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提高产妇健康教育知晓率
品管圈健康教育知晓率

品管圈健康教育知晓率
《品管圈健康教育知晓率》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不断增加,健康教育成为了社会热点话题之一。
在品管圈中,健康教育知晓率的提高也日益受到重视。
品管圈健康教育知晓率究竟是如何呢?
品管圈健康教育知晓率是指在品管圈中,对健康知识和健康生活方式的了解程度。
一方面,品管圈健康教育知晓率的提高能够增强品管从业者对健康的重视和自我保健意识,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质量;另一方面,品管圈健康教育知晓率的提高也有助于提升品管从业者的整体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
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品管圈健康教育知晓率的普及和提高显得尤为重要。
品管从业者如果能够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健康知识,例如定期检查身体、科学饮食、适量运动等,将更有助于减少工作中的疲劳和疾病,并更好地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
此外,品管圈健康教育知晓率的提高还能够有效减少工作中的意外事故和健康问题,保障从业者的个人安全。
为了提高品管圈健康教育知晓率,除了加强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外,也需要加强对从业者的健康培训和指导。
品管企业可以通过举办健康讲座、开展健康知识问卷调查等方式,定期对品管从业者进行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培训,提高其健康教育知晓率。
总的来说,品管圈健康教育知晓率的提高不仅有助于从业者的健康和工作效率,也能够为整个品管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通过不懈的努力,相信品管圈健康教育知晓率一定能够不断提升,为品管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54页QCC成果汇报护理品管圈 提高病人健康宣教的知晓率

沟通障碍
在团队内部和与病人之间 的沟通中,存在一定的语 言和文化障碍,影响了宣 教效果。
持续改进意识不强
部分团队成员对持续改进 的重视程度不够,需要进 一步加强培训和引导。
对策与改进建议
加强资源整合
合理分配和利用资源,确 保各项改进措施得到有效 实施。
强化沟通培训
定期开展沟通技巧培训, 提高团队成员和病人之间 的沟通效果。
05 附录与参考资料
附录
[附录1:调查问卷] [附录2:病人访谈记录] [附录3:培训课程资料]
参考资料
[文献1
关于健康宣教的最新研 究]
[文献2
护理品管圈在提高病人 满意度方面的应用]
[文献3
病人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与实践]
THANKS
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如护理人员、时 间、物资和经费等,确保活动的高效 开展。
分工
明确圈员们的职责和分工,充分发挥 各自的专业优势,共同完成品管圈活 动任务。
03 结果与成效
实施前状况
01
病人对健康宣教的知晓率较低,仅为50%。
02
护理人员对健康宣教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系统性 的培训和指导。
03
健康宣教的内容和形式较为单一,缺乏针对性和趣 味性。
54页QCC成果汇报:护理品 管圈 - 提高病人健康宣教的
知晓率
目录
Contents
• 项目背景与目的 • 方法与实施过程 • 结果与成效 • 讨论与建议 • 附录与参考资料
01 项目背景与目的
项目背景
当前医疗环境下,病人对健康宣教的 需求日益增长,但实际知晓率却不高 。
护理品管圈的成立旨在解决这一问题 ,提高病人健康宣教的知晓率。
的知晓率而努力。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初产妇新生儿知识知晓率中的应用研究

·技术与应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初产妇新生儿知识知晓率中的应用研究■何颖邢台市第三医院新生儿科 河北邢台 054000摘 要:目的:研究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初产妇新生儿知识知晓率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随机选择品管圈护理方法前后的初产妇参与研究,分为两组之后提供不同的护理指导方法,判断最终的成果。
结果:观察组初产妇在新生儿护理能力方面有明显提升,且知晓率也从原本的55.00%提升到了95.00%,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
结论:品管圈活动提升了初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知晓率,对于产妇和新生儿都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新生儿;初产妇;知晓率;品管圈活动引言新生儿阶段是个体发育的关键时期,对于初产妇来说,由于缺乏相关的经验,可能会因为不了解护理常识,而影响到新生儿后续的发育和成长。
