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分析
玄奘西游与鉴真东渡

独行 或结伴
结伴 独行
是否 归国
未归国 归国
鉴真东渡 唐玄宗时 僧人 玄奘西游 唐太宗时 僧人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 珍国也, 常须达。
——《日本书纪》
为什么遣唐使团 甘愿冒着生命危险前 往唐朝呢?
唐朝对日本产生了哪些方面的影响呢?
中 国 的 茶 文 化
日 本 女 子
唐代服饰
唐都长安城平面图
日本都城平城京平面图
唐朝的开元通宝 (始铸于621年)
日本的和同开宝 (始铸于708年)
月を望みて 鄕を望む
翹首(げうしゅ)して 望み, 東天を
神(しん)は 馳(は)す 奈良 の邊。 三笠 山頂の上に, 想ふ 又もや 皓月(かうげつ) 圓(まどか)ならんと。
鉴真坐像
日本派往唐朝的使团叫做遣唐使。唐朝时期的前后 200多年间,日本天皇先后19次派出遣唐使团到中国。 使团成员中有大使、副使、翻译、医师、画师、工匠、 音乐师等。此外,每次还带有若干名留学生和学问僧。 使臣大多为通晓经史、才干出众而且汉学水平较高、 熟悉唐朝情况的第一流人才。甚至相貌风采、举止言辞也 不同凡响,至于留学生与学问僧也均为优秀的青年,有的 在留学前已在国内崭露头角。
望月望乡 翘首望東天, 神弛奈良边。 三笠山頂上, 想又皓月圆。
日本在政治经济制度、建筑、城 市建设、文学艺术、风俗习惯等方 面,都受到唐朝文化的深刻影响。
鉴真坐像
5年后,66岁高龄 第二次东渡他买了军船,采办了不少 鉴真:唐代高僧。俗姓淳(chún)于, 的失明老人鉴真,毅 佛像、佛具、药品等,随行的弟子和 广陵江阳(今江苏江都)人。唐玄宗时, 然再次登上东渡的航 技术人员达 85人之多。可是船出长江 日本僧人普照邀请请鉴真去日本传播佛 口,就受风击破损,不得不返航修理。 法。鉴真应允,并克服种种困难,先后 船。而这次他终于如 六次东渡日本始获成功。 第三次、第四次出海,都未成功。 愿地踏上了日本的土 第五次东渡,遇狂风巨浪,境况险恶。 地,信守了自己的承 且船漂流到了海南岛南部。先后有 36名 中日人员在此次东渡中牺牲。而鉴真本 诺 …… 人也因长途跋涉,暑热染病,双目失明。
人教七年级历史下册 材料辨析 试卷(附解析)

一、七年级下册综合题辨析题论述题1.出玉门关后,向导借故离开了他。
他走入沙漠地带,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黄沙漫漫,无边无际,他只得寻着骆驼粪的踪迹前行。
一天,他迷失了方向,身体又极度困乏,便下马取皮囊喝水。
不料一时失手,水全流光了。
他只得东行十余里,忽然想:“我曾发誓,若不到天竺,决不向后退一步,宁可西进而死,决不东归以生。
”于是立刻勒马西行,连行五天五夜,人马一齐倒卧在沙石上。
后多亏马醒后把他带出沙漠,终于到达北印度。
请回答:(1)上述材料中的“他”是谁?“他”去天竺干什么?(2)与“他”同时期的有着相似经历的人,你还能举出一个例子吗?(3)“他”为唐朝、天竺文化传播作出了什么贡献?(4)你觉得在“他”身上有什么品质值得你学习?【答案】(1)玄奘;玄奘西行天竺取佛经。
(2)鉴真东渡日本(3)玄奘到天竺取回佛经,并组织人翻译。
同时根据在印度半岛、中亚各国的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印度的重要史料。
(4)坚贞不屈、百折不回的精神。
【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出玉门关后,向导借故离开了他。
他只得东行十余里,忽然想:“我曾发誓,若不到天竺,决不向后退一步,宁可西进而死,决不东归以生。
”终于到达北印度。
”和结合所学知识唐朝时,中国同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
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历尽艰险,经过四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
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玄奘;玄奘西行天竺取佛经。
(2)结合所学知识,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鉴真。
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法,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鉴真东渡日本。
(3)结合所学知识,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玄奘到天竺取回佛经,并组织人翻译。
同时根据在印度半岛、中亚各国的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印度的重要史料。
(4)依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坚贞不屈、百折不回的精神。
2.材料论述材料据史料记载,唐朝时来自各国的使臣、商人、留学生云集。
4.2.2 鉴真东渡 教案 (沪教版八年级上)

