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记叙文阅读(一)》名校真题体验
陕西省安康市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8现代文阅读(记叙文)

陕西省安康市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8现代文阅读(记叙文)一.记叙文(共9小题)1.(2022•汉阴县)课外阅读荷包蛋ㅤㅤ一天早晨,父亲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
一碗蛋卧上面,一碗上面无蛋。
端上桌,父亲问儿子:“吃哪一碗?”“有蛋的那一碗!”儿子指着卧蛋的那碗。
“让爸爸吃那碗有蛋的吧!”父亲说,“孔融4岁能让梨,你10岁啦,该让蛋吧!”“孔融是孔融,我是我——不让!”儿子态度坚决。
“真不让?”“真不让!”儿子一口就把蛋给咬了一半。
“不后悔?”“不后悔!”儿子又一口,把蛋吞了下去。
待儿子吃完,父亲才开始吃。
当然,父亲碗里藏了两个荷包蛋,儿子看得分明。
ㅤㅤ“记住,想占别人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两个荷包蛋告诫儿子。
儿子显出一脸的无奈。
ㅤㅤ第二次,那是个星期天的上午,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
一碗蛋卧上面,一碗上面无蛋。
端上桌,问儿子:“吃哪碗?”ㅤㅤ“孔融让梨,我让蛋!”儿子笑着端起了上面无蛋的那碗。
ㅤㅤ“不后悔?”“不后悔!”儿子说得坚决。
儿子吃到底也不见一个蛋。
父亲的碗里上卧一个,下藏一个,儿子看得分明。
ㅤㅤ“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父亲指着蛋教训儿子说。
ㅤㅤ第三次,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还是一碗蛋卧上面,一碗上面无蛋。
父亲问儿子:“吃哪碗?”ㅤㅤ“孔融让梨,儿子让面——爸爸您是大人,您先吃!”儿子手一挥,做“绅士”状。
“那我就不客气啦!”父亲端过上面卧蛋的那碗,儿子发现自己的碗里也藏着一个荷包蛋。
ㅤㅤ“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父亲意味深长地对儿子说。
(1)请概括出文章情节的共同点,然后填空。
做面→→→总结(2)试简要分析文章三次借用“孔融让梨”典故的意图。
1)“孔融是孔融,我是我——不让!”意图是:2)“孔融让梨,我让蛋!”意图是:3)“孔融让梨,儿子让面——爸爸您是大人,您先吃!”意图是:(3)文中哪句话揭示了主旨?写下来。
部编语文小升初记叙文阅读真题30篇

小升初专题——记叙文阅读真题(30篇)1.那棵老柿树赵宏欣①我临窗而坐,旁边坐着一位年轻的少尉。
他腋下夹着一个浅灰色公文包,神色庄重,眼睛不时地望着窗外。
自从踏上列车,他就一直坐在我的旁边,没有言语。
②列车经过十几个小时的行驶,这会儿,已从南国秀丽的山川进入了一片丘陵地带。
窗外古朴的山峦,在旭阳的铺盖下,呈现出一片醒目的土黄。
③突然,那少尉说话了:“请您跟我换换座位,好吗?列车就要经过我的家乡了,我想好好看看。
”④我一听,忙说:“行。
”⑤换过座位,我问他:“路过家乡不停停?”⑥他说:“不行啊,任务太紧。
”⑦“看样子,你很久没回家乡了吧?”我又问。
⑧他点点头:“三年了。
”流露出满腔的思乡情。
又说:“本来部队这几天要安排我探家的,我把电报都打回家了,可突然来了任务……”他说着,把脸扭向窗外,深情地注视着窗外的世界。
窗外一片片起伏的黄色山峦,在眼前一一闪过。
我想,他的家乡就要到了。
⑨不一会儿,他转过头来满脸振奋的样子:“你看到那道山峦了吗,最高处的那道?”⑩我点点头。
我看到的是一道非常普通的山峦,甚至是非常贫瘠的黄色山峦,山脊上寥寥地生长着一些类似荆条的植物,远远望去,在秋阳里显得寂寥和淳朴。
⑪“那就是我的家乡。
”他又说,“我们的村子就在这座山的后边,从这儿看不到。
不过,可以看到山脊上我们村子的那棵老柿树。
”他的表情欣喜而自豪。
