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张掖市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合集下载

甘肃省张掖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甘肃省张掖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甘肃省张掖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9分,第小题3分)文学文本可以有许多种不同的载体。

我国现代著名学者章太炎曾经给文学下过一个定义,叫做“文字之著于竹帛者”。

这个定义实在是太过宽泛了,但却指明了中国古代文学文本的载体曾经是“竹”和“帛”。

竹是指竹简,帛是指帛书。

古代曾经把文字写在竹简或白绢上。

除此之外,还有铸在钟鼎上的,刻在石碑上的。

现在,又有电子文本这样一种全新的载体。

不管用什么载体,都只是文学文本存在的物质外壳,不是文学文本本身。

换一个说法,各种各样记录了文学符码的载体,可以叫做第一文本;而第一文本被接受者掌握的内容,也就是阅读中的意义整体,相应地可以叫做第二文本。

第二文本才是我们要研究的真正的文学文本。

德国现代哲学家海德格尔在他的著作《林中路》里说,贝多芬的四重奏的乐谱放在出版社的仓库里,和地窖里的土豆没有什么两样。

的确,一箱箱《莎士比亚戏剧集》从印刷厂搬出来放在货运车箱里,和其他货物有什么区别呢?所以,对于文学文本的载体,对于第一文本,我们在文学理论批评研究中是不需要太多关注的。

那么,文学文本自身、它的本体究竟指什么呢?为了说清“文学文本”这个概念,我们先要了解文本的概念。

文本在英语里是text,在词源上与编织物(textile)有关系;文本也可以说是一种编织体。

文本学已经成为一门学科,作为术语的文本,指的是具有层次结构的能指系统;它由构成文本的实体将特定意义传达给读者。

这里所说的“能指”、“实体”,有许多种,比如说建筑、舞蹈、音乐、绘画,各自的文本是由彼此完全不同的能指、完全不同的实体构成的。

文学文本用语言文字作为能指。

但用语言文字作为能指的文本,也不一定都是文学文本,哲学、经济学、物理学的著作也是以语言文字或者主要以语言文字作为能指。

文学文本,是具有层次结构的语言组合体,它用语言文字传达具有审美意味的情感,塑造具有审美意味的形象。

甘肃省张掖市高三(上)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甘肃省张掖市高三(上)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高三(上)月考语文试卷(三)
题号






得分
总分
一、默写(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6.0 分)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苏轼的《赤壁赋》中叙写月亮盈亏却无所增减的哲理的句子是: ______ , ______ 。 杜牧的《阿房宫赋》中用“ ______ , ______ ”两句写秦国统治者将从别国剽掠来的 美玉金银珠宝等当成石头沙土,从而表现其奢侈之风。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有动静对比之美,其中“鸣声上下”的百鸟啁啾之动与 “ ______ ”的树木之静对比,相得益彰。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有“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其中“进亦忧”是指 ______ 。 二、诗歌鉴赏(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6.0 分) 2.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各题。
第 2 页,共 23 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xx 大学招生办: 兹有我校高三(一)班阳光同学,拟参加你校自主招生考试。该生学习成绩倍儿棒, 综合素质优良。一直荣任我校晨曦文学社社长,热爱文学,爱好写作,曾在全国新 概念作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并有多篇大作发表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上。希望该生 能得到贵大学的抬爱。 特此推 xx 中学 2018 年 3 月 19 日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18.0 分)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人是一种社会存在物。人与人之间要交往和相处,必须建立各种规则体系。伦理和 道德就是人类为了和谐共处、各得其所而建立的最一般的规则体系。从人与人交往 关系的视角看,它被称为伦理规则;从主体的视角看,它被称为道德规则。在道德 规则体系中,有一种最基本、最起码的标准,它凝聚和体现着社会共同体成员的道 德共识,这就是道德基准。 道德基准是检验其他道德规则是否值得设立、设立得是否合理的基本参照。道德基 准至少应符合三个条件:一是与其所处时代的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的基本结构和基 本生活方式相适应,能反映所处时代社会道德生活的必然性。二是为社会共同体成 员所认同,可以成为全社会的基本道德共识,并且简单、易知、易行,可以为每一 个社会共同体成员所践行。三是可以作为基本参照,用来审视和规定其他道德规则 或标准。 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相应的道德基准也会有所不同。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具有完全 不同的特点:首先,工业化大生产、市场经济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传统的 相对封闭、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方式成为历史记忆。人们的生产生活资料主要不是 从家庭获得,而是从市场上获得,从而导致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家长主导制瓦解。人 们主要是为了交换或交易而生产劳动。其次,个人脱离家庭作为独立个体走向社会, 并取代家庭成为最基本的社会细胞。人与人的横向关系成为现代社会关系的主导, 以父子纵向关系为主导的传统社会关系被取代。再次,国家不再像传统社会那样由 家或家族组成,而是由公民及其参与的大大小小的各种共同体组成。个人以独立的 身份与其他个人、自己所在的多种社会共同体及国家发生关系。 在我国古代社会,“孝”被确立为传统社会的道德基准。我们的先人把这一道德基 准贯彻到道德规范体系、法律规范体系以及官吏的任免之中,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 一个鲜明特色。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特别是新中国成立、 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中国从传统农耕社会快速发展成为现代 社会,社会的基本结构、生产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社会 道德基准也必然相应地发生变化。

