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经济运行夏季报告.2018_经济思维导图
高一思想政治经济与社会思维导图

基本特征
1.通过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度,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2. 实施宏观经济政策,保持宏观经济稳定
3.实施产业政策,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 4.通过实施区域政策和环境政策,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政府的经济职能和作用
5. 通过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弥补市场缺陷
6.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 美好生活需要
1.科学的宏观调控是政府的主要经济职能之一
2.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பைடு நூலகம்际收支平衡(目 标)
宏观调控是什么
经济手段 法律手段 行政手段
主 宏观调控怎么做
辅
政府可选择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不同组合,实现宏观调控目标
地位
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1.制度:要培育更多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营造支持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环 境
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 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国家
2.市场: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 到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
3.法治:要现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制环境,贯彻落实包括市场准入、企业融资 等在内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形成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
拉大收入差距
消极影响
按劳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
劳动性收入
财产性收入 经营性收入
收入多样性的途径
转移性收入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要弘扬劳动精神,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 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要鼓励全体劳动者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中国工业经济运行夏季报告(2015)》解析

《中国工业经济运行夏季报告(2015)》解析《中国工业经济运行夏季报告(2015)》认为,2015年上半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呈现“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的特征,调整取得明显进展,体现了向“新常态”的逐步过渡。
下半年,工业经济形势将继续好转,稳中求进依然是工业经济运行的主旋律8月27日,由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撰写的《中国工业经济运行夏季报告(2015)》在北京发布。
《报告》认为,上半年工业经济增速缓中趋稳,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增速下滑到1998年以来的最低点,但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积极进展,高技术产业增速明显快于传统产业,呈现出不少亮点。
工业企稳回升有方投资、消费和净出口的下行导致工业增速下行,但消费需求的总体稳定成为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从月度来看,工业经济已从快速下滑的趋势中逐步企稳,进入回升通道。
从三大需求看,上半年工业增速的下行是投资、消费和净出口共同下行的结果。
比较来看,投资下滑幅度最大,其次是出口。
消费需求虽然也出现了一定幅度下滑,但总体保持稳定,成为稳定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互联网平台与物流行业的发展,商品得以在全国范围有效配置,使得产业链终端、接近消费者的商品产能得以有效利用。
另外,股票交易的繁荣,带动了全国闲散资金的流动,使得消费的财富效应显现,各地区消费品零售总额上升。
“工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是上半年的亮点之一。
”中国社科院工业运行研究室主任原磊表示,制造业增速明显快于采矿业,高技术、高加工度产业保持了较快增长,采矿业、产能过剩行业则增速较慢。
一个可喜的变化是,虽然企业盈利能力依然较差,但与年初相比已出现明显好转。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认为,这表明企业在挖潜方面做了很多工作,随着清费、减税等政策进一步落实,企业支出有望进一步降低。
增长求变转型提速下半年,我国工业经济增长将继续面临传统增长动力减弱的压力,从而倒逼工业经济加速换挡《报告》认为,我国工业经济的增长动力机制正在发生积极变化。
经济师-经济学基础第五章-第十章思维导图

第五章生产要素市场理论一、生产者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一)引致需求(二)生产者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二、完全竞争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一)完全竞争生产者的要素需求曲线(二)完全竞争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完全竞争生产者在购买要素时是完全竞争的,即生产者完全是要素市场价格的接受者,所以,生产者面临的要素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边际要素成本和平均要素成本曲线与要素供给曲线重合。
边际收益产品等于边际产品价值曲线也是完全竞争产商的要素需求曲线。
完全竞争市场上有大量的生产者,在某一价格的市场要素需求量,应该是该价格下所有生产者需求量之和。
但是,当市场上所有的生产者都根据要素价格的变化调整产量时,产品价格就会发生变化,所以生产者的的要素需求曲线会变得更陡峭。
三、劳动供给曲线和均衡工资的决定(一)生产要素供给的一般分析(二)劳动和闲暇(三)劳动的供给原则要素供给问题是消费者在一定要素价格下,将其全部资源在要素供给和保留自用两种用途上进行分配以实现效用最大化。
生产者对劳动、土地等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从消费者对最终消费品的需求中间派生出来的。
我们把这种对生产要素的需求称为引致需求或派生需求。
(1)边际物质产品:也称为边际产量,表示增加单位要素投入所带来的产量增量。
(2)边际收益产品:增加单位要素的使用所带来的收益的增量。
=边际物质产品×收益(3)边际产品价值:表示每增加一单位要素的投入所增加的价值,=边际物质产品×产品价格。
(4)边际要素成本:表示增加单位要素投入所带来的成本增量,=边际物质产品×边际成本。
(5)平均要素成本:平均每单位要素投入的成本。
生产者使用要素的原则是: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条件下,根据企业内部的生产状况和市场情况,确定要素的使用量,以实现利润最大化,即边际要素成本等于边际收益产品。
MFC=MRP.(四)劳动的供给曲线劳动的边际效用表示增加单位劳动所带来的效用。
劳动的效用实际上是收入的效用。
2018年中国电力工业运行情况及用电量结构分析【图】

