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蓉智斗书生》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黄蓉智斗书生课件语文版181122331

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领略传统文化的趣味。 2.了解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3.品味文章语言,感受作品魅力。
走近作 者
金庸(1924年3月10日— 2018年10月30日),本名査良 镛,生于浙江省海宁县。新武 侠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被普 遍誉为武侠小说作家的“武林 泰斗”,更有“金迷”们尊称 其为“金大侠”或“查大侠”。
4.最后的“绝对”,明明黄蓉已经知道
探究:请从黄蓉的“智斗”过程中 分析其人物形象。
聪敏机智
随机应变 见多识 广
黄蓉本是个任性、乖张的“野蛮女 友”,文中的她却机智、冷静,面对挑 战从容应对,这给你什么启发?
提示:任性是不成熟的表现,不 分场合的任性是无知。黄蓉郭靖遇有 困难,有求于人,面对刁难机智化解, 让人信服,令人佩服。
主要作品有:《射雕英雄 传》、《神雕侠侣》、《雪山 飞狐》、《飞狐外传》、《倚 天屠龙记》、《连城诀》、 《天龙八部》、《侠客行》、
新课导 入
《射雕英雄传》
字词积 读准累字音
凸凹(āo ) 搪塞(tánɡ ) 琅琅(lánɡ ) 捻须(niǎn ) 盘膝(xī ) 蕴藉(yùn )
蹙眉( cù ) 棕榈( lǘ ) 棘 樵愕 枯手 夫然 凋( (((qdjièiíáāoo) )))
特征二:“千手佛”为自喻形象,“独角鬼” 是暗讽形象
趣味对联
琴瑟琵琶,八大王一般头面 魑魅魍魉,四小鬼各自肚肠
闲人免进贤人进 盗者休来道者来
合作探 究
黄蓉为了让拦在石梁上的书生 开口说话,故意曲解了一段《论 语》。请你查阅课外资料说说这句 的真正意思,并分析作者在此安排 这段话有何作用。
意思:
该小说历史背景突出,场景纷繁,气势宏伟, 具有鲜明的“英雄史诗”风格;在人物创造与情 节安排上,它打破了传统武侠小说一味传奇,将 人物作为情节附庸的模式,坚持以创造个性化的 人物形象为中心,坚持人物统帅故事,按照人物 性格的发展需要及其内在可能性、必然性来设置 情节,从而使这部小说达到了事虽奇人却真的妙 境。
2018_2019语文版(新)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7 黄蓉智斗书生

7 黄蓉智斗书生
5.黄蓉冰雪聪明,肯定知道《论语》中书生诵读的这段话的意思, 她为何要故意曲解呢?
[答案] 任凭郭靖怎么请求,书生就是不开口答话。为了让拦在石梁上的书生开 口说话,黄蓉只好以他对《论语》“纵然读了千遍,不明夫子微言大义”来激他, 使其开口答话,并故意曲解《论语》,令书生佩服。
7 黄蓉智斗书生
斗争,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愫。
7 黄蓉智斗书生
字词积累
1.【读准字音】 给下列加点的字和多音字注音。
cù ) 蹙 眉 ( . shǎng) 半晌 ( . lǘ 棕榈 ( .
yú ) 舞雩 ( . niǎn ) 捻 须 ( .
láng ) 书声琅 琅 ( . jí ) 甚为棘 手 ( . sè 琴瑟 琵琶 ( .
无所适从 姐说得似乎都有道理,这让他________ 。
7 黄蓉智斗书生
整体感知
4.黄蓉是如何智斗书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答案] 一是故意说书生不明夫子的微言大义,引书生开口说话,接着曲解《论 语》,令书生佩服。二是书生询问来意,黄蓉引用《论语》中的句子,令书生 仰天大笑。三是书生出了三道题目,黄蓉都轻松破解,最终令书生甘拜下风, 放他们过去。
一 sòng(
)三叹
huī( 塘 微 wēi(
)标 )言大义
7 黄蓉智斗书生
3.【识记词义】 请把下列词义或词语补充完整。
放在考虑之外,指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 (1)置之度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书声琅琅 (2)________ :形容读书声音响亮。
成年的是三十人,六七四十二,少年是四十二人。两者相加,不
多不少是七十二人。瞧你这般学而不思,嘿,殆哉,殆哉!”