甘肃省张掖市高三(上)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甘肃省张掖市高三(上)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三(上)月考语文试卷(四)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鱼我所欲也》中,孟子用三个排比今昔对比,批判“不辨礼义而受之”的行为之后,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______ ”。

杜牧《阿房宫赋》在总结秦国灭亡历史教训之后,委婉劝谏唐朝统治者要吸取历史教训的两句是“______ ,______ ”。

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报国无门的压抑,借用典故,悲愤反问的两句是“______ ,______ ?”二、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2.(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郡斋①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节选)韦应物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

海上②风雨至,逍遥池阁凉。

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

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

理会③是非遣,性达形迹忘。

【注】①郡斋:指苏州刺史韦应物官署中的斋舍。

②理会:通达事理。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______A.首二句描写郡斋兵卫森严,宴厅凝香,突出刺史的尊贵和威严,但这并非骄矜自夸,而是下文“自惭”的缘由。

B.“海上”以下四句续写宴会环境以及宴前心绪,虽然风驰雨骤令人厌烦,但是满堂的嘉宾却令诗人备觉神清气爽。

C.七八两句写出诗人将未睹“斯民”之康与自惭“居处”之崇两相对比,表达了真切的反省之意。

D.最后两句诗人表示要学会通达事理、乐天知命,这样才能从是非纷纭中超脱,达到忘我的境界。

E.选章叙事、抒情、议论相间,既体现诗人悲天悯人的襟怀,也通过聚会场景的详细描述写出闲适的情趣。

前人曾称赞“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两句“最为警策”,白居易诗《观刈麦》也有类似的警句“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请指出二者情感内蕴的异同之处。

三、语言表达(本大题共3小题,共20.0分)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你说你很迷茫,找不到办法,不敢____,只能坐以待毙,甘心平庸。

我说,别找借口,无非是懒罢了。

甘肃省张掖中 高三语文上 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甘肃省张掖中   高三语文上 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试卷说明:试卷分数150分,分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30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迄.今/两讫.罢黜./拙.劣泥淖./船棹.B.纳.闷/木讷.模.型/模.样狙.击/沮.丧C.逾.越/郁.闷编辑./舟楫.编撰./编纂.D.拗.口/执拗.边塞./堵塞.儒.雅/孺.子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被括号里的词语替换且符合句意的一项是()A.参加公务员面试要注意把握二个原则:一是实事求是,二是随机应变....,三是言之成理。

这也是公务员在实际工作中应具备的素质。

(见风使舵)B.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犯下的罪行擢发难数....;战后,几经谈判,犹太人终于从联邦德国获得了34亿多马克的赔偿。

(罄竹难书)C.2009年第25个教师节前夕,温家宝总理来到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调研。