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方法,提高初产妇新生儿知识知晓率,成为了护理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我院在2018年4月至9月开展了主题为提高初产妇新生儿护理知识知晓率的品管圈活动,取得了突出成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在我院分娩的初产妇120例,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将全部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人数均为60例。
时间在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的产妇为对照组,2018年4月至9月的产妇为观察组。
产妇年龄区间为21岁至30岁,平均年龄为(25.69±1.32)岁。
其中自然分娩产妇为82例,剖宫产产妇为38例。
产妇的学历分别为:初中及初中以下学历:15名;高中、中专学历26名、大专学历44名、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35名。
两组产妇均为初产妇,足月分娩且新生儿的健康状况良好。
研究排除了产后出现明显并发症、精神疾病患者。
两组产妇基本指标均无明显差异性(P>0.05),有可研究性。
1.2方法对照组产妇接受了常规妇产科护理,主要包括了一般性的基础护理指导、产后护理以及新生儿护理等。
品管圈活动提高初产妇新生儿护理知识知晓率111

品管圈活动提高初产妇新生儿护理知识知晓率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初产妇有关新生儿护理知识的知晓率中的作用。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00例初产妇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我院于2012年6月开始举办品管圈活动,主题为“提高初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知晓率”,主要是在全面地分析初产妇新生儿护理知识的知晓率较低的原因的基础上及时地制定相应的对策。
结果:与实施前比较,实施后初产妇对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基础护理知识、环境护理知识和母乳喂养方法等的知晓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显著地提高初产妇的新生儿护理知识的知晓率,可推广使用。
关键词:品管圈活动;初产妇;新生儿护理知识;知晓率在个体的生长发育中,新生儿期属于一个重要的阶段,但是由于初产妇缺乏剩余经验,所以往往也缺乏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了解,这会对母乳喂养的效果和新生儿的成长产生影响。
因此,提高初产妇的新生儿护理知识正确认知对保证医疗安全和新生儿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品管圈活动在临床上也被称作是质量管理小组,指的是以团队为单位,借助于团队的力量和各种手法寻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借助于集体智慧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充分地实现工作的意义[1]。
为了深入地分析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初产妇有关新生儿护理知识的知晓率中的作用,特开展本次研究,结果理想,现作如下汇报。
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2013年7月~2014年7月,选取我院收治的200例初产妇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产妇的年龄为20~32岁,平均年龄为(25.2+1.3)岁,其分娩孕周为37~41周,平均为(39.1+1.3)周。
本组产妇均知情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2方法1.2.1成立质量管理小组成立专门性的质量管理小组,组内人员包括护士长和若干护理人员,护士长任组长,负责安排和监督护理人员的日常护理工作,入组的护理人员需要具备3年及以上的工作年限,并且需要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执行能力。
品管圈在提高住院产妇母乳喂养健康教育知晓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提高住院产妇母乳喂养健康教育知晓率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住院产妇母乳喂养健康教育知晓率的应用效果。
方法 2016年11月至2017年3月,依据品管圈的原则与方法开展“提高母乳喂养健康教育知晓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通过对住院产妇母乳喂养健康教育知晓率低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拟定对策并进行效果确认。
结果经过5个月的品管圈活动,住院产妇的母乳喂养健康教育知晓率从改善前的45.4%提高到改善后的80.1%。
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以提高母乳喂养健康教育知晓率从而提高母乳喂养率,促进母婴健康,提高产科服务质量。
