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小图片放大且不降低质量的技巧
新手必备之8个提升P图效率的PS小技巧

新手必备之8个提升P图效率的PS小技巧篇一:ps技巧~~~新手必看!!!PS抠图方法一、魔术棒法——最直观的方法适用范围:图像和背景色色差明显,背景色单一,图像边界清晰。
方法意图:通过删除背景色来获取图像。
方法缺陷:对散乱的毛发没有用。
使用方法:1、点击“魔术棒”工具;2、在“魔术棒”工具条中,在“连续”项前打勾;3、“容差”值填入“20”。
(值可以看之后的效果好坏进行调节);4、用魔术棒点背景色,会出现虚框围住背景色;5、如果对虚框的范围不满意,可以先按CTRL+D取消虚框,再对上一步的“容差”值进行调节;6、如果对虚框范围满意,按键盘上的DELE键,删除背景色,就得到了单一的图像。
二、色彩范围法——快速适用范围:图像和背景色色差明显,背景色单一,图像中无背景色。
方法意图:通过背景色来抠图。
方法缺陷:对图像中带有背景色的不适用。
使用方法:1、颜色吸管拾取背景色;2、点击菜单中“选择”功能里的“色彩范围”功能;3、在“反相”项前打勾,确定后就选中图像了。
三、磁性索套法——方便、精确、快速和我常用的方法适用范围:图像边界清晰。
方法意图:磁性索套会自动识别图像边界,并自动黏附在图像边界上。
方法缺陷:边界模糊处需仔细放置边界点。
使用方法:1、右击“索套”工具,选中“磁性索套”工具;2、用“磁性索套”工具,沿着图像边界放置边界点,两点之间会自动产生一条线,并黏附在图像边界上。
3、边界模糊处需仔细放置边界点。
4、索套闭合后,抠图就完成了。
四、(索套)羽化法——粗加工适用范围:粗略的抠图。
方法意图:粗略抠图,不求精确。
方法缺陷:图像边界不精确。
使用方法:1、点击“索套”工具;2、用索套粗略地围住图像,边框各处要与图像边界有差不多的距离;这点能保证之后羽化范围的一致性,提高抠图的精确性;3、右击鼠标,选择“羽化”功能;4、调节羽化值,一般填入“20”,确定后就粗略选中图像了。
羽化值的大小,要根据前一步边框与图像的间距大小调节。
最强修图技巧PS大神分享修图十大秘技

最强修图技巧!PS大神分享修图十大秘技【PConline 教程】PS的重要用途之一就是用于图像的后期处理中,我们看到的许多好看的杂志封面、广告图片均是PS后期修图处理的成果。
这期国外精品翻译教程就给大家分享国外PS大神Tony Magli的十大修图技巧。
在本PS教程中,我们将主要学习如何用PS来去除多余毛发、消除斑点、磨皮、美瞳等等。
只要掌握了这些PS技巧,不管摄影技术如何,在PS后期修图后,你的人物肖像图成品质量至少能提升一个档次。
当然,这些PS技巧难度也不大,相当容易掌握,一起来学习吧:一、去除多余毛发在拍摄人物照的时候,人们很容易忽略头发的柔顺度。
以图01为例,头发不够柔顺,把人脸都被挡住了。
而这样的图片效果无疑会分散人的注意力,因此我们需要对多余毛发做出一定的处理。
先对头发进行一下整理,然后再对头部做一个高光效果,就能大大提升图片的整体效果。
当然,这里的PS操作并不困难。
在PS图层面板中,新建图层,选择克隆工具,设置取样范围为全部图层。
选择硬笔刷,设置不透明度100%,然后按住Ctrl+空格、向右拖动鼠标来拉近放大。
按着Alt,点击头发旁边的背景取色,然后将散乱的头发修整。
继续整理头部周围的头发,根据头发的不同长度,不断调整。
转换到污点修复画笔工具,选择所有图层取样,将脸部的头发涂刷掉。
图01二、用画笔工具增强脸部层次选择性地增加或减淡如颧骨和下颌等脸部轮廓,是有效增强脸部层次感和刻画感的方法。