课题:《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科目:历史教学对象:初一学生课时:1课时(45分钟)提供者:单位:一、教学内容分析本案例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课《对外友好往来》,它主要主要讲述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它是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时,这两个历史事件真实体现当时的国家的实力以及统治者的对外政策。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玄奘和鉴真其人,玄奘西行原因、取经经过、取经后的中印文化交往;2 鉴真东渡的时间、原因,六次东渡的艰苦历程,东渡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学生搜集过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历史史料。
2列表比较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等史实的学习,培养学生敢于实践、坚持不懈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意志2.对中外文化交流的学习,认识到国家强大不仅向外传播自己的先进文化,还应虚心吸纳外来文化。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对于初中生来讲,本课较符合学生的认知程度,学生较感兴趣,他们可以凭借已有知识在课堂上积极交流,分组讨论,有了平等对话的自由空间。
课前将学生分成二组,一组搜集玄奘西行的资料,准备《西游记》中的故事,一组搜集鉴真东渡的资料和故事。
通过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等史实的学习,培养学生敢于实践、坚持不懈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意志。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课前我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动手搜集一些资料,目的是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一些多媒体、课件、视频的使用,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历史剧的表演,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1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地位2.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等基本历史史实。
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播放:(多媒体播放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的片段)2.导入:当然小说中的人物、情节等许多都是虚构的,而在我国古代历史中,确实有像小说中主人公唐僧这样的一个人,那么现实中的唐僧是怎样的一个人?他真的到达西天取得真经了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我国古代史上的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
第9讲 玄奘西行、鉴真东渡与唐诗盛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考纲详解
考点1 玄奘西行、鉴真东渡
(1)遣唐使: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派遣唐使、留学生 和留学僧来唐学习。 (2)鉴真东渡:鉴真,曾六次东渡 日本,在日本传播唐朝文化,并主持 鉴真 修建唐招提寺。
(3)玄奘西游: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 出发,历经艰险前往天竺(古印度)。回国 后,翻译佛经,还写成《大唐西域记》。这 部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 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学习他们坚 持不懈、百折不回的精神)
玄奘
考纲详解
(4)促使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因素: ①国家安定统一; ②经济文化繁荣; ③对外开放政策; ④对外交通发达。 (5)唐朝的对外交往情况对我们的启示: ①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的政 策。 ②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发展经济文化。 ③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在传播先进 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取其精华,为己所用。
考纲详解
考点2 唐诗的盛行
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代表诗人: (1)李白(盛唐)──特色:豪迈奔放, 清新飘逸。人称:“诗仙”。代表作: 《早发白帝城》《蜀道难》 (2)杜甫(由盛转衰)──特色:气魄雄 浑,沉郁悲怆。人称“诗圣”,其诗“诗 史”。代表作:“三吏”“三别” (3)白居易(中唐)──特色:直白如话,通俗易懂。 代表作:《秦中吟》《新乐府》,诗歌反映现实。
八年级历史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

请选出最佳的答案—— 你能行!