中午,他来到学校食堂,和同学们谈笑风生....,并共进午餐。

(谈笑自若)D.汉末文学家祢衡才思敏捷,擅长辞赋,他应黄射邀请一挥而就....的作品《鹦鹉赋》,寓意深刻,文采斐然,得到世人的赞赏。

(一蹴而就)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的一句是()A.与早已流行的互联网论坛和博客相比,微博以140字的限制、便捷的转发机制以及对终端设备的简单要求降低了民众表达言论的门槛。

B.厚道有如参天的大树,替你遮挡暑热炎凉;厚道有如母亲的怀抱,替你抚慰喜怒哀乐。

C.“新生代农民工”自从被列入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之后,各级政府积极行动,将关心新生代农民工成长作为新一年度工作重点。

D.2010年的国产大片《孔子》《赵氏孤儿》等都善于从本土文化土壤中吸纳养分,呈现出本土特色鲜明、原创力充沛、文化厚度不断增加。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国学虽然成了热门话题,但汉字美学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甘肃省张掖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甘肃省张掖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2014年10月张掖中学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命题教师: 赵立平 吕玉东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文化资源的价值重构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座宝藏与沉渣并存的山峦,是一条清泉与浊流同注的河流。

即便我们对传统文化深怀敬意,对民族精神一往情深,也不能把传统文化不加区分地引入到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来。

在传统与现实之间,我们要设定一个分流与导向系统,通过这个系统将正向的精神输入到我们今天的生活,而将反向的内容留给过去的岁月…… 在日趋多元化的文化语境中,人们不仅对社会现实的认知产生了巨大的分歧,而且对历史、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也发生了相斥性的选择。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传统文化资源借鉴之前,首先面临价值甄别及其重构问题。

在我们的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就面临着如何对古代文化经典进行现代性转化的问题。

中国悠久丰富的传统文化并不是文化力量的直接对等物,它就像蕴藏在地下的丰富矿藏,如果不经过人工的开采、加工,永远都不可能转化成推进历史列车的动力,不可能“兑现”它的内在能量。

因此,特定的文化资源只有经过创造性转化,才能实现它的现代价值。

传统戏曲《赵氏孤儿》原作中贯穿“血亲至上”的传统道德,这曾经是推进全剧情节发展的重要叙事动力。

与此相一致的还有一种“冤冤相报”的复仇伦理。

现在,如果我们在电影中也沿袭这种“你杀了我全家,我也要杀你全家”的杀戮逻辑,就等于把我们置于古代封建社会,以一种豺狼的方式对待豺狼。

现在尽管我们还是在影片《赵氏孤儿》中看到赵孤最后拿起了刀剑,可是他的行为动机并不是建立在“世袭的仇恨”上,而是建立在他对父亲的至爱上。

这样便校正了传统戏曲的价值取向。

与此相关的是影片《孔子》,作者在力图还原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形象时,表现了孔子向往的社会理想所具有的正向历史价值。

甘肃省张掖市高三上月考二语文试卷

甘肃省张掖市高三上月考二语文试卷

甘肃省张掖市高三上月考二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下列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 马季的突然辞世,是相声界无法弥补的损失,相声的大旗谁来扛?姜昆已倍感肩上的重量:“我相信自己能继续攀爬相声的象牙之塔,一定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再往上走一步。

B . 近年来中国GDP增长的相当大的部分来自于外国资本的投资和外贸出口,这表明中国经济的发展对于外国资本的依赖程度正日渐加深,可见人们担心外国资本控制中国经济的顾虑也并非杞人忧天。

C . 面对即将喷薄而出的中国3G市场,各通信设备厂商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使出令人眼花缭乱的招数,期待在未来中国3G设备市场取得一席之地和更大的市场份额。

D . 随着交易会临近,将有大量外地客商来到广东,一些打着“深珠游”旗号诈骗外地游客的团伙又跃跃欲试,这着实让人担心。

2. (2分) (2016高二下·榆社期末)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变革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科技飞速发展,全球化日益频繁,人们的交往日趋便捷,整个社会的变革速度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代。