关键词:品管圈;母乳喂养;健康教育;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健康保健为人们所重视,健康教育成了医护人员不可缺少的一项护理工作。
美国医学会指出,医院是教育机构,医院对病人及家属都应提供健康教育[1]。
因国内护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晚[2],而我院地处偏僻贫困县,产科收治的多为城镇及乡镇村的孕产妇,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给健康教育的落实带来一定的难度。
而品管圈是推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有效管理工具[3]。
针对产科特点,全面考虑母婴、家庭、社会方面的需要,自2016年至今我院举行多次的品管圈活动,我科拟定“提高住院产妇母乳喂养健康教育知晓率”为主题,取得满意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成立品管圈小组 2016年11月我院产科自发组建了11人品管圈小组,护士长担任辅导员,选举一名护师担任圈长。
圈员年龄21--50岁,平均年龄31岁,小组讨论选出圈各为“育婴圈”,圈徽内的双手代表产科工作人员精心护理,妈妈为宝宝提供母乳,太阳喻为健康,绿色代表生命,整个圈徽的意义就是通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和妈妈的哺喂让宝宝健康成长。
品管圈小组成立后,由辅导员和圈长组织培训,使圈员掌握活动管理知识及品管圈的七大手法运用等。
1.2活动实施1.2.1 确定主题全体圈员以“头脑风暴法”依据上级政策性、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四个方面进行主题评价,最后确定“提高住院产妇母乳喂养健康教育知晓率”为本次活动的主题。
品管圈活动提高初产妇新生儿护理知识知晓率

品管圈活动提高初产妇新生儿护理知识知晓率【摘要】目的:在初产妇护理中开展品管圈活动,并分析其对产妇新生儿护理知识知晓率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120例初产妇,对产妇开展品管圈活动,评价品管圈活动前后产妇对各方面新生儿护理知识的知晓率。
结果:实施后,初产妇对基础护理、新生儿生理特点、环境护理、疫苗接种、母乳喂养等方面的护理知识知晓率均明显提高(P<0.05)。
结论:对初产妇开展品管圈活动可使其更好地掌握新生儿护理知识,提高其新生儿护理知识知晓率,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初产妇;品管圈活动新生儿期是婴儿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该时期若是不能得到科学的母乳喂养,则会影响新生儿的健康成长,尤其是对于初产妇,由于其缺乏育儿经验,新生儿护理知晓率较低,可能导致新生儿患病风险增加[1]。
因此,提高初产妇新生儿护理知晓程度对新生儿健康成长、保证医疗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在初产妇护理中开展品管圈活动,并分析其对产妇新生儿护理知识知晓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120例初产妇。
纳入标准:(1)单胎、头位妊娠;(2)初产妇;(3)自然分娩;(4)无妊娠合并症;(5)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1)凝血功能障碍产妇;(2)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等妊娠期合并症产妇;(3)新生儿窒息产妇等。
年龄23~40岁,平均(34.02±2.65)岁。
1.2方法(1)组圈: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组成品管圈活动小组,共9名圈员,圈员推选确定圈长,由护士长作为辅导员监督指导本次活动;以圈员投票的方式,确定圈名“妈咪宝贝圈”,制定圈徽,明确活动目的:为初产妇及新生儿提供优质服务;(2)主题选定:采头脑风暴的方式,选定几个主题,分别从政策、迫切性、重要性、圈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最终确定圈主题为“提高初产妇的新生儿护理知识知晓率”;(3)活动计划:以甘特图的方式,制定具体活动计划表;(4)现状分析:设计本次活动的调查问卷,了解当前初产妇的新生儿护理知识知晓程度,包括基础护理知识、新生儿生理特点、环境护理、疫苗接种以及体检要求、母乳喂养等,分析产妇知晓率较低的内容和方面,确定活动重点改善的内容;(5)目标设定:综合分析各项因素,将圈能力设定为80%,根据圈能力确定新生儿护理知识知晓率的改善目标;(6)具体方案:①提高健康教育的针对性,采取一对一讲解指导的方式,合理调整教育时间及新生儿沐浴时间,集中示范讲解,邀请产妇家属观摩操作;注意讲解新生儿穿脱衣服、洗澡、脐部护理、抚触等基础护理方法;沐浴后,到病房对产妇在此进行一对一讲解,解答产妇的疑问,加强其记忆和理解;制定新生儿护理操作流程,包括环境护理、用品准备、穿脱衣服、生理现象观察、大小便观察、沐浴护理、脐部护理、五官护理、穿衣服、换尿片等;同时讲解新生儿保暖、睡眠、母乳喂养、预防接种等知识。
品管圈活动提高初产妇新生儿护理知识知晓率的效果分析

品管圈活动提高初产妇新生儿护理知识知晓率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提高初产妇新生儿护理知识知晓率的效果。
