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初三)语文第二学期期(试用本)豹_课件1
合集下载
沪教版九年级(初三)语文第二学期期(试用本)移居(陶渊明)17页PPT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谢谢
沪教版九年级(初三)语文第 二学期期(试用本)移居(陶
渊明)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谢谢
沪教版九年级(初三)语文第 二学期期(试用本)移居(陶
渊明)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上海五四制语文九下《4咏物诗两首豹》PPT课件

• (眼睛同样也是动物内心世 界的窗户,诗歌正是抓住豹 的眼神进行细致描写从而深 入地刻画出豹的内心世界。 )
2019/7/5
二、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豹子的眼神前 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找出描写豹子
眼神的诗句并分析。
1.(第一节中豹的眼帘因“疲倦”而垂下,一个“ 缠”字形象地把铁栏比作是蟒蛇或柔软但越勒越 紧的绳索,豹被束缚的精神和意志由疲倦、失望 变得麻木。
豹
——在巴黎动物园
里尔克
2019/7/5
作者简介
• 赖内·马利亚·里尔克(Rainer Maria Rilke 1875~1926)奥地利诗人。生于铁 路职工家庭,大学攻读哲学、艺术与文学史。1897年后怀着孤独、寂寞的心 情遍游欧洲各国。会见过托尔斯泰,给大雕塑家罗丹当过秘书,并深受法国 象征派诗人波德莱尔等人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应征入伍,1919年后 迁居瑞士。
2019/7/5
2019/7/5
• 它好像只有千条的铁栏杆, • 千条的铁栏杆后便没有宇宙。
2019/7/5
豹
——在巴黎动物园
它的目光被那走不完的铁栏杆 缠得这么疲倦,什么也不能收留。 它好像只有千条的铁栏杆,
千条的铁栏后便没有宇宙。
第一节 写在铁栏杆后来回走动寻找出路的光 芒,和那目光后透露出的内心世界:疲倦
强韧的脚步迈着柔软的步容, 步容在这极小的圈中旋转,
2019/7/5
仿佛力之舞围绕着一个中心, 在中心一个伟大的意志昏眩
2019/7/5
强韧的脚步迈着柔软的步容,
步容在这极小的圈中旋转,
仿佛力之舞围绕着一个中心,
在中心一个伟大的意志昏眩。 第二节 具体描绘了豹的脚步和身影,透视 了豹那强大的力量和意志被困铁栏中的悲剧 状态:昏眩
2019/7/5
二、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豹子的眼神前 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找出描写豹子
眼神的诗句并分析。
1.(第一节中豹的眼帘因“疲倦”而垂下,一个“ 缠”字形象地把铁栏比作是蟒蛇或柔软但越勒越 紧的绳索,豹被束缚的精神和意志由疲倦、失望 变得麻木。
豹
——在巴黎动物园
里尔克
2019/7/5
作者简介
• 赖内·马利亚·里尔克(Rainer Maria Rilke 1875~1926)奥地利诗人。生于铁 路职工家庭,大学攻读哲学、艺术与文学史。1897年后怀着孤独、寂寞的心 情遍游欧洲各国。会见过托尔斯泰,给大雕塑家罗丹当过秘书,并深受法国 象征派诗人波德莱尔等人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应征入伍,1919年后 迁居瑞士。
2019/7/5
2019/7/5
• 它好像只有千条的铁栏杆, • 千条的铁栏杆后便没有宇宙。
2019/7/5
豹
——在巴黎动物园
它的目光被那走不完的铁栏杆 缠得这么疲倦,什么也不能收留。 它好像只有千条的铁栏杆,
千条的铁栏后便没有宇宙。
第一节 写在铁栏杆后来回走动寻找出路的光 芒,和那目光后透露出的内心世界:疲倦
强韧的脚步迈着柔软的步容, 步容在这极小的圈中旋转,
2019/7/5
仿佛力之舞围绕着一个中心, 在中心一个伟大的意志昏眩
2019/7/5
强韧的脚步迈着柔软的步容,
步容在这极小的圈中旋转,
仿佛力之舞围绕着一个中心,
在中心一个伟大的意志昏眩。 第二节 具体描绘了豹的脚步和身影,透视 了豹那强大的力量和意志被困铁栏中的悲剧 状态:昏眩
沪教版九年级(初三)语文第二学期期(试用本)桃花源记60页PPT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沪教版九年级(初三)语文第二学期 期(试用本)桃花源记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 所向披 靡。
沪教版九年级(初三)语文第二学期期(试用本)移居(陶渊明)_课件1

移居
(陶渊明)
一、时代背景与作家生平
陶渊明:(365-427), 1. 一名潜,字元亮,