B . 近年来,高校招生多以“男神”“女神”为宣传点,有人尽管质疑这种方式,但在另外一些人看来,这种宣传方式给人以视觉冲击力,具有更好的宣传效果,值得肯定。

C . 延长售票期的新举措有力的打击了“黄牛”,方便了铁路部门的统筹调配,加深了乘客的购票乘车体验,深受广大乘客所拥护。

D . 台湾地区地方公职人员选举结果11月29日揭晓,国台办发言人表示,希望两岸同胞珍惜两岸关系来之不易的成果,共同维护并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3. (2分)(2016·抚顺模拟) 填入下面的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微信最开始是一个社交软件,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一个综合性平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

到了微信4.0,腾讯开始了向平台化方向发展的战略部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张掖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张掖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张掖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县政府干部深入基层,解决群众生活中的突出问题,改变了以往侃侃而谈、述而不作的作风,受到群众的称赞。

B . 正在病中的武则天读到骆宾王的《讨武曌檄》,拍案而起,连声赞赏,感叹说像骆宾王这样有才华的人,不为朝廷所用,是宰相的的失职。

C . 优秀的诗文作品清新自然,不落言筌,用朴实的语言、平常的事物创造出似浅而实深的意境,使读者在平淡的语句中体味作者的深意。

D . 长江三峡中夔门最短,却最为险峻,两岸的山峰陡削如壁,拔地而起,把长江逼成一条细带,蜿蜒于深谷中,让游客荡气回肠,惊叹不已。

2. (2分)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校长一再强调,语文课要把语言知识运用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鉴赏能力结合起来。

B . 近几年,非法职业中介活动越来越多,每逢节后民工大量进城,就是黑中介机构编造虚假信息,骗取民工钱财猖獗之时。

C . 我们写作文要有真情实感,要关注身边的真人真事,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D .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尧棠,字芾甘,他一生创作与翻译了1300万字的作品。

3. (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我爱祖国的文化。

有时候我朗读中国诗歌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当它触动到我心灵深处时,我就不觉流下了眼泪。

①领略到其中言外的神韵②想象到其中优美的图景③当我读到得意的时候,就不觉反复吟哦,悠然神往④体会到其中最细微的感情⑤感触到其中铿锵的节奏、婉转悠扬的韵律⑥捉摸到其中耐人寻味的思想A . ③⑥②④⑤①B . ①⑥②④⑤③C . ①⑤③②④⑥D . ②④①⑥⑤③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0分)4. (6分) (2019高二下·祁县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3年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卷带参考答案和解析(甘肃省张掖市第二中学)

2023年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卷带参考答案和解析(甘肃省张掖市第二中学)

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美学发展史上取得重大突破的一个重要阶段。

一方面,原先的儒家美学和道家美学这时汇合为儒道合一的玄学美学;另一方面,诗文美学伴随着诗文书画的繁荣摆脱了先前的依附状态而走向独立,呈现出一片辉煌。

先秦两汉创立发展的儒家学说和道家学说在魏晋时期被融合儒道的玄学取代。

玄学继承了道家“适性”“逍遥”的美学主张,后来又改造了道家“无情无欲”的“人性”观,给“人性”注入了有情有欲的现实内容,于是“适性”一变而为“人性以从欲为欢”,变成了“越名教而任自然”。

于是,“情”从心灵的理性约束中挣脱出来,形式从道德的附庸中解放出来,以“情”为美的情感美学和以“文”为美的形式美学潮流一下子突涌出来,覆盖了人格美和艺术美,一直延展到南朝。

在人格美方面,形成了“情之所钟,正在我辈”,放浪形骸、不拘形迹的“魏晋风度”;在艺术美方面,诞生了“缘情”而“绮靡”的山水诗、宫体诗、格律诗及其相应的理论形态。

在情感美学和形式美学取得巨大突破的同时,中国美学在诗文美学领域也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诞生了中国美学史上第一篇完整而系统的文学理论专文——陆机的《文赋》,第一部体大思精、系统阐述文学理论的专著——刘勰的《文心雕龙》,第一部诗歌批评专著——钟嵘的《诗品》。