方法:择选2013年3月—2014年3月于我院分娩新生儿的初产妇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3)。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品管圈活动,对比两组初产妇新生儿护理知晓率情况差异。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新生儿基础护理、母乳喂养方法、环境护理知识、疫苗接种及体检意识知晓率数值均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品管圈活动提高初产妇新生儿护理知识知晓率的效果甚佳。
【关键词】品管圈;初产妇;新生儿护理;知识知晓率【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1-0232-02品管圈又称为质量管理小组。
其是以提升品质为工作重心。
以解决工作中所遇的各种问题,调动圈员的参与感与能动性为活动目标。
通过品管圈活动可提升护理质效果。
目前初产妇对于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还有待提高。
而常规护理的护理效果又不理想。
故本文借助我院妇产科分娩新生儿的初产妇43例,就品管圈活动的应用价值展开探析。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择选2013年3月—2014年3月于我院妇产科分娩的初产妇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3)。
对照组年龄22~43岁,平均(33.7±10.3)岁;观察组年龄21~44岁,平均(33.3±10.1)岁。
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21.0完成入选患者基本数据资料的比对,结果显示,两组数据比对差异性不明显(P>0.05),符合实验分组的比较标准。
(1)纳入标准:纳入自然生产;剖宫产;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压患者。
(2)排除标准:排除经产妇;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新生儿窒息产妇。
1.2 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针对产妇日常生活禁忌予以告知。
叮嘱产妇提升健康意识。
告知产妇正确的哺乳方式。
及时纠正产妇乳头凹陷等情况。
品管圈在提高产科出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的应用

品管圈在提高产科出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的应用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出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中的应用效果。
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通过评价法及头脑风暴法确定提高出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为主题,对该病区出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现状进行调查,对出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低的原因进行分析。
实施有效对策,经过品管圈2个月的活动,出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从58.9%提高到86.5%,目标完成率为135.9%,使患者获得了正确全面的出院健康教育知识,为出院后的健康促进做好了知识储备,提高了患者对医院及护士工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
标签:知晓率;出院健康教育;品管圈品管圈(QualityContro1Circle,QCC)是指在同一个工作现场内自主地进行品管活动的小组,该小组为整个科室品管的一环,在自我启发、相互启发的原则下应用品管手法,继续不断且全员参加进行工作场所管理及改善的活动[1]。
为使患者在出院前获得更加全面正确的健康教育知识,医院在2015年4—5月将品管活动应用到提高出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中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2015年4—5月产科一区出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统计结果,将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活动前:2015年4月6日—2015年4月19日,总计出院产妇为90名。
通过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即出院当日管床护士在对新生儿进行沐浴的同时进行出院宣教进行宣教,结果其中53名掌握;25名为部分掌握,需再次选择性宣教;12名未掌握,需再次宣教。
知晓率为58.9%。
活动后:2015年4月20日—2015年4月30日,共出院52名。
以新的出院健康宣教流程进行宣教,其中45名掌握,6名为部分掌握,需再次选择性宣教,1名未掌握,需再次宣教。
掌握率为86.5% 。
1.2 品管圈活动方法1.2.1 成立QCC小组成立QCC小组,由科室护士自愿参加,圈长由科室教学组长担任、护士长担任辅导员,其余圈员6名,一共8人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管圈活动提高产妇健康教育知晓率目的:应用品管圈提高产妇健康教育知晓率。