⑫我被他的情绪感染了,指着窗外的一段山峦说:“这儿离你们村子很近了吧?”⑬“很近了,很近了。
”他又指着窗外的黄土山,“我小时候割草,总跑到这儿来,这山上的草肥极了,不一会儿就能割上一大篮子。
”他兴致勃勃。
我望着窗外绵延的黄色山峦,心想,他村子的那棵老柿树就要出现了。
这么快的列车,很可能在十秒钟之内就会把它闪过去。
于是,我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那道山脊。
此刻,我非常想看一看那棵老柿树。
因为这道长长的山脊上,几乎没有什么高大的树,远远望去光秃秃的。
如果有棵高大的树,我想,这山脊一定会显得非常生动。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小升初专题复习六:记叙文阅读 第一讲 六要素(含答案)全国通用

专题六记叙文阅读第一讲六要素【知识点拨】考点名称:记叙文六要素考点解析:记叙文六要素是记叙文阅读中的基础考点,六要素有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考查形式:填空、简答等。
相关知识:记叙文六要素【考点突破】例1:读下面片段,回答问题。
①温丝果特是一个美丽的英国小姑娘。
她有着一头金黄的卷发,粉嫩的脸蛋上长着一双大大的蓝眼睛,长长的睫毛忽闪忽闪的。
她的嗓音柔婉甜美,非常动听。
她一笑起来脸上就像绽开了一朵花。
街区的人都亲切地称她为“雷丁市的安琪儿”。
②雷丁市是伯克郡的一个辖区。
那里花木繁盛,风景如画,气候舒适宜人。
经常有外地人来到这里定居。
这年春天,温丝莱特家的左邻新搬来了一位老妇人一一珍妮芙太太。
她是一个婶妇,无儿无女,只有一个侄子,也不在身边,固而显得:冲孤单。
大人们都很忙,没有人愿意在她家门前驻足片刻。
老妇人却吸引了温丝莱特的注意,因为她跟老妇人一样孤寂。
(1)文中出现了几个人物,谁是主人公?(2)找出描写雷丁市环境的句子。
(3)为什么老妇人会吸引温丝莱特的注意?(4)你认为她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请简单描述你的想法。
答案:(1)3 温丝果特(2)那里花木繁盛,风景如画,气候舒适宜人。
(3)因为她跟老妇人一样孤寂。
(4)我觉得她们会相处的很融洽,她帮助老妇人做事,老妇人给她讲故事。
(叙述合理即可)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六要素的掌握理解能力。
(1)这两段话提到了温丝果特,珍妮芙太太和珍妮芙太太的侄子,三个人物,但是温丝果特和珍妮芙太太的笔墨最多,所以她们是主人公。
问题2和3可以从文中找出答案,问题4需要通过文中信息来判断,文中交待了温丝果特和珍妮芙太太都很孤独,并且老妇人引起了温丝莱特的注意,这样就可以判断出她们可能会多一些相处。
例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后悔的一件事童年,像一条弯弯的小河。
小河里翻腾着几朵浪花。
浪花有时唱着欢乐的歌,有时倾吐着烦恼,有时……其中,在那朵浪花里,发生了一件令我觉得后悔的事。
小升初语文试卷(一)和参考答案解析

小升初语文试卷(一)一.选择题(共3小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玫瑰.(guì)愧疚.(jiū)参差.不齐(cī)B.虐.待(nuè)干涸.(hè)束.手无策(sù)C.狡黠.(xié)澎湃.(bài)张冠.李戴(guān)D.鞭笞.(chī)酝酿.(niàng)悬崖勒.马(lè)2.选出有错别字的一项()A.诀别决择是非惹是生非B.暑假署名赃物五脏六腑C.歌颂朗诵分泌沁人心脾D.阔绰追悼儒家耳濡目染3.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三十五年来,“吃着团圆饭看春晚”已经成为特有的中国人过大年的习俗。
B.广大市民积极响应少放、不放烟花爆竹,为星城蓝天做出了积极贡献。
C.伴随着电影院里热络的气氛,2017年春节影市迎来了开门红。
D.庙会里红灯高照,锣鼓喧天,面人、糖面、粽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演,勾起了人们对老长沙的回忆。