让我们逐一来做一次巡礼。

曹丕《典论·文章》是中国美学史上最早的一篇独立的文学理论文章。

他以一代开国君主之尊肯定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彻底摆脱了孔门儒家道本艺末、文章为雕虫小技的传统价值成见,大大提高了文章的地位。

在此基础上,他分析了“文本同而末异”的体裁和“文以气为主”的风格,批评了“各以所长,相轻所短”“贵远贱近,向声背实”的文学批评态度,竭力倡导一种客观公允的审美态度。

晋代陆机《文赋》是分析中国古代研究文学创作过程及其审美特点最早的专文。

文学创作的发生、构思、灵感、创作方法、文体特征等,较之曹丕,《文赋》都有更为深入、细致、全面的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省张掖市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2017·茂名模拟)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①要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代表,在分组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代表们______ ,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

②上课讨论问题时,刘老师总是先让同学们_______ ,然后再作总结。

③党组成员、党员干部相互之间______地谈思想、工作和生活,敞开心扉地谈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工作作风、遵章守纪和廉洁自律等情况,既全面客观地谈自己、又态度诚恳地问他人。

A . 畅所欲言推心置腹各持己见B . 各持己见畅所欲言推心置腹C . 各持己见推心置腹畅所欲言D . 畅所欲言各持己见推心置腹2.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为了缓解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状况的措施是,教育部今年将制定发布高考改革方案,将常住人口全部纳入区域教育发展规划。

B . 前年春晚中,杨丽萍用她那清丽脱俗的表演,为我们展示了精美绝伦的孔雀精灵,表达了人类对于自然生命的礼赞。

C .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给乔布斯的悼词中说:“乔布斯将互联网装进了我们的口袋,他让人们不但享受到信息革命的成果,而且改变了我们看世界的方式。

”D . 武当山是道教文化圣地,起伏的山脉、古老的寺观、一条条古老而又逼仄的小道蜿蜒其间,将一个个神奇的传说编织成武当的神秘。

3. (2分)依次填入下面空格处,最恰当的一项是()艺术的事情大都始于摹仿,终于独创。

,,,,,艺术就得到了新的生命——不傍门户,不落窠臼,就是所谓独创了。

①从摹仿中蜕化出来②不摹仿打不起根基③但是不用着急④凭真诚的态度去摹仿的,自然而然会有蜕化的一天⑤摹仿久了就没有了自我,只好永远追随人家的脚后跟A . ②⑤③④①B . ⑤②③①④C . ⑤①④③②D . ②③⑤①④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9分)4. (6分) (2017高一上·汪清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各题多巴胺与人的幸福感多巴胺是一种脑内分泌物的化学物质,简称“DA”。

它是一种神经传送素,主要负责大脑的情欲、感觉,传递兴奋及开心的信息。

人们对一些事物“上瘾”主要是由于它。

我们的情绪,尤其是幸福和快乐的情绪,统统受多巴胺控制。

在充足的多巴胺作用下,我们可以感觉到爱和幸福。

而从另一方面看,人的一切精神性不良也都是有多巴胺方面的生理根源的。

看到了多巴胺与人的精神状况以及人的幸福感之间的关联,必然产生这样的追问:通过技术手段寻求人的精神幸福的前景如何?既然多巴胺起着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只要我们在技术上能够人工合成多巴胺,将其植入缺少它的那些人的脑内,似乎就为我们解决了精神或情绪问题,从而也增强了人的幸福感。

在目前人们的物质财富急剧增长而幸福感如此匮乏的年代,如果技术能为我们解决幸福感的问题,无疑是发挥了最重要的人文功能。

传统的精神幸福是靠人文手段解决的,即使在物质生活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如果具有丰厚的人文追求,人也是可以获得幸福感的,所以印度人才能拥有和新加坡人相同的幸福指数。

这表明,至少在目前,人文手段的作用依然是很大的。

问题是随着技术手段的作用日益增大,这种技术在将来是否会成为获得幸福感的主要手段?这种技术手段是否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一是这种幸福感的真实性问题。