方法:开展以“提高产妇健康教育知晓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运用品管手法和品管工具,对产妇健康教育知晓率低进行调查与分析,制定对策并实施。
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产妇的健康教育知晓率由实施前的83.33%提高到93.96%,目标达成率101.05%。
结论:品管圈活动有效提高了产妇健康教育知晓率,提升了优质护理服务质量。
标签:健康教育;品管圈;产妇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s,QCC)为品质质量持续改进小组,简称QCC 小组,是指同一工作现场、工作性质相类似的基层人员,自动自发地进行质量管理活动而组成的团队[1]。
近年来,品管圈活动逐渐被应用到医院护理工作的许多环节,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2]。
护理健康教育是护士针对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进行的教育。
健康教育作为整体护理的一部分,贯穿于患者入院到出院的各个阶段,是检验整体护理效果和评价整体护理质量的主要指标[3]。
健康教育是“知、信、行”的统一,其中“知”是基础,因此,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可作为临床健康教育效果的评价标准之一[4]。
优质护理要求健康教育覆盖率为100%,健康教育知晓率在95%以上。
笔者所在科室于2014年3-10月开展以“提高产妇健康教育知晓率”为主题品管圈活动,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笔者所在科室共有护理人员9人,均为女性,年龄24~42岁,平均31岁;职称: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2人,护师5人;学历:本科6人,大专3人;护士长1人。
1.2 品管圈活动实施方法1.2.1 圈组成及主题选定护士长组织科室全体护理人员全面学习品管圈相关理论知识和品管手法,科室购买相关书籍以供圈员学习,护理部举办品管圈相关讲座,并安排专家以便咨询。
遵循自发自愿原则于2014年2月份组成QCC小组,圈员9人,由护士长担任辅导员,圈长1名由圈员推举产生。
在第一次圈会上全体圈员运用头脑风暴法提出众多备选圈名圈徽,再采用无记名投票法选定圈名圈徽。
圈员先采用头脑风暴法根据工作中常遇到的问题提出多项备选主题,然后采用优先次序矩阵法根据“迫切性、可行性、圈能力、上级重视程度”4个方面,采用1、3、5打分标准取总分选取总分最高者,最终选定“提高产妇健康教育的知晓率”为本次品管圈活动主题。
1.2.2 活动计划拟定在第二次圈会上依据品管圈十大活动步骤和“5W”原则拟定出具体的活动计划甘特图。
计划活动起止时间为2014年3-10月,3-4月为实施前,5-8月为实施中,9-10月为标准化与检讨改进。
1.2.3 现状把握首先圈员根据本次活动主题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并经过讨论,设计出产妇健康教育知晓率调查问卷,问卷包括12个项目。
对出院当天产妇进行调查,每个项目均设有“知道、部分知道、不知道”三种选项,分别予1、0.5、0分,每个项目满分1分,健康教育知晓率=问卷知识调查得分/问卷知识满分×100%,调查时间为2周。
统计出健康教育知晓率的现况值为83.33%。
将回答未得满分的题目汇总分析制作查检表、柏拉图,根据“80/20原则”确定改善重点为提高产妇婴儿抚触方法、黄疸观察、筛查内容的知晓率,改善重点值为78.75%。
1.2.4 目标设定及要因分析圈员们依据1、3、5打分法得出圈能力为80.0%,根据公式“目标值=现况值+(1-现况值)×圈能力×改善重点”计算得出目标值为93.85%。
全体圈员运用鱼骨图并通过头脑风暴法从“孕产妇、护士、资料、方法和环境”五大方面分析为什么产妇健康教育知晓率低,查找出要因并进行真因验证,确定产妇健康教育知晓率低的真因为:资料内容简单、护士缺乏宣教技巧、无统一宣教流程,见图1。
1.2.5 对策拟定及实施圈员运用头脑风暴法提出备选对策方案,然后每一位圈员对每个对策方案的可行性、经济性、效益性进行打分,8名圈员参加,总分120分,根据“80/20原则”,96分以上为可行对策,拟定对策一为制作内容详细、完整的健康教育台历,对策二为制订标准健康教育流程,对策三为进行相关护理查房。
1.2.5.1 制作内容详细、完整的健康教育台历实施对策一前,本病区的健康教育资料内容简单,不够详细。
根据改善重点结合本病区的特点,全体圈员讨论决定制作出一份内容完整、详细、图文并茂的健康教育手册,并将健康教育手册创造性地设计成台历样式,以便于孕产妇及家属随时可以查阅。
台历内容包括:出入院宣教、术后/产后当天宣教、产后第一天宣教、產后第二天宣教及产后第三天宣教等。
并分别在产后第一天、第二天和第三天的宣教内容中重点介绍婴儿抚触方法、黄疸观察及筛查内容,在出院宣教内容中再次强化婴儿抚触方法、黄疸观察及筛查内容。
台历编写制作完成后,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学习台历内容,规范宣教内容。
入院时在每个病房的床头柜上放置一本健康教育台历,入院宣教时进行介绍,指导孕产妇及其家属经常翻阅,以后每日按照台历内容对产妇进行有针对性的宣教。
1.2.5.2 制订标准健康教育流程改进前没有统一规范的健康教育流程,改进后制定标准健康教育流程:确定孕产妇的教育需求→建立教育目标→进行教育计划→实施教育方法→进行效果评价→孕产妇掌握;若孕产妇未掌握,再次进行计划实施评价,直至孕产妇掌握[5]。