2018年中国电力工业运行情况及用电量结构分析【图】2018年,全国电力供需情况总体较为宽松。
2018年,中国全社会用电量6844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5%,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全国全口径发电量6994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4%,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2017-2018年中国全国电力供需分析资料来源:中电联、智研咨询整理2018年,全国全口径发电量6994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4%,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2010-2018年中国全口径发电量走势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电联、智研咨询整理2018年全国全口径发电量6.99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4%。
其中,水电发电量1232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2%;火电发电量4923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3%;核电发电量294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6%;风电发电量366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2%;太阳能发电量177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0.8%。
2016-2018年我国发电量结构分析(亿千瓦时)资料来源:中电联、智研咨询整理截至2018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18996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5%。
其中,水电发电装机容量3522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5%;火电发电装机容量11436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0%;核电发电装机容量446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4.7%;风电发电装机容量1842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4%;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1746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3.9%。
基建新增发电装机容量12439亿千瓦时,同比下降4.6%。
2016-2018年我国发电装机容量结构分析(万千瓦)资料来源:中电联、智研咨询整理2018年,中国全社会用电量6844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5%,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用电量较快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宏观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第二产业用电平稳增长;二是服务业用电持续快速增长;三是电力消费新动能正在逐步形成,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用电高速增长;四是在工业、交通、居民生活等领域推广的电能替代成效明显;五是夏季长时间极端高温天气拉动用电量快速增长。
2018年1-6月份全国电力工业运行情况

2018年1-6月份全国电力工业运行情况1-6月份,全社会用电量累计增速同比提高,第二产业用电较快增长;工业用电量较快增长,制造业日均用电量连续两个月创历史新高;四大高载能行业用电均实现正增长,合计用电增速低于工业;发电装机容量增速同比回落,新能源发电量保持快速增速;除水电外的其它类型发电设备利用小时均同比增加;全国跨区、跨省送出电量快速增长;新增发电生产能力同比增加,其中太阳能发电占比近一半。
一、全社会用电量累计增速同比提高,第二产业用电较快增长1-6月份,全国全社会用电量3229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4%,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3.1个百分点。
分产业看注,1-6月份,第一产业用电量32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3%,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为1.1%;第二产业用电量2233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6%,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69.2%,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为56.5%;第三产业用电量507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7%,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15.7%,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为23.4%;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455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2%,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14.1%,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为19.0%。
图1 2017、2018年分月全社会用电量及其增速分省份看,1-6月份,全国各省份全社会用电量均实现正增长。
其中,全社会用电量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4%)的省份有17个,依次为:广西(19.9%)、内蒙古(14.1%)、福建(13.6%)、甘肃(13.5%)、重庆(13.4%)、云南(13.4%)、安徽(13.0%)、湖南(12.9%)、四川(11.1%)、湖北(11.1%)、江西(11.0%)、浙江(10.9%)、西藏(10.8%)、辽宁(10.7%)、山西(10.2%)、陕西(10.1%)和青海(9.5%)。
6月份,全国全社会用电量566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0%。
2018高中历史岳麓版一轮课件:24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及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第七单元
思维导图 知识清单
第24课时
理教材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及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析史料 拓视野 练模拟
-2-
第七单元
思维导图 知识清单
第24课时
理教材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及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析史料 拓视野 练模拟
-3-
一、鸦片战争后小农经济逐渐解体 1.表现 (1)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 (2)农产品大量出口,商品化程度加深。 2.影响 (1)中国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 料产地。 (2)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出现新兴的社会阶层——买办。 微点拨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变动呈现的特点 生产方式的改变;产业资本构成的改变;主要生产部门的变化;生 产管理方式和制度的改变;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新兴社会阶层的 出现。
第七单元
思维导图 知识清单
第24课时
理教材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及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析史料 拓视野 练模拟
-5-
5.评价 (1)未能真正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 (2)对我国早期的现代化起到推动作用。
第七单元
思维导图 知识清单
第24课时
理教材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及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析史料 拓视野 练模拟
第七单元
思维导图 知识清单
第24课时
理教材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及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析史料 拓视野 练模拟
-10-
自主探究 想一想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了,有人说它 是“欧风美雨”的结果。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提示:从产生的条件来看,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中国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 了劳动力和市场条件;从动力上看,它受外商企业的刺激和洋务运 动的诱导;从产生时间来看,它产生于鸦片战争后的19世纪六七十 年代;从分布地域来看,它最初分布在受外国资本主义影响较深的 东部沿海地区。产生于明朝中后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始终没有发展 起来,也正说明了这一观点。
2018年7月主要经济运行情况简析