这种幸福感可恰当地被称为“人工幸福”,因此多少带有“虚拟幸福”的性质,甚至与“虚假的幸福”联系在一起。

它是不是我们真正追求的幸福?二是这种幸福感的内容问题。

由技术手段造成的幸福感似乎是无对象无原因的幸福感。

与在人文手段中,由有人文内容的对象激发了多巴胺的分泌从而导致了一种愉快的感觉不同,它是仅有多巴胺而无内容所导致的高兴。

这种无原因、无对象的喜乐是否还属于精神正常的范畴?三是这种幸福感的持久性问题。

因为较多的多巴胺从一定意义上就意味着不平静,而不平静就是一种消耗,就是付出生理和心理代价而获得的幸福感,是一种原则上不可能持久的幸福感。

四是这种幸福感的负面作用问题。

首先,采用技术来解决心情好不好的问题,很可能形成技术依赖或“技术成瘾”,这类似于药物依赖和成瘾,这就是吸毒成瘾和上网成瘾的机理。

其次,如果我们在多巴胺的控制下,无论面对什么境况都保持幸福感和快乐的心情,不再有不满和愤怒,无视现实的阴暗面或忘掉人世间的罪恶而保持幸福感是否就成了阿Q式的精神麻木?多巴胺是否就成了一种精神麻醉剂?所以说,无论多巴胺这种技术方式在造就幸福感时多么有效,它都不可能解决精神的内容问题,从而不可能完全取代以创造精神内容为圭臬的人文手段的作用。

我们要合理追求一种技术与精神的适度融合,人文对技术手段的完全拒斥和完全归顺都是不可取的。

(摘自《社会学家茶座》总第16期)(1)下列对“多巴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多巴胺是一种控制人情绪(尤其是幸福、快乐的情绪)的脑内分泌物的化学物质。

B . 多巴胺是一种可人工合成,很可能使人形成技术依赖或“技术成瘾”的化学物质。

C . 多巴胺是一种可人工合成,植入人脑内就能解决人们精神或情绪问题的化学物质。

D . 多巴胺是一种主要负责大脑的情欲、感觉,传递兴奋及开心的信息的化学物质。

(2)下列表述不属于“多巴胺与人的精神状况以及人的幸福感之间的关联”的一项是()A . 在充足的多巴胺作用下,人们可以感觉到爱和幸福,从而增强自己的幸福感。

B . 从生理根源方面来说,人的一切精神性不良都是与多巴胺方面有密切的关系。

C . 多巴胺这种技术方式造就幸福感是有效的,但它不能解决精神的内容问题。

D . 在多巴胺的控制下,人们总能保持幸福感和快乐的心情,不再有不满和愤怒。

(3)下列理解和表述,不符合原意的一项是()A . 采用技术来提高人们的幸福感尽管有负面作用,但也不必担心多巴胺就此成了一种精神麻醉剂。

B . 作者在对技术手段和人文手段的比较中,提倡要合理追求一种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的适度融合。

C . 人文手段和技术手段都能给人带来幸福感,但两种手段所引起幸福感的具体内容却是不相同的。

D . 文章探讨了运用技术是否会成为获得幸福感的主要手段及这种技术是否会带来新问题等内容。

5. (13分)(2017·清城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空巢冰心老梁左手叉在腰上,右手扶着书架,正佝偻着在看架上排列的书呢。

我默默地望着他的肩部隆起的背影,慨叹地想:他老了,我们都老了,一晃就是三十多年啊!解放前夕,有一位老教授,半夜里来把我们叫到一起,动员我们乘明天“抢救教授”的飞机离开这危险的故都。

老梁接受这个邀请,带着夫人美博、儿子梁平走了,我和华平留了下来……厨房里,不时送来一阵炒菜的声音和扑鼻的香味,妻和女儿正在厨房里忙着呢。

老梁放下《白香山诗集》,笑对我说:“好香!在美国的我家里,就永远闻不到这种香味。

”我说:“你难道就不做中国饭吃?”他说:“美博死后,我自己很少做饭,麻烦得很,一个人吃也没意思。

”我说:“那么,梁平和他媳妇就不回来了吗?”他笑了笑:“咳,他媳妇是美籍意大利人,不像咱们中国人那样,来了就炒菜做饭——这,你也知道——我还得做给他们吃呢!”这时,孙女小文对着《白香山诗集》,一字一字地念下去: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念到这里,她抬起头问老梁:“这个‘梁’字,就是您姓的那个‘梁’吧?”老梁拍着小文的肩膀,大声地夸奖说,“你真是了不起,认得这么多字,念得还真够味儿!”我笑了,“人家都上小学三年级了,该认得好几千字了。