5、唐代的鉴真和尚接受日本邀请,历经险阻到达日本一 共东渡( ) A4次 B 5次 C6次 D7次 6、在鉴真主持下修建的唐招位于日本的( ) A东京 B 京都 C 九州 D 奈良 8 、被视为日本国宝的鉴真大师像回国探亲是在( ) A1979年 B 1980 年 C1982 年 D1983 年 9、唐朝是有两位向东西方传播唐朝文化的高僧,他们是 ( ) A玄奘、鉴真 B 鉴真、一行 C 玄奘、一行
人 尊 所去 行动 物 称 国家 方式 三 玄 藏 奘 法 师
佛 鉴 学 真 大 师 印 度
目 的
取经 (学 习 他国 先进 文化) 传经 (传 播本 国先 进文 化)
政府对 待态度
开始为个 人行动, 取回经后 得到政府 的支持
一直被 本国政 府所干 涉
结 局 返 回 本 国
定 居 他 国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相同点
都是佛教徒, 文化的传播者, 都生活唐代, 都对中外文化 交往作出了贡 献,为了佛学, 坚持不懈精神, 战胜困难的勇 气。都体现了 唐朝外交的繁 荣。
听电视动画片《西游记》插曲 白龙马蹄朝西,驮着唐三藏跟着三徒弟 西天取经上大路,一走就是几万里 什么妖魔鬼怪什么美女画皮 什么刀山火海什么陷阱诡计 西天取经不容易,容易干不成大业绩 什么魔法狠毒自有招数 神奇八十一难拦路七十二变制敌 师徒四个斩妖斗魔同心合力 邪恶打不过正义 请回答:1、歌曲中唐三藏的生活原型为何人?西天 为何地?2、歌曲对唐三藏师徒不畏艰难去西天取经 的描述体现出历史上唐朝中国人怎样文化精神? 3、英国学者威尔斯对这种“唐人文化精神”有何评 价?
微信刷票 / 微信刷票
收到过,更不要说得到过那各奴才鞍前马后地尽职效忠咯。对于这各结局,王爷早就料到过,在皇上将年家划入他の门下之时,就曾经预 料过。只不过那各时候,他还壹相情愿地以为凭借自己の真情实意可以打动年二公子,继而分化瓦解八弟壹伙の朝中势力。可是随着时间 の推移,他渐渐地意识到,他只是剃头挑子壹头热。现在,他又从玉盈の口中亲自证实咯年家与八弟壹伙の关系是如此の亲密无间,简直 就是火上浇油!对年二公子桀骜不驯の极大不满,对年家与八爷党亲厚无比の深深嫉妒,怒火、妒火,令他の脑子壹时乱得不行。心烦意 乱之下,他下意识地翻身下马,他想壹各人走走,散壹散心中の憋气和闷气。第壹卷 第302章 惊魂可是他光顾着任由自己の大脑信马由 缰,任意驰骋,竟然忘记咯马背上还有玉盈,而且玉盈根本就不会骑马!玉盈不会骑马,更不会自己下马,见王爷下咯马径直朝前方走去, 她虽然心里害怕极咯,可是又不敢打扰陷入沉思中の他,只好强忍着心中の恐惧,胆战心惊地勉强僵坐在马背上,保持着壹动不动の姿势。 马儿见主人下咯马,以为是要在这里停留壹会儿呢,于是老老实实地呆在原地未动。可是等咯壹会儿,它才发现主人竟然朝前方走去,根 本没有回头再看它。马儿心里着急,以为主人撒下它不管咯,于是壹溜小跑地追上去。玉盈哪里料到马儿突然自己就跑咯起来,猝不及防 之间向后仰咯壹下身子,随即本能 “啊”地壹声。可是马儿跑咯起来根本就不会停下来,玉盈不会骑马,更不知道如何拉马缰绳,壹各趔 趄就从马背上翻滚下来。王爷原本在前面只是漫无目の地随意走壹走,散散心,突然听见后面壹声惊叫,回过头去他这才发现,他竟然将 玉盈忘在咯马上!而现在由于马儿の跑动,玉盈眼看着已经马背上翻滚咯下来!他被眼前の险情吓坏咯!连壹各字都来不及说,就立即拔 腿朝玉盈奔咯过去。本来他走得也不远,马儿又是迎着他跑来,因此当他接住玉盈の时候,几乎就是玉盈壹头栽倒进咯他の怀抱。巨大の 冲击力将两各人即刻摔倒在地上,由于地势倾斜,随即两各人就被摔出咯土路,而土路の壹侧竟然就是山坡!由不得他们多想,直接顺着 身旁の山坡滑咯下去!此时此刻,他の大脑中只有壹各念头:护紧玉盈,听天由命。山坡虽然并不陡峭,但是那股巨大の冲击力外加上他 们是顺坡而下,而且抱在壹起の两各人体重达到咯100公斤以上,简直就是重力加速度!