按着Alt,点击图层面板中新建图层按钮,并且进入设置新建图层的对话框中。
选择模式为柔光,勾选填充柔光中性色(50%灰),然后点击确定。
选择笔刷工具,按D重置颜色为黑色和白色,设置笔刷不透明度为10%,接着在人像的脸部和身体涂刷黑色,高光地方涂刷白色。
当完成上面操作后,在主菜单栏中选择“滤镜>模糊>高斯模糊”,设置半径为50像素,这样效果看起来就更加自然。
图02三、修整脸部在专业修图操作中,污点修复画笔工具、克隆工具和修补工具会经常用到。
效果更加完美 照片扫描小技巧

效果更加完美照片扫描小技巧使用扫描仪扫描照片也许是你经常需要做的工作,千万不要以为这项工作只是把照片放在扫描仪上,执行扫描命令后就完事了,因为这样扫描出的照片可能会有很多瑕疵。
如果要使照片扫描出的效果更加完美,就得掌握一些技巧。
选择质量“更好”的照片好的扫描设置技巧与图像处理软件都很难使扫描出的照片质量高于原稿。
首先,照片的清晰度与洁净度不同,扫描的效果会有很大差距。
如果照片的图像清晰自然,所扫描出的图像就会给人舒服的感觉。
如果照片的清晰度过低,扫描出的图像就会细节模糊,给人焦距不准的感觉。
在照片冲扩方面,采用光纸放大的照片比使用绒纸放大的扫描效果更理想,绒纸表面的微小颗粒将会产生散射而损失一部分反射光,最终导致画面信息的损失,在画面的暗处部分尤其严重,将造成大量的层次和细节丢失。
在普通扫描仪上,绒纸上的颗粒会明显地出现在扫描结果中。
选择高效扫描仪选择应用ICE技术的扫描仪能够很好地解决照片扫描后的折痕和污渍问题。
ICE是一种结合硬件和软件智能运作的高级图像处理技术。
采用Digital ICE技术的扫描仪,在扫描时除了会分别扫描R、G、B三个色彩通道外,还附加了一个扫描通道,即D通道(Defect channel)。
这种扫描仪能通过光电技术自动侦测图像表面的灰尘、污渍和折痕,并将这些信息记录在D通道中,然后在图像合成时修复图像中的各种缺陷。
通过Digital ICE技术转换和处理输出的RGB图像完全还原真实色彩,不仅很好地修复了照片,而且丝毫不降低图像本身的画质,还能大大提高用户的工作效率。
设置合适的分辨率对照片进行高分辨率扫描后的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因为在提高扫描分辨率的同时,会把照片上的一些肉眼难以看出的颗粒以及照片表面的破损都扫描进去,扫出来的效果自然不会好,尤其是放大后的效果更是不忍目睹。
主要表现是“噪点”很多,边缘粗糙,而且在平滑的地方也能明显感觉到照片的颗粒感。
因此在扫描时片面追求高分辨率会得不偿失。
把小图片放大且不降低质量的技巧

把小图片放大且不降低质量的技巧这是《数码照片专业处理技法》一书中介绍的一个技巧,作者是Scott Kelby,他描述了数码摄影大师Jim Divitale使用的一种技巧。
这种技巧据说能够把数码相机图像增大到整个海报大小,而用肉眼几乎看不出图像质量的降低。
是不是如此呢?大家看看吧。
1.启动Photoshop,然后打开一幅图像。
2.选择“图像大小”命令,依下图设置。
注意两个地方:一是要勾选“重定像素”,并把插补方法设定为“两次立方”,二是把文档大小的单位设置为百分比,并且只采用110这个百分比,这将把图像增大10%。
信不信由您,当以10%的增量增大图像时,由于某种原因,似乎不会使图像变模糊和柔和。
很奇怪也很有趣。
3.要把图像增大到海报大小需要很多遍,因此最好把上述操作过程定义成一个动作。
每执行一次动作,图像增大10%。
大概要执行这样的动作10到15遍。
4.增大后的图像。
是不是如此呢?有时我们不得不要将一些尺寸较小的珍贵资料图片进行放大使用时会发现,如果直接放大的倍数稍大一些,画面往往会变得模糊不清,出现很多小马赛克状的杂点,边缘也会有相当明显的锯齿,效果惨不忍睹。