”这时小文已念到: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树枝举翅不回顾随风四散飞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却入空巢里啁啾终夜悲老梁忽然两手抱着头,自己低声地念:“却入空巢里,啁啾终夜悲……却入空巢里……好了,不说了,老陈,你们现在怎么样呢?”我笑了一笑,说:“华平不错,她一直在中学教书,现在已经退休了。

本来我从五七年以后,就不能教书了……调到图书馆里工作,也好,我搜集了不少的资料卡片。

六六年以后,我的那些卡片,连同以前的,也都被烧掉了!这以后的情况,也和绝大多数的知识分子一样,抄家、搜书、住牛棚、写检查……但我还是活下来了,我始终没有失去信念!……我闲了二十年,如今,政策落实了,我也到了退休年龄,反倒忙起来了!我说我上不了大课,但学校里一定要我带研究生,还好,这几个研究生,都很扎实,很用功,只是外文根柢差一些,看不懂外文的参考书,本来嘛,他们整整耽误了十几年,他们中间年纪最轻的也有三十多岁了……”老梁用回忆的眼光看着我说,“我们像他们这样年龄,已经当上教授、系主任了。

”我说,“正是这话——他们正努力地把失去的光阴夺回来。

我也是这样,恨不得把我知道的一切,都交给他们,好把‘青黄’接了上去。

还有写不完的赶任务的文章,看不完的报纸刊物,回不完的信件,整天忙得晕头转向!”老梁猛地一下站了起来,说,“能忙就好,总比我整天一个人在‘空巢’里呆着强……”女儿端了一个摆满餐具的盘子进来,我也站了起来,同老梁把靠墙放的一张方桌抬到屋子的中间。

女儿安放好杯箸,便和妻进进出出地摆好一桌热腾腾的菜。

女儿拿起茅台酒瓶来,笑着说,“三十年不见了,今晚妈妈陪梁伯伯喝一杯。

”妻忙说,“梁伯伯是不会喝酒的,茅台酒又厉害,这瓶酒是我让他带回去当礼物送人的,大家都少来一点,意思意思吧!”老梁却一把把酒瓶夺了过去,满满地斟了一杯,一仰脖就干了,又满满地给自己斟了一杯,还替我和妻斟了半杯。

他一边用手背抹了抹嘴唇,一面大声念: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念完,他哈哈大笑了起来,一仰脖又把第二杯酒喝干了,这时他满脸通红,额上的汗都流到了耳边。

妻连忙从他紧握的手里,夺过酒瓶来。

老梁颓然地坐了下去,拿起筷子,睁着浮肿的眼皮望着妻和女儿,说,“你们不但管老陈,还要管我!我是多少年没人管的了……可是我要是有人管,那有多好!”妻笑说,“你还是那样地爱小孩。

梁平有孩子吧?”老梁冷冷地笑说:“没有,他的媳妇儿嫌麻烦,不要!”……我没有说话,眼前却仿佛看见老梁像一只衰老的燕,扇着无力的翅膀,慢慢地向着遥远的空巢飞去。

(摘编自冰心发表于1980年的小说《空巢》)【注】①出自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②出自杜甫《赠卫八处士》。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A . 小说通过人物对话交代背景,使跨度长达30年的故事浓缩在老友相聚的生活片段中,情节集中,内涵丰富。

B .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方式展开故事,语言平易朴实;描写细腻,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显得真实、亲切、自然。

C . 作者借助回忆往事、朗诵唐诗、开怀饮酒等情节,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刻面了一个豪爽、重情而孤独的美籍华人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