二.填空题(共5小题)4.看拼音,写词语。
yán yǔcǎo píng gān zheliáng péng pùbùtái xiǎn5.给加点的字选择恰当的义项。
(填序号)“直”的义项有:①成直线的(跟“曲”相对);②挺直;③公正的,正义的;④直爽,直截;⑤一直,径直,直接;⑥简直。
(1)直.到妈妈一声喊(2)理直.气壮地打开柜门(3)他这个人心直.口快(4)这是一条平坦笔直.的大路6.(《盼》)结合课文,想想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请打上“√”。
(1)妈妈下班回来送给“我”一件新雨衣。
(2)“我”盼着变天,可是一连好多天都是晴天。
(3)“我”放学后好不容易等到了雨,兴冲冲跑回家。
(4)“我”想借买酱油的机会穿上新买的雨衣,却未能如愿。
(5)晚饭后,下雨了,“我”希望雨留到明天下。
(6)早晨上学,雨点打到“我”的头上,“我”跑回家,拿出雨衣。
专题23 记叙文阅读综合训练(一)-2023年小升初语文考前精准练(全国版)

2023年小升初语文考前精准练专题23 记叙文阅读综合训练(一)真题精练一、(2022·巴林左旗)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再见了,亲爱的母校岁月匆匆,花开花落。
小学的学习生活转瞬间就过去了。
而今,我们即将毕业。
在即将离别母校的时刻,我们的心情格外激动,每个人的心中充满了留恋之情。
回首往事,六年的小学生活历历在目,母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是那样熟悉,那样亲切。
忘不了,敬爱的老师!忘不了您那谆谆的教诲,忘不了您那慈祥的目光。
杨老师,还记得吗?还记得我这个曾经口吃的学生吗?我从小口齿就不伶俐,说话吃力,上学了,同学们叫我”小结巴”,我伤心透了,恨自己,经常偷偷地哭。
父母带我到处求医寻药,都没见效,而您对我关怀备至。
有一天,您把我叫到办公室,送给我一本《绕口令》,并温和地嘱咐我天天读,天天背。
是您那温柔、期待、信任的目光,和蔼真诚的神情鼓舞了我,在您的指导下,我苦练说话本领,终于改掉了口吃!在年级朗读比赛中居然获得第一名!这次比赛我会牢记一辈子,因为这项荣誉里有您的一份心血。
忘不了,亲爱的同学!忘不了我们朝夕相处的那些时光,忘不了我们结下的深情厚谊。
六年中,我们一起度过这段美好的岁月,我们曾经在知识的海洋中奋力拼搏,曾经在平整的操场上尽情玩耍。
六年了,转眼间要分别了,心中怎能平静呢?记得四年级时,身高体胖的我不慎被玻璃扎伤了脚,行走困难。
是你们,替我背着书包,搀扶着我,一步一步艰难地上下楼梯;是你们,使我没少听一节课,没少做一次作业。
这种亲如手足的同窗情谊我怎能忘记?忘不了,美丽的校园!您像一位温和的母亲,用甜美的乳汁哺育着我们,使我们茁壮成长。
在这里,我们受到严格的教育;在这里,我们养成了奋发努力、团结友爱、讲究文明、遵守纪律的好作风。
我们在您温暖的怀抱中获得了知识的琼浆,智慧的力量,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对母校的回忆是温馨而美好的,对母校的感谢是真挚而无尽的。
让我们再次感谢老师们的辛培育!再见了,哺育我们成长的母校!1.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小升初部编版50篇记叙文阅读专项练习(一)及答案详细解析

记叙文阅读3一.现代文阅读(共50小题)1.(二)快乐的种子一位母亲因为意外失去了唯一的儿子,悲伤过度而不思饮食。
她向镇上的智者求助,只要能让儿子复活,她愿意付出任何代价。
智者让她去寻找快乐的芥末种子,它必须来自一个完全没有忧伤的幸福家庭。
她知道镇子上每一家的故事,每个故事里都有悲伤的插曲。
于是,她决定远行。
她来到另一个看起来很富裕祥和的镇子里,敲开了一户有漂亮花园人家的大门。
当她询问人家是否完全幸福时,女主人哀伤地摇了摇头,噙着泪水说她年幼的儿子刚刚查出来患上了不治之症。
她来到另外一家,这户人家的房子看起来很气派,没等她敲门,门已经打开了,出来的一对男女行色匆匆。
她忙问是否有事情发生,他们头也不回地答道,80岁的老父亲刚刚因为跌倒骨折了。