那么,能不能在放大小图片时尽量减少这些失真现象,让小图片也能做成大海报呢?这里为大家介绍两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试一试。
在Photoshop中“小幅多次”放大图片step1 打开要处理的图片,点击“图像→图像大小”,在图像大小对话框中,将“宽度”和“高度”的计量单位从默认的“英寸”改为“百分比”,并在“宽度”处输入110,表示将图像增大10%,勾选“重定图像像素”,并将图像插值方法选择为“两次立方较平滑”(见图1),点击“好”按钮返回,可以看到增大10%的新图片没有很明显的模糊或失真。
●图1 设置增大10%的大小step2 重复进行上述小幅增大图片的步骤,直到图片大小满足自己的要求。
以400×400像素的测试图放大10倍为例,可以看到通过小幅多次增大的图片(见图2)边缘轮廓较一步到位增大的图片(见图3)边缘要清晰一些。
商务PPT中的图片质量与清晰度优化技巧

商务PPT中的图片质量与清晰度优化技巧在当今的商务世界中,PPT 已经成为了沟通和展示的重要工具。
一个精心制作的商务 PPT 不仅能够清晰地传达信息,还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在 PPT 中,图片的运用是至关重要的,高质量和清晰的图片能够增强视觉效果,提升演示的专业性和吸引力。
然而,很多人在制作商务 PPT 时,往往会忽视图片质量与清晰度的问题,导致整个PPT 的效果大打折扣。
接下来,我将为您详细介绍商务 PPT 中图片质量与清晰度的优化技巧。
一、选择高质量的图片源要想在商务 PPT 中获得清晰、高质量的图片,首先要从源头抓起,选择优质的图片来源。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高质量图片获取渠道:1、专业图片库许多专业的图片库提供了大量高质量、高分辨率的图片,这些图片通常具有清晰的细节和良好的色彩表现。
例如 Shutterstock、iStock、Getty Images 等。
在使用这些图片库时,您可以根据关键词搜索到与您的主题相关的图片,但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图片可能需要购买版权。
2、免费图片网站如果您的预算有限,也可以选择一些免费的图片网站,如Unsplash、Pexels、Pixabay 等。
这些网站上的图片质量也相当不错,并且可以免费用于商业用途,但在使用时要遵循网站的相关规定。
3、自行拍摄如果条件允许,您可以亲自拍摄与您的商务内容相关的图片。
这样不仅能够确保图片的独特性,还能更好地满足您的具体需求。
在拍摄时,要注意光线、构图和拍摄设备的设置,以获得高质量的原始图片。
二、图片的分辨率与尺寸选择了合适的图片源后,还需要关注图片的分辨率和尺寸。
分辨率过低的图片在放大后会出现模糊和锯齿,影响视觉效果。
一般来说,对于商务 PPT 中的图片,建议分辨率至少为 300dpi(dots per inch,每英寸点数)。
同时,要根据 PPT 的页面布局和显示设备来选择合适的图片尺寸。
如果图片过大,会导致文件体积增加,影响 PPT 的加载速度;如果图片过小,在拉伸或放大后会损失清晰度。
图像大小和分辨率讲解知识分享

图像大小和分辨率与数码照片有关的工作中一个比较复杂的话题,就是对图像大小与分辨率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作为照片处理者,你随时都会遇见ppi值(每英寸像素的数量)、像素大小以及输出大小。