7.黄蓉智斗书生

7 黄蓉智斗书生
金庸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合作探究 当堂检测
1
2019/3/3
导入 新课
2018年10月30日电 据香 港《明报》报道,《明报》 创办人、著名作家查良镛 (又名金庸)逝世,享年 94岁。 江湖再无金大侠,只剩沧海一声笑……
“金庸笑傲,武侠巅峰”
2
2019/3/3
15
2019/3/3
2.金庸被称为“武侠小说”宗师,试讨论概括下 下金庸武侠小说有哪些特点?
把故事情节融入宏大的历史事件中; 武功招式贴近生活自然夸张得当; 人物形象众多性格鲜明突出; 语言流畅平实,传统文化引用恰如其分;
16
2019/3/3
3.黄蓉本是个任性、乖张的“野蛮女友”, 文中的她却机智、冷静,面对挑战从容应对, 这给你什么启发? 提示:任性是不成熟的表现,不分场合的 任性更是无知的表现。黄蓉郭靖遇有困难, 有求于人,面对刁难机智化解,让人信服, 令人佩服。
7
2019/3/3
作品简介
《射雕英雄传》以宁宗庆元五年(1199年)至 成吉思汗逝世(1227年)这段历史为背景,反 映了南宋抵抗金国与蒙古两大强敌的斗争,充 满爱国的民族主义情愫。 该小说历史背景突出,场景纷繁,气势宏伟, 具有鲜明的“英雄史诗”风格;在人物创造与 情节安排上,它打破了传统武侠小说一味传奇, 将人物作为情节附庸的模式,坚持以创造个性 化的人物形象为中心,坚持人物统帅故事,按 照人物性格的发展需要及其内在可能性、必然 性来设置情节,从而使这部小说达到了事虽奇 人却真的妙境。
8
2019/3/3
前情回顾
裘千仞
9
2019/3/3
前情回顾:黄蓉把裘千仞误当成只会故弄玄虚 骗人的裘千丈,不闪不避的硬接了裘千仞的“ 铁砂掌”而身受重伤。这种伤只有段皇爷的“ 一阳指”才能治疗。所以郭靖就背着黄蓉来找 隐居山间的“一灯大师”段皇爷。 因为“一阳指”治病极耗内力,“一灯大师”的 四个徒弟“渔、樵、耕、读”设置重重障碍想要 阻止前去求医的郭靖黄蓉。黄蓉的聪明机智和郭 靖的高超武功,使他们过了前三关。课文所叙情 节就是最后一位“读”者的叼难……
7黄蓉智斗书生

2•郭靖在文中出场较少,尽在开头几段描写了他,试找出文中对他的描写,并说一说 他的性格特点。
答案示例:①郭靖“蹲低身子背起黄蓉,使开轻功提纵术,走上石梁。”这
“蹲” “提” “走”写出了郭靖的武功高强和从容不迫。②郭靖遇到书生后,高声说道:“晚
辈求见尊师,相烦大叔引见。”郭靖礼貌的话显示出他的教养。
2•根据文章内容,概括黄蓉智斗书生的过程。
答案示例:黄蓉与书生的较量共有四个回合:第一,黄蓉曲解书生所读的《论语》中的 话,弓I起书生的关注和继续提问;第二,黄蓉巧解书生字谜;第三,黄蓉风趣幽默地对出了 书生的对子;第四,黄蓉对出了书生出的绝对,获得书生的赞赏,放他们通行。
3•作者在描写黄蓉智斗书生的过程中,着重对黄蓉进行了哪些角度的刻画,试举例说
黄蓉也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角色。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黄蓉智斗书生》,看一看黄蓉
和郭靖又遇到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吧!