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她呆呆地站在那里。
为了儿子,可不能灰心,她给自己打气。
于是,她不辞辛苦地敲开了一户又一户的门,可结果都令她万分失望,没有一个家庭是完全幸福的。
长时间的颠簸,加上沮丧的心情和落满灰尘的衣衫,使她看上去有些像乞丐。
她的确是个乞丐,到处乞求快乐的芥末种子,终日奔波却不得。
她茫然前行,饥肠辘辘。
眼前的一户人家不用打听,她就知道他们肯定很悲伤了,因为他们正在发丧。
她颓然地瘫坐在地上,这时一位胸前佩戴白花的人默默地扶她起来,让她坐在椅子上,并且为她端来一杯热水和一些糕点。
她的眼睛湿润了,人家失去亲人,却能给她一份温暖。
她反思着,尽管我有丧子之痛,但有谁比自己更适合去安抚那些同样需要慰藉的人呢?她黯然的心灵被自己的想法照耀得豁然开朗。
于是,她依然去敲开每户人家的门,尽自己所能去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她忙于帮助他人摆脱一个又一个不幸和哀愁,以至于忘记询问芥末种子。
而实际上,那颗芥末种子已经在她的心里发芽、成长。
原来,快乐的种子是发自心底的给予。
(1)写出下面两个词的反义词。
富﹣温暖﹣(2)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3)她不辞辛苦地敲开了一户又一户的门,可结果为什么都令她万分失望?(4)她在遇到了什么事情之后进行了反思?(5)试分析文章最后一自然段的作用。
小升初语文真卷分类卷 专题九 记叙文阅读一 有答案

小升初语文真卷分类卷专题九记叙文阅读一一、现代文阅读阅读短文,完成下题。
表里的生物①我小时候住在一座小城里,城里没有工厂,所以也没有机器的声音。
我那时以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
早晨有鸟叫得很好听,夜里有狗吠得很怕人,夏天蝉在绿树上叫,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
钟楼上的钟不是活的,有时却洪亮地响起来,那是有一个老人在敲;街心有时响着三弦的声音,那是一个盲人在弹。
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②可是父亲怀里的表有时放在桌子上,不但它的秒针会自己走动,而且它坚硬的表盖里还会发出清脆的声音:嘀嗒,嘀嗒……没有一刻的休息,这声音比蝉鸣要柔和些,比虫的歌曲要单调些。
③一天,我对父亲说:④“我爱听这表的声音。
”⑤我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
父亲立刻把我的手拦住了,他说:⑥“只许听,不许动。
”⑦停了一会儿,他又添上一句:⑧“小孩儿不许动表。
”⑨他这么说,就更增加了表的神秘。
“不许动”,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我对于它的好奇心一天比一天增加。
树上的蝉,草里的虫,都不会轻易被人看见,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
⑩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
这样过了许多天。
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
有一次,父亲也许看我的样子太可怜了,也许自己有什么高兴的事,他对我笑着说:“你来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可是只许看,不许动。
”⑪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
父亲取出一把小刀,把表盖拨开,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
这小世界不但被表盖保护着,还被一层玻璃蒙着。
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
但是,过了一会儿,父亲还是把表盖上了。