要想获得精确的图像效果,尤其是打印后的图像效果,把这两个概念整理清楚是非常必要的。
图像大小图像文件的两个重要特征是它的图像大小(不要与图像文件的大小混淆了)以及它的分辨率。
图像大小涉及的是图像中点的数量。
以像素乘以像素来说明,第二个像素值指的是垂直方向的像素数量。
例如一个图像的大小可以是4368 X2912 像素,也就是共有12719616或者取整为1200万个图像点,也就是1200万像素。
图像文件大小则与它所需的存储空间有关,以字节为单位。
一个图像的像素越大,所含的图像信息就越多,被清楚还原的尺寸也就越大。
在输出大小相同的情况下,像素越大,单个细节就显示得越清楚,就越会形成清晰的视觉效果。
但这里的视觉图像大小只是一个非实体的、虚拟的值,单独这个值既不能以厘米计算纸上的图片大小,也不能说明显示器上的图像大小。
为了对图像上的大小进行确切的描述,还需要另外一个值,那就是分辨率,因为只有通过介质的显示,数字的像素信息才能有一个实际的载体。
分辨率分辨率是用来表示一定长度的线段上的图像点数量的参数,用每英寸像素(ppi )来表示。
它描述的是一个特定的输出介质在一个区域内所能显示的像素数量,同时也表明了在这个介质上正确展示一张照片的最低要求。
每个输出介质的分辨率都是不同的。
你可以把一个图像想象成一个大的马赛克,每个像素中都含有关于各个马赛克“小石子儿”所应有的色彩信息。
输出介质决定着单颗小石子儿的大小一一显示器上的单颗小石子儿较大,而打印照片时相纸上的单颗小石子儿较小。
因此在平铺面积相同的情况下,相纸所能容纳的小石子儿要比显示器容纳的多。
也可以说,显示器在相同面积中所需要的小石子儿较少。
相应的,在小石子儿数量相同的情况下,在显示器上所铺出来的面积就更大。
拍摄中要掌握的几种法则

拍摄中要掌握的几种法则在摄影中仅靠技术知识是不够的,因为人们首先要评估照相的内容和方式,而不是什么设备。
在这里,有一些技巧可以帮助使无聊的照片变得有趣和引人注目。
一、简化画面吸引观看者注意所需细节的一种好方法是尽可能简化图片,最简单的方法是删除不必要的内容,也可以模糊它们。
简单的摄影吸引了人们,并使他们更长的视野。
二、数量采用奇数可以将奇数个对象呈现起来,以使照片醒目。
例如,一张1朵玫瑰的照片或一组3个朋友吸引了。
这种技术使图片对人眼更加有趣和有吸引力。
如果图片中的物体数量是偶数,观看者很难找到焦点并专注于细节。
三、聚焦限制聚焦限制使你可以突出显示曝光的中心。
并非在所有地方都使用此功能,但是当一个人想要在框架中隐藏对象时很有用。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使背景模糊,也可以通过设置大光圈,放大图像等来降低清晰度。
在所有配对的镜头中,专家都试图模糊背景,以便将焦点放在人身上,而不是自然或建筑物上。
四、三分法则该规则如下所示:一个人在精神上将画面分为9个相同的矩形。
相机具有内置的网格显示功能。
这个想法是将框架的主要细节沿着一个或多个条纹放置。
如果使用三分法则将对象放置在中心,则照片中会出现引人入胜的构图。
利用这个想法,摄影师可以拍摄城市或对称物体的高质量照片。
五、居中对象有时,将一个对象对齐并看起来很有趣时,将其放置在画面的中心。
对称场景有利于居中构图。
六、运动物体前方的空间图像中应该有空间用于物体的假想运动。
该规则适用于拍摄正在注视镜头或物体的人。
但是,如果人的视线超出画面范围,则图像将变得模糊不清且陌生。
七、补充前景大多数图片具有中间和背景,但很少有空间分配给前景。
您可以通过突出显示前面的一些对象来提高照片的质量。
使用此技术可以营造出一定的规模感,并使观看者感觉自己像在镜头内。