1.作者介绍
金庸,原名查良镛,1924年出生,浙江海宁人,是名誉华人世界的武侠小说作家。主
要作品有:《书剑恩仇录》《碧血剑》《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雪山飞狐》《飞狐外传》《倚
天屠龙记》《连城诀》《天龙八部》《侠客行》《笑傲江湖》《鹿鼎记》《白马啸西风》《鸳鸯刀》
说的两个主人公,且用 “智”修饰“斗”,暗含了小说的故事情节。
(二)精读课文,内容探究
1•文章开篇设置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出场环境,这一环境的设置有什么作用?
答案示例:开篇设置的环境是:山路尽头的石梁,石梁宽约尺许,仅能过一人,而且石 梁下临深谷,有多处断裂。这些环境描写为人物的出场埋下了伏笔,为后面黄蓉智斗书生作
明。
答案示例:对黄蓉的刻画主要从语言和心理两个方面进行刻画:(1)语言描写:①黄蓉
2019年春语文语文版课件│九年级下册│7.黄蓉智斗书生

深入研读
一、“黄蓉智斗书生”,其中“智”主要体 现在哪些地方?
1.书生不理睬他们,黄蓉从书生所读的《论语》内容入手,引 起书生的好奇,并与他们对话。 2.故意用《论语》中的语言搪塞书生,掩盖来意,并放低姿态 表明见识低,书生便出了个自以为能难住她的字谜题,而后 被轻易破解。 3.面对书生即景作出的对子,黄蓉能够解读要义,并根据情景 应答自如。
【充耳不闻】 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
【棘手】 形容事情难办,像荆棘刺手。
【兴高采烈】 兴致高,情绪热烈。
【载歌载舞】 又唱歌,又跳舞,形容尽情欢乐。
【微言大义】 精微的语言和深奥的道理。
【枉然】 得不到任何收获;白费力气。
【愕然】 形容吃惊。
【逍遥巾】 古代的一种头巾名。也称“荷叶巾”。
第二部分(第3-23段),故事的发展和 高潮,写黄蓉智斗书生的过程。
第三部分(第24、25段),故事的结局, 写郭靖、黄蓉二人顺利过关。
主要人物
黄蓉——黄药师的独生爱女, 郭靖之妻。她母亲生她时难产 而死,从小与父亲相依为命。 肌肤如雪,娇美无比,容色绝 丽。其性格骄纵异常,人虽十 分聪明伶俐,思维敏捷,对学 武却不专心,其绝技为“兰花 拂穴手”,其兵器是峨眉钢刺。 对阴阳五行,算经术数很精通。
四、黄蓉为了让拦在石梁上的书生开口说话,故意曲解了一 段《论语》。请查找有关资料,了解并写出小说中引用的 《论语》中那段话的大意,并分析作者安排这段话有何作用?
大意: 到了暮春三月,春天穿的单夹衣服已经做好(穿上)了, (我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在沂河边洗澡,在舞 雩台上吹吹风,(然后)唱着歌回家。
结构脉络
开端——求见一灯大师,路途艰险
成功让书生开口(激将法)
7 黄蓉智斗书生_教案

课文在写作上有哪些特点?试举例分析。 1.雅俗共赏和生动形象的语言风格。
【交流点拨】金庸的小说中常引用雅语,即前人的诗词名作,或是让书中的 人物吟诵,如本文中的书生所咏《论语》中的诗词雅句,以增人物及作品本身的 风雅韵致。除此以外,还大量的运用四字词语,如“不知所措”“充耳不闻”“蹙 眉不答”“微言大义”“牵强附会”“饱学宿儒”等,像这样的四字短语,在文中 比比皆是,可见金庸对语言细节之处所用的功力。其所出的考题,也充满了汉字 的意蕴。从句式上来看,长短句相杂,错落有致,长则几十字,短则几个字,节 奏分明。在句式的选择上多用单句,短句,少些冗长累赘的修饰语,简单精练, 流利晓畅,体现了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语言特色。正是因为金庸对语言的良苦用 心,才使得本文语言既有白话文的流利晓畅的特点,又有文言文凝练简洁的长处。 在语言运用方面,金庸是一位杰出的大师,他用语言建构起奇妙的武侠世界,让 读者深陷其中而流连忘返。 2.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三、整体感知
(一)阅读课文,初步感知。 1.快速阅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故事情节。
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速读课文,参考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概述情节。分别
3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7 黄蓉智斗书生
请小组代表来概述故事情节。 【交流点拨】课文主要讲了郭靖、黄蓉为见段皇爷而与有意阻挡他们的段皇
爷弟子“读”斗智斗勇,最终获胜的故事。 2.划分本文的段落层次。
【交流点拨】书生是小说故事中的另一重要人物,他比郭靖、黄蓉年长,在 与黄蓉多次较量中,却屡屡对她心生佩服,可见他是真的以学识论高下,而不论 年龄;黄蓉在对答中多次挖苦他及他的同门,但他一点也不放在心上,只因黄蓉 的回答实在是妙,可见他是心胸开阔的人;黄蓉巧妙答对三题后,书生“向黄蓉 一揖到地”,主动让道,说明他言而有信,是位侠义之人。