父亲的表里边真是好看。
⑫此后我就常常请求父亲把他的表打开给我看,有时父亲答应我,有时也拒绝我,这要看他高兴不高兴。
部编版语文小升初复习之记叙文阅读练习及解析

部编版语文小升初复习之记叙文阅读练习及解析一、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不一样的爱①有件事,让我特别感激我的父母,觉得他们了不起。
长大后,我有时猜想,如果不是那样,我是否已经成为江洋大盗?②那时候,我大概七八岁,和邮电大院里的孩子一起到郊外玩。
在河滩上,我们欣喜地发现了大片的西瓜地,西瓜只有皮球大小。
确认是西瓜后,所有的小孩都疯狂了。
我们扑进瓜地,非常享受亲手摘瓜的感觉。
我不知道别的孩子的情况,只知道我见了大的就扔了小的,最后留了两个比皮球大点的西瓜,反正糟蹋了不少。
③几个瓜农是包抄过来的,在呐喊声中,六七个小孩人赃俱获....。
在把我们押送回家的路上,瓜农一路恶声威胁。
在我的记忆中,这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用天塌地陷形容那种绝望和自卑毫不为过。
我们都知道自己错了,一个个垂头丧气,任凭瓜农愤怒宣判。
六七个孩子排成一行,就那样以小偷的耻辱形象,被揪进了成人的世界。
④惨剧才刚刚拉开帷幕。
除我之外,所有孩子的家庭,随着瓜农拿到索赔款的离去,都响起了鬼哭狼嚎般的家暴声。
有个叫小梅的领头大孩子,竟然被她父亲吊起来用皮带抽。
我心惊胆战地悄悄走过去,然后惊恐地溜走。
她的哭叫声和被打时尖厉的认错声,非常刺耳。
一个院子里,到处是恐怖绝望的哀号,还有父母的怒骂和摔打的声音。
⑤我父母给了瓜农钱,一个西瓜两元,共四元。
据说那时九块钱即一个人的月生活费。
所以,索赔是巨额的。
我忐忑地等待父母对我的惩罚,但是他们始终谈笑自若,付钱的时候,还笑着调侃了我两句。
然后他们就忙自己的事了。
当我在院子里惊心游走,听着各家各户痛打孩子的惨烈之声时,我对自己命运的焦虑到了崩溃的地步。
⑥然而,我的事就这么过去了,后来居然成为我们家的一个笑谈和趣闻。
开始我还无地自容,但我父母始终坦荡安然,他们的笑脸如一面明净的镜子,在那个镜子里,我隐约看到了自己的健康纯净。
⑦可惜极度敏感的我,一直到很大才明白我父母的伟大拒绝。
他们压根就不接受那些瓜农对小孩的严厉惩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阅读(一)》名校真题体验
阅读短文,并完成练习。
(广州省惠州市惠阳区入学试题)
优美的琴声
①奥地利首都维也纳郊外,有一座掩映在绿树丛中的豪华别墅。
每天傍晚时分,从别墅的窗口会传出一阵优美的钢琴声,弹钢琴的是一个小姑娘,名叫璐丝。
她长得既漂亮又可爱,曾在欧洲少年钢琴比赛中夺得冠军。
②这天傍晚,有个老乞丐来到别墅,璐丝的父亲见了,要把乞丐赶走。
这时,璐丝突然来到老乞丐的面前,亲切地问道:“我能帮助你吗?”老乞丐点了点头。
璐丝又问:“你肚子很饿,是不是?”老乞丐又点了点头,璐丝马上说道:“你等着,我攒了一些零花钱,我把它拿给你。
”这时,老乞丐终于开了口:“不用啦,孩子,你的心意我领了。
其实我最喜欢吃的东西就是你的钢琴声,不知为什么,只要听一阵你弹的钢琴,我就觉得肚子饱了。
”璐丝听了,愉快地说:“老爷爷,你等着。
”说完就回到屋子里不一会儿,一阵钢琴声从窗口飞出来。
当璐丝再次出来时,老乞丐又说道:“孩子,你对我这么好,我该怎么感谢你呢?”璐丝笑笑说:“不用感谢,你喜欢我的琴声,就是我的知音,我应该感谢你呀!”老乞丐又说道:“以前我曾给一位音乐家抄过乐谱,如果你愿意,从今天起我给你抄乐谱好吗?”璐丝听了,高兴地说:“谢谢你!那太好了。
”
③从此之后,老乞丐每天都要来给璐丝抄乐谱,但从来没有吃过璐丝家的一顿饭,也从来不要任何报酬。
璐丝每天弹着老乞丐给她抄的乐谱,钢琴弹得越来越好。
璐丝的父亲刚开始对这个老乞丐很厌恶,但为了不使女儿扫兴,加上老乞丐抄乐谱的确很卖力,渐渐地也就喜欢上他了。
④一天,老乞丐对璐丝的父亲说:“你的孩子很有音乐天赋,该给她找一个好老师了。
”璐丝的父亲说:“我本想请本市著名的钢琴家吉斯尔教授,他是世界上一流的钢琴家,可我登他的门时,他说什么也不愿意见我。
”老乞丐听了,叹了一口气说:“这样吧,我给你写封信,拿着这封信再去找他,他也许会给我一个面子。