并且,如果将前景扩展到帧大小的50%,那么您将感受到正在发生的事情的真实性。
八、画框取景图像内的框是用于改善构图深度的技术。
对于窗户,拱门和悬挂的树枝是合适的,相框不应包围照片以增加效果,在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中经常使用此规则来描绘透视图。
商品图像处理技巧

去除污点修补画面
制作logo和水印
打造商品质感
• 1、玻璃级倒影制作
2、侧面倒影制作
3、自制投影
4、用橡皮擦工具制作质感倒影
图像突出主体的方法
• 1、背景模糊法。
2、色彩引导法
• 在介绍人物或者产品的时候,色彩比较杂乱可以适当把其它 部分变灰或者在主体附近用接近主体的色彩标识色块等
减少图中文字数量
• 图中文字排版的确统一,但是多 而繁琐,商家迫切展示优势的心 情可以理解,但是对于消费者来 说,要阅读这么多文字,显然效 果不佳。文字对于商品来说,永 远是配合搭配商品展示。 • 小技巧:尽可能减少首图上的文 字信息,以展示图片为主。
优化文字信息
• 看上面的图片,若是新客户首先会不知 道产品的功效是什么,而下面的图片把 商品的功效直接用文字体现,很清晰的 告诉消费者这个商品的功能,同时把祛 痘文字加红,这样就“放大”了该商品 的功效,给消费者一种错觉,有助于吸 引消费者下单购买。
• 在需要突出的部分用线条或者箭头等标识出来,快速吸引读 者的注意。
宝贝主图设计要点
• 1、宝贝一定要突出,千万不要弄一些花里胡哨的图片上来喧宾夺 主。建议最好宝贝占到图片的2/3以上,而且最好是正面图。 • 2、尽量避免宝贝出现色差和变形。
• 3、最好只放宝贝的正面图,不要各个角度都放到首图上展示,这 样宝贝就会相对缩小,客户不容易一目了然。
顾客希望看到什么
• 1. 商品的详细用途和功能 67% (标准是比你的竞争对手更详细) • 2. 工作环境信息 61% (如果你不写清楚,让一个WinXp用户买了一套 苹果电脑才能使用的软件…) • 3. 产品附件清单 61% (比如手机,带几块电池?有几张MINISD?都 要写清楚。) • 4. 不同的规格、型号的信息 58% (比如同一款笔记本的不同颜色) • 5. 商品的质量认证文件、标准认证 51% (让买家买得放心) • 6. 商品的制造商信息 48%(对你的商品更加可信) • 7. 商品的特点、特性、不同于其它商品的地方 45% (让买家对你的商 品产生差异化的兴趣) • 8. 清晰的、各个角度的大号图片 31% (刺激买家的购买欲望) • 9. 使用流程说明 27% (你太贴心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小图片放大且不降低质量的技巧
把小图片放大且不降低质量的技巧
这是《数码照片专业处理技法》一书中介绍的一个技巧,作者是Scott Kelby,他描述了数码摄影大师Jim Divitale使用的一种技巧。
这种技巧据说能够把数码相机图像增大到整个海报大小,而用肉眼几乎看不出图像质量的降低。
是不是如此呢?大家看看吧。
1.启动Photoshop,然后打开一幅图像。
2.选择“图像大小”命令,依下图设置。
注意两个地方:一是要勾选“重定像素”,并把插补方法设定为“两次立方”,二是把文档大小的单位设置为百分比,并且只采用110这个百分比,这将把图像增大10%。
信不信由您,当以10%的增量增大图像时,由于某种原因,似乎不会使图像变模
糊和柔和。
很奇怪也很有趣。
3.要把图像增大到海报大小需要很多遍,因此最好把上述操作过程定义成一个动作。
每执行一次动作,图像增大10%。
大概要执行这样的动作10到15遍。
4.增大后的图像。
是不是如此呢?