陶 渊 明 逸 致 图
世号靖节先生,
世称“五柳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
南)人。
• 晋宋易代时期,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斗争剧烈,门 阀制度森严。 • 陶渊明青年时期,曾有“大济于苍生”的雄心壮志。 • 29岁为江州祭酒,不久,因“不堪吏职”辞官而归 。 • 36岁时,为荆州刺史桓玄的僚佐,不久,又辞归。 • 40岁时,出任镇军将军刘裕的参军,后又任建威将 军、江州刺史刘敬宣的参军。41岁辞归。
安贫乐道和崇尚自然是陶渊明
人生思想的两大支柱。
安贫乐道是陶渊明的为人准 则 崇尚自然是对人生的哲学思 考
阮籍等人的失败在于并未找到 化解世俗的力量,而陶渊明则通过 自己的努力趋于心境与物境冥一之 境界。
人格意义
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
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谢绝政府供给的著名诗人,其 可贵之处在于他是作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屹立于中国文 学史上的。
知天乐命——人生真悟
二、陶渊明的思想个性
• 陶渊明的思想较为复杂,但主要的是儒、道两家思 想的影响。 • 儒家思想:使他早年具有济世之志,几次出仕,正 是儒家积极用世、兼济天下的思想的体现。退隐后, 儒家的安贫乐道、君子固穷的思想又成为他的精神 支柱。 • 道家思想:使他继承了正始以后道家精神批判现实、 否定现实的一面,但其中老庄的消极避世、清静无 为、顺适自然的思想,又给予他以消极的影响。 • 任真:是其性格最突出的特点。为文为人,皆表现 出真率的态度。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⑴。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⑵。
⑴卜宅:占卜问宅之吉凶。这两句是说从前想迁居南村,并不是因 为那里的宅地(风水)好。⑵素心人:心地纯朴的人。(3)数: 屡次、经常。(4)晨夕:朝夕相见。这两句是说听说南村住着 很多心地纯朴的人,自己乐意和他们朝夕共处。
(陶渊明)
一、时代背景与作家生平
陶渊明:(365-427), 1. 一名潜,字元亮,
陶 渊 明 逸 致 图
世号靖节先生,
世称“五柳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
南)人。
• 晋宋易代时期,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斗争剧烈,门 阀制度森严。 • 陶渊明青年时期,曾有“大济于苍生”的雄心壮志。 • 29岁为江州祭酒,不久,因“不堪吏职”辞官而归 。 • 36岁时,为荆州刺史桓玄的僚佐,不久,又辞归。 • 40岁时,出任镇军将军刘裕的参军,后又任建威将 军、江州刺史刘敬宣的参军。41岁辞归。
安贫乐道和崇尚自然是陶渊明
人生思想的两大支柱。
安贫乐道是陶渊明的为人准 则 崇尚自然是对人生的哲学思 考
阮籍等人的失败在于并未找到 化解世俗的力量,而陶渊明则通过 自己的努力趋于心境与物境冥一之 境界。
人格意义
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
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谢绝政府供给的著名诗人,其 可贵之处在于他是作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屹立于中国文 学史上的。
知天乐命——人生真悟
二、陶渊明的思想个性
• 陶渊明的思想较为复杂,但主要的是儒、道两家思 想的影响。 • 儒家思想:使他早年具有济世之志,几次出仕,正 是儒家积极用世、兼济天下的思想的体现。退隐后, 儒家的安贫乐道、君子固穷的思想又成为他的精神 支柱。 • 道家思想:使他继承了正始以后道家精神批判现实、 否定现实的一面,但其中老庄的消极避世、清静无 为、顺适自然的思想,又给予他以消极的影响。 • 任真:是其性格最突出的特点。为文为人,皆表现 出真率的态度。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⑴。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⑵。
⑴卜宅:占卜问宅之吉凶。这两句是说从前想迁居南村,并不是因 为那里的宅地(风水)好。⑵素心人:心地纯朴的人。(3)数: 屡次、经常。(4)晨夕:朝夕相见。这两句是说听说南村住着 很多心地纯朴的人,自己乐意和他们朝夕共处。
沪教版九年级(初三)语文第二学期期(试用本)捕蛇者说17页PPT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谢谢!