2018年7月主要经济运行情况简析
7月份,我州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各项经济指标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工业生产持续稳定增长
1-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9%。
1-7月,我州工业十大行业增加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增长最快的是烟草制品业,同比增长35.3%;其次是医药制造业,同比增长31.5%;再次是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同比增长18.0%。
1-7月主要产品产量完成情况:磷矿石1278.64万吨,同比增长12.7%;水泥997.19万吨,同比增长10.6%;移动通信手持机197.73万台,同比增长61.1%。
二、固定资产投资稳中趋缓
1-7月,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19.0%。
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0.0%。
房地产投资96.94亿元。
房屋施工面积1575.3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
12.1%。
商品房销售面积378.6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5%。
三、财政收支平稳增长
1-7月,我州财政总收入131.70亿元,同比增长9.8%。
其中,公共财政收入67.44亿元,同比增长4.4%。
公共财政支出245.38亿元,同比增长14.1%。
四、各项存贷款余额较快增长
到7末,各项存款余额1639.48亿元,比年初减少21.2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
各项贷款余额1513.77亿元,比年初增加185.7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4.1%。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复习课件)-【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聂耳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名曲,谱写了时代的最强音。其中由田汉作词的 《义勇军进行曲》,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冼星海作曲《黄河大合唱》体现了中 国人民的勇敢、顽强和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
第一部无声电影是1905年拍摄的京剧《定军山》;第一部有声电影是1931年拍摄的《歌女 红牡丹》;赵丹、周璇等家喻户晓的电影明星,为人们留下《十字街头》《马路天使》《渔 光曲》等经典影片
C.使中国走上了自强的道路 D.完全依赖于洋纱的进口
2.(2023·甘肃兰州·统考中考真题)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国内以1903-1908年开设的厂矿最多,平
均每年注册的工厂为21.1家,而在大战期间,1913-1915年,平均每年注册的工厂有41.3家,1916-
1919年则达到了每年124.6家,这说明一战期间( )
图二:在甲午黄海海战中,致远 舰管带邓世昌率军奋勇杀敌,最 后壮烈殉国。他的英雄壮举,表 现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坚 强意志,捍卫了民族尊严。
肆 核心素养提升
【启蒙・救亡】 (2)指出图三和图四两份报刊宣传的主张有何不同,并归纳它们对中国近代社会变迁产生的共同作用 。
主张:《时务报》宣传变法维新,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民报》宣传民主革命,主张实行民主共和。 共同作用:宣传了进步思想,促进了思想解放,推动了社会进步。
重要图片:民族企业
叁 知识梳理
张謇的大生纱厂
民族工业分布
叁 知识梳理
归纳提升: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历程曲线图
“短暂的春天”
根本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启示:民族独立、国家独立是民族企业健 康发展的前提
产生
发展
再度受挫
19世纪六 七十年代
甲午中日战争后 (189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