有时我们不得不要将一些尺寸较小的珍贵资料图片进行放大使用时会发现,如果直接放大的倍数稍大一些,画面往往会变得模糊不清,出现很多小马赛克状的杂点,边缘也会有相当明显的锯齿,效果惨不忍睹。
那么,能不能在放大小图片时尽量减少这些失真现象,让小图片也能做成大海报呢?这里为大家介绍两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试一试。
在Photoshop中“小幅多次”放大图片
1.打开要处理的图片,点击“图像→图像大小”,在图像大小对话框中,将“宽度”和“高度”的计量单位从默认的“英寸”改为“百分比”,并在“宽度”处输入110,表示将图像增大10%,勾选“重定图像像素”,并将图像插值方法选择为“两次立方
较平滑”,点击“好”按钮返回,可以看到增大10%的新图片没有很明显的模糊或失真。
2.重复进行上述小幅增大图片的步骤,直到图片大小满足自己的要求。
以400×400像素的测试图放大10倍为例,可以看到通过小幅多次增大的图片边缘轮廓较一步到位增大的图片边缘要清晰一些。
3.直接放大10倍的效果边缘不清晰由于每次增大的幅度小,所以这样的过程要重复很多次,我们可以创建一个“动作”。
点击菜单栏“窗口→动作”,按“动作”面板底部的“创建新动作”按钮,命名动作为“图像增大10%”,并选择该动作的快捷键,如Shift+F8。
然后点击“记录”按钮,并重复上面的小幅增大步骤,完成后点击动作面板底部的“停止”按钮结束记录过程。
之后只要在动作面板选择了“图像增大10%”,按“播放”按钮或按Shift+F8,当前图像就会增大10%。
使用S-Spline Pro工具进行放大
此外,还可以借助其他专门的工具软件,比如S-Spline Pro2.2。
这是一款使用Spline插值技术放大数码图片的软件,与Photoshop等软件采用的插值算法相比,算法更加优化,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放大后出现锯齿等失真现象,减少图像品质的损失,保持图片的清晰状态。
1.运行S-Spline Pro,打开需要调整大小的图像,在“原始尺寸”栏中会列出该图像的原始大小和分辨率。
2.点击“插值法”右边的倒三角,选择要使用的Spline插值算法。
软件提供了四种选择,其中,“无”表示直接调整,不能消除锯齿现象。
“Blilinear”是双线性插值算法,它是用原图中相
邻4个像素(2×2)来产生新增加的像素,特点是运算速度较快,但图像易模糊,细节损失多。
“Bicubic”是双立方插值算法,它所输出的图像的每个像素都是原图16个像素(4×4)运算的结果,可以使图像的边缘得到平滑的色调层次,是图像处理软件、打印机驱动和数码相机上普遍采用等一种插值算法。
“Spline”是在前面两种算法基础上发展和改进的更复杂的插值算法,效果也比前两种更好,最大的特点是图像边缘较清晰,没有明显的锯齿,细节也可以接受。
3.在“新的尺寸”栏中,通过直接输入尺寸大小或调整百分比等方式设定好图片新的尺寸大小,分辨率最好选用默认的每英寸300。
此时,右侧预览窗口会显示出调整大小后的图像,可以任意地
拖动预览位置、进行局部放大,以便更好地观察插值放大效果。
满意后点击“保存”即可。
以400×400像素测试图放大10倍为例,没有采用插值的放大具有明显的马赛克现象,而通过Spline算法对原图进行适当优化放大后则完全看不到马赛克,清晰度和线条边缘的毛刺也比在PS中处理的效果要好。
当然,再优秀的算法也无法凭空增加图像细节,当放大比例太大(大于50倍)时,图像失真度也相当明显,最好的办法还是用高像素数码相机拍摄的原始图片来进行输出。
什么是插值
插值是指在增大图像尺寸时,用某种算法对对应位置周围若干原始的图像信息进行运算取得一个新的像素,在空隙间进行填充从而提升分辨率的过程。
插值效果的好坏由采用的算法决定。
当然,无论采用何种插值算法,由于它不是由CCD 实际生成而只是通过计算得出的,所以在图像质量上与真正高像素DC拍摄的原始照片肯定是有差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