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案-黄蓉智斗书生-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黄蓉智斗书生【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阅读课文,准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与作者有关的文学常识。
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心理刻画人物的写法。
3.归纳概括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学习黄蓉豁达、机敏的处事风格。
4.体会金庸小说中独特的写法,感受我国武侠小说的语言和内涵。
过程与方法1.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文题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作用,体会主要人物的形象特征。
2.通读课文,把握本文的写作内容和写作思路;精读学习,体会作者在叙写故事和刻画人物时的方法和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我国武侠小说的语言和内涵,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热爱。
【教学重点】1.阅读课文,准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与作者有关的文学常识。
2.归纳概括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学习黄蓉豁达、机敏的处事风格。
【教学难点】1.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2.体会金庸小说中独特的写法,感受我国武侠小说的语言和内涵。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喜欢看武侠小说吗金庸先生可谓是武侠小说作家的代表,他的很多作品也深受广大文学爱好者的称赞和喜爱。
《射雕英雄传》就是其中名气不小的一篇,小说里的郭靖、黄蓉也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角色。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黄蓉智斗书生》,看一看黄蓉和郭靖又遇到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吧!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金庸,原名查良镛,1924年出生,浙江海宁人,是名誉华人世界的武侠小说作家。
主要作品有:《书剑恩仇录》、《碧血剑》、《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雪山飞狐》、《飞狐外传》、《倚天屠龙记》、《连城诀》、《天龙八部》、《侠客行》、《笑傲江湖》、《鹿鼎记》、《白马啸西风》、《鸳鸯刀》、《越女剑》等。
有一副对联总结了他这几部非常有名的作品: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2.知识链接《射雕英雄传》以宁宗庆元五年(1199年)至成吉思汗逝世(1227年)这段历史为背景,描写了以郭靖为首的一众英雄的故事。
2024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黄蓉智斗书生教案语文版

-线上资源:参与线上论坛讨论,如关于《射雕英雄传》的角色分析、智慧故事分享等。
2.拓展要求:
-学生应自主选择拓展内容,进行阅读或观看,并做好阅读笔记或观后感。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或观后感,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黄蓉的智慧和她运用的策略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黄蓉的思维过程。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智慧解决难题相关的实际问题。
2.角色扮演: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角色扮演活动。学生将扮演黄蓉和书生的角色,通过对话和互动来展示智慧解决问题的过程。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分析黄蓉智斗书生的策略和智慧,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欣赏课文中黄蓉的聪明才智和书生的呆板迂腐,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4.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学习《黄蓉智斗书生》这篇课文,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中关于智慧和才智的价值观,增强对自己文化的认同和传承意识。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黄蓉智斗书生的故事情节、智慧和策略。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智慧解决难题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使用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黄蓉智斗书生的策略和智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蓉智斗书生》教学设计
