生出不定根,而不是刺激根生长。
不同的枝条可能生出的不定根的数目多少不一样,如枝条上芽多,则产生的生长素就多,就容易促使不定根的萌发。
②分析与本实验相关的其他因素。
A.温度要一致;
B.设置重复组。
即每组不能少于3个枝条;
C.设置对比组。
清水空白对比;设置浓度不同的几个实验组之间进行对比,目的是探究2,4-D或α-萘乙酸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5.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本探究活动关键是时刻安排。
建议课前提交药品选择和药液浓度操纵的设计方案,培训关于选取枝条、如何样做插条的方法,说明注意事项,并确定各小组的分工。
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按照小组分工认真进行观看,实事求是地对实验前、实验中(包括课内、课外)和实验后插条生根的情形进行记录,并及时整理数据,绘制成表格或图形。
最后分析实验结果与实验推测是否一致,得出探究实验的结论。
不要求实验结果都一致,但要求有分析研究。
6.表达与交流
实验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要写出自己个性化的实验报告,向小组和全班汇报探究过程和结果、体会、教训或体会,包括在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方面的收成。
7.进一步探究
“进一步探究”旨在鼓舞学生进行扩展性的探究和实践,大多数需要在课外完成。
教师应当提供机会,让学生互相进行交流和讨论。
鼓舞有爱好的学生进一步探究不同季节和枝条老幼部位对生长素类似物的反应,让学生自行设计和实施。
小结(略)
作业(练习)
基础题:1.C, 2.B
拓展题:
1.提示:由于重力作用,生长素在下部的浓度高。
关于植株的茎来说,那个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生长,因而下面的生长较快,植株的茎就向上弯曲生长。
同样的生长素浓度,关于植株的根来说,却会抑制生长,因而,根部下面的生长比上面的慢,根就向下弯曲生长。
假如是在太空中的空间站中生长,植株就可不能显现如此的情形,而是横向生长。
2.提示:因为人尿中含有微量的生长素,将黄泥反复浸到尿液中再晒干,黄泥中就会吸附一定的生长素。
用如此的黄泥封裹枝条,就能利用其中的生长素促进枝条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