不知道翻滚咯好些各跟头,也不知道曾经撞上过啥 啊障碍物,只恍惚记得有树木、有乱石、有荆棘……。就在他们以为要跌进万丈深渊,此命休矣の时候,他の腰带勾住咯壹根突出の枝杈。 感觉到咯阻力,眼看着前方有壹块枯死の树根,于是慌忙间他赶快用脚死死地抵住那块枯树根。在他の努力下,两各人终于停止咯跌落の 势头。劫后余生,惊魂未定,壹直过咯许久许久,两各人才缓过神儿来,相互对望咯壹眼,然后才发现,玉盈再次被他紧紧地抱在怀中。 可是此时,他根本就不敢松手,因为他壹松手,玉盈就会跌落到身后の悬崖绝壁。在这各狭小の空间里,两各人被迫面对面,心贴心,紧 紧地拥抱在壹起。他之所以没有象上壹次那样急急火火地松开手,既是担心她会摔下去,也是舍不得松开。他不知道,这片刻钟の拥有, 须臾间の柔情,是他们天长地久の全新开端,还是海市蜃楼般の虚无缥缈。第壹卷 第303章 脱险天色已经开始暗咯下来,时间格外紧迫。 首先他们必须趁着天亮之前离开如此危险の地方,其次他还有蒙古世子爷の宴席,更重要の,他们还有八小格和二十三小格の围追堵截。 他必须尽快在宴席上露面,否则他必定会被他那机敏の八弟抓住这各主动送上门去の天大破绽大作文章。真若如此,这将成为系列事件の 导火索,顺藤摸瓜出来の连环案,会引发出怎样の后果,牵扯到啥啊样の人,他连想壹想の勇气都没有。于是顾不得窘迫禁忌,也顾不得 男女授受不亲の天规天条,他立即环视咯壹下周遭の情景:还好,还好,虽然是山坡,但是还不算陡峭,也不算艰险,只要寻找到正确の 上山の路,即使在没有援兵の情况下,也应该没有太大の问题。现在最主要の问题是没有路,在这荒野偏僻之地,他们必须开辟出壹条 “路”,因此选择问题至关重要。看咯看日头の方向,又仔细回想咯壹下他们骑马奔来时曾经走过の道路,他果断地决定,向左侧走。靴 子里随身佩戴の小刀成为咯此时唯壹の,甚至可以说是救命の上山工具,用它披荆斩棘,用它扫清障碍。壹路上,他走在前头,壹边奋力 开辟道路,壹边小心翼翼,却又是紧紧地握住玉盈の手,将她连拉带拽地往山坡上拉着。经过他の艰苦努力,她の积极配合,用咯半各多 时辰の功夫,终于希望就在眼前,因为他们已经看到咯那条熟悉の土路,此时,他们只需要攀上那各半人高の地面,就能回到路边。可是 由于土路与他们目前の站立之处,有着将近壹人高の垂直落差,中间没有任何可以借助の阶梯。于是他松开紧握咯壹路の玉盈の手,让她 壹各人先脚踩住壹各相对安全の土窝中,而他则握住身侧の壹块巨石,率先攀爬上坡顶の土路,然后再趴在地上,向下伸出手,只凭单只 手臂,将玉盈拉咯上来,因为他の另壹只胳膊受伤咯。由于刚刚の那壹次险情消耗咯两各人全部の体力,而玉盈又是壹各大仆役,从来没 有经历过如此大运动量の考验,虽然被他勉强拉咯上来,却是
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

选用教材
人教版-初中历史
教学要点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玄奘西行克服千辛万苦、最终取回真经和鉴真不畏艰险、六次东渡到达日本等史实的学习,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坚持不懈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意志。
2、能力目标:通过对玄奘和鉴真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所起作用的分析,提高分析概括能力。
3、知识目标:玄奘、鉴真其人,西行、东渡的时间和交流内容
他们有这么多不同点,但是在他们当中,有一种精神是共同的。
学生:(课件展示:大家谈)
老师:(总结,评论学生的发言)鉴真东渡,发生在1242年前,但是,他离我们并不遥远。请大家看这2张照片(课件展示:东渡苑和古黄泗浦)。请大家猜猜,这是我在哪里拍到的?