沪教版九年级(初三)语文第二学期 期(试用本)捕蛇者说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所向披 靡。
沪教版九年级(初三)语文第二学期期(试用本)答司马谏议书38页PPT

沪教版九年级(初三)语文第二学期 期(试用本)答司马谏议书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 卡儿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 卡儿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里尔克的早期创作具鲜明的布拉格地方色彩和波希米亚民歌风味。如诗集 《生活与诗歌》(1894)、《梦幻》(1897)等。但内容偏重神秘、梦幻与 哀伤。欧洲旅行之后,他改变了早期偏重主观抒情的浪漫风格,写作以直觉 形象象征人生和表现自己思想感情的“咏物诗”,对资本主义的“异化”现 象表示抗议,对人类平等互爱提出乌托邦式的憧憬。著名作品有借赞美上帝 以展现资本主义没落时期精神矛盾的长诗《祈祷书》(1905)、《新诗集》 (1907)和《新诗续集》(1908)。晚年,他的思想更趋悲观。代表作为长 诗《杜伊诺哀歌》(1923)和诸多14行诗。
二、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豹子的眼神前 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找出描写 豹子眼神的诗句并分析。
1.(第一节中豹的眼帘因“疲倦”而垂下,一个 “缠”字形象地把铁栏比作是蟒蛇或柔软但越勒 越紧的绳索,豹被束缚的精神和意志由疲倦、失 望变得麻木。
2.而第三节有时无声地撩起眼帘,好象在瞬间又一 次获得意志和力量,似乎看到一副诱人的前景, 它的四肢因此而变得紧张起来,好象要猛然跃起, 冲出牢笼。但是当它看到周围的铁栏,以前的努 力,刚才的美好景象都“化为乌有”了。)
仿佛力之舞围绕着一个中心, 在中心一个伟大的意志昏眩
强韧的脚步迈着柔软的步容,
步容在这极小的圈中旋转,
仿佛力之舞围绕着一个中心,
在中心一个伟大的意志昏眩。 第二节 具体描绘了豹的脚步和身影,透视 了豹那强大的力量和意志被困铁栏中的悲剧 状态:昏眩
只有时眼帘无声地撩起。—— 于是有一幅图像浸入,
•
里尔克的诗歌尽管充满孤独痛苦情绪和悲观虚无思想,但艺术造诣很高。
它不仅展示了诗歌的音乐美和雕塑美,而且表达了一些难以表达的内容,扩
大了诗歌的艺术表现领域,对现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初步感知课文:
• 1·初读诗歌,说说诗人是从哪些角度来刻画 豹的形象的?
• 眼神和心理
• 2·作者笔下的豹子身上有哪些特点?(分析 每一节诗)
主题
这首诗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在探索人生意义的 迷惘、彷徨和苦闷的心情。
本诗结构
豹
疲倦 昏眩 悲哀无奈
人生
迷惘 彷徨 苦闷
五、你认为诗中的豹象征什么?