”
⑤就这样,璐丝的父亲带着女儿又一次来到了著名钢琴大师吉斯尔教授的家。
这回他拿出了老乞丐的信,没想到仆人十分客气,领着璐丝的父亲来到吉斯
尔的工作室。
仆人指着那位正在弹钢琴的老人说:“他就是吉斯尔教授。
”
⑥璐丝站在那里,静静地听着那美妙的琴声。
天哪,这乐曲璐丝是那么熟悉,这不就是老乞丐抄的谱子吗?一曲终了,她走上前去,向老教授深深地鞠了一躬:“吉斯尔教授,您好。
”老教授缓缓地转过身来,璐丝父女俩大吃一惊,眼前这个衣冠楚楚的老教授不是别人,正是那个给璐丝抄乐谱的老乞丐。
⑦吉斯尔教授朝他们父女微微一笑说:“没有想到,是不是?”为了解除这一尴尬局面,老教授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⑧原来,吉斯尔教授是个十分严谨的音乐家。
不久前,他收到璐丝父亲的信,想让璐丝跟他学钢琴。
可是吉斯尔教授带学生有个原则:要学艺,必须先学做人。
为了了解璐丝的思想品德怎么样,他就故意扮做老乞丐来试试她。
让吉斯尔教授感到欣慰的是,璐丝不仅钢琴弹得好,而且人品也好。
这正是作为一个未来的艺术家所必不可少的优秀品质。
于是,吉斯尔教授愉快地收下了璐丝这个学生。
后来,璐丝成了世界上优秀的女钢琴家
1.用简要的语言概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以“优美的琴声”为题,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直到最后一个自然段才交代吉斯尔教授装扮成乞丐的原因,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揭示老乞丐就是吉斯尔教授之前,文中已有多处铺垫和暗示,请找出其中任意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概括文中人物的性格,并说说文章是怎样来表现她(他)的这种性格的。
(1)璐丝: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她___________________的优秀品
(2)吉斯尔教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他_______________的性格。
6.文中描述璐丝的父亲的文字虽然不多,但只要你仔细地阅读,仍然会有所发现。
请根据你的发现,回答下列问题
(1)璐丝的父亲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2)你喜欢璐丝的父亲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对短文人物的分析,你认为作为一个艺术家应具备哪些优秀品质?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本文讲述了一位钢琴大师假扮乞丐去试探想成为自己学生的小女孩,最终收小女孩为学生的故事。
2.本文以琴声为线索贯穿全文,“优美的琴声”既指文中的琴声,又暗指女孩美丽的心灵。
以此为题,既符合文章内容,又暗含了主旨。
3.这样的结尾增添了文章的吸引力和趣味性,同时揭示了主旨,深化了主题。
4.老乞丐每天都要来给璐丝抄乐谱,但从来没有吃过璐丝家的一顿饭,也从来不要任何报酬。
璐丝每天弹着老乞丐给她抄的乐谱,钢琴弹得越来越好。
老乞丐听了,叹了一口气说:“这样吧,我给你写封信,拿着这封信再去找他,他也许会给我一个面子。
”
5.(1)对老乞丐“亲切地问”,愿将自己攒的零花钱给老乞丐真诚而善良(2)为了了解璐丝的人品,扮作老乞丐,每天都来给璐丝抄乐谱,却从来没有吃过璐丝家的顿饭,也从来不要任何报酬十分严谨
6.(1)吝啬、势利,但对女儿富有责任感。
(2)提示: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7.作为一个艺术家应该德艺双馨(不仅琴弹得好,人品也要好)。
只有真诚善良、富有爱心的人才乐于献身艺术,其自身艺术才有可能达到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