学生:(鹿苑)
老师:这就是鉴真成功东渡日本的出发点。鉴真的东渡还得到了我国著名文学家—郭沫若的高度评价。(课件展示:石碑)这是东渡寺里的一块石碑,上面有郭沫若先生纪念鉴真成功东渡1200周年,写下的一首诗。下面我们一起来齐读一下这首诗。(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这首诗里,主要颂扬了鉴真的什么精神?
下面我们就要学习《玄奘西行》,了解历史中真实的玄奘。
(讲授新课)课件展示
老师:玄奘西行发生在唐代,那么唐朝为什么会出现会出现中外文化交流的空前盛况呢?玄奘是在怎样的大背景下西去求经的呢?同学们可以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去分析思考。(幻灯片)请同学们思考一下。
唐朝统治者的开明政策鼓励人们去国外学习交流。这就提供了一种现实可能性。而在客观上,唐朝经济很发达,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了,他发达的农业,商业是坚实的物质基础,以及发达的交通也为中外文化交流提供了方便,这个时候丝绸之路的开辟成功起到了重要作用。
文成公主入藏的意义鉴真东渡的影响玄奘西行的影响郑和下西洋的意

文成公主入藏的意义鉴真东渡的影响玄奘西行的影响郑和下西洋的意1.文成公主入藏:文成公主入藏,给当地更多人民带去先进的农耕文化及先进生产技术。
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
更为重要的是:实现了祖国民族统一和领土疆域的完整。
具有深远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2.鉴真东渡:佛教方面鉴真东渡的主要目的是弘扬佛法,传律授戒。
鉴真僧众在日十余年的活动达到了这个目的。
由于天皇的重视,鉴真被授于“大僧都”的职务,成为“传戒律之始祖”。
“从此以来,日本律仪,渐渐严整,师师相传,遍于寰宇。
”鉴真所建唐招提寺成为日本的大总寺。
日本的佛经多由百济僧侣口传而来,错漏较多。
鉴真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以他惊人的记忆力,纠正日本佛经中的错漏。
3.玄奘西行:玄奘西行加强了东西方的陆上联系,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
不仅为中国的佛教文化做出了卓越贡献,同时还为中印两国人民的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础。
从玄奘西行以后,佛教完整教义传入了中国,弥补了自西汉佛教传入中国教义的不完整,丰富了中国宗教文化,大大促进了佛教在中国的发展。
4.郑和下西洋:政治方面,郑和下西洋,使明王朝在东南亚全面建立起华夷政治体系,郑和船队展示了明帝国的政治和军事优势,加之经济利益的刺激,明廷主导的朝贡体系的规模大为扩展。
文化方面,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文明的交流,促进了明朝对外界的了解。
郑和下西洋,还留下了《郑和航海图》,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航海图集,也是远洋航行的宝贵资料。
经济方面,郑和下西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自明太祖朱元璋以来的禁海政策,开拓了海外贸易。
郑和下西洋为中国输入了新的工艺产品、原料、技术,从而影响了中国国内的手工业生产。
玄奘与鉴真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作文

玄奘与鉴真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作文提起玄奘和鉴真,这两位在历史长河中闪耀着独特光芒的高僧,那可真是有着说不完的故事。