• 这首诗明写豹,实际上写的是人,豹就是人的象 征,是诗人和像诗人这样的年轻一代的象征。豹 的厌倦、苦闷、迷茫正是人的厌倦、苦闷、迷茫。 豹的形象,可以有很多象征意义:可以是被束缚 的自由和生命力,可以找不到人生出路的追求者, 可以是被物质和世俗世界的围困的精神世界,可 以是坐困愁城的英雄……可以象征所有胸怀大志的 人处于被囚困状态的悲剧。
• 想想曾经的我生活在天高地阔的荒野林莽,但是 现在却被这铁栏变成的蟒蛇死死地缠住了,心中 的火焰熄灭了,只剩下极度的疲倦……
四、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被囚困于笼中的豹作为抒情 对象?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作者借用关在铁笼里豹的形象,反赢了29世纪 末、20世纪初一部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内心活动。 他们脱离群众,和当时的革命运动有很大距离,在 窒息的社会的压抑下,感到无处发挥自己的力量, 因而苦闷、彷徨,好像铁笼中的豹一样,被束缚在 一个极小的圈中,以致“伟大的意志昏眩”。
它好像只有千条的铁栏杆, 千条的铁栏杆后便没有宇宙。
豹
——在巴黎动物园
它的目光被那走不完的铁栏 缠得这般疲倦,什么也不能收留。 它好像只有千条的铁栏杆,
千条的铁栏后便没有宇宙。
第一节 写在铁栏杆后来回走动寻找出路的光 芒,和那目光后透露出的内心世界:疲倦
强韧的脚步迈着柔软的步容, 步容在这极小的圈中旋转,
• 这是拟人化的写作手法。
作业
• 1.背诵这首诗。 • 2.整首诗是以第三人称的口吻来描写豹的。
请你以第一人称,假如你是那只豹的角度, 改写这首诗。
• 我不停的在这坚固的铁笼子里走动着,
• 目光焦躁机警地在四处观察,
• 寻找着突围的缺口。
• 但是,这日复一日的走动、寻找,却始终找不到 缺口。
• 那坚固的铁栏消耗着我的精力和意志,摧毁了我 的信心和希望。
通过四肢紧张的静寂—— 在心中化为乌有。
只有时眼帘无声地撩起。—— 于是有一幅图像浸入, 通过四肢紧张的静寂—— 在心中化为乌有。
第三节:通过写豹的眼帘和四肢,描写了豹 的雄心一现即逝的悲哀与无奈。
一、整体感知:诗人写关在笼子里豹子, 为什么要选择从豹子的眼神入手?
(眼睛同样也是动物内心世界 的窗户,诗歌正是抓住豹的眼 神进行细致描写从而深入地刻 画出豹的内心世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了解常识
• 豹的这些感觉我们都是通过诗人对于豹的 外在行为的描写感受到的。正如袁可嘉所 评价的:“与其说是在描写关在铁笼中的 豹子的客观形象,不如说是诗人在表现他 所体会的豹子的心情,甚至还可以说是他 借豹子的处境表现自己当时的心情。”这 种用具体的形象使抽象的观念获得感觉的 手法,被称为“思想知觉化”。
豹
——在巴黎动物园
里尔克
作者简介
• 赖内·马利亚·里尔克(Rainer Maria Rilke 1875~1926)奥地利诗人。生于铁路 职工家庭,大学攻读哲学、艺术与文学史。1897年后怀着孤独、寂寞的心情 遍游欧洲各国。会见过托尔斯泰,给大雕塑家罗丹当过秘书,并深受法国象 征派诗人波德莱尔等人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应征入伍,1919年后迁 居瑞士。
三、所谓知人论诗,知世论诗。要体会诗人借豹表达的情感 和在豹身上所赋予的象征意义,要从了解作者的生平 简介和写作此诗的背景。
(1)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欧洲三颗最璀璨德语诗 人之一。在诗歌艺术的造诣上,放射着穿透时空的 日益高远的光辉。 (2)寂寞而不正常的童年时代,暗淡而郁郁寡欢的 少年时代,造成了他极端敏感而丰富的内心。 (3)满怀理想的青年时代,却在巴黎体味着极度的 贫困、人情的冷暖和世界的冷漠。 (4)一生无家可归,临终死得既痛苦又孤单。 (5)不幸中的万幸,1902年旅居巴黎,结识了大雕 塑家罗丹,创作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此诗就是在 这一时期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