1.2.5.3 组织科室全体护理人员进行有关健康教育的护理工作查房根据护士存在的问题定时组织病例讨论、护理查房;模拟住院场景,请健康宣教优秀的护士示范如何有效地宣教、与产妇沟通;根据存在的问题组织讲座、小讲课,圈员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弥补各自在健康教育上的不足。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结合临床实践,有效地提高了护士的健康教育的能力。
2 结果2.1 有形成果通过本次品管圈活动,产妇健康教育知晓率从83.33%提高到93.96%,目标达成率=(93.96%-83.33%)/(93.85%-83.33%)×100%=101.05%。
2.2 无形成果品管圈活动结束后,每一位圈员对活动前后进行自我评分,每项最高5分,最低1分,结果显示全体圈员的解决问题能力、责任心、沟通协调、自信心、团队凝聚力、积极性、品管手法和和谐度等均明显提高,见表1。
3 讨论3.1 品管圈活动可提高产妇健康教育知晓率对住院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6]。
如果产妇在住院期间受到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促进产妇尽快地康复,提高产妇及家属科学育儿的能力。
由于护理人员、患者、资料等多种原因导致的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低下,已成为临床上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开展整体护理所面临的一项挑战[7]。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所在科室开展了品管圈活动,提高了产妇健康教育知晓率,使产妇健康教育的知晓率从83.33%提高到93.96%,目标达成率为101.05%,实现了品管圈活动与护理健康教育的完美结合,提升了优质护理服务质量。
3.2 品管圈活动可提高护士解决问题能力品管圈是由日本石川馨于1962年所创,在国内多被称为质量管理小组。
品管圈是一种运用群体智慧、集体力量、团队精神的改进程序,是从尊重人性、以人为本出发,通过轻松愉悦的现场管理方式,使员工自发地参与管理活动而提升护理品质[8]。
品管圈改变了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它是一种自下而上,强调人人参与的一种管理模式,它重视并鼓励每一个圈员的管理意识,不批评和惩罚任何一名圈员,有利于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以往的被动执行变身为主动参与管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9]。
在本期品管圈活动中,科室全体护理人员能够克服倒夜班、占用休息时间等困难,每次品管圈会议到会率均为100%,会上大家能够积极思考,运用头脑风暴法寻找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在会后查阅了大量的文献和资料,设计出健康教育调查表,分析出真因所在后又创造性地制作出健康宣教台历放于醒目位置以便孕产妇随时翻阅,这是本次品管圈活动一项很重要的有形成果。
并且通过本次品管圈活动,将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运用到健康教育中来,规范了健康教育流程,有效地提高了健康教育效果,更学会了使用品管圈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在本期品管圈活动过程中,笔者所在科室护理人员学会了众多的品管手法和品管工具如头脑风暴法、甘特图、鱼骨图、柏拉图等的绘制,大大提升了护理人员的管理能力。
3.3 存在的不足由于第一次开展品管圈活动,圈员对品管圈运作手法、工具使用欠熟练,以后应组织圈员加强学习。
笔者所在科室最终选定的圈名为“爱婴圈”,圈名缺少创意。
解析层面也不够深入,还需进一步进行解析,还需深入确认效果是否真正维持,计划性不够,下一轮品管圈主题未选定。
开圈会占用休息时间,影响积极性和思维,部分轮转护士离开病区,考虑组圈时圈员不宜过多,少占用休息时间。
参考文献[1]张幸国,王临润,刘勇.医院品管圈辅导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4-8.[2]蔡贤黎,王萍,徐健鸣,等.品管圈活动减少患者内镜等候时间[J].护理学杂志,2013,28(13):1-4.[3]杜心平.医院开展健康教育的现状[J].护理研究,2009,23(1):13-14.[4]张振路,郑淑君,谢文,等.提高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的实践与成效[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0):766-768.[5]张锦玉.我国护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现状与发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1A):32-33.[6]田淳,杨辉.住院患者健康教育需求及相关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009,23(6C):1610-1611.[7]于水,顾岩,赵晓甦,等.品管圈在提高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8):4589-4591.[8]王爱娣.“品管圈”在持续改进护理品质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4):73-74.[9]李月美,张玉清,罗明琴,等.品管圈活动降低ICU非計划性拔管[J].护理学杂志,2014,29(16):61-64.。