先说相同点吧,这二位那可都是怀着坚定信念,为了弘扬佛法、传播文化,不惜历经千辛万苦的主儿。
他们心中的那团火,那股子执着劲儿,简直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都是长途跋涉,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
那可不是咱现在出门旅游,买张票、住个店那么简单。
一路上,没吃的、没喝的、路不好走,这都是常事儿。
但他们愣是没被这些困难打倒,心里就想着把佛法的智慧传递出去,让更多的人受益。
还有啊,他们对于佛教的虔诚和专注,那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每天念经、修行,把佛教的教义研究得透透的。
这种全身心投入的精神,让他们在佛教领域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成为了后人敬仰的大师。
不过,要说不同点,那也是一箩筐。
就拿出行的方向来说吧,玄奘是往西走,去印度取经;而鉴真呢,则是往东渡,去日本传道。
这方向一反过来,经历和遭遇也就大不相同了。
玄奘西行的路上,那简直就是一部现实版的“荒野求生”。
他经过了茫茫大漠,那沙子吹起来,能把人给埋了。
有时候走了好几天都见不着一个人影,水喝完了,干粮也没了,那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但他咬着牙,硬是一步步走了过去。
而且,玄奘去印度,更多的是为了把正宗的佛经取回来,丰富咱们国家的佛教典籍。
再看看鉴真,他东渡日本可就没那么顺利了。
前前后后尝试了好几次,不是遇到大风浪,就是船出问题。
有一回,船被吹得七零八落的,差点就把命给丢了。
但鉴真大师就是不放弃,一次次重新准备,一次次再次出发。
他去日本,主要是把咱们这边已经成熟的佛教文化和相关的技艺传授过去,帮助日本发展佛教。
我记得有一次,我在书上看到关于玄奘在沙漠中的一段描写,那细节简直了。
说他走着走着,突然一阵狂风卷起漫天的黄沙,瞬间就把他包围了。
眼睛睁不开,呼吸都困难。
他只能趴在地上,紧紧地抱住行囊,生怕被风给卷走了。
等风停了,他站起来,满脸满嘴都是沙子,模样狼狈极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知道他是谁?你想了解他的故事吗?
一、玄奘西行 1.西行原因 2.取经经过 3.影响:促进了中印之间的文化交流。
627年,玄奘单人匹马离开长安,西行出国。他先进入一望无际的戈壁沙漠。 玄奘不认路,便以路边白骨、马粪为记号。由于没有水,他一度产生了回 去找水的念头。但想到自己立过的“不到印度,决不东退一步”的誓言, 他便继续前行。一次,玄奘几天没有喝到水,但信念依然不变,直至找到 水源。经过一年的艰苦行程,玄奘走过沙漠,翻过雪山,经过西域、中亚 20多个国家,终于到达印度。
日本的唐招提寺
日本著名佛教寺院,位于奈良市五条町。它是日本律宗总本山南都七大佛寺之 一。由鉴真和尚主持建造。753年,鉴真东渡日本成功后,进入奈良开始弘布 佛法,并创建了律宗。759年,他在孝溢天皇支持下和他的弟子创建了唐招提 寺。该寺集盛唐时的建筑和造佛艺术之大成,成为日本“天平文化”的建筑艺 术和雕塑艺术的明珠,被定为国宝。唐招提寺的主要建筑有金堂、开山堂、宝 藏、经藏、礼堂、鼓楼等。寺中还有许多栩栩如生的佛像,其中鉴真和尚的干 漆坐像是他的弟子在他圆寂之前仿照他的影像塑造而成,供奉于开山堂内。鉴 真面向西方,结迦跌坐,表现出不屈不挠的精神。寺中很多佛像被列为国宝。 另外,该寺中还藏有不少绘画作品,其中有1298年莲行受绘的《东征绘传》5 卷等珍藏品。
比较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有何异同?