黄翠云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领略传统文化的趣味
2、了解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3、品味文章语言,感受作品魅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作者
金庸,本名査良镛,1924年3月10号(农历二月初六)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县。
金庸是新武
侠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被普遍誉为武侠小说作家的“武林泰斗”,更有“金迷”们尊称其为“金
大侠”或“查大侠”。
主要作品有:《书剑恩仇录》、《碧血剑》、《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雪山飞狐》、《飞狐外传》、《倚天屠龙记》、《连城诀》、《天龙八部》、《侠客行》、《笑傲
江湖》、《鹿鼎记》、《白马啸西风》、《鸳鸯刀》、《越女剑》等。
三、作品简介
《射雕英雄传》以宁宗庆元五年(1199年)至成吉思汗逝世(1227年)这段历史为背景,反映了南宋抵抗金国与蒙古两大强敌的斗争,充满爱国的民族主义情愫。
该小说历史背景突出,场景纷繁,气势宏伟,具有鲜明的“英雄史诗”风格;在人物创造与情节安排上,它打破了传
统武侠小说一味传奇,将人物作为情节附庸的模式,坚持以创造个性化的人物形象为中心,
坚持人物统帅故事,按照人物性格的发展需要及其内在可能性、必然性来设置情节,从而使
这部小说达到了事虽奇人却真的妙境。
四、前情回顾:
黄蓉把裘千仞误当成只会故弄玄虚骗人的裘千丈,不闪不避的硬接了裘千仞的“铁砂掌”而身
受重伤。
这种伤只有段皇爷的“一阳指”才能治疗。
所以郭靖就背着黄蓉来找隐居山间的“一灯大师”段皇爷。
因为“一阳指”治病极耗内力,“一灯大师”的四个徒弟“渔、樵、耕、读”设置重重障碍想要阻
止前去求医的郭靖黄蓉。
黄蓉的聪明机智和郭靖的高超武功,使他们过了前三关。
课文所叙
情节就是最后一位“读”者的叼难……
五、主要人物
黄蓉——黄药师的独生爱女,郭靖之妻。
她母亲生她时难产而死,从小与父亲相依为命。
肌
肤如雪,娇美无比,容色绝丽。
其性骄纵异常,人虽十分聪明伶俐,思维敏捷,对学武却不
专心,其绝技为"兰花拂穴手",其兵器是蛾眉钢刺。
对阴阳五行、算经术数很精通。
六、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
(2)“黄蓉智斗书生”,“智”主要体现在哪些地方?
1、书生不理睬他们,黄蓉从书生读的《论语》内容切入,引起书生好奇并和他们对话。
2、故意用《论语》中的语言搪塞书生,掩盖来意,并放低姿态表明见识低,书生便出了个
自认为可以难倒她的字谜题。
3、面对书生即景做出的对子,黄蓉能够解读要义,并根据情景应答自如。
4、最后的“绝对”,明明黄蓉已经知道答案,却故作玄虚假装为难,最后还根据
(3)概括课文中黄蓉形象有什么特点?
聪明机智、随机应变、见多识广
七、合作探究
1.黄蓉为了让拦在石梁上的书生开口说话,故意曲解了一段《论语》。
说说小说引用的《论语》真正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暮春时节,春服已经穿好,我会同五六个青年,六七个少年,到沂水河里洗洗澡,
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唱着歌回来。
出自《论语·先进》,孔子问弟子志向,曾点就作了这样的回答,它表现的是曾点的人生理想,但孔子接着说“吾与点也”,所以这理想也可看成是孔子理想的一部分。
2.金庸被称为“武侠小说”宗师,试讨论概括下
下金庸武侠小说有哪些特点?
把故事情节融入宏大的历史事件中;
武功招式贴近生活自然夸张得当;
人物形象众多性格鲜明突出;
语言流畅平实,传统文化引用恰如其分;
3.黄蓉本是个任性、乖张的“野蛮女友”,文中的她却机智、冷静,面对挑战从容应对,这给
你什么启发?
提示:任性是不成熟的表现,不分场合的任性更是无知的表现。
黄蓉郭靖遇有困难,有求于人,面对刁难机智化解,让人信服,令人佩服。
4.细读文中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部分,说说作者涉及到哪些传统样式?积累摘抄相应内容。
猜谜语、对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