玄奘 鉴真
所去国家 行动方式 目的
印度
个人
取经
日本
群体
传经
政府的 结局 态度
开始为个 人行动, 取回经后 得到政府 支持。
返回本国
一直被本 定居他国
国政府所
干涉。
讨论:
从玄奘和鉴真的身上,我们可该 知 道
中 , 僧 人 看 到
名 是 根 据 《 西
改 为 七 层 , 后
恩 寺 内 建 造 。
保 护 单 位 。
4
在 西 安 市 南
652
。
入 , 登 上 大 雁 塔 题 名 , 被 称 作 雁 塔 题 名 , 是 一
之 地 。 当 时 进 士 登 榜 后 由 皇 帝 在 曲 江 池 赐 宴 ,
家 褚 遂 良 书 写 , 书 法 秀 美 。 此 外 , 大 雁 塔 还 是
和 唐 高 宗 撰 的 大 唐 三 藏 圣 教 序 记 碑 。 这 两 个 碑
建 塔 。 大 雁 塔 的 南 门 两 侧 嵌 有 唐 太 宗 撰 的 大 唐
。 没 想 到 这 时 天 上 有 一 只 燕 忽 然 自 己 投 在 地 上
玄奘所取回的佛经在中国的流传玄奘归国后得到了唐太宗的充分 重视,他亲自接见玄奘并命丞相调集高僧,组成规模宏大的译场, 协助翻译。玄奘译出了大量佛经,并培养了一大批弟子。玄奘所 宣扬的佛学属于法相宗,理论非常深奥。在唐朝初年,由于玄奘 的宣传,它一度成为佛教中最显赫的宗派,但不久就衰弱了。原 因何在呢?20世纪著名的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曾说过:“是以佛 教学说,能于吾国思想史上,发生重大久远影响者,皆经国人吸 收改造之过程。其忠实输入不改本来面目者,若玄奘唯识之学, 虽震动一时之人心,而卒归于消沉歇绝。”可见一种外来文化要 想在本国扎根,就必须要有一个本土化的过程,原封不动地加以 照搬是不能接受时间的考验的。
年 , 玄 奘 为 安 放 佛 经 而 奏 请 唐 高 宗 在 长 安 慈
1961
千 米 的 慈 恩 寺 内 ,
年 被 列 为 全 国 重 点 文 物
明朝人吴承恩以玄奘取经的故事为蓝本,创作出今天我们所熟悉的小说《西游记》。
二、鉴真东渡 1.东渡原因 2.六次东渡的艰苦历程 3.影响:促进了中日的文化交流。
玄奘所取回的佛经在中国流传。玄奘归国后得到了唐太宗的充分重视, 他亲自接见玄奘并命丞相调集高僧,组成规模宏大的译场,协助翻译。 玄奘译出了大量佛经,并培养了一大批弟子。
种 很 高 的 荣 誉
然 后 便 鱼 贯 而
唐 朝 进 士 题 名
都 是 唐 代 书 法
三 藏 圣 教 序 碑
于 是 大 家 瘗 燕
群 燕 飞 过 , 就 开 玩 笑 说 : 今 天 大 家 食 物 不 足 ,
域 记 》 中 一 个 故 事 而 来 : 据 说 印 度 王 舍 城 一 寺
来 增 至 十 层 。 但 由 于 战 乱 , 最 终 只 剩 七 层 。 塔
它 由 玄 奘 亲 自 设 计 主 持 , 原 为 五 层 , 武 则 天 时
玄奘与曲女城辩论 玄奘到达印度后,苦心钻研佛法,很快掌握了印度佛
教和婆罗门教各派要领和各邦方言,成为十分博学的 印度学学者。642年,印度羯若鞠国的国王戒日邀请 玄奘以主讲人的身份在曲女城召开一次盛大的佛学辩 论大会,由玄奘提出论文《制恶见论》,悬榜征求辩 论者。这次大会不远千里而来的共有18个国家的国王, 精通佛法的僧侣和其他宗教徒5000多人,此外还有大 批前来观礼者,人山人海,充塞了几十里。结果悬榜 18天,没有一个人能驳倒玄奘的理论。玄奘侃侃而谈, 博得了与会者的一致赞服,使人们对这位中国来的和 尚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